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泉纸板龙舞传承发展的文化思考_第1页
北泉纸板龙舞传承发展的文化思考_第2页
北泉纸板龙舞传承发展的文化思考_第3页
北泉纸板龙舞传承发展的文化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泉纸板龙舞传承发展的文化思考

北泉板龙来自重庆北新区澄江区北泉市。它把生活中最常用的长凳作为舞龙的道具。舞蹈、跳舞、玩耍和灵活多变的舞蹈。它幽默、幽默,独立、随意、参与,深受北泉人民喜爱。随其群众影响不断扩大,作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的北泉板凳龙于2006年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挖掘、整理和保护。鉴于北泉板凳龙的研究资料较少,笔者多次下乡采风、搜集资料,运用田野考察、舞蹈生态学以及人类文化学等方法,对北泉板凳龙舞进行了系统的历史梳理和调查研究,北泉板凳龙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古朴美、粗狂美,是最具文化传统价值的原生态表演艺术之一,具有独特的地方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其艺术价值不可低估。一、北泉面板龙舞的历史溯源北泉板凳龙的历史无文字史料可查,现在普遍认为,“北泉板凳龙的雏形源于农村院坝、田间、打谷场上的一种游戏。”1早在上世纪20年代,当地人就有抬着光板凳模仿舞龙灯的小把戏;20年代末北碚老照片中有吴粟乡民表演板凳龙舞的记录;四五十年代北泉板凳龙舞在自娱自乐的耍法基础上提升表演性,将沉重的农家老式板凳进行改良,由三人一组抬着玩耍;50年代西南俄语专科学校的师生把其它舞蹈元素融入单一枯燥的原生态龙舞中,在表演规模、舞具、套路及音乐上得到整合、创新,个性显现,日臻成熟。1991年《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四川省卷》收录北泉板凳龙舞;同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北泉板凳龙舞排练场面;1992年,北泉板凳龙舞获重庆市民间舞表演赛一等奖。据此历史发展脉络并参照板凳龙舞第一代传人的历史,北泉板凳龙舞的肇始当在百年以上。北泉板凳龙在一代代坚持不懈的传承与革新中,顺着时代的轨迹从草根娱乐演变成为大众审美文化,成为众人追捧的原生态民俗艺术。二、北泉板龙的性别研究(一)金箔纸带红充放电镜1.龙体:选轻便长板凳,将4支凳脚打磨成圆柱。用一段(约1.4公尺)红绸覆盖凳面,以布带系牢,长于凳面的红绸飘动以作龙尾,再用金箔纸剪成波纹贴上,以示龙鳞,在凳的另一端系上红绸泡花示作龙头,在龙腹下钉上橡筋带,并插上两支水旗。2.龙宝:用竹蔑条编制22个直径约9厘米的竹圈,再以上7个、下7个、中8个的图案,扎成一个球形的龙宝骨架,又用红布条和金箔纸相间缠绕竹圈,每圈坠以约13厘米的红绸坠穗,宝内系上几个小铜铃。3.水旗:用一公尺长的细竹竿,撑上约80公分的蓝绸方旗,旗面贴上金箔纸剪成的两条水波纹。(二)设计独特的表演艺术北泉板凳龙舞动时随意性大,很少禁忌和框框。一条四脚长板凳,三人操之,两人玩龙头一人玩龙尾,伴着鼓点便可以在田间院坝凌空腾跃,上下翻舞,纯属自娱性玩法。北泉板凳龙最初的基本动作只有两个——“套翻身”和“两边倒”,形式单一死板,伴奏音乐苍白乏味。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板凳龙吸取了其它艺术的优秀成份,逐渐发展成有一定情节、既可自娱自乐又可登台表演的独特龙舞艺术,形成了北泉板凳龙多变性与兼容性并存的特性,在艺术处理上有了很大提高。首先,由最初三人玩一条龙发展到三条、五条以至十多条龙的较大型组合玩法。“舞动时,分则为一根板凳一小龙,合则数根板凳一大龙”,2首尾可作任意变化。动作上发展出“大小板凳花、踏龙背、上天梯、龙缠身、群龙抢宝”3等几十个花式套路。“逗宝人”也有“滚宝、抛宝、舞宝、磨盘腿藏宝、穿龙腹、鱼跃抢宝、踏龙背、骑龙、”等十数个动作,并形成了玩龙人翻、摆、缠、穿和“逗宝人”亮、抛、踩、引、等舞蹈语汇。其次,角色上增加了“逗宝人”。“逗宝人”由传承人担当,动作灵活潇洒、千变万化,在整个舞蹈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他身兼指挥、表演双职,是舞队中的领头舞者。玩板凳的人要看着“逗宝人”手中的龙珠舞动,乐器伴奏也要根据“逗宝人”的动作演奏。