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简述三十年战争的起因及过程。基本原因:宗教对垒和领土纷争;直接原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1)导火线:1618年5月23日的“掷出窗外事件”(2)四个阶段:①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3)②丹麦阶段(1625-1629)③瑞典阶段(1630-1635)④瑞典-法国阶段(1635-1648)(3)结果:长期的战争使交战双方消耗巨大,在神圣罗马帝国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被迫求和,得到了法国和瑞典的同意,战争结束,召开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各参战国开始和谈,并于1648年10月24日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起威斯特伐利亚体系。2、简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基本内容。(1)1648年10月24日签订。是在新教势力取得相对优势的情形下签订的。(2)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领土问题、宗教问题、确定德意志国家的体制。(主要内容)3、简述三十年战争及《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影响。4、简述三次英荷战争。5、简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背景:由于婚姻关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路易十四都拥有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且西班牙是一份丰厚的遗产。1700年,西班牙国王病逝,其遗嘱要求西班牙务须保持完整并由路易十四的孙子继承,如路易十四拒绝,再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儿子继承。路易十四接受了这份遗产,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肯轻易放弃,事情到了非战争不能解决的地步。(2)1701-1713年爆发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整个欧洲分裂成两大阵营。法国、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等国为一方,荷兰、英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等组成反法同盟,并得到了勃兰登堡、葡萄牙和萨伏依的支持。最后交战双方在1713年签订了《乌德勒支条约》。(3)《乌德勒支条约》首先瓜分了西班牙,同时承认腓力浦五世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但他及他的后代必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以确保西班牙不与法国合并。除了哈布斯堡家族对西班牙王位的要求没有实现以外,其他战争国的目的基本上都达到了。(3)评价:在这次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着崇高的宗教目标,意识形态之争被排除在战争之外。这场战争是“第一场很少带有宗教色彩的战争,是第一次主要为商业和海上霸权的利益角逐的战争,是英国人第一次慷慨地用在欧洲政治上的战争,是第一次可称为‘世界大战’的战争”。通过战争,欧洲大陆均势得到了维护并且更加稳固,因为大国受到削弱,小国纷纷崛起,普鲁士的一加入到列强行列,最引人注目的是英国从一个岛国上升为欧洲一强。《乌德勒支条约》签订后,欧洲形成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和约保证了大国之间的实力均势,而在海上,英国获得了主宰权。6、简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果:加强了英普实力,削弱了法奥。简述美国独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简述美国独立后的外交政策。1783年9月3日,英美双方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美国独立后对外政策总目标是维护和发展商业资本,保证资本原始积累,巩固新近赢得的独立。美国独立后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依旧很严峻,它的北面、西面被英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地包围着,边界(路易斯安那和佛罗里达问题)、密西西比河航运、纽芬兰捕鱼权、贸易特惠等问题成为美国外交的主要问题。因此,美国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采取了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相结合的对外政策。(1)孤立主义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对外政策的基石,是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和政策。其目标是摆脱欧洲列强的控制和影响,巩固美国独立的成果,其实质“只是一个抵制欧洲干涉、实现国家自我利益的策略口号。”(该思想的产生过程)孤立主义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其三个基本特点是: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事务,其核心是不介入欧洲争端。所谓“孤立”,实际上主要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政治上和外交上的孤立不是绝对地与外界隔绝,也不等于在经济上隔断与外界的联系,经济上的孤立与资本主义的外向性要求相抵触。