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日月潭向山游客服务中心设计看城市中的环境与建筑
norihikodan,日本建筑家和城市规划家。1956年生于神奈川县,现居东京。1979年本科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学科,并升入同大学研究生院深造,师从日本著名建筑家槇文彦。1982年取得东京大学建筑硕士后留学美国,1984年取得耶鲁大学建筑学院硕士学位。1986年于东京创立了团纪彦建筑设计事务所。1997年团纪彦与建筑家隈研吾、竹山圣共同完成了2005日本爱知世博会“生态城市与生态公园”的申办设计方案,并成功申请到举办权。然而之后日本政府废弃了这一设计构想,改用大规模新建住宅开发等经济利益更高的破坏环境型方案。团纪彦强烈坚持不对“海上林区”进行人为改造的最初设计方案,与博览会协会意见分歧,中途退出。除了进行设计,团纪彦还提出了许多具有主导性的建筑思想和城市规划理论。例如,将土木与建筑融合的“万能形式(UniversalForm)论”、关于老建筑与街道改造再生的“新町屋论”等。近年,他因设计了台北桃园国际机场、台湾日月潭向山游客服务中心,以及主持指导了东京日本桥室町东地区改造工程而备受瞩目。7月,团纪彦在百忙之中接受了我们两次采访。他平易近人又幽默健谈,我们索性放弃了采访前准备的问题而任由设计师本人畅所欲言。(图1)现代建筑的香港变奏,导致建筑从“时尚”到“文化”《装饰》:我看到您设计事务所的网站,主页上放置的是台湾日月潭向山游客服务中心的实景照片。从1980年代末至今,您设计了很多优秀作品,为什么从中选择了这张照片呢?团纪彦:台湾日月潭向山游客服务中心是最新完成的项目。(图2、3)另外我认为,这个设计是可以表达我至今的各种思考,尤其是关于建筑与环境的思考的集大成之作。就是出于这两个原因。《装饰》:从日月潭项目的照片资料看,建筑物整体和大地融合为一,在湖光山色中丝毫不显突兀。高空俯瞰时则形成两个相对的“V”字,与日月潭本身的形状非常相似,这让我联想到日本文化中非常广泛使用的“见立”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团纪彦:确实是有联系的。20世纪被称为“现代主义”的建筑手法,归根结底源自工业革命以降西方的近代合理主义。20世纪中期,这一文明与美学席卷世界;至20世纪后半,在取得了优良成果的同时,其负面特征也逐渐显现。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地域性、建筑与风土等这些问题,毋宁说是现代主义破坏而来的。进入21世纪,在对西方发源的现代主义进行再吸收的同时,让与之相对的东亚地区文化、中国文化、中东文化等固有文脉以活生生的形态在建筑文化中得以复苏,也成为重要的课题。《装饰》:针对现代主义,20世纪70年代也出现过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团纪彦:后现代主义也是对现代主义反思的一种现象,然而它陷入了表面的样式主义。今天我们寻求的,是在更深层面将建筑与环境、以及与各自文化的关联进行重建。后现代主义以降,如同说“现在流行这个”一样,建筑设计逐渐走向一时性且变得短命。今天它成为一种“时尚”般的存在。但是,这种短期的流行就像水面涟漪,转瞬即逝。新的建筑应该诞生在更加猛烈的海浪中。所谓的现代主义为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为什么扩展到世界各地?追溯到17世纪,以及18、19世纪,为什么出现了现代主义?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省,并思考21世纪新的建筑设计将为何物。如果只是盯着水中的小涟漪,那必会看不到大浪潮。团纪彦:我们建造建筑物的时候,在起伏的地方建起物体,也即是抢夺了那块地面。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传统的建筑有很多是更多考虑到与地形、风景等因素的协调而造的。中国的文明规模宏大,往往会被理解为与西欧文明一样,将自然视为征服的对象。这确属误解。正是中国,留下了立足环境、千姿百态的多元化文化原型。