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等四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等四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等四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等四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等四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等四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 B.食盐水 C.汽水 D.冰水混合物2.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A.S B.SO2 C.Ag2S D.SO33.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表示氧原子,表示氧原子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C.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D.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4.医学上常用“冷冻法”治疗咽喉炎,其冷冻剂是下列物质中的。A.液态空气 B.液态氧(O2)C.液态氮(N2) D.液态二氧化碳(CO2)5.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 B.蔗糖 C.酒精 D.花生油6.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Mg2+: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B.CO2: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C.2H:2个氢元素D.:氧化钙中钙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量,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B.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探究水的组成 B.探究化学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探究分子运动 D.探究二氧化锰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0.下列硫的单质和化合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A.S B.SO2 C.H2S D.H2SO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族周期IA0一1H1.008ⅡAⅢAⅣAVAⅥAⅦA2He4.003二3Li6.9414Be9.0125B10.8l6C12.017N14.0l8O16.009F19.0010Ne20.18三11Na22.9912Mg24.3113Al26.9814Si28.0915P30.9716S32.0617Cl35.4518Ar39.95(1)12号元素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__;(2)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的元素属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O与S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3)从11Na~18Ar你可总结出的一条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F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气体)(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若需收集一瓶氧气用于蜡烛燃烧后产物的检验,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3)若用装置J制取氧气并测定生成的氧气体积,此装置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MnO2在此反应前后________不发生改变。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氧气的测定结果_______(填“有”或“无”)明显影响。(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如果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______导管(填“左”或“右”)进入,另一端导管再连接D装置即可。(5)I装置是一种操作简便的气体发生装置,该装置较B装置的显著优点是________。使用I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先进行________,后加入药品,固体大理石应放置在________处(填“A多孔隔板上方”或“B多孔隔板下方”);一段时间后,需停止反应,其操作是_______。反应一段时间后,若J中发生装置内有大量气泡,但收集装置内检测不到CO2,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6)用收集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发生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H中喷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纸花显______色,写出纸花变色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人类提取海水中的化学元素,来制备有多种用途的物质.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的金属镁,就是利用从海水中提取的镁盐制取的.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单质镁的过程如图所示:(1)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2)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请分析①、②两步的目的是_____.(3)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用NaOH溶液替代石灰乳模拟生产过程中的第①步.他取NaCl和MgCl2的固体混合物25克,加入适量水完全溶解后,与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混合充分反应,记录的生成的沉淀与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①当滴入上述NaOH溶液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_____(写化学式).②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为_____g.③当滴入上述NaOH溶液100g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中NaCl溶质质量分数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1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①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__。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宜选择的一套装置组合是_______(填字母),若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检验已经收满的方法是________;若用多功能瓶收集氧气,应从导管_______(填“p”或“q”)通入氧气。③实验中,有很多操作步骤必须严格按要求进行,否则或实验失败或发生危险。在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以下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A.装置A,先调节试管高度,再放置酒精灯B.装置B,先加入双氧水,再添加二氧化锰C.装置E,先将集气瓶移出水槽,再盖上毛玻璃片D.装置E,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发生装置中的反应④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1/4空气的氧气,最适合的收集操作是_________。A.集气瓶中装入1/4的水B.集气瓶中装入3/4的水C.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1/4处D.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3/4处⑤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A克,加热使之完全反应,最终能得到B克氧气和C克氯化钾,则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克(列出计算表达式即可)。⑥若有0.2mol氯酸钾分解,求理论上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碘元素对青少年智力发育影响很大,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KIO3)。如图是超市销售的一种加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1)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2)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3)碘酸钾中钾、碘、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_____。(4)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结果保留至0.1%)(5)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_____mg(6)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一个18岁的青年每天摄入碘元素的质量为0.15mg。假设仅靠这种加碘食盐,该青年每天摄入这种食盐应为_____g。(7)根据食用注意事项我们可以知道碘酸钾的化学性质是:_____。16.现有79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固体72.6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_______;(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A、洁净的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等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B、食盐水是由水和食盐组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C、汽水是由水、碳酸等组成,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组成,属于纯净物,故符合题意。2、C【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反应前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银、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4、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银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Ag2S。故选:C。3、D【解析】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再分,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选项正确;B、由图分析,反应物是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双氧水分子,生成物是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以及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则该反应就是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选项正确;C、由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则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正确;D、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化合反应的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特点是一变多。4、C【解析】

空气中氮气经过降温或加压可以形成液态氮气,液氮的温度极低,医疗上可再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液氮冷冻治疗是近代治疗学领域中的一门新技术。它是通过极度冷冻的状态下,将病区细胞迅速杀死,使得病区得到正常的恢复。“冷冻法”治疗咽喉炎,说明所需物质必须能够提供低温环境且能应用于医疗领域,根据物质的用途,只有液氮具有此用途。故选:C。5、D【解析】

