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是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已是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2.下面是中国古代四个不同朝代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符合汉代的是()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3.1902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今岁省城将一切书院改为大学堂,选才华秀美者入堂肄业,每月给薪水,所学以西法为要,有主教,有助教,以通西法者为之,此外又延洋夷为师(刻下尚未延来),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这反映出()A.作者具有排外倾向 B.作者主张中体西用C.维新运动渐入高潮 D.天朝上国观念盛行4.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A.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C.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5.中世纪后期,法国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形成等级君主制统治;英国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政策寻求支持,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两国统治者都重视加强王权、削弱了教权。这()A.使基督教会势力逐渐衰落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C.改变两国民众的宗教信仰 D.标志君主制统治的建立6.下图是近代中国新式学堂的代表,由张之洞创建,这一时期,将育人和取人合于一途,中国的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一时期是()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 D.中华民国时期7.下表是乾隆十八年和光绪十八年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统计。该表可以说明乾隆十八年光绪十八年地丁69.5%39.5%盐课164%8.8%常关税10.8%3.0%杂赋3.3%9.6%厘金018.2%洋关税020.9%A.晚清丧失领事裁判权引发的变化 B.晚清岁入总额大幅度增加C.财政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D.晚清传统财政的逐渐瓦解8.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由此可知,《权利法案》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形成了“议会至上”权力结构C.严格限制了国王和议会的权力 D.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9.(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这说明清朝的保甲制()A.承担户籍管理和社会治安职能 B.具有政府救济和宗族救助功能C.提高赋役征发和社会保障效益 D.强化自我管理和重农抑商机制10.“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致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这说明两大法系的共同特征是A.突出法官作用 B.以成文法为主 C.强调法律至上 D.以判例法为主11.唐宋时期,因上辈有功而获得入学、任官的待遇被称为“恩荫”。唐朝恩荫入仕者授官高升迁快,官至宰相级别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这一调整有利于()A.抑制官员腐败问题 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维持官僚队伍稳定12.下表反映了秦汉至明清官员考核的相关制度,从总体上看,官员考核演变的特点是()时期制度相关法律/规定考核标准/内容考核机构秦汉、魏晋上计汉《上计律》、西晋《五条课郡县法》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社会治安御史、尚书台隋唐、宋代考课、磨勘《唐六典》、宋《守令四善四最》等官吏品质、道德修养吏部、考课院明清外察与京察(大计)考察、考满《明会典》《大清律例》等能力、操守、政绩和贪腐情况内阁、吏部、都察院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从注重政绩变为注重德行C.制度化考察不断完善 D.从地方考核变为中央考核13.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指出:“今海外诸夷,一春秋时之列国也。不特形势同,即风气亦相近焉。”后来,曾纪泽也称鸦片战争后中外关系“直如战国之晋楚齐秦,鼎峙而相角”。以上言论表明近代中国先进士人()A.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仍然固守传统夷夏观念C.民族意识开始走向觉醒 D.探寻应对世界变局策略14.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诗》《书》《礼》《易》《春秋》,特别是《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A.“五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D.汉代司法审判不依据颁行法律15.十七、十八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然法学说的一般理论是:人类处于自然状态中,由自然法所支配,享有各种自然权力。而这源于罗马法学家西塞罗的观点:“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这说明了()A.罗马法规范了近代西方的社会秩序 B.近代西方法学与罗马法渊源颇深C.罗马法学维护了西方国家民主体制 D.近代西方理性精神起源于罗马法16.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教会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由此可见,基督教的宗教伦理A.让人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C.努力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要求服务 D.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17.1937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更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并发行了边区货币。这一变化()A.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B.降低了红色银行的独立性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促成了国共两党经济合作18.1982年宪法在总纲中提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起到“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规定“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1982年宪法()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承认了市场机制的存在C.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D.否定了计划经济的作用19.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实行自治。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同时,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传统是A.以教会为中心进行基层治理 B.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是基层自治C.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D.中古时期城市治理以王权为中心20.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A.强调农商皆本 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C.