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天文病历残卷与敦煌历日新考_第1页
敦煌天文病历残卷与敦煌历日新考_第2页
敦煌天文病历残卷与敦煌历日新考_第3页
敦煌天文病历残卷与敦煌历日新考_第4页
敦煌天文病历残卷与敦煌历日新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敦煌天文病历残卷与敦煌历日新考

一敦煌历日文书特征在吐蕃占领和起义时期,敦煌地区使用了大约200年的地方历法。敦煌文献中约有40多部天文历法文件。据确定,全年有30多艘敦煌文献,属于34个范畴,大部分是不完整和错误的。可见,这些历日残卷所反映的绝非敦煌历的全貌。学界关于敦煌历的研究中,有关散见材料的运用曾起到过良好的作用。如藤枝晃用S.1686《大蕃岁次辛丑岁沙州释门都僧统□教授和尚画本行集变等记》题记“大蕃岁次辛丑五月丙申朔”与P.2583具注历日残卷相印证,确定该残卷为长庆元年(821)具注历[P387];邓文宽用S.6349《易三备》题记“甲申六月丙辰[朔]”印证了P.3284v《咸通五年(864)甲申岁具注历日》[P191],用S.5747《归义军节度使南阳张某(承奉)祭风伯文》题记“天复五年岁[次乙]丑正月壬[戌]朔”印证了P.2506v《天复五年乙丑岁(905)具注历日》[P342];施萍婷则将S.6515《妙法莲花经》题记“丑年闰四月”、北图周53《周说祭曹氏文》(拟)题记“乙丑正月己卯朔”与P.3900v残历相结合,不但确定了残历的年份为元和四年(809),而且还推出了二、三月的朔日[P322,346]。由此可见散见材料在敦煌历研究中的价值。与敦煌历有关的散见材料,藤枝晃先生最早在《敦煌历日谱》一文中进行过一些梳理。随着近年来学界对敦煌历日研究的深化,敦煌历的特征愈益明确。因而可以看出,藤枝晃先生在将近30年前的研究中对一些朔闰的判断存在着明显的错误。同时,敦煌文书和莫高窟题记中还有不少相关材料,零零星星地透露着敦煌历的信息。本文即是在归纳搜寻此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及相关信息(譬如月大小,甚至有些定期的活动如祭雨师),进行比对和辨析,汇集和考证了涉及44个年份的敦煌历的朔闰情况,以期对敦煌历的具体状况有更多的了解,并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为了简化行文,这里有必要首先对本文判定的依据和相关问题交代一下。由于朔闰情况必须对应准确的年份,所以本文在考虑文书抄写行用的时代背景的同时,主要依据敦煌历的特征判断文书的年代。关于敦煌历日文书,施萍婷、邓文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均作过较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研究1,邓文宽《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一书收录最多,计有32个年份的敦煌地方历日2;又于《敦煌三篇具注历日佚文校考》一文中录有3个年份的敦煌历日3;加之由施萍婷推定、不见于邓著的S.3824-3《宋开宝二年(969)己巳岁具注历日》[P363]一份,计36份,除去重复,所涉年份34个。其中反映的明显特征有二:一是敦煌历朔日与中原历或同、或前后相差一至二日,其中相差二日者极少,没有相差三日或三日以上者;二是敦煌历的闰月与中原历或同、或前后相差一月(在共计八个闰月中没有与中原历相差二月以上者)。