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_第1页
煤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_第2页
煤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_第3页
煤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_第4页
煤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进展

煤层(通常被称为煤矿开采)是产生于煤层中的气体残渣,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为主要装载状态的气体地质体。它不仅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也是煤矿灾害的乐趣。煤与瓦斯突出是瓦斯灾害的主要方式之一。研究表明,煤与瓦斯突出和构造作用密切相关。Farmer等在研究西威尔士的煤田时发现,煤与瓦斯突出仅发生在构造变形严重的地区;Shepherd等总结了世界不同国家煤与瓦斯突出和构造的关系,指出逆冲断层、走滑断层与平卧褶皱是煤与瓦斯的易突出区。国内学者先后研究了顺层滑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指出强烈的构造剪切带,特别是顺煤层剪切带,往往是瓦斯突出的易发区,如四川白皎煤矿2092工作面的同一顺煤层剪切带中先后发生了7次煤与瓦斯突出(图1)。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煤与瓦斯突出均发生于构造作用强烈改造的构造煤中,尽管并非所有的构造煤都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即“构造煤不一定突出,非构造煤一定不突出,突出必有构造煤”。煤与瓦斯突出过程中,瓦斯突出量往往要比突出煤体的瓦斯实际含量高得多,多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即在突出过程中产生了超量煤层气。例如,2004年河南郑州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突出煤量1894t,突出瓦斯量约25×104m3,平均吨煤突出瓦斯量达132m3/t;淮北芦岭煤矿2002年4月7日发生的瓦斯突出,突出煤量10500t,瓦斯量93×104m3,平均吨煤突出瓦斯量达89m3/t;日本夕张新煤矿1981年10月16日发生的瓦斯突出,突出煤量4000t,突出瓦斯量约60×104m3,平均吨煤突出瓦斯量达150m3/t。中、高级煤和无烟煤的实测煤层瓦斯含量一般为10~30m3/t,明显低于吨煤瓦斯突出量。即使考虑在瓦斯突出过程中围岩中赋存的气体,也远远不能弥补含气量与兰氏吸附量之间的差距。超量煤层气的产生是否与构造作用下煤的变形作用有关,是否与煤与瓦斯突出有关;如果有关,是什么关系;超量煤层气在煤层中的赋存状态如何?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1煤炭的变形和变质过程1.1糜棱煤的分类煤由于构造应力作用的性质、方式和强度,以及变形环境的不同,会造成煤的宏观、微观和分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近几十年来,常采用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构造煤的显微构造标志进行研究,比较注重于构造煤颗粒的大小、形态、构造裂隙的密度和组合,往往忽略了构造煤的变形指相意义,难以从本质上有效地区分煤的脆性变形与韧性变形,典型实例如将在脆性变形机制下形成的如鳞片状结构煤称为糜棱煤,造成与韧性流变条件下具揉流结构的真正意义上的“糜棱煤”之间的混淆。侯泉林等和李康等指出,糜棱煤应指经历了韧性变形的一类构造煤,并提出以变形机制为基础的构造煤新的分类方案,即分为脆性变形系列构造煤和韧性变形系列构造煤。琚宜文等总结出一套构造煤的结构—成因分类方案,以构造煤手标本或钻井煤心为尺度,按构造变形机制和应变环境分为3个变形序列和10类构造煤:脆性变形序列构造煤包括碎裂煤、碎斑煤、碎粒煤、碎粉煤、片状煤和薄片煤,韧性变形序列构造煤包括揉皱煤、糜棱煤和非均质结构煤,脆韧性过渡型构造煤如鳞片煤。1.2煤化作用下煤结构的特性自然界中的煤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大分子。对这种由复杂混合物所形成的有机岩石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是极其困难的,甚至于能否提出一个统一的结构模型至今仍缺乏定论。目前对煤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为,煤是由许多结构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基本结构单元(BSU)通过桥键连接而成的,结构单元由规则的缩合芳香核与不规则的、连接在核上的侧链和官能团两部分构成,此外煤中还存在一些低分子化合物。从低煤级至高煤级,煤化作用是富碳、去氢、脱氧的过程,煤的分子结构中含氧官能团、侧链、桥键、氢键等依据键能大小相继裂解析出,形成各种烃类及中小分子;另一方面,芳环族相对增多、增大,煤的基本结构单元BSU增大,芳香结构的热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到无烟煤时则主要由缩聚的芳环组成,到超无烟煤时则呈现类石墨结构。