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读图训练05地质剖面图含详解_第1页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读图训练05地质剖面图含详解_第2页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读图训练05地质剖面图含详解_第3页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读图训练05地质剖面图含详解_第4页
2023年高考地理考前冲刺读图训练05地质剖面图含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考前冲刺读图专题训练

05地质剖面图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同学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E。

砂砾石层

玄武岩

昌灰岩

页岩

昌粉砂岩

N侵蚀面

断层

1.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

2.图中甲地岩层()

A.经过变质作用而成B.可能有溶洞发育

C.可能开采露天煤田D.为喷出型岩浆岩

下图为某地地表地层分布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例

地层年龄:③年

老今新

例j面~---

河流y

3.沿MN一线的地质剖面图最可能是()

A.水平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下沉沉积

B.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水平挤压-下沉沉积

C.外力侵蚀-地壳抬升-下沉沉积-水平挤压

D.下沉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水平挤压

下图为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

A.断层F1较玄武岩形成时间晚B.甲地为向斜形成的谷地

C.丙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D.乙处有可能挖掘出化石

6.甲所在谷地水循环的特点是()

A.属于陆地内循环B,地表径流丰富,下渗量少

C.水资源更新较慢D.a处断层发育可能有泉水

坦桑尼亚盆地位于东非海岸的中部,为东非海岸迄今为止发现天然气最多的两个盆地之一。下图为坦桑尼亚盆

地地层地质剖面图,其中,泾源岩是指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其产生的油气会沿断层上升至

地层间的封闭区域,从而集聚成油气矿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坦桑尼亚盆地的主要地质构造是()

A.断层和向斜B.断层和背斜C.盆地和向斜D.盆地和断层

8.最可能形成天然气藏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4)

四川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且规模巨大。下左图为“四川西南某地地质剖面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

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米

4750

4200

3700

/

320。+

+十+十・

2700++

十十十十・•+十十+

220。4-4-++

++4--F++

1700'十十十十十十十十''计+十31

1200十十十十十十十十大¥十*七十十十;十十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米

C3断居破碎带C□板石CXX1混合岩-I花词宕

9.①处岩石类型对应于上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T

10.影响当地地表起伏的主要因素是()

A.风蚀与水蚀B.断层与岩性C.向斜与背斜D.地堑与地垒

11.该地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最可能是()

A.外力作用一岩浆活动T变质作用一地壳运动T外力作用

B.地壳运动一外力作用一岩浆活动一变质作用一地壳运动

C.外力作用一地壳运动T外力作用T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D.岩浆活动T外力作用T地壳运动-变质作用T外力作用

张掖丹霞地貌地处祁连山中段北麓,主要由距今约6500万年形成的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

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称奇,被称为“世界10大地理奇观下图为张掖丹霞地貌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1234ET;;l5[~7~1

1-砂砾岩;2-泥质砂岩;3-泥岩;4-砂砾石;5-断层

12.推测6500万年前张掖地区的环境特征是()

A.气候湿润B.地势较高C.风力较大D.植被稀少

13.张掖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表达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一一外力作用B.外力作用一一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D.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

A.大理岩B.花岗岩C.板岩D.石英岩

15.甲、乙、丙、丁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背斜成谷B.乙一向斜成山C.丙一沉积平原D.丁一地垒成山

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的火焰山,以能够反射阳光的赤红色砂岩闻名遐迩。图一为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

图,图二为火焰山山坡景观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图一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图

图二火焰山山坡景观图

16.据图二可知()

A.火焰山地层晚于觉罗塔格B.博格达山为典型的断块山

C.艾丁湖盆位于火焰山北侧D.最大相对高差小于3千米

17.形成火焰山山坡“沟痕”的自然环境及主要原因是()

A.高温多雨,流水侵蚀B.寒冷干燥,冰川侵蚀

C.阳光暴晒,风蚀崩落D.阴冷多雾,海浪侵蚀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甲、乙、丙、丁的地质历史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

C.丙、丁、乙、甲D.丁、乙、丙、甲

19.若丁岩石与丙岩石之间产生一种新的岩石,则该岩石为()

A.大理岩B.片麻岩C.石英岩D.板岩

20.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该地经历过几次整体的地壳抬升运动()

A.2次B.3次C.4次D.5次

二、非选择题(两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她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km,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

斯特峡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

地貌最为典型。图a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01234567千米

图a

0o

!?8o

就6o

4o

S:2o

0o

卬8o

申6o

我4o

2

年o

o

材料二: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耐旱性、喜钙性。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

