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2024届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铜陵市2024届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铜陵市2024届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铜陵市2024届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铜陵市2024届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铜陵市2024届中考语文对点突破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襁褓(qiǎng)枭鸟(xiāo)一代天娇(jiāo)B.萌庇(yìn)虬枝(qiú)引颈受戳(lù)C.沉湎(miǎn)臆测(yì)相濡以沫(rú)D.希冀(jì)倒坍(tā)一泄千里(x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苍茫白内障寥寥无几顾明思义B.脉搏倒记时披星戴月以逸待劳C.沉湎亲和力矫揉造作针砭时弊D.枯躁捅娄子膛目结舌偃旗息鼓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恻隐订书机顶礼膜拜默守成规B.宣泄挡箭牌开源节流绵里藏针C.坐落震摄力妇孺皆知开诚布公D.家俱发祥地轻歌曼舞凭心而论4.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花枝”借代枝头怒放的梅花。用一个“枝”字,说明不是一点梅,而是满枝的梅花。)D.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了井冈山翠竹的修长、茂盛、别有神采。)5.默写。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论语》八则)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王绩《野望》)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名著中主要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分析。A.宋江B.猪八戒C.虎妞二、阅读7.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后面小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廉,故逐之。”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徧:____________加: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3.本文选自《左传》,记叙的是长勺之战,在选作课文时编者却将标题定为《曹刿论战》,请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理解。8.魏王问张旄曰:“吾欲与秦攻韩,何如?”张旄对曰:“韩且坐而胥①亡乎?且割而从天下乎?”王曰:“韩且割而从天下”张旄曰:“韩怨魏乎?怨秦乎?”王曰:“怨魏。”张旄曰:“韩强秦乎?强魏乎?”王曰:“强秦。”张旄曰:“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王曰:“韩将割而从其所强,与其所不怨。”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注释)①胥:等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欲与秦攻韩/选贤与能B.韩且坐而胥亡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韩强秦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韩将割而从其所强/旦日,客从外来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3.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请根据选文说说“魏王”究竟自己知道什么?“张旄”又是怎样让“魏王”自知的?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此:指滁州。掇:拾取,采取。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归云归而岩穴暝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B.秀佳木秀而繁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C.景四时之景不同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D.负至于负者歌于途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2.把语段(一)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3.语段(一)第二段太守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醉和乐有什么关系?4.语段(一)(二)都写了滁州四时之景,它们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10.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回家的路,纵然千山万水亦是坦途。抚平坎坷的,是亲情团圆的情浓意切,更有敬业者的奉献奋斗、好心人的一臂之力。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从“回家”故事中刻画出小镇百姓“肩头担道义”的家国大义,让观众感受到平凡人身上蕴藏的向善力量。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正如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的,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爱家的那份心灵原色,一直深深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担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忧国忧民,展现的都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正是这种家国休戚与共的使命感、责任心,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脉薪火相传。