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08/wKhkGWV9NqmAVtNHAAAR5Ul0vPM014.jpg)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08/wKhkGWV9NqmAVtNHAAAR5Ul0vPM0142.jpg)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08/wKhkGWV9NqmAVtNHAAAR5Ul0vPM0143.jpg)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08/wKhkGWV9NqmAVtNHAAAR5Ul0vPM0144.jpg)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00/08/wKhkGWV9NqmAVtNHAAAR5Ul0vPM01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沂源栖真观
壁画保护与研究
苏 琪◎著
新华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苏琪著.
--北京:新华出版社,2022.7
ISBN978-7-5166-6326-4
Ⅰ.①沂…Ⅱ.①苏…Ⅲ.①寺庙壁画-文物保护-研究-沂源县
Ⅳ.①K879.41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2)第113296号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作者:苏 琪
责任编辑:陈君君封面设计:刘宝龙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邮编:100040
网址:
经销:新华书店、新华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及各大网店
购书热线:010-63077122中国新闻书店购书热线:010-63072012
照排:六合方圆
印刷:河北鑫兆源印刷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70mm×240mm字数:245千字
印张:15.5彩插:0.5印张
版次:2022年7月第一版印次:2022年7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ISBN978-7-5166-6326-4
定价:56.00元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联系调换/p>
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沂源县文物事业综合服务中心
“沂源栖真观古建筑修缮、玉皇殿壁画修复工程”
项目成果
学术顾问:孟令谦 仝艳锋 程留斌 张艳群
任 鸣 高秀娟 郑德平 王 琳
郭 茜 张 鹏 褚晗琨 赵 斌
高 航 高 骥 马嘉豪
序
2004年的春天,我还在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之时,受山东大学姜生
教授团队的邀请,辗转赴沂源县鲁村镇安平村栖真观查看壁画的保存情况。
此时的栖真观,很多建筑已经坍塌,漏雨严重,数块石碑歪倒在院子内外。
院内几棵古老的松树静静地陪伴着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东院中仅有一座古
老的青砖建筑,北侧屋顶已经露天,北墙墙皮已经被冲毁大半。一棵硕大的
银杏树矗立在院中,远远望去几乎要将附近的几座房屋完全遮蔽。还有一座
红砖建造的房屋位于银杏树的东邻,整个东院仅剩下这两座一新一旧建筑。
姜生教授团队的老师带我参观了这座后来被命名为“玉皇殿”的建筑,
此时的四面墙壁上,北墙明间的墙皮被雨水冲毁大半,仅仅剩下东次间和西
次间的墙皮保存状态尚可,但是也有大块脱落。东山墙和西山墙上覆盖了一
层厚厚的泥浆,隐隐约约可见下层有各种颜色的画面。此时东墙、西墙墙面
上的泥浆已经被清理了大部分,部分人物已经显露出来。由于部分画面的颜
料强度较差,我协助他们做了一些已显露画面颜料层的加固工作。此次的壁
画清理、加固,只是为了显示壁画的内容,为研究道教在鲁中地区的创建过程、
历史发展和传播范围来提供依据。因此,壁画修复工作并未有专业的壁画文
物保护人员全程参与清理和加固保护过程,因此玉皇殿壁画表面的泥浆覆盖、
空鼓、起甲、酥碱、粉化、脱落等病害仍然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理。
i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2017年春天,沂源县文物管理部门计划对栖真观的古建筑和玉皇殿壁
画实施保护修缮工作。2017年4~7月,受沂源县文物管理所委托,山东大
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组织技术力量,对沂源县栖真观玉
皇殿壁画进行现场勘测及现场试验。我作为技术顾问指导了此次沂源县栖真
观玉皇殿壁画保护修复方案的设计工作。此时,时隔十三年再次赴栖真观,
古建筑面貌多有改变,以前院内的碑刻被扶正、镶嵌于南侧院墙内,玉皇殿
的房顶已经有初步的修缮不再漏雨,但是北墙西次间上部的部位画面在修缮
过程中消失。玉皇殿所在东院建设了东厢房、西厢房、钟楼和鼓楼,地面已
经重新铺设地砖,中院和西院也都重修、建设了多处建筑。栖真观南面以前
的山坡田地经过平整,铺设了水泥地面广场和东西向的水泥路。南面河边滩
地中建设了农家乐饭店,河边建设了护栏,河中种植了荷花,景色更加优美。
玉皇殿的壁画在这十三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多少改变,画面内容经过上次
的清理也仅仅是刚刚显露出来大致的内容,泥浆并没有完全清理干净,画面中
的细节多处被遮盖。多种类型的病害有加剧的趋势,比如空鼓、酥碱、粉化、
颜料层脱落等。壁画表面在这些年又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土,画面内容依稀
还可以辨认出来。东西山墙的二十八星宿人物可以辨认出部分人物身份,但是
大部分还是模糊不清,难以辨别。不管是研究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想要辨认确
切的星宿人物身份,基本上都极为困难。此时,壁画的价值就难以完全深入解读,
壁画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出来。玉皇殿壁画面临着本体继续损毁的状态,亟须
进行修复,否则病害的进一步发展就可能导致部分画面材料的灭失。
当地文物部门重视栖真观文物的保护工作,在栖真观玉皇殿壁画保护修
复方案通过山东省文物局审批的情况下,积极协调各方部门,终于在2020年
顺利启动了栖真观古建筑及玉皇殿壁画的保护修复工程。修复后的玉皇殿壁
画,病害得以控制,空鼓部位得到加固,酥碱、粉化、脱落、起甲等脆弱的
壁画材料得到加固,地仗层脱落、颜料层脱落得以修补,裂缝、划痕被修补
填充,表面的泥浆、油烟、灰尘被清理,三面墙壁上的画面内容更加清晰,
壁画材料强度更加稳定。
沂源博物馆苏琪馆长多年来致力于文物保护、管理与研究,在文物科技保护
领域做了大量工作,成果颇丰。她分别参加了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和第
ii
︱序︱
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熟悉沂源地区文物资源家底;2010年沂源东安古城遗址出
土一批精美的战国陶质彩绘文物,为科学有效地保护好这批珍贵文物,苏琪同志
参加了国家文物局举办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系统学习了陶质彩
绘文物保护修复理论与实践技术,2013年—2016年,她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主
持开展了“山东沂源东里战国墓出土彩绘陶器保护修复项目”;2016年山东省文
物局在沂源博物馆设立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工作站具备玉石
