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妙生活,激发他们酷爱大自然、酷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根据肯定依次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敏捷运用比方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妙生活。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根据肯定依次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敏捷运用比方的修辞方法。
教学打算: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水乡》。
谁情愿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水乡哪些特有的景色?(学生汇报)
水乡有这么多我们生活在内陆的孩子所不知道的奇妙景物,要是你到了水乡游玩,眼睛肯定会看不过来的,所以作者说——“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学生齐读)
二、感悟课文
这么多的景色,你最想看的是哪一处呢?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四十一页,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自己最喜爱的水乡景色,画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爱,用笔在书上做好批注。
(学生读——找——画)
你们肯定很想把自己心仪的水乡景色和同学共享吧?老师给你这个机会,现在就在小组里相互沟通一下自己画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喜爱。
(学生小组探讨)
学生汇报,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细雨像蚕丝那么柔软,飘在脸上凉沁沁的,给人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指名读三人)
导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的细雨给了我们如此美妙的感觉,真是更加期盼她的风景。
2、窗口开得很新颖,形态像一把张开的折扇;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自然的水墨画扇面。船在前进,画面在移动,好玩的是烟雨迷漫,使不断改变的景色若隐若现,似真似幻。(指名读——自由练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导语: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水乡的窗口是新颖的,风景肯定愈加新颖。
3、绿色的堤岸:垂柳、水杉、刺槐、白杨、桑园、竹林;彩色的田野:金黄的菜花,翠绿的麦苗,彩霞般地紫云英,奔跑的拖拉机。(指名读一人——指导想象读——指名读两人——想读的一起读)
导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绿色的堤岸,彩色的田野分明在向我们诉说着江南人民的勤劳与质朴。
4、一座石拱桥,半圆的桥洞倒映在水中,合成一轮圆月。一条罱泥船从圆月里穿出来。一个戴斗笠穿蓑衣的老牛倌儿,正牵着两条水牛在桥上经过。(指名读一人——老师范读——自由练读——男女生竞赛读——配乐读)
导语:“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座石拱桥,一轮明月留下了多少“小桥流水”的佳话。
5、那拖轮拖着一条、两条、三条……一共十八条驳船,在烟雨迷漫中,像一条穿云破雾的长龙。
三、总结品评
这么多漂亮的景色争先恐后的跃入作者的眼帘,作者怎能不不由自主的发出赞美——“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只有在水乡才能见到的新颖风景伴着细雨点点落落到了作者的胸怀,作者不由得发出赞美——“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作者乘船一路顺流而下,沉醉在沿途的江南风景里,作者怎能不如痴如醉的赞誉——“这江南水乡的景色,真叫人目不暇接!”
那么学习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的你想说些什么呢?
(相机补充完板书)
板书设计:
水乡
细雨柔软润江南
窗口新颖嵌画卷
田野村落情悠闲
拱桥如月渡风情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2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虚心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酷爱科学事业、虚心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学具打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1、了解爱因斯坦。设问:爱因斯坦是谁??
(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闻名物理学家。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3、设疑。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相识的?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检查自读状况:谁情愿读给大家听?情愿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评议: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表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的地方。
读的同学很仔细,听的同学也真不赖!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指名沟通课文大意)
4、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交往?(三次)请大家速读课文,找出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起止。
沟通:一遇(1—3)二遇(4—5)三遇(6)
那课文的最终两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感悟观赏
1、请大家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终一部分的第一句话,信任你肯定会有新的发觉的。(学生自由朗读)
(出示四句话:①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②其次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④从今,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指名沟通(从“时间先后依次”、“不怜悯况下见面”、“关系越来越亲密”等方面沟通)。
老师相机评议(如“你读得很细致”、“你很会动脑筋”)
板书如下(用箭头表示关系):
撞(爱因斯坦遇小女孩)等
联系前三句,最终一段的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出示句子:④从今,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他们最终熟识到了什么程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每天……都……坐坐)你看到他们俩在做些什么呀?
板书:教穿戴
教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教数学作业
2、大家真会读书,能边读书边思索,下面我们要通过朗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反复朗读,看看能读出哪些新体会?
课文是按什么依次写的。(时间的先后依次)
(学生自找、自读、自练,打算沟通)
3、咱们来沟通一下读后的体会(指名沟通谈体会,相机出示有关句子)
句1: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顺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应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句2:“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宏大?”
句3: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房里穿的拖鞋。
句4: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深思。
问题设计: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他的目光那么温顺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在说(出示句2,引说)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对此爱因斯坦感到很欣慰,因为他也须要一种同等的沟通,他认为自己遇到了知音。那么,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衣着整齐,学问渊博,完备无缺的)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出示图片,引说“衣衫不整”)能结合上文说详细些吗?(出示句3)你能演示一下爱因斯坦当时的言行举止吗?(指名表演)你认为他会应付的又是什么呢?怎么应付的?(出示句4,补充有关资料: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究自然奇妙:年轻时的他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索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躺在病床上,挚友问他最须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读到这,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又想对小女孩说句什么话?