刚刚独立的美国一方面由于国力弱小、羽翼未丰,无法与欧洲列强搞实力外交,另一方面利用地理上的孤立状态,与欧洲维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以便在与欧洲列强的竞争中保持行动自由。孤立主义主要是美国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和原则,而对于美洲和亚洲则是积极的干预和扩张。孤立主义在以后的美欧争夺中常常成为美国排斥欧洲列强的工具,它不只包括消极的战略防御,也包括积极的战略进攻。在美国漫长的对外政策史中,孤立主义常常与“不结盟”、“中立”、“不卷入”、“不干涉”、“海上自由”等一系列口号联系在一起。(2)扩张主义扩张是贯穿美国队外政策史的最明显、最永恒的主题。美国独立不久后就开始了它对外扩张史上的大陆扩张时期(1775-1897)。1803年从法国购买路易斯安那、1810年和1813年进占佛罗里达等事件是美国独立后大陆扩张时期最初阶段的主要内容。驱动美国向外扩张的动力是早期资本主义商业资本的商业精神和来源于清教主义的“天定命运”说。商业精神与重商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独立后,为了维护本国商业资本的独立发展,争取海上自由、发展中立贸易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来源于清教主义的“天定命运”说使来到北美的盎格鲁?撒克逊人自认为血统高贵,他们以“上帝的选民”自居,相信他们征服落后民族和落后文明是上帝赋予的使命。美国人披荆斩棘的拓荒精神与刻苦勤俭的清教主义结合在一起,锻造出了美国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统一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在美国对外扩张的历程中不时闪现。简述拿破仑大陆封锁政策失败的原因。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对英国的打击起初是沉重而有效的。但是,一项政策战略上的成功需要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实施的战术的保障和支撑。拿破仑拥有大陆,这使他有可能以整个大陆的资源同英国对抗,但是推行大陆封锁政策的前提就是大陆的绝对统一,因为不完全的封锁等于没有封锁。因此,拿破仑所建立的“大陆封锁体系”从一开始就存在诸多困难,也预示了其失败命运。首先,大陆的工商业在封锁初期的确得到了一定发展,但英国的反封锁使大陆的对外贸断绝,工业缺乏原料,商品找不到市场,大陆工商业逐渐萎缩。相反,英国起初虽然遭受了损失,但它毕竟占有着巨大的海外市场,只要扩大与美洲、澳洲、非洲和南亚的贸易,就可以弥补在欧洲的损失。其次,运输业是一个巨大的障碍。人们一向依靠的近海运输被英国人封锁了,欧洲不得不重新求助于古老的陆上通道。陆上运输在古代尚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但却难以支持一个巨大的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第三,法国经济落后于英国,没有能力生产出大量和英国商品一样物美价廉的商品占领欧洲大陆市场,从而使大陆封锁失去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单靠军事手段并不能有效地防止英国商品走私渗进欧洲大陆。法国的征服和占领又激起了别国人民对拿破仑帝国的反抗。这一切都从根本上动摇了大陆联盟体系。简述维也纳体系的形成与特点。(1)1814年9月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长达10个月之久的维也纳会议。除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大国们进行了激烈的争吵,相互妥协达成协议,于1815年6月通过了“最后议定书”。维也纳会议和最后议定书,是维也纳体系建立的标志。(2)欧洲各国通过这次维也纳会议确立了维也纳体系,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因此,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大国们妥协退让的产物,具有不平衡的特点,该体系中矛盾重重,尽管大国后来极力维护这一体系,可它还是没能阻挡住波澜壮阔的欧洲革命的冲击,1848年维也纳体系瓦解。简述维也纳体系在国际关系史上的地位。简述普法战争爆发的背景、进程及其结果。答:(1)19世纪上半期的德意志是一个十分松散的联邦,由十几个大小国家组成,其中较为强大的是普鲁士和奥地利。1861年意大利的统一给德意志诸国,尤其是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北方诸国以很大的影响,北方诸国要求统一的愿望十分强烈。1861年,普鲁士的威廉一世即位,启用俾斯麦为宰相,开始致力于德意志的统一事业。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普奥军队战胜丹麦军队,取得了胜利。1866年6月普鲁士发动了对奥地利的战争,战争持续了七个星期,普军在萨多瓦大败奥军。1867年北方德意志联邦正式成立,德意志北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2)一个趋于统一的德意志就要崛起,法国感到了来自德意志的真正威胁,阻止德国统一成为法国的主要外交目标。普鲁士在俾斯麦的带领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和进行军队建设,增强军队战斗力。借助西班牙王室发动政变之机,1870年7月19日普法战争爆发。法军面对经过改造和屡次炮火洗礼的普鲁士军队显得一点战斗力都没有,1870年9月2日,在色当一役中,法军大败。
(3)普法战争的结果是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获胜。1871年5月10日,德意志与法国签订了法兰克福条约,法国向德国赔偿50亿法郎,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俾斯麦通过战争手段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德意志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统一。13、简述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与解体。答: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以后,德意志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并向欧洲强国迈进。普法战争中法国遭到普鲁士的沉重打击,战败割地赔款,实力受损。
