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蓖与日本院派的绘画风格_第1页
梁蓖与日本院派的绘画风格_第2页
梁蓖与日本院派的绘画风格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蓖与日本院派的绘画风格

南宋的绘画,从马远、夏宇和梁凯开始。特别是梁凯的讽刺禅宗风格和减少写作方法,不仅给许多后者提供了启发,也给日本同行带来了深刻的理解。梁楷在当时的画家中,实属一个很有趣的人物,他先是一个画院的杰出代表,而后又成了院派的叛徒。元夏文彦《图绘宝鉴》指出:“梁楷。东平相义之后。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师贾师古,描写飘逸,青过于蓝。嘉泰年画院待诏,赐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嗜酒自乐,号曰梁风子。院人见其精妙之笔,无不敬伏。但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①1从这段文字记载还可以知道,梁楷的绘画风格有精妙之笔和草草的“减笔”画法两大类。梁楷现存作品不多,主要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有《雪景山水图》、《六祖斫竹图》、《出山释迦图》,藏上海博物馆的有《八高僧故事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有《柳树寒鸦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有《泼墨仙人图》、《观瀑图》、《东篱高士》,美国波士顿翁万戈先生藏有《黄庭经神像图卷》,纽约顾洛阜藏有《池畔行吟图》等,这些作品无一例外地显现了梁楷的上述艺术特点和艺术成就。画院的画风一贯是严谨和保守的,梁楷的作品在早期即受欢迎,说明很符合他们的口味,否则他也不可能进画院。关于他的风格渊源《图绘宝鉴》记载他是学贾师古的:“贾师古。汴人。善画道释人物。师李伯时(公麟)白描。绍兴画院祗侯。其人物颇得闲逸自在之状。”②1贾师古作品流传极少,很难印证,但李公麟的作品传世不少,如《五马图》、《免胄图》、《维摩演教图》、《孝经图》等多为白描人物,笔法如行云流水,其勾描的线条,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无不恰到好处。反观梁楷的道释人物,在《黄庭经神像图》、《出山释迦图》、《八高僧图》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传统力量对他的影响。如《黄庭经神像图》这幅水墨白描,画法精工,全图约分三段,以祥云支隔开:中段画上天元始天尊,左右二段画人间、地狱景象。人物大小分三等:天尊、仙仗、凡人。凡人身躯仅天尊手掌大,天尊盘坐宝相莲花座上,体态丰盈,一道者执笏跪于天尊前,似有所禀。图中反映的是人间地狱、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等内容。全图似乎宣示:道教是至高无上的,只要皈依道教,多造道家神像,多传道家教义,多放生,多施舍,便可逐步修成正果,脱离六道轮回,名列仙班。并把唐朝的马周、李泌、李林甫、郭子仪、孙思邈、孙志和、李贺等名人都画入仙境。此卷构图繁复新颖,人物众多,屋宇俨然,线条刚柔并济,富有质感。特别是左上角施钱的一组人物,更为生动明快,从举止上表现了人物的喜悦、感恩情态。梁楷的白描与李公麟的白描相比,继承了李家线描的特点,但又有别于李公麟的平和,史书上所说的师贾师古而青过于蓝的说法在此可以得到一定的体现。在《八高僧图》图中有“御前图画梁楷”的落款,明确可知是画院时的作品。画幅用笔简括而有气势,风格精细而工整,富有清峻老辣的情趣,衣褶用尖笔作细长撇捺、转折劲利的“折芦描”线条。在《出山释迦图》的线描中不但可以看出具有上述特点,还可以体会“吴带当风”的一些手法。在山水作品《雪景山水图》中非对称的构图,天寒地冻的荒凉景色,无比恢宏的意境,透露出马远、范宽、李成等人的影响。他的花鸟画《秋柳双鸦图》③2代表了南宋花鸟画新风貌的佳构,画面空旷简远,气象萧瑟。以浓墨写树干,由一枝分叉的枯柳把空间一分为二,在秋风中摇曳生姿。画家临空起意,笔势突兀大胆,二三柳条婉转飘垂因风摇曳,柔姿轻曼。于墨色浓淡疏密之中形成枝条形态的对比反差,写出柳色黄昏景象。大块的留白作为渺无边际的天空,两只飞鸦,一左一右,一俯一仰,临风展翅,交互和鸣,打破了空间的寂静。双鸦两翅以淡墨勾笔,头尾以浓墨点染,而中部晕以淡墨,下腹略敷白粉。整个画幅的意境静穆明净,荒寒趣远,极富禅机,体现了作者参禅悟道的空明心境。构图化繁为简,具有太极图形的形式美感,画法简括放逸,景少而趣远,笔墨上精致纵逸,呈现出强调主观表现的倾向。