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管理的机构方法和政策_第1页
政府经济管理的机构方法和政策_第2页
政府经济管理的机构方法和政策_第3页
政府经济管理的机构方法和政策_第4页
政府经济管理的机构方法和政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政府经济管理的机构方法和政策第3章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第4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第5章政府管理经济的政策1.第3章经济体制与政府经济管理机构重点问题:1、经济体制的含义和内容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3、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4、世界经济体系中新型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构建2.3.1经济体制概述3.1.1经济体制的概念与合理化标准1.经济体制的含义与内容含义: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方式和制度的总称,是该国经济制度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具体化,包括生产关系的具体化和国家执行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化。内容:是区别不同经济体制模式的要素。〔格雷格里和斯图尔特的观点:决策组织;提供信息及调节机制〔市场和方案〕;财产所有权〔控制与收入〕;鼓励机制〕本书主要从五个方面考察经济体制的内容:所有制结构及其经营方式;经济活动决策权限的划分〔集中或分层〕;经济调节和控制机制;经济利益和经济动力结构;经济管理的组织结构。2.经济体制的核心与合理化标准经济体制的核心——资源配置方式〔方案或市场〕——市场经济体制;方案经济体制。运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方式、方法的总和,就是市场经济体制。运用指令性和指导性方案配置资源的方式、方法的总和,就是方案经济体制。二者利弊:市场体制效率高但容易产生波动,方案体制经济运行稳定但缺乏灵活性。因此当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是将二者有机的集合起来,以消除彼此的弊端。经济体制的合理化标准:根本标准:有利于开展生产力。经济体制的选择与制定,必须适合于该国的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开展水平。双方是互为制约、胡卫影响的关系。后者制约着前者的内容、性质、方式和技术,前者推动后者的稳定与开展。3.3.1.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1.我国原有经济体制形成的原因和特点原因:建国初,我国缺乏管理大工业、大城市经验,因此学习和借鉴苏联经验,包括其方案体制。长期革命战争经验,统一领导、部门积极性、各自为政等。在解放后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从实际出发又有自己的创造,但仍有统购包销等限制做法的遗留。传统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根底,不利于对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等根本理论的正确学习和运用。原有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建立了国营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建立了国民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财政体制;建立了一方案流通为主体的流通体制;建立了以中央集中管理为主的劳开工资体制。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第一,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建立以社会主义国有经济为主体,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势为补充的多层次所有制结构,以适应我国人口多、社会生产力开展不平衡的状况。第二,在经济决策体系方面,建立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体多层次的决策体系,以保证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方向和内部的和谐。第三,在经济调节体系方面,逐步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节体系,把过去以指令性方案为主、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调节体系,改变为以指导性方案为主,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并利用市场机制根底性作用的经济调节体系。第四,在利益结构方面,建立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利益结构,在利益关系上,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关系。第五,在组织体制方面,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按内在联系组织经济活动经济组织管理体系。4.3.2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3.2.1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1、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原那么与主要机构设置原那么:政企分开原那么;精简原那么;分层、统一原那么;效能原那么;权责结合原那么。主要机构: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规划、指导机构;经济运行的调节控制机构;经济运行的监督检查机构;信息和咨询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2、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开展重点重点加强与充实综合性经济管理机构;建立并加强经济决策机构;充实和加强综合型经济执行机构;加强与完善经济调节机构;建立和完善经济监督机构;调整与精简专业性经济管理机构。5.3.2.2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改革1、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机构改革的历程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的1982年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该问题,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2年首次提出机构改革的概念,改革取向是经济管理部门“简政放权〞。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正确发挥政府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以强调政府职能转变为特征的1988年改革。根据党中央和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决定,1988年在中央以及开展了机构改革工作。这一次改革首次提出了“转变职能〞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作为改革的关键。“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作为继续和开展的1993年改革。十四大报告将机构改革的目标从以往与有方案的商品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层次,提高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层次,这标志着一次质的飞跃。职能定位取得突破的1998年改革。这次机构改革的原那么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那么,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按照权责一致的原那么,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完善行政运行机制;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改革成绩:政企分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务院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更趋于合理;在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方面有新的进展。2003.3月,新一届政府提出政府改革的十六字目标:“行为浮泛、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国务院50个部委从50个到29个,又到21个。2、几次改革没有成功的原因没有从本质上出动方案经济管理体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没有进行相应的立法;没有配套改革。3、政府经济管理机构改革进一步开展的重点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的边界;完善一直政府特殊利益的内部规那么;从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强化法制约束手段;加快配套改革。