(1)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德意志外交政策把孤立法国作为其首要目标。为此,俾斯麦积极进行外交活动,在1873年10月促成俄奥德三国订立协议,史称“三皇同盟”。但是三皇同盟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外部有英法等国的猜忌,内部矛盾重重。1874年“东方问题”的出现并激化,恶化了俄奥的同盟关系。1878年6月13日柏林会议召开,俾斯麦企图利用柏林会议促成柏林成为欧洲事务的中心,进一步孤立法国,于是充当起调停欧洲其他列强矛盾的角色。然而,聪明的英国人却借这次柏林会议和德国人调停的机会沉重地打击了俄国人,俄国外交在柏林会议上的失败使俄德关系迅速恶化,三皇同盟分崩离析。俄奥、俄德关系恶化,俾斯麦开始考虑与奥匈结盟,就在奥匈外交大臣安德拉西辞职的前期,于1879年促成了俄奥军事同盟的建立。但是俄奥同盟的建立没有给俾斯麦带来安全感,为了防止法俄结盟,俾斯麦积极接触俄国,要求与俄国进行谈判,征得俄方同意,俾斯麦把奥匈拉进了谈判的行列。奥匈原本打算联英或联俄,但是英国自由党格拉斯顿取代保守党狄斯累里组阁,其在“东方问题”的立场是绝对不支持土耳其,不与奥匈结盟,摆在奥匈面前的就只有联俄,于是接受俾斯麦的建议参加了与俄国的谈判。三国于1881年6月18日在柏林签订协定,恢复了1873年的三皇同盟关系。德奥军事同盟以及俄奥俄三国同盟的建立标志着俾斯麦的外交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2)为了巩固这个新建立起来的外交体系,俾斯麦开始将注意力移向南方国家—意大利。1870年的普法战争,意大利从中受益,得到了罗马,并以罗马为首都实现了国家统一,统一以后的意大利在外交活动中没有作为。十九世纪的后半期列强纷纷向经济落后地区扩张,意大利也不例外,将北非的突尼斯列为自己的势力范围,可是法国想染指突尼斯,与意大利发生矛盾。1881年法国出兵占领突尼斯,法意矛盾尖锐起来,在外意大利一时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与此同时,国内的教皇领地问题也困扰意大利,为了摆脱困境,意大利开始向外寻找盟友。于是便伸手接过俾斯麦递来的外交“橄榄枝”,俾斯麦在向意大利示好的同时,也积极向奥匈施加压力,要求奥匈采取与德同样的外交政策,即与意大利结盟.1882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在维也纳成立,意大利政府在三国同盟签字以后立即发表声明,所签条约在任何时候“都不得认为是针对英国的”。不与英国为敌是意大利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特别提出的是1881年6月28日,奥匈与塞尔维亚签订了奥塞条约,1883年10月30日奥罗条约签订,这两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俾斯麦外交体系扩大。三皇同盟和三国同盟构成了俾斯麦外交体系的重要基础。
(3)十九世纪后期的欧洲大国外交活动频繁。1887年是俾斯麦外交活动重要的一年。1887年2月12日,英意奥三国订立了第一次地中海协定,维持地中海以及亚得里亚海、爱琴海和黑海的现状。2月20日,到期的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续订。6月28日德俄签订了“再保险条约”。(由于德奥同盟保证了奥匈在德国与法国作战时中立,德俄条约又保证了俄国的中立)1887年12月12日英意奥签订了第二次地中海协定。两次地中海协定的签署国,有三国同盟中的两个国家,俾斯麦没有出面,就利用奥匈和意大利将英国拉向德奥意同盟。加上1887年5月意大利与西班牙成立的另一个地中海协定,至此,俾斯麦构筑的外交体系网坚固起来。再保险条约和地中海协定是俾斯麦外交的登峰造极之作。面对俾斯麦构筑起来的外交网络,法国已经完全被孤立起来。但是,这样的外交体系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就因为俾斯麦的下台而解体了。简述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1)德奥意同盟国集团:1882年,德奥意三国在反对俄、法这一共同立场下,结成同盟国集团。(2)英法俄协约国集团:20世纪初期,英、法、俄三国为了与同盟国集团争夺世界霸权,受各自利益的驱使,结成协约国集团与之抗衡。(英德同盟谈判的破裂使英国转而与俄法协调了它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利益争夺和冲突,并于1904年和1907年相继签订了《英法协定》和《英俄协定》,在欧洲形成两极军事对峙的局面。)简述两次巴尔干战争。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矛盾交汇点的巴尔干(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民族矛盾、领土矛盾);意土战争,土耳其衰弱,巴尔干人民乘机展开民族解放和独立的斗争,但由于列强的插手,巴尔干局势趋向复杂。(1)第一次巴尔干战争(1912-1913):1912年,门的内哥罗、保塞两国、希腊相继对土宣战;土耳其求和,1913年签订《伦敦和约》。(2)第二次巴尔干战争(1913):巴尔干各国因所得领土不均争吵,列强对巴尔干国家的政策则加剧了巴尔干的紧张局势,1913年保加利亚向塞尔维亚宣战,保加利亚战败求和,签订《布加勒斯特条约》、《君士坦丁堡条约》。这次战争使巴尔干国家分裂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阵线:俄国控制下的塞、希、罗、门等国和保加利亚与土耳其。保加利亚因战败而心怀不满,土耳其则因进一步靠拢德国,两国最终倒向同盟国集团一方,巴尔干各小国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大国争霸的漩涡。