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解题指导方法_第1页
高考历史解题指导方法_第2页
高考历史解题指导方法_第3页
高考历史解题指导方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解题指导一、选择题遵循的“四项基本原则”近年国考卷历史选择题题干均为材料或情景设置,多为文字材料,偶有图片或图表等。无论以何种形式呈现,其解题过程均包括解读信息、调用知识、分析推理、对比判断等步骤。探究其命题基本规律,可以总结出解答选择题的“四项基本原则”:一、史实正确二、概念准确三、程度适合四、对应最佳原则一:史实正确近年国考卷很少有简单考查史实的题目,但大多数题都包含着对史实的考查。有些题目直接依据史实即可作出判断。更多的选择题目凭“史实”也可排除1-2个选项,为后进一步续选择奠定基础。对策:对策:一是熟悉“课标”和“考纲”知识要求的各相关历史要素,理解各要素相互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体系;二是审题时首先要关注时、地、人、事诸要素,注意选项与题干在这些要素上是否相符。原则二:概念准确中学历史涉及众多历史概念,通常包括一些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的概念。对概念的考查,是历史学科能力检测的重要内容。国考卷不少选择题都涉及历史概念的考查。例:(2014·Ⅱ·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解析:解题关键是对“君主集权”概念的精确理解。君主集权主要通过分割甚至废除相权来实现,明朝废相设内阁本身就是君主集权强化的体现。故选B。例:(2014·Ⅰ·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C.各州自治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解析:“主权在民”主要强调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天赋人权”包含尊重每个人的自然权利,以3/5折算就违反了天赋人权原则;也违背人人平等原则,但“各州平等”或“各州自治”关联不大。故选B。对策:高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概念较多,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对相关概念作出的详细解析往往很少,一些概念学生把握不到位。要精确掌握这些概念,一方面要求老师加强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概念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课外阅读,加深对教材中相关概念的理解。原则三:程度适合命题中为了提高迷惑性、增加试题的难度,命题者往往在选项中使用程度修饰词,使某些原来符合题干条件的选项变成条件不充分,审题不够仔细的考生容易误判。例:(2014·Ⅱ·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解析:题干信息反映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权益;贵族受到一定约束,并没“丧失主导地位”;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而非“决定”;平民与贵族达成一定妥协,不是“日趋一致”。B项程度合适,A、C、D项均超出程度。故选B。例:(2015·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解析:题干信息只能说明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还没达到“专权”或“控制”,不违反光荣革命确立的原则。D项程度合适,A、B、C项均超出程度。故选D。对策: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程度修饰用词,如:开始、最…、决定性、完全等一些绝对化程度词要特别关注;相对来说,一些“一定程度”等相对性、折中性程度用词,往往比较适合。原则四:对应最佳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分析,仍有多个选项无法判定的,就需要通过比较各选项与题干的对应度才能解决。对应是双向的,一方面,题干信息必须充分满足正确选项需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正确选项必须能最大程度反映题干信息。例:(2015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解析:文化是经济社会的反映。题干信息反映了东南沿海对妈祖的信仰得到朝廷认可,说明东南沿海的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C项与题干信息完全对应;A、B、D三项对应条件不充分,故选C。例:(2015Ⅱ·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日本侵略者通过在沦陷区发行货币和非货币性质的“军用票”,可以推论其目的是掠夺沦陷区财富,从而转嫁战争负担,B项与题干信息完全对应。其流通地区不属于国统区,也没覆盖抗日根据地,A、C项与题干信息不对应;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故选B。对策:解题时要坚持“材料优先”,不要以课本的观点“先入为主”,关注题干信息能否满足选项要求;全面解读题干材料信息,分析比较各选项中哪个选项对材料信息阐释得较全面或本质,得出最佳选项。概括其基本规律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提供充分条件→题干信息←═══════════→正确选项←最大程度反映●近年国考卷相对比较侧重“提供充分条件”,地方卷则相对较多考虑“最大程度反映”。附:八招“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是有规律的。一般分为三步,快速提取信息,找到关键词看选项猜答案。然后认真读题用排除法找到迷惑项被排除的理由。最后把正确答案带入原题完整通读,进行和命题人智慧的交流与对话以检验自己答案的正确性。1.优先关注“阿拉伯”(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历史选择题的阅读,快速准确提取信息是最重要的能力。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是很容易看到的信息。在一大堆汉字里面找到找到阿拉伯数字还是是很容易的。