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牟楠著
新华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牟楠著.--北京:新华出
版社,2020.9
ISBN978-7-5166-5358-6
Ⅰ.①笙…Ⅱ.①牟…Ⅲ.①笙-吹奏法-教学研究
Ⅳ.①J632.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0)第174789号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作者:牟楠
责任编辑:徐光
封面设计:杭州众书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邮编:100040
网址:
经销:新华书店
新华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及各大网店
购书热线国新闻书店购书热线/p>
照排:杭州众书
印刷:四川福润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成品尺寸:145mm×210mm1/32
印张:8字数:150千字
版次:2020年12月第一版印次:2020年12月第一版印刷
书号:978-7-5166-5358-6
定价:35.00元
版权专有,侵权必究。如有质量问题,请与出版社联不调换/p>
前言
笙不仅是一种魅力十足的独奏乐器,而且也是民乐队里无可
替代的合奏乐器。作为中国十分古老的民族吹管乐器之一,笙具
有悠久的发展史,不仅有着甜美、丰满而又和谐的音色,还有着
丰富多变、与众不同的演奏技巧,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喜爱与
推崇。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种别具一格的乐器,掌握其演奏技
术与教学的相关内容,笔者参考了大量的权威材料,对笙的演奏
技术与教学作了总结,而且还借鉴了不少国内外著名音乐大师的
专著或观点,编写了这本《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
1.笙的概述,主要讲述了笙的发展史、笙的种类、笙的性能
以及笙的构造等方面的内容;
2.笙的基本奏法,主要讲述了演奏姿势、持笙的方法以及按
孔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笙演奏的口内技巧,主要讲述了平吹、吐音、花舌、呼舌、
锯气、顿气、剁气以及颤音等方面的内容;
4.笙演奏的手指技巧,主要讲述了颤指、倚音、历音、抹音
以及打音等方面的内容;
5.笙演奏的气息技巧,主要讲述了笙的呼吸用气法、笙演奏
中的气息控制以及腹颤音等方面的内容;
6.笙教学中的“演”与“奏”,主要讲述了笙教学中的演与
笙教学中的奏这两方面的内容;
7.笙教学的科学方案,主要讲述了坚持让基础训练贯穿学生
学习的整个过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
以及强化特殊技巧练习、加大技术难度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8.笙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主要简述了基础练习阶段与吐音
练习阶段这两方面的内容;
9.高校笙教学的思考与探索,主要讲述了重视兴趣的培养、
重视学生合奏的培养以及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三方面的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翔实,语言简洁易懂,结构安排合理,有着很
强的实用性,非常适合音乐爱好者阅读,特别适合校园师生使用,
而且还可以作为相关专业学生及爱好者基础入门的工具书。因为
笔者的水平有限,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些许错误或疏
漏,希望广大读者予以指正。
第一章笙的概述..............................................................................1
第一节笙的发展史..................................................................1
第二节笙的种类....................................................................10
第三节笙的性能....................................................................21
第四节笙的构造....................................................................28
第二章笙的基本奏法....................................................................35
第一节演奏姿势....................................................................35
第二节持笙的方法................................................................42
第三节按孔的方法................................................................47
第三章笙演奏的口内技巧............................................................54
第一节平吹............................................................................54
第二节吐音............................................................................59
第三节花舌............................................................................65
第四节呼舌............................................................................70
第五节锯气............................................................................76
第六节顿气............................................................................77
第七节剁气............................................................................78
第八节碎吐............................................................................78
第九节颤音............................................................................82
第四章笙演奏的手指技巧............................................................99
第一节颤指............................................................................99
第二节倚音..........................................................................102
第三节历音..........................................................................106
第四节抹音..........................................................................107
第五节打音..........................................................................108
