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试论汉字中的性别歧视TOC\o"1-3"\h\uTOC\o"1-3"\h\u引言 1一、汉字文化学 2二、“女”部字中的性别歧视 3(一)姓氏上的称谓变化 3(二)生理上的弱势体征 4(三)教育上的权利剥夺 5(四)经济上的依附状态 5(五)法律上的未成年人 6(六)家庭中的悲惨命运 8(七)德行上的蔑视诋毁 9三、探析汉字性别歧视产生的缘由 10(一)社会原因 101.社会制度 102.社会分工 11(二)文化原因 11(三)心理原因 121.社会心理 122.女性心理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摘要:从母系氏族社会解体到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男性的社会地位始终凌驾于女性之上,“男尊女卑”这一思想烙印在每个人的心里,在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也都有所表现。而汉字蕴含着深层的文化意蕴,通过对汉字特别是古汉字的综合考察和系统分析,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和探究文化现象中的性别歧视。关键词:汉字;性别歧视;“女”部字引言性别歧视现象从古至今一直存在,指的是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特别是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单从对女性的定义中便不难看出,如法国思想家西蒙娜·波伏娃曾在她的社会学著作《第二性》中提出了“女性是‘他者’”的论断。所谓“他者”(或称“第二性”或“客体”),是指“那些没有或丧失了自我意识、处在他人或环境的支配下、完全处于客体地位、失去了主观人格的被异化了的人”。[1]她阐述道:“人就是指男性。男人并不是根据女人本身去解释女人,而是把女人说成是相对于男人的不能自主的人……女人完全是男人所判定的那种人……定义和区分女人的参照物是男人,而定义和区分男人的参照物却不是女人。她是附属的人,是同主要者相对立的次要者,他是主体,是绝对,而她则是他者。”[2]具体而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是“他者”,是“奴隶”,是“物品”,唯一不是她应该是的“人”。所以,为了了解古人对女性的歧视现象,笔者追根溯源,选择通过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的女部汉字进行分析,以此来窥探中国古代女性是如何受人歧视的。一、汉字文化学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历史悠久,见证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演变、发展。汉字与其他字体不同,它拥有着独具特色的形体和结构,同时汉字的构形是为了彰显出词义而汉字的构型主要以词义作为基础的。所以两者在汉字中是相互影响、相互统一的。汉字的构形是受当时社会上的多种习惯、习俗、心理想法所影响,再加上人们想通过语言具体而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汉字才得以构建出来。“汉字”是具体的,可以通过拼、说、读、写等方式展现出来,涉及到万事万物;而文化亦无所不在,它贯穿于物质、精神之中,通过具体的事物得以表现出来。所以,汉字便是文化内涵的具体表现。这正是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何九盈在《汉字文化学》说:“古人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观念,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人不会在汉字问题上做出文化性质的文章来,既然每个字都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人们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它来为文化服务,而且由于阶级地位不同,文化教养不同,文化心态不同,各人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汉字文化期待视野。有迷信的,有艺术的,有政治的,有学术的,形成了复杂的汉字文化现象。”[3]因此在古代封建统治社会时期,为了让女性甘于臣服于男性统治者脚下,人们便通过汉字来贬低、打压女性,随意性和歧视性贯穿大部分“女”部字中。也正如陈建民《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中所论述的一样:“男女的不平等完全可以从汉字字形得到充分的证明。”[4]通过对汉字文化的研究可以获得多方面上的意义,比如理论上的、应用上的,还可以引起社会上的反思,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所以,通过汉字分析性别歧视,可以让人们了解产生歧视的根源,摈弃陋俗,推动人们建立积极向上的男女平等的价值观,推动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二、“女”部字中的性别歧视《说文解字》一共收集了238个女部字和新附字7个,一共有245个字,是《说文解字》所有部首中收纳的字数最多的那一个。