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_第1页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_第2页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_第3页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_第4页
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8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讲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判读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015高考导航考纲展示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扫描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全球气候变暖,如2013年广东文综卷第10题,2013年安徽文综卷第30题,2013年江苏地理卷第13~14题,2010年安徽文综卷第23~24题等。2.世界气候类型,如2013年天津文综卷第13(2)题,2013年江苏地理卷第26题,2012年浙江文综卷第2题等。切脉高考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结合温度变化曲线、温室气体浓度变化曲线,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等。2.结合环境变迁示意图,考查环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3.结合文字材料或重大的举措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采取的措施。4.结合坐标图、柱状图、表格等气候统计材料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5.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资料,对比描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结合气候资料统计图,评价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_________和干湿变化。冷暖2.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时间尺度时间特点地质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前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历史时期距今1万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呈________趋势近代近百年气象观测记录时期全球平均气温呈_______趋势波动上升变暖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影响具体表现海平面上升改变________,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对农业生产带来影响有利: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________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使作物减产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供需矛盾海岸线干旱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2.减少二氧化碳的数量:___________。3.科学预测、积极地适应未来气候变化。植树造林热带草原季风海洋性全球气候变暖1.全球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增加。导致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如下图所示:另外,还可采取政策手段,如政府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2)对农业的主要影响(3)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4)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提示】

1.气候变化并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研究发现,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主要表现为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可见,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照样发生变化。2.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一提到全球气候变化,很多人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全球气候变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在分析全球气候变化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尺度,这就是在地球发展的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和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不同的3.气候变暖也不是百害而无一利。气候变暖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如全球海平面上升,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将被淹没;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将导致大量物种灭绝;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频繁发生,扩大某些疫病的传播范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等。除了这些危害之外,我们也必须看到,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增加。[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全球气候变暖除了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多少有关外,与地面状况也有关,试分析,如果在高纬度的极地地区植树造林会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何影响?提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改变了地面状况,降低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增强了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地面又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所以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植树造林,会使地面对热量的吸收和传递增强,加剧气候变暖。[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3年广东卷第10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1.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影响(2014·北京西城模拟)读近45年来某地气候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全球气候变化

B.地壳运动C.大气运动

D.洋流(2)关于近45年来该地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春季降水量变化趋势和年降水量相反B.春季和冬季降水量都以增加趋势为主,但春季降水量增加趋势小于冬季C.气候变化趋势以暖湿化趋势为主D.气温不断升高,缺水现象日益严重AC解析:(1)从图中年均温曲线的变化看,该地年均温逐年上升,这与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影响该地年均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球气候变化。(2)从图中显示的降水距平曲线的变化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地的降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结合气温的变化可知,该地的气候变化特点是以暖湿化趋势为主。2.全球气候变暖的防治措施(2012·高考浙江卷)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从“吸碳”和“减碳”两方面考虑,“吸碳”可从增加森林面积,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入手;“减碳”可从调整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两方面入手。B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量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热量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雨季集中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撒哈拉地区、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量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热量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日本、朝鲜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欧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湿润热量带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气候成因气候特点亚寒带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70°之间的大陆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冬长严寒,夏短温暖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全年严寒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南极大陆、格陵兰岛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全年酷寒1.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气候类型的判读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进行。具体判读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步走的原则。(1)根据温度确定南北半球南北半球热量分布不均,导致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态可以确定南北半球。半球名称气温最高月气温最低月年气温曲线形状北半球南半球7~8月1~2月峰型(上凸)1~2月7~8月谷型(下凹)(2)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全年最低气温温度带全年降水分配气候类型>15°C热带年雨型,各月降水量均在100mm以上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1~5月很少,6、7月猛增,年降水量1500~2000mm热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全年几乎为零热带沙漠气候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全年最低气温温度带全年降水分配气候类型0℃~15℃亚热带或温带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地中海气候年雨型,各月降水均匀,在50mm左右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0℃温带夏雨型,夏季超过100mm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夏季少于1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3)根据气候分布确定气候类型(北半球)(4)依据气候的成因判断成因气候类型受单一气压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气候—极地高气压带受单一风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带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受季风影响2.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1)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2)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3)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4)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5)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6)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或不利影响?提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2.地中海气候区农业生产需首先解决什么问题?该区适合哪些农业类型发展?提示:该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雨热不同期——发展农业需解决灌溉问题。但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园艺业或水果种植业发展。3.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足?提示:降水有余、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利于发展乳畜业。4.气候类型的判断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1)~(3)题。城市①②③平均气温(℃)1月511217月292726平均降水量(mm)1月477517月1505610(1)城市①②③可能分别是(

