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里百用不厌的300多条名言金句及解析(一)_第1页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里百用不厌的300多条名言金句及解析(一)_第2页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里百用不厌的300多条名言金句及解析(一)_第3页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里百用不厌的300多条名言金句及解析(一)_第4页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里百用不厌的300多条名言金句及解析(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里百用不厌的300多条

名言金句及解析(一)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I。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I。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

好配偶。

2.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高雅先生

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匪君子:有文采的君子。

匪通“斐”,有文采。切、磋、琢、磨,是古代加工玉、石、骨、象牙

器的基本工序。所谓玉不琢不成器,铁杵磨成针,百炼成钢,都是通

过物质的提炼升华,比如人修身养性的重要。这里的“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是形容那位有文采君子的学问、道德、礼仪、言行举止,

是那么深厚、那么高雅,那么让人心生敬意,就“如同”切磋琢磨过的

玉器。

3.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他送我鲜美的

桃子,我以精美的琼瑶美玉还她.这是一首情人间互相赠答的诗句.琼

瑶,在这里指男主人公美丽的佩玉.他的意义不只是为了还报她鲜美

的桃子,而是表示要和她永远的相好。

4.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

衿》)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

求。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

飞。

7.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

调。

8.兄弟阅于墙,外御其侮。(《诗经・小雅•棠棣》)阅:争吵;墙:

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

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巍峨高山要仰视,

平坦大道能纵驰。意为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后比喻对有

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10.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别的山上的石头,

可以琢磨玉器。即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

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1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面对政

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渊,就像脚踏薄冰。

12.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经・小雅・伐木》)鸟儿出自深谷里,

飞往高高大树顶。补:迁于乔木,成语,出自《诗经・小雅・伐木》,

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地位高了之后,仍不忘

老朋友。

1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万事开头讲得好,

很少能有好收场。靡(mi):无,没有;(和“不”构成双重否定)初:

开始;鲜:少;克:能,够。刚开始做的时候都能有一个好的开始,

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后。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要善始至终。

1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经・大序》)指出自己观点和

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

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的

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

也值得引以为戒。

15.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舜典》)诗是表达

思想感情的,歌是唱出来的语言,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六律是

和谐五声的。

16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维克果断,乃罔后艰。(《尚书・周官》)

功高是由于有志向,业大是由于工作勤劳。只有办事果断的人,才没

有后来的艰辛。

17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簧。(《尚书・旅葵》)

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到头来会伤害大节,酿成终生的遗憾。

18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人民才是国家的根

基,根基牢固,国家才能安定。

19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老子》)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居

家生活俭朴。

2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老百姓不怕死,为什么

偏偏还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寓意为政者要用合适百姓的方式来治

理天下,不能总是以刑法恐吓百姓,而要以真正让百姓爱戴的方式来

治理天下。

2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漏)。(《老子》)天网:天道之网;恢

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

到惩罚。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正直的人像屈服,

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2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即"道",指化

生万物的原物质.一生二:意谓一之中包含有阴阳两个方面.二生三:

意谓阴阳两方面相互作用而生第三者.指的就是宇宙由混沌状态演化

为有形、有象的天地万物的发展过程.

2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指福与祸相互依存,

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

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

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

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2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

能成其大。(《老子》)合抱粗的大树是从毫末大的种子长起来的,

九层的高台是用土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千里长途的路要从脚下开始一

步步走,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2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

下。(《老子》)天下的难事,必从容易时做起;天下的大事,必从

细微处着手。所以,圣人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而能成就其伟大的事

业。作起,兴起,现在起。

2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

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能了解他人的

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

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

的人有志向。不丧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身虽死而“道”犹存的人,才

算真正的长寿。“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

这才是最聪明的,最难能可贵的。“死而不亡”并不是在宣传“有鬼论”,

不是在宣扬“灵魂不灭”,而是说,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但人的精神

是不朽的,是永垂千古的,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

2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做事,要在尚未发生以

前就着手;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29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每个人都生活

在富足、祥和、宁静、喜乐、满足的世界中,交流或者不交流,来往

或者不来往,对他们的生活均没有丝毫影响,每一个人都活在当下那

一刻,享受那一刻,听着窗外的鸡叫声、狗吠声,头顶白云飘飘,身

边清风阵阵,唯恐有任何不速之客打破这一美好时刻。

30少则得,多则惑。(《老子》)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

31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宏大

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

成型。”,越好的音乐越寂静无声,宏大的气势景象似乎没有一定之

形。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辩者不善。(《老子》)值得

相信的话通常不那么顺耳,听起来舒服的话不一定值得相信。

3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

子》)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

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3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人类的生活

