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_第1页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_第2页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_第3页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_第4页
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实践之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和看法》所在学院:外语学院专业班级:15-4BF调研学生:李倩,纪银铃,姜玉洁,刘芳调研组长:李倩指导教师:洪冬美2023年4月目录封面 1内容摘要 3一、前言 3二、结果及原因分析 4三、结论和建议 9四、附件 11当今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报告——以湖南理工学院的学生为例【内容摘要】随着现代化和社会的日益开放,同性恋话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当今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窗口,其对敏感话题的态度映射着社会的态度。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湖南理工学院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同性恋的态度和看法调查,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外显态度较为开放,持更宽容的态度,但内隐态度却竭力拒绝同性恋的可能性。这说明了当今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的认知和情感成分与行为倾向之间的别离,也反映了伦理的开放有着道德的心理接受过程,需要区分道德的宽容与文化的开放。【关键字】同性恋;态度和看法调查一、前言性观念一直是一个人类从不间断的研究问题,尤其是随着现代化大潮的到来,社会更加开放,人们对性的观念也逐渐由保守趋向于开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爱情有时候不仅产生于异性,同性之间也会产生爱情。当今世界,许多兴旺国家如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南非、挪威、瑞典从2001年开始已陆续实现了同性婚姻合法化,给世界思潮带来了一轮新的冲击。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同性恋群体,许多以往隐蔽身份的同性恋者开始公开活动,各地同性恋酒吧纷纷涌现。2003年后,中国社会学研究专家李银河开始向人大政协提交同性婚姻合法化提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同性恋及同性婚姻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那么在当今社会,人们对同性恋和同性之间的爱情到底持什么态度?人们对同性恋的包容性又如何呢?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为纪念世界卫生组织在1990年那天正式将“同性恋〞从精神患者的病列中剔除。那一天,世界各地的同性恋聚会欢庆,走上街头,向全社会显示他们这个群体的存在,呼喊“反歧视〞的口号。根据学者的数据显示,全球同性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左右,在中国也存在的庞大的群体。但是与异性恋为主的主流相比,他们属于这个社会的边缘,属于人们不理解的社会地位。近几年随着同性恋群体的增多,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同性恋的相关研究,但以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同性恋成因、同性恋的开展历史等方面。近几年,由于对态度的研究理论越来越多,才慢慢兴起对同性恋态度的研究。但大多数学者对同性恋态度的调查多局限于外显态度的调查,相比而言,对于同性恋态度更为真实的内隐态度却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同时,对于大学生对同性恋态度与文化心理之间的关系也少有人涉及。这种传统的同性恋态度的解释模型并不能真正反映社会心理的开展趋势,自然也就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预判。本文的研究目的:试图通过对湖南理工学院学生的同性恋态度和看法调查,研究当前大学生对同性恋问题的开放度,并探讨背后的文化与态度关系。二、结果及原因分析2、总体态度观察结果及原因分析根据问卷网的数据整合分析a)根据分析表可得出以下结论:认为自己是完全的异性恋的人数约为72.6%,占据了绝大局部的比例。说明大学生的性取向普遍以完全的异性恋为主。29.8%的受访大学生偶尔做同性恋的梦想或有双性的性取向,说明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总体态度是较为开放的,但并未到达非常开放的程度;b)过半的受访大学生对同性恋一词无太大感觉,但在所有受访大学生只有14.84%的受访大学生完全不喜欢同性恋,说明绝大局部的大学生对同性恋持有观望和兴趣的态度。c)1〕84.37%的受访大学生对同性恋有清晰的定义,与此同时,15.63%的受访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定义不清楚。由此可得,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度有待提高。学校等教育机构可适当普及一些同性恋知识。2〕网络成为了传播同性恋知识的主要途径。同时,周围人对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也有着巨大影响。说明大学生应加强区分好坏同性恋知识的能力。