6.3.2.3国际市场体系下的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1、国际体系对政府经济管理的影响政府维护经济开展和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大;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对象将更加复杂;〔产业开放、事业开放、更多外国公民进入〕〔资本进入、人员进入〕经济活动将加速融入全球性的商品、效劳和资本市场,政府调控能力相对减弱;〔政企关系改变;产业政策和开展目标不确定性增大〕2、现代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建立按照参加WTO所作的承诺,全面清理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法律法规的统一性和公开性;以放松或取消进入限制为重点,营造国内各类合法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按照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的要求,整治市场秩序。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和人员素质,将精干、廉洁、高效有机结合。7.深度分析案例: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07年4月23日14时,国家开展改革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做客强国论坛,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扎实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司长简介:孔泾源男,1954年12月生。经济学博士、教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医疗体制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从近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或者说难点问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根本经济制度,加大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大力开展个体、私营经济等。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尤其是加快资本市场要素市场建设。三是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促进根本公共效劳均等化,要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完善政府的投资和调控体制,尤其是要发挥经济和法律手段在宏观调控的主导作用。四是要深化与民生有关的体制改革,主要是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五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机构设置、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体制,以及土地征用制度、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六是要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和政策,提高引进外资质量和水平,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国内外经济平衡开展,解决宏观经济存在的外汇储藏过多等突出矛盾。七是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包括教科文卫体制改革,其中网友提到的卫生体制改革,现在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其根本思路是综合配套推进,医药卫生体制、药品产销体制和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其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是要解决政事分开、管办别离、医药别离等问题。还要加大政府的公共卫生投入,完善公共卫生效劳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为广阔人民提供价格合理、效劳周到的医疗卫生效劳。最后,还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包括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广泛的内容,包括:一是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双层经济制度;二是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三是推进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四是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制;五是推进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产业体制改革,其中也可以包括集体企业及资产的股份制改造问题;六是推进农村公共效劳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根本公共效劳体系。此外还要继续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等。9.续: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国企改革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了方案经济体制下的平均分配方式,建立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对促进经济开展、发挥市场效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一局部人生活困难这样一些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有市场体制尚未健全、行业分割、城乡分割的因素,也有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失灵问题。如果具体说来,一局部地区一局部人先富起来的改革开放政策,市场竞争、人力资本要素的差异以及行业之间的开展状况差异,都是造成收入差距较大的原因。需要我们关注的是,是由公共政策、由体制机制造成的这样的分配不公问题。比方说城乡开展政策,地区开展政策,行业垄断问题,一局部人利用公共资源谋取私利的问题,这样的一些问题才是需要我们通过改革尽快加以解决的。比方城乡开展问题,我们提出科学开展观,统筹城乡开展,统筹地区开展,解决地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和垄断行业改革,就是解决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我们通过税收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以及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入群体的援助,都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一些具体政策。当然,也应该看到,与经济开展水平相关,与完善公共政策需要一个过程相关。缩小收入差距,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付出艰辛的努力。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与我们传统的方案经济体制相关,政企、政事不分的现象曾经是一种普遍现象。在体制改革过程中,这个问题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但政事、政企不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不仅仅是企业的一些重大活动由官方的影子,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甚至更为明显一些。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解决政企、政资、政事及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分开的问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按照既定的改革目标前进,政企不分的问题,政府过多地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问题终究能够得到解决。关于国有企业是否非卖不可,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国有企业的性质或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进行判别。属于一般竞争性行业的,需要市场来配置资源的领域,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按照它的经营状况、市场发育情况,有一些国有企业确实要退出市场,这样的企业,通过售卖的形式,是可以的。但一些关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涉及到公共效劳、经济和社会平安的领域或者行业,国家需要保存一局部,或者说通过掌控一局部国有企业来发挥主导作用。更严格的说,国有企业所从事的领域或行业,更多的应该是公共产品或公共效劳的提供。关于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一方面需要我们在具体的改制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管,另外一方面,我们还要加快资本市场的建设,通过资本要素市场的评价,使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能够实现它的价值。对改制过程中的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应该依法追究责任。10.中国的变革实践有点像黄河