第六节滑音..........................................................................114
第五章笙演奏的气息技巧..........................................................116
第一节笙的呼吸用气法......................................................116
第二节笙演奏中的气息控制..............................................121
第三节腹颤音......................................................................127
第四节腹震音......................................................................134
第六章笙教学中的“演”与“奏”..........................................140
第一节笙教学中的演..........................................................140
第二节笙教学中的奏..........................................................147
第七章笙教学的科学方案..........................................................154
第一节坚持让基础训练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154
第二节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172
第三节强化特殊技巧练习,加大技术难度训练..............187
第四节提升艺术修养,加强乐曲表现力..........................188
第八章笙教学进度的合理安排..................................................199
第一节基础练习阶段..........................................................199
第二节吐音练习阶段..........................................................206
第九章高校笙教学的思考与探索..............................................214
第一节重视兴趣的培养......................................................214
第二节重视学生合奏的培养..............................................222
第三节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236
参考文献..........................................................................................244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第一章笙的概述
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乐器。它音色奇特,被普通运用于高
校的艺术课堂中。作为教师,要想教好笙这门课程,就需要了解
笙的发展史、笙的种类、笙的性能、笙的构造。这对教师系统地
掌握笙乐器的知识意义重大,同时,对教师提升笙乐器的教学质
量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笙的发展史
我国有很多的吹管乐器,笙是其中的一种。笙的演奏形式特
别适用于器乐的合奏、独奏以及民间的戏曲中。笙以丰富多样的
传统演奏技术,形成了笙演奏的民族特色。笙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因此深受国内外人们的
欢迎与喜爱。
一、笙在中国的发展史
笙在我国是很一种古老的乐器,其渊源据说可以追溯至上古
时代,先秦史书《世本》记载有“女娲作笙簧”的说法。笙的雏
1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形初现于3000多年前的商朝。笙属于簧管乐器,是“八音”中的
匏类。据说笙最初被定名为“生”,但因其是由竹子制作,所以
加了竹字头,于是被改为“笙”。在出土的殷墟(公元前1401年~
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出现了笙的记载,笙在古代也有“和、芋、
巢”的记法。《尔雅·释乐》中记载:“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
和。”古代的《尚书益稷》中提到“笙镛以间”;《诗经·小雅·鹿
鸣》中也有“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的
诗句。
周朝时,笙已成为当时的主要乐器,《仪礼》《周记》《礼
记》等文献中多有记载。相传西周时期,周穆王特别喜欢笙的演
奏,他随身带着乐队以便能随时欣赏。在笙的演奏史上,最早记
载的乐曲有《由庚》《崇山》《由仪》《南陔》《白华》等,这
些也是当时宫廷中备受统治阶级喜爱的曲目。《周记·春官》中
记载:“笙常继间歌之后,即笙由仪、侧笙继人声之后为贵。”
笙在重大的礼仪中处于领奏的位置,通常是唱一遍歌,奏一遍笙。
现代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关于笙的实物,是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的,距今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笙与竽的地位并列。史书《战国策·齐一》
中记载:“淄博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滥竽充数”的典
故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可见当时竽的普及程度,以及上至王公贵
族,下到普通百姓对笙的推崇和喜爱。笙是当时最重要的吹管乐
器,可以独奏、领奏、伴奏等。在这个时期,领奏、伴奏、合奏
2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的形式要明显多于独奏的形式,因为当时的笙乐器在构造上更适
合领奏、伴奏、合奏。后来经过改良之后,独奏的性能才得以更
完美地展现。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演奏,都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
纷纷效仿,都为笙乐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在几千年
前的华夏大地上,笙已经作为一种出色的、能够代表民族音乐特
色的乐器登上了历史舞台。它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和辉煌,而在这
个过程中,它自身也在不断地嬗变。
两晋时期,笙进一步发展,演奏技巧更加丰富和巧妙。这个
时期的独奏曲《飞龙》《双鸿翔》《白鹤飞》等,演奏技巧难度
加大,但是有创新,着重借景抒情。演奏技巧是笙演奏中极其重
要的部分,从魏晋时期开始,我国劳动人民就善于总结笙乐器的
演奏技巧。这可以充分证明,笙乐器的演奏技巧是非常成熟的,
而且是经过时间和历史检验的,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众
所周知,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化处于浪漫阶段的时期,借景抒情成
为了那个时代文人、文艺的需要。而借景抒情在那个时期也是曲
子非常重要的内涵表现,笙乐器对曲子进行借景抒情的演绎成为
了笙乐器演奏史上的一大进步。综上,在魏晋时期,笙乐器的演
奏就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对技巧的重视程度更高,对曲子内
涵的表达也更深刻。笙乐器在魏晋时期的发展与进步为隋唐时期
的发展做好了铺垫。