(板书:和善可爱平易近人天真活泼乐于助人)
多么可敬可爱的老人,看法又是那么的恳切,让我们再次来感受一下吧(齐读这句)。
4、同桌打算分角色选读其中一次相遇。
哪一桌情愿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当评委。
四、小结
我们只读了一节课,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感受和体会,信任通过下一节课的朗读,定会读得更好,定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最宏大的人呢?这个问题我们放在下节课探讨。
其次课时
一、复习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对爱因斯坦的了解。
2、一个世界上很出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长期相处,成了好挚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依据学生的沟通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其次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觉。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
(从不熟识到熟识)
(3)“一天下午——其次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
(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出示: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缘由。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出示: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房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件事告知父亲后又怎样呢?老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怀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依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宏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行能是最宏大的人)
5、引发探讨: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宏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的话)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潜心科学探讨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宏大而又平凡的品行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小女孩天真新奇和讷闷不解
父亲对爱因斯坦的由衷赞美
(三)、精读其次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第一天遇到爱因斯坦,其次天他们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深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详细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深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其次段。
5、引发探讨: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宏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索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状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整理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行整理)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探讨: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宏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仍”字说明白什么?(说明过去就是这样)
有详有略
留意避开重复的写法
爱因斯坦是一个谦逊和平易近人的人
宏大而又平凡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1、听本段课文录音。
2、探讨主要写了什么?(概括写两个人的交往)
3、为什么小女孩的母亲会新奇地问??引导学生读出“新奇”,爱因斯坦的回答让人想到了什么?(抓住“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等词句,进行进一步体会爱因斯坦的谦逊。)
4、指导用“只好”造句。
二、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读出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畅谈心中的爱因斯坦。
三、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四、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详细状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宏大的人”?为什么?
3、在小女孩与爱因斯坦的对话中,她用的都是“你”,可她母亲称爱因斯坦为“您”,这是不是小女孩对爱因斯坦不敬重呢?
(刚起先,小女孩与爱因斯坦并不熟识,不知道他的宏大。当爱因斯坦根据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时,他们起先产生了“忘年之情”,小女孩觉得这个老人很好玩,竟然那么听自己的话,在心里,她可能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挚友了!
小姑娘与爱因斯坦由不熟识到很熟识,感情渐渐加深成了忘年交,交往非常随意,所以用“你”。平常我们挚友之间,就不用“您”。而小姑娘的母亲只知道爱因斯坦创立了很多理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他非常仰慕,所以要用“您”。)
胜利=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爱因斯坦
当人们赞誉他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时,爱因斯坦笑着说:“学习学问要擅长思索,思索,再思索。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板书设计
21、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潜心科学探讨天真可爱
不拘生活小节有礼貌
虚心好学
第一次撞(相撞)
其次次遇(相遇)
第三次等待(相邀)
相处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崇敬、稠密”造句。
4、学会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落大意。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珍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试验目标:
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爱它们的缘由,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打算:
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图片、投影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宋庆龄的生平。
2、驾驭本课的生字词。
3、学会用重点突破的方法为课文分段。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学生沟通宋庆龄生平。
2、板书课题: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解题。
(1)理解词语:故居、樟树。
(2)探讨:课文主要应当写什么?写什么地方的樟树?
(3)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范读课文。
读后请学生提出不足的地方,以培育学生的鉴赏力。
2、说说你对课问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
三、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诞生词,圈诞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老师进行巡察,刚好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状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订正字音。
(3)沟通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探讨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四、指导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索每个自然段告知了我们什么。
2、由课题可知课文应当重点写樟树,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樟树。
3、第4、5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联系上下文思索,全文可分几段?
全文可分三段:第1~3自然段为第一段,第4~5自然段为其次段,第6自然段为第三段。
4、小结“重点突破”的分段方法。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字。
2、分段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爱它们的缘由,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索探讨: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知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其次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视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依次细致视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详细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大、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依次,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珍贵、仍旧、拇指、名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白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名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加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大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名贵之处
永久保持
23.黄河的主子
一教学要求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最终一个自然段。
2、驾驭课文中的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心惊胆战"、"尝试"造句。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英勇、镇静和才智,进而体会人类在折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气。
4、仿照最终一段的构段和表达的方式写出一位自己所仰慕和赞颂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羊皮筏子的特点和功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合作探讨去感受、去发觉、去体会艄公的形象内涵。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打算
1、预习
(1)读读课文,划诞生字新词,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朗读要正确,通顺。
(2)通过结合上下文和查字典理解生词,无法自己理解的词语或句子请做上记号。读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通过问题的形式登记来,打算课上探讨。
(3)收集课文中和课外书中描写黄河的词语和句子,打算课上沟通。
(4)从课外书或网上去找寻黄河上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了解它的制作、特征和功能,最好能附上图片。
(5)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钦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
(6)理解词语(带点的字先查字典理解)
筏子竹篙胆战心惊惊涛骇浪如履平地心惊胆战
2、制作
3、其它打算工作
(1)课前老师供应一些关于羊皮筏子和艄公的资料,分发给学生。
(2)课上打算好电脑,实物显示频、投影仪器等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解题质疑
1、谈话引入,师:今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黄河有关的课文,(板书:黄河)同学们,在你脑海中,黄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谁来说一说。
2、课文写到了黄河,作者面对黄河时,他的所见所感也是通过丰富的语言传达出来的,出示:黄河滚滚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激流湍急汹涌胆战心惊心惊胆战如履平地
(1)指名读--集体读(要读出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2)这些词语在下面的课文朗读中还要加深体会。
2、师:黄河之水日夜奔流,汹涌咆哮,而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黄河的主子(板书:的主子),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谁是黄河上的主子?他为什么会成为黄河上的主子?它有什么本事能成为主子?)老师在课题的右侧打上几个?