A、食盐加入水中,钠离子和氯离子会均匀的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B、蔗糖加入水中,蔗糖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C、酒精加入水中,酒精分子会均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不符合题意;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不属于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6、A【解析】

A、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故A正确;B、CO2中的2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B错误;C、2H中的2表示2个氢原子,故C错误;D、中的2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7、C【解析】

A、根据图示有增加量的是甲、丁两种物质,即生成物是甲、丁两种物质,因此反应不可能是化合反应,错误。B、从图示可以看出戊质量不变,无法验证戊的催化作用,所以戊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错误。C、从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是乙、丙两种物质,反应的乙的物质的量为48,反应的丙的物质的量为23,因此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为48∶23,正确。D、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中甲、丁是生成物,生成的甲的物质的量为44,生成的丁的物质的量为27,因此反应生成的甲、丁的质量比为44∶27,不能说明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需要考虑化学计量数,错误。故选C。8、B【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能达到目的;B选项有气体生成的反应在敞口容器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是不能达到目的的;C选项用浓氨水探究分子的运动;时能达到目的的;D选项用对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锰是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时能达到目的的;故选B。考点:实验方案评价9、C【解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错误;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错误;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错误。故选C。10、C【解析】

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详解】S为单质,故化合价为0;SO2,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硫的化合价为x,,;H2S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H2SO4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氧元素化合价为﹣2,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则有,,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镁非金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等【解析】

解:(1)12号元素是镁元素;(2)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的元素是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由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O与S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横行元素从左向右排列可发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长颈漏斗水槽KMnO4→加热K2MnO4+MnO2+O2ADH2O2→MnO2H2O+O2质量和化学性质无CaCO3+HCl→CaCl2+H2O+CO2左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气密性检查A多孔隔板上方关闭活塞加入的药品太少或加入药品后没有塞紧橡皮塞Fe+O2→点燃Fe3O4红CO2+H2O→H【解析】

(1)仪器①是长颈漏斗,②是水槽;故填:长颈漏斗;水槽;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选择装置A来制取;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有水,若检验石蜡燃烧的产物应该有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故填:KMnO4→加热K2MnO4+MnO2+O2;A;D(3)若用装置J制取氧气并测定生成的氧气体积,此装置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2→MnO2H2O+O2;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MnO故填:H2O2→MnO2H2O+O(4)在实验室中,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用盛有浓硫酸的装置F来干燥二氧化碳时,应该长进短出;故填:CaCO3+HCl→CaCl2+H2O+CO2;左;(5)I所示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使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前应先进行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固体大理石应放置在A多孔隔板上方。一段时间后,需停止反应,其操作是关闭活塞。反应一段时间后,若收集不到气体,可能的原因是加入的药品太少或加入药品后没有塞紧橡皮塞;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气密性检查;A多孔隔板上方;关闭活塞;加入的药品太少或加入药品后没有塞紧橡皮塞;(6)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Fe+O2→点燃Fe3O4;红;CO2+H2O→H2CO3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MgCl2Mg+Cl2↑富集MgCl2,得出纯净的MgCl2NaCl1925.9%【解析】

氯化镁通电生成镁和氯气,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详解】(1)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是氯化镁通电生成镁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Mg+Cl2↑。(2)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镁溶解在海水中,不能直接提取出来,经过①、②两步将海水中的镁离子提取出来,得到纯净的氯化镁,然后电解得到氯化镁,故①、②两步的目的是富集MgCl2,得出纯净的MgCl2。(3)①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当滴入上述NaOH溶液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②设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为x故原混合物中MgCl2的质量为19g。③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生成氢氧化镁的质量为z当滴入上述NaOH溶液100g时,烧杯中所得不饱和溶液中NaCl溶质质量分数为【点睛】14、酒精灯分液漏斗BE过早收集(合理给分)用带火星木条在集气瓶口检验,复燃则收满氧气pDBA-B-C9.6g【解析】①根据图可知:a是酒精灯,b是分液漏斗;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故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收集氧气,结果发现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没有等到气泡均匀连续的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用向上排空汽法收集后,检验已经收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木条在集气瓶口检验,复燃则收满氧气;若用多功能瓶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p进;③A、用装置A时,先放置酒精灯,再调节试管高度,故错误;B、用装置B,先添加二氧化锰,再加入双氧水,故错误;C、装置E,先在水中盖上毛玻璃片,再将集气瓶移出水槽,故错误;D、装置E,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发生装置中的反应,故正确;故选D;④A、需要收集一瓶大约空气的氧气,即收集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的水,故A错;B、需要收集一瓶大约空气的氧气,即收集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的水,故B正确;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C错;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D错;故选B;⑤解:设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X+B+C,所以:X=A-B-C;⑥设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x,2KClO32KC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