禁止人口流动 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21.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22.“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A.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 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D.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23.1971年,在商议起草尼克松访华公告时,中方代表要求写上中国接受尼克松访华请求一类字句,而美方代表则坚持要写尼克松接受中国的访华邀请,但公告最后的定本如下所示。这反映了()获悉尼克松总统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系的问题交换意见A.中美两国积极谋求外交关系的改善 B.大国外交需要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C.中美两国关系存在的障碍得到解决 D.大国斗争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手段24.王安石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A.力图探索政府救济的新方式 B.彻底地解决了社会危机C.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建立了完备的救荒体系25.下图所列为学者对某金融秩序的评价。据内容推测该学者评价的是美国通过发行巨额国债来增加美元的发行额度,但这导致美国政府赤字越来越高。其他国家将美元兑换成黄金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各国不断将美元兑换为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将越来越少。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浮动汇率制二、材料题26.中国古代官僚制是皇权的体现,官僚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因此有学者提出“皇权不下县”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学者反驳“皇权不下县”的论据。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论据一《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大爷同二爷道:‘我们同你家老爷虽是乡亲,但这失贼的事,该地方官管;你们须是到地方官衙门送呈纸去。’朝皋们无法,只得依言,具了呈纸,到彭泽县去告。那知县接了呈词,即刻升堂。”小说中的描写体现了县权对于乡村一级的直接管理,也体现了县官在处理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王印红、朱玉洁《从明清小说管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皇权”下县》论据二20世纪末,形成于魏晋时期的长沙走马楼吴简陆续发现并公布于众……从众多吴简中可以看出乡吏的职责颇广:春夏为“劝农”,秋冬除了课征租税役调外,还对上负责本地吏民户籍的管理,保证“人名年纪相应”,如果有误,“为他官所觉”,则本吏要承担罪责。——秦晖《传统十论》论据三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共分为捕卫南乡、卢沟桥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王平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至此,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胡恒《皇权不下县·济代县转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1)判断上述三个材料所依据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辨析其价值。(2)请分别指出上述三个材料各自的论述角度,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新角度说明古代皇权对基层社会的影响。27.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摘编自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材料二中国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政府派员分赴各地调查民商事习惯,并强调:“中国幅员广远,各省地大物博,习尚不同。使非人情风俗洞激无遗,恐创定法规,必多窒碍。”至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分五编,前三编主要是以日本公布的民法为蓝本,同时对德国、瑞士的民法有所参考,采纳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失致人损害应予赔偿等近代民法基本原则。后两编(亲属和继承)虽也采纳了一些西方新制,但更注重的是中国固有的礼教民俗。——摘编自李启成《中国法律史讲义》材料三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1979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立法机关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思路,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1999年和2004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的原因,概括该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2)据材料二,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编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历史背景。(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1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及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中国观念”是历史发展中沉淀出来的传统中国各民族对多民族国家统一体认同的观念,是基于文化、历史、地理三者一体的整体国家观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在形成与发展中相互冲突与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大一统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民族观念共同作用,保持了传统中国在文化、地理、历史上的完整性,从而把中国各民族整合到大一统国家的认同之中,维护传统“中国观念”经千年而不衰。——据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以“中国观念”为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观念”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材料二某学校高二(1)班以“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为主题,以个人探究、小组合作、班级研讨会等方式,认识我国历史上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加深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了解。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各小组分别探讨如下问题A.国家统一:探讨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不同历史阶段,认识统一是主流,是历史的大势。B.“要在中央”:探讨中央集权与大一统的关系。整理不同时期大一统中央集权力量强弱变化的资料,分析中央集权对保持大一统的作用。C.郡县体制和因俗而治:探讨历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及其对大一统的影响。通过了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以及中央对地方的管控,了解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形成的运行机制。