其次,从本文所检索的材料看,关于敦煌历的朔日明确记有年号的材料共计18条,与中原历相比较,其中朔日相同者9条(P.4660、S.4479b、邓秀峰藏卷、P.2482d、乌程蒋氏藏卷、莫427、莫444、S.4400、P.2649),早一日者4条(P.3490c、P.3718、S.0289、莫431),迟一日者四条(S.0381vc、P.3214-3、P.3630+P.3718),迟二日者1条(P.4660);关于闰月情况,本文检得有明确纪年的闰月材料共计8条,与中原历相比较,其中闰月同者3条(S.2630、S.2174、P.3573),迟一月者3条(S.0381c、P.2568、P.3071v),早一月者2条(P.2859d、北图076v)。可见,这些散见材料所反映的特征与敦煌历日的特征完全一致(具体材料详见下文)。所以,本文以这一特征为依据,结合其他相关信息,核对陈垣《二十史朔闰表》(以下简称《朔闰表》),确定了所录文书的具体年份。当然,文书中也有一些与此特征不相合的例子,但是我们也熟知,现存各类敦煌材料中关于年号、年月日顺序和干支的记录,时有明显的错讹和相互矛盾之处,毋庸举例。有些材料众家所录虽同,但详加推究,可以肯定其材料本身必定有误。如莫高窟第220窟(翟家窟)题记:“大唐同光三年(925)岁次乙酉三月丁巳朔廿五日辛巳。”核《朔闰表》,中原历同年三月朔日为癸巳,则其比中原历三月朔迟二十五日;又查敦煌文书中有同光二年(924)历日,而该历日的制订者正是莫高窟第220窟的主人翟奉达,邓文宽先生根据历日序文推知全年月朔,并推知同光三年(925)正月朔日为乙未,比中原历正月朔迟一日,按此推算,敦煌历三月朔日约在癸巳、甲午、乙未之间,绝不可能朔迟二十几日。由此可知该题记必属书写或传抄有误4。此类问题本文存疑不录。有些材料恰于朔闰之日月处残缺,乍看似可用中原历补残,但事实上,由于敦煌历与中原历之间的或同或异,直接以中原历补残是不准确的。如P.2482-2《罗盈达邈真赞》尾题:“大晋天福八年(943)癸卯岁九月□□朔十五日。”据中原历该年份九月丙子朔可知,敦煌历九月朔日可能为乙亥、丙子、丁丑甚至包括甲戌、戊寅中之任一个。又如莫高窟第107窟西壁龛下中央发愿文尾题:“大唐咸通十二年(871)岁次子(?)癸酉朔二十日壬辰□记。”[P98]核《朔闰表》,该年份十一月为癸酉朔,似与本条正相吻合,然而根据敦煌历的特点,中原历之八月乙亥朔、九月甲戌朔正好与本条朔日癸酉前后各差一日,如是,本条月份也可能为八、九两月之任一月。凡如此类尚难确定者本文亦暂付阙如。另有一些散见材料与前述敦煌历的特征明显相左(如个别闰差二月甚至三月以上者),但因其正误不似正规历日之偶有笔误者易于判定和纠正,故在缺乏充分资料依据的情况下,我们依然确信正规历日的特征所具有的可靠性,所以本文对与正规历日这一可靠依据相左的个案暂时存而不论。总之,文中尽量收录符合敦煌历特征并可明确断定年份的材料(对其中一些年份的认定学界已成共识),行文以纪年先后为序,对于明确无疑者直接于按语中注明其对应年份及与中原历之异同,对于需要说明或考辨者则略加阐述。二801大番岁次辛酉S.0381C《龙兴寺毗沙门天王灵验记》题“大番岁次辛巳(801)闰二月十五日”。按:此辛巳岁当为唐贞元十七年(801),中原历该年份闰正月,敦煌历闰二月,比中原历闰迟一月。802已朔十五岁S.0515《功德文》题“惟岁次壬午五月丁巳朔十四日庚子(午)”。按:此壬午岁当为唐贞元十八年(802),中原历该年份五月朔日为丙辰,敦煌历五月朔日为丁巳,比中原历朔迟一日。803敦煌时期中原历S.5820+S.5826《未年尼僧明相卖牛契》题“未年闰十月廿五日”。按:吐蕃占领敦煌时期有以十二地支纪年之习,核《朔闰表》,在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中原历只在唐贞元十九年(803)癸未岁有闰十月,与该文书所记年月相当,其他年份中原历无闰十月或前后相差一月者,故知此未年即唐贞元十九年(803)癸未岁。该年份中原历与敦煌历闰月同在十月。