器、金属器、陶瓷器、古籍善本、文物保存微环境控制技术等14种类别的保护
修复资质,先后为济南、日照、潍坊等多个地市文博单位修复馆藏文物3000余件,
为山东文物保护工作贡献了力量,同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和出版专著,在此研究
基础上参加了栖真观古建筑与玉皇殿壁画保护修复项目。
苏琪馆长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参与了项目立项、方案设计、上报审批、
经费申请、工程招标、保护修复、竣工检查等具体的工作细节。在实施项目
的同时,她又积极协调山东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高校的研究力量,在专家
学者们的指导下,对栖真观历史沿革、壁画中的人物、建筑、情节等内容进
行考证研究,发掘玉皇殿壁画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将保护修复工艺及研究成
果整理成册,这本书的出版丰富了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保护研究资料,为今
后开展壁画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山东省的古建筑壁画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研究人员和保护技术力量更
加薄弱,大部分古建筑壁画都分布于比较偏僻的农村,有些还没有被发现。
已经被文物部门登记的古建筑壁画大多保存状态不佳,亟须文物部门协调
各部门来关注这些艺术价值较高的文物,并投入更多的人力、精力和经费
来实施专业的保护修复工作。古建筑壁画材料的先天脆弱性决定了其难以
长期保存,一旦有病害发生,很多壁画就不可逆转地迅速毁灭。壁画的保
护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责任,更是管理部门的任务,愿各级文物机构都能
够像沂源县文物部门一样重视本地区的壁画保护工作,为当地的人群留存
更多精美的壁画遗产。
仝艳锋
(2022年2月)
iii
目 录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第二节 研究综述…………6
第三节 研究意义…………10
第四节 研究内容…………11
上 编
第一章 沂源栖真观建筑的历史变迁……21
第一节 栖真观建筑的历史变迁…………21
第二节 栖真观建筑的空间变迁…………28
小结…………34
第二章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存现状………36
第一节 栖真观赋存环境…………………36
第二节 栖真观壁画保存现状……………61
小结…………65
1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第三章 沂源栖真观壁画制作工艺分析…………………66
第一节 栖真观壁画材料结构……………66
第二节 栖真观壁画支撑体材料…………67
第三节 栖真观壁画地仗层材料…………68
第四节 栖真观壁画颜料层材料…………71
第五节 栖真观壁画的绘制工艺…………75
小结…………77
第四章 沂源栖真观壁画病害分析………78
第一节 栖真观壁画病害表现特征………78
第二节 栖真观壁画病害调查评估………82
第三节 栖真观壁画病害形成机理………85
小结………………………110
第五章 沂源栖真观壁画修复材料及工艺筛选…………112
第一节 壁画地仗层加固补配材料及工艺筛选………112
第二节 壁画画面污染清理材料及工艺筛选…………116
第三节 壁画颜料层加固封护材料及工艺筛选………120
第四节 壁画的除虫防霉材料及工艺筛选……………125
小结………………………128
第六章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修复措施…………………131
第一节 保护修复原则目标……………131
第二节 表面污染物清理………………134
第三节 地仗层补配……………………138
第四节 地仗层加固……………………140
第五节 颜料层加固……………………142
2
︱目 录︱
第六节 画面美学修复…………………144
第七节 壁画保护管理手段……………146
小结………………………150
下编
第七章 沂源栖真观壁画内容考证………155
第一节 玉皇殿北墙壁画内容考证……155
第二节 玉皇殿西墙上部壁画内容考证………………159
第三节 玉皇殿二十八星宿壁画内容考证……………160
第四节 玉皇殿二十八星宿形象源流探究……………166
第五节 玉皇殿二十八星宿壁画对比分析……………170
小结………………………174
第八章 二十八星宿壁画艺术特征………177
第一节 二十八星宿壁画整体艺术特征………………177
第二节 二十八星宿壁画局部艺术特征………………186
第三节 二十八星宿壁画美学欣赏分析………………194
小结………………………198
第九章 沂源栖真观壁画功能价值研究…………………200
第一节 沂源栖真观壁画功能分析……200
第二节 沂源栖真观壁画价值分析……206
小结………………………217
结论…………219
3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参考文献……………………225
后记…………231
附件一 栖真观壁画病害图示符号………233
附件二 彩图………………235
4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栖真观位于淄博市沂源县城西17.5千米的鲁村镇安平村,地理坐标为东
经118°00′28″,北纬36°08′19″,据观内“仙公山建栖真观”碑刻记载栖真观
始建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为丘处机弟子张志顺筹建。康熙十一年
(公元1672年)屈逸乘主修《蒙阴县志》记载:“栖真观在城北一百里。”
该观经至元二十五年到民国二十五年间十二次重修。极盛时道众40余人,庙
地160余亩,成为闻名四方的全真道观。
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重修栖真观。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
由当地乡绅捐资,重修中院过厅。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重修栖真观。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年重修中院过厅。2007年,安平村村民集资维修
东院玉皇殿、真宫门及中院过厅。1973年文物普查时对栖真观进行了登录。
1981年文物普查对栖真观进行了复查。1999年10月21日,栖真观被沂源县
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栖真观被淄博市人民
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10日,栖真观被山东省人民政
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栖真观坐北朝南,原有东、中、西三个院落组成,占地30余亩。现存文
物建筑形制为清代重修时所形成。栖真观原名上真宫,又名栖真宫。观址东
西长近百米,南北宽60多米。并列三个院落,三院之间有角门相通。主建筑
高脊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东院有钟楼、鼓楼、东西廊房、魁星阁、
1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玉皇殿等。中院有灵官庙、奶奶殿、王母宫。西院有龙王、药王、山神、八腊、
火神、土地等神殿。后院为道众丹房、静室等。观内现存元、明、清及民国
各时期石碑20余通,尤以东院中立于至元十八年的“仙公山建栖真观记”碑
史料价值最高。观内尚存千年“祖孙银杏树”和300年“姊妹松”,属珍贵
保护树木。栖真观东南崖壁有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栖真宫常住地
