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行知对职业教育正当主义的批判_第1页
论陶行知对职业教育正当主义的批判_第2页
论陶行知对职业教育正当主义的批判_第3页
论陶行知对职业教育正当主义的批判_第4页
论陶行知对职业教育正当主义的批判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陶行知对职业教育正当主义的批判

陶行知(1891-1946)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大众教育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或高屋建瓴,或体察入微,其广博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然而,人们在论及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时,一般指的是他的普及教育思想,而淡化或忽视了其职业教育思想。其实,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同样博大精深,其中“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就是有关职业教育的精辟论述,它不仅对近现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而且对当代职业教育发展仍有无穷的启迪,具有很强的理论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一、生利主义的形成过程(一)职业教育的本旨性众所周知,陶行知更多是通过对普通教育的研究来阐述其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他之所以提倡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原因有二:一是受自身对职业教育的感触。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回来后,在对旧中国教育现状和社会实践考察研究后,对当时“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人的人用脑,所以一所无能”的教育弊端,以及“教人分利不生利”、“教农夫之弟变成为呆子”的社会现实,颇有感触,在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还在思考职业教育的本旨。二是由于外界的影响。1917年5月6日,黄炎培先生在上海会同蔡元培、梁启超等48人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倡导、实验、推广、宣传职业教育。然而,职业教育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对于职业教育的目的及意义,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1917年中华职教社提出以职业教育解决生计问题的方针后,社会上有人把职业教育理解为衣食主义、生活主义。“故欲职业教育之卓著成效,必自确定一正当主义之始”,陶行知受《教育与职业》杂志社的编者所托,以“义务撰述员”名义,设法为职业教育“正名”。在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下,以寻找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为出发点,以理顺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目的,陶行知对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进行了辩正。(二)生活主义与摄食主义俗话说:“欲立之,先破之。”陶行知通过披露衣食主义、生活主义之弊,彰显生利主义之利,利用正反论证,先破后立,得出生活主义和衣食主义都不适合职业教育,生利主义才是职业教育的归旨。首先,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太宽泛,并非职业教育所能“囊括”。“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其范围之广实与教育等”。他认为,教育即生活,生活为全体,职业为部分;教育为全体,职业为部分。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类别,不能代表教育这一整体,也不能囊括生活的全部。如果将生活目的作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将生活主义作为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就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特殊性,即淡化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从而难以揭示职业教育的真谛。“故生活之不能为职业教育独专之主义者,以其泛也”。由此可以看出,陶行知正是从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不同个性的角度来批驳职业教育“正当主义”即为“生活主义”的观点的。其次,陶行知认为衣食主义有诸多弊端。他从衣食主义的四个来源(职业、祖遗、乞丐、盗窃)说起,用“生产”观点、“利群”观点论述了衣食主义对职业教育的不利因素。其一,如果职业教育以衣食为主义,这就使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似乎是为了“养成赖子、乞丐、盗窃者”;其二,如果仅以“衣食”为目的,那么“衣食充足者”就可不思进取而不必受职业教育了;其三,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也将受其影响,“教师为衣食教,学生为衣食学”,这将在“无声无息之中隐然养成一副自私之精神。”这显然有悖于职业教育的初衷。因此,陶行知认为:“欲职业教育之有利无弊,非革除衣食主义不为功!”陶行知在论证生活主义和衣食主义不能成为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以后,创造性地将“生计”理解为“生利”,从正面彰显了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认为生利主义正好可以避免生活主义之宽泛和衣食主义之狭窄的弊端。“生利主义侧重发舒内力以应群需”,强调的是“吾能生产乎吾所生产之事物于群有利乎”注重个体的产出能力和利民利群的社会价值,与职业教育的本旨相符合。二、兴趣内涵及其职业培训的具体内容(一)“生有利之事”与“职业教育”陶行知认为,职业以生利为作用,故职业教育应以生利为主义。生利有两种:“一曰生有利之物,如农产谷,工制器是;二曰生有利之事,如商通有无,医生治病是。前者以物利群,后者以事利群。生产虽有事物之不同,然其有利于群则一”。判断是否是职业界中人,其标准是该人能否生利;判断是否职业教育的标准是看该教育能否养成生利之人,即能否创造物质财富和社会价值。因此,生利主义是从“生产”的角度为出发点,以服务社会经济和人民利益为福祉。(二)职业教育的归旨陶行知认为,生利主义是职业教育的“正当主义”,是职业教育的归旨。因此,生利主义要贯穿职业教育的各个层面,职业教育的各种工作都要在生利主义的统摄下进行,使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都闪烁着生利主义之光。1.教人生利者作为生利主义的传授者,教师自身要有生利能力,即要具备生利之经验、学识和教授法。陶行知认为,职业教师首先要具备生利的经验,“天下未有无生利经验之人而能教人生利者。”故职业教师“自必以能生利之人为限”,“无生利之经验则以书生教书生,虽冒职业教师之名,非吾之所谓职业教师也”。其次,作为教师惟有生利经验还不够,“无学识以为经验之指导,则势必故步自封,不求进取。”因此还需要生利之学识。此外,还要“熟悉学者之心理,教材之性质,使所教所学皆能泱洽生利之方法”,即要具有为生利之教授法。他认为在经验、学识和教授法三者中,“经验尤为根本焉”,强调了经验对于一个职业教师的重要性。2.