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

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

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

(1)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6分)

(2)分析近年来顶坛花椒成为当地主要人工林的原因。(6分)

(3)推出当地农民通常在何时刈割杂草,并说明理由•(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云南龙川江谷地盛产水果,品种繁多,橙子和荔枝比其他地区成熟早,橙子酸甜可口,荔枝维生素种

类多。

材料二龙川江是金沙江的支流。在地质历史上,金沙江乙处多次发生山体滑坡,形成堰塞坝体,在龙川江谷

地形成湖泊,后堰塞坝体又多次垮塌,湖水外泄,湖泊逐渐消失。图1为龙川江谷地及其附近地形水系图,图2为

图1中甲处地质剖面图,T1-T5为不同的河流阶地,数字为砾石和沙层形成距今时间,砾石和沙层含较多的砾石,

磨圆度较好。

78±12ka

5洞距石和沙

29±1.4ka

I:::]做相71^?2612.4ka

皿23±14ka/T4

G3鳄T3

18±1.4kaT

k*・・•••

•aa»aa

..•«•••••«•••・・・・••・

・«■・••••・••■・K••■•■••a•■・■■♦■・■・■••a

图1图2

(1)龙川江河谷水果品种多、品质好、成熟早,试从地形角度分析。(6分)

(2)对比T4与T5沉积物类型的差异,概括龙川江谷地湖相沉积物形成过程。(6分)

(3)说出T1至T4阶地中砾石和沙层分布海拔高度与形成时间的关系,简述T2砾石和沙形成过程。(8分)

地理考前冲刺读图专题训练

05地质剖面图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图为某同学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砂砾s石层

玄武岩

灰岩

页岩i

粉砂岩

侵蚀面

断层

1.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

2.图中甲地岩层()

A.经过变质作用而成B.可能有溶洞发育

C.可能开采露天煤田D.为喷出型岩浆岩

【答案】1.B2.D

【解析】1.读图可知,断层④将灰岩①断开,故灰岩①先形成,断层④后形成;断层④形成后,地壳抬升,岩层

裸露地表,岩层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

武岩甲,所以图中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④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甲地岩层为玄武岩,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为喷出型岩浆岩,D正确。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经过变质

作用而成的使变质岩,A错误。可能有溶洞发育的是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而玄武岩属于岩浆岩,B错误。

煤属于沉积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不可能开采露天煤田,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某地地表地层分布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例

地层年龄:Oh

老9新

国prfHIIIi•向IJI(■■(■•■•■taMat■■■■■■■■

河流歹

3.沿MN一线的地质剖面图最可能是()

A.水平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侵蚀-下沉沉积

B.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水平挤压-下沉沉积

C.外力侵蚀-地壳抬升-下沉沉积-水平挤压

D.下沉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水平挤压

【答案】3.B4.A

【解析】3.本题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读图可知,沿MN一线穿过d、c、b、f、g、h岩层,不经过a、e岩层,

A、C两图经过了e岩层,D图经过了a岩层,所以A、C、D三图错误,B图正确。故选B。

4.读图可知,根据地层年龄a到e由老变新,侵蚀面位于褶皱与f岩层之间,可判断其形成在褶皱之后,下沉沉积

f岩层之前,故该地经历的地质过程是:水平挤压地壳抬升产生褶皱,然后发生外力侵蚀,产生侵蚀面,最后产生

下沉沉积形成fgh,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2600

5.图中()

A.断层F1较玄武岩形成时间晚B,甲地为向斜形成的谷地

C.丙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形成D.乙处有可能挖掘出化石

6.甲所在谷地水循环的特点是()

A.属于陆地内循环B.地表径流丰富,下渗量少

C.水资源更新较慢D.a处断层发育可能有泉水

【答案】5.A6.D

【解析】5.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断层F1将玄武岩切断,所以其形成时间晚于玄武岩,A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

甲处岩层发生断裂,应为断层形成的谷地,B错误;丙为石灰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C错误;

乙岩层为玄武岩,玄武岩为火成岩,没有化石,D错误。所以选A。

6.乌蒙山区属于外流区,甲处谷地的水循环属于海陆间循环,A错误;云贵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水易

渗漏,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B错误;云贵高原降水量较多,甲处水资源更新较快,C错误;a处有断层发育,