石小敏〔中国经济体制研究会副会长〕2007.8.18中国改革快30年了,30年改革,实践走在前面。如果从可持续的开展来说,我想我们有四大流变:一是农村改革。农产承包到乡镇企业到农业的产业化再到农民工农业的城镇化,是渊源变化的流。第二,企业改革。从私有企业到股份制企业一直到证券市场到引进企业现代治理机构。第三,开放。从特区领域开放一直走到现代的WTO。第四,价格体系的变化。从小商品市场到商品价格的变化。这四大流变最终合成同流,带着时代的变化。如果把三十年的流变放在一百年的历史中去思考,去观察,我们发现中国的变革有点像黄河。中国的土地西高东低,所以是大河东去,我们大河是东去的,一建国我们的黄河不再往东去,往北去了,拐了那么一个大弯,改革开放实际上把这个弯拉下来了,现在又东去了。我们知道,没有任何力量再把这个改变了。我想用黄河的比喻来描绘我们的实践。现在我们已经到了新的时期,对外我们要继续开展我们的经济,对内我们要扩大内需,实行政府转型。而金融在资本市场上,我们遇到国内各种各样本钱重新估值,我们遇到了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选择。我们有三十年的积累,有一个广泛的视野,有一个明智的感觉。我相信我们的资本市场会继续开展。给解决我们眼前的难题和挑战提供各式各样的工具和渠道,反过来促使经济、政治综合的便利。我们这几年已经提出很好的思路和方针,关键是要具体化,使我们的对内变化与对外变化更好的衔接起来。这些想法,通过在座的和更多的人的努力会加快推进的,谢谢!〔在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主办的“见证与超越-首届资本中国年会暨中国证券市场十八年庆典〞论坛上的讲演〕11.第4章政府经济管理方式重点问题:宏观调控的根本特点我国宏观调控的现状政府管制的根本理论政府管知识领域我国政府管制的变革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4.1宏观调控