二、初读课文,感受语言
1、师:同学们围绕课题就提出了这么多富有思索价值的问题,你们说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什么?(读书和探讨)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信任你能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索,来解决刚才的问题。还要留意,读书要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反复读读。
2、同桌互读,你喜爱读哪些段落就读哪些段落,并让同桌评价一下读的效果。
3、个别朗读,把你最喜爱读的或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同学们听,假如一个同学读了以后,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也喜爱读这一段或认为自己会读得更好,那就可以站起来再读。
老师引导学生相机点拨、评价。
4、沟通初步的感受: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对课文有了哪些了解?
5、黄河的主子是谁?(板书:艄公)(老师提示"艄"字的写法)课文中的艄公在干一件什么事?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艄公撑着羊皮筏子送五个乘客过黄河)(板书:黄河羊皮筏子乘客)(老师提示"筏"字的留意点,不要少一撇)
5、你见过黄河上的羊皮筏子吗?哪位同学在预习课文时已经找到了介绍羊皮筏子的材料,如有图片就更好。请你上台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羊皮筏子。(让学生上台介绍,而后,老师可以出示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的并加以简要说明)
三、小结课文
1、指导完整的朗读课文(老师逐节朗读课文)
2、质疑问难:初步学习了课文,你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学习词语
1、出示词语
筏子艄公竹篙镇静波浪滔滔惊涛骇浪如履平地
激流险恶赞颂尝试心惊胆战胆战心惊浊浪排空
(1)指名读
(2)领读
(3)找出上述词语中表示"胆怯 "的词语,你还能说出那些近义词。
2、完成课后的练习2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六、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在人与外界的各类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钦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打算在下一堂课上沟通。
(老师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些人在折服自然、挑战自我过程中的一些图片,并作必要的提示。)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唤起记忆
1、课前板书:黄河的主子
2、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初步学习,你了解了些什么?(板书:艄公)(课文介绍了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一位艄公撑篙驾着羊皮筏子送五位乘客渡黄河的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体会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与险
1、同学们,课文一起先,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奔腾不息、汹涌咆哮的黄河边,请大家看画面,不仅要细致视察,而且要专心感受。演示多媒体:(远景)汹涌激荡的黄河水、响彻云霄的波涛声。
2、师:看了这幅画面,假如让你给画面配音的话,你该诵读课文的那一部分,又该怎样诵读读?先自己练读,然后沟通。
3、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指名读--评价:是否感受到"胆战心惊"--再指名读--集体读
4、多媒体出示:在汹涌的激流里的一叶筏子。
(1)师:请你练读下一个自然段,然后给这一幅画面配音。(指名读)
(2)在原来的画面上出示其次自然段的文字,让学生再细致读一读,然后谈谈读后的感受。
(3)(多媒体去除配音,只保留画面。)沟通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并让学生说一说重点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老师随机点拨评价,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句子。
(从下列词语中可以让人着重体会到黄河的汹涌险恶?qut;汹涌的激流"、"整个儿淹没";那东西的渺小无助:"小"、"轻"、"浮"、"小小";作者为那东西的剧烈担忧:"突然"、"强磁力"、"吸引")上列引号中的词语点击时多媒体设计成另一种颜色。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要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凶险无情,那小东西的渺小危急和作者的深切担忧。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1)师过渡:同学们,作者远望时,看到的仅仅是一样东西,即使如此,作者已经为这样东西而担忧胆怯 ,那么,当他定睛细看时,发觉这东西上面坐着的竟然是人,这时,作者的感情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请你找出相关的文字读一读,再谈谈体会。
(2)指名朗读--评价--再指名朗读(老师可随机点拨)(1、3句带感叹号的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老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感情:那小东西上坐着的竟是人,而且有六个人,黄河的水那么湍急,人就像贴在水面上漂流。作者既觉得不行思议,又为他们担惊受怕。(必要时老师可以范读)
(3)师:此时作者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心惊胆战、担惊受怕、非常担忧、异样震惊、惊恐不已、胆战心惊……)
(4)指导集体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学习其次部分,体会艄公的智勇双全
1、过渡:同学们,在作者这样的心境下,你再读读下面这个自然段,你是否能够发觉什么问题?