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倚靠,家与国从来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彼此支撑。爱国先爱家。古代选拔官员,注重的是“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正所谓,“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在家尽孝、家道和顺,当一个人“私德”无瑕疵,才经得起考验和诱惑,担得起大任和重托。爱家更爱国,没有国,家又如何圆满?“不能走,这是国家的土地,我们不能走。”青藏高原上,卓嘎、央宗姐妹俩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几十年如一日续写着从父辈开始的“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守边故事。“家就是岛,岛就是国,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卫开山岛32年,“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充分诠释出许党报国的心中大爱。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走向爱国爱民、匡扶天下,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小家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让国家更加昌盛。家庭建设满怀“国富民强”之心,国家建设托举“家国天下”之志,家国情怀所通达的,正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春节期间,一对父子街头相遇却装作互不相识,因为父亲在着装巡逻,儿子在便衣反扒。“小家”虽然忙碌,却护航着“大家”的团圆。浓烈的家庭亲情贯穿于炽热的国之大爱,激发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勤于实干、善于作为的不竭动力,这样的家风令人感佩。今日之中国,脱贫攻坚号角嘹亮,全面小康越来越近,改革开放气势如虹,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进,圆梦的舞台无比广阔,呼唤每个人、每个家庭奋发进取、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在家国一体、命运与共中找到梦想安放的空间,激荡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必将一往无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第一段从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说起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二段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阅读文章3—5段,简要分析这几段分别从哪些角度,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11.(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各题。大象抗癌有妙招①一般来说,细胞数量越多,细胞发生病变的概率会越大,机体就越容易患上癌症。由此推知,体型巨大的大象比渺小的人类更容易患癌症。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统计:大象的癌症发病率不到5%,人类的癌症发病率却高达20%!是什么让多数大象免遭癌症“毒手”呢?②我们先了解一下机体为什么会患上癌症。出现癌症的根本原因是癌细胞的诞生,但机体并不是在癌细胞诞生之后立即发病的。③癌细胞是“叛变”的正常细胞,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不仅能够无限增殖,还能发生转移,破坏正常细胞。癌细胞诞生之后,会发生增殖和转移,在这个过程中,部分癌细胞会被机体的免疫细胞杀死,而部分存活下来的癌细胞会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肿瘤,此时机体才会发病。④一般来说,体积越大的机体,越大的肿瘤才能让机体发病。如果可以让人类发病的肿瘤只有乒乓球那样大,那么要想让大象发病,癌细胞就可能需要形成像篮球那样大小的肿瘤。而形成休积越大的肿瘤,癌鋼胞所需要的时间更长。在这段时间里,癌细胞会一直遑到机体免疫系统的“击杀”,并且时间越长,死亡的癌细胞会更多,最终癌细胞可能会被免疫系统彻底消灭,难以形成大肿瘤。因此大象和人类相比,更不容易发病。⑤除了,大象还。⑥P53基因是一种特定的肿瘤抵制基因,被誉为“基因的守护者”,它可不是浪得虚名。这个基因可以检测到绸胞的DNA是否受到损伤,如采DMA受损,就可能导致细胞病变,衍生出痦细胞。⑦P53基因也是其它修复基因的一个“开关”当它检测到受损的DNA,它在开始尝试修复的同时,会激活其它可以修复受损DNA的基因,这些激活后的基因可以和它一起修复受损DNA。不仅如此,它还可以“监视”细胞分裂,当细胞出現无限増殖的趋势时,它会阻止细胞继续分裂生长。如果DNA受损严重,基因无法修复受损细胞DNA,它会触发受损细胞的自身毁灭系统,迫使受损细胞在转变成癌细胞之前就“自杀身亡”。⑧人类仅有1个P53基因,就已经能对抗部分癌症,而拥有20个P53甚因的大象,如此低的癌症发病率也不会令人感到意外。⑨既然P53基因是一种激活因子,那被激活的到底是嘟些基因呢?研究发现,其中一个是LIF6基因。⑩这让研究人员们很意外,因为LIF6甚因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曾被认为是死亡基因,它虽然被保留在机休的基因组中,却无法启动,什么也做不了。研宄人员发现,P53基因和LF6基因的关系与诊治医生和主治医师的关系类似。P53基因负“诊断”DMA是否受损,并将“诊断结杲”传达给LIF6基因并唤醒它。LF6基因被P53基因唤醒后开始分析“诊断蛄杲”,然后开始和P53基因一起修复受损DM,如采是在无法修复的情况下,它会和P53基因共同作用,杀死受损DMA。⑪大象对付癌症的秘密逊渐被人类破译,我们也许可以和大象“共享”抗癌妙招,来帮助人类攻克癌症难矢。1.选文①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请将选文⑤段的空白处补充完整。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P53基因被誉为基因守护者”的原因。4.选文①段中加点词“也许”有什么作用?5.选出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A.出现癌症的根本原因是癌细胞的诞生,机体在癌细胞诞生之后会立即发病。B.癌细胞是发生变化的正常细胞。它们虽不可以无限增殖,但可以发生转移。C.