)A.上海、莫斯科、孟买

B.上海、罗马、孟买C.北京、罗马、雅加达

D.北京、莫斯科、雅加达(2)城市②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大陆西部

B.大陆东部C.大陆内部

D.赤道地区(3)城市①所处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AD解析:第一步:确定南北半球。①②③三个城市的7月平均气温均高于1月平均气温,应位于北半球。第二步:确定所属温度带。①②两城市的1月平均气温分别为5℃和11℃,在0℃~15℃之间,应属亚热带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城市的1月平均气温为21℃,在15℃以上,应属热带气候。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确定气候类型。①城市的平均降水量1月为47mm,7月为150mm,应为夏雨型气候;②城市的平均降水量1月为75mm,7月为5mm,应为冬雨型气候;③城市的平均降水量1月为1mm,7月为610mm,应为夏雨型气候。结合前面两步,即可判断①城市属于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城市属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③城市属于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最后,结合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和相对应的陆地自然带,即可得出三道题的答案。4.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4·哈尔滨检测)下图为某大洲局地地区降水量图。读图,回答(1)~(2)题。(1)A地12月~次年2月降水量明显多于6~8月,主要原因是此时(

)A.受东南信风控制,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B.水汽遇山地抬升,多地形雨C.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D.受热带气旋控制,多台风雨C(2)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判断B地区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棉花C.水稻

D.柑橘解析:(1)从图中可知,A地位于赤道以南,12月—次年2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所以赤道低气压带移动到此,A地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因此C项正确。(2)从图中可知,B地区年降水量为300~500mm,降水少,所以适合种植耐旱的农作物。选项中的天然橡胶、水稻、柑橘需水量较大,只有棉花需水量较少,因此B项正确。B等年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图表特征►————————————————————等降水量线分布图是描述某地区降水量多少及分布的地图,它是等值线图中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一种形式。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信息获取]1.从降水量数值上分析降水多少及原因。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降水量多在100~300mm之间,降水较少。然后根据经纬度位置分析原因。2.图中多雨中心及成因。图中有多处降水量在300mm以上,其多雨的原因是位于迎风坡。3.根据降水多少进行综合分析。该图降水稀少,因此河湖较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农业以放牧业为主等等。判读方法►————————————————————该类图一般结合图中信息和题干信息以及教材中影响降水的因素进行分析,抓住宏观趋势和微观特殊地区,分析找出判断规律。如下所示:1.宏观看趋势(1)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反之则较小。(2)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3)判断海陆分布。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示内陆。我国由东向西离海洋越远,到达的水汽越少,降水也相应递减。2.微观看特殊(1)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差异。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反之为背风坡。(2)闭合的等降水量线。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判读。(3)城市降水量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原因是城市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城市中心区尘埃多,凝结核多,故降水多(“雨岛效应”)。3.特殊等降水量线数值的含义特殊等降水量线数值含义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湿润区、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森林带与森林草原带的分界线;水田农业区与旱作农业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森林草原带与草原带的分界线;种植业区与牧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半干旱区、干旱区的分界线;草原带与荒漠带的分界线典题例证►————————————————————(2013·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材料1: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材料2: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甲(37°48′N)乙(36°54′N)1月气温/℃9.34.77月气温/℃17.125.7(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获取解读信息]1.从设问获取信息第(1)题,要描述美国本部的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必须从图中等降水线的数值和分布上分析。原因应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入手分析。第(2)题,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要从温度数值上去分析。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2014·浙江第一次五校联考)由世界银行委托撰写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人类不能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4摄氏度,并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变化。据此回答1~2题。1.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消融,珠峰的冰川大量消融最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A.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B.河流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C.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D.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D2.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石油、煤炭等燃烧时大量释放温室气体②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③人类在使用冰箱、空调等电器时排放出氟氯烃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导致珠峰冰川大量融化,最可能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影响。第2题,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毁坏森林,减少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A(2014·成都六校统考)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4.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

)A.开罗

B.上海C.开普敦

D.悉尼AC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7月份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大,且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应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第4题,开罗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悉尼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2014·天津五区县一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