地下水沿裂隙上涌,可能有泉水,D正确。所以选D。

坦桑尼亚盆地位于东非海岸的中部,为东非海岸迄今为止发现天然气最多的两个盆地之一。下图为坦桑尼亚盆

地地层地质剖面图,其中,烧源岩是指富含有机质、可大量生成与排出油气的岩石,其产生的油气会沿断层上升至

地层间的封闭区域,从而集聚成油气矿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例(ZZ基底尸二!断层£_三)砂岩■隆源岩II犍■■砾岩

7.坦桑尼亚盆地的主要地质构造是()

A.断层和向斜B.断层和背斜C.盆地和向斜D.盆地和断层

8.最可能形成天然气藏的位置是()

A.①B.②C.③D.@

【答案】7.A8.C

【解析】7.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读。由图可知,坦桑尼亚盆地内有多条断层线,存在断层地质构造;图中岩层

总体下凹,且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地质构造,因此主要地质构造是断层和向斜,A正确,B错误;盆地不是地

质构造,C、D错误。故本题选A。

8.本题考查形成天然气藏的位置。烧源岩产生的油气会沿断层上升,然后在孔隙较大的砂岩中集聚形成矿藏,所

以天然气藏位于断层线附近。③处砂岩层利于天然气集聚且附近有利于天然气上升的断层,最可能形成天然气藏,

C正确;由材料可知,燃源岩“产生的油气会沿断层上升至地层间的封闭区域,从而集聚成油气矿藏“,②处为砾岩

层,位于烧源岩层下部,所以不可能是形成天然气藏的位置,B错;①④两处属于结构致密的泥岩,孔隙和裂隙不

发育,没有天然气藏的空间,但能起封闭作用,据此可排除AD两项。故本题选C。

四川西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且规模巨大。下左图为“四川西南某地地质剖面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

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切米

n断信破碎帚□□板岩KX1混合岩3•1花河岂

9.①处岩石类型对应于上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T

10.影响当地地表起伏的主要因素是()

A.风蚀与水蚀B.断层与岩性C.向斜与背斜D.地堑与地垒

11.该地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最可能是()

A.外力作用一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一地壳运动一外力作用

B.地壳运动一外力作用一岩浆活动一变质作用一地壳运动

C.外力作用一地壳运动-外力作用一岩浆活动一变质作用

D.岩浆活动-外力作用T地壳运动-变质作用T外力作用

【答案】9.D10.B11.A

【解析】9.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图中戊是由风化物转化而成的沉积岩,则丁是变质岩,丙是岩浆,甲、乙是

喷出型岩浆岩或侵入型岩浆岩;左图中①处岩石是板岩,属于变质岩,对应右图中的丁,D正确,ABC错误。故选

D。

10.该地位于四川西部地区,气候湿润,风力作用较弱,A错误;该地断层发育,岩层破碎,加上岩石抗蚀能力的

差异,导致该地地表起伏较大,B正确;图中没有岩层向上凸出或向下弯曲形成的背斜或向斜,C错误;地堑是中

间岩块相对下沉形成的地质构造类型,地垒是中间岩块相对上升形成的地质构造类型,图中没有地堑和地垒,D错

误。故选B。

11.读左图可知,该地地质构造复杂,底部为大面积的花岗岩,上部有混合岩和板岩等变质岩分布。其中花岗岩属

于侵入岩,板岩是与岩浆接触的页岩变质形成的。说明岩浆侵入岩层为页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应形成最早,

是外力作用形成的;之后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伴随着岩浆侵入活动,最早形成的页岩等沉积岩发生变质

作用形成的板岩、混合岩等变质岩;图示断裂破碎带穿过上下岩层,因此,发生变质作用后产生了地壳运动,导致

岩层断裂发育;图示地表遭受侵蚀,形成山地、河谷等地貌,因此,该地最后经历了外力作用;故该地经历的地质

作用过程最可能是外力作用一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张掖丹霞地貌地处祁连山中段北麓,主要由距今约6500万年形成的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

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称奇,被称为“世界10大地理奇观下图为张掖丹霞地貌区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

题。

1^^234-K,:;l5FT"!