d)对同性恋镜头很排斥的人只占比20.47%,而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此没有特别的感觉,认为是正常的。另外还有14.96%的大学生对此感兴趣。通过上图及此图可以分析得出,网络、书籍对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有很大影响,对同性恋文化接触多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可度较高。e)绝大局部的受访大学生对同性恋的现象表示认可,但仍有以小局部大学生认为同性恋有危害社会和心理扭曲的问题。f)除教育因素外,其它原因的差异比例并不大。这说明大学生普遍认为同性恋现象是由多方面导致的,其中除其它外,认为由基因造成的同性恋最多。据资料显示,携带有同性恋基因的个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易于开展成同性恋细胞,同性恋的性取向有70%是遗传基因所产生的结果。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同性恋产生的原因选择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得到有关同性恋的知识是比拟准确的。g)答案选项回复情况理解并接受72勉强接受,但以后社交会有心理障碍38不能接受10试图帮助他〔她〕扭转性取向8绝大局部的受访大学生理解并接受亲人或朋友是同性恋的事实。少局部大学生不能接受。f)答案选项回复情况受到歧视,甚至是遭受攻击94因社会宣传而变得尊重19没有区别,正常对待15大学生普遍认为同性恋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比拟低。说明作为以后主力军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开展有建设性作用。由此可以预测出今后同性恋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认可度会越来越高。三、结论和建议1、本调查采用的是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湖南理工学院16级、15级、14级、13级学生进行了网上调查问卷,四个年级抽取样本总数128个,院系专业差异因客观原因造成抽样集中于外语学院,且具有一定的男女比例的偏差。使得样本抽取具有不完全随机的缺陷,降低了本调查的科学性。图2-男女比例大约70%的人认为自己是完全的异性恋,说明同性恋群体还是社会的主体局部,而成认自己是完全的同性恋的人只有一个,剩余的人处于中立偏异性恋状态较多。受访的人中有66人认为对同性恋现象没有多大的感觉,只有19个人选择不喜欢。而有15%的人对同性恋群体不了解。大多数人对同性恋的了解是通过网络。64%的人认为他们是正常的,而20%的人对他们很排斥。在128名受访者中,有101个人认为同性恋者的选择是一种正常的感情抉择,而有7个人那么认为他们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对于同性恋产生的原因,在先天、教育、社会压力、家庭环境这几个方面选择的人数比拟平均。假设受访者的亲人或者朋友是同性恋者,接受的人比不接受的人多,而不接受的人中会有8人选择帮助他们扭转。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我国同性恋在社会上还是会受到歧视,甚至遭到攻击。在对于问题“是否赞成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拥有一样的权益和保护〞中,仍有18人选择不支持。我们对于这128名受访者的主观意愿的收集中,有这样一些支持的观点“同性恋人和普通恋人没有什么不同,不需要因自卑而躲躲藏藏,也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去显示。真心多一点,舆论少一点。理解多一点,跟风少一点。〞,“撇开我们的偏见,给予他们宽容和理解。〞,“扩大知识宣传教育,同性恋者遭受的压力真的很大,社会不应该用有色眼睛去看待他们,就像所有新事物都会被拒绝一样〞,“愿你们的爱被温柔相待,同性不易,记得保护好自己,万事以生命为重,你们同样应当受到祝福。〞,“正视自己的选择,不要被世俗所限。2、建议: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文化传统、社会习俗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性恋在强大的主流社会面前显得很弱小,他们是大多数人眼中的弱势群体。同性恋者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歧视、迫害、压力。他们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只是因为社会上异性恋是主体就把同性恋归为异类、变态是没有道理的。同性恋也是一种选择,他们的权利需要而且应该得到保障,这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根本要求。现在我国对于同性恋的相关法律规定还很不到位,很多处于空白状态,现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把同性恋乃至同性婚姻合法化,中国也有必要对此进行立法。我们应该鼓励同性恋者去积极开展和拓宽自身的整个人格,将来看看效果怎么样。说不定会有所改变,说不定也没有什么改变,都说不准。但是,无论同性恋还是异性恋,人格的健康开展,是生命的主题。四、附件1.测量工具本调查采用网上调查问卷进行,问卷编制分三局部:第一局部为根本信息的采集,包括性别、年级、院系、性取向等几个问题,主要用来进行问卷检验;第二局部为相关性分析,是根据假设设计的验证问题和分析依据;2.程序步骤研究经过了问卷准备、问卷编制、发放问卷、回收问卷、分析问卷等几个阶段。我们小组采用问卷网设计问卷,首先我们通过QQ群以及QQ空间这些即时通讯软件进行便捷高效的问卷发放,我们将电子链接进行宣传推广,尽量包含不同专业的学生,涵盖不同年级的学生,力求能够使收集到的问卷具有覆盖面广、典型性强、信度和效度大的特点。大一大二问卷的可信度较高,大三大四因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