如果对“女”部字的感情色彩进行定义、分类,那么可分为贬义色彩、褒义色彩、中性色彩、褒贬参半的。而具有贬义色彩的“女”部字占比最多,高达六十多字。这些贬义“女”部字主要从称谓、婚姻制度、社会分工、家庭生活、法律规定、社会习俗等方面体现出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的衰落。这些字犹如一面镜子,只要仔细观照,便可知道女性犹如处在社会底层,被压抑、被轻视、被束缚,最终遗失自我,失去活力,成为被操纵的傀儡。所以,笔者将从表现称谓、生理、教育、经济、法律、家庭等方面的汉字进行解析以探析其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一)姓氏上的称谓变化在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为了避免近亲结婚生子而导致孩子一出生就夭折等现象,便出现了“姓”,还制定了“同姓不相婚”的规定。“姓”由“女”和“生”组成,本义指“女性所生”,是母系社会的象征。然而,从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父权渐重,子孙繁衍日盛,他们各自独立之后,为了区别父系之属,便产生了“氏。”[5]“氏”的出现标志着子女不再随母姓,而是随父姓。所以,女姓在出生后,只能称父姓而不能称母姓。在先秦时,妇女是没有名字的,所以对妇女的称呼需在女性的姓前冠以丈夫的氏,或者加上丈夫的谥号,也就是所谓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比如卫国大夫孔文子的妻子以姬为姓,嫁给孔文子后,则称为孔姬;春秋失去的郑武公的妻子以姜为姓,因武是郑武公的谥号,所以在郑武公死后,其妻子被称为武姜。《通志•氏族略》曰:“三代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为氏,贱者有名无氏。今南方诸蛮此道尤存。”也可看出夏、商、周三代以前,“姓”和“氏”的两个作用:一是将男女区分开,氏是男性所称,姓是女性所称;二是区别贵贱之分,贵族可称姓,处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没有姓氏。从对女性的称谓中可知社会并不承认女性,认为女性不配有姓氏,不是独立的个体,需要依靠男子而活,充分透示了男人和女人的地位的高低。从称谓的变化可看出,女子已经成为男性的附属。(二)生理上的弱势体征在很早以前,很多学者就依据男女两性在自然生理体征上的明显差异为他们下定义。一方面,男性具有外在的性器官——阴茎,在性行为中表现出“攻击”、“占有”的姿态;而女性具有内在的性器官——阴道和阴蒂,她们在性行为中是“承受”和“被占有”的一方。同时,由于人们受“男尊女卑”思想影响太深,所以凡是女性用过的物品或与女性有关的生理方面的事情,都被视为“不洁之物”。所以,处于经期或者孕期、产期的女性也是被人歧视的一方,被制定了一系列的歧视性规定。比如,在《说文•女部》中表现女性疾病的有姅、娗、婥等。姅,《说文•女部》:“妇人污也。从女,半声。《汉律》:“见姅变不得侍祠。”“姅”即月事,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月经,月事来时,阴道会流血,有着周期性的变化,基本一个月一次。本是女性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女性在来月事期间,凡是有着圣洁性质的活动都不能参与,也不能接触神圣的物品,比如不能与丈夫一同参与祭祀的事情,怕引起神圣的事物的不满,罗维表明:“带有神圣气味的种种活动之所以禁止妇女参加,就是怕被月经玷污了,有时不准妇女接触某种圣物,也以此为理由。”他还强调,在蛮族女性观之形成中,月经的影响是未可小视的。[6]如果与丈夫进行性交,便是犯了大忌,可能会受到神灵的惩罚,倒大霉。娗,《说文•女部》:“女出病也。”指女子子宫拖出的毛病。婥,《说文•女部》:“女病也。”指女人生病,很软弱的样子。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盖婥之言淖也,谓妇人阴道漏出脓液,浊如淖泥也。即今语所称白带。”[7]人总会生老病死,这是无法避免的,但当女性生病、分娩时,古代的人们却认为是极其不详的,如果没处理好,犯了忌讳,会给自己的家庭带来麻烦。比如,在先秦时期,哪怕地位较高的妇女怀孕七个月就得从正室搬到侧室居住,在孩子出生后才能与丈夫相见。即使丈夫对这类习俗不以为然非要与妻子相见,妻子只能拒绝。没有人类,社会便无法构造起来。所以,担负着繁衍人类的重要任务的妇女在生育过程中本该受到尊重、受到保护,但是这些歧视女性的禁忌民俗把女性置于不堪的地步,其鄙夷程度很强,让人避之不及。(三)教育上的权利剥夺肖发荣曾说:“成年后的两性行为方式都是教育塑造的结果,而并非像古人所说的那样天经地义。所以,分析‘男女有别’的文化现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8]在古代,女子不能随意抛头露面,不能像男子一般在外面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连受教育的权利也被剥夺了。