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期末考试试卷PAGEPAGE1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一、选择题中国天宫空间站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段构成。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日4:27,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后续,将按计划实施梦天实验舱转位,梦天实验舱将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航天员已于2022年6月5日进入天宫空间站,工作生活6个月,配合实验舱的对接、转位和组装,符合此次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A. B.C. D.2.梦天实验舱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时,地球上大部分地区()A.处于黑夜 B.处于白天 C.处于11月1日 D.处于10月31日〖答案〗1.C2.D〖解析〗【1题详析】1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从2022年6月5日开始后的6个月内,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为先变小,后变大,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题详析】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日4:27,此时53°E为0:00,53°E向东到180°为11月1日,53°E向西到180°为10月31日,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属于10月31日,D正确,C错误;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所以就整个地球而言,始终是一半白天,一半黑夜,A、B错误,所以选D。玉溪市(24°N,102°E)某中学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开展了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地理实践活动。下表为某小组的实践活动记录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实践内容: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时间:____月1日地点:学校篮球场器材:细竹竿(3米)、卷尺、纸、笔……测算结果:影子长度为1.73米3.记录单中缺少的必备器材是()A.圆规 B.指南针 C.量角器 D.相机4.记录单中缺失的月份可能是()A.1月 B.3月 C.7月 D.12月5.与该日杆影顶端轨迹最相符的是()〖答案〗3.B4.B5.A〖解析〗〖祥解〗本题以玉溪市(24°N,102°E)某中学用立竿测影的方法开展了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地理实践活动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好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3题详析】为准确计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需要用到指南针。一天中的太阳高度角有无数个,当太阳从正南方来时为正午太阳高度,所以需要指南针,B正确;圆规,量角器,相机都不能确定方位,ACD错误;故选B。【4题详析】1月份和12月份玉溪的正午太高度接近45°,正午时竹竿影子的长度差异不大,A、D错误;7月时玉溪中午时物体的影子很短,C错误;3月份,玉溪的正午太阳高度接近60°,竹竿影子长度较接近1.73米,B正确;故选B。【5题详析】3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玉溪市日出东南,影子在西北,日落西南,影子在东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影子在正北方向,且影长最短,A正确。故选A。下图示意某河段四个不同时期河道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河道演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是()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7.图示河流最可能分布于我国()A.横断山区 B.江汉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珠江上游8.与图中牛轭湖的成因直接相关的是()A.冰川侵蚀 B.地壳运动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答案〗6.D7.B8.D〖解析〗【6题详析】牛轭湖形成后会脱离原河道,根据a牛轭湖的形成过程可判定③早于②,②早于①;根据b牛轭湖的形成壳判断④早于③,④图反映出河道发生裁弯取直,接着牛轭湖b形成(图③);接着就是牛轭湖a的形成(①②),所以该河道演化的时间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7题详析】该河段河道弯曲,一般形成于平原地区或高原等地势平坦区域,江汉平原符合,B正确,横断山区、珠江上游地形起伏较大,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曲流较难发育,AD错误;塔里木盆地蒸发和下渗较强,一般难以形成牛轭湖,C错误。故选B。【8题详析】牛轭湖的形成受河流裁弯取直影响,与河流的侧蚀作用有关,D正确;此河段存在流水沉积现象,但和牛轭湖的形成没有直接相关性,C错误;牛轭湖的形成与冰川侵蚀、地壳运动无关,AB错误。故选D。图为我国外流区某湖泊(该湖泊为河流河段的一部分)在流域内一次降水过程中出、入湖径流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此次降水过程,湖水水位最高的时段是()A.甲 B.乙 C.丙 D.丁10.如果流域环境不变,随着湖泊不断淤积,遇到同样降水过程,该湖()A.丙时段水位较低 B.入湖径流曲线不变 C.湖泊蓄水量不变 D.出湖水量不变〖答案〗9.C10.D〖解析〗【9题详析】丙时刻之前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水位处于不断上升的阶段,丙时刻之后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水位开始下降,因此丙时刻水位最高,C正确,甲乙处在水位升高阶段,丁为水位最低阶段,ABD错误。故选C。【10题详析】由于泥沙淤积,湖床抬升,湖泊容量减小,相同时刻的水位较高,AC错误;由于湖泊容量减小,水位上升最快和水位最高的时间均会发生变化,故入湖径流曲线也会发生变化,B错误;由于流域环境不变,相同的降水过程,入湖水量和出湖水量均不会发生变化,D正确。故选D。南极洲沿岸受到西风漂流与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大漩涡影响,形成南极磷虾聚合带,为其他大型海洋生物和鸟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南极磷虾数量巨大且营养丰富,被称为“海上粮仓”。多年来,世界渔业大国一直在进行南极磷虾的商业捕捞活动。图为南极周边磷虾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南极沿岸环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A.