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_第1页
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_第2页
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_第3页
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_第4页
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校门外有一家杂货店,店子生意非常好。经常有学生在店里买东西时忘记带钱,如果他们对老板说:“我没带钱,晚上给您送来,好吗?”老板总是回答:“没问题!”奇怪的是,老板从不记账。有人问:“你不怕学生不还吗?”老板说:“没关系,我相信他,他会还的。”(2)明代文人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有这样一句话:“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3)卢新宁在北大的演讲中说:“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在成长的过程中,对于“相信与怀疑”,青少年常常有很多困惑。楚鹏中学高三某班准备就这个问题开一个班会,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写一份发言稿。要求:自拟标题,明确立意,不得套作或抄袭,书写工整,800字以上。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一味地怀疑,你的世界将变成灰色。有人说:一味地相信,你的人生就只能匍匐。对以上两种说法,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观点明确,以议论为主。③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勒庞认为“聪明的个体陷入群体就容易变得愚蠢”,因为在群体中个体易受暗示和轻信,“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杨澜认为,我们需要到群体中生活,因为“人是容易自以为是的”,“容易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在个体与群体方面应该如何处理好相信与怀疑的关系?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围绕“个体与群体中的相信与怀疑”,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文体不限,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对任何事物都可怀疑,唯独对“我在怀疑”不能怀疑。有人说,相信什么,你就看到什么。缺少怀疑的相信,人容易盲从;缺少相信的怀疑,人容易迷惘。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例文: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对相信与怀疑常常有着许多的困惑,但我认为我们需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相信我们应该相信的,怀疑我们应该怀疑的便可。信任和怀疑,两者从来都是矛盾的。在信任的彼岸伫立着怀疑,不要一昧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要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让我们用虚实相溶,用理性的眼睛观察后再选择是相信还是怀疑。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是信任。信任,会使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典型故事来自于三国,最出色的表现者是刘备。他弘毅宽厚,知人善任,从不怀疑忠心耿耿的部下,刘、关、张、赵、诸葛几乎一起谱写了天下亘古传奇。因而,刘备的家业号称是亲情凝聚的典范。 关羽,可以放弃一切厚禄,过五关、斩六将,历尽苦难回到刘备的穷困旗下;张飞,可以腥风血雨先打下一块小地盘,等着刘备来做主当家;赵云,可以冒生命危险,抢救刘备的儿子,维护刘备的家人完整;诸葛亮,受刘备临终重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管理的基石就是信任。在怀疑和信任的PK中,古代君王大都选择了怀疑,从而失去了爱过臣子,国家也最终灭之灾。岳飞怀着一腔热血,奋身于战场,大小战绩不可胜数,训练了纪律严明的岳家。如此一个精忠报国的臣子却在最后惨遭杀害。皇帝同样也是在怀疑和信任的彼岸选择了怀疑,怀疑岳飞的赤胆忠心,怀疑他的精忠报国。可怜岳飞如此为国尽心尽力,却落得如此下场。屈原为国尽心尽力,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楚王相信了上官大夫的谗言,离间了屈原。屈原满怀才能和一腔热血,却被流配边关。上官大夫无能却遭重任,屈原的一腔热血被楚王当作泥土踩在了脚下,屈原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后投汨罗江而死,楚也被灭国。假若皇帝选择相信岳飞,岳家军定会为他打造一个全新盛世,历史将会由此改篇。但皇帝选择了不相信岳飞,使岳飞的精忠护国一片赤心化作了粪土,最终也赢得了国破家亡。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在怀疑与信任中,要有自己的见解。既不能一昧的相信眼睛,也不能一昧的不相信眼睛,我们要用理性去感受去选择。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详解】命题方式:任务驱动型作文审题要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对“相信与怀疑”这一问题,开一个班会,写一份发言稿。