(2)请任选一个问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以中国历史上一个时期或多个时期为例,自拟题目,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是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已是政治制度上一项绝大的进步。”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秦汉以后,封建制度早已推翻。单只是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外,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材料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废除了世袭制,实行官僚政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C项正确;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排除A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已瓦解,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单只是皇室一家是世袭的,除却皇帝可以把皇位传给他儿子外”可以否定皇帝制,排除D项。故选C项。2.下面是中国古代四个不同朝代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符合汉代的是()A.图一 B.图二 C.图三 D.图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图四中“匈奴”“西域都护府”“乌孙”可知,是汉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D项正确;根据图一中“鞑靼”“奴儿干都司”“瓦剌”可知,是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排除A项;根据图二中“吐蕃”“东突厥”“北庭都护府”可知,是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排除B项;根据图三中“乌里雅苏台”“伊犁”“盛京”可知,是清朝时期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排除C项。故选D项。3.1902年有人在日记中写道:“今岁省城将一切书院改为大学堂,选才华秀美者入堂肄业,每月给薪水,所学以西法为要,有主教,有助教,以通西法者为之,此外又延洋夷为师(刻下尚未延来),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这反映出()A.作者具有排外倾向 B.作者主张中体西用C.维新运动渐入高潮 D.天朝上国观念盛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2年中国。据材料“在堂助教者,闻洋夷为师而告退之者数人,可谓有志气者矣”可知,作者对新式学堂部分助教因为学堂聘请洋人为师采用辞职形式抵制的行为大为赞赏,可见作者具有排外倾向,A项正确;材料只是记载1902年中国新式学堂的相关情况,作者没有明确表达观点,排除B项;题干涉及时间是1902年,戊戌变法1898年已经失败,排除C项;材料只能反映当时部分助教排外,不能推断具体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4.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在此,中共主张A.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C.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及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此时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材料中的主张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小资产阶级、富农等其他阶级,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C项正确;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发生于19241927年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的主张有利于联合不同阶级,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不是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排除B项;材料为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内容,此时抗日战争还未全面爆发,还未建设抗日根据地,排除D项。故选C项。5.中世纪后期,法国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形成等级君主制统治;英国国王通过议会为自己的政策寻求支持,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两国统治者都重视加强王权、削弱了教权。这()A.使基督教会势力逐渐衰落 B.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C.改变两国民众的宗教信仰 D.标志君主制统治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根据材料“两国统治者都重视加强王权、削弱了教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两国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王权,削弱了教权,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这一时期,基督教会势力仍很强大,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两国的宗教信仰没有改变,排除C项;材料所述的是王权的加强,与君主制统治的建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下图是近代中国新式学堂的代表,由张之洞创建,这一时期,将育人和取人合于一途,中国的选官制度发生根本性变革,这一时期是()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清末新政时期 D.中华民国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清末新政时期,废除了科举制,创办新式学堂,将选官与育人结合在一起,使得中国选官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C项正确;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时期,选官制度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A、B项;中华民国选官制度继承了清末新政时期的选官制度,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7.下表是乾隆十八年和光绪十八年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统计。该表可以说明乾隆十八年光绪十八年地丁69.5%39.5%盐课16.4%8.8%常关税10.8%3.0%杂赋3.3%9.6%厘金018.2%洋关税020.9%A.晚清丧失领事裁判权引发的变化 B.晚清岁入总额大幅度增加C.财政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D.晚清传统财政的逐渐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在乾隆时期,地丁税占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盐课、常关税等传统税种仍占相当比例,其他方面的税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很小,但到光绪帝时期,地丁税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大大下降,盐课和常关税的比重也在下降,而杂赋、厘金和洋关税的比重明显提升,说明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了明显的改变,C项正确;晚清丧失领事裁判权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晚清岁入总额大幅度增加”与表中信息不符,排除B项;晚清传统财政尚未发展到瓦解的地步,排除D项。故选C项。8.从某种角度看,《权利法案》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由此可知,《权利法案》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形成了“议会至上”权力结构C.严格限制了国王和议会的权力 D.