巴尔干态势成为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相互对峙的一个缩影,巴尔干半岛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16、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人力、物力耗资之巨,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世界人民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浩劫。(1)深刻地改变了旧有的国际关系体系。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一齐垮台,苏维埃俄国成立,欧洲新产生9个共和国。(2)从世界范围看,战前所形成的英、法、美、俄、德、日六国争霸格局变成元协约国与美、日的争夺。全世界的革命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正在变化的国际关系。(3)彻底打破了旧有的国际关系格局。世界性强国以不同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国际关系的整体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相互需要彼此。——休战二十年。17、简述凡尔赛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改变后的力量对比重新瓜分世界,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关系,建立了帝国主义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包括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两部分。
(1)1919年,6月28日,一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主要讨论如何处置德国等战败国的问题。在美、英、法首脑操纵下,签定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等条约,对战败国及其领土进行了再分割,由此形成了凡尔赛体系。该体系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战后的新秩序,使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战败国尤其发动战争的德国进行了严惩和限制,暂时调整和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利于战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体系下的矛盾重重,一方面,和约对战败国掠夺性的惩罚,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另一方面,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矛盾依旧。同时,还有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因此,世界并不太平。《凡尔赛和约》、《圣日耳曼条约》、《纳依和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
18、简述华盛顿会议举行的背景、主要议题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虽然签订了,但是美国国会认为美国的利益没有实现,因而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又因为战后的美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此,美国为了抵制日本独家占有中国,拆散英日同盟,消弱英日的海上力量,挽回在巴黎和会上的损失,筹划召开了新的国际会议。1921年11月22日,美、英、法、日、意、中、荷、比、葡九国在华盛顿开会,1922年2月6日会议结束。华盛顿会议上先后签定《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这些条约修改和补充了《凡尔赛和约》中一些条款,解决了巴黎和会上未解决的问题,建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亚太地区新的国际关系,即华盛顿体系。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束缚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也限制了英国在这一地区势力的发展,为争霸亚太地区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调整缓和了列强在亚太地区尤其中国的利益冲突,它意味着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战后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战后的国际关系新格局最终形成。简述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对德国经济发展以及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简述洛迦诺公约产生的背景及国际格局的影响。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办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