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过程:本次作文给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通过一个小事件说明一个现象:对他人的信任,有使人向善的力量。第二则材料是一句古文,其大意是:如果一个人听说别人做好事就表示怀疑,听说别人做了恶事就相信,那么他的内心里对这个世界其实是充满敌意的。这句话陈述了一种现象:疑善信恶。这样的人,内心非常阴暗。第三则材料通过卢新宁的话表达了一种忧虑——有些年轻人不再相信真善美,,呼唤人们相信真、善、美。我们会发现:三则材料合起来形成互补关系。第一则材料则告诉我们,我们应当相信人之善。第二、三则材料既陈述了怀疑的现象,也暗含了怀疑的后果——“满腔杀机”。参考立意:多一些相信,少一些怀疑;怀疑与相信需要理性;……行文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层进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由此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层进的方式进行论述,层进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无论是怀疑还是相信,都需要我们理性对待”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分析论证我们理性对待怀疑和相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分析论证如何理性对待怀疑与相信。最后结合现实中常见的的现象,重申中心论点,总结全文。参考素材:加拿大有句名言:“信任是种美德。但怀疑让我学到更多东西。”马克思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培根说: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出自《论语》 毛主席信任周恩来,在十年文革的时候,不论旁人怎么挑拨,他都坚信周恩来!你交出的是一份薄薄的信任,收获的是一股满满的忠诚!信任就像是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田,增添一丝清香,添一份温馨,多一点温暖,为他人织一地芬芳,染一片色彩。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坐在窗台上,他的爸爸鼓励他往下跳,他爸爸用强壮的臂膀接住了他。第二次,孩子虽然有点害怕,但不象第一次那么害怕了,跟上次一样他的爸爸依然接住了他,可是第三次的时候,他已毫不犹豫的往下跳,可是这一次他的爸爸却没有接住他。第二个故事是一位父亲给他的孩子讲完第一个故事后,让孩子从树下往下跳,以便让孩子记住这个故事,刚开始,孩子不愿意往下跳,可是在爸爸的强硬态度下,孩子一咬牙便从树上跳了下来,可是像样的表现出乎了孩子的意料,父亲把他紧紧的抱入怀中,对他说,孩子有时候应该学会信任,何况我还是你的父亲?前面都会了孩子怀疑,而后教会孩子的信任。提起杨家军仍能震撼人们心魂。在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杨家军精忠爱国,为宋皇帝斩除外患,一腔热血全都挥洒在了战场上。但皇帝受人挑唆,不相信杨家这一大功臣,在历史上留下了杨家这一历史遗憾。再信任与怀疑的PK中,皇帝选择了怀疑,他怀疑杨家军的忠心,最终失去了大宋江山。在这场信任与怀疑的PK中,皇帝选择怀疑忠臣,从而痛失何等神武的杨家军,也失去了江山的稳固。【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2.例文:信任与怀疑的辩证法作为一个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最后也将死于中国的普通人,自然希望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希望自己的思想与行动能够使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在此意义上,我愿意选择相信;然而,如苏格拉底所言,“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作为一个思想者,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我更愿意选择怀疑,在当下的中国尤其如此。怀疑一切固然很累,但相信一切则很可怕。信任是一种降低人际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成本的社会机制,固然是可欲的,但无数的历史事实却已经证明了--盲目地信任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社会灾难。年轻人的活力固然值得羡慕,然而,最怕看到青年因盲信而产生的狂热--这在某种社会语境里虽然可以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但在更多情况下,却是一种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尤其在咱中国,后者的可能性往往更大。怀疑意味着“重估一切价值”,是人类批判性地介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精神生命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力量之源。有怀疑,方有追问和探索;有不懈的追问和探索,方有创造、有彻悟、有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信和怀疑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而当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缺少的则恰恰是这两种力量,以至于既不能有效地相信,也做不到合理地怀疑--他们所有的往往只不过是盲信或拒绝相信一切罢了。信任危机并非理性地怀疑的产物——恰恰相反,它是盲信的亲生子女。盲信者在最终发现自己原来一直生活在欺骗之中,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不相信一切。