土四至下顷》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当时栖真观扩张土地的情况。栖真观每
年的农历三月三日都举办栖真观庙会,农历六月六日举办栖真观拜山祈福会,
农历九月九日举办栖真观九九重阳长寿节。
栖真观壁画位于玉皇殿内,分布于东墙、西墙和北墙上,总面积39.4平
方米。壁画年代结合画面内容和建筑重修记录来推断,断定为清代。壁画题
材为道教壁画,绘有二十八星宿、四大名楼、四季景色等内容,人物栩栩如生,
虽然年代久远,但从这组壁画中仍然能够感受到令人惊叹的绘画技艺。人物
画为工笔人物,造型准确,构图严谨,人物面部表情或亲切,或严肃,或端
庄,或威严。色彩种类众多,有红、褐、绿、蓝、黑等颜色,根据不同对象
“随类赋彩”,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各种人物的身份、动物的种类和形象特征,
区区数种颜色,却给人以丰富的画面感觉。
玉皇殿内的壁画,其记载内容和故事主题非常罕见和珍贵,更应得到妥
善保护。那些技艺高超的绘画工匠,以二十八星宿、四大名楼、四季景色为内容,
又融入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建筑、服饰、家具等诸多世俗方面,使得壁画内容
多彩多姿,拓展了更宽广的传播空间。研究和保护这些壁画,对弘扬传统文化、
研究宗教绘画艺术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2004年至2006年,山东大学姜生教授、任相宏教授来栖真观调查,历时
一个多月,对观内遗存碑刻进行了拓印整理,同时发掘了“道士林”两座清
代道士墓。自2006年初,逐渐对栖真观展开保护工作,清理了玉皇殿内部分
覆盖的壁画,立起了倒地碑刻,整修了濒危倒塌的大殿,同时对四周环境进
行了整治,恢复重建了部分建筑。
2017年,沂源县文物部门计划对栖真观的古建筑和玉皇殿壁画实施保护
修缮。2017年4~7月,受沂源县文物管理所委托,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组织技术力量,对栖真观玉皇殿壁画进行现场勘测及现
2
︱绪论︱
场试验,重点对壁画的价值特征、病害发展程度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详
细的勘察、分析、测量和记录,并且对壁画的清洗、加固、封护和补配材料
实施了现场试验。根据壁画现状调查结果,发现壁画存在多种病害,亟须保
护修复。根据《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并参考《古代壁
画病害与图示》《古代壁画现状调查规范》和《古代壁画保护修复方案编写
规范》,编制了《沂源县栖真观玉皇殿壁画保护修复设计方案》。
2018年9月6日,山东省文物局批准了《沂源县栖真观玉皇殿壁画保护
修复设计方案》(鲁文许﹝2018﹞136号)。2020年5月,沂源县文物管理
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为沂源县栖真观玉皇殿壁画保
护修复施工单位。2021年4~8月,受沂源县文物管理所委托,山东省古建筑
保护研究院承担了栖真观古建筑及玉皇殿壁画的保护修复工作,实施了玉皇
殿壁画保护修复的现场实践工作。保护修复工作包括表面污染物清理、地仗
层补配、地仗层加固、颜料层加固、美学修复等内容。笔者分别协助山东大
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承担了部分保护方案制定、保
护修复实践和现场技术指导工作。
栖真观壁画在建筑建造、壁画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建筑材料和绘画材料
体现了山东地区建筑的材料特点、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发展历程。在历史发
展过程中,受制于自然环境和建筑的社会使用功能,栖真观壁画在环境变迁
过程中遭受到多种有害因素的侵蚀,自然环境的长期作用和制成材料的缓慢
老化致使壁画内部和表面产生了形态各样、特征迥异的病害。综合分析调查
资料,栖真观壁画的制作结构分为三部分,依次为墙壁支撑体、地仗层和画
面颜料层。墙壁使用规则石块、青砖砌筑,上部外墙皮砌石,内侧以青砖垒砌。
地仗层分为两部分,靠近支撑体为颗粒较大的粗泥层,表面地仗层为皮纸细
白灰层,局部可见双层白灰地仗层。画面颜料层直接绘制于细白灰地仗层之上,
为画面的主题部分,局部可见双层画面。
栖真观壁画保存状态极为不佳,呈现出近二十种病害类型。因年久失修
和人为破坏,玉皇殿损毁严重,屋顶瓦片脱落,后墙漏雨并出现裂缝,壁画
大面积脱落,建筑及其内部的壁画亟须修缮。根据壁画病害成因和表现形式,
玉皇殿壁画病害主要表现为由于墙体变形等原因引起的地仗空鼓、开裂、酥
3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碱及脱落类病害;由于胶结材料老化及自然因素引起的颜料层酥碱粉化、脱
落及龟裂起甲;由于人为活动、雨水流挂引起的表面污染、覆盖现象。
在历史留存时期,受制于自然环境和建筑的社会使用环境,栖真观壁画
在制作工艺、病害特征、病害形成机理以及壁画保护修复材料、工艺都与山
东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从壁画的原始材料、制作工艺和自然环境为出发点,
研究栖真观壁画病害的表现特征、形成机理、发展趋势,并且在此基础上探
索相应的保护修复技术、工艺就具有现实的迫切要求。栖真观壁画的保护修
复必须以墙壁支撑体、地仗层、画面颜料层材料的分析测试结果为依据。
本研究以笔者亲自参与实地调查、分析检测、方案制订、保护修复实践
工作的栖真观壁画为研究对象,结合收集到的山东其他地区古建筑壁画保护
相关资料,以栖真观壁画的制成材料和制作工艺为基础,通过统计评估现存
栖真观壁画病害的表现特征,分析提炼出壁画病害的形成机理,在确定影响
栖真观壁画的内部材料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以壁画的材料组成和结构
成分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探索适宜于栖真观壁画的保护修复技术、后期保
管环境条件和维护措施。
笔者长期从事彩绘陶器、瓷器、青铜器以及古建筑壁画、古建筑彩绘等
文物的保护修复与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并且已有多
篇研究论文和专著发表出版,其中论文《山东沂源东里东村战国墓葬出土彩
绘陶簋的保护修复》发表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沂源东里东台地一
号战国墓及相关问题的思考》发表在《管子学刊》上,《商饕餮纹青铜铙的
保护修复与研究》发表在《山东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上。2016年,
作为副主编参与出版了著作《沂源东安古城》和《沂源文物精粹》。参与山
东省文物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重点课题“植物源杀虫剂在壁画害虫防治
中的应用研究”、山东省文物保护领域科学和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山东半岛
沿海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贡献率指标体系研究”和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乡
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相关科研项目的前期研究为本
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奠定了前期扎实、深厚的研究基础。
笔者自2007年以来一直从事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在从
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同时深入探索了彩绘、书画、壁画保护修复中出现的
4
︱绪论︱