梁楷的生活极具个性,与妙峰、化石间、智愚等和尚往来甚密,参禅悟禅,不满政局,弃职为僧,嗜酒自乐,号称“梁风子”,这种性格决定了他的风格。中年以后,风格变得飘逸不拘,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产生了另一种草草“减笔”的绘画风格,寥寥数笔,简练迅疾,概括飘逸,画幅也充满禅意。《六祖斫竹图》就是这种形式的反映。“六祖”即慧能和尚(638-713),是唐代著名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南宗的鼻祖,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慧能之前,禅宗把“坐禅”当作是一种重要的修为方式,慧能反对这种僵化的方法,他认为行住坐卧都是在坐禅,不必拘泥于一种固定的形式,进而给“禅定”做出了新的定义。梁楷通过描绘六祖劈竹的动作,来表现日常生活中自然顿悟禅机的道理。画面上头脸部的毛发及手臂上的毛,用细笔绘出,人物的五官、手臂以平稳流畅的用笔,表现出肌肤的质感,衣衫褴楼用粗简的“钉头鼠尾”笔法画成,干净利落,顿挫分明。这件作品中的线条变化非常丰富,劈刀用线简洁,刚劲坚硬。竹竿用没骨淡墨写出,竹节处浓墨勾勒,几笔竹叶潇洒飘逸,仿佛飒飒有声。背景的崖石老树,以乱柴般的粗笔擦出,暗示慧能以不识之无的樵夫出身得悟佛性,禅机并非文字经典所能尽蕴。此图充满了禅味,也充满了力量与运动感,在怪异性中显出其创作的毫无拘束,草草几笔,生气盎然,笔只一过,而钩、斫、皴、擦等法悉备,非意在笔先者不能。另外《泼墨仙人图》,亦恣意纵横,笔简意赅,即所谓“减笔画”。画中描绘一位仙人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漫不介意,耸肩垂手,酒气方甘,举足漫步似婆娑有声,豪爽侠气,洒脱洋溢。其脸颊像赤子童心,眼、眉、鼻、嘴等五官挤在一起,忘情于六欲之外。用精阔的笔势和浓郁的水墨,刷出衣服折叠的形态,由于墨色浓淡变化而显示出一种新奇的表现力。从这一张画可看到,笔墨浑融一气呵成,笔力遒劲,墨色淋漓,流畅无碍,自然变化,画面上几乎没有对人物做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通体都以泼洒般的淋漓水墨抒写,可谓笔简神具、自然潇洒,绝妙地表现出仙人既洞察世事又难得糊涂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有诗曰:“画法始从梁楷变,观图犹喜墨如新。”梁楷能敏锐地捕捉住客观对象的本质特征,以简至极限的笔墨,充分传达出客观事物的精神,也倾注了画家的情感,从而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技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种写神又不失形似,放而又能收的画法,实际上是一种极难的绘画技巧。梁楷正是凭借对客观对象深刻的体验,并经过艺术的提炼,以纯熟之笔墨,去芜存菁地刻画出“笔简神足”的物象。又如《李白行吟图》,画面上一切不必要的线条都摒弃不用,在一大片空白中,李白侧面漫步,口唇微启,身着长袍,只露出头及鞋,舍弃一切背景,所画衣褶、领部用大笔横写,一粗一细、一浓一淡画成。惜墨如金,简单数笔,以少胜多,写出了李白游吟时飘然潇洒的神情,寓意深远,耐人寻味。在梁楷的绘画作品中,线条的运用是相当讲究的,坚劲错落,寥寥几笔,墨气笔力,朴质洒脱,神韵情趣,溶合浑厚,恰到好处,粗中有细,飞白顿墨,灵活不迟滞,轮廓简化,不求繁杂,神气全得跃然纸上。其方法被后人称为“撇捺折芦描”和“钉头鼠尾描”。梁楷从早先的细笔白描变为水墨逸笔,不仅在宋代独树一帜,而且对后来的画坛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纵观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宋代已达全面成熟,笔墨技法有了明显的改进,产生了许多有深远影响的名画家和优秀作品,两宋画坛呈现着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南宋梁楷的绘画作品,以简洁的笔墨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时入耳目一新。自梁楷开创“减笔人物画法”后,其画风深得世人喜爱。对元明以后水墨写意画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影响深远。如元代颜辉、明清的徐渭、朱耷、原济、金农、黄慎、李蝉以及现代齐白石等都受到他的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