形成体积越大的肿瘤,癌细胞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遭到机体免疫系统“击杀”的时间也越长,癌细胞就越难被彻底消灭。D.LIF6被认为是死亡基因,是因为它长期处于休眠状态,能够唤醒它的是P3基因。三、应用1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2011年到2017年,北京市先后实施了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和平原地区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工程。截至2017年底,已累计完成平原地区造林117万亩,在平原地区形成万亩以上的大片森林23处,千亩以上绿色板块210处,栽下的新林面积相当于110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大小。初步建成了以大面积森林为基底、大型生态廊道为骨架、九大楔形绿地为支撑的城市森林生态格局。2018年北京市启动了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新一轮工程计划将新增森林湿地100万亩,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本着“无界森林、宜居城市”的理念,新一轮工程将造林绿化建设与山、水、原、城有机融合,通过综合治理,逐步实现①的规划愿景。(材料二)北京建立了全面、有效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包括:完备的法治系统、系统性的环保规划、严苛的地方排放标准、强而有力的监控体系,以及北京市民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在过去20年间,北京市范围内建立了1000多个空气监测站,对PM2.5在内的6种污染气体进行监测,并实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向公众告知。其次,北京市商用、民用供电供暖结构优化,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能源消耗中,超99%为电力、天然气和其他清洁能源,城镇地区已告别“烧煤取暖”。北京还把高排放机动车治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在2012年起施行的“国五”排放标准,以及高补助刺激下的新能源车推广政策,汽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PM2.5明显减少。(材料三)2018年北京新建28处城市休闲公园,并在东城、西城、海淀等区新建了20处具有自然特色的城市森林,还建设了121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这些绿地和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紧邻居民区,为附近百姓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让市民能“推窗见绿、出门进园”,非常方便。午后暖阳下,西城区东福寿里口袋公园中,胡同里的老人们围坐在古色古香的亭廊下闲话家常,周围绿植环绕。胡同居民李健说,过去胡同里到处私搭乱建,到了夏天蚊子还特多,让人“闹心”,后来经过整治,胡同面貌焕然一新。福寿里口袋公园是北京近年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缩影。通过多元增绿、见缝插绿和精准建绿,市民身边的绿色越来越多,城市生态得到了极大改善。1.依据上下文,在(材料一)横线处填入语句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城乡林茂鸟语、浅山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B.①城乡林茂鸟语、平原蓝绿交融、浅山层林尽染C.①浅山层林尽染、城乡林茂鸟语、平原蓝绿交融D.①浅山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林茂鸟语2.阅读(材料二)的图文,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3.请你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明近年来北京生态环境持续变好的表现。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按要求作文。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一、积累1、C【解题分析】

A.一代天骄。B.荫庇、引颈受戮。C.正确。D.倒坍(tān)、一泻千里。2、C【解题分析】

A选项应为“顾名思义”;B选项应为“倒计时”;D选项应为“枯燥”“瞠目结舌”。3、B【解题分析】

A.默守成规--墨守成规;C.震摄力--震慑力;D.家俱--家具;凭心而论--平心而论;故选B。4、A【解题分析】

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应改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5、(1)札札弄机杼(2)人不知而不愠(3)问渠那得清如许(4)拔剑四顾心茫然(5)山山唯落晖(6)晨兴理荒秽(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杼、愠、拔、晖、秽”的书写。6、示例A宋江——人称“及时雨"仗义疏财,对来投奔他的人没有不收留的;但后来主动招安,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为了青史留名背叛同伴,导致最后的悲剧。示例C虎妞——大胆泼辣又又心机,她假装怀孕逼婚祥子,但对祥子也有真心关爱的一面。【解题分析】

了解中外名著的人物、故事情节等,平时要注意积累。结合名著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的两面性即可。如猪八戒——好吃懒作,常提出散伙回家但他憨厚忠实,当师徒陷于流沙河,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悟空一起保护了唐僧。二、阅读7、1.通“遍”,遍及,普遍。虚报夸大2.(1)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3.本文略写战争过程,重点突出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标题切中要点。【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小惠未徧”句意为: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徧:通假字,通“遍”,遍及、普遍。