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湖北省黄冈市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过氧乙酸可以杀菌消毒,分子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是由三种原子构成的B.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过氧乙酸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D.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2.下列氧化物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Na2O B.MgO C.CuO D.ZnO3.人体缺乏下列哪种元素会引起甲状腺疾病A.钙 B.铁 C.锌 D.碘4.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C.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D.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5.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语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D.千凿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6.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A.利用空调取暖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7.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氮气 B.铜 C.水 D.氯化钠8.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D.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车胎爆炸B.食物变质C.水结成冰D.胆矾研碎10.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A.采用滴灌的方式浇灌园林B.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11.《中国诗词大会》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诗是浪漫的,化学是严谨的,然而诗人却将严谨的化学融入浪漫唯美的诗歌中。下列诗句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 B.可口可乐 C.白醋 D.水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如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探究分子的运动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14.结合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_____(填字母)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②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那么在实验室里制取氨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填字母)。15.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人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由本实验还可推知氮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3)若将红磷换成木炭.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_____(填“能”或“否”)?理由是_____。16.下图所示的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④的名称是_____;仪器⑧的名称是_____。(2)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用_____法收集,用该方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干燥的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仪器组合_____。(填字母,写一种组合即可)。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判断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科学家在-100℃合成了物质X(分子模型如图,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1)物质X的化学式为_______。(提示:碳元素写在前面)(2)1个物质X_______构成。(3)物质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最简整数比)。(4)物质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5)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18.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共1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的沉淀与加入的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如图所示。若氯化铜在原混合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13.5%.求:(1)原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2)C点的坐标(x1、y1)为多少?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如图为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装置图,回答问题:图中有几处明显错误,请改正过来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A、过氧乙酸分子是由三种原子构成的,过氧乙酸由三种元素组成,说法错误;B、由图中可以看出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4+16×3=76,说法错误;C、由图中可以看出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故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2:3×16=1:2,说法正确;D、由图中可以看出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说法错误。故选C。2、D【解析】

根据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进行分析解答。【详解】分析各选项中各元素质量比可得A为Na:O=46:16;B为Mg:O=24:16;C为Cu:O=64:16;D为Zn:O=65:16,故D选项中O元素所占比例最小,即D选项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D。【点睛】本题为化学式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考查,但作为一道选择题,我们不必每一个选项都去计算质量分数,我们可以从化学式中各元素之间的比值关系上来快速找到答案。3、D【解析】试题分析:A.缺钙:儿童时一定佝偻病;;老年人易得骨质疏松症;B.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C.缺锌则生长发育迟缓;D.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故选D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4、D【解析】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错误;B、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氧气从0开始,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故错误;C、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会生成五氧化二磷,剩余氮气占五分之四,故错误;D、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后立即产生氧气,同时生成水,水的质量增加,但不会从0开始,以致反应结束后不变,故正确。故选D。5、C【解析】

A、燃放爆竹属于燃烧爆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蜡炬燃烧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下雨是水蒸气变为液态水降落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烈火焚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6、C【解析】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即是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了电能,也就是该过程一定有化学变化产生,既一定发生了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利用空调取暖,是电能转化为内能,故A不合题意;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是将水能转化为电能,故B不合题意;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符合题意;

D、利用蜡烛照明,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和光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C。7、B【解析】

A、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8、A【解析】

A、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即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因此化合反应的反应物种类也有要求,故错误;B、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氧化反应是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两者无必然的联系,故正确;C、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包括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故正确;D、氧化反应中缓慢氧化没有明显现象,选项正确。故本题选A。9、B【解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车胎爆炸,只有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食物变质,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水结成冰,只有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胆矾研碎,只有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B。10、C【解析】试题分析∶水资源常用的保护措施是采用滴灌的方式浇灌园林,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生活污水不应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故C错误。考点∶考查水资源常用的保护措施。11、D【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详解】A、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包含了分子做无规则的道理,故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水的状态变化了,没有新物质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铁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了蜡烛的燃烧,故涉及化学变化,故正确。故选D。12、D【解析】

A、矿泉水中有矿物质和水,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可口可乐中有碳酸、色素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白醋中有醋酸、水等,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进行对比(对照)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解析】

(1)通过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没有变色进行对比(对照),说明酚酞试液变红的原因是氨分子运动的结果;(2)B试管与C试管内的酚酞试液都变红色,但C试管内变红的速度比较快;(3)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氨分子能到酚酞试液中说明了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的,还能说明温度高分子运动速度快,温度低运动速度慢。14、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过氧化氢水+氧气AC【解析】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用A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则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在水和氧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2)根据“①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用A装置做气体发生装置;根据“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可知,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C。【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5、耗尽瓶中的氧气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否木炭燃烧生成了气体,瓶内气压不变【解析】

(1)为保证氧气被完全消耗,红磷需稍过量,故填:耗尽瓶中的氧气;(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填: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剩余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填:不燃烧,不支持燃烧;(3)木炭燃烧生成了气体,瓶内气压不变,故填:否,木炭燃烧生成了气体,瓶内气压不变;16、酒精灯长颈漏斗排水集气氧气不易溶于水①②⑦⑧(或①②⑥⑧⑨)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解析】

(1)仪器④的名称是酒精灯;仪器⑧的名称是长颈漏斗;(2)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纯度高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用排水法收集,用该方法收集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发生装置可选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较干燥的氧气时,其发生装置可选择上图中的仪器组合①②⑦⑧(或①②⑥⑧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判断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C5H4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15:1646.3%【解析】

(1)由分子模型图,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1个该化合物的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5H4;(2)由题可知物质X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一个物质X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3)物质X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4)=15:1;(4)物质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4=64;(5)该物质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点睛】根据化学式计算时,注意分子中每种原子的总数,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和;数出分子中各原子个数即可求出原子个数比;某元素质量分数等于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的乘积,除以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再乘以百分之百即可;一定量物质中某元素质量等于物质质量乘以某元素在物质中的质量分数,熟悉这些计算,解题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18、(1)3.65%(2)C点的坐标(120,9.8)【解析】

解:(1)向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