盛行西风 B.极地东风 C.海陆风 D.冰川风12.南极洲沿岸聚合带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寒暖流交汇处,营养盐上泛 B.海水漩涡搅动,营养盐上泛C.浅海大陆架附近,光照和水温适宜 D.入海河流众多,带来丰富的营养盐13.船员在威德尔海海域捕捞作业时,最不可能遇到()A.狂风巨浪 B.冰山相撞 C.大型海洋生物 D.凶残海盗打劫〖答案〗11.B12.B13.D〖解析〗【11题详析】南极沿岸环流的形成过程与当地的盛行风向有关。南极中心气温低,气压高,自极地高压辐散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左偏形成极地东风,极地东风吹拂海水自东向西环绕南极大陆运动形成南极沿岸环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析】材料中说“南极洲沿岸受到西风漂流与沿岸环流相互作用形成的大漩涡影响”,漩涡扰动底层海水,营养盐类上浮,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磷虾、鱼类丰富,吸引海鸟和大型海洋生物前往捕食,B正确。南极洲沿岸与西风漂流都属于寒流,A错误;寒流阳光和水温虽然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因,C错误;该地几乎无入海河流,D错误。故选B。【13题详析】捕捞作业海域终年受极地东风控制,多狂风巨浪,A可能。南极大陆冰川崩塌入海,形成冰山,威胁作业船舶安全,B可能;磷虾数量众多吸引大型海洋生物出没,对作业人员直接构成威胁,C可能;南极沿岸地理环境恶劣,除科考和商业捕捞,无流民居住,不会遇到海盗,D不可能,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可能的选项,故选D。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图为天山某地的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关于天山的垂直分异规律,不正确的是()A.基带是温带荒漠带 B.北坡雪线低于南坡C.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 D.夏季在高山草甸放牧15.垂直自然带中的森林带最可能是()A.落叶阔叶林 B.针阔混交林 C.山地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答案〗14.C15.C〖解析〗【14题详析】本题考察天山的垂直分析规律。天山的基带就是山麓地区的自然带,天山山麓是温带荒漠带,A不符合题意;雪线是终年积雪的下限海拔,读图可知北坡雪线低于南坡,B不符合题意;南坡雪线高于北坡,且南坡缺失森林带,所以南坡降水少于北坡,C符合题意;牧民夏季在气候温凉、长势茂盛的高山草甸放牧,冬季在山地草原放牧,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题详析】天山的基带是温带荒漠带,森林带的海拔接近4000米,热量条件比温带荒漠差,且森林带之上就是高山草甸,说明该森林带是最耐寒的山地针叶林,C正确;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需要较高的热量条件,ABD错误。故选C。冰川具有气候调节、径流调节、淡水供给和旅游科考等价值。祁连山地区的现代冰川面积大,其中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的两倍多。下图示意祁连山部分地区的水系及冰川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祁连山东部海拔高于西部 B.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小C.疏勒河流域比北大河流域淡水资源丰富 D.密集的流域边界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17.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具有调节气候的价值,是因为()A.冰川反射率大,增强地面辐射,升高气温 B.冰川反射率大,减少地面辐射,降低气温C.冰川融化,吸收热量,升高气温 D.冰川融化,释放热量,降低气温〖答案〗16.C17.B〖解析〗【16题详析】本题考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图中河流大多流向东部和北部,说明东北部海拔较低,A错误;图中河流主要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流量大,冬季气温低流量小甚至断流,流量季节变化大,B错误;材料中说“疏勒河流域冰川面积是北大河流域冰川面积的两倍多”,读图也能发现疏勒河流域的冰川面积更大、更连片,冰川储存了大量淡水资源,C正确;流域边界是分水岭(山脊),密集的流域边界说明地形崎岖、地质复杂,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D错误。故选C。【17题详析】本题审题关键是注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一信息,由此推断,冰川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应向降低气温方面进行分析。冰川表面的镜面效应,对太阳辐射反射强,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弱,从而减少地面辐射,A错误;使得气温降低,缓解气候变暖,C错误,B正确;升温过程中,冰川消融大量吸收热量,从而降低气温,缓解气候变暖,D错误;故选B。庆阳市是天津市对口支援甘肃省的市县之一,下图示意其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图中“庆阳市”这一区域的划分依据是()A.行政功能相关 B.相似的民族构成 C.产业结构相同 D.相同的气候类型19.天津市对口支援庆阳市的重点项目可能是()A.光热发电技术 B.芯片制造 C.优质水稻精深加工 D.大飞机制造业〖答案〗18.A19.A〖解析〗【18题详析】庆阳市是行政区,划分依据是行政功能相关,A正确,相似的民族构成、产业结构相同、相同的气候类型不是其划分依据,BCD错误。故选A。【19题详析】天津市对口支援庆阳市的重点项目应该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庆阳市位于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适合发展光热发电技术,A正确;芯片制造、大飞机制造是高技术工业,庆阳市经济、技术较为落后,不具备发展的条件,BD错误;该区域降水少、水源不足,不适合种植水稻,也就不适合发展水稻精深加工,C错误。故选A。下表示意我国东部(京、津、冀、鲁、苏、沪、浙、闽、粤、琼、港、澳、台)、中部(晋、豫、皖、鄂、湘、贛)、西部(内蒙古、新、藏、青、甘、宁、陕、川、渝、滇、贵、桂)、东北(黑、吉、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区指标四大地区甲乙丙丁2010年人口占全国比重(%)37.7826.9026.628.182020年人口占全国比重(%)39.9327.1225.836.982010年生活用能源的柴草比重(%)27.458.640.184.5备注:①人口数据来自全国第六、七次人口普查;②生活用能源包含多种类型,抽样统计时每户可选两类,故分项之和大于100%。20.乙、丙依次是()A.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D.中部地区东北地区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地区吸纳外资能力高于乙地区 B.