各种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参加了第三次全国不可
移动文物普查,走遍沂源县内633个行政村,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03
处,其中新发现215处,复查88处,获得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田野文
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沂源县的馆藏文物调查及数据
库管理系统,使文物信息管理“档案模式”升级为“数字化模式”,对提高
文物保护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博物馆教育功能,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水平起
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先后配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淄博市文物局对东安
古城遗址、西鱼台遗址等文物点的考古发掘工作,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
丰富了博物馆藏品,提升了博物馆展览水平。参加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
查,对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国有单位文物收藏名录,
采集文物信息上传至国家文物局数据库。自2010年至今,共申报10项国家
级和省级文物保护修复项目,申请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共计一千余万元,为齐
长城遗址、北桃花坪遗址、栖真观等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保护修复。2013年
至2016年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主持开展了彩绘陶器保护修复项目,共修复
彩绘陶器306件,2016年10月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验收。2016年山东省文
物局在沂源设立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沂源工作站,笔者先后参与了淄
博、潍坊、日照、济南等地市博物馆的金属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文物近
千件。已保护修复完成的壁画、彩绘和其他材质文物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
文物保护的原则,修复过程严谨有序,保护效果也十分明显。这些前期研究
形成的文献资料、技术成果为本研究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手段上的保障。
国家、山东省、淄博市以及沂源县近年来积极的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为本
研究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法规政策的外部社会保障和物质保证。对于古建筑壁
画病害认知判断、保护修复技术遴选、图像内容考证、二十八星宿信仰的研究,
国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方面地探索,历史上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文
献保障、技术借鉴和理论基础。山东地区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人员对壁
画保护、彩绘文物保护、古建筑维修的研究成果以及笔者的前期研究成果和
文物保护的科研工作经历为本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壁画病害分析、壁画预
防保护、壁画病害治理修复对策等壁画保护修复材料、修复工艺实际操作的
技术可行性。
5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第二节 研究综述
根据对已发表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分析结果,建筑壁画保护的研究范围涉
及制成材料,病害成因分析,保护材料、工艺的遴选,病害个案研究,壁画
揭取再加固,病害修复、保护措施等各方面。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保护的研究,
目前还处于初期的起步、发展阶段,检索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
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超星电子图书馆,截至2022年4月,关于山东地区古建
筑壁画保护研究的相关论文不过10余篇,仅有关于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病害
形成机理、保存分布调查报告、泰山岱庙天贶殿壁画现状调查与历史变迁、
济南华阳宫壁画生物损害防治、济南华阳宫古建筑群壁画内容考证、济南章
丘大圣寺壁画保护修复、壁画病害分析及其治理对策、三皇殿壁画病害调查
分析、修复理念综述的一些专业研究成果,而且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近10年。
民间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对于壁画的研究也仅仅是描述了这些古建筑壁画的大
致位置和保存建筑的简单信息,并没有深入叙述壁画的内容、保存情况等详
细信息,更没有进行壁画内容、艺术特色、绘制作者以及保存情况方面的深
入考证、探索。
关于栖真观壁画的成果仅有新闻报道、游客游记、文物爱好者介绍文献
中的栖真观及壁画介绍和山东大学姜生的论文《栖真观碑记所见沂蒙山区早
期全真道》,山东艺术学院仝艳锋的著作《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保护研究》
中有所涉及。
姜生的论文《栖真观碑记所见沂蒙山区早期全真道》中认为新见考古资
料《仙公山建栖真观记》揭示了早期全真道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它表明沂
蒙山区也是早期全真道的重要活动区域。沂源县安平村栖真观是早期全真道
在山东地区最重要的活动中心之一,其辐射面相当大,影响西至济南,并且
在当时全真道当中十分活跃,具有重要地位。这一新发现将改写山东地区早
期全真道的历史。
仝艳锋撰写的专著《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保护研究》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结
合自身古建筑壁画保护实践的背景下,抓住了文物保护的紧要时机,对山东地
区现存的古壁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系统梳理,并根据相关最新成果,形成了山
6
︱绪论︱
东地区古建筑壁画保护研究的论著,可以说具有增益新知和填补空白的学术意
义。这部著作提及了栖真观壁画的保存状况。其论著以古建筑壁画保护修复工
作流程为主线,研究内容逐渐深入。研究层次和结构紧凑,前期试验数据、测
试结果和引用数据严谨科学。其论著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以下四个关键问题:(1)
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保存的状态如何?(2)壁画病害的表现类型和形成机理
怎样,病害的发展趋势如何?(3)选择哪些修复材料和工艺修复这些壁画上
的病害?(4)壁画如何抵抗外界的因素而不再被继续侵蚀?