(1)出示:(第6自然段)"我不禁心惊胆战,……阅读窗外的景色。)
(2)学生边读边思,然后引导提问。学生可能会问:
①在如此危急(紧急四伏)的黄河上,乘客为什么还在谈笑自若?(核心问题)
②用"当心"和"大胆"来同时形容艄公的行为,是否冲突?……
2、自主合作探究
(1)师:同学们,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读书、结合上下文、独立思索、跟同学探讨……)
(2)下面就用你喜爱的方式去解决这几个问题。老师激励学生在读书思索的同时自由地找寻自己的沟通伙伴。
3、集体沟通,激励学生畅所欲言。
(1)组织大家沟通探讨,合作小组举荐一名代表来汇总小组的看法。比一比哪个小组沟通得最好。
(2)沟通中可能学生会得出如下结论:(老师还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文字中得出如下结论的。)
①乘客不是第一次坐羊皮筏子,已经有了肯定阅历。
②乘客们都特别的英勇,他们不惧怕黄河的险恶。
③他们知道艄公很有驾筏阅历,不会出任何危急。
④因为艄公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他肯定会战胜惊涛骇浪。……
(3)重点指导朗读描写艄公的句子。
4、重点学习最终一个自然段,加深领悟
(1)师:同学们,此时你想对羊皮筏子上的艄公说些什么话?(多媒体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画面)(在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最好能抓住课题阐述)
(2)作者是怎么赞颂艄公的呢?多媒体出示:(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出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成为黄河上的主子。"
(3)谁能替作者来赞一赞羊皮筏子上的艄公。
①指名朗读--学生相互评价--在指名读
②集体朗读这段话(情愿赞一赞这位艄公的同学一起站起来赞一赞)
③出示填空题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仰慕和赞颂。他站在__________________,面对着_____________,身系_________________,手里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他靠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战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______________。"
(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熟读--指名说)
板书:惊涛骇浪如履平地
师:黄河上惊涛骇浪,可我们的艄公却如履平地,他真不愧为黄河的主子。
四、小结全文,深化主旨
1、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老师想起了一句格言(板书: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人在跟险恶的自然环境的搏斗中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英雄气概。同学们,从黄河的艄公身上你还能想到哪些人?口头沟通一下。
2、师小节:同学们,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黄河的主子(集体读)。奔流不息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不仅孕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生命,而且更塑造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聪慧才智和精神品行。黄河上的艄公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愿艄公的形象能给我们恒久的启迪,愿艄公的才智和精神能在我们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就像黄河水一样奔腾不息。
3、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话想说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课外作业
下列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道:
1、在人与外界的各中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钦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2、在当今现代交通工具异样多样和不断涌现的时代,原始落后的羊皮筏子是否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围绕这个论题去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的结论。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黄河的主人?
艄公
羊皮筏子
乘客
(其次课时)
黄河惊涛骇浪沧海横流
的
主子如履平地方显英雄本色
(艄公)
练习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到处留心部分
2.理解于象棋的词语意思,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感受语文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歌诀,初步了解下象棋的规则。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到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嬉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
(2)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经常比方什么呢?
(3)书中还列举了一些这样的词语,请读读这些词语,想想它们在象棋中是什么意思,现在在生活中又表示什么意思。
(4)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5)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2、教学其次部分。
(1)同学们会下象棋吗?下象棋是有肯定规则的。(出示歌诀)
(2)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同学凭借棋盘讲解。
(3)一首简洁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
(4)观赏朗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是我国闻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读短文。
(2)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觉了吗?它们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
(3)“蝉联”这个词,依据上下文来揣测意思。再查查词典。
4、总结、评议。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读读背背。
2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写好钢笔字,知道上下都有钩时,下钩包住上钩。
教学重点:
熟记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二、教学其次题(读读背背)
1、熟记词语
(1)先读读词语,读准字音。
(2)借助字典,了解词语意思。
(3)沟通汇报,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1)回忆《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2)学生自读《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这段中的句子,有的来自古诗,有的来自民间谚语。
你能读懂哪些句子呢?
(4)除了文中介绍的句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名言呢?
3练习朗读、背诵。
分组背提名背齐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读“犯、饱、它”三个字,视察字形,说说异同。
2、视察字帖,读读“小窍门”,领悟其中的规律。
3、学生练习描红,老师巡察指导。
4、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习字,刚好小结。
四、总结、检查。
五、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八个词语和《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苦恼。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苦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背诵成语
2、背诵《合作篇》
二、导入新课
三、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风们会遇到一些苦恼。“小苦恼热线”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热线跟主持人通话,把不开心的事说出来,从而得到帮助。
2、那么,在倾诉的时候要留意什么呢?(表达清晰,说清苦恼的缘由;有礼貌,言辞恳切……
3、作为“小苦恼热线”的主持人要留意什么?(耐性、恳切……
4、同桌试着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5、全班同学进行沟通,并评议。
6、小结:在生活中有苦恼是正常的',我们有许多解决的方式,在倾诉时,都应做到敬重、有礼有节。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解人意、每天欢乐的孩子。
四、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视察“国、区”两字,说说它们不同的部首。
2、学生视察两个部首的书写示意图。
3、老师示范讲解方框儿、三框儿。
4、学生练习、反馈,发觉问题再指导。
5、老师示范写“国区”,提示部首与其他笔画之间的关系。
6、学生练习书写“国、区”两字。
7、展示优秀书法作业。
五、布置作业。
练习毛笔字
5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3
设计理念:
读赏结合,引导学生品尝西湖“绿”的丰富多彩,通过读读、划划、想想、画画、说说等活动研读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学会写法,领会西湖的漂亮。
设计特色:
以“导游写解说词”为手段,通过打算和表述导游解说词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了解西湖“绿”的特点,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学目标:
1.相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研读全文,了解课文依次,明确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详细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西湖的漂亮。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学字词,理层次,读通课文。
其次课时: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学以致用。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启发学生学会本课大部分生字,学习部分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杭州西湖吗?对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学生相互沟通有关西湖的资料信息)
2.情愿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大家去西湖游玩一番吗?那就让我们为导游打算一份解说词,让我们去看看这人间天堂——漂亮的西湖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课件展示,整体感知。
过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说过写过,你情愿更胜一筹吗?
