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摸底卷(原卷+)_第1页
(新疆)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摸底卷(原卷+)_第2页
(新疆)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摸底卷(原卷+)_第3页
(新疆)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摸底卷(原卷+)_第4页
(新疆)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摸底卷(原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新疆)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摸底卷(原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摸底卷(新疆版)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共23分)

1.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共四小题,共12分)

甲骨文中的,“象”,长着长长的鼻子和健壮的身躯,_______________,这是象形字;“酒”是将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构成会意字;“徉”由形旁“彳”和声旁“羊”组成形声字……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传承下来的文字血脉,一直(),在历史的积淀中,成为文化_______________。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至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至今审读和_______________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_______________的敬畏感。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打通这个文化隔膜,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

(1)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分)

“打通隔膜复兴文化”

(2)文段中划线字的注音及括号里应填写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酿酒(niàng)绵延积淀(dìng)追朔

B.酿酒(niàng)绵延积淀(diàn)追溯

C.酿酒(liàng)绵蜒积淀(diàn)追溯

D.酿酒(liàng)绵蜒积淀(dìng)追朔

(3)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惟妙惟肖精髓鉴赏情不自禁

B.精妙绝伦精华鉴定不由自主

C.精妙绝伦精华鉴定情不自禁

D.惟妙惟肖精髓鉴赏不由自主

(4)将“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

A.处B.处C.处D.处

2.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故乡》都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不惑”之年和“耳顺”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和“六十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3.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5)《木兰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述其政治理想及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动(20分)

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你喜欢课外阅读吗?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报告中首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继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倡导全民阅读。”

材料二:2022年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农家书屋内,村民利用农闲时间正在看书。“农家书屋”已成为实实在在的“淘宝驿站”,为农民增收致富架起了“信息桥”。农家书屋工程开始于2020年,受到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农家书屋让农民在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培养了一批“活字典”“土专家”。

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二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例句:乌鲁木齐,我美丽的家乡,你如画的风景,令我魂牵梦绕。

那繁华的街道,萦绕着质朴的乡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简·爱》阅读内容,完成下面小题。(4分)

(1)参照示例填写表格。(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简·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2分)

8.下列《儒林外史》和《简·爱》相关内容的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是一位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精神枷锁的束缚,追求人格平等,自我意识觉醒的的女性形象。

B.《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牛浦郎等。

C.简·爱虽然貌不惊人,但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追求有尊严的爱情,改写了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形象,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

D.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好朋友是海伦·彭斯,是她在简·爱被冤枉时安慰她,告诉她不要再悲伤,不要再沉沦。

9.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4分)

周进匡超人

三、阅读(共47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3分)

10.下面对岑参的《白雷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B.“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从正面描写出当时天气的寒冷和军营将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大雪纷纷,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画面生动,色彩鲜明,写出将士们威武不屈的形象。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表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桓公深知宁戚①,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②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③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

[注]①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②爵:大摆筵席。③一匡:安定统一。

1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

③执策而临之___④患其有小恶者___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13.文运用______的写作手法寄寓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______(填原文词语)的形象。(2分)

14.中的“千里马”和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5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阅读《森林为什么是“水库”》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16.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17.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中“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

D.本文是总分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20分)

梁晓声的人间烟火气

汪兆骞

①流年似水,我与梁晓声相交已达四十个年头。古语云:“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我便向曾经的作协掌门人唐达成表述了这种看法,他目光炯炯道:“读其书,看其人,知晓声是高怀观世,壮气横天之君子。”

②多年之前,我曾向晓声约稿。不久,他就将以犀利目光击透浮躁现实生活和扭曲心态的长篇小说《浮城》交给《当代》杂志。遗憾的是,编辑部竟做退稿处理。面对晓声,我羞愧难当,而晓声毫无怨言,安慰我之后将小说另投花城出版社。人家比我们有识力和魄力,将《浮城》印了几十万册,深受读者喜爱。让我感动的是,他重友谊讲交情,后来有新作《红晕》等,仍主动交给我,皆编发在《当代》上。

