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特征与引导策略_第1页
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特征与引导策略_第2页
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特征与引导策略_第3页
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特征与引导策略_第4页
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特征与引导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特征与引导策略

青年自我组织是指青年自发地没有达到当地行政部门的正式登记,并代表其机构、团体、公司和机构进行登记和登记的。青年社区是社会生活中相对活跃的年轻组织。青年自组织是一个在共青团组织和青少年工作中出现的新词汇,是当前青年群体中出现的新的组织和集结方式,是当下团组织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一个新领域。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由于它组成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它的社会团体组织的多样性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何正确认识和引导高校青年自组织,使它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对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青年,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对浙江省6所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管理对策。一、调查方法和问卷设计为了充分了解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发展状况,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提出有效的管理对策,笔者设计了《浙江省高校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在综合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研究实际编制而成,由42题组成,主要调查了目前高校学生对青年自组织的认知程度,青年自组织的规模、运行模式、发展方向、交往频度等方面的情况。调查以浙江省6所高校学生为总体。6所高校分别为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过程中,实际发放问卷1000份,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各200份,其余每个高校各150份,回收有效问卷91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60%。调查对象中,研究生46人,本科生870人,比例分别为5.02%和94.98%,其中男生517人,女生399人,比例分别为56.44%和43.56%。二、大学青年自组织现状分析1.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的原因青年自组织类型。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的不同,性格、爱好、观念等的差别,使得为满足大学生需要而形成的青年自组织也种类繁多,从其成因和表现形式上看,大致可分为兴趣爱好型、情感交流型、学术研究型、公益服务型、利益互惠型五种。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您参加的青年自组织的类型”,42.84%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型”,14.54%的学生选择“学术研究型”,29.41%的学生选择“情感交流型”,9.58%的学生选择“公益服务型”,3.63%的学生选择“利益互惠型”。调查表明,兴趣爱好型在高校青年自组织中的比率最大,大学生的兴趣广泛,爱好各异,因而这类群体在高校中较为活跃,也最为普遍,如摄影小组、攀登友人、文学沙龙、“溜溜一族”、舞友会、各种俱乐部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的青年自组织。这一调查结果与在另一个问题上的回答也基本一致,当问及“您参加青年自组织的最主要目的是”,35.79%的同学选择“共同的兴趣爱好”。调查结果表明共同的兴趣爱好是大学生加入青年自组织的最主要动因。青年自组织规模。青年自组织的一大特点是自发性。它的形成是个自然的过程,既非上级安排,也非他人组织,没有经过学校的审查批准,组织内部没有系统成文的制度,也无需社会的正式承认,是大学生在相互交往或相互认同的基础上,由于观念、爱好、习惯、需要等相同或相似而自然形成的一种群体。因此,其成员没有固定的编制,可多可少。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您参加的青年自组织有多少成员”时,64.32%的同学选择“30人以下”,22.14%的同学选择“30—50人”,7.82%的同学选择“50—100人”,5.73%的同学选择“100人以上”。可见,现阶段高校青年自组织规模以小群体居多,人数大多在100以内。青年自组织发展时间。青年自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出现的必然现象,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成果,也是青年自我发展、青年文化多元化培育的必然要求。共青团十五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指出青年自组织是青年组织体系的有效延伸。在调查中,当问及“您参加的青年自组织成立时间”,10.02%的同学选择“不到半年”,31.28%的同学选择“半年到一年之间”,40.75%的同学选择“1-2年”,16.96%的同学选择“3-5年”,0.99%的同学选择“5年以上”。调查表明80%以上的青年自组织是近两年才刚刚成立。青年自组织参与面。青年自组织类型多样,活动内容丰富,组织文化平等、自由、轻松,几乎实现了对大学生需求的全覆盖,受到了青年学生的欢迎。调查中当问及“您是否参加过青年自组织”,99.13%的同学选择“有”;在选择“有”的学生中,当问及“您目前参加了多少个青年自组织”,10.02%的同学选择“1个”,28.30%的同学选择“2个”,35.13%的同学选择“3个”,26.54%的同学选择“4个及以上”。可见,青年学生几乎都参加了不同类型的青年自组织,而且学生参加青年自组织存在交叉现象,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了2个以上的青年自组织,青年自组织几乎深入了学校的各个角落。2.大学生自组织发展的现状联络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下,以计算机网络和无线通讯网络为平台,高校青年自组织呈现出时空跨度大和虚拟程度高的趋势。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您参加的青年自组织的主要联系方式”,96.04%的同学选择“网络”,当问及“您参加的组织有没有在互联网上开辟空间(如论坛、博客等)”,60.24%的同学选择“有”,当问及“您参加的组织有没有QQ群”,98.24%的同学选择“有”。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大学生自组织都是网络化运营,QQ群或者论坛是其最主要的联系方式。会员的加入、管理、退出,活动的策划、讨论、发布、反馈等,都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网络的低成本、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其成为青年自组织运行中不可替代的载体。网络在青年自组织的运行中主要发挥论坛讨论和提供功能性服务两个方面功能。