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北两区循环深度研究_第1页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北两区循环深度研究_第2页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北两区循环深度研究_第3页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北两区循环深度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南北两区循环深度研究

地下水循环深度是地下水循环研究的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地下水的一般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下水的可再生能力。一般说来,地下水循环深度大,表明地下水资源可更新能力较强,可开发利用程度高。在制定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进行地下水资源管理时,需要了解当地地下水的可更新能力,而确定地下水循环深度便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目前,用于研究地下水循环深度的方法主要有地下水动力学法和利用同位素的标志性和记时性的同位素水文地质学方法。由于地下水动力学方法需要地下水位及含水层参数等资料较多,因此在一些人类活动较少、基础资料贫乏的地区不太适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同位素水文地质学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体的起源、年龄和径流途径的研究。氢、氧是组成水的元素,可以直接反映地下水的循环过程,从而成为水循环的理想示踪剂。其中,氢的放射性同位素氚(3H),因20世纪60年代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核爆试验、具备放射性和与水经历相同的演化过程而成为浅层地下水研究的理想示踪剂。大气中的CFCs浓度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逐渐提高,至90年代逐渐达到平衡,成为近年来测定年龄在50年以内的地下水的重要同位素方法。因此,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合理地分析水体环境同位素特征,可以确定出地下水的循环深度。鄂尔多斯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水资源严重短缺,成为阻碍区内社会经济发展及能源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要求了解当地的地下水循环条件,确定现代水的循环深度,从而找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层位,以指导地下水的开发与管理。1白垩系地下水带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位于黄河中游地区,面积约为13.21万km2,地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4省(区)。白垩系含水层自下而上可以分为洛河含水岩组、环河含水岩组和罗汉洞含水岩组、上覆新生界含水岩组。受气候条件限制,盆地内降水及蒸发分布不均,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蒸发则越来越强烈。大致以白于山为界,可以将盆地分为北区南部黄土高原坳陷盆地和北部沙漠高原坳陷盆地2个具有不同地形地貌特征的地下水系统。1.1第四系黄土含水层南部黄土高原坳陷盆地内水系发育、沟谷深切,除河谷地带外,白垩系地层普遍覆盖30~120m厚的第四系黄土和古近系泥岩。白垩系含水层系统中泥质含量较高,沉积韵律清楚,地层分层明显。在环河组顶部和底部分别分布有厚20~160m的泥岩,共同构成了该亚系统区域性隔水层,从而将白垩系含水层系统分隔为3个相对独立的含水岩组,自下而上依次为洛河含水岩组、环河含水岩组和罗汉洞含水岩组:①洛河组含水介质为沙漠相的中细砂岩,结构疏松,孔隙率较高且连通性比较好,地下水赋存条件优越,为盆地南部的主要含水层。②环河组含水介质以湖相泥岩为主体,间夹砂岩和膏盐层,含水介质致密,泥质含量高,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常构成区域上的隔水层或弱含水层,水交替滞缓。③罗汉洞含水岩组由沙漠相砂岩构成,分布范围较小,受后期侵蚀改造,其厚度变化很大。第四系黄土含水层分布十分零散,与白垩系地下水无直接的水力联系,仅在黄土含水层连续分布的黄土塬区具有一定开采价值。白垩系地下水主要接受上游地表水线状补给和西南边界的六盘山侧向补给,从盆地的周边向侵蚀基准面(泾河和洛河河谷)方向汇集排泄,具有较典型的承压水盆地的特征。1.2地下水流系统湿地水系统资北部沙漠高原坳陷盆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河流稀少、地形起伏不大,白垩系地层和第四系风积沙构成含水层的主体。