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就是解题的钥匙。因为历史选择题中的“阿拉伯“数字,不是年代,就是与答案有关的数据。2.“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大家知道在汉语言的表达中,标点符号占重要地位。这里的“穿衣”就是指括号和书名号。括号在历史选择题中的出现往往是用来解释说明题目中的关键信息,书名号的出现意味着材料的出处已经告诉。材料的出处了解了,材料的作者、作者的立场等许多问题就得到解决。“戴帽”这里指的是引号,历史选择题中出现的引号,要么就是关键信息,要么就是强调的学科术语。在材料中运用标点符号的知识,进行快速解题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3.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错误4.省略号后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5.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6.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7.看见什么选什么(题目考察的是历史现象)8.看见什么不选什么(题目考察历史本质、规律、特点)大家一起体会一下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思路。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本题首先要优先关注“穿衣戴帽“的关键考点“雅言”。“雅言”就是西周的普通话。然后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逻辑推理能力。“雅言”可能最早起源来自何处?题目中的四个选项都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题目还是有一定的迷惑度的。这时古代文明起源的知识越多越可能形成解题的障碍。就是心理学上的“前摄效应”。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范围传播。应该说中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就是听说过一些名词,不可能作深入的研究和分类能不要强调原始文化的地理分布。所以老师对题目的讲解不要从复原历史,传播文化的角度,从历史逻辑的角度让学生推理就行。一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今天的普通话与首都北京有密切的关系,“雅言”也应该当时的首都镐京(近西安)有关系,得出答案C。这是最简单的做题方法。高考历史命题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历史学习的对接。一是学生看到了西周想到教材上的分封制,分封其实就包含着文化的传播。谁来分封?周天子。周天子在哪里分封?陕西。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历史逻辑考题。阅读时抓住题眼“变化表明”,表明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所以本题适合“看见什么不选什么”的法则。亲子、养子反映的都是亲情血缘方面的社会现象,这道题考查本质、规律。本质规律是经过大脑的理性分析才能得出的。所以从材料中看不到的儒家伦理才是答案。要说的是在历史高考题中的“题眼”阅读是最重要的信息。高考首先要考察的就是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一般的“表明”“反映出”等字眼都是要回答本质规律特点等。这样的题目就适合“看见什么不选什么”。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表明”一词反映了本题考的是“交子”的本质性质特点,而不是产生的原因,产生的社会影响。如果选项B、C、D都是真命题成立的话,他们都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在当时的社会中用眼睛能看到的,而不是分析出来的。所以“表明”就可以用“看见什么不选什么”的方法“秒杀”答案A。28.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解析:本题解题时要“优先关注阿拉伯”1892年,维新变法是1898年。看到这个时间,基本上就能得到答案是B选项了。其次“主要原因”一定是经过我们的分析才会得出来。所以本题符合“看见什么不选什么”和服饰有关的选项A、C、D被瞬间排除。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解析:本题首先要优先关注“阿拉伯”1926年,然后是括号中提示的内容“穿衣戴帽”是重点。然后是“反映了”透过现象找本质。三个秒杀神技,就把答案迅速选定为B。30.1932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A.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解析:优先关注“阿拉伯”。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这是时代背景。目的是分析出来的,是本质不是现象。所以本题首先就能断定B选项不是答案。再看A、C、D三个选项的逻辑关系。B是现象,A是本质,D选项是逻辑上绝对化的表述。世界格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原有的格局是不可能持久维护的。这是谁都懂的道理。外交家更会懂得这个道理。在解这道题时我们可能会用到神技1、2、3、8。几个方法的综合运用肯定能够快速准确的得出答案A。31.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本题优先关注1953年。就可以快速得出答案。A、B两选项都是1949到1952年阶段特征的表述。C是本质,是全集。D是现象,是子集。C选项在逻辑中包含着D选项。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解析:“可见当时”表明这个题考的是本质规律。选项A、D都有表述绝对化倾向,被迅速排除。选项B、C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哪个是现象,哪个是本质。哪个是全集,哪个是子集。无疑选项C是全集是本质。我们看见了平民斗争,所以在选择本质问题是运用神技“看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