利于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权利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可以看出《权利法案》的颁布有利于英国形成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故D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君主立宪制是《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而不是题意中所说,故A项错误;B项与题意不符,故错误;题意是明确划分权力,而不是限制,故C项错误。故选D项。9.(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三年更代。十甲为保,立保长,一年更代。士民公举诚实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报官点充。……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这说明清朝的保甲制()A承担户籍管理和社会治安职能 B.具有政府救济和宗族救助功能C.提高赋役征发和社会保障效益 D.强化自我管理和重农抑商机制【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乾隆)二十二年更定保甲之法……凡甲内有盗窃、邪教、赌博……聚会等事,及面生可疑、形迹诡秘之徒,责令专司查报。户口迁移登耗,责令随时报明,于门牌内改换填给”,可以看出清朝时期通过保甲制,强化对基层的管理,稳定社会秩序,同时还承担相应的户籍管理,A项正确;政府救济和宗族救助功能属于社会救济的范畴,排除B项;保甲制主要是针对地方秩序,巩固统治而言,并没有提高社会保障效益,排除C项;保甲制强化的是政府对民众的管理,而且重农抑商是针对工农业采取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0.“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致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这说明两大法系的共同特征是A.突出法官作用 B.以成文法为主 C.强调法律至上 D.以判例法为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都是议会制定法律,依法行使行政权、司法权,体现了法律至上,C项正确;突出法官作用和以判例法为主的是英美法系特征,排除AD项;以成文法为主是大陆法系的特征,排除B项。故选C项。【点睛】11.唐宋时期,因上辈有功而获得入学、任官的待遇被称为“恩荫”。唐朝恩荫入仕者授官高升迁快,官至宰相级别的不下六七十人;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这一调整有利于()A.抑制官员腐败问题 B.实现社会公平正义C.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D.维持官僚队伍稳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而宋朝恩荫不仅授官低,而且升迁也远远慢于进士出身的官员”可得出宋代进一步削弱了原有的官员后代入仕的特权,有利于科举制的发展,扩大选官来源,从而促进社会阶层流动,C项正确;材料与腐败没有直接的关系,排除A项;社会公平正义并不能因此而实现,排除B项;这一调会触及旧官僚的利益,不利于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反映了秦汉至明清官员考核的相关制度,从总体上看,官员考核演变的特点是()时期制度相关法律/规定考核标准/内容考核机构秦汉、魏晋上计汉《上计律》、西晋《五条课郡县法》土地人口、财政收入、社会治安御史、尚书台隋唐、宋代考课、磨勘《唐六典》、宋《守令四善四最》等官吏品质、道德修养吏部、考课院明清外察与京察(大计)考察、考满《明会典》《大清律例》等能力、操守、政绩和贪腐情况内阁、吏部、都察院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从注重政绩变为注重德行C.制度化考察不断完善 D.从地方考核变为中央考核【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秦汉至明清官员考核的相关制度,从总体上看,在考核机构、考核内容上逐渐细化、制度化,考核标准也逐渐增多,反映出制度化考察不断完善,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的是官员的考核制度,没有反映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考核从政绩向德行的转变,排除B项;材料没有说明从地方考核变成中央考核,排除D项。故选C项。13.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指出:“今海外诸夷,一春秋时之列国也。不特形势同,即风气亦相近焉。”后来,曾纪泽也称鸦片战争后的中外关系“直如战国之晋楚齐秦,鼎峙而相角”。以上言论表明近代中国先进士人()A.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仍然固守传统夷夏观念C.民族意识开始走向觉醒 D.探寻应对世界变局策略【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今海外诸夷,一春秋时之列国也’。……‘直如战国之晋楚齐秦,鼎峙而相角’”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士大夫阶层以春秋列国并立之形势比拟此时列强并立的世界局势,体现了近代先进士人寻求应对世界变局的策略,D项正确;洋务运动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受到冲击,选项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民族意识觉醒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4.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诗》《书》《礼》《易》《春秋》,特别是《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A.“五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D.汉代司法审判不依据颁行法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诗》《书》《礼》《易》《春秋》,特别是《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并结合所学,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可以得出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B项正确;结合所学,汉魏以后,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并不是“五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排除A项;根据材料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以《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这不能说明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理念,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儒学经典可以作为判案依据,但不代表汉代司法审判就不依据颁行的法律,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5.十七、十八世纪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然法学说的一般理论是:人类处于自然状态中,由自然法所支配,享有各种自然权力。而这源于罗马法学家西塞罗的观点:“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这说明了()A.罗马法规范了近代西方的社会秩序 B.近代西方法学与罗马法渊源颇深C.罗马法学维护了西方国家民主体制 D.近代西方理性精神起源于罗马法【答案】B【解析】【详解】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然法学说理论源自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这说明近代西方法学与西方法渊源颇深,B项正确;罗马法规范的是罗马社会而非近代西方社会,排除A项;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而非民主制,排除C项;近代西方理性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排除D项。故选B项。16.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教会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由此可见,基督教的宗教伦理A.