含水层系统以白垩系河流相的砂岩和砾岩为主,岩石呈半胶结状态,结构疏松,岩性单一,孔隙发育,泥质含量较少,沉积韵律不明显。在区域上没有连续稳定的隔水层,总体上构成大厚度的单一含水层亚系统,总体透水能力较强并由上向下逐渐变弱。第四系不连续沉积在下伏地层之上,为高原型不连续的孔隙潜水含水层。地下水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流向受地表水文系统控制,由地形较高的地表分水岭向盆地周边的都思兔河、摩林河、无定河和乌兰木伦河等水文系统汇集,以蒸发和向地表水系统汇集为排泄方式。受含水岩组间缺乏稳定连续隔水层的影响,各含水岩组间垂向水力联系密切。2样品的采集和分析本次研究工作利用了大量的同位素数据,既有收集到的前人研究成果和资料,也有近期工作中采集到的同位素数据。测试单位多为国内单位,部分样品由IAEA组织帮助测试。样品采集前,先抽水一定时间,以排除井管中积水的影响。D、18O、3H取样量均为1000mL,分别存放于洗净的玻璃瓶或新聚氯乙烯采样瓶(桶)中。利用IRMS测定地下水的δD、δ18O,利用低本底液闪仪测定地下水中的3H。Sr样品采集时,通过0.45μm孔径多孔滤膜过滤,阳离子测试样品,用HCl酸化至pH=2左右,样品保存在聚丙烯瓶中。采用AAS分析方法测试水样中Sr含量;经过离子交换分离程序后,利用多接收器质谱仪FinuiganMAT262V分析87Sr/86Sr值。Sr的所有分析工作均在维也纳IAEA实验室完成。3稳定单位数在地下水中的分布特征3.1地下水位类型和同位素组成变化盆地南区地下水的δ18O和δD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特点。总体表现为随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增大,地下水的δ18O和δD值逐渐偏负,指示着盆地南区各含水岩组间地下水垂向水力联系较弱。盆地北区地下水的δ18O和δD在垂向上总体表现出均一性的特点。在0~200m深度范围内,δ18O和δD值逐渐偏负且不稳定,显示其补给源的同位素组成变化比较快,应该是受现代降水影响较为强烈的积极循环带。200m埋深以下,同位素无明显分层,表现出均一性的特点,指示着盆地北区各含水岩组之间地下水垂向水力联系比较密切。3.2b4孔周边地下水中总应力量表n从图1可以看出,在236m深度附近的地下水中,Sr和87Sr/86Sr表现出完全相反的相关关系。一般说来,水流交替越强烈,则Sr的浓度越低,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的表层土壤物质在化学风化过程中释放的Sr往往具有较高的87Sr/86Sr值,大多为0.716~0.720。B14孔附近地表主要为第四纪风积沙,硅酸盐含量较高,因此风化物及经过的水流中87Sr/86Sr值也较高;又因为地下水交替强烈,所以地下水溶滤含水层中的盐分比较多,残留在含水层中的盐分相对减少。因此,出现了浅层地下水中低Sr浓度、高87Sr/86Sr值的现象。地下水中Sr浓度随深度逐渐增加,而87Sr/86Sr值却逐渐减小,二者呈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沿途低87Sr/86Sr值的锶加入的缘故。随着深度的加大,在236m以下地层中偶夹泥岩,渗透性能相对减小,87Sr/86Sr也相对较高,出现了随径流路径的延长以及靠近泥岩地层越近Sr浓度越大的现象。根据杨郧城等的分析结果,在300~400m深处存在侧向排泄带,也可以证明排泄带以上为垂向积极循环带的认识是正确的。3.3地下水循环路径利用CFCs测试浓度,可以分析确定南北两区浅层地下水的年龄。据文献可以知道,多数样品采样深度都不超过200m,甚至只有50m,属地下水盆地局部循环系统。在该系统中,地下水普遍接受现代水补给,循环路径短、深度浅,地下水的年龄大都在19~27a。与南区相比,北区浅层地下水循环深度更大,地下水交替更强烈。4地下水水循环根据采样点氚浓度和取样深度,得到盆地南北两区浓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见图2、图3)。可以看出,沙漠高原坳陷盆地核爆炸试验以后形成的地下水(氚浓度大于测试精度)采样点多数分布于深度小于210m的含水层中,表明其为现代水积极循环带;当深度大于210m时,地下水氚浓度多数小于测试精度,水循环速度变慢。部分采样深度小于210m的采样点的氚浓度低于测试精度,主要是其位于中深层水的排泄区,所采集样品中古水所占比例较大而现代补给水比例较小造成的。南部黄土高原坳陷盆地与北区类似,但现代水的循环深度则要比沙漠高原坳陷盆地稍浅一些,仅达到160m。从图2、图3中均可以发现在深度大于现代水循环深度以下的含水层中,也有部分样品(主要为洛河组样品)的浓度较大。这可能是采样或测试时出现的错误或误差所引起的。根据以上方法由氚所确定的深度(北区210m、南区160m),将盆地内地下水分为浅层地下水和中深层地下水。盆地南北两区浅层地下水氚浓度平均为8.33TU和6.17TU,多数样品都大于氚的测试精度(5TU),反映其为现代水补给;而中深层地下水则以贫氚为特征,氚浓度小于测试精度,反映其为地质历史时期补给。5地下水循环路径、径流、循环深度、年龄分布特点在对研究区内同位素资料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