行为的运行是以大地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大地运行的法则是以这天的

法则为法则。天运行的是以道的法则为法则。道的运行是以自然而然

为法则。

3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人生是有限的,

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

3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

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以无厚而入有间”的含义,颇有见缝插针的变

通之意,用之于生活学习之中,又颇有循序渐进的意味,比如整理一

堆琐碎杂乱的难题,先把那些自己能看懂理顺的东西处理干净,顺势

而为,剩下的难题也自然就不是问题了。

37.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解释:志:心思;分:

分散。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

3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外篇・山木》)君子

之间的交情,并不因利益驱使,小人之间的交往,却多因利益驱使,

利益过后,人与人若过眼云烟。君子之间,不因无利益不互相关心,

小人之间,却多因利益关系而互相勾结。

39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

有个多事之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鸭子和白鹤在水里啄食嬉戏。他发现

鹤腿长,野鸭的腿很短。于是就故作姿态,把野鸭的腿接长,鹤腿截

短,结果搞得它们都不能走路了。比喻强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

40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庄子・天下篇》)明

白天地之美,理解万物之理,全面了解古人。

4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人生在世,就像白色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人生忽然就过去

了。

4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可以

使士兵们的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失了。

4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唇亡齿

寒。意思:辅车相依:辅:颊骨;车:齿床。颊骨和齿床互相依靠。

比喻两者关系密切,互相依存。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

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意义:指命运紧密相关联。

4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意思是皮都没有

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4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处在

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有的危险。意思是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

免祸患。

4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形容语言没有

记载,就不能流传很远。

47.外举不避仇,内举不失亲。(《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举:推荐;

弃:丢弃;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

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4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谁能不

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举荐外人时

不回避自己的仇人,举荐内部人时不回避自己的儿子。指推举人才时,

秉持公正无私之心,不掺杂个人好恶。

49.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调语上》)防:阻止;甚:超过。

意思是堵住人们的口,比堵塞河流的后患更为严重。河流被堵塞而决

口,伤害的人一定多。百姓也如同河流。因此,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

让水畅流;治民的人应开导他们,让他们畅所欲言。

5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周语下》)顺从学习好的就像攀

登高山一样困难,学习坏的就像山崩一样容易。比喻学好很难,学坏

极容易。

5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同朋友交往时说话要讲诚信。

5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不要担心别人

不了解自己,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5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

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

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孔子说“花言巧语,

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5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不要愁别人不

知我,只愁我自己无能。其,代指自己。

56.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

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57.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孔子说:“君子虽

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5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

命来成全仁的。”

5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工匠想要使他的

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

重要。

6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

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

6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孔子说:有过错却不

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意指劝导人改过。

62.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

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6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有君子品行的人,

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那些小人,出现麻烦总是想方设法推卸

责任,撇清自己,从不会去反思自己,从自身找原因。

64.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多责备自己

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65.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君子能够做

到不因一个人说话中听就提拔他,不因讨厌一个人就否定他正确的言

论。

6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孔子说:“君

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6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孔子说:“看

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

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6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

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6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僧》凡事已成定局,

就不必说了。已经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再去匡正,挽回。过去的事

情,就没必要再去追究它的得失与责任了。

70.孔子谓季氏,“八僧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

僧》)孔子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僧奏乐舞蹈,

对这样的事情,季家都忍心做了,还有什么事情不忍心去做呢!”

71.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

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7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对于年老

的,使他得到安乐;对于朋友,就信任他;对于年少的,就关怀他。

7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孔子说:“君子光明

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74.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他这个人,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

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7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

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7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

语•雍也》)孔子说:“智者以水为乐,仁者以山为乐;智者懂得变通,

仁者心境平和;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77.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仁者自己想立

身进达,以恕推己及人,知道别人也和自己一样,所以先帮助别人立

身进达。

78.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

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

道了啊!