813岁次推动运动期P.5000《女婿张志丰祭丈母冯氏文》题“惟岁次癸巳九月辛亥朔廿三日癸酉”。按:此癸巳岁当为唐元和八年(813),中原历该年份九月朔日为庚戌,敦煌历九月朔日为辛亥,比中原历的朔迟一日。815《将限内》“多元未发现,未言先单位”“日而出”“日教育S.3920《乙未年僧法诠正勤祭康上座文》题“惟岁次乙未五月辛未朔十二日丙午”。按:此乙未岁当为唐元和十年(815),中原历该年份五月朔日亦为辛未,与敦煌历的朔日相同。817元和十二年717年S.6568《净名经疏卷上》题“丁酉岁闰五月十五日”。按:此丁酉岁当为唐元和十二年(817),中原历该年份闰五月,与敦煌历闰月相同。S.2691《僧玄通祭姊师文》题“惟岁次丁酉十一月丙戌朔六日辛卯”。按:此丁酉岁亦为唐元和十二年(817),中原历该年份十一月朔日为丙戌,与敦煌历朔日相同。820月己朔十五P.3310v《杂写三行》题“惟岁次庚子十月己巳朔十四日壬午”。按:此庚子岁当为唐元和十五年(820),中原历该年份十月朔日为庚午,敦煌历朔日为己巳,比中原历朔早一日。835乙儒系乙已消耗P.2417v《祭文文范》题“维岁次乙卯三月丙午朔十六日”。按:此乙卯岁当为唐文宗太和九年(835),中原历该年份三月朔日亦为丙午,与敦煌历朔日相同。839岁次己未二十七日壬子朔抗P.4638g《大番故敦煌郡莫高窟阴处士公修功德记》题“岁次己未四月壬子朔十五日丙寅”。按:此己未岁当为唐开成四年(839),中原历该年份四月朔日亦为壬子,与敦煌历的朔日相同。847研究方法S(?)《康再荣建宅文》题“维岁次丁卯三月丙寅朔廿三日戊子沙州大蕃纥骨萨部落使康再荣建立其宅”[P390]。按:纥骨萨部落是元和十五年(820)吐蕃在沙洲建立的汉人千户部落,此丁卯岁当为唐大中元年(847),中原历该年份三月朔日为乙未,闰三月朔日为丙寅,敦煌历三月朔日为丙寅,与中原历闰三月朔日相同。据敦煌历闰月与中原历或同或相差一月的特点,可以断定,敦煌历该年份有闰二月,比中原历闰早一月。855唐大中十年713年,唐大中十年713年,唐大中十年713年乙酉岁S.1472《佛说八阳神咒经》题“乙亥岁前四月四日”。按:从文书中有“前四月”的记载看,敦煌历该年份有闰四月。核《朔闰表》,唐大中九年(855)乙亥岁中原历有闰四月,与文书所载正相吻合,其他有可能对应的乙亥岁年份无闰月相同或前后相差一月者,是知该乙亥岁即唐大中九年(855)。可见,该年份敦煌历与中原历闰月同在四月。858第84页著录2.《敦煌龙兴寺沙门明照撰》,原字为列图Φ.296《瑜伽师地论》题“寅年闰正月廿二日,龙兴寺沙门明照随[听]写”。北图闰098《瑜伽师地论》第39至41题记“戊寅年后正月廿二日说四十一卷手记竟”。按:按通常所见,吐蕃统治敦煌时期通行地支纪年,然以此寅年核《朔闰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中原历没有闰正月或前后闰差一月者与之相应。敦煌文书中S.1439v为《唐大中十二年戊寅岁(858)具注历日》,属归义军时期的历日。该历表明当年有闰正月,且比中原历闰早一月,这正好与列图Φ.296所记寅年闰正月和北图闰098之戊寅年后正月相一致。另外,列图Φ.296之题名明照,并见于多件文书,如S.0735《瑜伽师地论》第28题有“大中十一年(857)五月三日明照学了记”;北图菜025《瑜伽师地论》题有“大中十二年(858)八月五日比丘明照随听写记”,又题“大中十二年(858)六月一日比丘明照本”。显然,这两份文书所记听写者及听写内容与列图Φ.296所载完全一致,年份亦与之相应,这说明列图Φ.296所载寅年即大中十二年(858)戊寅岁;而其闰正月正可与S.1439v具注历日相印证。又莫高窟第192窟有唐咸通八年(867)《发愿功德文》,题名为“敦煌龙兴寺沙门明照撰”5与列图Φ.296题名完全一致,而撰写时间也在大中十二年(858)戊寅岁之后不久,这在时间上也可作为本条之佐证。