从早期为王公贵族设立的最高学府——太学,到给平民百姓设立的民间教育机构——书院,受教育对象都是面向男子而非女子。当然,部分女性因为出生于书香门第或者因为家庭条件优越,还是能得到学习的机会的。而女教师是负责给这些女子进行教育。比如妿,《说文•女部》:“女师也。杜林说,加教于女也。”是指女教师;娒,《说文•女部》:“女师也。”;女弋,《说文•女部》:“妇官也。”是指宫廷女官。《说文•女部》新附字收有“嫱,妇官也。”也是指宫廷女官。哪怕女性能接受教育,但是在内容和范围上与男性是截然不同的。比如男子学习内容以“六艺”为主,女子主要学习“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所以,女性学习的内容也只是使自己品德端正,好成为男人眼中的贤妻良母,在家庭中成为一名好妻子而已。晁福林很早就提过:“女子所接受的知识主要是容貌礼仪和织纫之事,对于‘六艺’,则不涉及。其所学的礼仪与男子也有不同,是要讲究‘娩听从’,并不学习治国、治家与社会交往的礼仪。显而易见,周代的学校教育是将女子排除在外的。”[9]哪怕是宫廷里的女子,也只是学习一些简单的歌舞以应对一些简单的祭祀活动,或许在世人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吧。(四)经济上的依附状态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的“他者”地位始终与她们的经济依赖性紧密相关。恩格斯指出:“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10]由于经济私有制和世袭财产制度的产生,母权制社会过渡到父权制社会,男性的经济地位得到提升,女性则被贬为家庭奴隶和“生孩子的简单工具”。[11]在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中,主要以男耕女织为主。我们先从“男”字的构形和含义说起。《说文解字》中对“男”有这样的解释:“从田从力”,即男子有力气从事农耕劳作活动,并且金文“男”字,其形状手里拿着农具在田里耕作,即.所以在进入农耕时代后,男子成为负责农活的主力军;而女,《说文•女部》:“女,妇人也,象形。”在甲骨文中,“女”字作形,像敛手交在胸前并跪坐的人形。因为在远古时代,在还没有桌子椅子时,古人在家中基本都是跪坐着的。所以从“女”字所留下的痕迹可看出女性因为自身生理上的弱势体征,只能退出生产领域。有学者说,男耕女织各有专司,故制字于以见意也。如此看来,“女”显然被解释为女子得居家进行纺织女工更为妥当。其实,社会的分工与文化习俗心理有关,有些工作在华夏民族看来,它就是专门由男子去干,有些则是由女子去干。所以通过“男”、“女”两字字形分析,表明了男女之间的社会分工和职能的不同,但是哪怕女子要从事家庭手工业、副业,日复一日做着繁琐又麻烦的家务活动,把自己熬成“黄脸婆”,她们的劳动所得收入不仅不能由自己分配,她们的付出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正如恩格斯所说:“从前保证妇女在家庭中占统治地位的同一原因——妇女只限于从事家务劳动——现在却保证男子在家中占统治地位;妇女的家庭劳动同男子谋取生活资料的劳动比较起来已经失去了意义——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是无足轻重的附属品。”[12]所以失去了掌握经济命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的妇女,最终只能以依附男子为生。(五)法律上的未成年人在石器时代,持斧劳作者是成年的男子,进入奴隶制高度发展的青铜器时代,以男子为中心的社会牢固形成,男子集权进入巅峰状态。尤其是到了男子高度集中集权顶峰的封建时代,男女的社会地位犹如天悬地隔。[13]而经济地位决定政治权利。在法律上,女性被完全剥夺了公民资格,几乎不具有任何法律权力。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女人就作为奴隶或仆人结合于父亲与兄弟所支配的家庭,长大后又被男性长辈以婚姻的名义“转卖”给她的丈夫。她们的位置等同于未成年人和有形财产,她们永远处于男性的监护之下——她们是“永远的婴儿”。她们不能继承父亲的财产,不能出庭作证,不能以自己的名义签订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甚至在婚姻大事上都没有发言权。在结婚时女性更是有如物品一般被抢来抢去,我们可以从“婚”、“娶”、“妾”等字来探究竟。在古代,婚礼一般在黄昏时分举行。婚,《说文•女部》曾这样描述:“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从女从昏,很显然指女性结婚,可以理解为婚宴是在黄昏落下时进行的。结合阴阳观念,是因为妇人是属于阴性的,夜晚也是,所以在黄昏结婚最适合不过了。但是这一习俗在阴阳观念出现前就开始了。“婚”字原本写作“昏”,《说文•日部》:“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氏”与“日”结合起来表示“太阳已下到地平线以下”,所以本义为黄昏。上古时代抢婚常在黄昏时进行,所以便在“昏”的旁边加个“女”,变为“婚”。如《白虎通义•嫁娶篇》曰:“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之婚也。”那么,为何在黄昏片刻进行婚礼呢?这便与抢婚习俗有关。