特殊时候表演会根据实际所需,随机更换动作、方向,此时整个队伍都必须跟随“逗宝人”的指挥进行变化。所以“逗宝人”不仅要拥有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的应变能力,还要有扎实基本功底与高超的表演技巧。最后,伴奏音乐进行了改良加工。最初的板凳龙舞并无音乐伴奏,只有“肉锣鼓”(用人念唱“锣鼓经”手的伴奏),随着音乐逐步成形,配以由大鼓、钗、锣、马锣、锁呐、钹等打击乐,套用川剧锣鼓曲牌(如《叮狗虫》等),逐渐形成现在4/4拍的伴奏音乐。北泉板凳龙在气势宏伟、对比强烈的音色中闪挪腾跃,十分热闹。“造成舞蹈犹如腾云驾雾似的欢快和喜悦有加的情感氛围。”4(三)北泉面板龙的特点1.群众性:北泉板凳龙由最初农家自娱自乐,演变为节气和时令中的祭祀习俗,再到后来婚丧嫁娶的应用,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习俗性。加之它步法简单,动作易学,在当地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板凳龙舞已经渗透到中小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参与面更广。2.自娱性:板凳龙作为当地一个重要的群众自娱活动,在农村每逢学堂假日、乡村赶场、店铺开张都要请会玩板凳龙的人前去助兴,围观者亦可跟随起舞,自娱性和表演性二者交织,群众皆大欢喜。农闲时一家人亦可操起板凳把玩个把时辰。当地曾有“家家有板凳、户户可玩龙”之说。3.即兴性:北泉板凳龙不择场地不需音乐,念起“肉锣鼓”在家门口、田埂上、马路边都可随时玩上一把。板凳龙具有一龙多变、任意组合的特点,少可三个人玩一条板凳,多可三十人玩十条板凳,队形可根据场地大小和需要任意组合。它的表演程式规范性不强,舞姿造型因人而异,随意性较大,随情所至即兴创造,表演更具新意。4.适应性: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舞蹈文化求发展就要寻求变化,以满足特定时期的人们特定的审美需求,北泉板凳龙亦是如此。从最初无装扮的三条板凳到如今数目众多并饰以华丽龙头龙衣的“龙体”;从只有简单的“大小板凳花”舞法到现在具有完整的表演套路、丰富的队形变化和配套的伴奏音乐;无不反映了北泉板凳龙的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更显示出它极强的适应性。5.传承性:在北泉板凳龙从耍玩光板凳的雏形发展到现今乡土气息浓厚、民俗风情浓郁的表演艺术过程中,少不了北泉人的挖掘、整理和发展,它是几代人的心血凝铸,是人文艺术与自然艺术高度和谐统一的体现。现在,北泉板凳龙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土特产”,是当地群众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6.地域性:在四川、重庆地区流传着“泸州雨坛彩龙舞”、“铜梁龙舞”等国家级项目,而在北碚区流传着“水土黄荆龙”、“蔡家父子龙”、“澄江转龙龙”等区级龙舞项目。这些舞蹈的形成受到地域、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地域文化色彩的影响。作为该地区代表性的舞蹈,在本地区具有较高的人气和知名度。三、北泉龙发展现状研究(一)传承人生存活动,表演程式更加丰富第一代传承人黄良成、黄吉云均已去世。澄江镇当地有威望的锣鼓世家。为北泉板凳龙原始节奏鼓点的创始人。第二代传承人李名禄(1923年出生)。“男,小名长元,绰号“耍二哥”、“乌鸦儿”,多才多艺,集打年宵、耍车灯、打花鼓、唱金钱板等技艺于一身,儿时向本地有威望的锣鼓世家黄良成和黄吉云等长者学习板凳龙”5,并传授于当地农民李宝士、廖国平等。第二代传承人吴德福(1934年4月出生)。50年代开始在第一代传承人黄良成、黄吉云的带领下学习板凳龙。自吴德福始,板凳龙加入了“逗宝人”的角色。第三代传承人李宝士(1940年12月出生)。1957年拜第二代传承人吴德福为师。先学打击乐,后学“逗宝人”的角色。他在“逗宝人”的动作中,创造了“逗宝”、“抢宝”、“玩宝”、等多种动作,还编排了“莲花(盘龙)”的队形。第四代传承人黄世海(1954年4月出生)。师承第三代传承人李宝士。1971年开始玩板凳龙。他创造了“跳板凳”、“大花”、“小花”、“拉五角星”等多种动作,丰富了板凳龙的表现力和观赏性。第五代传承人王文祥(1953年12月出生)。王文祥虽无师承,但对“逗宝人”的角色尤其喜爱。他对历年传下来的板凳龙舞的动作进行改编和创新,对“逗宝人”的角色进行发挥,动作潇洒、风趣,表演自然、得体。由于现在年青人对传统民间艺术渐渐淡漠,王文祥至今尚无徒弟。