P.4660《故沙州释门赐紫梁僧政邈真赞》题“大唐大中十二年岁次戊寅二月癸巳朔十四日丙午”。按:唐大中十二年(858)中原历闰二月,朔日为癸巳。敦煌历闰正月(见前述),故其二月癸巳朔当对应中原历闰二月癸巳朔,二者朔日相同。859月十二日未朔产品S.0389v-2《祭文》题“维岁次己卯十二月癸未朔廿四日丙午”。按:此己卯岁当为唐大中十三年(859),中原历该年份十二月朔日为壬午,敦煌历朔日为癸未,比中原历朔迟一日。867咸通十二年713年,敦煌年莫高窟第192窟《发愿功德赞文并序》尾题“(前缺)(八)年岁次丁亥二月壬申朔廿六□□”[P85]。按:该文序中有“又愿我河西节度使万户侯□司空张公……”句,是知该文系张氏归义军时作品,因此该题记所对应年份当为唐咸通八年(867)丁亥岁。中原历该年份二月朔日为辛未,敦煌历为壬申,比中原历迟一日。S.0381v-3《十二娘祭婆婆文》题“惟岁次丁亥五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P.4660《敦煌唱导法将兼尼藏主广平宋律伯彩真赞》题“惟大唐咸通八年岁次丁亥六月庚午朔五日甲戌”。按:据中原历,咸通八年(867)丁亥岁五月朔日为己亥,六月朔日为戊辰;敦煌历该年份五月朔日为庚子,比中原历朔迟一日,六月朔日为庚午,比中原历朔迟二日。又,中原历五月为小月;敦煌历从五月庚子朔到六月庚午朔,计三十日,则其五月为大月。875乙酉朔二十七日P.2595v《忠信祭师兄文》题“维岁次乙未正月乙酉朔七日辛卯”。按:此乙未岁当为唐乾符二年(875),中原历该年份正月朔日为乙酉,与敦煌历朔日同。879年S.4479b《新菩萨经》题“乾符六年己亥五月庚寅廿四日”。按:乾符六年(879)己亥岁中原历五月朔日为庚寅,与敦煌历朔日相同。887是已开中国实践活动的日期,且至党的时间。至监督、亲政策P.3569v《唐光启三年四月为官户马三娘、尤粉堆支酒本和算会牒》载“(四月)十七日祭雨师用酒两瓮”。按:该文书系归义军衙门官方的算会牒。祭祀风伯和雨师是中国古代官方法定的宗教礼仪活动,按唐制规定:“立春后丑日,祀风师于国城东北。立夏后申日,祀雨师于国城南”。唐天宝四年(745)敕诸郡建风伯、雨师坛,每年按规定的日期如法祭祀,宋制因之。敦煌立有风伯坛和雨师坛。从文书材料看,敦煌对风伯、雨师之祭合于国家祀典,并在历日中作了专门的标注。如S.1439v《唐大中十二年戊寅(858)具注历日》记:“(正月)十四日丁未水执,立春正月节……廿日癸丑木闭,祭风伯。”又:“(三月)十七日己卯土闭,立夏四月节……廿二日甲申水平……祭雨师。”6在实践活动中,如S.5747《张承奉祭风伯文》所载时间为“天复五年(905)岁次乙丑正月壬戌朔四日乙丑”,查P.2506v《天复五年乙丑岁(905)具注历日》,其正月间未标明立春节,而正月二十三日甲申标明为惊蛰二月节[P338~339],按此向前推一月,立春正月节当在前一年甲子岁(904)十二月下旬。由于二十四节气所反映的是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阳历中的日期是基本固定的,每年立春节在阳历2月4日或5日。结合《朔闰表》推算,甲子岁(904)十二月下旬丁巳日或戊午日当为立春节。从这两日之任一日算起,敦煌历正月乙丑均为立春后第一个丑日。可见,归义军虽然处于半独立状态,但其祭祀活动依然遵循中原王朝的定制。由此可知,P.3569v所记四月十七日祭雨师的活动必定在立夏后第一个申日。核《朔闰表》,光启三年(887)四月甲辰朔为阳历4月27日,而每年立夏四月节必在阳历5月5日或6日,按此,中原历该年份立夏后第一个申日为阴历四月十七日(阳历5月13日)庚申,这一天正好符合敦煌文书“四月十七日祭雨师”的记载。