在父系氏族社会刚建立初期,男子的经济和政治地位虽然逐渐提高但女性仍处在一定的地位的,为了减少麻烦,男子只能在天黑时去女方家里抢妻。同时,还得让新娘盖上方巾,洞房花烛夜之时再由男子取下来。因为女子是抢过来的,盖头盖本意也是避免新娘记得回家的路线后回娘家;同时,新娘回到男子家门口时,需要新郎将新娘包下来,因为抢婚制还有个习俗是女子的双腿必须得用绳子绑着,否则容易挣脱并跑回娘家去。结婚原本是喜事,但是这些习俗并没有做到尊重女性,而是毫不犹豫得将女性摆在可以随意抢夺的物品的位置上,同时,从“婚”字可看出女性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关于抢婚,从“娶”字也能得出更多信息。娶,《说文•女部》:“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说文•又部》:“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礼》:‘获者取左耳。’”由此可知,“娶”同“取”。而在古代战争中,赢得的一方可以割下输的一方的左耳,也就是所谓的战胜品。所以“取”的本义指通过武力夺取。古代也曾记载过类似的抢亲事件。对于男子来说,娶妻意味着抢老婆,并没有把自己的枕边人放在同等的位置去尊重而是通过掠夺的方式去获得。在婚姻关系中,丈夫可以对妻子任意打骂而不会受到任何人的指责,可以随意抛弃她们,甚至可以杀害和出卖她们。就拿“妾”字来说。在古代,“妾”上面是“辛”,下面是“女”,“女”是跪拜着低人一等的形象,而“辛”从甲骨文来看,如一把刑刀,本义为大罪。所以“妾”是指有罪的女人。在奴隶社会,她们不仅要进行辛苦的劳作,受尽奴隶主的剥削,还要成为男性的玩具,通过歌舞奏乐讨取奴隶主的欢心。显而易见,将女子当作货物来买卖、抢夺的方式是十分残酷的,是不该容忍的,并且要摈弃的,但是如今在部分不发达地区类似的习俗还遗留着,可以看出,中国妇女在法律上并没有得到保障,她们所处的地位始终不是主动的。(六)家庭中的悲惨命运一夫一妻制是个体婚制的两种形态之一,指男子只能与一位女子进行婚配。但是因为宗法制对嫡庶之间的继承有一定的要求,所以实际上实施的是一夫多妻制。《白虎通·嫁娶》曰:“妻者,齐也,与夫齐体也,自天子至庶人其义一也。”指的是妻子与丈夫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真的能做到真正平等吗?事实并非如此,这种地位是相对与妾而言的。因为妻子是八抬大轿、明媒正娶的,是得到家族的承认的,而妾室基本都是买来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妻子比妾的地位高,但是在丈夫的面前还是低人一等的。比如从“嫁”字便可看出。《说文•女部》所云:“嫁,女适人也。”意思是女子嫁人。而“嫁”从字形上看,由“女”和“家”组成,再结合本义,说明女子出嫁前并没有家,再嫁人后才有的家庭,故有“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的古语。由此可知,女子在嫁人前被看作是一缕青烟,到处飘荡,无依无靠,只有嫁人后才有归属,从中可看出,人们认为女子一生的意义便是相夫教子吧。人们常说家是避风的港湾,但在这个家庭中,妻子的家庭地位是极其低下,她们很少能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她们既要管理家务事,还要生儿育女,成为家族传宗接代的工具。“婦(妇)”字便直观记录了妻子在家中的日常生活。《说文•女部》:“婦,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是说妇女在家中要做些拿扫帚扫地等类似的杂活。因为“服”有服侍、伺候的意思,表明妻子要伺候丈夫、长辈。在此之外,“服”还表示“服从”。《大戴礼记·本命》:“妇人,伏于人也。是故无专制之义,有三从之道。”说明在服侍他人时,还要心悦诚服。女子嫁人后,便囿于家庭中,呆在所谓的“一亩三分地”,干家务活,受人使唤,被束缚,被限制人身自由;而男子便可参与朝廷之事,参与政治,不仅有权力,还能受到他人尊敬。这一现象从“安”、“妥”字也可以知晓。甲骨文的“安”字,即,象妇女处在室内之形。《说文•女部》:“安,静也。从女在宀下。”意思是当妇女有了自己的家庭,就得扎根居住;“妥”从字形便可看出,从爪女,“爪”指手,意思是只有将女人抓住,困于男人的“手掌心”,才能安心。除了操持家务,还得侍奉公婆,孝敬长辈。尊老爱幼本身是传统美德,但在婆婆眼里,媳妇侍奉公婆理所当然,媳妇是没有独立的人格的,她们只能听命于婆婆,受婆婆操纵。从女部字“威”出发了解,多少可以看出婆婆在家庭的地位。《说文•女部》:“威,姑也,从女从戌。”段注释为:“有威可畏”。[14]可见,“威”就是威严的意思。又因为“姑”在《说文•女部》中被解释为丈夫的母亲,便可得出,在古代人们常常将威和姑同用。东汉著名文学家班昭在《女诫》中提过:“姑云不尔而是,固宜从令,姑云是尔而非,犹宜顺命。”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了婆婆就算说错话,做错事,那也由不得媳妇去指正,媳妇需要做的那就是顺着婆婆的意思,认同婆婆的做法,只能服从命令,而不能违抗。有句俗语,婆婆都是由媳妇熬过来的,那么为什么婆婆没有站在媳妇的角度思考问题,而是以各种严苛风俗、习惯来约束媳妇呢?主要还是因为她们一直受封建社会的毒害。(七)德行上的蔑视诋毁在《说文•女部》中,在表示女性内在品行的字符中,对女性的德行的诋毁的字符占了绝大部分。