隋唐时期,最著名的乐器是琵琶。当时,唐朝的文化艺术吸
收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精华,外族音乐也大量进入中国,特别是“燕
3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乐”的兴起以及弹拨乐的流行。笙从主奏乐器逐渐变成伴奏乐器,
作为合奏的一个声部。魏晋南北朝以前,音乐的形式以吹管乐器
和瑟为主,包括钟磬等打击乐共同演奏。隋唐九部乐、十部乐中,
笙仍然作为重要的乐器被采用。此外,笙也用于各种小型乐队,
即使是三五人的乐队,仍然有笙的身影。而且,唐代诗歌中有很
多关于笙的描写,李商隐的《银河吹笙》中就有“怅望银河吹玉
笙”之语。唐代的南诏地区,生活着很多少数民族,直到今天,
那里仍然流行着葫芦笙和芦笙,并且是当地重要和平常的民族乐
器。宋代对于笙也是十分重视的,宫廷雅乐讲究气魄、音响的效
果,所以在大型的乐队中,吹笙的乐师通常配备十到三十个人。
由此可见,在唐宋时期,笙乐器的地位也逐步得到重视。这
在我国的文献资料中就有记载。唐宋文化的兼容并包给予笙乐器
更多的发展空间,也是因为唐宋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给
予了笙乐器发展的土壤。比如,在九部乐、十部乐中,笙的重要
作用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唐宋时期的宫廷音乐能够将笙用于乐队
之中,可见其艺术魅力是足够的。这得益于笙在和音中的完美调
和作用。宫廷音乐对笙的重视也影响了民间小型乐队对笙乐器的
态度。这种自上而下对笙乐器的重视,对笙乐器的发展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这不仅让笙登上大雅之堂,也让笙可以在平常百姓的
生活娱乐中获得一席之地。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几千年之后,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比如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那里的人们仍
非常擅长葫芦笙、芦笙等乐器。这些乐器的演奏虽然与当时的演
4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奏方式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作为一种传统的笙乐器仍然得到
广大人民的喜爱,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因为,只有广大人民的
喜爱,才能保证笙乐器具有生生不息的传承的动力。在宋代,笙
演奏者的地位得到了更高的提升,从笙演奏队伍的壮大就可窥见
一斑。统治阶级只有足够重视笙乐器的演奏,才有可能在宫廷音
乐队伍中扩大笙乐器演奏者的队伍。这种积极的措施对培养笙演
奏人才具有极大的意义。可以推断,在宋代,笙乐器的演奏与传
承,从统治阶级到民间,都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
到了元明清时期,民间戏曲曲艺兴起,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技
术快速进步。由于笙的音域的限制,笙的地位下滑得很严重。盛
唐时期,笙的最佳状态是三十六簧笙;到元明清时期,下滑到最
少七簧笙。笙乐器的下滑趋势经过了漫长的时期,它不是在短时
间下滑的,而是逐步下滑的。在元明清时期,更流行的是民间戏
曲,而笙对它们的演绎作用不足以取得领导地位,因此,它的演
奏地位被削弱。
笙乐器自从诞生开始,既可以独奏,也可以伴奏等,声音甜
美、丰满,演奏技巧丰富、独特。笙的流传至今有三千多年,从
宫廷传向民间,从北方传到南方,并且应用广泛,延绵不绝。但
是,笙从元明清时期开始衰落,其功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究
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笙的衰落呢?
第一,笙由三十六簧逐渐减少到明清时期的十七簧、十四簧,
簧的减少导致发音的数量减少,音域变得狭窄起来,很多声音就
5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发不出来,在演奏的时候无法承担重要的功能,也就是不能作为
领奏、独奏的乐器,而变成了从属的伴奏乐器。笙作为演奏的伴
奏乐器,是它演奏地位削弱的主要表现。乐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
上依赖于其演奏地位,在民间戏曲发展繁荣的时期,笙演奏的地
位势必被削弱。
第二,笙最开始是为宫廷雅乐来演奏的,笙的地位很高;而
随着民间戏曲和乐器的兴起,笙作为雅乐的象征观念抑制了笙的
进一步发展。笙作为高雅的宫廷音乐,虽然经过了长期的发展,
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是由于演绎的曲子、风格等仍然不适
合民间戏曲的发展,所以它理所当然地出现了退化的趋势。与此
同时,笙的伴奏的地位却得到了空前的扩展。民族器乐的表演形
式不断地发展变化,最终在明清时期形成了几种主要的类型:丝
竹乐、鼓吹乐和吹打乐。丝竹乐有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州弦
诗、福建南曲等,各具地方风格的特点。鼓吹乐有冀中管乐器、
山西八大套、鲁西南鼓吹乐、辽南鼓吹等。吹打乐有十番锣鼓、
十番鼓、浙江锣鼓、潮州锣鼓、西安鼓乐等。笙作为伴奏都出现
在这些民族器乐演奏中,广泛地用在歌舞、戏曲中。比如,在豫
剧、昆剧、河北梆子、晋剧中,笙都起着重要的伴奏作用。笙经
过几千年的发展,到明清时期,扮演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就
是伴奏的角色。虽然它的主奏地位被替代,音乐地位被削弱,但
它还有自身应该具有的位置。在不同地区的不同音乐中,笙都有
伴奏的一席之地,这更能体现笙乐器的主动适应性、可变性和强
6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大的调和作用。这使得笙乐器在主奏地位削弱的情况下仍能够保
持重要的伴奏地位,更使得笙乐器的发展可以获得持久不变的动
力。笙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能够调和乐队音色,增加声音的色彩,
让声音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音乐形式是民族管弦乐的形式。民族
管弦乐是参考了西方交响乐队的设置而配置的,民族乐器进行整
合和组合,逐渐形成了大型、中型和小型的乐队。不论是何种演
奏形式,笙都是不可缺少的,并重新焕发新生。为了演奏出更丰
富的声音,让笙有更好的发展,笙的演奏者和继承者对笙进行了
改革创新。大型的民族管弦乐队中,有吹管声部、拉弦声部、弹
拨声部和打击声部。笙属于吹管声部,与唢呐、笛子、管子等共
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关于笙的部分,由
高音声部、中音声部、次中音声部和低音声部组成,可谓是笙的
系列化。而组成这些声部的常用的笙有36簧加键笙、中音笙,次
中音笙、低音笙等也都是36簧抱笙或者排笙。随着笙的改良,笙
的半音不断增加,音域也扩展开来,演奏功能不断被发掘出来,
大大丰富了民族音乐的表现力,堪与交响乐器的配器相媲美。
在民族音乐中,笙可以作为乐队的领奏,演奏很多协奏曲,
也可以作为独当一面的独奏乐器,演奏众多独奏曲。笙在经历了
明清时期的主奏地位削弱、相对低潮的发展之后,又再一次焕发
了生机。在当代的笙演奏中,笙演奏家、制作家们都致力于让笙
作为一种独奏的乐器登上音乐舞台。这也是笙乐器发展史上返璞
7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归真的举措。笙乐器的魅力就在于它角色的多变性,它可以处于
乐队的多种角色之中。在明清时期,它的独奏地位被忽视,而这
种独奏的性能在今天却又再一次被重视,这是笙乐器发展历史中
值得重视的一个课题。
笙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这种古老乐器自身的性能也是可以被
反复、仔细发掘的。笙乐器原本在久远的年代就已经成为一种独
奏的乐器,而现在要让它的这种性能得以恢复,就是对笙乐器的
发扬和继承最有力的证据。笙在乐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
