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八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4第3课土地改革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问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纵向联系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重点土地改革的开展及意义。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这个故事反映了在旧社会地主剥削广大农民。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哪些措施改善农民的这种状况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土地改革》,来了解这段难忘的岁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1.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史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史料2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史料3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教师:阅读课文结合材料你能归纳出土地改革的原因吗?学生思考、归纳:(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教师: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展社会经济,所以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史料4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的人均收入。史料5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教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为此必须得到谁的支持?而要想得到他们的支持必须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巩固人民政权;必须得到农民支持;必须解决土地问题。2.开始史料11950年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的准备工作。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讨论了新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史料2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教师:土地改革什么时候开始实施,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学生:1950年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教师:土地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什么呢?学生: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教师:土地改革为什么要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份土地?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学生1:旧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根本原因,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学生2: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学生3: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二、土地改革的意义史料1土地改革前后的变化。土地改革前土地改革后地主占有农村土地的70%-80%,农民占地20%-30%全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分得土地4660多万顷农民每年要向地主缴纳大约300-350亿公斤粮食供应的地租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被免除存在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对立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地主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人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103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2.45亿元1952年,全国粮食供应总产量1639亿公斤,工业总产值为349亿元史料2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土地改革。”史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史料4毛泽东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教师: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学生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学生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学生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村稳则天下稳。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稳定依赖于农村地区的安宁。史料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18年又连续十五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史料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经历了四次变革。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中的确立。第三次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富裕起来了,农民生活水平改善了。第四次发生在2006年1月,农业税被废除了!是几千年来压在农民身上的重担被彻底废除了!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史料3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行为。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教师:这些材料说明什么?学生:党和政府关注三农,重视农业生产。教师:今天,三农问题受到中央政府空前重视,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现代农业一定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教师:土地改革实现了中国农民两千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党对农民的关怀,对农村的重视。在党中央新的农村工作方向指导下,农民的梦想一定会飞扬得更高、更远。我们有理由相信,农村城市化、农业机械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三农”艳阳天,离我们不再遥远。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央人民政府于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没收了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全国大部分地区改革都已完成,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有着重大的意义。第3课土地改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