4.2政府经济性管制

4.3政府审批制度12.4.1宏观调控4.1.1宏观调控概述政府经济管理方式:宏观调控、政府管制、微观管理。1、宏观调控的含义与内容含义:宏观调控一般是指通过财政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产业区域政策等对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状态进行预期〔方案〕性或即期性的调节或控制,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增长、收入公平分配及产业结构协调均衡。〔弥补市场调节的滞后和巨大破坏〕作为非常典型的政府制度安排,宏观调控是政府在宏观经济领域的经济职能,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特定方式。宏观调控的要素:一般由宏观调控的主体、宏观调控的客体、宏观调控的目的和宏观调控的方式组成。核心内容: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所规定的“宏观调控的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根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开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可知,保持经济总量的根本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是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13.2、宏观调控的根本特点在管理形态上,宏观调控以总量管理为主;在管理对象上,宏观调控以价值管理为主;在管理手段上,宏观调控以参数调节为主;在管理方式上,宏观调控具有间接性;在管理过程上,宏观调控呈现出动态性〔动态性反响调节〕。14.(1)宏观调控的主体。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及其授权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局部社会中间层主体。前者如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开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等,后者如政策性银行、国有资产投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采购中心等。社会中间层主体作为政府宏观调整职能的局部替代,附属于政府,受政府监管,是政府职能的过渡与延伸。社会中间层主体所实施的行为具有公益性和较高公信力,利用其进行宏观调控,是政府职能“非行政化〞和社会化的表现。(2)宏观调控的客体。宏观调控的客体是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方案确实定、执行和检查中所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财政税收经济关系、货币信贷经济关系、投资经济关系、涉外经济管理关系等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整体运行和社会稳定等问题,具有宏观性、整体性和全局性等特点。15.(3)宏观调控的目的。宏观调控的根本目标是保持经济总量的根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和协调的向前开展。宏观调控的具体目标是:物价根本稳定、经济适度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国际收支根本平衡。其物价根本稳定最为重要,是总量供求平衡的综合反映。(4)宏观调控的方式。宏观调控主要运用国家方案、经济政策和各种调节手段,来引导和促进社会开展。国家方案又分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开展的总体规划和对经济运行中某些重要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的方案。经济政策主要指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宏观调控手段主要包括方案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包括价格杠杆、税收杠杆、信贷杠杆和资本杠杆。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16.经济总量根本平衡一、总供给与总需求经济总量平衡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与协调,两者相互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对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必要的管理,保持两者根本平衡,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一)总供给1.总供给及其构成总供给,在价值形态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效劳的价值量总和;在物质形态上,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效劳的总量。总供给的构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1)按照供给物形态,总供给可以划分为产品供给和效劳供给。(2)按照最终用途,总供给可以划分为消费品供给和投资品供给。(3)按照来源,总供给可以划分为国内供给和国际供给。2.潜在的总供给和实现的总供给潜在的总供给是在一定时期内既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一国的国民经济产品生产能力和效劳提供能力充分发挥时能够提供的产品和效劳的总量。实现的总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上,通过市场交换得到实现的产品和效劳的价值总量。17.(二)总需求

1.总需求及其构成

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全社会对产品和效劳的总购置力或总支付能力。划分:

(1)按需求物形态,总需求可以划分为产品需求和效劳需求。

(2)按最终用途,总需求可以划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3)按来源,总需来可以划分为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2.潜在的总需求和实现的总需求潜在的总需求是指全社会具有货币支付能力,能够支持对产品和效劳的购置欲望,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水平上可能的最大需求量。实现的总需求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上,通过市场交换所获得的全部产品和效劳的总和,也就是实际支付了的或者购置了的产品和效劳的总价值量,是一个实现了的购置力总和。(三)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形成1.总供给的形成:由生产形成的,即总产出。国内总供给的统计核算指标是以生产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即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2.总需求的形成:社会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以及国际市场对本国产品和效劳的有效需求形成总需求。18.二、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一)总供给和总需求间的相互关系

在现实中,宏观经济并不总是在总供给和总需求根本平衡的状态下运行,原因是多方面的:

1.供与求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别离;

2.价格制约着供求的相互转化,其调整需要较长的时间;