1.师生共赏西湖美景。(课件展示初夏西湖录像片段)
2.沟通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绿”。(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时在课题中“绿”的下面板书▲)
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状况。
过渡:为了能把导游的解说词写得更完备,只凭感觉不行,我们要仔细探讨手中的课文资料。
1.老师范读,思索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西湖的“绿”)
2.明确学习任务:自由大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反复读读记记
3.学生按自然段读文,检查预习状况。
4.沟通字词学习状况。
(1)请学生沟通识记生字的方法。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2)强调形声字的识记方法。
(重点教学“隐”“径”“缝”“旷”“职”“港”等字)
(3)强调“幽”字的笔顺。
幽:竖/撇折/撇折/点/撇折/撇折/点/竖折/竖
(4)“参”是多音字。
参cān(参与)shēn(人参)cēn参差{ci}不齐)
(5)重点词解析
蜿(wān)蜒(yán):蛇爬行的样子,曲曲折折地延长。
青翠: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
怪异:跟一般状况很不相同,使人觉得惊诧的。
鲜嫩:簇新,娇嫩。
心旷神怡:旷:空阔,开朗。怡:开心。心境开阔,精神开心。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瘦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立。
幽静:沉静而安闲。
布局:做出支配。
蓬勃:茂密,旺盛。
闲逛:随意的,漫不经心的漫步。很悠然。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
(课件出示要求:读通全文,做到读准字音,不漏不添字,不断不破句)
2.沟通检查通读状况。
(指名读喜爱的段落,师生穿插评议)
3.快速读文,理清层次。
(1)全文是按什么依次描写西湖的“绿”?
(观景依次)
(2)每个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雨中灵隐的“绿”
其次自然段:苏堤的“绿”
第三自然段:花港观鱼的“绿”
第四自然段:整体印象
五、抓重点,延长下文。
过渡:几遍读文,让我们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西湖的的确确是“绿意扑眼而来”,因而一个什么字就能概括西湖的特点?(“绿”)
令人叫绝的是,作者用了近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下节课让我们接着研读、打算,最终拿出一份完备的解说词。
其次课时
课时目标:
以导游最终拿出一份完备的解说词为契机,深化研读探究课文,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入情入镜地感悟西湖的漂亮。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回顾全文。
1.齐读课题
2.学生回忆: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按什么依次描写的?(在课题“绿”字下面板书“▲”,同时板书“观景依次”)
二、抓住“绿”,整体感知。
过渡:那就让我们这些导游们以“绿”为突破口,先走进“绿”的世界吧!
1.课件呈现一片“绿”的广袤天地。
(1)老舍《草原》
(2)刘国林《可爱的草塘》
2.但西湖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丰富多彩,柔情万分,请同学们专心地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充分朗读,尽情想象,感受“绿”意)
三、突破“绿”,研读全文。
过渡:那么“绿”原委表现在哪些地方,作者怎样抓“绿”的?作为导游肯定要突破呦!
1.课文着重描写了哪几处“绿”?(灵隐——苏堤——花港观鱼)
2.移情入文,激趣质疑。
(1)细致读文,看你能发觉多少含有“绿”或表示“绿”的词语。
(2)小组沟通,然后汇报,谈感受。(点拨:“心旷神怡”、“莽莽苍苍”等词语的意思)
3.充分朗读,在读中品尝文字与景物的双重美。
(1)请同学们挑自己最喜爱的自然段读一读,想想那里的“绿”有什么特点?
