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运用语言有效指导训练声乐教学的左右手──论歌唱中的语言性、情感表达_第1页
如何有效运用语言有效指导训练声乐教学的左右手──论歌唱中的语言性、情感表达_第2页
如何有效运用语言有效指导训练声乐教学的左右手──论歌唱中的语言性、情感表达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有效运用语言,有效指导训练声乐教学的左右手──论歌唱中的语言性、情感表达

好的和成熟的声音是由人体的声音发挥作用的。听起来很不舒服。主要是依靠声乐教师在演唱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以及理解歌曲的感受和体验。通俗文学、精细、正确、生动的教育语言和歌曲的描述,以及教师在唱歌时的协调和合作,让学生体验唱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歌声,进行判断、评价、提示,再运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逐步调节、校正发声机体,使之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运用好语言,并正确地进行情感表达?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经验体会,这些经验也同样适用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笔者在此愿与同行商榷。语言的属性嗓音功能是每个人生来固有的,但是如要唱得动听则是训练的结果。歌唱是通过特殊的方法来训练嗓音功能。1.从学生实际出发,既重课,也重课声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正确的歌唱方法主要是靠训练获得的,而训练又必须是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又不失准确、富有针对性。教师要保持教学语言的精准才能抓住教学中的主要矛盾,体现教学的重点,并解决学生声音中的主要缺陷,既而对症下药,使学生将复杂的理论理解透彻。如通常可以听到教师在课堂训练中这样提示学生:气息沉、吸气深、吐气稳、下巴掉、笑肌提、牙关开、咽腔张、前胸松、挤、卡、虚的现象;在提示气息下沉有深度时,同时要保持高的歌唱位置,反之就会破坏歌唱状态的平衡性和完整性。在训练中让学生把喉咙打开时,又要提示学生把声音唱得集中;靠前唱时,又要注意声音的垂直性;提示笑肌上提时注意下腭向下松的感觉;真声位置假唱,假声位置真唱,闭口音开着唱,开口音关着唱等等。在讲述这一系列的训练方法、观点时,教学语言无一不贯穿着辩证统一的规律。2.用感受体验来提高正确理解声乐教学中由于教学语言语义的不确定性,学生对教师讲述的要求常常感到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应适当采用通俗的语言把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教师还常常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将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一些动作和感觉运用于歌唱和训练之中,学生通过对这些感觉的体验来体会到科学的发声状态,达到训练的效果。如:训练歌唱的吸气,可让学生模仿闻花时的感觉,借用吸管吮吸饮料的动作,将气吸到歌唱所需的部位;当训练声音高位置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声音仿佛是从头顶上打开的两扇窗子里传出去;训练声音的流动感时,身体的感觉就像向前转动或坐在气球上歌唱;在讲解声音与气息的关系时,可以用放风筝来举例,飞高了放放线(呼吸要跟一下),飞低了收收线(呼吸需保持一点),又如杂技演员顶竿子(呼吸要随着声音的高低强弱有所调整);训练歌唱的整体关系时,用上哼、下叹、中间开这种有层次感的具体感觉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相比单纯技术性的枯涩阐述而言,更易为学生所理解或接受。声乐情感的创造声乐艺术的情感表达是歌唱艺术的精髓。歌唱者必须通过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来完成歌唱的再创造,所以说“表情是歌唱的灵魂。因此,只有当声音和表情同样完美时,歌唱才能被称为艺术。”显然歌唱艺术如果失去了情感表达就等于失去了歌唱的灵魂。