于是可以肯定,P.3569v所记四月十七日申日只能是庚申日,而非其他日。由此倒推至四月初一,可知敦煌历四月朔日为甲辰,与中原历朔日同。同卷文书四月祭雨师条之前记有“去三月廿二日已后……至今月廿二日,计卅一日”,“从三月廿二日至四月廿三日,中间计叁拾贰日”。从上述内容可知,敦煌历三月有30天,为大月。由此可从四月甲辰朔倒推出三月朔日为甲戌,对应中原历三月乙亥朔,敦煌历三月朔早一日。P.2568《南阳张延绶别传》题“大唐光启三年闰十二月十五日”。S.5702《祭文》题“惟岁次丁未十二月庚子朔八日”。按:S.5702文书之丁未岁即唐光启三年(887),该年份中原历闰十一月,敦煌历闰十二月,比中原历闰迟一月;敦煌历之十二月庚子朔当对应于中原历闰十一月庚子朔,二者朔日相同。896乾宁三年囚丙P.3071v《社司转贴》包括三份,第三份尾题“乾宁三年囚(丙)辰闰二月录事龙[贴]”[P314]。按:中原历乾宁三年(896)丙辰岁闰正月,敦煌历闰二月,比中原历闰迟一月。898次戊废除/除样二M.1409(Дx.1411)《祭文?》题“(前缺)次戊午十二月乙丑朔廿一”[P405]。按:此戊午岁当为唐乾宁五年(898),中原历该年份十二月朔日为丙寅,敦煌历十二月朔日为乙丑,比中原历朔早一日。901唐天复元年辛酉岁P.2011《祭文》题“辛酉岁七月壬午朔”。S.3905《金光明寺造□窟上梁文(稿)》题“[大]唐天复元年辛酉岁闰月六日”[P405]。按:天复元年辛酉岁(901)中原历闰六月,朔日为辛巳;P.2011之七月壬午朔当对应中原历闰六月辛巳朔,敦煌历朔迟一日。又,根据这一对应关系和敦煌历的特点可以推定,该年份敦煌历有闰七月,比中原历闰迟一月。由此可知,S.3905的辛酉岁闰月必为闰七月无疑。902年邓秀峰藏《逆刺占》题“天复二载岁在壬戌四月丁丑朔七日”。按:中原历天复二年(902)壬戌岁四月朔日亦为丁丑,与敦煌历相同。904复四载岁在推动甲甲封建时P.2859d《占十二时来法》题“天复四载岁在甲子夹钟闰三月十二日”。按:中原历天复四年(904)甲子岁闰四月,敦煌历闰三月,比中原历闰早一月。906丙三、生为书记P.3214-3《祭文》题“维大唐天复六年岁次丙寅十二月庚辰朔廿一日庚子”。S.2603《唐太宗入冥小说》题“天复六年丙寅岁闰十二月廿六日善威书记”。按:此天复六年丙寅岁亦即梁天祐三年(906),中原历该年份闰十二月,与敦煌历闰月相同。中原历十二月朔日为己卯,敦煌历十二月朔日为庚辰,敦煌历朔迟一日7。908次代官35次乍/月555P.3214-4、5《祭文》题“维岁次戊辰三月壬申朔十一日壬午”。按:此戊辰岁当为梁开平二年(908),中原历该年份三月朔日亦为壬申,与敦煌历朔日同。909“维岁次己已绩效,协同共岁”S.2174《天复九年神沙乡百姓董如盈兄弟三人分家契》题“天复玖年己[巳]岁闰八月十二日”。按:唐天复无九年,此当为梁开平三年(909),中原历该年份也为闰八月,与敦煌历闰月相同。P.3214-1、2《祭文》题“维岁次己巳八月癸巳朔十一日癸卯”。按:此己巳岁亦为梁开平三年(909),中原历该年份八月朔日为甲午,敦煌历朔日为癸巳,比中原历八月朔早一日。914岁次东南角己酉朔20二日更S.6094《洪润乡百姓高延晟祭宅文》题“维岁次甲戌正月己亥朔廿二日更(庚)申”。按:此甲戌岁当为梁乾化四年(914),中原历该年份正月朔日为戊戌,敦煌历为己亥,比中原历朔迟一日。915乙气年世界时间S.6204《字宝碎金》里表纸落书“乙亥年闰二月”[P409]。按:此乙亥岁当为梁乾化五年(915),中原历该年份闰二月,与敦煌历闰月相同。923敦煌历史月间P.3573《论语义疏》残卷题“贞明九年癸未闰四月十日”。按:梁贞明无九年,此当为龙德三年(923),该年份中原历亦有闰四月,与敦煌历闰月同。P.3630+P.3718《阎会恩和尚邈真赞并序》题“于时大梁贞明九年岁次癸未五月乙巳朔廿三日丁卯题”8。