③晓声心地善良,恪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训。老作家林矛,在晓声初出茅庐,闯荡文坛之时,曾热情相助提携修改稿件,推荐报刊发表。后来他不幸罹患癌症,且经济拮据,晓声闻之立刻汇去四千元救急。须知,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可资普通一家三口一年的生活开销。况且,晓声哥哥患病,长年住院治疗的费用也靠他供给。他曾向有钱的友人呼吁,减少一些花天酒地的奢侈,救助陷入困境的作家林子,但直到林子撒手人寰,有钱朋友竟一毛未拔。于是,晓声萌生撰写《泯灭》鞭挞金钱对人灵魂的异化。

④我经常到黄亭子儿影宿舍楼梁晓声住所去看他,谈文学,谈世事,或引友人去拜访。有时正好看到他一个人用餐,几片烤焦的馒头片,一块菱形的玉米面发糕,一根黄瓜、两根大葱、一碟黄酱、一碗面条,他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一次,一位到访的记者目睹此景,两眼湿润地对我说:“这可是一位名满全国的大作家啊!《人世间》的责编李师东也是我的朋友,他来到梁晓声书房,见“一张小木桌,一把小木椅”,晓声在这里“一笔一画地写着字,完完全全的一个爬格子的工匠样子,他不胜感慨。

⑤其实,从小就家境贫寒的晓声对生活并无奢求,过普通人的日子,挺好。父亲是位建筑工人,晓声在嘈杂的大杂院长大。品学兼优的哥哥考上了大学,父母亲却悲痛而歉疚地对哥哥说:“孩子,家里穷,供不起你上大学啊!”有美好憧憬和前程的哥哥沉默了,后来精神失常,父母为此抱憾终生。梁晓声心里也在流血,一直肩负着哥哥的生活和医疗费用,拳拳亲情令人动容,其刻骨铭心的人生体验升华为人道主义,成为《人世间》的骨骼和血肉。

⑥梁晓声多次慷慨捐款给希望工程。他的稿费,一半交给母亲生活和给哥哥治病,剩下的再捐一部分给渴望求学的穷困孩子。他的作品与纸上空谈悲悯的东西不同,是以真人格支撑的胆与识、理性担当和道义,替社会正义发声,为黎民黔首的困厄疾呼,留下了许多警醒世人的东西,如暮鼓晨钟,世人称其为平民作家。

⑦大约在2017年,我听说快到古稀之年的晓声要创作一部长篇《人世间》。小说以当代北方省会城市为背景,以周氏三兄妹五十年生活轨迹为线索,勾连并刻画了十多位普通人跌宕起伏的人生,通过其命运,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中国半个世纪宏阔的历史、时代图景和普通百姓苦辣酸甜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憧憬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没有英雄的咏叹,却充满激昂旋律;是好人文化的呈现,却有史诗品格。《人世间》最终荣获茅盾文学奖,这是梁晓声精神守望的果实,也是他向传统现实主义的致敬。

⑧得知晓声获茅奖的消息时,我正在绥芬河开会,立刻发去信息祝贺。他回道:“兄长,收到啦。自家人,有空聚哈,问嫂子好!”世间烟火中的情感,最朴实,也最有味道。(选文有删改)

18.文章开头引用作协掌门人唐达成所说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选文中哪几件事体现了梁晓声的“人间烟火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简要分析梁晓声的人物形象。(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品析词句。(6分)

(1)几片烤焦的馒头片,一块菱形的玉米面发糕、一根黄瓜、两根大葱、一碟黄酱、一碗面条,他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从加点词的角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回道:“兄长,收到啦。自家人,有空聚哈,问嫂子好!”世间烟火中的情感,最朴实,也最有味道。(从描写的角度)(3分)

四、写作(共60分)

因为有阳光,大地变得更加欢畅;因为有雨露,禾苗变得更加健壮;因为有希望,生命变得更加顽强;因为有关爱,心灵变得更加敞亮;因为你,我变得更加……

22.请以《因为你,我变得更加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不少于600字。

②把题目补充完整,有真情实感。

③书写规范、清晰。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初中学业水平测试摸底卷(新疆版)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共23分)

1.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共四小题,共12分)