煤的动力变质作用一直是煤地质学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学者[14,15,16,17,18,19]对镜质组各向异性(VRA)特征先后做了实验研究。镜质组各向异性与类石墨芳环层片的优选排列方位有关。在应力作用下,VRA的特征发生了规律性变化,说明应力作用能够促使芳环层片重新排列,即构造应力可以改变分子的结构。近年来,曹代勇等提出应力降解与应力缩聚来解释煤的动力变质机理,这一观点被许多学者所接受。构造应力可促使有机分子发生化学变化和结构变化,一方面构造应力能以机械力或动能的形式作用于煤有机大分子,使煤芳环结构的侧链、官能团等分解能较低的化学键断裂,降解为分子量较小的自由基团;另一方面在三轴不等的挤压应力或剪切应力作用下,煤芳环通过旋转、位移、趋于平行定向排列使秩理化程度不断提高,基本结构单元定向生长和优先拼叠使堆砌度增大、平面碳网中的芳环环数增多、层面间距减小,芳香稠环体系增大,即应力降解机制和应力缩聚机制。2产气机械是不同变形机制影响下的2.1煤的化学演化理论上,高温必然促进煤的降解作用而产生气体,并且同样的煤级应该热解产生同样多的气体。前人有关构造煤与非构造煤的热解生烃实验结果表明,构造煤与非构造煤的热解参数具有相同的演化趋势,但在数值上存在系统差异,构造煤生烃潜力低于同级别的非构造煤。实验研究也表明,易突出的构造煤会产生更多的氯仿提取物,说明在构造变形作用过程中可能曾有比同煤级原生结构煤更多的烃类生成,来自有机质成烃的实验也证明了类似的结果。随着核磁共振(13CNMR)、电子顺磁共振(EPR)、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在煤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大量的研究证据[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表明,相同煤化程度的构造变形煤和原生结构煤的化学演化存在着差异:(1)构造煤中脂族结构比原生结构煤脱落快,而稳定程度较高、活化能较大的芳香结构则相对富集;(2)在构造变形作用下,煤的大分子结构产生变化,煤中氢发生化学环境转移,使脂肪烃含量相对减少,稳定的芳香烃含量相对增加,促进煤大分子结构的降解。这些也正是煤动力成烃的有力佐证。综合前人的成果可以看出,构造应力对煤分子结构具有超前演化作用这一重要特征。许多学者[38,39,44,45,46,47,48,49,50,51,52]研究表明,虽然韧性变形和脆性变形都能影响到煤的大分子结构,但是不同的变形机制和变形强度会造成构造煤的芳香结构、脂族结构及含氧官能团等不同的演化特征,但是相较而言韧性变形比脆性变形对煤分子结构的影响更大,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变形机制下的能量转化机理存在差异。脆性变形主要是通过机械摩擦转化为热能而引起煤化学结构的变化,而韧性变形主要是通过应变能的积累而引起煤大分子结构中出现类似于位错、蠕变等现象。在脆性变形机制下,煤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碎裂和研磨作用,煤快速形成优势破裂面并产生滑动,机械能主要转化为摩擦动能,即定向应力作用下的热演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热能逐渐积累,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动能增加,使煤中键能较弱的脂肪官能团、芳核侧链等断裂脱落、降解、有序度增加及产生CH4等气体分子,但煤的化学结构仍处于稳态,不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在韧性变形机制作用下,机械能转化为应变能,芳香层片通过结构单元位错或层片滑移等过程,一方面使芳环及芳香层片间产生次生结构缺陷,有序度降低,另一方面使芳核裂解,分子运动速度加快,侧链小分子脱落,产生一些小分子(如CH4-等),并存在于煤的次生结构缺陷中,且伴随此过程储存了大量处于非稳态的应变能,当维持其平衡的条件被打破时,巨大的应变能突然释放,同时小分子便会以煤层气的形式从次生结构缺陷中释放出来,发生煤与瓦斯突出。2.2煤系煤反应动力学参数的表征为了进一步讨论应力作用(应变能)与热能作用(含摩擦热)对产气机理的不同影响作用,本文引入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映过程的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物理化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性质随时间变化的非平衡的动态系统。经典化学动力学研究方法是从化学动力学的原始实验数据——浓度C与时间t的关系出发,经过分析获得某些反应动力学参数——反应速率常数K、活化能Ea、指前因子A。用这些参数可以表征反应体系的速率特征。对双分子反应A+B→C+D,可用公式k表示反应速率常数,即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此公式称为阿伦尼乌斯公式。式中:K为反应的速率系(常)数;Ea被称为活化能,是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A被称为指前因子,是一个只由反应本性决定而与反应温度及系统中物质浓度无关的常数,与K具有相同的量纲。Ea和A是化学动力学中极重要的2个参数。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热力学温度。当化学反应一定时,Ea、A和R是几乎不变的,反应速率由T决定,即T上升,反应速率加快,煤在温度上升的过程中(即只在温度的影响作用下发生变质作用的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速率也会相应加快。