怀疑者则不然,他质疑、他追问、他探究,经过省察和考证,他有选择地相信所遭遇到的一切--正是这种怀疑、追问和探究的行动,增加了大大小小的骗子手的犯罪成本,有效地抑制了各种形式的欺骗行为,最终产生的社会效果恰恰是各种值得信任的人和事的增多,而不是普遍弥漫的社会信任危机。如梁任公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总之,作为中国社会的希望所在,广大青少年公民要有选择地相信,更要理性地怀疑——唯有如此,才是救治当下笼罩着中国的信任危机,建设和重建可欲的道德契约与人际和谐之不二法门。【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抓住材料中“一味地怀疑,一味地信任”两句话,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点——都强调了严重偏向某一方面而导致不幸。结合二者的观点,不难看出,写作中要有辩证思想,要对这两种观点做出评价,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立论是在对题意的全面分析上得出,“一味”意味着盲目,对后面行为的价值表示否定;“一味地怀疑”意味着你对他人的诚信没有信心,认为这个世界充满黑暗和欺骗,从灰暗的心理出发,“你的世界就会变成灰色”看不到亮色,看不到希望,最终可能导致悲观厌世。“一味地相信”并不意味着你对世界充满信心,只能说这个人缺少头脑,严重一点,就说明这个人已被彻底愚化。“愚化”之后,就只能“匍匐”,只能仰人鼻息,蝇营狗苟地过完自己的一生。没有独立的思考就没有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作为人的尊严,生命就没有价值。两种说法的前后句既可以说是假设关系,也可以说是条件、因果关系,反正前面一句是前提,是条件,是原因,后面一句是结果。显然论证的重心在前提、条件、原因。倒过来将不符题意。“一味”的反面是对对象发出有立场有判断有取舍的行动,表现在行动(“怀疑”或“相信”)要有节制。如果从“怀疑是创新的前提”、“怀疑可以发现问题”等完全肯定怀疑的角度立论或者从“相信别人,让世界充满爱”、“患难见真情”等完全肯定相信的角度显然也是偏题的。“怀疑”也好,“相信”也好,都要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从是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而不是汲汲于一己私利,仅仅从是否有利于自身的角度。最糟糕不是不知相信或怀疑,而是明知相信或怀疑,却从一己之私出发,原本应该怀疑的却选择“一味地相信”,原本应该相信的却选择“一味地怀疑”。由此,也可以从“一味地怀疑”“一味地相信”的原因、动机分析去论证。立意:1.不能一味地怀疑,需要有信任;2.在特殊环境下,需要一定的怀疑,而不能一味地信任等;3.既不能一味地怀疑,也不能一味地相信;4.独立判断将使你的人生充满光明。素材:1.赵王不信任廉颇的防守策略,结果赵括葬送了赵国的数十万大军;项羽不信任范增,鸿门宴放过了刘邦,乃至最终兵败身亡;唐玄宗不信任哥舒翰的死守潼关策略,强行勒令进军导致大败,使得安禄山在进退无路的时候得以翻身;历史上多的是君主或是朋友间的疑虑一旦产生,本来没有异心的关系之间也会造成裂痕甚至成为真正的背叛。2.诚实是我们每个人所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人们常说:“诚实是做人之本”,是啊,做人交朋友最要紧的是诚实,大家不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吗?如果你跟《狼来了》里的小孩子学,那就是不诚实,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结果他自食恶果,得到了丧命的下场。想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名人。华盛顿从小就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有一天,爸爸送给他一把小斧头,小华盛顿想试一试小斧头快不快,便把爸爸心爱的樱桃树砍了一刀。正巧爸爸当时回来了,小华盛顿知道无法掩盖这个事实,诚实地走到爸爸面前,低着头向爸爸认错。爸爸虽然心里很心疼他那棵樱桃树,但还是笑逐颜开地抱起儿子说:“一棵樱桃树算不了什么,但我希望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3.信任,这两个千斤重的字在我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人与人相处需要信任,商人与商人之间需要互相信任,更别说同学与朋友之间了。如果人们彼此间失去了信任,给自己的心灵上了一把沉重的铁锁,那么,那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社会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会是一个死气沉的世界。那时候,世间的一切都将变得陌生。信任,是架设在人心的桥梁,是沟通人心的纽带,是震荡感情之波的琴弦。由许多例子可以看出,信任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它可以在任何人心中掀起喧然大波,促使他悬崖勒马。我们不应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人人多一份信任,就少一分隔阂,这样,难道不好吗?4.其实说真的,不管世间上有多少个坏人,心术很不正的坏蛋,但是我只是想说好人还是很多很多的,他们是无处不在,也许你会说:“人心险恶,知人知面不知心,确实也是,可人生在世,有些奇迹,是需要我们相信了,才会存在的,所以愿你做一回平时不敢做的事情,去相信一些需要你相信的人,哪怕你会有一点微微惶恐,心有不安。行文结构:第一部分:由苏格拉底名言得出观点——作为一个思想者,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我更愿意选择怀疑,在当下的中国尤其如此。