职业之设备曰生利之设备,大力提高职业为生利创设条件,是生利的物质基础。职业教育必须要有种种设备,“否则虽有良师贤弟子,奈巧妇不能为无米之炊!”简而言之,有生利之设备,方可教职业;无生利之设备,则不可教职业。同时,他认为生利之设备有两种,一是来自学校,二是利用职业界之设备。在这里,陶行知感悟到了设备对职业教育的特殊意义,不但强调了职业设备在职业教育中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暗示了设备是促使职业学校走向社会的一种策动力,是职业学校与社会结合的源点之一。3.以事为中心,注重实践课程生利主义的承传载体。为了使课程能达到生利的目的,陶行知认为,职业课程要“以生利为主”,其配置“以充分生利为标准”。“应以一事始终为一课”,“定课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俾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也就是说,职业学校的课程,应该以事为中心,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这里,陶行知尤其强调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只有在实践中学会了生利,才算是真正的职业教育。此外,陶行知在提倡“小班制”教学的同时,还认为要善于利用职业之设备和学生家中之田园设备,突破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课程教学;还可采取“事之可附者附教之,事之可兼者兼教之”,以便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来进行生利教育。4.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兴趣”生利教育的接受者,未来生利的创造者。陶行知认为,职业学校要培养出能生利的学生,首先要注意学生的“才能”和“兴趣”,其次要使学生有正当的择业方法。如果学生根据他们的才能和兴味选择某科或某业,那么学生“才能足以成事,兴味足以乐业”。三、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一)从宏观上,阐释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为职业教育“正名”1.达到了为职业教育“正名”之目的。陶行知先生通过了解职教社倡导职业教育的宗旨、任务、目的和内容,加上自已对当时中国的教育现状的审视和对外国教育经验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观点,表现出职业教育普遍的社会教育功能和独特社会经济功能——不仅为个人服务,而且为社会、国家甚至为整个世界服务,体现出了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教育的特质,从教育理论上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职业教育的实质和真谛,为辩正职业教育的本旨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是一篇为职业教育“正名”的纲领性的杰作。它的出现,为当时中国苍白的职业教育理论增光添色。2.从理论和实践上拓展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生利主义是陶行知提倡职业教育的着眼点,是陶行知将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为社会生活服务的体现。正如黄炎培所说:“过去一些人的错误,是把教育与生活分开了,陶先生和生活社的朋友,就是纠正了这一点,从这一点着手”。从文章的论述可看出,陶行知的生利主义职业教育的理念是恢宏博大的。他领会了职业教育是“增进生产能力”的观点,必须培养有“生产能力”的人才,意识到“生利主义的职业教育”不但要使“国无游民,民无废才,群需可济,个性可舒”,并且将“生利”的范围进一步拓宽,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要为个人,为国家,而且要为世界“增进生产能力”,以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此外,生利主义也体现了陶行知职业教育视野的开阔性,他意识到职业学校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职业教育课堂可以从学校走向社会,蕴含了“社会即学校”的大职业教育的理念。其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正好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在不同程度上拓展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二)从微观上,对职业教育的各个要素作了详尽的论述,不但对当时的职业教育的运作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而且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启迪意义1.对当时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陶行知对教师、课程、设备、学生职业教育的四个要素作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具体入微,可操作性强,对当时的职业教育的运作起到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比如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等教育实践,就是按照生利主义的原则来进行的。陶行知的生利主义精神给当时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经验,指明了正确方向。2.对当代职业教育具有启迪意义。首先,陶行知强调生利能力的职业教师观,对当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无疑是一种启迪。其次,陶行知的职业设备观强调设备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从一个侧面透视出职业教育特殊性,即职业教育不可以“纸上谈兵”,而是要有实训操作的机会。接着,他进一步阐述了利用设备的方法,即学校除了利用校内设备外,要利用附近的工厂、农村,以及家庭的设备,暗示了职业学校要善于整合学校与社会各种资源。当代职业学校强调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创建公共实训基地,难道不是陶行知生利主义的映照吗再次,职业课程观提倡的“毕一课”,即“生一利”之观点,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教学是一种启发。“正业之外,苟能兼附相当之业”的充分生利原则,对当代的工学结合也是一种理论支撑。最后,陶行知对“学生择业之法”的论述,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的“人职匹配”理论,当代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也能从中摄取有益成份。他对“职业试习科”的推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称得上是当代职业教育强调实训、顶岗实习的一种策动之源。四、教育的功能:生利性与职业道德的培养陶行知的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侧重直接经验和生产劳动教育的观点,更多的是从经济的角度强调物质资料的“生利”,注重的是社会的“产出”,却很少涉及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论述。也就是说更多的是从“教学”的层面而不是从“教育”的层面来阐述的。强调的是“教”的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