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第(1)句话,注意“牺牲”是古今异义词,祭祀用的牛羊;“加”,虚报。句意为: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如实向神禀报。第(2)句话,注意“鼓”,词类活用,击鼓;“再”,第二次。句意为:头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的能力。文章的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概述文章所写之事;点明文章中心;指出主要人物;表明文章的行文线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课文详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战前主要围绕“何以战”展开对话,战后围绕战争取胜的原因展开对话,而战争起因、双方实力及战斗场面都不写,可见文章是紧扣“论战”来写的,因此以“曹刿论战”为题更贴切。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8、1.B2.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3.魏王自己知道不应该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张旄采取层层(连环)设问的方法,引导魏王逐渐说出自己的意见,达到让“魏王”自知的结果。【解题分析】1.B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亡:灭亡。A与:和/同“举”,推举。C强:意动,以……为强,认为……强大/尽力。D从:遵从,依顺/由,自。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译为:韩国是准备割地依顺它认为强大的和无怨恨的国家呢,还是割地依顺它认为不强大并且心有怨恨的国家呢?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一问,根据魏王自己对张旄回答即可分析出魏王明白应采取的态度。如可分析魏王所回答的“怨魏”“强秦”“韩将割而从其所强,与其所不怨”等句,即可得出答案:知道不应该联合秦国攻打韩国。二问,张旄在整个被问政的过程中,都没有直接、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面对纠结于“是否要联秦攻韩”的魏王,他把原本概念化、抽象化的议题落实,使其具象化、简单化、缩小化,分解成三个分式问题和一个总发问的组合,帮助魏王自己衡量和辨清魏秦韩三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以及国家之间的微妙关系,认识到魏国的内外条件和真实处境。度权量能,从而自己得出处理魏秦韩三国之间关系策略的结论。【题目点拨】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译文:魏王问张旄说:“我想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如何?”张旄回答说:“韩国是准备坐等亡国呢,还是割让土地,联合天下诸侯反攻呢?”魏王说:“韩国一定会割让土地,联合诸侯反攻。”张旄说:“韩国恨魏国,还是恨秦国?”魏王说:“怨恨魏国。”张旄说:“韩国是认为秦国强大呢,还是认为魏国强大呢?”魏王说:“认为秦国强大。”张旄说:“韩国是准备割地依顺它认为强大的和无怨恨的国家呢,还是割地依顺它认为不强大并且心有怨恨的国家呢?”魏王说:“韩国会将土地割让给它认为强大并且无怨恨的国家。”张旄说:“攻打韩国的事,大王您应该明白了吧!”9、1.D2.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人在出游。3.太守醉因: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安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关系: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4.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言凝练传神。语段(一)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语段(二)以“掇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概括秋冬之景象。【解题分析】1.D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都是“背着”之意。A前者“聚拢”,后者“归依”。B前者“茂盛”,后者“秀丽”。C前者“景象,景致”,后者“日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搀扶着走的小孩子。还有“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判断句的翻译。3.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醉的原因:沉醉于山水之乐,宴会众宾之乐,客与太守游时的欢乐以及能和百姓同乐之趣。而醉与乐的关系:全文以乐字贯穿始终,“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醉是太守思想感情境界的高度概括。全文巧妙的把醉与乐统一起来,充分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4.比较阅读。要求答出在景物描写方面两文的共同之处。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段(一)分别以“香”“繁”“洁”“水”写春夏秋冬。语段(二)分别以“掇幽芳”“荫乔木”“刻露清秀”“风霜冰雪”写春夏秋冬。这些都是标志性的季节景物的特征。【题目点拨】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译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二)译文: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10、1.我们要有家国情怀(家国大义)。2.从热播的电视剧说起,贴近社会和生活,引出家国大义的的话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充当论据证明论点。3.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历史先贤的名言,有力的论证家国对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的重要性。4.第三段从古代角度,分析家国之间的彼此支撑、相互联系,第四段从当代角度列举家国大义的典型,第五段联系现实分析家国的紧密联系。