为民族管弦乐的和声配置基础和旋律声部。更因为笙的音域宽广,
高音笙、中音笙和低音笙组成笙组来演奏,不仅是民族的,还是
世界上著名的曲目。笙乐器的性能非常强大,它是我们民族特有
的,也是可以融入世界音乐的乐器。对于西方音乐的民族化改造,
笙乐器作为民族乐器的一种,可以提供不少的支持,这必然是现
代中西方音乐交流的福音。笙组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演奏出细腻
的音色,还能展现出气吞山河的声乐效果。比如“百笙大合奏”
《笙声不息》,就是传统的高音笙、加键高音笙、中音笙、次中
音笙、低音笙和葫芦笙、芦笙等组成的大型笙乐团演奏出来的振
奋人心的乐曲。笙乐器作为一种典型的民族乐器,经过几千年的
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种类的形制。因为种类繁多,必然
带来不同的演奏效果。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笙乐器,在具备高超
的演奏技巧的演奏者手中才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笙
声不息》就是最好的例证。
8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近年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得到了飞速的提升。笙作为我
国三千年以来一直流传下来的民族乐器,具有历史性、民族性的
特点,同时,它还具有和声性、复调性,在乐队中具有重要的独
奏、伴奏的地位。笙乐器以其性能的丰富性,在民族音乐的不断
发展、改革中也可以得到不断的进步与改良。笙会随着民族音乐
的崛起而发展得越来越好,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它。我们更多的人
去学习演奏它,不仅要将笙推广到全国各地,还要让它能随着民
族音乐走向世界。
二、笙在国外的传播
中国民族乐器笙是在盛唐时期向东传到日本的。在奈良东大
寺的正仓院内,现在还保存着我国唐朝时期制作而成的两支吴竹
笙、两支吴竹竽、一支假斑竹笙以及一支假斑竹竽。它们都是17
管,其排列的方法都呈现出了马蹄形,只有弯曲的吹嘴非常长,
斗上面均有油漆彩绘的风景画或者人物。根据古籍的记载,竽是
多管的,而正仓院所保存下来的唐俗乐使用的竽,则和笙一样都
是17管的。
我国的民族乐器笙曾经对西洋乐器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
推动作用。笙在很早的时候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波斯。1777
年,一个名字叫作阿米奥的法国传教士又将中国的民族乐器笙带
到了欧洲地区。
1780年,作为移民定居在俄国的丹麦著名管风琴制造家科斯
尼克,首先通过对我国民族乐器笙的簧片原理进行仿照,最终成
9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功地制造出了管风琴的簧片拉手。自此之后,管风琴才开始运用
音色十分柔和且悦耳动听的自由簧。
18世纪末期,俄国著名的科学院院士雅·什太林,曾经专门
写过一篇文章称赞中国民族乐器笙,称它是“最受欢迎的中国管
风琴”。后来,中国的民族乐器笙又对其他自由簧乐器的产生起
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810年,法国著名的乐器制造者格列尼叶
成功地制造出了风琴;1821年,德国的布希漫成功地发明了口琴,
第二年又顺利地发明了手风琴。
直至今日,国外还是有不少人喜欢中国的这种民族乐器,甚
至还有少数喜欢笙的外国人专门去对笙演奏艺术呢。
综上所述,笙真的是一种与众不同、备受欢迎的中国民族乐
器,不管是在中国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很多人喜爱着它那无
比迷人、独具魅力的声音,并且心甘情愿地拜倒在它的音乐之下。
但是,笙乐器演奏的传承与改革之路是十分漫长的,需要大量的
笙乐器演奏人才前仆后继地努力,需要他们为我国民族乐器、民
族音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为我国民族乐器、民族音乐
的发展带来生生不息的动力,使其不断地、稳步地向前发展,在
世界音乐之林占据一席之地。
第二节笙的种类
笙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很广,用途也不尽相同。其品种繁多,
式样有大的、小的,方形的、圆形的,长嘴的、短嘴的等,各式
10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各样。
一、笙的常见种类
我国最早发现的笙是春秋晚期湖北出土的两个笙斗,从形制
上看是十六管笙。而著名的曾侯乙墓中出土了6件笙,有十二、
十四、十八管三种。长沙马王堆汉墓中也发现了笙的存在,其在
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隋代出现过十九簧笙。《隋
书·乐志》上记载:“笙到管十九于匏内施簧而吹之。”后来又
流行十七簧义管笙,《乐书·义管笙》上记载:“大乐所传之笙,
并十七簧,外设二簧,不宜量,谓之‘义管’。每度均易调,则
更用之。”也就是说,十七簧是常用簧,两簧做义管,遇到变调
的时候,再进行更换。在北宋时,十七簧笙较为流行,但是由于
簧少,转调不方便。北宋著名的笙演奏家单仲辛将笙恢复到十九
簧笙。十九簧笙在宫廷和民间都得到广泛使用。元明清时期之后,
笙多为十七、十四和十三簧等。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流行的笙为十七簧笙,且常见于北方,
比如内蒙古、辽宁、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的十七簧圆笙;河
南、安徽流行的十四簧方笙;浙江的十七簧苏笙。据传,清朝末
年的圆笙,因其形制光滑,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不容易拿得稳当,
且在吹奏快速的旋律的时候跟不上,手腕也在演奏的时候容易僵
硬。在20世纪初,河南的笙匠人王玉泉研究制作出来了方斗笙。
这种笙的优点是拿得稳,手腕不容易疲劳,指法灵活,声音大且
亮。新中国成立之后,笙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人们陆续试制成功
11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了扩音笙、加键笙、中音笙、低音笙、排笙等多个新品种。笙的
簧数也从十三、十四增加到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
三十二、三十六和五十一簧。
除了流行的圆笙、方笙之外,苗族地区的芦笙、瑶族地区的
葫芦笙也是我国重要的笙乐器。芦笙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主
要在西南少数民族间流传,是苗族传统的簧管乐器。一些贵州的
少数民族村寨被称为“芦笙之乡”。芦笙种类繁多,有多种演奏
形式,是当地的人最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芦笙的曲调优美动听。
每到过节的日子,人们举行丰富多彩的芦笙会,随着芦笙起舞。
芦笙在祭祀、娱乐和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成为苗族文化的象征
和最著名的符号。从唐朝开始,西南少数民族开始制作芦笙,当
时的芦笙也称为“瓢笙”,涌现出很多芦笙的演奏家。经过一千
年的发展,芦笙与舞蹈结合,让人不禁想象芦笙的乐音与舞蹈结
合的精彩演绎。
芦笙的形状与演奏技巧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了进一步的发
展。芦笙由笙斗、笙管、簧片、共鸣器和吹管组成,原理是通过
气流冲击笙斗内的簧片,通过笙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传统的
芦笙六管六音,目前的芦笙除了有六管的,还有十管、十二管的。
芦笙的长度有66厘米、165厘米,甚至3米多。从形状和角度来
区分,芦笙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锐角芦笙,笙斗与笙苗之
间小于90度,通常是40到60度角,上端发音孔套有2到3个共