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述到,大将蒙恬认为修长城万里必然挖断了地脉,这当是自己唯一的罪过。过度地改变地形在当时的中国已被归为大罪,这个细节十分耐人寻味。在东亚,山、地、风水……还有如何取景造景,非常微妙、精巧的感觉成为文化构建的基础。然而自从现代主义袭来,这些全部被合理主义破坏殆尽。爱知世博会的项目中,我和日本政府对立的中心问题就是关于自然破环。(图4)我们再回到日月潭的话题。日月潭原来分日潭和月潭两个单独的湖泊,后来因为发电需要引地下水到山上,水位上升两湖连在一起就成了日月潭。因为温度较低的水被引上来,所以湖上朝霞暮霭、云如游龙,风景绮丽。来这里的大陆游客也非常多。在这里要建设风景区管理处,如何不破坏风景而完成建设计划成为项目的课题。提到顾及环境,常常会听到“没有建筑物是最好的”这种意见。对此我们必须深刻反省。如果我们不能通过建筑来优化某一场所,那么建筑物无论在哪儿都将成为破坏自然的象征。让建筑成为地形的一部分,对场所取长补短,日月潭项目就是按照这样的构想设计的。(图5)《装饰》:就像《米菲兔子》里面的场景。团纪彦:是的。一种文化发源于哪里,那里的地形就会在它身上打上烙印。现代主义倾向于在平坦的地面上建造,例如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萨伏伊别墅就是现代主义代表作(图7)。完全平坦的地面,我们感到建筑浮于其上,非常美丽。但是我们回头看京都的游泳池项目,如果想这样建,就要铲平原本起伏的丘地,处理大量的余土。追求理想型的现代主义把不需要的东西全部像用橡皮擦掉一样处理干净,今天大家也都满不在乎地把余土扔掉。但是我非常厌恶这种做法。是否可以不用将土从大地切割分离并抛弃,而实现部分建筑部分丘地的设计呢?我是这样思考的。不过,说起来容易,想要在设计上实现还有很多难题。以什么样的形式让土地成为建筑的一部分,发挥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时候我想到了“咖喱”和“炖菜”的形式。咖喱由汤糊和各种菜料组成。近代建筑都是只有菜料,没有汤糊。如果把9万立方米需要挖出的土当作汤糊,那么作为菜料的建筑需要多少分量呢?按照3公顷的建筑面积,平均天井高度为6米的设定计算,可以得到18万立方米的菜料。9万立方米的汤糊加上18万立方米的菜料,也就是可以做出27万立方米的咖喱。咖喱或者炖菜,不管放在什么形状的容器里都会适应该容器的形状,三角形、星形……同时放进去的各种菜料占据各自的体积空间。当把咖喱一样的建筑体倒入地形的容器中,它以最自然的形态满足了来自周围环境、各种场所的“外在要求”。紧接着,还有“内在要求”。比如作为菜料之一的体育馆要设计成什么样子。我认为外部和内部的“调停(mediation)”非常重要。“形式”与“功能”存在着“调停”的关系。以“中心”的图像为例分析团纪彦:20世纪初,路易斯·沙利文(LouisSullivan)提出了“形式服从功能(formfollowsfunction)”的设计原则。这种理念来源于当时陆续登场的例如飞机这样大型的工业产品,对建筑设计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到1960年代,路易·康(LouisIsadoreKahn)提出了“形式引起功能(formevokesfunction)”,认为功能是不定的,恰到好处的形式会自然发生功能。差不多在同一时代,日本具代表性的建筑家丹下健三提出了“只有美的东西才具有功能性”。机械可以被指定功能,但是人却不行。建筑不是机械,只有让人心情舒适的场所大家才会聚集于此。20世纪初勒·柯布西耶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丹下健三的意见却是相反的。我现在的想法是,“形式与功能存在调停的关系”。来自外在的要求该如何应对,来自内在的要求又该如何处理,必须用非常灵活巧妙的方式来实现二者的“调停”。我认为这种调停的方法,就是新的文化——“调停的文化”。《装饰》:说到“调停的文化”,我想起以前读过团老师的一篇文章。您在文中使用到一幅描绘了苏州闹市街景的清代绘画作品,并从中提升出“没有中心的和平”这一美学特征。团纪彦:中国历史悠久,经历了许多朝代更替,相应地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审美标准和思想意识。