仝艳锋撰写的专著《济南章丘大圣寺壁画保护研究》在查阅大圣寺和壁
画的历史文献基础上,结合对壁画支撑体、地仗层、颜料层材料的实体显微镜、
X射线荧光光谱、拉曼光谱仪等分析结果,确定壁画的制成材料和制作工艺,
探讨壁画的支撑体、地仗层和颜料层材料对壁画稳定性、耐久性的制约。统
计分析建筑不同区域出现病害类型的异同,寻找各种类型病害之间的区别和
联系,评估各种类型病害对大圣寺壁画的危害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宜于
大圣寺壁画支撑墙体预防处理、内部环境控制、周围环境净化防护、日常维
护以及揭取回帖保护手段。试验壁画的画面污染清理、颜料层加固、地仗层
加固修补、地仗层空鼓加固回帖、局部地仗层揭取加固回帖、画面整体美学
修复的操作工艺技术并应用于模拟材料和壁画上以进行修复效果验证,选择
出适宜于大圣寺壁画的治理保护手段。在评估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大圣寺
壁画实施了清理、加固、补配、做旧、作色和揭取后回帖的工作。
仝艳锋撰写的专著《济南华阳宫古建筑群壁画内容探究》主要从华阳宫
古建筑群壁画的绘制内容和艺术特征等方面来深入探索其特征。在查阅古建
筑和壁画的历史文献基础上,结合对壁画人物、服饰、建筑、配饰等辨识结果,
确定壁画的故事情节、人物身份和绘制年代,探讨壁画的功能和发展历史。
对壁画中绘制人物、建筑、山水、植物、花卉等内容进行造型、线条、色彩
等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探索壁画的绘制手段,还原壁画的绘制过程和构图理
念,研究华阳宫古建筑群壁画反映的社会环境特征,从儒释道信仰的融合统一、
民间地方信仰的普遍性、民间信仰的实用便利性和壁画内容的借鉴融合等方
面来切入社会文化、信仰、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1990年11月21日至12月11日,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
7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和建设部委托泰山风景名胜管理委员会举办的中国泰山壁画保护研讨班在山
东泰安举行。与会专家提及了潮湿对建筑物及其内部壁画的影响问题,传授
了国外的壁画保护修复经验,全面探讨了壁画的历史发展、壁画制作的方法、
保护材料的选择、保护技术的实施等方面问题。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泰山岱
庙的壁画,并就天贶殿壁画保护问题进行了交流。这次研讨会是迄今为止能
够检索到的关于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保护最早的一项研究活动。
仝艳锋的论文《古建筑墙壁民国时期铅笔字迹保护与研究》在济南华阳
宫古建筑群壁画保护修复过程中,于十王殿东殿南墙上发现了民国时期形成
的多处铅笔字迹,这些铅笔字迹记录成为研究华阳宫古建筑群民国时期历史
变迁的重要文字记录,也成为研究记录内容中的人物与机构的重要确切凭证。
伴随着华阳宫古建筑群壁画的保护修复,这些铅笔字迹作为重要民国档案得
以保留,并且与壁画一起作为重要的文物共同实施了保护修复工作。
仝艳锋、罗茂斌的论文《济南华阳宫壁画生物损害防治研究》对济南市
华阳宫古建筑群壁画的有害生物防治手段进行了研究,认为在防治有害生物
的各种手段中,植物源杀虫剂作为天然植物的提取物质,因为顺应保护环境
的潮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壁画文物制成材料的
特点,以植物源杀虫剂在生物机体上不同的防治作用机理的发挥为依据,在
壁画本体上应该尽量选择忌避拒食作用,在壁画附近区域可以选择接触毒杀
作用、抑制生长发育作用、麻醉作用等方式,而在壁画的保存环境中几乎可
以使用所有的防治手段。
仝艳锋、王晶的论文《济南华阳宫古建筑群壁画保护修复理念研究》中
对济南市华阳宫古建筑群壁画的保护修复理念进行了论述。华阳宫古建筑群
壁画在2000年首次保护修复过程中贯彻实施了尽可能少干预、保护现存实物
原状与历史信息以及濒危壁画的抢险迁移的修复理念。2009年,华阳宫古建
筑群壁画二次保护修复工程在遵循中国传统文物保护修复理念的同时,不断
吸收消化国外的文物修复理念,并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用了不改变原状、
尽量少干预、预防为主、尽可能完全显现壁画的画面内容,以确保安全性、
可识别性、保护修复材料的可操作性以及全面完整地记录保护修复档案等修
复理念。
8
︱绪论︱
仝艳锋、李新华的论文《基于植物源杀虫剂的古建筑壁画生物防治研究》
认为,由于壁画的价值珍贵性,普通的杀虫剂不能完全满足壁画防治有害生
物的要求,而且壁画所在的保存环境也要求杀虫剂的使用不同于一般的杀虫
剂,大多数杀虫剂同时具有杀灭霉菌的作用,因此植物源杀虫剂也可以起到
灭菌抑菌的效力。
李立的硕士学位论文《山东济南华阳宫古建筑壁画病害及其治理对策研
究》通过实施壁画现状调査、制作材料及工艺的分析、环境监测研究、病害
机理的分析等前期研究工作,总结济南华阳宫古建筑群壁画特点,参阅大量
资料和实验,拟定了后期保护修复实施的总体思路和对策,为华阳宫古建筑
壁画的有效保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通过现状调查发现,空鼓是华阳宫
壁画现存最严重的病害,其次是壁画表面大面积覆盖污染物,同时壁画的脱
落和酥碱也相当严重。通过对壁画制作材料、工艺及病害特点的分析,表明
华阳宫壁画具有寺观壁画的典型特征和普遍问题。华阳宫壁画的保护主要是
对壁画空鼓脱落和表面覆盖物的治理。气候环境对华阳宫环境有着直接的影
响。水环境影响是壁画面临的最严重问题,而对微环境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
殿堂内的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对华阳宫壁画的保存影响也很大。根据病害机
理研究显示,空鼓病害与水盐运移、壁画制作工艺及建筑地质环境有关,大
面积壁画覆盖病害的产生主要与近代社会变革和人为破坏有关。酥碱粉化等
病害的形成则主要是环境温湿度变化和壁画材质工艺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
仝艳锋的论文《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病害形成机理》中认为山东地区的
古建筑壁画病害是壁画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壁画病害形成机理包括壁画结构和材料内部因素的缺陷,外部环境中的自然
气候如大气降水、温湿度变化、太阳辐射,以及外部有害因素如灰尘、有害
气体、可溶性盐、有害生物的多重影响。人类涉及壁画的各种活动也会给壁
画带来程度不同的损害。
侯鲜婷、李立、刘成等人的论文《山东济南华阳宫三皇殿壁画病害调查
及修复研究》经过前期全面的调查、检测分析及实验研究,探讨了济南市华
阳宫古建筑群中三皇殿壁画的病害及其成因,提出了对壁画病害的治理及防
治措施,并且对其中的灰浆覆盖、霉斑、空鼓及大面积脱落、孔洞等病害进
9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行了保护修复处理。
仝艳锋的论文《济南韩家庄关帝庙西游记故事壁画研究》通过描述关帝
庙壁画画面的具体内容,结合西游记故事情节的详细对比,确定其情节为唐