比如“妒”,《说文•女部》:“妇妒夫也,从女户声。”指妻子嫉妒丈夫。追根溯源,是因为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存在。因为封建社会认同男性拥有多个妻子,还要求妻子们不能随意争宠,必须与其他侍奉丈夫的妻子友好相处,情同姐妹。如若有女子因丈夫专宠他人而表示出不满,那么这位女子便被称为妒妇。男子可以放纵自己,与各种女子随意交往,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但是女子则被要求坚守贞操。“媢”,《说文•女部》:“夫妒妇也,从女冒声。”指丈夫嫉妒自己的妻子。从古到今,善妒的男子大有人在,比如庞涓嫉妒孙膑、李斯嫉妒韩非等,因为嫉妒他们都曾想将别人置于死地。所以,嫉妒本身是人类的通病,男性有时受嫉妒影响更有可能做出伤天害理之事,他们的所作所为比女性之间的争风吃醋还要严重。所以“媢”原本该是丈夫专用词,却被冠上了“女”字旁。从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的人们已经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普遍认为一切不好的事情都该指向女性,女性才是万恶之源,哪怕是男子嫉妒,也把错误归咎于女性。“奸”,《说文•女部》:“犯淫也,从女从干,干亦声。”可以说是毫不掩饰地表明了一切淫乱之事都与女性有关;“姦”,《说文•女部》释为:“私也。”从三女会意,由此可以看出三个女人在一起便会私通、惹事,会产生矛盾,引发事端,俗语“三个女人一台戏”或即由此演绎而来。品行不端、淫乱放荡的人除了女性还有男性,但许慎赫然点明了就是与女子有关。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对嫖娼狎妓的这类男性有着足够的宽容度,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这类事情发生在女性身上却是零容忍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自从男子掌握了锄头,翻身做了主人,男子便在家庭中拥有了主导权。所以男尊女卑便在传统封建时代成为一种社会意识,而人们造字时会下意识得将恶劣、低俗的行为归咎到女性身上,让女性承受无端的鄙视、诋毁。三、汉字性别歧视产生的缘由(一)社会原因1.社会制度社会制度从来都不是一层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更迭,在每个阶段有着相应的变化。母系氏族社会便处在社会的初期,在“知其母不知父”的时代,女性处在社会的顶端。她们不仅能得到重视,还能受到尊重,所以当初在社会上人们公认的社会意识便是“尊女崇母”。然而,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加上男性体力好,不需要承担生育的任务,所以男性的重要性便突显出来。他们开始踏入田地,活动于外面,而女性因要相夫教子所以只能活动在家庭中。所以,男性便成为掌握金钱的主人,社会地位也因此超越了女性。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差距的加大,与“原始社会”有一定对应关系的阶级社会,出现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可想而知,女性是受男性统治、管理的。2.社会分工在母系氏族社会,大自然的一切对于人类而言是充满着未知性,所以大家便一起生活,互帮互助。男性负责狩猎,女性则负责“衣食住行”——缝制衣服、做好食品、看护住所等劳动。从女性的劳动中便可看出这满足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再加上女性可以生育,所以在这个时期,女性地位高于男性。而随着石器的改良和青铜器的发明,生产力水平有着极大的提高,再加上两性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着差异,产生了社会大分工,以男耕女织为主的小农经济便成为当时的潮流,也因此将男性带入生产生活资料的领域并使其成为主要承担者。他们接受着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着更加高级的生产技术,而女性却离生产领域越来越远,生存技能也落后于男性,所以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增大,特别是私有制的出现,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男子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女性因为在经济方面没有所收获,所以只能依靠男性,最终成为男性的附属品。(二)文化原因早在很久之前,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保障男性的主导地位,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家、道家等学术流派就已经开始宣扬男女有别的思想。