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治荨麻疹50例_第1页
中医辨治荨麻疹50例_第2页
中医辨治荨麻疹50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辨治荨麻疹50例

皮疹是一种有红皮肤和白皮肤的过敏皮肤。它有时是隐蔽的,有时是隐蔽的,伴有严重的瘙痒和烧灼感。因皮疹时起时消,故名瘾疹;因其每遇风而发,又称风疹块;《诸病源候论》称风瘙瘾疹;《医宗金鉴》称鬼风疙瘩。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由内、外因所致,内因即先天禀赋不耐,外因即各种致病因素诱发,如外感风寒风热之邪或过食辛辣肥厚、肠道寄生虫肠胃积热复感风邪或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血虚生风化燥郁于肌肤而发病。艾儒棣教授运用中医药辨证加味三甲基础方论治本病,疗效显著,现收集病例50例,报道如下。1临床数据1.1医院嘴唇门诊患者本次收集的50例病例为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四川省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19~62岁。其中44例为慢性荨麻疹,6例为急性荨麻疹。其中寒冷性荨麻疹23例,日光性荨麻疹4例,压力性荨麻疹7例,胆碱能性荨麻疹16例。1.2皮肤嘴唇长期感染荨麻疹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有关标准:①发病突然,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为红色或白色风团,形态不一、大小不等,境界清楚,一般迅速消退,不留瘢痕,或成批出现,时隐时现②自觉灼热、瘙痒剧烈,部分患者有怕冷、怕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③皮肤划痕实验阳性。2治疗方法2.1压力性麻黄方根据患者个体特性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加减药用。寒冷性荨麻疹多属风寒束表,治疗以疏风散寒,调和营卫为主,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或制川乌、制草乌、细辛、防风、秦艽等。压力性荨麻疹多属气滞血瘀,治疗以活血化瘀、疏风解表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丹参、赤芍等。胆碱能性荨麻疹多属血热蕴肤,治疗以清热凉血、疏风止痒为主,方用消风散合水牛角粉、生地、黄芩、炒栀子、白鲜皮等。日光性荨麻疹治以清热解毒、滋阴生津,方用泻白散合沙参麦冬汤、天花粉、马齿苋、冬桑叶等。2.2将刺样品中以水溶剂为主2周龙骨20g,灵磁石30g,石决明20g,射干15g,丹皮15g,合欢皮20g,刺猬皮20g,地肤子30g,每日1剂,水煎3次,取汁约500mL,分3次饭后温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饮食清淡,忌肥甘厚味,忌甜食、海鲜食物及热性水果,忌烟酒,嘱自我调摄寒温,适当运动。洗澡不宜过勤且水温宜37℃以下,平时可用内服药汁稀释后冷敷皮损部位。2.3加味藤汤、养心安神慢性荨麻疹多合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祛风散邪;脾虚湿蕴者合用四君子汤(方中人参改用南沙参,以除其滋腻之弊);血虚生风者加用四物汤(方中去生地加用鸡血藤,取其补血,行血祛瘀活络之效)或主方改用当归饮子加减;口干者加用玄麦甘桔汤;眠差者加用柴芍龙牡汤或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此药既能养心安神,又能祛风通络止痒,较为常用);便秘者加用牛蒡子、草决明、槐米等。3治疗效果和效果的标准3.1饮食、睡眠监测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有关标准拟定。临床痊愈:全身状况改善,皮损、灼热瘙痒、怕冷发热、腹痛腹泻等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饮食、睡眠正常;显效:全身状况明显改善,皮损明显好转,灼热瘙痒、怕冷发热、腹痛腹泻等自觉症状明显缓解,对饮食、睡眠无影响;有效:大部分皮损好转,灼热瘙痒、怕冷发热、腹痛腹泻等自觉症状减轻,对饮食、睡眠略有影响;无效:未达有效标准。3.2急性麻醉患者临床疗效50例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痊愈26例(52%),显效17例(34%),有效7例(14%),总有效率达100%,急性荨麻疹患者恢复较快,无复发;慢性荨麻疹患者恢复相对较慢,偶有复发现象。以上患者均无不良反应。4治病和治疗方王某,女,26岁。初诊日期:2011年03月14日。该患者外院确诊寒冷性荨麻疹7年余,每遇寒或风吹后,颜面四肢颈部等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红色风团样皮疹,得温则减轻,多秋冬季节发病,曾多次内服及外用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能短期缓解症状,但易复发。现患者受凉后皮疹再次复发,诉怕冷、手足凉,腹泻。舌淡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诊断为瘾疹,证属营卫不和,风寒外袭。治宜调营固卫,祛风散寒。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三甲基础方。方药:麻黄10g,桂枝10g,防风10g,杏仁10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生黄芪30g,炒白术20g,龙骨20g,灵磁石30g,石决明20g,射干15g,丹皮15g,合欢皮20g,刺猬皮20g,地肤子30g,甘草6g。上方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以棉签蘸取少许药液外擦患处,每日2次;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注意保暖,服上方4周,皮损明显好转,仅阴湿天气,手腕和耳后颈部偶起小块风团,原方去制川乌、制草乌,加荆芥10g,赤芍10g,生黄芪改为40g,服药2周后,痊愈。5辨治“心”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据报道有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作过一次荨麻疹。然而本病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病程长,病因复杂,较易复发,如何从根本上治愈是现代医学的一大难点。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治疗本病缓解病情、防止复发等方面疗效显著。本人跟随吾师艾儒棣教授学习期间,总结其治疗该病特点如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始终重视中医整体观,不仅在运方遣药上顾护机体平衡,更会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指导其饮食宜忌,活动起居等,为疾病的治疗及整体健康的维护创造良好的环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从“心”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阐释了“痒”“痛”等症状的疾患病因应该从“心”考虑,心主神明,神明宜静,瘙痒性皮肤疾病日久,患者情志多不调,或烦躁或抑郁,甚者夜不能眠,暗耗阴精,故冶疗须用安神药。上经验方中三甲(龙骨、磁石、石决明)均为镇心安神之品,加之合欢皮解郁安神,能缓解患者瘙痒时的焦躁情绪,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使疾病康复。注重扶正驱邪,慢性荨麻疹病程长,病因复杂,常虚实夹杂,诊治中,常加用玉屏风散益气固表、祛风散邪。重用黄芪能益气固表,白术健脾燥湿而扶正,芪术合用补中焦,以资气血之源,抵御风邪;防风走表祛风,为治风圣药,助芪术固表而不留邪,驱邪而不伤正。病程过程中始终顾及脾胃功能。“脾为后天之本”“脾旺不受邪”。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四君子等健脾之品,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疾病方能向愈。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特点。《医宗金鉴·痈疽辨痒歌》中明确提出:“痒属风”,祛风是止痒的关键,然而尽用祛风之品,临床收效往往不甚理想,吾师在治疗该类疾病中,常加入丹皮,刺猬皮等活血化瘀消肿之药,疗效满意。中医辨证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选择用药。吾师在辨证基础上,选择药物甚为用心。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经验方中三甲(龙骨、磁石、石决明)富含多种矿物质,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