按:此贞明九年亦当为梁龙德三年(923),中原历该年份五月朔日为甲辰,敦煌历朔日为乙巳,比中原历朔迟一日。另,P.3555P14为《贞明九年岁次癸未(923)具注历日》,该历存十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日。本条五月乙巳朔和P.3573之闰四月条可对该历予以补充。928月日:“已于产业链,从收益”至“香港特区”P.3490c《于当居创造佛塔功德记》题“天成三年岁次戊子九月壬申朔十五日丙戌”。按:中原历天成三年(928)戊子岁九月朔日为癸酉,敦煌历朔日为壬申,比中原历早一日。北图新0836为《后唐天成三年戊子岁(928)具注历日》,现仅存序文而无历日内容,本条可对其予以补充。942申岁至育观P.2040v《后晋时期净土寺诸色入破历算会稿》第53行载“闰四月付黄麻两石九斗”。按:后晋从天福元年(936)丙申岁至开运四年(947)丁未岁,计12年,其中天福七年(942)壬寅岁中原历有闰三月,文书中有闰四月,符合敦煌历与中原历可能相差一月的特点。可见,此闰月属天福七年(942)无疑。P.3718《陇西李府君(润晟)邈真赞并序》题“于时大晋天福七年五月癸未朔十四日丙申”。按:中原历天福七年(942)五月朔日为甲申,敦煌历为癸未,比中原历朔早一日。946《汉纪新语》卷2《汉纪新语》第50页P.2482d《阎府君(海员)邈真赞并序》题“于时大晋开运三年十二月丁巳朔三日己未”。按:后晋开运三年(946)为丙午岁,中原历十二月朔日为丁巳,与敦煌历朔日同。947“从汉天麻”至“已已在注重时间”S.2687《天福十二年浔阳郡夫人翟氏布施疏》题“于时大汉天福十三(二)年十一月壬子朔十九日庚午”。按:后汉天福无十二年,此当为后晋开运四年(947)丁未岁,中原历该年份十一月朔日为辛亥,敦煌历朔日为壬子,比中原历朔迟一日。950中原历史金上中原历列图Дx.1410《庚戌年闰四月社司转贴》有“庚戌年闰四月”[P360]。按:此庚戌岁当为后汉乾祐三年(950),该年份中原历闰五月,敦煌历闰四月,比中原历闰早一月。又,P.2914《王梵志词集卷第三》题有“大汉天福三年庚戌岁闰四月九日”,核天福三年(938)为戊戌岁,该年份中原历无闰,敦煌历亦不当有闰。乾祐三年(950)庚戌岁中原历闰五月,与本卷之闰四月相应,由此可见,P.2914卷之“天福三年庚戌岁”实为“乾祐三年庚戌岁”之误,关于闰月之记载正可与列图Дx.1410文书相印证。968月日:六月十二日乌程蒋氏藏《绘观音菩萨功德记》题“于时乾德六年岁次戊辰五月癸未朔十五日丁酉[P425]。按:中原历乾德六年(968)五月朔日亦为癸未,与敦煌历朔日同。969《法律》第20条:“己已年后抗,提升可。”P.3521va《秀和尚劝善文》题“己巳年后五月十六日”。按:此己巳年当为宋开宝二年(969),中原历该年份亦有闰五月,与敦煌历闰月相同。970岁次戊废除/“戊”莫高窟第427窟檐横梁题记“维大宋乾德八年岁次庚午正月癸卯朔二十六日戊辰”[P160]。按:乾德无八年,此当为开宝三年(970),中原历该年份正月朔日为癸卯,与敦煌历朔日同。972该不同年份中原历开宝五年972年,开宝五年972年,为中原历S.1313v《辛未、壬申年麦粟入历》有“壬申年后正月一日”。按:此壬申岁当为开宝五年(972),中原历该年份闰二月,敦煌历闰正月,比中原历闰早一日。又,P.3025为《壬申年闰正月信札》,其关于闰正月之记载可与S.1313v文书相印证。976宝十年岁次丙子实践莫高窟第444窟檐横梁题记“维大宋开宝九年岁次丙子正月戊辰朔七日甲戌”[P260]。按:中原历开宝九年(976)正月朔日为戊辰,与敦煌历朔日同。977丁古代“丁古代”北图盈076v《大目犍连变文》题“太平兴国二年岁在丁丑闰六月五日”。按:中原历太平兴国二年(977)闰七月,敦煌历闰六月,比中原历闰早一月。