(2)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沟通,老师巡察指导,相机点拨。
4.集体研读,沟通成果。
(1)自由选择方法
①读一读,想一想。
(认为最能体现“绿”的部分)
②圈一圈,划一划。
(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③画一画,说一说。
(想象画面,大胆表述)
学生沟通可能不按课文依次,老师相机调控策略。
(2)预设学案及策略
①雨中灵隐的“绿”
多彩{
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
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②苏堤的“绿”
多姿{
怪异,莽莽苍苍
鲜嫩可爱,如如如如
坚忍不拔
③花港观鱼的“绿”
(可能学生说的与预设的不一样,但不管说什么,只要是读中所悟,都应主动激励。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想象,在读中培育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强调语速宜缓,体现一边读一边想象和回味。
四、品尝“绿”,积累运用。
过渡:作为一名导游,请选一处景点,依据课文的描述,尽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别有风情的“绿”,夸耀一下西湖的漂亮。
1﹒学生打算解说词。(可以配动作,加表情)
2﹒解说时,师生作为游客可提出问题,在互动中进一步感受西湖“绿”的别出心裁,感悟“绿”的漂亮。
五、创建“绿”,升华延长。
1﹒想想作者是怎样抓“绿”的,学习写法。
2﹒细致视察生活四周的“绿”,仿照《西湖的绿》写一篇《××的绿》。
教学反思
假如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上完这节课的感受,那只能用“沉醉”这个词了。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沉醉在这迷人的景色当中,沉醉在这美丽的词句当中。读着读着,自已仿佛已置身于西湖的美景中,看着碧澄澄的水哗哗地流着,有一种惊异自由心中。
在这节课当中,我的教学手段只是朗读加想像。让学生美美地读,读出自已的感受,读出自已的韵味,然后再去深深地回想,想像着自已已置身于这独特的美景当中,那可爱的怪异的树绿得发光,绿得发亮,真是一种沉醉,一种痴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去理解,去沟通。感悟大家笔下的西湖的绿。
上完这节课,让我深深地感悟到语文教学本身应是很简洁的,重要的是能否在这简洁当中让学生有深深地感悟,始终深化地孩子们的内心发中,连同自已也被这种情景所感动,跟着他们一起来享受这奇妙的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华蜜与欢乐!
其实,我想语文教学除了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外,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这学习当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欢乐!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相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结合课文理解“扫兴、没精打采、心中有数、目瞪口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重点
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出场依次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教学难点
孙膑制定计策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打算
学生自备6张点数不同的扑克牌(三张红桃,三张黑桃)。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数学智力题导入课文。
1.设题激趣:我们先来做一道好玩的数学智力题,看谁最聪慧,谁最会想方法。
出示题目:1+2+3+4+5+6+……100=?
引导学生相识到要擅长开动脑筋,找规律想方法,方能以智取胜。
2.今日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须要大家开动脑筋,想方法取胜。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有一位很喜爱赛马的齐国大将,他的名字叫田忌。(板书:田忌)
3.(把课题板书完整)课题中哪个字是贯穿全文的关键字?(“赛”字)
4.围绕“赛”字,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
过渡语:同学们的求知欲很强,提的问题很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从文中找答案。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理。
1.自由读文,要求:大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时字字入目,在不理解的词语旁打“?”。
2.沟通识记方法,理解部分词语。
没精打采:低垂着脑袋,显得很颓丧。(做动作帮助理解词义。)
讥讽:指用尖刻含蓄的语言讪笑、刺激别人,与它意思相近的词有:讽刺,讥笑,嘲讽等。
“赢”字较困难,可用部件拆分法记:亡,口,月,贝,凡,用字谜帮助记忆:月亮珍宝非凡人,乐得嘴巴都没了(亡),你说好玩不好玩?“赢”字笔画多,书写时留意不要写出格子。
另外,留意:“丧”字不要写成“”,“慌”字右边不要写成“”。
3.解决部分问题: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依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田忌齐威王
败第一次胜
胜其次次败
4.快速默读课文,标出两次赛马的起止段。
5.除了写田忌和齐威王,文中还写了哪个人物?他和其次次赛马有什么关系?(板书:孙膑献计)
6.找出孙膑献计的起止段作为文章的其次段。
三、从爱好点入手,学习“两次赛马”的经过。
1.你们对课文中的哪部分内容最感爱好?(学生对竞赛时的状况最感爱好。)
学习“赛马”部分。
2.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这两场竞赛各是怎么赛的?有哪些地方相同,有哪些地方不同?
3.全班沟通评议。
(1)请学生读写第一次赛马的自然段,老师画出赛马对阵图。
田忌齐威王
上上
中中
下下
(2)请一学生上台画其次次赛马对阵图,并用语言描述。
田忌齐威王
下上
上中
中下
(3)沟通相同点和不同点。
主要有三处相同:
①二人的马没换。
②竞赛规则没变——各自把马分等级。
③齐威王的马出场依次没变——先上等,再中等,后下等。
主要有三处不同:
①田忌的马出场依次不同——先下等,再上等,后中等。
②竞赛结果不同——田忌转危为安。
③人物心情不同:
第一次齐威王胜,得意忘形田忌败,扫兴
其次次齐威王败,目瞪口呆田忌胜,兴奋
4.老师相机指导:
(1)理解“扫兴”和“没精打采”的意思。什么事使田忌扫兴?
(2)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会输?
(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
(3)其次次赛马,田忌为什么会赢?
(调换了马的出场依次。)
5.概括第一、三段的段意。
其次课时
一、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出示课文最终一句话:“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依次,就转危为安了。”
2.齐读这句话。
设疑:真的只要调换一下马的出场依次,就肯定能转危为安吗?
3.嬉戏中探究: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打算好的点数不同的6张扑克牌(三张红桃,三张黑桃),分别代表齐威王和田忌等级不同的马,摆出“下等对上等,上等对中等,中等对下等”的其次次竞赛状况。
4.通过刚才的摆布,你们发觉了什么问题了吗?