鸣筒;第二类是直角芦笙,笙管与笙斗间成90度角,这种芦笙没
12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有共鸣筒,上端套着葫芦或者牛角起共鸣的作用;第三类是钝角
芦笙,笙斗与笙管之间成大于90度的角,上端配有葫芦作为共鸣
器。
锐角芦笙根据其形状、形制与调式可分为:①芒筒芦笙,一
般由高音芦笙、中音芦笙、低音芦笙三支六管芦笙和若干个芒筒
组合成一套。芒筒的材质是楠竹,竹管下方嵌入簧片插入竹筒,
有高音、中音、通低音、低音和倍低音。芒筒芦笙一般用在祭祀
舞蹈中,吹奏的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丰富的色彩和恢
弘的气势。在音乐下的舞蹈豪放粗犷,舞步多变化。②四滴水芦
笙,也称为锦鸡芦笙和笋壳叶芦笙。四滴水芦笙由高音、中音、
低音、倍低音四种规格不同的芦笙组成一套,上端用笋壳叶制成
喇叭式的扩音器,下端不堵塞。四滴水芦笙的音乐富有节奏,音
色流畅、欢快,具有丰富的曲调、委婉悠扬的音质,仿佛是高山
流水的声音,其舞蹈典雅、自然、流畅。③高排芦笙,由五到九
支的倍低音、低音、次中音、中音和高音组成一套。高排芦笙最
短的三米多,最长的有五米多。高排芦笙多声音洪亮,气势足,
其舞蹈猛烈粗犷。④母子芦笙,由三到六支低音、中音、高音组
合而成一套。⑤姊妹芦笙,分别由次高音和中音芦笙组成一对。
⑥公母芦笙,也称为夫妻芦笙、双芦笙,由两支相同音区组成的
芦笙组成。如何分辨公母呢?公芦笙的高音音管上端有竹节,母
芦笙没有。公芦笙发出的声音比母芦笙响亮。⑦大芦笙,由倍低
音、低音、次中音、中音和高音等五到六支六管芦笙组成。⑧侗
13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族芦笙,由五支以上的特高音、高音、中音、低音、倍低音的芦
笙和低音芒筒组合而成,主要用于节庆活动和芦笙会。⑨瑶族芦
笙,由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等四到五支芦笙和若干个芒筒
组成,最长的有4到5米。侗族芦笙声音宏大,与之相应的舞蹈
是以逆时针圆圈行进的四步舞。⑩改革芦笙,新中国成立之后,
20世纪50年代末,为了让芦笙更好地发展,人们不断地对其进行
改革。传统的芦笙有笙管少、音域窄和不能转调的缺陷,贵州、
广西的芦笙工匠和乐器制作师一直进行着尝试,试制成功了十一、
十五管音等。
芦笙类型不同,音列不同,但是都有高中低音三种规格,它
们的音高分别在三个八度上面。芦笙演奏的时候,用单吐法吹奏,
腹部的震动和口型的变化合奏出气体震动出音。芦笙能用于独奏、
对奏、合奏、伴奏等音乐形式。独奏者在独奏的时候并不是静止
不动的,而是常常根据音乐起舞。因为地域不同,芦笙的大小、
音色、调式多有不同。上面介绍了十种不同地区不同调式的芦笙,
它们分布在我国西南的各个地方。有的芦笙擅长演绎高亢粗犷的
歌声,有的芦笙抒情柔和,而有的芦笙能演绎出健朗雄厚的声音。
芦笙是苗族人最亲密的伙伴,没有一个苗族男人不会吹芦笙,
也没用一个苗族女人不会随着芦笙起舞。芦笙是苗族人民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他们人生的重大时刻。伴随着美好
的记忆,芦笙在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在婚嫁喜庆的日
子,劳动过后的余闲时刻,苗族人民都要吹奏芦笙,跳芦笙舞。
14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在节日的时刻,数十支甚至数百支芦笙合奏齐鸣,发出的声音洪
亮雄壮,几公里之外都能清晰地听到,吸引人们纷纷前往驻足舞
蹈。苗族地区每年都会举办几次芦笙节,人们穿盛装,村寨的芦
笙高手云集起来吹奏,人们兴致勃勃地随歌起舞,漫山遍野都是
一片芦笙歌舞的海洋。特别盛大的芦笙节,不仅吸引到当地的苗
族男女几十万人,还能吸引周围县市的芦笙高手前来展示自己演
奏芦笙的水平。这对于青年男女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男女之
间相互对歌,互诉衷情,赠送心上人信物。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
年人,大家都尽情歌舞,尽情吹奏,尽情欢乐。
此外,还有芦笙乐队的竞赛,通常有几十个芦笙队参加,两
两进行比赛。这些比赛的规格没有限制,可以集体一起吹奏,也
可以进行个人表演。芦笙高手在吹奏的时候,还能边吹边舞,活
泼的、诙谐的、风趣的……轮番上阵。对于芦笙高手来说,不仅
要吹奏得好,还要有新意,有创新,创造出更多的芦笙新曲,获
得人们的认可才能获胜。芦笙乐队多是由业余爱好者组成,但是
他们毫不敷衍,而是争优创优,技艺高超。获胜的芦笙队会披上
红色的绶带,受到人们的尊重。
每个苗族村寨都有一个中心广场,也就是跳芦笙舞的中心院
坝。在夏秋时节的月明之夜,村寨的男女老少聚集起来,随着芦
笙曲跳舞歌唱。芦笙的曲子有很多种类,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流传
下来,多取自民间歌谣。这些芦笙曲子表达了苗族人民丰富的内
心感情,以及对生活、劳动的热爱。芦笙舞是在苗族人民中广泛
15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流传的最普通的舞蹈。众人围成圆圈,芦笙手在前,领舞向前,
人们跟随着芦笙手,左右脚交替前进起舞。芦笙还是苗族男女青
年的红娘,男子吹奏芦笙向女子表达爱慕之情,女子根据芦笙的
声音与男子相会,可谓是“一切尽在芦笙中”。
葫芦笙是彝族、拉祜族、佤族、傈僳族、哈尼族、黎族、纳
西族、普米族和苗族等民族的单簧气鸣乐器,广泛流行于云南楚
雄彝族自治州的思茅地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保山地区,临
沧地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傈僳族自治州,丽江地区,四
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贵州省毕节地区和安顺地区的苗族村寨,黔
西南州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苗族村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等地。
葫芦笙的笙斗用葫芦做成,因此是其名字的由来。葫芦笙历史悠
久,在云南等地出土的贵族墓葬中发现了青铜葫芦笙斗、吹奏着
葫芦笙斗的铜舞俑。青铜葫芦笙斗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葫芦
笙就已经出现,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将近三千年的历史。在云南很
多少数民族中,流传着关于葫芦笙的古老记述,比如,纳西族的
经典《鲁般鲁饶》中这样描述葫芦笙:“砍来金黄竹,做成葫芦
笙;葫芦笙悠悠,一吹百个声,一吹千个音。”拉祜族的叙事古
歌中,有关于葫芦笙的来历、制作工艺等的描述。
葫芦笙家喻户晓的时期差不多出现在唐朝,云南当时被称为
南诏。葫芦笙被男子用来向心爱的女子吹奏,传递自己炽热的心
意,希望获得女子的青睐,与女子结成佳偶。唐代的《蛮书》中
写道:“少年子弟暮夜游行闾巷,吹壶芦笙或吹树叶,声韵之中,
16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皆寄情言,用相呼召。”此外,葫芦笙也用于交友饮宴中。主人
在招待客人喝酒的时候,一面吹着葫芦笙,一面将酒杯推到客人
前面。《新唐书·南诏传》中记载:“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
前,以笙推盏劝酒。”唐朝的音乐文化十分丰富,葫芦笙在南诏
盛行,南诏的政权还曾向朝廷献过《奉圣乐》。
北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北上进京纳贡的同时带着葫芦笙的
音乐献给朝廷。《宋史》中记载:“一人吹瓢笙,如蚊呐声;良
久,数十辈连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询其曲,则名曰《水
曲》。”可见葫芦笙舞从古代流传下来,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
葫芦笙的大小、形制因地域差异而不同。葫芦笙有高音、中
音和低音三种,音色大不相同。高音的葫芦笙明亮清脆,中音葫
芦笙柔和圆润,低音葫芦笙低沉浑厚。葫芦笙的音域较窄,通常
用于独奏、对奏和伴奏,吹奏的时候多随音乐起舞。葫芦笙的乐