乙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丙地区C.丙地区的公路、铁路密度大于甲地区 D.丁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于丙地区〖答案〗20.B21.A〖解析〗【20题详析】从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甲地2010年到2020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一直是最高的,且2010年生活用能源的柴草比重是最低的,说明其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水平高,由此可以判断出甲为东部地区;乙地人口在全国的占比也比较高,生活能源占比达到了58.6,说明经济落后,因此可以判断为西部地区;丙地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仅次于乙地区,且生活用能的柴草比重较高,中部地区包括6个省份,符合人口占比特征和能源结构特征,因此丙为中部地区;丁地人口占比较小,柴草占比最大,说明该地植被茂密,为我国东北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21题详析】东部地区吸纳外资能力高于西部地区,A正确。与西部相比,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高,B错误;中部地区的公铁路密度不及东部地区,C错误;东北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高于中部地区,D错误。故选A。自2015年以来,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发展。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某年6月至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飓风出现狂风暴雨 B.经阿拉伯海时,多顺风顺水C.经索马里渔场时,捕鱼船只众多 D.经红海时,轮船吃水深度比其他海域深23.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①西部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人才 ②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对外合作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耗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22.C23.C〖解析〗【22题详析】途经的南海属于太平洋,不会有飓风,A错误;此时为夏季,经阿拉伯海时,盛行西南季风,船只多逆风逆水,B错误;经索马里渔场时,吹离岸风(西南季风),海域盛行上升流,鱼类丰富,捕鱼船只众多,C正确;红海盐度最高,船只吃水深度比其他海域浅,D错误。故选C。【23题详析】西部为欧洲西部,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人才众多,不需要大量引进入才,受老龄化严重影响,需引进国际劳工,①错误。我国东部地区,生产能力增强,需要寻求更广阔的市场,所以需加强对外合作,②正确。中亚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经济相对落后,本地市场小,需要寻求外部消费市场,③正确。南亚地区人口稠密,对粮食需求量大,以自给为主,出口量很少,④错误。故C②③正确。选C。澜沧江发源于我国唐古拉山,流入中南半岛后称为湄公河。湄公河干流全长4909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湄公河上、下游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压力大。图为澜沧江—湄公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澜沧江—湄公河下游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能资源开发 B.海水倒灌明显——上中游水库截留C.水资源短缺——农业发达,用水量大 D.风沙肆虐——植被破坏严重25.保护澜沧江—湄公河脆弱的生态环境,我国可以()A.设立专门机构对流域统一管理 B.增加植被覆盖以提高流域水质C.均衡分配流域上游的水电资源 D.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答案〗24.B25.D〖解析〗【24题详析】“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能资源开发”为上游的特征,A错误;近年来,中上游大型水库的相继建成截留,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海水倒灌明显,B正确;下游水量虽有减少,但该区降水量较大,河流流量丰富,并未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C错误;下游地区属于湿润地区,风沙并不严重,D错误。故选B。【25题详析】澜沧江—湄公河是国际性河流,穿过我国及部分东南亚国家,为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应加强与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制定行之有效的相关治理办法,D正确。由于澜沧江—湄公河属国际性河流,我国设置专门机构,无法对全流域进行统一管理,A错误。增加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的加剧,但全流域水质的提高还应减少人类污染的排放,加强对全流域的监管,B错误。本题旨在考查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均衡分配流域上游的水电资源,无法起到对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作用,C错误。故选D。二、综合题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左图示意某地区某时刻的等压线分布图,右图为40°S纬线穿越的河流剖面图。(1)根据地理位置推测左图中①地7月的气候特征并简述形成原因。(2)如果左图中山脊附近出现了锋面天气,请比较②地和③地的天气差异并简述成因。(3)右图中,如果丁岩石形成于中生代,请判断乙岩石、丁岩石、沉积物形成的时间顺序,并简述理由。〖答案〗(1)气候特征:温暖湿润;成因: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西部靠海,吹迎岸风,海洋性较强。(2)②地处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③地受冷锋控制,气温较低,可能产生阴雨天气。(3)形成时间顺序:乙>丁>沉积物。理由:丁岩石侵入乙岩层,因此乙岩石形成早于丁岩石;丁岩石形成于中生代,而沉积物还处于形成过程中,因此丁岩石形成早于沉积物。〖解析〗本题以等压线分布图、河流剖面图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气候的特征及其成因、常见的天气系统、地质年代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析】①地处在40°S以北地区,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西风带控制,西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①地降水丰富;从海陆位置看,①地西部靠海,吹迎岸风,受海洋影响,海洋性较强,气温日较差较小,总的来看,①地7月的气候特征为温暖湿润。