(因为每个同学手中扑克牌的点数不相同,所以扑克点数相近的同学或许能摆布胜利,而点数相差较大的同学无论怎么调换,弱方总是输。)
5.再出示文中最终一句话,齐读一遍。
6.带疑读文:刚才有的同学调换胜利,而有的同学无论怎样调换马的出场依次并不能使田忌转危为安,莫非课文中的结论有误吗?激励同学们带着这个疑难研读“孙膑献计”部分,从文中探求答案。
7.学生自学,标画批注。
8.全班沟通,老师指导。
关键句:
(1)缘由:“大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哇……”(视察到的状况,制定计策的依据)
结果:“我有方法让你取胜”——分析后的断言。
师小结明确:调换马的出场依次,可以转危为安的依据是:“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假如快得多,田忌就没有取胜的可能。
(2)齐威王正在得意忘形地夸耀自己的马,望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抓住“得意忘形”“讥讽”体会齐威王的傲慢轻敌,从而使孙膑的计谋得以顺当实施。)
(3)孙膑心中有数地说:“你就照我的办法办吧。”
①理解“心中有数”:画竹子时心里已有了竹子的形象,比方做事情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②让学生说成语的来历,老师补充:宋朝时有位画家叫文与可,特殊擅长画竹,诗人晁补之写诗赞扬他:“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苏轼也曾说过:“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③孙膑为什么如此“心中有数”?
9.有感情地朗读。
①请四人为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3至12节,可以相互提示,揣摩人物的语气。
②指名4人读(先说说你给同学出了什么办法)。
③评读。
二、“投石”激趣,拓展延长。
1.你们觉得孙膑的这个办法妙不妙?妙在哪里?(发挥优势,合理支配,扬长避短)
2.这么好的方法,田忌想不出,齐威王想不到,孙膑为什么会想到?你认为孙膑是个怎样的人?(细致视察,擅长分析,奇妙支配)
3.拓展:你们还有没有其他调换的方法?
4.学生画对阵图,你们可以找到几种调换方法?输赢如何?
5.从中你悟出什么?(要进行科学分析,选择最佳方案,合理运用力气)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摘抄你喜爱的词语。
2.其次次赛马后,孙膑和田忌再见面会有怎样的一段谈话,依据课文内容做合志向象。两人一组,设计对话内容及动作、表情,表演出来。
备课参考资料:孙膑简介孙膑(?-前316年),中国战国时期军事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的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他是孙武的后人。战国时期曾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帮助齐国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成功。
孙膑受刑相传孙膑曾与庞涓一起拜师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在未学成时便下山出访魏国。庞涓自知才能不如孙膑,于是假意向魏王举荐孙膑,并请他出山相助。之后庞涓就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并割去孙膑的膝盖骨,及在其面上黥字,但却对孙膑假慈善,帮孙膑包扎伤口,要他把孙子兵法写出来,然后再杀了他。孙膑的仆人告之孙膑此事,孙膑于是装疯藉以瞒骗庞涓,并在齐国使臣的帮助下逃至齐国。
桂陵之战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真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这场斗争甚为闻名,孙膑不干脆引兵救援赵国,而攻打魏国以解赵国围的这个策略,更留传后世,即围魏救赵。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体会、感受较好地表达出来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方法: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评析学生习作。
快乐提示:这一环节在老师修改以后再进行。
二、习作讲评
选出选材、结构、语言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习作,请习作者观赏,老师加以点评,激励2对写得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实力。
三、小节
学生自由沟通这次习作的收获或一些好的建议,以完善今后的习作训练。
四、习作构思
引导学生如何选材,如何人手来写。
1.这次习作围绕什么来写?(第一次)
2.怎样才能把自己第一次的经过清晰地告知别人呢?(指名回答)
说清自己第一次干的是什么,是怎样做的。
3.怎样才能把这次习作写好呢?(过程要详细,感情要真实)
4.探讨沟通,确定习作材料。
五、资源共享
引导学生沟通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共享资源,扩高校生的信息量。
六、习作方法
1.把自己第一次做的经过写清晰。
2.可抓住场面细微环节绽开描写。
3.留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6
教材解读:
《初秋行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实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爽新颖的情趣。
教学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不管是领悟诗的涵义,还是体会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育语感,所以,朗读必需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
2、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在学习“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时,老师要主动创设情境,从情感的体验动身,首先在读中感悟、品尝,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找不到蝉到的缺憾,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再一次沟通情感,体会到深藏在作者内心的对秋天美景、对秋蝉的赞美、宠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相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
2、借助注释,在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漂亮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
3、培育学生自学古诗的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漂亮景色;
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教学打算:
1、课前复习作者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写的其他诗歌。
2、课前布置学生视察初秋的美景。
教学时间支配:
1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齐背后沟通)
2、我们今日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题。
2、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老师提示:加进去适当的词语把话说完整。)
3、现在正值初秋,在你们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沟通自己在身边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师: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漫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
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留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学习生字“圃”。
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与同学沟通等。)
5、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纳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沟通。须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知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
四、集体沟通,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师:看到大家学得这样仔细,信任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情愿让我们一起来共享你们学习的成果?
