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第节第二章资源、境与区域发展新课标人教版2
0191
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区域的自然条件,分析区域自然条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条件的改造。结合具体案例,运用综合思维对比分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理解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树立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通过对区域自然环境的了解,能初步认识如何合理利用和改造自然,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展生产活动。思考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却是澳大利亚(图2.1)!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材料目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目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重要不唯一位置土地气候资源自然条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区域发展思考据上图,思考中国城市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原因?合作与探究中国城市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东部地区城市的数量多,等级高西部地区城市的数量少,等级低原因:特点:东部地区地处季风区,水源充足,东部地区平原面积广,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重要不唯一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重要不唯一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思考据上图,思考四大文明古国在区域分布上有何共同特点?有利的自然人条件有哪些?共同特点:四大文明古国都分布在北温带大河中下游平原有利自然条件(共同优势):例: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的共同优势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肥沃,便于农耕热量、水源充足,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重要不唯一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南亚政区孟加拉国例1:孟加拉国自然条件优越,区域发展水平不高孟加拉国位于恒河一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水热充足,人口稠密但却是世界上极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孟加拉国·达卡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重要不唯一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例2:日本自然条件较差,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较好日本地处西北太平洋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世界上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
·东京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重要不唯一自然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例2:日本自然条件较差,利用自身的比较优势,发展较好日本地处西北太平洋多火山、地震,少平原、耕地,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世界上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
·东京红旗渠我国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当地县志记载从明朝开始此地旱年总达400年当地300多个村庄为了解决饮水及农田灌溉困难,常常穿山挑水,远的每天要走十几千米1960-1969年林县人民修建了穿越太行山区的人工引水渠一红旗渠,引漳河水灌溉林县,彻底解决了该地区人们吃水和灌溉用水困难的问题。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利用才是区域发展的关键。思考当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时,人类应该怎样改造自然?合作与探究当自然条件不适合人类生存时,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谋求人地和谐发展。人类遵循自然规律改造自然条件,就能实现人地和谐发展。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重要不唯一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正面案例都江堰水利工程图都江堰水利工程图美国“黑风暴”反面案例美国“黑风暴”1都江堰水利工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图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阅读案例材料都姜堰水利工程【材
料】1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为宽而浅的外江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都江堰水利工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1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都江堰水利工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1“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石便流入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都江堰水利工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1图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结合都江堰附近区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原因。评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古代与今天的主要功能差异。都江堰水利工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思考题】1图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思考题】结合都江堰附近区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都江堰的自然原因。都江堰附近区域年降水量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位于山地与平原过渡地带,地形变化明显,河流在山区流速快,进入平原流速变慢;易发生旱涝灾害;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调节径流量,缓解旱涝灾害。都江堰水利工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1图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该工程是顺应自然规律,并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岷江水可以自流入成都平原;防洪抗旱,减少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为成都平原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不存在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思考题】评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影响。都江堰水利工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1图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都江堰水利工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在古代为水利工程,具有水利功能;在今天它既有水利功能,又具有旅游观赏功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古代与今天的主要功能差异。【思考题】四川都江堰运行了上千年二不倒的水利工程2美国“黑风暴”美国大平原地区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黑风暴”最严重的地区一个月内尘暴天数长达25天主要原因是大面积开垦中部大平原,破坏了草原植被,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自然条件重要不唯一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正面案例都江堰水利工程反面案例美国“黑风暴”图都江堰水利工程图美国“黑风暴”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堂小结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图示农业生产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C.雷州半岛
D.华北平原1答案:C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1~3题。2.本区域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2答案:B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1~3题。3.影响图中农业类型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C.光照和湿度
D.市场和政策法规3答案:A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1~3题。4.夏季洪水中只有约20%的泥沙通过宝瓶口由灌溉渠道进入成都平原,主要是因为(
)A.凸岸泥沙堆积,凹岸流速快,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少B.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快,含沙量大C.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快D.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表层水流流向外江4答案:A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据此完成4-5小题。5.岷江是长江流域径流量较大的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段。下列有关岷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慢B.东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C.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D.雨水是唯一的补给水源答案:C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据此完成4-5小题。56.曲靖市打造云南液态金属谷的基础是(
)A.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新兴产业基础好C.技术水平高 D.劳动力丰富而廉价答案:A液态金属是指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可流动且能导电的金属。液态金属可作用于传统工业的改建、升级,继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自2014年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中宣液态金属项目以来,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此完成6~8题。67.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的发展可以(
)A.加快本土企业的产业转移B.促进该市产业转型升级C.增大就业压力D.使本地工业产品滞销答案:B液态金属是指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可流动且能导电的金属。液态金属可作用于传统工业的改建、升级,继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自2014年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中宣液态金属项目以来,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此完成6~8题。78.从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的发展得到的启示是(
)A.产品革新就是跨越发展B.应引进大量的产业工人C.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增强D.必须利用著名的国际商标答案:C液态金属是指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可流动且能导电的金属。液态金属可作用于传统工业的改建、升级,继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自2014年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中宣液态金属项目以来,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此完成6~8题。89.“光伏农业”的成功实施,主要依赖于(
)A.全球变暖B.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C.国家政策的支持D.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答案:B“光伏农业”就是将太阳能发电广泛应用到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灌溉、病虫害防治以及农业机械动力提供等领域的一种新型农业。新疆地区利用光伏农业的现代化设施(如右图所示),使“南果北种”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此完成9~10题。910.新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公司对公司知识产权质押借款协议
- 2025年度公益基金会灾害预防合作框架
- 亿渡数据:中国康复行业短报告
- 2025年度影视作品演员出演合同样本
- 2025年度区块链技术应用增资扩股协议
- 2025年度快递配送与快递网点建设合同
- 2025年度房产过户房地产经纪人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农村邻居土地界限确权与使用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矿山股份合作协议书: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 2025年度宾馆客房客房服务员培训与劳务服务合同
- 主动脉夹层的护理-ppt课件
- GB∕T 3836.31-2021 爆炸性环境 第31部分:由防粉尘点燃外壳“t”保护的设备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样例与说明
- 数据结构英文教学课件:chapter6 Tree
- 高压氧科工作总结高压氧科个人年终总结.doc
- 《政治学概论》教学大纲
- 桥梁缺陷与预防
- 食品生物化学习题谢达平(动态)
- 保安员工入职登记表
- 睿达RDCAM激光雕刻切割软件V5.0操作说明书
- 机械设计基础平面连杆机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