1924年以后,因为道威斯方案的支援,德国实力日增。法国深感威胁,请求保持《凡尔赛和约》规则的国土和边境现状。德国亦试图调整对法联系,争取复原大国位置。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撑下举办洛迦诺会议。条约于1925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其重要内容囊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互相保障公约》,又称《莱茵保安条约》,规则德、法、比相互保障德比、德法边境不受进犯,恪守《凡尔赛和约》对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则,英意充任保障国,承当支援被侵略国的任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公约》,规则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形式解决彼此间的纠葛,每一组缔约国辨别建立一个常设调停委员会处置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证公约》,规则在抵抗蒙受无故攻击时相互增援。条约保障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境现状,对改善法、德联系,稳固欧洲形势有积极意思,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境以保障,即不自由德国向东扩张。条约签署的后果,使法国受到减弱,流失作为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权,本身平安需求英、意的保障。德国是重要受益者,获得与法国对等的位置,为其复原政治大国奠定根底。希特勒上台后,于1936年3月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并公布不再受《洛迦诺条约》的自由,1939年4月正式公布废止《洛迦诺条约》。(1)1925年10月5日,洛迦诺会议,英国操纵,目的是扶德、抑法、反苏。签订《洛迦诺公约》。(2)欧洲政局的变化:1926年德国加入国联,恢,,复了与英法平起平坐的地位,打破英法对国联的控制,取得了在欧洲问题上的发言权和表决权,从而动摇了凡尔赛体系的基础。法国在外交上的主动权进一步丧失,一方面不得不加深对英国的依赖,另一方面为了抗衡英国,法国走上了与德国接近的道路。英国在表面上达到了其外交目标。简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①是资本主义历史上破坏力最大、袭击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②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的必然产物,并伴随着其他因素的作用(大战、政策调整)。③引起了重大的社会问题。最严重的是大规模失业问题。④所带来的社会混乱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影响,法西斯主义泛滥并最终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帝国主义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斗争加剧从而加深了它们间的矛盾,帝国主义转嫁危机的作法导致了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蓬勃发展。⑤帝国主义间展开了激烈的贸易战、货币战和资源战。简述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国,一直想挣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希特勒通过冒险甚至是敲诈的手段在西方的“宽容”态度下明目张胆地建立起来。①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德国的打击:导致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反抗斗争迅猛发展。②1930-1934年希特勒独裁统治的确立:经济危机给纳粹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③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和裁军会议:摆脱了国际条约的束缚,由秘密扩军转向公开扩军。④摆脱英法的束缚:瓦解法国对德同盟体系,1934年《德波互不侵犯条约》打开欧洲安全体系的缺口;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破坏《凡尔赛和约》,使德国重新武装合法化;利用英法之间的矛盾。⑤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使欧洲战略态势发生重大变化,战争策源地在欧洲形成。(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媒体发布与管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构成与表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互关互助协议书范文范本
- 【初中数学】正数和负数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数学七年级上册
- 吉林师范大学《小学跨学科教学案例研究》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教育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中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6)余缺和差倍数课件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 吉林师范大学《数字图像处理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2014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学生版)
- 2014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 高速公路收费人员职业道德与文明服务规范
- 安徽省皖豫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原卷版)
- 老年护理与人文关怀
- 政务号短视频运营方案案例解析
- 《开学第一课:一年级新生入学班会》课件
- 旅行社员工培训指南
- 《小学生习作自评自改、互评互改、以改促写实践心得》 论文
- 全息体育教案:采用小猴寻宝故事进行综合课程设计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科技人才战略
- 小、初、高数学教学衔接
- 净化维保半年总结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