甲骨文中的,“象”,长着长长的鼻子和健壮的身躯,_______________,这是象形字;“酒”是将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构成会意字;“徉”由形旁“彳”和声旁“羊”组成形声字……3000多年前,殷墟甲骨文传承下来的文字血脉,一直(),在历史的积淀中,成为文化_______________。今天人们使用的很多文字,都可以()至那一片片古老的甲骨。至今审读和_______________这些古色古香的文字,仍让人内心空灵宁静,有_______________的敬畏感。一方面是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一方面是古老文化和现代阅读方式之间存在隔膜,打通这个文化隔膜,是传统文化复兴传承的关键。

(1)请用楷体将下列文字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3分)

“打通隔膜复兴文化”

(2)文段中划线字的注音及括号里应填写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酿酒(niàng)绵延积淀(dìng)追朔

B.酿酒(niàng)绵延积淀(diàn)追溯

C.酿酒(liàng)绵蜒积淀(diàn)追溯

D.酿酒(liàng)绵蜒积淀(dìng)追朔

(3)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惟妙惟肖精髓鉴赏情不自禁

B.精妙绝伦精华鉴定不由自主

C.精妙绝伦精华鉴定情不自禁

D.惟妙惟肖精髓鉴赏不由自主

(4)将“但现代人理解和接受甲骨文有点困难,甚至根本无法识别这些上古时代的文字。”一句放入文段,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

A.处B.处C.处D.处

(2)B(3)A(4)D

2.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故乡》都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可以借此了解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普希金诗集》,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D.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不惑”之年和“耳顺”之年,分别指的是“四十岁”和“六十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A

3.古诗文默写(8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5)《木兰诗》中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不远万里,跨越雄关险隘,迅速急迫地奔赴战场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述其政治理想及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岐王宅里寻常见(2)便引诗情到碧霄(3)惟解漫天作雪飞(4)回首向来萧瑟处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活动(20分)

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了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你喜欢课外阅读吗?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报告中首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李克强在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继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倡导全民阅读。”

材料二:2022年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农家书屋内,村民利用农闲时间正在看书。“农家书屋”已成为实实在在的“淘宝驿站”,为农民增收致富架起了“信息桥”。农家书屋工程开始于2020年,受到了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农家书屋让农民在提高文化素养的同时,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培养了一批“活字典”“土专家”。

4.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二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仿照画线部分的句式,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例句:乌鲁木齐,我美丽的家乡,你如画的风景,令我魂牵梦绕。

那繁华的街道,萦绕着质朴的乡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简·爱》阅读内容,完成下面小题。(4分)

(1)参照示例填写表格。(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爱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简·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2分)

8.下列《儒林外史》和《简·爱》相关内容的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是一位敢于打破封建礼教精神枷锁的束缚,追求人格平等,自我意识觉醒的的女性形象。

B.《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作品在讽刺丑恶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些象征正面理想的人物,如王冕、杜少卿、牛浦郎等。

C.简·爱虽然貌不惊人,但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追求有尊严的爱情,改写了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形象,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

D.简·爱在洛伍德学校的好朋友是海伦·彭斯,是她在简·爱被冤枉时安慰她,告诉她不要再悲伤,不要再沉沦。

9.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用饱蘸辛酸的笔触描绘了儒林众生相,他在书中塑造的一些人物可笑又可悲。请你从下面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事件,简析其可笑可悲之处。(4分)

周进匡超人

4.①总理倡导全民阅读②农家书屋使农民受益(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

5.“受到”和“参与”不搭配,把“和积极参与”改为“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或“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如回答把“和积极参与”删去,得1分)

6.示例一:那热闹的夜市,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示例二:那美味的食物,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7.(1)A.芬丁庄园B.担任家庭教师,与罗切斯特相爱

(2)罗切斯特先生在15年前已经结婚,简·爱为了脱离痛苦就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独立自强,自尊自爱

8.B

9.解析:示例一:周进;六十多发的周进在贡院撞号板痛哭,当那群商人答应替他捐监生,让他获得乡试资格时,他居然趴在地上他们磕头,让人觉得可笑。可笑中也是可悲的。他终身匍匐在科举脚下,耗尽毕生精力,直到六十多岁,还没获得乡试资格,且执迷不悟让人觉得可笑。