第六代传承人官久禄(1952年4月出生)。现担任北泉村村主任,积极组织、宣传、推广、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保持板凳龙原有的质朴、豪放的特点基础上,又不断发展完善了表演程式,丰富伴奏曲牌,使之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增强其客观性。第七代传承人官爵鑫(1987年3月出生)。自小接触板凳龙,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灵活、生动、风趣、潇洒的表演方式,是为数不多的熟练掌握板凳龙各种套路的年轻人。以上几代传承人均为北泉村村民。(二)民俗意识淡薄北泉板凳龙在重庆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植下,进行了一系列的保护、抢救、发掘、整理、弘扬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弊端问题,亟待解决:第一,北泉板凳龙生存、发展依赖的社会空间和文化基础发生了变化。北泉板凳龙舞动的活动空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剧而逐渐缩小,基层广大农村的展示舞台日益减少,导致活动阵地相对匮乏。传统特色的民间民俗礼仪日益简化,使群众的民俗意识逐渐淡薄。第二,随着从事北泉板凳龙的老艺人们年龄不断增大,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舞动的幅度和力度,迫不得已退出表演舞台。更有些老艺人相继辞世,导致北泉板凳龙原生态的的舞法、套路得不到继承和发展。年轻一代虽然在技艺上能够独挡一面,但毕竟受到流行音乐和现代化思想意识的冲击、影响,使板凳龙在潜移默化中淡化了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日益更新发展,群众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不断提高,不同人群对不同的事物产生了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追求。然而新时代的年轻一辈,却对乡土气息浓郁的民间艺术兴趣亦愈发淡漠,使得板凳龙的演出场次和展示平台也愈来愈少。第四,北泉板凳龙缺乏系统的、有组织的传艺和培训,严重缺乏活动场地及硬件设施,大多数舞龙者参与排练由政府补贴,缺乏必需的活动经费。(三)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北泉面板龙舞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为更好的保护好北泉板凳龙这一重要的地方民间艺术形式,笔者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到,北碚地区制定了详细、完善的板凳龙保护传承计划,并组织专部、专人负责实施、监察、督导。北泉板凳龙保护传承计划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静态保护:第一,深入调研,进一步全面、细致地开展田野、乡村基础调查工作和民间走访工作,明确北泉板凳龙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其配套伴奏音乐、舞台表演方式、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以及传承保护现状等全部情况。第二,将田野调查、走访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一归类整理,并存档保存。第三,注重理论研究工作,促进北泉板凳龙的理论文化建设,将研究成果编纂成文本予以出版。2.动态保护:第一,建立运河村、澄江村、柏林村三个北泉板凳龙文化生态保护村;运河社区、澄江社区两个普及区,并对其实行重点规划、保护。第二,在澄江镇及其周边辐射地区的中、小学中,普及北泉板凳龙的教学工作,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兴趣,从而塑造新一代的表演人才,从根上解决北泉板凳龙的传承难题。第三,创办以北泉板凳龙为主要内容的“北泉板凳龙培训班”,从人才、从演奏水平等多方面提高北泉板凳龙的艺术档次。第四,全力组织北泉板凳龙与群众婚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