当煤在温度不变,受到应力作用时,煤的化学结构发生了改变,这表现在公式中即改变了Ea,如韧性变形作用,由于应变能的加入使煤发生反应所需的最小能量降低,反应的速率系数就相应加快。从理论上说明,变形作用也会相应地加快产气速率,即变形作用起到了与温度相同的产气效果。3煤次高温高压实验煤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相对岩石和矿物的高温高压实验起步较晚,表1中对近年来煤的高温高压实验及其成果进行了概括。这些实验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温压条件及应力对镜质组反射率变化的影响。通过研究国内外煤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发现实验过程中样品均产气,但由于这些实验中所设计的温压条件相对较高,有的远远高于煤样品的热解甚至裂解起始温度,再加之煤的热解及高温裂解是煤层气的主要成因这一认识,众多学者对煤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中产气现象有所忽视,并对在实验过程中将产生的气体排出尚未进行深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周建勋等的实验中出现了强烈产气现象,Mastalerz等在实验中发现煤静水压力条件下样品产气量与温度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为了排除煤的热解成因产气的干扰,探索超量煤层气的来源,侯泉林课题组在2011年自行设计了一套煤次高温高压实验方法,并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收集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实验中收集到的气体主要为CO。本文对该实验流程进行了总结,如图2所示。煤次高温高压实验从实验层面初步证明了变形作用不仅造成煤物理结构的变化,也能引起煤化学大分子结构的变化,并产生气体。Xu等从计算量子化学的观点,进一步解释了在煤变形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变为应变能,在应变能累积的过程中,通过旧键的断裂及新键的形成产生了CO。然而,由于是探索性实验,实验的选样和设计尚欠周全。为了实验能更好地探索变形作用对煤产气的制约机理,尽可能地避免温度的影响,样品选择了沁水盆地的中—高煤级的无烟煤,认为其热裂解的起始温度较高,是进行煤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的最佳样品。但是,从典型烟煤(低煤阶)的热解过程可知,烟煤在300℃时才开始有气体解析出来,并且随着煤级的增高,析出气体所需温度也相应增高,那么无烟煤(中—高煤阶)析出气体的温度应该远高于300℃。在此次探索性实验中设计的温度为50~200℃,远低于烟煤解析出气体的温度,设计的温度同样对烟煤有效,因此仅为了避免温度的影响而只选择无烟煤,有些不够全面。4在煤中的电导率测试超量煤层气的赋存状态也一直是相关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但是目前还远远没有清楚的认识。脆性变形和韧性变形都可改变煤的孔隙结构参数和渗透率,但是不同类型的构造煤孔隙参数和渗透率变化又有区别,变形较强的构造煤与原生构造煤或变形极弱的构造煤相比渗透率明显增高。高分辨率透射电镜技术的引入促使构造煤纳米级孔隙(<100nm)的发现,该孔隙是瓦斯的主要吸附空间,从脆性变形到韧性变形,累计孔容、总比表面积及液氮吸附量随着变形的增强迅速增加。但是通过煤层物性的改变所提高的吸附气体的能力有限,不足以解释超量煤层气的赋存。Alexeev等通过氢谱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提出煤层气在煤中的赋存状态除了游离态、吸附态还可能存在固溶态。林红等利用拉曼光谱研究脆、韧性变形构造煤时发现,在中、低变质构造煤中,从脆性到韧性变形D峰发生规律性变化,而D峰归属于分子单元间的缺陷,因此推测变形中产生的煤层气可能会存在于这些次生结构缺陷中。此外,还有学者提出超临界气体吸附和类似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笼型晶体化合物储存形态。但到目前为止,这些观点还处于推测阶段,尚未得到证实。5讨论和理解5.1实验结果没有获得科学验证煤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严重形变时,能否产生大量的气体,并最终导致瓦斯突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从前人研究来看,煤在变形过程中确实能够产生气体,但能否产生甲烷与产生如此巨量的气体还从未有科学验证。次高温高压变形产气实验中选取的样品为高度变质的无烟煤,煤结构中键能较弱的烷烃侧键已经基本在热解和裂解过程中脱去,因此实验过程中只收集到了CO,而没有得到CH4。低煤阶煤中含有大量低键能烷烃侧链,在变形作用过程中最容易脱落,并发生大分子化学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能否产生气体,产生的气体又是什么气体,有何产气规律,还需要更多实验证明。为了更好地反映出不同煤阶的煤在变形作用下的产气及其变化特征,应该选取各煤级原生煤进行次高温高压实验,并结合量子化学等现代化学理论和实验手段对比实验前后的结果数据,对产生气体的来源、能量、机理等作进一步可行的探索。5.2煤的原生煤和瓦斯的移等过程(1)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