【小问2详析】依据锋面气旋的知识可知,低压槽中冷气团向暖气团移动,槽线内形成冷锋,②地处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③地受冷锋控制,位于冷锋后,气温较低,可能产生阴雨天气。【小问3详析】从形态可判断,图中丁和戊为侵入岩,形成两类岩石的岩浆均侵入到乙岩层中,说明岩浆侵入发生在乙岩层形成之后,丁岩石形成于中生代,而沉积物还处于形成过程中,且沉积物覆盖在丁岩层之上,因此丁岩石形成早于沉积物。综合来看,乙岩石、丁岩石、沉积物形成的时间顺序为乙>丁>沉积物。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干旱内陆区,往往是“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平原上,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近30年来,高昌区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绿洲东部为扩张区,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工业化;西部为缩减区,以坎儿井灌溉为主,多发展农牧经济,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材料二图为高昌区绿洲分布示意图。(1)分析高昌区绿洲不断向东部扩张的原因。(2)举例说明绿洲东部地区在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答案〗(1)绿洲东部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水量大,开采条件好,水资源供给条件较好;绿洲东部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农业技术、机械化程度高,过度提取使用地下水,减少了地下水对坎儿井的补给,坎儿井干涸,西部绿洲萎缩,绿洲不断向东扩张;绿洲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和工业化,吸引西部人口东迁,西部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绿洲不断向东扩张。(2)灌溉面积增加,土地盐碱化加剧;地表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用水量增加,加剧水资源短缺;污染物排放,造成环境污染。〖解析〗【小问1详析】干旱地区绿洲的形成和变化主要是水源的影响,绿洲东部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浅,水量大,开采条件好,水资源供给条件较好,为绿洲形成提供水源支持;从人类活动对水源的影响,绿洲东部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农业技术、机械化程度高,对地下水的开采能力较强,过度提取使用地下水,减少了地下水对坎儿井的补给,坎儿井干涸,西部地区水资源减少,西部绿洲萎缩,使得绿洲不断向东扩张;从东部地区对产业活动的吸引角度分析,绿洲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和工业化,吸引西部人口东迁,西部弃耕撂荒、牧场迁移,使得绿洲不断向东扩张。【小问2详析】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土地退化、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角度分析。当地深处内陆,蒸发量大,灌溉面积增加,易导致土地盐碱化加剧;大量占据土地发展种植业等,地表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剧;当地生态环境稳定性差,易发生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用水量增加,加剧水资源短缺;工业的发展造成污染物排放,造成环境污染。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卡塔尔位于波斯湾南部,人口约276万,人均GDP高达12万美元,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其境内分布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022年11月,中国石化和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为期27年、每年供应400万吨液化天然气(LNG)长期购销协议,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天然气需求。材料二2022年11月20日,备受瞩目的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卡塔尔举行。据报道,为了这次世界杯,卡塔尔投入巨资在首都多哈附近建造了一座全新的沙漠城市卢塞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重阳节活动策划方案详细
- 2025年电子防噪音耳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动直升机玩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田中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特种节能加热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燕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湖北武汉市华中师大一附中2025届高三3月押轴试题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中医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春新版六年级英语下册《陈述句》寒假衔接练习带答案
- 湖北科技学院《康复机构开办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人教PEP版2025新教材)英语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泳池装修承包协议书
-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英语期中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 司法雇员考试题目及答案
- 山东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热泵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3-2029年中国热浸镀锌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第 5 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评估检测题(单元测试)无答案五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 2025-2030全球及中国低噪声块(LNBs)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湖北省荆楚联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建设单位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