7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子罕》)孔子说:“年

少的人是可怕的,怎能断定他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

8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孔子杜绝

四种毛病——不主观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8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孔子说:“一

个国家的军队主帅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即使是普通人,志气也不能被

改变。”

8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孔子说:“年岁寒

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萎谢的道理。比喻中仍经过严酷考验,

才能识别一俱的品质。”

8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孔子说:“聪

明的人不会感到迷惑,有德行、恩情的人不会感到忧愁,勇敢的人不

会感到畏惧。”

8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

(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

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

85.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子

罕》)孔子习惯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的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让弟子的

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

学习是很快乐的事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

8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过去的事情不可挽

回,未来的却还能把握住。

8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子贡问(他的老师孔子)说:

“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

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孔子

说:“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

全相反。”

89.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一个国家不能得到

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

9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论语・子张》)

每天知道一些过去所不知道的知识,每月不忘记(那些)已经掌握的

东西,(这样)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

91.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君子的过错好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们

都看得见;改正过错的时候,人们都仰望着他。

9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

路》)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

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

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9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孔

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

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9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做事一

定要果断。

9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

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

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

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9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

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97.夫如是,如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

语・季氏》)像这样做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修治文教、德政使

他们来,已经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98.子张日: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日》)君子给人以恩惠自己却不

需什么耗费;役使老百姓,老百姓却没有怨恨;有欲望却不贪心;泰

然自若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

9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士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

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把实行仁道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

很重大吗?直到死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100.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孔子认为(人

的修养)从学《诗》开始,在学《礼》中自立,在学《乐》中实现。“

10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

礼上》)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

不符合礼节。

10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

能自强,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所以只有先去学习才

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还理

解不清.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

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通,然后才能自己努力。

10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如果学习中缺乏

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

10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一块玉如

果不加以雕琢,就不会成为一件好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通晓

一些道理.

105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

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10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好学

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

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

10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事先准备就能成功不

然就会失败。

10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要广泛地多方面学习,详细地问,慎重地思考,明确地分辨,踏踏实

实地行。

109•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礼记・中庸》)万物同

时生长而不相妨害;日月运行四时更替而不相违背。

1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气氛,表达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

111•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

武之道也。(《礼记•杂记下》)只拉紧弓弦而不放松弓弦,即使是

文王和武王也做不到;只放松弓弦而不拉紧,却是文王和武王不会做

的;有时拉紧弓弦有时放松,这才是文王、武王治理民众的办法。

11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

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

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

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113.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礼记・大学》)

老百姓所喜欢的就大力提倡、发扬,老百姓所厌恶的就予以抵制、杜

绝,这才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应该做的。

1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

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

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11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周易》)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

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

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11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君子有卓越的才能或超

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17.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

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

的发展。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

革命。

11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两个

人同心合意,其锋利程度能把金属切开。这里用的是比喻。在语言上

谈的来,说出话来像兰草那样芬芳、高雅,娓娓动听,没有污秽的语

言。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11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形

势解》)大海不拒绝流向它的大小河流,所以能够变得广阔无边;高

山不拒绝任何泥土石块,所以才能堆积得高耸入云。

120.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

人。(《管子•权修》)(做)一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种植庄稼的;

(做)十年的打算,没有赶得上栽种树木的;(做)一生的打算,没

有比得上培养人才的。

121.仓縻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意思是百

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

1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天下可运于掌:尊敬我的长辈,并且把这种尊敬的心推及到别的年长

者身上;爱护我的小辈,并且把这种爱护的心推及到别的年纪小的人

身上,天下就可以掌握在我的手掌里,比喻称王天下的容易。第一个

“老”,用作动词,指尊敬,侍奉;第二个“老”,用作名词,指老者;

第一个“幼”,用作动词,指爱护,抚养;运,转动。

12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

惠王下》)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

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

者的忧苦而忧苦。

1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

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

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125.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用同情怜悯

他人的心,实施同情怜悯他人的政策,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

转小物件一样容易。

12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公孙丑下》)民众最为重

要,社稷的地位其次,国君最轻。社,土神;稷:谷神。

12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有利于作

战的时令、气候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重要),有利于作战的地

形比不上人心所向、上下团结(重要)。

1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

就多;不能够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达到

极点,(连)骨肉至亲(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达到极点,天

下的人都会服从他。

12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不用圆轨和直角尺

就画不出圆形和方形,用来比喻没有规章制度就使人无所遵循,就办

不成事情。

1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有品德的人

就是拥有如孩童一般的善良,待人热忱,怀有远大理想的人。大人,

伟大的人。

13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爱

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恒,

经常。

13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人要有所不为,

才能有所为。

13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学问之道

没有别的,就是找回来那丧失了的善心罢了。心,善心。

13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不得志时就

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的人都保持善性。穷,身处

逆境;达,显达。

13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孔子

登上东山就感到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感到天下变小了。人的视点

越高,视野就越宽广。随着视野的转换,人们对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

136.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孟子・尽心上》)仰起头来看看觉

得自己对天无愧,低下头去想想觉得自己不愧于别人。做人要光明磊

落,问心无愧。君子坦荡荡。

13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

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

138.持(主张)之有故(有根据),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13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蓬草长在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