第二部分:从“怀疑一切固然很累,但相信一切则很可怕”“怀疑意味着‘重估一切价值’,是人类批判性地介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精神生命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力量之源”“信任危机并非理性地怀疑的产物——恰恰相反,它是盲信的亲生子女”方面进行论证。第三部分:由梁任公名言,再次扣题——作为中国社会的希望所在,广大青少年公民要有选择地相信,更要理性地怀疑——唯有如此,才是救治当下笼罩着中国的信任危机,建设和重建可欲的道德契约与人际和谐之不二法门。【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3.例文:以我心,观世界禅诗道:“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明见雪,智者观白。”愚人、聪明者和智者都拥有心灵的窗户——眼睛,但他们看到的世界却大相径庭。鹭之美为浮面,眼界和心灵未免狭窄;雪野广阔,见雪,眼界便广了,而真正有智慧的人会抵达“观白”的境界,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善于用眼睛看世界,更是因为他们懂得以眼代心,用心灵去游历世界。勒庞认为:“聪明的个体陷入群体就容易变得愚蠢,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此句正如周国平所言,“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我认为,以我心观世界,才是正道。对于秋天的印象,杜甫有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感叹:“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人们普遍认为,秋,萧萧落叶,万物倾颓,总弥漫着一种伤感气息。缘何人们会对秋留下一个如此凄清的固有印象?我想还是许多人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未曾用心体悟之故吧!而刘禹锡却开怀感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饱读诗书,伤春悲秋的作品也读过不少,但他没有被他人眼界、思想所牵制。刘禹锡捧着真诚的心,赏菊饮酒,细细品味秋日缤纷、寥廓的世界,这才意识到秋天的清丽幽静之美。每个人都睁着眼睛,睁着眼睛,就是要看清楚我们生活的世界。怎可只听信他人的言语,迷失了自我的方向?深居宫廷的帝王,如果每天听到满朝百官歌功颂德之辞,就以为天下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其实他根本看不到百姓的疾苦,像这样的王朝又能维持多久?那个在清朝末年用自己眼睛看清社会乃至世界形势的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成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这之后,鲁迅透过中国的满目疮痍,看到了国人精神上的病入膏肓,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枪,呐喊着“我以我血荐轩辕”,以唤醒麻木的国人。他们不仅用自己的眼睛,还捧着一颗真诚而敏感的心,去看所处的时代,而不是听从黑屋子里那些沉睡者的呓语。当今社会,手机成为生活必需品。“刷,刷,刷”成为日常动作。我们的眼睛似乎因此看得更广、更远。但我们目光所及,确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吗?更准确地说,我们是在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我们像是漂流在别人只言片语汇成的大海中的帆船,左右摇摆,终将迷失前行的方向。只知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全然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的人生,又何来精彩可言?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不仅需要发现美的眼睛,还需要感悟世界的心灵。愿智者更多,愿以我心,观世界。多看·兼听杨澜认为,我们需要到群体中生活,因为“人是容易自以为是的”,“容易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何也?有哲人云:“两眼前视,是教人多看;耳分两侧,是教人兼听。”初闻其言,甚为诧异,然细细想来,却顿感回味无穷。这五官的哲学“多看·兼听”,不就是成就人生的哲学吗?多看——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大千世界,万千景象,我等身处其中,自当多多圆睁一双慧眼去观察,去学习。只有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魄,才能无所顾及,览尽世间好景。清朝中期,乾隆皇帝就是死死抱着“吾本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本不倚外夷以通有无”的陈旧思想,丝毫不愿意“睁开眼睛看世界”,所以才为几十年后中国的大门被洋鬼子的坚船利炮洞开埋下了伏笔。前车之鉴,仿佛还历历在目。而清末的那一批批留美学童,正是看见了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文明先进,所以打开了他们的眼界,才触发了他们为国为民的壮志豪情。所以说,多看,方才是成功的前提。兼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是很有道理的。人生世间,谁也不是万能的,总有听从别人意见的时候。这时候,是只凭个人的爱好和偏好偏听偏信某些人呢?还是敞开胸襟,兼收并蓄一切建议,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决定呢?我想,明智的人一定会选择后者。桀纣偏听则亡,唐王兼听则兴,这已是历史定论。蔡元培主持北大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更是使得北大发展迅猛,成为中国学界翘楚,成就千古佳话。所以说,兼听,方才是成功的保证。人人皆有五官,每日穿衣照镜之时总要见上几面,这五官的哲学,又有几人能参透呢?