现在我们很难从中找出一个例子说“这就是中国”,因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代表特征,另外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同。《姑苏繁华图》描绘的是清代苏州的风景。(图8)长约12米的横卷,非常生动地记录了当时街市百姓生活的场景。这幅作品的制图法,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使用远近透视法在画面里创造“中心”的制图法站在了对立的极端。我们看《姑苏繁华图》:这边夫妇在吵架,那边小贩在叫卖,路上还有狗在跑……看起来毫无关系、没有中心的各种事物同时共有着一个空间。它的绝妙之处正体现在这种制图法本身。这种画法对日本也产生了影响,比如《洛中洛外图屏风》、《一遍上人绘传》等,从平安时代(794-1185)开始都是这样等距视图(isometricview),没有中心的制图法。对比这两种制图法并不是为了分出二者的高低优劣。制图法的不同体现出世界观的差异,这可以作为我们考虑的题材。我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曾经和同学、老师说过这样的观点:“秩序存在于分界处”,他们听了都表示“绝不认可这个想法”。我进而解释说,“所谓的秩序有两种”。第一种是“内在的秩序(order1)”。这是古典的秩序,每一事物内部存在的原有秩序。例如基督教有基督教的秩序,伊斯兰教有伊斯兰教的秩序。然而对现在来说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具有各自内在秩序的个体,他们的分界处正发生着什么、以怎样的方式相处——“分离”、“同化”、“调停”(order2)——这是第二种秩序。(图10)美国的同学和老师说的“绝不认可”,即是针对第二种秩序(order2)。我当时对他们的不理解感到很不甘心,反反复复思考为什么。大概这和信仰一神教的文化背景有关,西方文化圈所讲的“秩序”是神决定的,唯一不可侵犯。团纪彦:我们来看两张古代的建筑规划图。第一张图(图11)是2世纪罗马皇帝哈德良在蒂沃利建造的哈德良别墅(VillaAdriana)。虽然不是城市,但基本具备了城市的机能。另一张图(图12)是君士坦丁堡(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大帝最初在罗马公开认可基督教时的城市,即最初的基督教城市。图中的交叉点位置是宗教、政治、行政的中心,所有的轴线都汇合集中到这里。这个中心的圆,可以说在整个城中是唯一排他的。然而看第一张图,我们发现圆形结构不只一个,并且交叉重叠存在。这里的圆形结构起到了缓和个体间冲突的作用,是调停的一个要素。因为存在各种各样的个体,所以冲突也会产生。调停的圆形结构,是一种“分界领域”的秩序;而伊斯坦布尔的中心圆,则是用来把全部个体集中在唯一秩序下。不可否认,一定程度的向心性有利于文化保有自身的特征,但是如果将后者极端化执行,就会走向否定周围不同文化的道路。每种文化都有其内在的秩序(order1),保持个性特征是必要的。与此同时,不同文化如何相处,其交界处的秩序(order2)也非常重要。这是我读硕士时候(1981)的想法,至今也没有改变。日本或日本《装饰》:团老师,在谈话中我感到您的历史知识很丰富。有很多问题您似乎不是从“日本”、“当下”这样的视角在看,而是联系到更广泛的空间、时间来思考。团纪彦:我非常喜欢读历史类的书,特别是站在亚洲或世界等更加广阔视角的历史书籍,并不局限于日本国内这个狭小范围。我的姓氏“团”,在中国和韩国都不存在,在日本也几乎见不到。我们家族可能是来自东亚海上的某个地方。我的父亲是在中国去世的,他生前总说“自己的故乡是东亚的海和天”。感觉和“边界处的人”是一样的。《装饰》:社会学里有个术语是“边缘人(marginalman)”。团纪彦:对,也可以说是“边缘人”。在自己内心可能有这种意识。所以我说“调停”,顾及周围的自然环境与建筑;人不是支配自然而是在自然中共存,根据情况调停个体间的关系。这些或许都是边缘人的想法,不是“日本特色”的。我对“日本特色”这个词本来就很怀疑。团纪彦:说到历史,现在的日本越来越自闭,不断右倾化,这很让人遗憾。如果没有正确、开放的历史观,真正的文化交流就不可能进行。