曲多是舞曲,用于节日和婚嫁场合。比如马游的彝族葫芦笙艺术,
男子边吹着葫芦笙、笛子边跳舞;女子边唱歌边跳舞,这称为“打
歌”“打跳”。每一句开始时要先迈出左脚,乐句的重拍在左脚
上,以脚踏地,带动节奏。这是一种群众性的自娱自乐的民间歌
舞,并且老少皆宜,入门简单。彝族的“打歌”规模庞大而且经
常举行,如春节拜年、招待宾客、举行开秧门仪式等,都会举行
集体歌舞活动。云南“打歌”的活动在明代就有记载,如《滇志》
记载:“男女具先跣足,每至踏歌为乐,侧着,男吹笙,女衣缉
17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衣,每跳舞而歌,各有其拍。”云南各个地方的地方志中记录了
很多关于“打歌”的内容,比如“食必欢呼—欢聚饮,携手旋
绕,跳跃欢呼,数通宵,以此为乐戏”“夜间男女杂沓,聚众打
歌—男子吹葫芦笙,足蹈手舞,鸣声呜呜,以为指挥调拍者”。
打歌传统的乐曲有《迎亲调》《送亲调》《串姑娘调》《过
山调》《放羊调》《赶街调》《过年调》和《舞曲》等。葫芦笙
音色清脆悠扬,是青年们最喜爱的乐器。他们随身携带着乐器,
为葫芦笙舞伴奏。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尽情欢跳。葫芦笙是
云南少数民族不可缺少的乐器,近年来经过改良,扩展了音域,
增大了音量,在乐队中广泛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当代改良笙
笙在发展历程中,经过人们不断的研究与创新,从制作材料
到形状构造,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当代笙的改良是在新中国成
立以后开始的,很多老艺术家们在笙的音域、音量上作出了一系
列的改革,在笙的发展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笙是在
传统圆笙与方笙的基础之上,从三个方面,即加簧、加键与扩音
方面进行改良而成的。
(一)加簧
24簧传统笙就是在原14簧与17簧笙的基础上加入了簧片,
使其音域扩展到了三个八度。
36簧方笙将传统方笙的音位排列打破了,与古代竽的音区、
音律结合起来,使音域拓宽到了完整的三个八度、十二个音俱全,
18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使用C宫十二平均律定音。为了不对演奏者的手形造成影响,通
常选择比较细的笙苗,并且截短了最外面的两个高音苗。加了簧
之后更加适应民族音乐的发展趋势,灵活自如地在免租管弦乐队
与室内乐队当中应用。独奏方面,不仅可以演奏为36簧方笙创作
的音乐曲子,而且还能够对移植的外国音乐作品进行演奏,从而
使笙的艺术表现力变得更加丰富了。
(二)加键
传统笙采用按音孔的方法进行演奏,音孔的位置是固定不变
的,这就使得在和弦演奏和快速演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而且音孔也非常容易漏气,音量会遭受很大的影响。明朝时期的
朱载堉对36簧竽作出过这样的评论:“先儒所谓三十六簧,长四
尺二寸者,恐无此理。簧多,必用大匏,不惟吹气有限,不能遍
及,而手亦难持也。”古时候的笙、竽类的乐器由簧多至簧少,
由领奏至伴奏,就存在着这方面的原因。
现代改良笙对西洋木管乐器波姆式按音键进行了借鉴,24簧
笙7个低音加键,36簧方笙在每一根笙苗之上均加装了一根由金
属制作而成的键子,用键子将音孔取代,使制作工艺得到了很大
的提高,有效地解决了漏气的问题。但是,笙增加了簧的数目,
笙斗也随之加大了,手指很不容易触及每一根键子。在这种情况
下,制作者科学地根据人的手形对键尾作出变化(偏尾键、翘尾
键、同音键),对笙的指法进行了调整,这样不仅可以对快速音
符进行演奏,而且也能够十分方便地对三和弦与七和弦进行演奏,
19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充分地发挥出了笙作为和声乐器的特性。
(三)扩音
传统笙的音量很小,高音区的音色十分薄,也十分细;中音
区的音色比较厚,也比较浊;低音区的音色一般都比较粗,也比
较沉,其统一性不够。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使笙较好地适
应独奏、重奏与大型民族管弦乐演奏的需求,制作者以芦笙共鸣
管的原理作为依据,在笙苗上加装由薄铜片制作而成的“卧式”
扩音管来使笙的音量增大。
通常来说,扩音管可以分成两种,即银色扩音管和黑色扩音
管。二者的音色之间也存在着些许差异,前者更加明亮,更加饱
满。加装扩音管不仅可以使音量增大,而且还能够使音色变得更
加丰满,与此同时,还能够让笙不失去原本的面目,而是和加装
的健子组成一套既非常美观又十分实用的组合。
36簧方笙不仅能够对三个八度的半音阶进行演奏,而且还非
常好地将增加音位和手形配合问题解决了。音位使用左右手半音
交替循环排列,既不会对音阶的演奏造成任何的影响,又能够较
好地完成和弦连接。将键子加装在笙苗上面,彻底地解决了漏气
的问题,增大了扩音管的音量,使音色变得纯净而统一。
除此之外,它还使笙嘴加长了,以便演奏者可以坐着进行演
奏,以而解决了因笙重导致的捧握比较困难的问题。尽管古时候
的竽类乐器退出了历史舞台中,但是我们还可以从现在的36簧方
笙上寻见它的影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制作工艺的不断
20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提高,36簧方笙将会继续被完善,并且会应用得更加广泛。
第三节笙的性能
笙的性能依托于笙的构造,笙的构造可粗略划分为笙斗、笙
苗和笙簧。笙簧振动,引起笙苗内的空气柱振动而发音。笙的外
形大致有圆形和方形两种,但是具体到笙的式样,则可进行多种
排列组合,因此样式极多,如可根据音位、音域演奏手法等划分,
不一而足。
笙是吹管乐器,通过内部的簧片振动发音,它的音色听起来
具有簧、管的混合音色。这种特殊的音色是它的最大特点,不仅
有甜美、丰满的中音,还有清脆、透明的金属质感高音。笙的音
色与其他乐器配合起来特别容易,而且不拘形式,吹拉弹唱都可
以,并且结合得很好,完全没有不搭配的感觉。此外,笙不仅是
最好的融合剂,而且在不同的音区也配合得好。笙的高音区纤细
清脆,中音区紧实,低音区甜软。笙的这种灵活的音色,让其在
民族器乐演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比如,在河北吹歌、
辽南鼓吹和山东鼓吹乐等民间吹管乐队中,笙在其中调和着乐队
的音色,不仅丰富了乐队的音响效果,还使其和谐一致、丰满完
整。笙还在江南丝竹、常州丝弦、福建南音、西安鼓乐和山西八
套中,起着配奏乐器的作用。在越剧、昆曲等地方戏曲中,也能
看到笙伴奏的身影。即使在中西混合的乐队中,笙也能发挥适当
的作用。
21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笙乐器的魅力不仅在于它能展示我们民族的文化特征与独特
魅力,同时也在于它可以在西方乐队的演奏中为其做到恰到好处
的补充。可以说,笙是一种古老而又现代的民族乐器。古老是因
为它诞生的年代十分久远,历经了几千年;现代则是因为它经过
不断的改革,在现代的、西方的乐队中仍然能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与价值。所以,无论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队还是西方乐队,它们
都为笙乐器演奏留下了极大的空间。由此可见,笙乐器作为我们
民族的乐器之一,在展示出自身魅力的基础上,还可以在中西方
音乐交流与融合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笙的音量跟随吹奏的变化而改变,笙具备强弱音量的不同适
应性。吹奏强的音量能够通过增加多音和弦来加大音量,如果吹
奏弱的音量能够通过减少和弦音来减小音量。笙乐器不同的音量,
可以演绎出不同的音色,而不同的音色又带来不同的音乐感受。
笙演奏者如果把握了音量,说明其吹奏的水平高;如果能够做到
在强弱之间、渐强渐弱之间进行无障碍转换,那么就可以在舞台
上进行演出了,能够表现出笙的音量特色。笙在不同的音区,音
量的大小需要快速转换的时候,特别考验笙演奏者对音量的把握
能力。如果是初学者,很可能就无法发挥出笙的音量特色,无法
体现笙这种乐器的魅力。由此可见在笙演奏中对音量大小的把握
的重要性。这需要笙演奏者的基本功达到一定的水平,比如气的
基本功就对音量大小的把握起到了基础的作用。
古代时,人们曾经用葫芦制作笙斗,但是因为葫芦制成的笙
22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斗体积大,吹奏费气,从唐代开始,笙斗便逐步改成木制、铜制。