僧师徒四人告别宝象国国王、悟空三人大战牛魔王、悟空三人大战老虎怪等
内容。壁画以水平长卷形式绘制,采用了由左向右的阅读方式,构图体现出
对称、均衡分布的形式,遵循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方式。
仝艳锋的论文《壁画中的西游取经人物形象演变述论——兼论济南章丘
大圣寺、市中关帝庙西游取经壁画》选取西夏时期甘肃瓜州东千佛洞第二窟
西游取经壁画、元代山西稷山县青龙寺大雄宝殿西游取经壁画、明代甘肃天
水甘谷县华盖寺三眼窟释迦洞西游取经壁画为典型研究对象,分析归纳壁画
图像中人物形象数量变化、排列顺序、容貌特征、装饰特征、动作行为等演
变规律和表现特征,并讨论济南市章丘区大圣寺、济南市市中区韩家庄关帝
庙两处清代西游取经壁画上的人物形象特征。
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保护相关的研究多关注
于泰山岱庙天贶殿壁画和济南华阳宫壁画的历史变迁、绘制时间和内容考证
以及病害的现状调查、病害机理的探索、保护手段的选择等方面,只有两部
成果与栖真观壁画有关。对于山东地区古建筑壁画保护的研究,目前成果相
对较少,除了山东艺术学院仝艳锋以及华阳宫古建筑群壁画、岱庙天贶殿壁
画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做过相关研究之外,其他研究人员尚未就沂源栖真
观壁画的保护开展过相关研究工作,栖真观壁画更是没有任何保护修复、内
容考证、艺术特征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栖真观壁画的综合研究从区域范围、
案例研究、整体突破的角度来研究还有待加强。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通过对栖真观壁画的保存现状、病害特征以及保护修复措施的研究,可
以拓展壁画保护领域研究对象的范围,为栖真观壁画内容考证、民间信仰、
道教传播、二十八星宿信仰等内容的研究提供素材。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将为
10
︱绪论︱
栖真观壁画的保护提供详尽、精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其艺术价值的发掘、
区域民间信仰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依据。
本研究聚焦于栖真观壁画的保护方法和措施的研究,同时以修复后的壁
画内容为依据,探讨壁画的内容情节、人物形象,就艺术特征展开探讨,为
清代山东地区道教绘画的认知提供了权威的原始素材,为山东清代美术史的
研究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
二、现实意义
国内壁画保护修复研究成果的落脚点主要集中于特定对象壁画病害机
理、修复工艺、保存环境等方面,针对山东地区某一处古建筑壁画保护的个
案研究则不多见。从栖真观壁画的制成材料、制作工艺切入其病害表现特征、
病害形成机理、保护修复材料和工艺遴选研究,结合栖真观壁画的病害综合
特征,探索适宜栖真观壁画的病害预防和治理方案、材料和工艺,是本研究
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
本研究的现实价值在于,从栖真观壁画病害表现的具体问题这一微观研
究角度入手,最终实现栖真观壁画的病害预防、局部病害干预保护研究的统一,
实现具体现实问题研究和理论建设两方面的全面性、整体性突破。
第四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本研究主要采取文献调查、实地考察、过程分析、模拟试验和综合分析
的具体技术路线。
1.根据《古代壁画现状调查规范》,通过历史文献调查和现场实地考察,
明确栖真观壁画的形成历史、制作工艺及保存现状,对壁画的历史价值、艺
术价值进行评估,对壁画病害类型进行分析、归类,对壁画病害的发展程度
进行评估。
2.按照《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的绘图规范,通过壁画摄影、测量、手
绘与计算机制图等方法绘制栖真观壁画的保存现状图和病害图,统计各种不
11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同病害发生的部位、数量、比例和频率,探讨栖真观壁画不同类型病害的共
有致害因素,以寻求其共通性和差异性。
3.采集栖真观壁画的墙壁支撑体、地仗层和画面颜料层样品,运用现代
科技手段,分别进行形貌观察和材质成分性能测试,确定栖真观壁画的制作
材料、工艺以及病害成分、成因、保存状态。
4.查阅文献、现场调查和实时监测与栖真观壁画密切相关的气候、生物、
水文、地质环境等数据。
5.以文献资料和测试数据为依据,结合壁画的病害特征和气候、生物、
水文、地质环境等数据,探索栖真观壁画病害发生、形成的机理,预测其演化、
发展趋势,提出适宜于栖真观壁画病害的防治材料和修复工艺。
6.通过模拟试验在壁画材料样品上试验并验证各种修复材料、工艺,以
确定适宜于栖真观壁画的修复方案、材料和工艺。根据壁画保存地区的自然
气候、人文环境特点,提出栖真观壁画保管过程中的环境条件、维护措施。
7.以修复完好的栖真观玉皇殿内的壁画图像为依据,考证壁画中绘制图
像的内容,辨别人物的身份、动物的类别、花卉的种类、建筑的类型等图像
中的细节部分。结合邻近沂源县的济南市章丘区圣井街道张乙郎村大圣寺北
墙四大名楼、四季景色的画面来推断玉皇殿壁画的北墙残存画面的内容。
8.对壁画图像的整体艺术特征,如人物造型、构图、色彩等内容进行分析,
并以二十八星宿中的牛金牛为例子来分析局部的艺术特征表现。以艺术美学的
观点,如“不即不离”之美观点,分析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的美学欣赏内容。
9.分析栖真观壁画的功能,尤其是二十八星宿壁画的宗教宣传功能、
装饰美化功能、教育教化功能以及文化表征功能。分析壁画文物所普遍具
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外,还分析其具有的衍生教育价值、
经济价值。
二、具体内容
本研究主要从栖真观壁画的制成材料和制作工艺、壁画病害的表现特征
和形成机理以及壁画病害的预防保护手段和治理保护方式等方面来深入探索
栖真观壁画病害特征和保护手段。
12
︱绪论︱
1.研究栖真观壁画的制成材料和制作工艺
在查阅栖真观和壁画的历史文献基础上,结合对壁画支撑体、地仗层、
颜料层材料的实体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RF)、拉曼光谱仪等分析结果,
确定壁画的制成材料和制作工艺。在此基础上,探讨壁画的支撑体、地仗层
和颜料层材料对壁画稳定性、耐久性的制约,并且对壁画各部位出现的病害
寻找其内部结构的关联因素。
2.研究栖真观壁画病害的表现特征
结合《古代壁画现状调查规范》和《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对壁画
病害通过摄影、照相、手工和AutoCAD绘制壁画病害图等调查记录手段,
来统计分析建筑不同区域出现病害类型的异同,寻找各种类型病害之间的
区别和联系,评估各种类型病害对栖真观壁画的危害程度。以壁画支撑体、
地仗层和颜料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各种病害类型描述特征、确定种类和
归纳总结。
3.研究栖真观壁画病害的形成机理
影响栖真观壁画保存的环境条件有温度、湿度、水分、空气污染物、光照、
通风、灰尘等,危害方式复杂多样,以分解壁画的制成材料、降低壁画的机