1-砂砾岩;2-泥质砂岩;3-泥岩;4坪砾石;5-断层

12.推测6500万年前张掖地区的环境特征是()

A.气候湿润B.地势较高C.风力较大D.植被稀少

13.张掖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表达正确的是()

A.内力作用一一外力作用B.外力作用一一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D.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内力作用

【答案】12.A13.C

【解析】12.根据材料“主要由距今约6500万年形成的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主要是流水沉积环境下形成

的岩石,可推测6500万年前张掖地区的环境特征是气候湿润,A正确;沉积作用为主,地势应较低,B错误;湿

润环境,风力较小,植被较丰富,CD错误.故选A。

13.根据图示可知,张掖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由材料”距今约6500万年形成的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

成”可知,先是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层;由材料“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可知,再经过地壳抬升,形成褶皱和断层

等地质构造;读图可知,褶皱构造后,向斜成山地,断块抬升地区的表面波状起伏,可推知后又经过外力作用侵蚀、

沉积等形成现在的地貌形态,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高度

打石灰岩由页岩日砂岩⑦变质岩日断层

14.①处岩石最可能是()

A.大理岩B.花岗岩C.板岩D.石英岩

15.甲、乙、丙、丁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一背斜成谷B.乙一向斜成山C.丙一沉积平原D.丁一地垒成山

【答案】14.C15.B

【解析】14.读图可知,①处岩石为变质岩,正常位置位于页岩层之下,最有可能是页岩变质而成。大理岩为石灰

岩变质而成,花岗岩不是变质岩,属于岩浆岩,板岩是页岩变质而成,石英岩是砂岩变质而成,因此C符合题意,

排除ABD。故选C。

15.图中显示,甲地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应为向斜,因此甲处谷地不是背斜形成,A错误;乙地整体上岩层向

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地表形态为山地,因此乙地是向斜成山,B正确;丙地岩层出露,地表没有明显沉积物,

因此不可能是沉积平原,C错误;丁地附近仅有一条断层,不能构造地垒构造,因此丁地是地垒成山的可能性不大,

D错误。故选B。

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的火焰山,以能够反射阳光的赤红色砂岩闻名遐迩。图一为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

图,图二为火焰山山坡景观图。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地g|+++岸出门||一断层

老---------►新

图一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面图

图二火焰山山坡景观图

16.据图二可知()

A.火焰山地层晚于觉罗塔格B.博格达山为典型的断块山

C.艾丁湖盆位于火焰山北侧D.最大相对高差小于3千米

17.形成火焰山山坡“沟痕”的自然环境及主要原因是()

A.高温多雨,流水侵蚀B.寒冷干燥,冰川侵蚀

C.阳光暴晒,风蚀崩落D.阴冷多雾,海浪侵蚀

【答案】16.A17.C

【解析】16.由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知,火焰山的地层比觉罗塔格的地层新,故火焰山地层晚于觉罗塔格,A正

确;博格达山附近无断层,B错误;由指向标可知,艾丁湖盆位于火焰山南侧,C错误;从艾丁湖到博格达山的相

对高度大于4000米,D错误。故选A。

17.我国西北位于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少雨,AD错误;火焰山海拔较低,无冰川,B错误;该

地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强,山坡风蚀崩落形成“沟痕”,C正确。故选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甲、乙、丙、丁的地质历史顺序由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乙、丁、甲、丙

C.丙、丁、乙、甲D.丁、乙、丙、甲

19.若丁岩石与丙岩石之间产生一种新的岩石,则该岩石为()

A.大理岩B.片麻岩C.石英岩D.板岩

20.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该地经历过几次整体的地壳抬升运动()

A.2次B.3次C.4次D.5次

【答案】18.D19.A20.C

【解析】18.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丁;后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接着经过一段

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故选D。

19.读图可知,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丙为侵入型岩浆岩;岩浆和丁岩石接触的部位,使丁岩石受热发生变质,形

成大理岩,A正确;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形成,B错误;石英岩由砂岩变质形成,C错误;板岩由页岩变质形成,

D错误。故选A。

20.图中的侵蚀面是由于地壳整体抬升后受外力侵蚀而形成的,读图可知,图中总共有4个侵蚀面,由此可以推测

该地经历了4次地壳整体抬升运动。故选Co

二、非选择题(两小题,共40分)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km,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

斯特峡谷区域。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

地貌最为典型。图a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W

E

/

材料二: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耐旱性、喜钙性。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

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

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研究发现,

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

(1)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6分)

(2)分析近年来顶坛花椒成为当地主要人工林的原因。(6分)

(3)推出当地农民通常在何时刈割杂草,并说明理由。(8分)

21.【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易渗漏;地形坡度大,

水资源存储条件差;夏季高温,蒸发旺盛,造成本地区地表土壤缺水,易发生干旱,生长在此处的植物具有耐旱的

特征。

(2)当地自然环境条件适宜顶坛花椒的生长:花椒种植规模大,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收益高、水土保持效果好;种

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国家政策支持。

(3)5月至9月(夏季)或雨季。理由:夏季(雨季)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