笙苗、簧片最开始时由竹子制成,铜制的簧片则较为灵敏。跟竹
制的簧片相比,铜制簧片使用的时间更长,且能保持音色不变。
新中国成立之后,演奏家改良了多种传统笙,增加了音域,丰富
了演奏技巧。
笙乐器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运用,是因为笙的改良一直没
有停下脚步。其中,音域的改革就是对高音区的改变。由于高音
区在发音上始终过于纤细、过度尖而嚣,导致笙的音域存在一定
的缺陷。于是,人们通过加扩音管的方式来对高音区进行改良,
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a2以上的各音的处理上,就更
具有一定的难度。在粘连簧片时,笙脚凹处被黄蜡填充,以此来
避免产生怪音。向笙的低音区扩展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但由于笙
的指法对这种扩展有一定的限制,且笙的重量也不能超出科学的
范围,所以高音笙的簧片一般在36簧以下,音域也在g-#f3之
间。通过增加高音区的簧管数量,笙的音色呈现出更加接近的特
征,在音量上也显得比较平衡。但是,对于低音区的改革就不能
来用这样的方法。因为低音区全部加扩音管的方式会导致音色发
生改变,不能展现出笙乐器古朴典雅的特点。所以,笙制作大师
们倡导的是可以在一定音域范围内加扩音管,而不是在全部的低
音区都盲目加上。同时,在扩音管材质的选择上,也倡导大家选
择竹子,这对于笙音色的保留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笙的形制发生改变之后,必然带来重量和体积的改变。但是,
23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一个能演奏出完美音乐的笙,在重量和体积上都有一个科学的范
围,不可能无限的扩大。因为只有在这个范围之内,手指的灵活
度才可以发挥出来,演奏的速度、节奏才能得以保证;同时,要
在外形上保持笙的造型美,也必须要在选材上下工夫。所以,在
增加东西的同时,一定不能忘记选材的重要性。质地与重量的考
量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坚韧、轻巧的原材料才是上等选材。
比如,短柄活塞键就是不错的选择。无论是笙斗的大小,还是笙
嘴的长度,都不能超过既定的范围,前者在110毫米上下,后者
在130毫米以内。笙的最高苗长则需要在480毫米到500毫米之
间。
改良笙在传统笙的基础上发展出了高音36簧键笙,中音、低
音抱笙,小排笙等。不同的笙性能有所不同,在乐队中扮演的角
色也不同。比如,36簧键笙可以用于合奏、伴奏、独奏,抱笙和
小排笙可以用于合奏与伴奏。此外,还有37簧复合音苗加键笙。
37簧笙有两种音域带,能够胜任所有笙独奏曲对音域的要求。37
簧复合音苗加键笙保持着传统笙的音色,各种和声运用自如,转
调也非常方便。此外,还有36簧中音抱笙、24簧低音抱笙、排笙
和键盘排笙等经过改良后的新品种。中音排笙体积大,需要放在
膝上进行演奏。低音排笙需要放在木架子上演奏。排笙是台式,
由键钮控制笙管发音,并且有脚踩的风箱辅助鼓气,可以长时间
地进行演奏。键盘排笙是结合风琴的键盘装置改革设计而成的,
在笙和芦笙的发音原理之上制成了51键,四组音域,手指演奏技
24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巧与风琴相同。跟传统的方笙、圆笙相比,键盘排笙在演奏各种
旋律以及和弦与琶音的时候更加方便。这些改良后的大型笙,常
用于为戏剧、歌舞伴奏,也用于民族乐队的合奏。
中音排笙,也称为中音芦笙、小架排笙,是在芦笙和传统笙
的基础上研制的,它由笙管、簧片、共鸣管、气箱和按键构成。
笙管有36根,由紫竹或者黄枯竹制成,笙管下端装长方形铜制簧
片,每管发一个音,按照一定的音序进行排列,插在扁方形的气
箱中。共鸣筒仿芦笙,在笙管上套铜制圆筒状共鸣管。笙管的发
音由按键通过金属机械装置进行控制。
笙经过改良之后有三种:第一种是高音笙。乐团曾经使用过
17簧传统笙,在演奏的时候要转好几个调子,对于演奏者来说要
求高且辛苦。经过改良后的高音笙有扩音管,常用的能到36簧,
也就是说有三个八度完整的半音,是音域十分宽广的和声乐器。
乐队常用的高音笙是36簧方笙和圆笙。36簧的方笙比圆笙更符合
乐队的配置,方笙能满足大多数合奏乐曲的要求,乐器的规格也
更适合进行统一和推广。如果是没有经过扩音的36簧笙,其音色
是尖锐的、长驱直入的,不容易融合到其他乐器的声音里面,而
是适合吹奏单曲;而有扩音管的,声音接近于芦笙的音色,柔和,
适合吹奏和声。乐队在演奏的时候,最好吹奏两把高音笙,在吹
奏和声的时候,使和声各个组成音之间的音量比例变得比较正确。
因为笙的构造的原因,即使同一把笙一次吹出来的和声,每个音
的音量也是不平均的。使用同样的力气,吹的音的数目不同,产
25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生的音量也不同。
由此可见,高音笙的魅力是无穷的。要将高音笙完美演绎,
就要对它的构造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弄清楚它的性能,然后
才能科学地演绎出不同的音乐。在合奏中,高音笙的魅力可以得
到很好的展现。合奏中要使用两把笙,才能吹奏出和弦想要的效
果。两位演奏者分别控制音量,能让和声变得丰满而平衡。传统
的高音笙在民族音乐合奏中一般都是起到伴奏的作用,它具有音
色清脆透明的特点。它对于整个乐队音色的调和作用是显而易见
的,在丰富乐队音响效果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高音笙在独奏中
能够展现笙乐器明亮、清脆的无穷魅力。
为了让笙的性能趋于稳定,笙的改造要有统一的规格。比如
簧片要规格化,笙脚和笙苗的尺寸也要规格化,然后再进行批量
化生产。这些细小的零部件是构成笙乐器的组织,没有准确的形
制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性能。所以,在形成批量化生产之后,才能
保证笙乐器的需求适时地得到满足。这样当笙出现破损、毁坏或
者自然损害的情况的时候,只要去乐器行,告知笙的型号、编号
等等,就可以更换零件。
第二种是中音笙。最常用的是依据芦笙原理改良的中音笙,
其笙苗不是用竹子制成的,而是铜制的共鸣管。中音笙常见的有
三种形式:苏州的一种中音抱笙、中音台笙和北京式的中音台笙。
前两种是按钮式的,后一种音域低,用的是杠杠式的按键。中音
抱笙跟传统笙的造型类似,台笙则像管风琴之类的西洋乐器。抱
26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笙内部的机械构造复杂,不易维修。台笙的构造相对简单,易于
维修。北京式的台笙的排列由内向外音高上升,所以容易上手。
其音域较低,在运用上较少与高音笙的音域重叠,有部分低音笙
的效果,对于中小乐队来说,是一件相当好用的笙乐器。中音笙
需要改良的地方较少,为了更好地推广运用,需要对簧片的维修
进行系统化、标准化。
第三种是低音笙。低音笙的种类很多,目前,一般专业的乐
团常用的是低音大抱笙。低音抱笙只是大号的中音抱笙,其簧片
大,吹奏起来更费气。
为了让笙的性能更好,在乐团演奏中的表现力更好,要促进
笙的改良。目前已经有很多笙演奏家、笙的工匠等努力研究,取
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推动笙的普及,要对簧片进行规模化的量
化生产,让零件的供应维持稳定,并且提供合理的价格。此外,
还要统一笙的指法排列,让上手更加简单。笙是乐队重要的高音
部、中音部、低音部,在乐队的地位越高,越有利于其作品的传
播。
笙的性能是非常丰富的,它有不同的种类,这也决定了它在
演奏中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为形制、性能的不同,对于不同
地区、不同演奏者来说,它的意义也不同。所以,无论哪种形制、
性能的笙乐器都有其优势,都有其独特的魅力,都是我们民族宝
贵的财富。无论笙乐器的传承与发展还存在多少问题,在民族乐
器备受关注的当今,只有将这些不同的笙乐器尽可能地保留下来,
27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并在未来做出改良,才有可能让其为民族音乐的演奏做出更多的
贡献。
第四节笙的构造
传统的笙由笙斗、笙苗(也称笙管)、笙脚、笙箍、簧片等
几部分构成,属于簧管气鸣乐器。其发音原理是,簧片震动,与
竹苗内的气柱产生共鸣的声音。铜制的簧片安装在笙脚上,笙脚
插入笙斗,演奏的时候,手指堵住笙苗上的按指孔,空气柱与簧
片震动,当振动的频率与笙苗中的空气柱振动频率相同时,便会