让人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C.努力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要求服务 D.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可知,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D项正确;让人们忍耐顺从死后进入极乐世界不符合材料主旨,A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B项排除;材料只涉及基督教的宗教伦理,与政治无关,C项排除。故选D项。17.1937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更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并发行了边区货币。这一变化()A.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B.降低了红色银行的独立性C.适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促成了国共两党经济合作【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7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更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可知,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以适应全民族抗战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根据地经济发展,排除A项;虽然改为了边区银行,但仍然具有独立性,排除B项;国共两党只是在抗战方面合作,经济上并不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18.1982年宪法在总纲中提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起到“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规定“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1982年宪法()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承认了市场机制的存在C.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D.否定了计划经济的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82年宪法承认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强调通过实行责任制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肯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承认了市场机制的存在,B项正确;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国企改革方向,提出到20世纪末国有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C项;1982年宪法在承认市场机制存在的同时,并未否定计划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19.古希腊时期,基层治理依靠村社实行自治。西欧封建社会中,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事务。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同时,基督教会在基层治理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从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西方国家的基层治理传统是A.以教会为中心进行基层治理 B.基层治理的主要特点是基层自治C.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D.中古时期城市治理以王权为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从古希腊时期的村社自治、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主(或管家)管理庄园、城市自治和基督教会的作用等,可以得出西方国家在基层治理上具有自治传统,B项正确;教会只是中世纪基层治理的形式之一,并非一直为西方国家基层治理的中心,A项错误;社区是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只适用于古希腊时期,C项错误;中古时期西方城市治理以“王权”为中心与“(城市)享有不同程度的自治”不符,D项错误。20.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A.强调农商皆本 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C.禁止人口流动 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初(中国)。据材料“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及所学知识可知,百姓对邻里的情况相互知晓,有利于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进而加强对民间的控制,B项正确;明清时期,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且邻里之间“知晓丁数、职业”,不能体现政府对农业和商业的态度,不能反映农商皆本,排除A项;明清时期,对人口流动进行严格的限制,但并不禁止人口流动,C项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邻里之间“知晓丁数、职业”是为了加强对民间的控制,与经济均衡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且邻里之间的相互了解不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21.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承认了瑞士和荷兰独立,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国界;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恢复了拿破仑战争前的欧洲均势,创立和重建了一些国家。这反映了欧洲()A.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 B.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C.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 D.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被打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48年形成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815年形成的维也纳体系”可知,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在逐渐完善国际关系体系,确立国际法原则,说明国际协调机制更趋合理,A项正确;随着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从而促使国际法的建立,排除B项;各国完成了向民族国家转变,“完成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大国主导的政治格局是20世纪国际法发展的特征,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2.“对于这种入世的新教禁欲主义,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一方面,它强烈地反对任意享用财富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将财富的获取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据此可知,新教的兴起()A.强化了对人性的束缚 B.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C.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D.否定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欧洲)。