我们知道“诗情──曲情──声情”的声乐情感创造的承递关系与体现,这说明诗情与曲情只是表现在无声的书面作品之中,只有通过人声的演唱,达到声情的有声体现时,才可能最终完成声乐情感的创造与传达任务。对于演唱者来说,既要体验诗情,又要把握曲情;既要具有语感又要富有乐感。然而,曲调的具体内容与情感的细微变化,关键还在于对歌词或唱词的深入理解、体验与感受,这是因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是人物、事物、景物的种种表现:抒情、叙事、咏叹的种种变化,喜、怒、哀、乐的种种表情……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为此,通过对歌词语言的深入分析、感受正是声乐艺术表情达意的关键。1.《梅关于》的情感体验歌唱是因字音而发声,而发声则根据感情而表意。这就是说“声为情设,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一曲终了,情深意切,或撩人情思,余味无穷,或感人肺腑,激情沸腾,或荡人心魄,心旷神怡,或催人泪下,悲切难平……然而要做到“不唱无情之曲,不为无情之唱”,就必须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为此,深入挖掘词意,也成了表现词曲思想情感与提示曲调主题的首要环节。曲词的感情体验,一般是从曲调的局部分析理解入手,到对曲调的概括掌握,既有感性的形象认识,又有理性的逻辑综合,并在反复艺术实践中加深认识而不断完善。有了理解才能感受,有了感受才能有感而发,有感而唱,以情动人。《梅娘曲》是话剧《回春之曲》的插曲,该剧描写了侨居南洋的青年高维汉因民族危亡,回国参加抗日战争,不幸负伤,失去记忆。他的恋人梅娘(华侨富商之女)闻讯回国探望,用歌声唤起了情人的记忆。歌词深情、细腻,旋律如泣如诉。全曲共有三段:第一段回忆南洋那富有浪漫气息的爱情生活;第二段叙述他们参加抗战的爱国热情和牺牲精神;第三段,描写情人伤重已不认识自己的痛苦心情。《菩提树》选自舒伯特1827年根据德国诗人米勒的诗而写成的声乐套曲《冬之旅》。它描写失恋者冬日孤独的旅行,共有24首歌曲组成。《菩提树》描述作者在异乡僻壤行走时对遥远家乡的怀念,通过对家乡繁茂菩提树的歌颂,反映他复杂的内心世界。菩提树见证了他的欢乐与悲伤,是他思想情感的唯一忠诚的见证。演唱这首歌时,既要把孤独哀伤的心情表达出来,同时风格上要求典雅、宁静、轻柔。2.《绣荷》的旋律特征每首歌都有它的情感基调。或热情奔放,或凄婉哀伤;或雄伟壮丽,或甜美润秀;或纯朴自然,或华贵高雅。例如山东高密的《绣荷包》,旋律质朴淳厚、优美抒情;陕西晋北的《绣荷包》旋律徐缓流畅、轻松开朗;民间流传的《绣荷包》内容都是反映青年男女爱情生活,刻画少女为情人绣荷包时的内心活动,但曲调并不相同,四川的《绣荷包》比较高亢,云南的《绣荷包》比较委婉,而陕西的《绣荷包》两者兼有,流传最广。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曲调优美抒情,节奏轻快活泼。3.声乐情感表达对主观性的表达掌握了一首曲调的基本情调,也可以说是掌握了曲调感情的命脉。然而,要丰富它的表现力还必须注意感情的细微变化。追求真实而细腻的情感表现的歌唱家,从不放松曲调的一字一句的情感体验和处理,以增强歌曲感情的表现色彩。另外,对作品局部的细致处理,不仅不影响感情的体现,而且还能发挥深化主题的作用。如《苏尔维格之歌》,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根据诗人易卜生的诗歌而创作的抒情歌曲,描述别离恋人日夜的等待,春到夏、秋到冬,年复一年期盼爱人归来的心情。其副歌部分──“啊”要很好地控制呼吸,保持连线,音乐线条的强弱控制要非常细致,才能够把德国艺术歌曲的独特“味道”唱出来。总之,在对曲调的情感处理之中,挖掘词意、揭示主题是使语言的表达因素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词意挖掘要深”“基调体验要准”“情感变化要细”,是各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主要表现在对于情感的主体处理的准确、鲜明、生动等方面。它们不仅有助于音乐旋律的发挥和表现,而且也正是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创造基础。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样直观,学生只能通过聆听教师的演唱以及教师的教学语言来理解发声的原理、琢磨歌唱的技法并从中感受歌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