首先,孔子便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将君臣、父子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从这可看出孔子对男子要求高但是并不严苛,只要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履行好各自的义务即可。而在儒家经典里《仪礼•丧服传》对女子有着不合常理的规定:“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女子未结婚前,必须听从父亲的教诲,出嫁后,要顺从丈夫,服侍好家里的长辈,丈夫去世后,就必须将孩子抚养长大。从三个“从”子可看出女子从出生到死亡都是男子的附属品,而不是独立的个体。接着,董仲舒又提出:“君未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妻为从。”这些,都表明了男性是尊贵的化身,而女性却是如处在社会底层的蝼蚁罢了。(三)心理原因1.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在特定阶段中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它会通过各种生活迹象影响到人们,同时促进、影响各种社会风气的形成。比如性别是天生的,但是对男性女性的定义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如从古至今,就有一个传统思想观念一直流传着:男性必须事业有成,有英气,要勇敢,而女性则可以温柔、贤淑,害羞等。这些定义就如一条线将男性与女性的性格特征分隔开来。在《女诫》就曾提到:“男以强为贵,女以弱为美。”而当女性表现出超乎寻常女子的“豪爽”、“不拘一节”时,便会被称为女汉子。但是这就是刻板印象来着,事实上,男子生来也不一定要有英气,女子生来也不一定非要温柔。女性可以是豪爽的,亦可以是多愁善感的,这并不存在着冲突,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不该给她们强加上任意一个标签。正是因为“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等普遍的社会公认的意识的存在,才会导致性别差异更加严重,性别歧视现象层出不穷,最终融入都汉字中去。2.女性心理曾玲曾说:“女性并非天生的,而是社会所造就的,封建社会的女性是被男权文化下的历史、环境和社会习俗所造就的。”[14]比如,在封建社会下的男权统治者们,为了驯服女性、愚化女性,便通过各种金科玉律、各种理由来蒙骗女性,以此来达到维持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现状,稳定以男性为主导的统治基础的目的。在封建社会,便有很多经典典籍对女性的方方面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比如《女诫》、《女论语》等,有些甚至是通过具体的历史故事来描述的,比如《烈女传》。《烈女传》由刘向所著,主要是站在男性的角度对女性“说、做、想、看”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要求。就连东汉文学家班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电子技术基础(2)》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资本运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电机与拖动》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DB5111T48-2024乐山市餐饮食品中异物防控指南
- DB3303T+079-2024《网络餐饮“阳光厨房”建设运行规范》
- 卫生材料的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水利工程的调度与规划考核试卷
- 白酒的企业品牌与社会责任考核试卷
- 构建和谐工作氛围重视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试卷
- 塑料制品在包装领域的应用与创新考核试卷
- 2024年中考英语题型复习:阅读理解(含练习题及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农业机械产业发展格局与需求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DZ∕T 0214-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正式版)
- HYT 087-2005 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
-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学科试卷(附带答案和考察要点解说)
- 士官生生涯规划
- 青年你为什么要入团-团员教育主题班会-热点主题班会课件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 2024年畜禽屠宰企业兽医卫生检验人员考试试题
- (高清版)WST 433-202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