据材料“并且对消费进行限制,尤其是奢侈品消费……从传统伦理观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心理影响”,可知新教反对进行奢侈品消费,并且促进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有利于推动资本的积累,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鼓励人们去追求财富,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旧贵族势力的打击,排除C项;新教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宗教伦理观,“否定”,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3.1971年,在商议起草尼克松访华公告时,中方代表要求写上中国接受尼克松访华请求一类的字句,而美方代表则坚持要写尼克松接受中国的访华邀请,但公告最后的定本如下所示。这反映了()获悉尼克松总统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系的问题交换意见A.中美两国积极谋求外交关系的改善 B.大国外交需要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C.中美两国关系存在的障碍得到解决 D.大国斗争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手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获悉尼克松总统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可以看出,中美国双方都有改善对外关系的意愿,这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A项正确;双方意识形态的差异仍然存在,排除B项;中美两国关系存在的障碍并没有得到解决,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强调比方的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24.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传统“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A.力图探索政府救济的新方式 B.彻底地解决了社会危机C.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建立了完备的救荒体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募饥民修水利”“赈救食力之农”,与传统的直接救济有着明显的不同,说明的是王安石力图探索政府救济的新方式,A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并未彻底解决社会危机,排除B项;材料与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D项错在“完备”,排除。故选A项。【点睛】25.下图所列为学者对某金融秩序的评价。据内容推测该学者评价的是美国通过发行巨额国债来增加美元的发行额度,但这导致美国政府赤字越来越高。其他国家将美元兑换成黄金的需求越来越高。随着各国不断将美元兑换为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将越来越少。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浮动汇率制【答案】C【解析】【详解】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双挂钩一固定,形成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关系体系,C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国际收支调节,排除A项;材料与金本位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浮动汇率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题26.中国古代官僚制是皇权的体现,官僚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因此有学者提出“皇权不下县”的观点,但也有一些学者反驳“皇权不下县”的论据。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论据一《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大爷同二爷道:‘我们同你家老爷虽是乡亲,但这失贼的事,该地方官管;你们须是到地方官衙门送呈纸去。’朝皋们无法,只得依言,具了呈纸,到彭泽县去告。那知县接了呈词,即刻升堂。”小说中的描写体现了县权对于乡村一级的直接管理,也体现了县官在处理民事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王印红、朱玉洁《从明清小说管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皇权”下县》论据二20世纪末,形成于魏晋时期的长沙走马楼吴简陆续发现并公布于众……从众多吴简中可以看出乡吏的职责颇广:春夏为“劝农”,秋冬除了课征租税役调外,还对上负责本地吏民户籍的管理,保证“人名年纪相应”,如果有误,“为他官所觉”,则本吏要承担罪责。——秦晖《传统十论》论据三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共分为捕卫南乡、卢沟桥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王平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至此,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胡恒《皇权不下县·济代县转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1)判断上述三个材料所依据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辨析其价值。(2)请分别指出上述三个材料各自的论述角度,并请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新角度说明古代皇权对基层社会的影响。【答案】26.论据一:是小说(文学作品)成书于清代,属于二手史料,能反映清代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使用时须与其他类型史料相印证。论据二:属于出土文献,是简牍,属于一手史料,形成于魏晋时期,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史料价值很大。论据三:属于地方志,清代官修,属于一手史料,真实反映清代机构管理情况,史料价值很大。27.论据一论述角度:县政府对地方事务的管理。论据二论述角度:乡吏的职权与责任。论据三论述角度:县下属的管理机构。补充1:古代基层的乡、里、亭等组织的设立,虽然不是国家正规行政机构,其社会治理的功能却体现了皇权的要求。补充2:明清时期的乡约改为皇帝的劝谕,以教化、约束百姓,带有强制力,体现皇权对乡间的影响。(如朱元璋的“六谕”,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儒林外史》第八回”得出论据一是小说,属于二手史料,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该书成书于清代,能反映清代的社会生活,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使用时须与其他类型史料相参证;根据“20世纪末形成于魏晋时期的长沙走马楼吴简陆续发现并公布于众”可知,论据二属于出土文献,是简牍,属于一手史料,形成于魏晋时期,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史料价值很大;根据“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可知,论据三属于地方志,属于一手史料,清代官修,真实反映清代机构管理情况,史料价值很大。【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综合材料内容可知,论据一论述角度是县政府对地方事务的管理;论据二论述角度是乡吏的职权与责任;论据三论述角度是县下属的管理机构。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古代基层的乡、里、亭等组织的设立,虽然不是国家正规行政机构,其社会治理的功能却体现了皇权的要求。明清时期的乡约改为皇帝的劝谕,以教化、约束百姓,带有强制力,体现皇权对乡间的影响。可从这些角度补充古代皇权对基层社会的影响。27.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摘编自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材料二中国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政府派员分赴各地调查民商事习惯,并强调:“中国幅员广远,各省地大物博,习尚不同。