2、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老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
(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漫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短暂间,舍命的高声歌颂,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似乎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似乎知道你来了,鸣叫声马上停止了。)
五、读中品尝,体会意境
师:刚才,大家了解了诗意,信任大家再读,肯定会读得更美,更投入。谁读第一句?
1、从这句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蝉”加以体会。
2、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落日的有情?
引导学生品尝“偏、催”二字。深化体会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宠爱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就是这两个字给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溢了勃勃的朝气,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
3、引导学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无情最有情”原委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依据诗句谁能想象出这幅画面?(提示:夕阳、晚霞、地面景物、蝉鸣声……)
4、谁能读出落日的这份“真情”?
预设:(通过老师和学生的评价,逐步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形,读出味。)
生读(没有激情)。
师:你这快落山的太阳,怎么这样无情?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奇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你是重情意的夕阳,可我从你的读中没听到满园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谁再读?
生读。
师:哦!多美的景致!多喧闹的黄昏!老师好象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绚丽晚霞,听到了园子里响亮的“黄昏大合唱”。来,让全部的蝉儿都唱起来,全班齐读。)
师过渡语:
初秋的傍晚,诗人独自由园中漫步,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涯抹上了奇丽的色调,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听,众多秋蝉也不甘孤独,趁着这漂亮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起先了“黄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学生齐读前两句。
5、听到这奇妙的“合唱”,你会心动吗?是否想找到这些“歌颂家”,赶快行动——
(1)可诗人找到了蝉没有?
引读:近在咫尺——,寻到旁边——。没望见蝉,心中会是什么味道?
指导学生带着缺憾的语气来读。
(2)作者心中只有缺憾吗?再看,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听,这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真有缺憾?那又怎样读?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3)师小结:
看到天涯漂亮的晚霞,听到园中这悦耳的“大合唱”,作者兴致大增,虽然没有寻到“演唱家”的踪影,可这情、这景足矣!这一样也能让作者诗兴大发——
(学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意境。)
六、赏读全诗,熟读成诵。
1、激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初秋行圃》的理解。
师:请大家用最擅长或最喜爱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说;喜爱朗读的,可以有感情读一读;想唱的,可以把诗句改成自己喜爱歌曲的歌词,试着唱一唱……
2、学生分组练习、展示、评价。
七、总结拓展,课外延长
1、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诗的方法。
读:读通、读顺诗句。
译:结合注释、或查字典、或结合插图、猜读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悟: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
2、用自己学到的古诗学习法,自学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即可,无须对作者托物言志写法进行深究。(虞世南的《蝉》附后)
3、课外找找杨万里的其他写景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近在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附: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ruí):结冠(帽)的两条带子叫缨,缨在颔(hàn)下打结,余下的两段叫緌。因为緌是下垂的,所以诗中称“垂緌”。
饮清露:古人以为蝉是饮露为生的(其实它吸树汁)。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实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致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实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
踞(jù)在薄(bó)阴几绺(liǔ)穹(qióng)门
棱(léng)角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chà)
挹(yì)掬(jū)你入口明眸善睐(móu)(lài)
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干脆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四周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三、导学过程
1、检查预习状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闻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实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依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爱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尝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相互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索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索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视察点,就是欣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视察点的词语,看看视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2)写景也要有依次,有的按时间依次,有的按空间依次。本文是按什么依次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纳的什么写法?
(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4)看景就要有视察点,就是欣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视察点的词语,看看视察到的景物是什么?
(5)写景也要有依次,有的按时间依次,有的按空间依次。本文是按什么依次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纳的什么写法?
(6)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四、小结本课时内容(学生展示)
五、当堂检测
1、给下列生字注音
踞()在薄()阴几绺()穹()门
棱()角尘滓()皱缬()什刹()
挹()掬()你入口明眸善睐()()
2、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字,号,江苏扬州人。现代闻名,,,其散文以朴实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诗文集《》。
3、在横线上填上动词,并且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梅雨潭闪闪的绿色着我们;我们起先她那离合的神光了。着草,着乱石,当心身下去,又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2)“我用手着你,着你,犹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你入口,便是着她了。我你一个名字,我从今叫你‘女儿绿’,好么?”
六、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三段,体会修辞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育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育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苦痛,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犹如水底的珍宝,闪耀着刺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苦痛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挚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其次次光明,其次次生命。我要去找寻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师:大家都听见了吗?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演讲稿
- 中秋佳节致辞范文(15篇)
- 人生大事观后感(19篇)
- 为开学典礼的致辞(25篇)
- 中学生开学典礼致辞(8篇)
- 影响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集合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安徽宣城广德市引进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1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第六章文言文阅读专题05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
- 2024年11月6日车辆伤害事故演练方案
- 吴忠快速门施工方案
- 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观察一棵植物》教案-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 教科版
- 庆祝第75个国庆节共筑中国梦大国华诞繁盛共享课件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单元测试题-全册
- 2024-2030年中国拍卖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1-20的认识》教学设计
- 油漆作业风险和隐患辨识、评估分级与控制措施一览表
- 空气栓塞培训课件
- HG∕T 5248-2017 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用环氧结构胶粘剂
- 医院感染监测标准考试试题附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