我认为第一组图像反映出实际的日本(图13),但是现在大家印象中的“日本”却成了第二组图像的样子。(图14)第一组图,是实际上通过文化交流而成立的日本。比如说京都、奈良,被认为是日本特色的代表。奈良的佛像是由百济、朝鲜工匠修造,城市是依照唐代里坊制规划。究其原因,白村江之战(663年)日本和百济结盟,结果败于新罗和唐的联军,作为战争赔偿修建了奈良。但是日本的教科书却隐瞒了这段历史。再看首里城。首里城下的城壁拱门,石灰岩城壁的曲折弧线,这些都是琉球本地特有的。但是上面修建的首里城被涂成了朱红色,完全是当时中国的习惯。虽然实际的日本是这样不断融合各种元素,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但是像第二组图像那样截取了方便一部分目的的局部表现却俨然成为日本文化的中心。第二组图像,是外国人喜欢的“日本”。诚然,京都的舞妓、和伞,还有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这些都是日本特有的。比较有趣的是,日本的右翼以及右倾化思想,与旅游观光以及商业主义的取向竟出人意料地一致。文化还有个性,这些并不是用于贩卖的商品,而是我们向未来出发的起点。我完全不赞成把某些东西加以“日本设计”之名来出售。所谓的个性皆不相同,只要我们思考着各种事物不断前行就好。东京城市大规模改造的土地,开发道路和方向团纪彦:这个是以街道再生为目的的日本桥COREDO室町项目。(图15、16)因为这里是吴服屋老店“越後屋”的发祥地,所以想通过作一组艺术品来展示给大家看。然后我从江户的手工纺织得到了启发,仿照织机纺织时丝线的形式,并从江户的浮世绘中抽取传统色彩元素,做成了现在的样子。《装饰》:东京的街道很有意思,道路很窄,一条路的方向也是转来转去,这些路又把住宅、建筑化成零零散散不规则的分区。团纪彦:确实如此。这样的特征可以归因于东京的“微地形”。浮世绘作品中有很多描绘观富士山的风景图,另外叫“富士见”的地方也很多。从前江户就有很多小丘,起起伏伏到处都有,修路的时候就绕开这些不平的地形。在美国或者中国,大概会选择把地铲平修笔直的大路,但是江户却选择避开这些地形。这是一个原因。另外火灾、地震也很频繁,总是这里那里维修不断,一边修复一边发展,缺少整体规划。《装饰》:从江户到东京,明治以来作为日本的首都,又有过东京奥运会的经历,为什么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开发呢?团纪彦:那个时候已经是非常散乱难于整理了。另外还有土地权利的问题。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分别属于不同的个人。要想进行整体大规模改造,政府就必须一户一户购买土地。东京与其说是城市,倒更像无数个小村落的集合体。家具、建筑物《装饰》:您正在使用的杯子是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力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考核试卷
- 2025年【起重机械电气安装维修】新版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注会学习技巧提升的途径试题及答案
-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的低温性能测试考核试卷
- 高端屋顶花园施工方案
- 汽车改装配件批发考核试卷
- 2025年投资策略与经济周期的互动关系试题及答案
- 社区服务与社会组织发展考核试卷
- 机场航站楼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考核试卷
- 报关培训课程内容
- 营业执照使用授权书
- 南宁市永安村发展规划方案
- 成人癫痫持续状态护理专家共识2023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国测省测四年级劳动质量检测试卷
- 新生儿腹泻病护理查房
- 再回首合唱简谱
- 二手车交易平台商业计划书
- 作文集封面模板A4高清全套
- 家长会示范课件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