3.多种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社会的因素都会影响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二)需求膨胀与需求缺乏1.需求膨胀:是指总需求即全社会货币支付能力,远远大于社会产品和效劳供给的价值总量,而导致总供求的严重失衡。需求膨胀的具体表现是价格的持续、普遍上涨和产品与效劳的严重短缺。2.需求缺乏:是指总需求即全社会货币支付能力,远远小于社会产品和效劳供给的价值总量,而导致总供求的严重失衡。需求缺乏的具体表现是价格水平持续、普遍出现下降;同时产品过剩,生产能力闲置,企业生产萎缩。19.三、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根本平衡(一)实现总供求根本平衡的目的和意义1.总供求根本平衡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必要前提;2.总供求根本平衡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条件;3.保持总供求根本平衡,实现经济稳定,是保证社会稳定的根底。(二)总供求平衡关系的宏观调控1.调节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关系;2.调节内需与进出口;3.以需求调节为主的短期供求平衡和以供给调节为主的中长期供求平衡实现总供求关系的根本平衡,可以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进行调节。根据供求总量和结构的关系,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不同特点,短期应以需求调节为主,中长期应以供给调节为主。这是因为:(1)市场需求具有短期易变的特点;(2)供给能力和结构在短期内根本上是既定的;(3)从中长期看,决定总供求规模和结构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供给。20.4.1.2宏观调控运用的主要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管理中,经济调节的方法是借助经济杠杆来实现的。经济杠杆系统是宏观调控中实际发生作用的系统。所谓经济杠杆,是有关经济利益关系的经济范畴与一定的具体政策规定相结合,形成按一定方向调节社会生产、推动经济开展的工具。经济杠杆的作用机制是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礼仪诱导,一调节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配置,促进经济的正常运行,实现国民经济开展的战略目标。经济杠杆很多,如价格、税收、信贷、财政、汇率、工资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税收和信贷。21.1、价格杠杆的宏观调节作用〔灵敏度高、有效性强〕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方向,促进生产结构的合理化;调节产品流向,平衡产品地区间的供求;引导消费方向,促进消费结构的合理化;调节局部国民收入分配,协调各种经济利益关系;促使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调解外贸进出口,以增加外汇和保护国内产品。〔内外销差价〕2、税收杠杆的宏观调节作用〔税收政策实现,强制性、无偿性〕调解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实现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相结合;调节不同部门、行业的留利水平,促进生产结构合理化;调解企业之间的不合理差距,促进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调解各种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经济效益,促进它们共同开展;调解国内外经济合作与贸易关系,促进对外开放。3、信贷杠杆的宏观调节作用〔有偿使用、还本付息;贷款投向、额、偿期、利率〕调解存款利率,广泛筹集闲置资金;调解信贷投向,促进生产结构的合理化;控制货币投放,使货币流通量与商品可供量相适应;调解信贷资金使用条件,促进企业合理使用资金。22.4.1.3我国的宏观调控1、体制转轨时期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宏观调控不到位,经济秩序混乱;宏观调控失控,总量失衡、结构失调矛盾突出;宏观调控实力缺乏,调控乏力;宏观调控目标分散,调控联动性差。23.2、宏观调控质量的提高含义:所谓政府调控质量,使之各级政府组织、智慧、调查、监督社会经济活动的优劣程度。该有机系统包括信息管理质量〔统计、银行、科技情报及专门和综合信息系统〕;经济决策质量〔核心〕;执行行为质量。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多元化调控体系;实行制度化分权,稳固分级调控体系;〔有效调控要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关系、以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坚持集中与分散、统一与分权相结合的原那么致力于建立两极宏观调控体系:中央立法界定中央与地方的权限边界和决策秩序;中央向地方应分权到位,并同时下放责任和利益;通过多种途径界定中央与地方的产权关系,形成中央与地方的的两极产权结构〕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实行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完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将宏观调控纳入法制化轨道。