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人参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是一个人口产量大国,也是一个销售和出口大国。人参是我国珍贵的传统中药材,是中药中的瑰宝,素有“国宝”之美誉。“国宝”之产地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从20世纪90年代起,东北三省的人参种植业发展很快,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之势,人参及人参产品已成为我国中药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也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好品种。东北三省人参种植面积的多少,人参产量的增减,以及人参产销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内外人参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人参历来为中国中药界人士和外贸出口部门所关注。但自2000年之后,东北三省人参种植面积却呈逐年下降之势,产量自2001~2004年连续4年下滑,预计2005年产新后产量将持续下滑。这一市场上的新动向,已引起有关单位的极大关注,尤其是人参市场当前现状以及后市走势,更是多商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此,笔者调查了近5年东北三省的人参产量及全国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人参销售状况,就人参的产量、销售状况、价格走势加以分析。世纪,人工种植园参产量继续大幅下降,价格逐年下降我国人参可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三大类。野山参野生于深山密林之中,主产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东北三省的人参大部分是人工种植栽培的,称之为园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栽于田中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栽于山野,称之为移山参。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北三省所产的人参,由于产地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药品的规格质量也有所差异,大体上分为野山参、红参、生晒参、白参、白糖参等几大类。据对东北三省人参的历史产量调查统计,总的走势是先增后减。野山参在19世纪50年代之前,东北三省野山参的年产量约为200~300kg,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20世纪90年代末期,产量不足70kg,占世界总产量70%左右,其中吉林省是世界野山参的主产区,年产量约30~50kg,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左右;其次为黑龙江和辽宁两省的总和,只有15~20kg左右。进入21世纪后,野山参的总产量继续大幅下降,据有关专家估算,东北三省总产量只有20~30kg左右,20世纪90年代末下降至1/3~1/5。人工种植的园参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其产量基本呈上升之势,据有关媒体报道,2002~2003年年产量高达7000t左右,其中吉林省产约3000~3500t,辽宁省产约1500t,黑龙江省产约1500~2000t。2004年园参产量却呈下滑之势,年产量约5000~5500t,较2002~2003年度下降33.5%。据估算,2004~2005年园参生产年度总产量为4000~5000t,产量呈下滑之势。据调查,20世纪80年代,市场上供应的人参不论是野生品还是人工栽培品,产量都很少,产不足需,市场缺口大,拉升价格上涨,涨幅很大。一棵100g以上的1等野山参可以卖到几千元、几万元乃至几十万元,重量较大的野山参可以卖到百万元以上的“天价”;1kg人工栽培的人参,药材市场上曾卖到500~700元(全国平均价,下同),种一亩人参,平均每年可收入5000~10000元,是种植普通粮食作物收入的10倍以上。在利益的驱动下,东北三省人参产区的药农对野山参采取地毯式、掠夺式的采挖,每当产新前后,药农蜂拥而上,轮番采挖,不但采挖大苗,就连极小的幼苗也不放过,统统挖走,导致野山参产量逐年下降,资源匮乏,难以为继,几近绝迹。与此同时,由于野山参上市量极低,满足不了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于是产区农民便大力发展人工栽培技术,扩大人参种植面积,种植者发展到林场农场工人,就连城市的赋闲人员也租地种,无序的盲目扩大人参种植面积,使产量成倍增长,1981年产量120t,1989年产量5500t,产量由120t激增至5500t。进入21世纪后,人参市场的需求量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增长,但与产量不同步,呈现产大于销的局面,人参价格开始逐年下降,由10年前的500~700元/kg降至近年的100~120元/kg,降幅达80%以上。由于市场的滞销,人参价格的大幅下滑,再加上人参生长期需5~6年,投入大,风险大,参农一算账,得不偿失。人参忌重茬,需要新开垦林地,而要占用林地需向当地林业部门申请并交纳很高的占地费用;另一方面种过人参的地块地力消耗过重,几年之内不长粮菜,导致农民不愿转租给参农种参,多种原因制约了人参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00年至今人参种植面积和在地面积逐年减少,产量随之连年下降,缺口愈来愈大,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在生活中应用于养老保健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两个市场对人参的需求量在逐年增长,而且数量较大。从国内市场看,由于人参为药食两用品种,药用价值很高,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气生津、宁神益智等功效,除大量用于配方药外,我国许多制药公司利用人参开发了大量的新药、特药。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以人参作为滋补品的人越来越多。人参不但药用,还进入了保健、化工、美容、食品、饮料、礼品等多个领域,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从国际市场看,对我国的人参需求量在逐年升温,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销售范围拓宽,市场份额增加,除港、澳、台市场外,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东南亚、北欧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有关部门对东北三省人参市场的销售量调查统计显示,2003~2004年,每年销售量大约6000t,其中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约3500t,国际市场需求约2500t。但2003~2004年生产年度产量只有5000~5500t,市场缺口达500~1000t。进入2005年之后,人参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升温,据预测,需求量约6000~7000t,东北三省人参产量预计为5000t,市场缺口达1500t左右。国外人参价格对比分析随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对人参需求的升温,为人参产销带来了巨大的商机,拉升人参价格呈逐年上涨之势。国内市场据笔者收集整理的全国17家大型中药材专业市场2002~2004年人参价格走势资料显示,各类规格的人参价格每年以5%的速度上浮。2005年以来,由于各大药材市场人参大货投交顺畅,批量成交上升,零星交易频繁,加之货源有一定缺口,产区库存及药市库存薄弱,价格逐步上涨,涨幅达10%左右,较前2年增长5个百分点,其中:红参20支涨至140~150元(千克价,下同),30支涨至120~125元,64支涨至90~100元;生晒参涨至110~125元;白参涨至120~130元;白糖参涨至45~50元。以上各类规格的人参价格较2004年平均上涨10~15元。国际市场人参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之一,其价格因国家和地区及品种而高低各异,但总的趋势是价格在逐年增长。2003年出口平均价为10美元,单价增幅达19.77%,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5.41%;2004年出口平均价为11.5美元,单价同比增长15%,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0.36%。2003~2004年两年实现了出口价格、出口总量与出口总值的三个同步增长,这是历年来少有的好形势。有关外贸部门在分析预测2005年人参外贸出口的走势后称:出口总量、出口总值与出口价格,将较2003~2004年有进一步增长,增幅预计为8%~10%。人参市场处于周期的增长期,未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设计单位工程质量检查报告
- 2025购销合同标准范本
- 3人合作协议合同样本
- 公司制作合同标准文本
- 河道清淤专项施工方案
- 监理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 交通安全记心中主题班会教案
- 新文化运动参考教案
- 防触电安全教育教案
- 小班健康《保护鼻子》课件
- 深入理解Zabbix监控系统
- 《测绘管理法律与法规》课件-测绘法律法规
- 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预案与应急处置演练
- Word操作练习题(解析和答案)
- 驾驶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中国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解读
- 采购电话汇总
- 贵州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全版
- 创业管理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兴业银行零售业务岗位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637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