【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作者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必须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从标题、开头、中间、结尾查找。从全文看,本文的标题“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就是一个明确的判断,就是作者的观点,可提炼为:我们要有家国情怀。文章最后“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印刻在每个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们骨子里永不改变的血脉基因”也再次强调了此论点。2.本题考查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议论文第一段的作用常常有:引出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论证论点,形式新颖,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本文第一段,从电视系列剧《家道颖颖》说起,小镇百姓的“肩头担道义”引出本文的论题“家国大义”。事例本身在论证方法上属于举例论证,证明了本文的论点“我们要有家国大义”;另外,以热播的电视剧开头,增加了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3.本题考查把握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要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初中阶段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四种。第二段,“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分别引用了《礼记》中的话和范仲淹、林则徐的名言,是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都是为了论证本段的中心句“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答题模式: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进一步论证了中心论点。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阅读文章3—5段,结合关键句子回答。第3段,“古代选拔官员,注重的是……”从古代角度,分析家国之间的彼此支撑、相互联系;第4段,“青藏高原上,卓嘎、央宗姐妹俩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几十年如一日续写着……”“王继才和妻子王仕花守卫开山岛32年”从当代角度列举家国大义的典型;第5段,“家庭建设满怀‘国富民强’之心,国家建设托举‘家国天下’之志,家国情怀所通达的,正是万家灯火、国泰民安”联系现实分析家国的紧密联系。11、1.列数字,作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事实是大象的癌症发病率比人类低得多。2.体型巨大,拥有20个P53基因。3.(1)能检测到细胞的DNA是否受到损伤;(2)能激活其他修复基因(是其他修复基因的一个“开关”);(3)可以监视细胞分裂,阻止无限增殖的细胞继续分裂;(4)迫使无法修复的受损细胞自杀。4.“也许”表推测,起修饰限制作用。意思是:“和大象分享抗癌妙招,帮助人类攻克癌症难关”这个结论是推测出来的,并不一定会成为事实。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5.D【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句“大象的癌症发病率不到5%,人类的癌症发病率却高达20%!”表明运用的是列数字和作比较,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数字和比较,来具体突出说明大象的癌症发病率比人类低得多的特点。2.⑤段这个句子,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除了”承接上文“一般来说,体积越大的机体,越大的肿瘤才能让机体发病。”也就是写大象的“体积巨大”。“还”引出下文对“P53基因”的介绍,也就是大象还“拥有20个P53基因”。3.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根据⑦段提取符合题目需要的信息,P53基因也是其它修复基因的一个“开关”当它检测到受损的DNA,它在开始尝试修复;会激活其它可以修复受损DNA的基因;它还可以“监視”细胞分裂;它会触发受损细胞的自身毁灭系统,迫使受损细胞在转变成癌细胞之前就“自杀身亡”。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也许”是指“可能但不肯定地”的意思,表示推测和估计,但不表示确定,如果删去,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5.A与原文“机体并不是在癌细胞诞生之后立即发病的。”不符。B与原文“不仅能够无限增殖”不符。C与第④段内容不符。三、应用12、1.D2.北京空气质量的提升源于全面有效的管理体系和一系列减排措施。3.要点:森林覆盖率增加,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生态改善(居住环境改善)【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句子顺序。顺序能否调换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句子内容本身运用了一定的顺序;二是要考虑内容和上下文之间是否是一一照应的关系。本句应与上句的“新一轮工程将造林绿化建设与山、水、原、城有机融合”形成一一照应的关系。故选D。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对材料的理解。首先要注意题干或图表的主题、对象;其次需要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最后分析图表的变化,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解答此题时,紧扣图表的主题“年北京空气质量级别分布”,纵向比较,明显看出六年以来北京空气质量有所提高。结合文字材料分析提高的原因。“北京建立了全面、有效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包括:完备的法治系统、系统性的环保规划、严苛的地方排放标准、强而有力的监控体系,以及北京市民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北京市商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