使非人情风俗洞激无遗,恐创定法规,必多窒碍。”至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分五编,前三编主要是以日本公布的民法为蓝本,同时对德国、瑞士的民法有所参考,采纳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失致人损害应予赔偿等近代民法基本原则。后两编(亲属和继承)虽也采纳了一些西方新制,但更注重的是中国固有的礼教民俗。——摘编自李启成《中国法律史讲义》材料三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1979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立法机关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思路,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1999年和2004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的原因,概括该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2)据材料二,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编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历史背景。(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1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及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答案】27.原因:旧法律弊端重重;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需要巩固;传播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关系:启蒙原则法律化。28.特点:借鉴西方法律;重视结合国情,实地调查;强化礼教民俗。背景:清末新政的影响;西方法律思想的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知识分子的倡导。29.原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积累财富、人民利益和各方面权利平等需要保护等,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意义: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中国与国际接轨,扩大开放和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可知,旧法律弊端重重;根据材料一“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需要巩固;传播法国大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第二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一“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可知,启蒙原则法律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前三编主要是以日本公布的民法为蓝本,同时对德国、瑞士的民法有所参考”可知,借鉴西方法律;根据材料二“政府派员分赴各地调查民商事习惯,并强调:‘中国幅员广远,各省地大物博,习尚不同。使非人情风俗洞激无遗,恐创定法规,必多窒碍。’”可知,重视结合国情,实地调查;根据材料二“后两编(亲属和继承)虽也采纳了一些西方新制,但更注重的是中国固有的礼教民俗”可知,强化礼教民俗。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可知,清末新政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前三编主要是以日本公布的民法为蓝本,同时对德国、瑞士的民法有所参考,采纳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失致人损害应予赔偿等近代民法基本原则”可知,西方法律思想的传播;根据所学知识,可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知识分子的倡导等方面分析。【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三“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可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根据材料三“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并结合所学可知,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积累财富、人民利益和各方面权利平等需要保护等,对国家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三“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中国与国际接轨,扩大开放和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有利于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方面分析。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中国观念”是历史发展中沉淀出来的传统中国各民族对多民族国家统一体认同的观念,是基于文化、历史、地理三者一体的整体国家观念。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境内各民族在形成与发展中相互冲突与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民族观念。大一统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民族观念共同作用,保持了传统中国在文化、地理、历史上的完整性,从而把中国各民族整合到大一统国家的认同之中,维护传统“中国观念”经千年而不衰。——据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以“中国观念”为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观念”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原因。材料二某学校高二(1)班以“中国历史上大一统国家治理”为主题,以个人探究、小组合作、班级研讨会等方式,认识我国历史上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加深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过程的了解。全班分为三个小组,每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各小组分别探讨如下问题A.国家统一:探讨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通过了解中国历史上统一与分裂的不同历史阶段,认识统一是主流,是历史的大势。B.“要在中央”:探讨中央集权与大一统的关系。整理不同时期大一统中央集权力量强弱变化的资料,分析中央集权对保持大一统的作用。C.郡县体制和因俗而治:探讨历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及其对大一统的影响。通过了解地方行政区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全新铝合金门窗供货合同范本下载
- 《关于课堂教学点评》课件
- 2024年度演艺经纪合同纠纷
- 《钢结构设计规范》课件
- 04版智能家居系统研发与销售合同
- 2024年度网络安全服务合同:某企业聘请专业公司保护信息系统3篇
- 2024年度售后服务合同:汽车4S店售后服务合同2篇
- 《宝洁公司战略分析》课件
- 《铝合金感应加热炉》课件
- 2024年度墙板生产设备采购合同3篇
- 2024年新华社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新高考Ⅱ)含答案
- 十七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QCT1177-2022汽车空调用冷凝器
- MOOC 理论力学-长安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家长会课件:数学五年级上册家长会课件
- 2021年12月英语四级真题试卷第1套(含答案解析)
- 荒漠区生态治理(麦草沙障、植物固沙)施工方案
- 工程造价术语标准(共32页)
- 拉刀基本知识(完整版)
- 次氯酸钠溶液 MS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