械强度为主。壁画的生物危害来源于霉菌类、昆虫类、鸟类、鼠类、爬行动
物类等,以机械磨损和分泌有害物为主。人为病害表现为机械病害、污染覆
盖画面等。
4.研究栖真观壁画病害的预防保护手段
以周围环境的空气污染、有害生物、自然气候数据为依据,有针对性地
提出适宜于栖真观壁画支撑墙体的预防处理、内部环境的控制、周围环境的
净化防护、日常维护以及特殊预防性保护手段。
5.研究栖真观壁画的治理保护方式
根据栖真观壁画的粗泥地仗材料以及白灰地仗材料的种类,使用与壁画
材料相似的黏土、白灰、麻刀和绘画颜料,分别试验壁画的画面污染清理、
颜料层加固、地仗层加固修补、局部地仗层揭取加固回帖、画面整体美学修
复的操作工艺技术并应用于模拟材料和小区域壁画实物上以进行修复效果验
证,选择出适宜于栖真观壁画的治理保护手段。
13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6.研究栖真观壁画图像的内容
以修复完好的栖真观玉皇殿内的壁画图像为依据,考证壁画中绘制图像
的内容,辨别人物的身份、动物的类别、花卉的种类、建筑的类型等图像中
的细节部分。
7.研究栖真观壁画图像的艺术特征
对壁画图像的艺术特征,如人物造型、构图、色彩等内容进行分析,并以
二十八星宿中的牛金牛为例子来分析具体的艺术特征表现。以艺术美学的观点,
如“不即不离”之美,分析栖真观二十八星宿壁画中的美学欣赏内容和收获。
8.研究栖真观壁画图像的功能价值
分析栖真观壁画的功能,尤其是二十八星宿壁画的装饰美化功能以及文
化教育功能。分析栖真观壁画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
和经济价值。
三、研究目标
本研究揭示栖真观壁画病害的形成机理,探索栖真观壁画的保护手段,
考证壁画的具体内容、艺术特征和功能变迁。本研究的实施将提升栖真观壁
画病害的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壁画病害的研究与修复手段的选择,从而为栖
真观壁画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撑、技术支持和原始基础资料。
本研究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1)栖真观壁画保存的
状态;(2)壁画病害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3)栖真观壁画
的修复材料和工艺类型;(4)栖真观壁画的保护措施;(5)栖真观壁画的
艺术特征。
这些问题的学术内涵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栖真观壁画的制造工艺尚不明确
栖真观壁画的原材料和制造工艺与其他地区的壁画有较大差异,与山东
地区的墓葬壁画和其他建筑壁画不同,栖真观壁画依附的建筑为砖、石、木
材等支撑体,壁画结构一般为支撑体、地仗层和颜料层,但是具体的地仗层、
颜料层材料、成分组成与画面的形成方式尚不能详细地确认。尤其是在地仗
中发现了纸张,更加凸显了地仗材料的独特性。
14
︱绪论︱
2.栖真观壁画病害的形成机理尚未确定
影响栖真观壁画保存的环境因素复杂多样,危害方式不尽相同,因此壁
画病害的形成机理难以确定。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初步推断生物危害来源于
霉菌类、昆虫类、鸟类、鼠类、爬行动物类等,化学损害以分解壁画的制成
材料、降低壁画的机械强度为主,人为病害表现为机械病害、污染覆盖画面等。
具体的病害类型由何种原因引起,详细的形成过程以及病害的发展趋势都是
目前难以确定的。
3.栖真观壁画的修复手段存在诸多困难
由于栖真观壁画整体的耐久性和病害类型与其他地区有所差异,进而
为其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的选择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尤其是地仗层中纸
张材料的普遍存在为已经成熟的壁画保护修复技术在栖真观壁画保护中
的应用提出了新课题。如何针对壁画原料来源复杂、病害类型多样、保
存状况差、环境条件复杂等特征,遴选并确定适合栖真观壁画的保护修
复材料和实施工艺,探索延缓壁画老化变质的内在因素,是本研究需要
解决的关键问题。
4.栖真观壁画的内容和价值认知尚未明晰
栖真观壁画的图像中人物的身份、动物的类别、花卉的种类、建筑的类
型等细节尚未明确,艺术特征如人物造型、构图、色彩等内容还没有具体分析,
这样就为人们认识壁画内容、发掘壁画图像价值带来了困难,同样也为发挥
壁画的功能为文化建设服务带来了不可认知的困境。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栖真观壁画为典型研究对象,从栖真观壁画保护、图像认知的
整体角度着手,采用众多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角度研究。针对本研
究的预期目标,结合作者多年的壁画保护与研究的实践经验,本研究过程中
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四个方面。
1.文献综述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全面收集国内外关于壁画保护研究的相关文献,不断跟踪国内外壁画保
护、图像考证、美术考古等领域学术研究的前沿,及时掌握壁画保护行业的
15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新信息、新动态,系统研究栖真观壁画保护的有关问题,在认真阅读文献、
专著、论文等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寻找栖真观壁画保护的突破点。以“典
型病害重点调查”“普通病害通览遍访”为实地考察手段而获得第一手原始
资料,将两者有机结合。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栖真观壁画保护”为
视角,对栖真观壁画的保护现状、病害形成因素、病害保护措施、图像内容
进行全面考察。
2.定性判断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古建筑、文物保护、考古学、民俗学以及美术学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总结
为栖真观壁画价值评判、病害识别的定性判断、图像内容的考证、艺术特征
的表达提供了理论工具,上述学科研究方向中自然科学成果的成功应用和对
研究对象的量化研究为壁画病害及保护措施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定性判
断与定量分析的结合运用为栖真观壁画病害的综合研究在病害特征描述、病
害机理形成推断、病害预防治理、图像人物身份考证等关键性问题上提供了
具体的理论支持和数据凭证。
3.强调多学科专业技术交叉融合
针对栖真观壁画病害类型多、保存难度大等特点,本研究将通过文物保护、
考古学、美术学、古建筑、环境学、生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汇集相关
学科中壁画保护的研究成果,以创新的思路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解决栖真观
壁画保护的科学问题取得原始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关键技术突破,推