发出声音。簧片的振动频率与笙苗气柱的长度跟随着音高的变化
而改变。将按孔开在笙苗下端破坏了笙苗原来的比例,这样无法
发出正常声音,而当按孔堵住的时候,便是将原来的比例恢复,
就能够发出正常的声音了。由此可见,笙的簧片、笙苗内部空气
柱之间存在一个长度的匹配比例,它们之间必须要配合得很准确
才能让笙发出准确的音,否则就不能发音,或者发不出理想的音。
按音孔的作用就是对吹奏进行二次处理。按孔时,笙本身预置的
共振长度被启用,因吹奏而发音。但在放手时,笙苗内部空气柱
的预置长度被破坏,即使有气体进入,也发不出声音。从笙的外
形来看,它通常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它的表面通常装饰着彩绘。
笙斗一般情况下有两种材质:木制和铜制。古代多为木制,
现在大多是铜制的。铜制的笙斗有一定的好处就是,外观上更美
观,而且更加经久耐用。因为笙斗本身不影响笙乐器的发音,所
28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以无论它是木制还是铜制,都对笙的音质、音色没有多大的影响。
笙斗的外形是圆形的,顶上是平的,有圆孔插笙苗,一侧安装了
吹口。笙斗和吹口是焊接在一起的,彼此间无缝隙。笙苗一般用
紫竹做成,也可使用铜管或者其他材料。笙苗上面有音窗和按指
孔,按指孔用来破坏笙苗里面的空气柱。笙苗的材质主要是紫竹,
而用铜管制成的笙苗相对少一些。这是因为紫竹的材质对于笙的
音质、音色的影响与铜管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更能体现笙乐器
音质、音色的独特魅力。
当然,铜质的笙苗也有它的魅力所在。在选择不同材质笙苗
的过程中,演奏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爱好来做抉择,在演出中,则
需按照演奏的不同需要来进行选择,或者按照乐队的不同需要来
选择。演奏者要按住指孔,如果没有按住,那么不管是吹气还是
吸气,都发不出声音。按住指孔后,音窗到簧舌的空气柱与簧片
的音高产生共鸣,然后发出声音。有的笙苗上没有音窗,是因为
整根笙苗的空气柱与簧片的音高刚刚好形成共鸣。笙苗有粗细之
分,高音笙配的竹管细,音窗开得比较低;低音笙配的竹管粗,
音窗开得比较高。笙苗的中下部用腰箍固定。做笙苗的竹子有一
定的要求,要选择老、干、圆、直,并且竹纤维均匀分布的上等
竹子。
笙脚一般用硬木制作,比如红木、黄柏木等,这类木头不容
易被浸湿损坏。笙脚有粗有细,粗的笙脚配低音簧片,细的笙脚
配高音簧片。笙脚与笙盘交接处要严丝合缝,不漏气、透气。笙
29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脚与笙苗的下端相连,笙脚的下半部与笙簧相连,笙脚插在笙盘
的孔上。
簧片是整个乐器的声源,古代多用竹子制成,现在通常采用
铜来制作。簧片的质量关系着笙的音质、音量。作为一种和声乐
器,除了装有簧片的笙苗能够发出固定的音之外,按照传统习惯,
音阶中的每个音,都由一套固定的和声配合而成,能够同时发出
两个音、三个音,甚至能发出九个音。从我国笙乐器的改良过程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簧片的增加对笙乐器的改良起到了非常重要
的作用。正是因为簧片的性能特点,可以对其性能进行改良和创
造。簧片的增加让笙乐器的性能发生了改变,也使得笙演奏的效
果有了无限的可能,这就是笙乐器经过数千年发展直到今天依然
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对一个小小簧片的研究与创新充分地证明
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也一再地证明了笙这种乐器具有极强的改造
价值与艺术生命力。可以说,笙乐器的簧片是笙这种乐器的灵魂,
它可以让改良后的笙乐器有千变万化的姿态,但这些变化万变不
离其宗,都能展现笙乐器古朴的质感。无论是中国古典乐队,还
是西方乐队,笙乐器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这就是很好的证明。
为了保证在寒冷的天气能够顺畅地发出想要的声音,有的笙
在笙嘴下方的笙斗上开有一个螺丝口圆洞,与笙台的空心部分连
接。在天气变冷的时候,灌进热水,拧紧螺母,让笙体的温度不
会随着气温而下降,避免笙簧在演奏时出现水珠,影响演奏效果。
笙乐器的保养也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来完成。为了能够让笙乐器
30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有更好的发声效果,适当的保养可以让笙的音色、音质有保障。
从笙的构造可以看出,因为独特的构造产生独特的音,它的
每一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作用,只要对这些部分进行改良,就可能
让它发出不同的声音。
笙的构造的改变,也就是它形制的改变,为笙的改良带来了
诸多的契机。比如,中音笙就是由传统笙改良而来的。它的种类
繁多,有的也沿用了传统笙的制作方法,有的在簧片上做出了改
良,或者对三十六簧笙进行加长改良。到目前为止,中音笙多在
芦笙原理上得到启示,并以此改良制成。也就是说,大多数中音
笙的笙苗不是用竹子做的,而一律采用铜材质来用作共鸣管。这
种改变让中音笙在外观上显得与传统笙有一定的差别,因为金属
的质地可以闪闪发光。
常用的中音笙按照地域来分类,比较著名的有三种形式:其
一,中音抱笙,它产于苏州;其二,中音台笙,产于上海;其三,
还是中音台笙,产地是北京。由于构造的不同,北京式的中音笙
音域较低,而且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采用杠杆式的按键;而产于苏
州的中音抱笙、产于上海的中音台笙都属于按钮式的中音笙。
中音抱笙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的造型最接近传统笙,
更能体现我国传统笙乐器的形象美。台笙与其相比就显得比较现
代化一些,比如,管风琴之类的西洋乐器与台笙就比较相似。但
是抱笙也有自己的缺陷,比如,它内部的构造比较复杂,一旦出
现问题,在维修上就比较困难。从这一点来说,台笙的形式就有
31
笙的演奏技术与教学
一定的优越性,因为它的构造相对简单,在维修问题上也就不会
出现与中音抱笙相似的问题。与此同时,上海台笙与北京台笙也
有不同的地方。主要是在音阶排列上,二者方向相反。上海台笙
的笙管排列呈v字形,北京台笙则呈倒v字形。
由于北京台笙的排列类似于三十六簧高音方斗笙,呈现出由
内向外的音高上升趋势,因此对于演奏者来说,初学时比较容易
掌握。而且,北京台笙的音域比较低,它带来的优势就是,在运
用上,北京台笙与高音笙的音区很少出现重叠现象。同时,北京
台笙还可以展示部分低音笙独有的效果。对于中小型乐团来说,
北京台笙使用方便,而且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但是,北京台笙
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缺点:演奏者要看到乐队的指挥是比较难的,
而观众要看到演奏者也比较困难。
由于中音笙构造的问题,也会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版合同服装联营3篇
- 房屋买卖合同贷款版示例3篇
- 工程外包合同参考3篇
- 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合同3篇
- 工业煤油销售合同协议3篇
- 教育培训服务劳动合同模板集3篇
- 新版铲车租赁合同协议书3篇
- 居民创新方案3篇
- 新版律师聘用合同范本3篇
- 安装工程合同中的工程变更处理3篇
- 石油化工安装工程预算定额(2019版)
- 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 石化企业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
- 美意模块式水冷风冷冷热水机组LCD线控器使用说明书
- (完整版)钢楼梯施工方案
- 奖状证书模板优秀员工3
- 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题库
- 湿式静电除尘器技术方案0001
- T∕CSCS 018-2022 装配式建筑钢结构防腐蚀涂装技术规程
- 第二章multisim仿真作业
- 瑞文智力测验及答案经典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