示例二:匡超人;匡超人进学之后,居然自命不凡,向别人吹嘘自己是读书人所供奉的“先儒”,让人觉得可笑。可笑背后,说明他踏进儒林之后就受到了腐蚀,丧失了淳朴善良的本性,人格论丧,让人觉得可悲。

三、阅读(共47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3分)

10.下面对岑参的《白雷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设喻新颖,造语奇警,不落窠臼,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B.“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从正面描写出当时天气的寒冷和军营将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大雪纷纷,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画面生动,色彩鲜明,写出将士们威武不屈的形象。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送行者目送行人远去,直到无法望见,却还在凝望留在雪地上的马蹄印迹,表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

B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桓公深知宁戚①,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②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③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

[注]①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②爵:大摆筵席。③一匡:安定统一。

1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

③执策而临之___

④患其有小恶者___

1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13.文运用______的写作手法寄寓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文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______(填原文词语)的形象。(2分)

14.中的“千里马”和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说说。(5分)

11.①有时;②同“饲”,喂养;③面对;④担心

12.①想与普通马一样尚且都达不到,哪里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②这就是世上得不到(失去)贤能之士的原因。

13.托物寓意;善求士。

14.命运:“千里马”才能被埋没,得不到任用,享受不到应有的待遇,还饱受各种屈辱;“宁戚”得到齐桓公的赏识和重用,实现了抱负与价值。

认识:每个时代都有人才,“伯乐”对“人才”非常重要。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阅读《森林为什么是“水库”》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1.37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16.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17.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中“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

D.本文是总分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

15.D16.C17.D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20分)

梁晓声的人间烟火气

汪兆骞

①流年似水,我与梁晓声相交已达四十个年头。古语云:“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我便向曾经的作协掌门人唐达成表述了这种看法,他目光炯炯道:“读其书,看其人,知晓声是高怀观世,壮气横天之君子。”

②多年之前,我曾向晓声约稿。不久,他就将以犀利目光击透浮躁现实生活和扭曲心态的长篇小说《浮城》交给《当代》杂志。遗憾的是,编辑部竟做退稿处理。面对晓声,我羞愧难当,而晓声毫无怨言,安慰我之后将小说另投花城出版社。人家比我们有识力和魄力,将《浮城》印了几十万册,深受读者喜爱。让我感动的是,他重友谊讲交情,后来有新作《红晕》等,仍主动交给我,皆编发在《当代》上。

③晓声心地善良,恪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训。老作家林矛,在晓声初出茅庐,闯荡文坛之时,曾热情相助提携修改稿件,推荐报刊发表。后来他不幸罹患癌症,且经济拮据,晓声闻之立刻汇去四千元救急。须知,在当时这可是一笔巨款,可资普通一家三口一年的生活开销。况且,晓声哥哥患病,长年住院治疗的费用也靠他供给。他曾向有钱的友人呼吁,减少一些花天酒地的奢侈,救助陷入困境的作家林子,但直到林子撒手人寰,有钱朋友竟一毛未拔。于是,晓声萌生撰写《泯灭》鞭挞金钱对人灵魂的异化。

④我经常到黄亭子儿影宿舍楼梁晓声住所去看他,谈文学,谈世事,或引友人去拜访。有时正好看到他一个人用餐,几片烤焦的馒头片,一块菱形的玉米面发糕,一根黄瓜、两根大葱、一碟黄酱、一碗面条,他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一次,一位到访的记者目睹此景,两眼湿润地对我说:“这可是一位名满全国的大作家啊!《人世间》的责编李师东也是我的朋友,他来到梁晓声书房,见“一张小木桌,一把小木椅”,晓声在这里“一笔一画地写着字,完完全全的一个爬格子的工匠样子,他不胜感慨。

⑤其实,从小就家境贫寒的晓声对生活并无奢求,过普通人的日子,挺好。父亲是位建筑工人,晓声在嘈杂的大杂院长大。品学兼优的哥哥考上了大学,父母亲却悲痛而歉疚地对哥哥说:“孩子,家里穷,供不起你上大学啊!”有美好憧憬和前程的哥哥沉默了,后来精神失常,父母为此抱憾终生。梁晓声心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