多看,方能饱览万千世界,花红柳绿。兼听,方能聆听三千红尘,千里莺啼。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愿天下之人以此共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1.分析材料材料由两则引言构成,一则是勒庞“聪明的个体陷入群体就容易变得愚蠢,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勒庞的意思是说群体容易让人的个体特征消磨掉,我们大部分人容易变得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变得世故和世俗,最终将一事无成。正如周国平所言“每个人都睁着眼睛,但不等于每个人都在看世界,许多人几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永远是别人说的样子”。很明显,勒庞反对这种处事态度,言外之意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所思所想所看应该是不同的,人应该是发现自我,找到自我,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真正的成熟应该是能够从群体中正确完好的脱离出来,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境界。并不以外界的变化为标准。第二则材料选自杨澜的观点,她认为人需要群体生活,理由是“人是容易自以为是的”,“容易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东西”。杨澜是从如何处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角度而言,显而易见,她倾向于人应从个体走向群体,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后面的文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在个体与群体方面应该如何处理好相信与怀疑的关系?”则给考生提供了写作的话题,即在个体与群体方面应该如何处理好相信与怀疑的关系。2.分析限制性(1)材料的限制性这两句引语在内容上是相反的,看似不同,实际上有一定的关联,都是围绕着“个体与群体”、“听别人说和自己看”、“相信与怀疑”等内容阐释的,“融于群体”和“相信自己看到的”本来没有错,但一旦“陷入群体”和“自以为是”就会走向极端,合理的做法应是融于群体的同时要保持个体的独特性,不要忘记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时也要听别人的说法,不要固步自封。故两则材料是辩证统一的。(2)“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围绕‘个体与群体中的相信与怀疑’”限制学生写作的方向和话题,中心词应为“相信与怀疑”,但不要忽视“个体与群体中”的语境限制。考生可以将“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两方面结合起来立意,也可以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去写作。相信和怀疑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而当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缺少的则恰恰是这两种力量,以至于既不能有效地相信,也做不到合理地怀疑--他们所有的往往只不过是盲信或拒绝相信一切罢了。“怀疑”也好,“相信”也好,都要从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大局着眼,从是否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而不是汲汲于一己私利,仅仅从是否有利于自身的角度。最糟糕不是不知相信或怀疑,而是明知相信或怀疑,却从一己之私出发,原本应该怀疑的却选择“一味地相信”,原本应该相信的却选择“一味地怀疑”。由此,也可以从“一味地怀疑”“一味地相信”的原因、动机分析去论证。【立意】1.重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在融入群体时也要关注自我。2.真正的智者,懂得“守脑如玉”。3.适当的不合群,可以令你更善于独立思考。4.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接纳别人合理的意见。5.坚持自己的判断,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6.个体只有融入群体,方能多角度地观察,多方面地倾听,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的评价。【素材】(1)小马要过河,它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问道:“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镗过去吗?”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蹚过去。突然,从树上跳下一只松鼠,拦住它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它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2)怀疑意味着“重估一切价值”,是人类批判性地介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精神生命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力量之源。有怀疑,方有追问和探索;有不懈的追问和探索,方有创造、有彻悟、有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信和怀疑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