动应用需求的示范系统建设。对于壁画图像内容的考证,以美术考古、美术学、
民俗学、服装学等学科中关于图像内容的经验成果为主要依据,结合其他地
区类似图像的相互验证,来确定图像中的人物身份和功能。
4.促进理论研究与应用验证互通
栖真观壁画病害形成机理的核心理论和技术是推动栖真观壁画保护的研
究基础,其研究背景复杂,需求迫切,目标明确。壁画病害形成机理的原材
料组成检测、制造工艺分析、病害特征表达、形成机理推演等理论问题需要
针对具体应用需求特点进行深化,壁画修复材料、修复工艺、保护手段的遴
选需要通过实验室试验并且在保护修复的实践应用中进行验证。
16
︱绪论︱
五、创新之处
国内壁画保护研究成果的落脚点主要集中于特定对象壁画病害机理、修
复工艺、保存环境、内容考证、开发利用等方面,针对栖真观壁画保护的整
体性、专题性、综合性研究工作尚未开展。从壁画原材料、制作工艺、外部
环境因素和历史变迁的角度切入栖真观壁画的病害机理和保护修复工艺研究,
迄今未见文献报道。从壁画保护修复后的新发现清晰图像的角度出发来考证
详细的人物身份、动物类别,更是栖真观壁画保护中的创新性工作。
当地原材料的普遍使用和制作材料、工艺的独特性为栖真观壁画的长期
保存提供了可能性,但也为保护修复手段的选择带来了困难。以沂源县和鲁
村镇的宏观自然气候环境为依据,结合栖真观内建筑微观环境变化特征,精
确掌握壁画的病害特征,探索适宜栖真观壁画的修复方案、修复材料和修复
工艺,是本研究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本研究形成的最终成果为栖真观壁画
保护方案的制订、艺术价值的发掘提供详细的理论基础,而且为病害机理形成、
病害防治修复、艺术价值表征等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依据。
六、研究局限
由于栖真观壁画整体的耐久性和病害类型与其他地区有所差异,进而为
其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的选择带来了一系列的未知因素。针对壁画原料来源
复杂、病害类型多样、保存状况较差、环境条件复杂等特征,遴选并确定适
合栖真观壁画的保护修复材料和实施工艺,探索延缓壁画老化变质并能够实
现其长久保存的内在因素,是本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然而,很多古建筑自身在当代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都难以留存,其中
的附属壁画的完好保存更是面临诸多技术和社会难题。如何保持栖真观及其
附属壁画的完整性是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并迫切加以解决的现实课题。这些现
实性的问题不仅仅是研究技术性的难题就能够完全解决的,需要文物、宗教、
旅游、地方政府等有关部门以及当地社区、乡村的民众通力协作。
17
上 编
第一章
沂源栖真观建筑的历史变迁
栖真观建筑自至元十八年由丘处机弟子张志顺筹建后,经历多次重修、
修缮工作。现存于栖真观内的多块碑刻记录了修缮过程,彰显了在乡村社会
中对于栖真观的保护意识。作为文化遗产的栖真观建筑从初始阶段的道教主
体空间变迁至当前阶段的乡村振兴文化空间主体,其空间生产过程及表征的
社会关系反映了道教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于乡村社会的持续影响。
第一节 栖真观建筑的历史变迁
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栖真观由丘处机弟子张志顺筹建。明嘉靖元
年(公元1522年)重修栖真观。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由当地乡绅捐
资,重修中院过厅。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重修栖真观。民国十八年(公
元1929年)重修中院过厅。2007年,安平村村民集资维修东院玉皇殿、真宫
门及中院过厅。
栖真观内现存时代最早的至元十八年“仙公山建栖真观记”碑记载了栖
真观的创建过程。“仙公山建栖真观记”碑立于栖真观东院真宫门前,通高
393.5厘米,分为螭首、碑身和碑座赑屃三部分。其中螭首高126.5厘米,宽
105厘米,厚37厘米,篆额,正面中间剔平阴刻“仙公山建栖真观记”,碑
额背面中间剔平阴刻“助缘施主之图”;碑身高209厘米,宽98.5厘米,厚
31.2厘米。正面刻碑文,作者为汴梁毛翌,首行题下小字“虹亭宋颖书丹并
题额”,碑文前半部分记述了栖真观创建的过程,后半部分是当地全真道的
传授谱系。碑的背面刻有施主名单及所属村庄;碑座赑屃颈及头部曾断裂,
21
沂源栖真观壁画保护与研究
YIYUANQIZHENGUANBIHUABAOHUYUYANJIU
现已修复,长246厘米,宽99厘米,高58厘米。碑文全文为:
地有胜地,人有异人,非胜地无以来异人,非异人何以光胜地。故
句漏以稚川显,云台以希夷传。洪崖、青溪、神山、鬼谷,此类多矣。
沂镇之右百里所,有僻地焉,泉甘而土肥,石秀而木茂,尘氛不到,人
迹希及,真佳绝之处也。云烝础润,磁石引针,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大元开国,道教兴行。长春真人之徒有栖真大师道安子张志顺者,
淄川人也,幼岁事师,升堂在寝。庚辰,长春赴诏,因嘱之曰:“尔之
缘契在齐鲁之山中也,汝其往哉!”道安遂云水其游,追寻形胜,偶至于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运输路径规划与优化技术
- 2022-2027年中国纸质载带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企业名称变更申请书
- 现代农业装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 2025年中国流式细胞仪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5年中国抗流感药物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H市Y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管理问题研究
- 基于机器视觉的水稻病害识别技术研究
- 物联网技术下的商业巡逻服务优化-以智能警用摩托车为例的研究报告
-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及动态检测
- 2025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智能RPA财务机器人开发教程-基于来也UiBot 课件 第1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概述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信永中和笔试题库及答案
- 甲流乙流培训课件
- 《视网膜静脉阻塞》课件
- 2025《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合同书(责任书)》
- 春季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专科)
- 《石油钻井基本知识》课件
- 《ZN真空断路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