980敦煌历日期日S.0289《李存惠墓志铭并序》题“太平兴国五年庚戌岁正月乙亥朔廿六日庚子”。莫高窟第431窟檐前题记“维大宋太平兴国伍年岁次庚辰二月甲辰朔廿二日乙丑”[P284]。按:中原历太平兴国五年(980)正月朔日为丙子,二月朔日为乙巳;敦煌历正月朔日为乙亥,二月朔日为甲辰。敦煌历比中原历朔日各早一日。乙亥至甲辰计29日,则敦煌历正月为小月,与中原历相同。S.2474《庚辰——壬午间归义军衙内面油破历》载:“去三月廿四日,使出城南园及城东园住,沿佐衙前子弟等逐日早夜面二斗,胡饼三十六枚,至闰三月五日早上吃料断,除月小尽,中间十一日,内二日午食不供,计给面三石五斗四升”[P279]。按:本卷前有庚辰岁九月官张憨儿牒,卷中18~19行中有“于时太平兴国七年(982)壬午岁二月五日立契”,唐耕耦先生据此断该写卷为公元980~982年庚辰——壬午岁作品。从上引文可知,该年份有闰三月,据文书S.1473+S.11427bv为《太平兴国七年(982)壬戌岁具注历日》残卷知该年份有闰十二月,与中原历相同,由此可见,前卷有闰三月者非太平兴国七年(982)壬午岁。再核《朔闰表》,知中原历太平兴国五年(980)庚辰岁有闰三月,正与文书相符,故知敦煌历太平兴国五年(980)闰月同中原历。又据“去三月廿四日……至闰三月五日……除月小尽,中间十一日”可知,该年份敦煌历三月为小月,我们已知该历正月亦为小月,于是可以推定,该历二月当为大月。因为古人早已认识到,一个朔望月的时间平均为29.5日有余,故在历日安排中为了合理地调整朔望日,原则上一般以大小月相间,每经15~17个月,接连两个大月出现。从中原历的实际情况和传世的30多件敦煌历日及其研究结果看,两者皆有两个小月接连出现的,也有两个甚至三个大月连续出现的,但没有三个小月接连出现之例。由此可知,在正月和三月均为小月时,二月必为大月。由敦煌历二月甲辰朔为大月可以推知,该历三月朔日为甲戌,与中原历三月朔日相同;又由三月小可推知闰三月朔日为癸卯,中原历闰三月朔日为甲辰,敦煌历朔早一日。982了其官整合P.4061v《壬午年闰十二月都头知内库官某状》有“壬午年闰十二月”。按:此壬午年当为太平兴国七年(982),中原历该年份亦有闰十二月,与敦煌历闰同。据S.1473、S.11427dV《太平兴国七年(982)壬午岁具注历日》知该年份有闰十二月,本条正可相与印证。984改革开放以来S.4400《曹延禄醮奠文》题“惟大宋太平兴国九年岁次甲申二月壬午朔十一日壬寅”。P.2649《太平兴国九年曹延禄祈祷文》题“维大宋太平兴国九年岁次甲申三月辛亥朔廿二日壬申”。按:中原历太平兴国九年(984)二月朔日为壬午,三月朔日为辛亥,与敦煌历朔日相同。由此而知,敦煌历与中原历二月同为小月。988《社司转帖》云P.3759b《佛说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题“戊子年闰五月十六日”。又P.3145《社司转帖》有“戊子年闰五月”,P.3826Ve亦有“戊子年闰五月六日”。按:以上各卷之戊子岁均为宋端拱元年(988),中原历该年份亦有闰五月,与敦煌历闰月相同。991料编码:料料,著书相疑P.4970《庚寅九月十一日——辛卯年七月九日诸色斛斗支付历》有“(辛卯年)闰二月七日”。按:该卷之庚寅年和辛卯年唐耕耦先生疑为930和931年[P205]。核《朔闰表》,中原历931年辛卯岁闰五月,本文书闰二月与之相差三月,不合敦煌历与中原历闰月最多相差一月的特点,故不正确。再核淳化二年(991)辛卯岁,中原历恰有闰二月,故该卷应断为990~991年之写卷,是知淳化二年(991)辛卯岁敦煌历与中原历闰月相同。三敦煌历的u3000第二,在文书记载中基本概念上予以补充为了便于查阅对照,兹据上文所述,列一《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