管理模式。当问及“您加入青年自组织需要什么程序”,87.22%的同学选择“不需要提出申请,只要参加组织的一、两次活动,就算是它的成员了”;当问及“您所参加的组织有没有成文的规章制度”,90.42%的同学选择“没有”;当问及“您参加的青年自组织对您是否愿意参与活动有无严格要求和限制”,83.48%的同学选择“没有制约,参不参与活动完全在于自已愿不愿意”;当问及“您参加组织活动的态度”,45.49%的同学选择“视工作情况和时间安排而定”,30.40%的同学选择“无所谓,想去就去”。可见,自组织很少有规章制度,一般没有强制性的纪律约束,他们的行为完全属于自愿行为,成员的加入和退出,是否参加活动、参与管理,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充分尊重了青年自由平等的愿望。当问及“您和您参加的组织的其他成员是否熟悉”,选择“只熟悉一小部分”和“没几个熟悉”占47.14%,可以看出青年自组织具有不稳定性,其成员流动性大,经常处于老退新入的状态。发展趋势。高校青年自组织处于快速兴起和发展期,组织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今后的发展方向,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主要有三种发展趋势:一是逐渐消亡,一些自组织一开始发展良好,后来由于活动内容不够丰富,没有吸引力,或者组织核心成员的毕业或退出等原因,影响力不断下降,很快就消失了;二是维持现状,这种组织能够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绝大多数自组织的负责人和成员将组织的各项活动作为一项业余爱好,是业余生活的一种补充,这种类型的青年自组织往往安于现状,缺乏长远的规划,按组织惯性运作;三是注册为学生社团,少数有规模的高校青年自组织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它们注重加强内部管理,建章立制,制定发展规划,不断扩大自身影响,为了获得更多资源,经注册成为学生社团。当问及“您认为,您参加的青年自组织发展的方向是”,8.37%的同学选择“逐渐消亡”,70.59%的同学选择“维持现状”,21.04%的同学选择“向正式组织发展”。调查显示,维持现状是目前高校青年自组织的主要发展状态。面临困境。当问及“您认为现有高校青年自组织运行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23.79%的同学选择“缺乏组织活动的经验”,36.07%的同学选择“融资渠道匮乏,活动经费不足”,31.17%的同学选择“学校支持不够”,9.03%的同学选择“组织成员参加活动不积极”。调查结果显示,“缺乏组织活动的经验”、“融资渠道匮乏,活动经费不足”和“学校支持不够”是困扰青年自组织发展的三大难题,其中“融资渠道匮乏,活动经费不足”位居首位。虽然青年自组织成立较为简单,运作成本也不高,但一旦开展相关活动,就需要相关的费用支持。调查中当问及“您所参加的青年自组织活动经费的来源”,85.02%的同学选择“成员AA制”,这说明绝大多数青年自组织活动涉及的消费,成员之间都是AA制分担。由于没有正式的社团身份,自组织并不能公开募捐,也很难获得社会赞助,如何有效解决经费问题是自组织发展中要解决的最大困难。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承认青年自组织是客观存在的,要通过深入了解,正确分析,摸清青年自组织产生的原因、成员构成、思想倾向、核心人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等,掌握其发展规律,进行正确引导,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培养新世纪合格的大学生,为建设和谐校园做出新的贡献。1.正确对待高校青年自组织目前,高校对青年自组织的态度主要有二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只看到其负面影响,把其与正式组织完全对立起来,干涉其存在和发展,严重影响青年自组织的正常发展;另一种是只看到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忽视负面影响而盲目鼓励、扶持青年自组织自由发展。对待高校青年自组织,应该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学生人数众多,正式组织不可能满足所有大学生的所有需要,青年自组织的产生是一种很普遍很自然的现象,有其客观必然性,是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产物,这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现实。高校青年自组织所追求的目标和大学的培养目标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对大学培养目标的实现一般都会起到促进与支持作用,他们所开展的活动绝大部分是在校规校纪允许的范围内的、有助于大学生成才成长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青年自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正式组织的有益补充。消极型青年自组织毕竟只占少数,代表不了青年自组织的发展方向。对青年自组织要用善意的眼光,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不能轻率地加以否定和打击。2.生的需求、期望和主张,不断改进和提高我们自身的工作要密切关注、客观分析,正确面对青年自组织这一新兴群体、新兴组织。既要用理性宽容的态度来看待青年自组织的发展,还要认真研究这些组织的发展规律,以及通过它们反映出来的大学生的需求、愿望和主张,不断改进和提高我们自身的工作。高校要组织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摸清本校青年自组织的基本情况,包括青年自组织的数量和类型、参与各类青年自组织的青年数量和群体状况、青年自组织发展状况等一手资料。要从组织成长发展的规律出发,深入研究青年自组织产生、发展、成长过程中的规律性,了解其在各个成长阶段独特的发展需求。要摸清基本情况,对其人员、管理、经费、影响等进行逐一统计分析并建立基本档案,把握基准数据,为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监管、服务举措奠定基础,使青年自组织的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3.加强青年自组织成员的引导功能。自组织的青年自组织高校青年自组织往往有一些在群体成员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核心人物和骨干成员,他们具有能力强、威信高、善于关心和团结他人等特点,能左右组织其他成员的思想和活动,对青年自组织目标和规范的确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组织中起着指挥、协调和榜样的作用。对既是学生正式组织的骨干,又是青年自组织的核心人物者,可以提要求、交任务、压担子,使其在双重角色上明辨是非、认清利害关系,做好自组织成员的引导工作;对部分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带有消极倾向的自组织,对其核心人物,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确对待他们的精神和物质需要,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或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要给予说明、解释,努力做好说服和教育工作。4.增强共青团发展的协调性,扩大合作共赢的互动关系领域内的青年学生,加强与青年自组织的联系交流对于拓宽正式组织的工作覆盖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要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作用,努力把青年自组织纳入共青团指导和学生会、社团组织联系合作的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