〔明确法律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宏观调控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确立和完善运用法律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主要包括立法手段、行政执法手段、监督检查手段〕24.4.2政府经济性管制4.2.1政府经济性管制概述1、政府管制含义政府管制:指的是由行政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直接干预市场配置或间接改变企业和消费者供需决策的一般规那么或特殊行为。政府管制的三个构成要素:第一,政府管制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它们通过立法或其他形式被授予管制权,通常被称为管制者;第二,政府管制的客体是各种经济主体〔主要是企业〕,通常被称为被管制者;第三,政府管制的主要依据和手段是各种规那么或制度,明确规定限制被管制者的决策,如何限制以及被管制者违反规那么将受到的各种制裁。25.政府管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产品:一般的公共产品都是有形的,出于某种事物状态〔如公路、桥梁、灯塔等〕,而政府管制是无形的,只表现为法律制度、规那么等,在其实施过程中,还具有一定灵活性,甚至是主观随意性。一般公共产品的提供主体具有多元性,而政府管制的供给权具有垄断性,只能由政府独家供给。一般公共产品能为消费者提供根本相同的利益,但政府管制要受价值观、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专用性〞,即在一国被认为是成功的政府管制,在另一国不一定适宜。在微观层面,一项政府管制对一利益集团有利,而对另一利益集团那么可能不利。政府管制分为社会性管制和经济性管制两种:社会性管制是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平安、健康、卫生,实施环境保护、防止灾害为目的,以物品和效劳的质量和伴随着提供他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而制定的标准,以及为了禁止、限制特定行为而制定的规那么。经济性管制是指在自然垄断和信息偏在的领域,主要为了防止发生资源配置低效并确保利用者的公平利用,政府机关用法律权限,通过许可和认可等手段,对企业的进入和退出、价格、效劳的数量和质量、投资、财务会计等有关行为的管制。26.2、政府经济性管制的主要领域和内容主要领域:1〕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进入管制:自然垄断领域,只得是因生产、配送方面的规模经济效益、网络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沉淀本钱、资源稀缺性等原因,使生产者被限定为一家或极少数公司的产业。主要包括电力、煤气、自来水供热等公益事业,以及、播送、通信、铁路等产业。自然垄断行业特点:规模效益明显,平均本钱和边际本钱随产量增加而递减;大量沉淀本钱,一经投入短期难以收回;多为公众根本效劳需要,必须保证供给的稳定性、质量的可靠性等。管制方向:进入管制,以保证现有少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和本钱、利润的获得;企业管制,防止少数垄断企业干扰价格,获取垄断利润,以增加社会整体福利。2〕对信息不对称行业的准入管制。〔金融、保险、证券、医疗、食品平安〕27.在产品市场上,尼尔逊〔1970〕按消费者获取产品质量信息的途径,将所有产品分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信用品是消费者在消费后也无法了解的关于产品质量的局部信息。例如,农药兽药残留指标、重金属含量指标、菌类总数、是否含有抗生素和激素、各种营养元素是否达标等。由于消费者受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和食品检测本钱的制约,即使在食用这类食品后,也没有能力对食品的这类信息进行判断。由于一些毒素会推迟诱致疾病的发生,食用这些食品后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一般在假设干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知晓。这一特点使消费者不能把疾病与所消费的受到污染的食品联系起来。另外,由于消费者很难直接观察到高质量食品的生产本钱比低质量食品要高,无法区别高质量与低质量食品。会出现低质量食品将驱逐高质量食品的“逆向选择〞现象。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平安管制28.在食品交易中,由于对食品平安了解的信息不对称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失。兴旺国家对食品平安均存在较严格的管制,并且呈逐渐增强管制的趋势。往往采取:建立食品平安管制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食品标准体系;对食品市场的准入管制;对食品平安信息的管制;加强对食品平安的监测;等措施。例如,在“9.11〞事件后,美国国会在2002年6月通过了?2002年公共健康平安及生物恐怖主义的预防及对策法案?,拨款5亿美元授权FDA制定实施该法案的具体规那么。该法规规定,FDA将给每个登记申请者分配一个专用登记号码,外国机构对美国出口的食品,在到达美国港口前24小时,必须事先向FDA通报,否那么将被拒绝入境,并在入境港口予以扣留。按照FDA的说法,此举是为了能快速应对可能发生的或实际发生的恐怖主义在食品供给方面的袭击。显然,这是为要确保食品平安而对进口食品实施的一种严格的准入管制。29.经济性管制的主要内容:价格管制;〔最高或最低限价〕进入和退出市场管制;〔规模经济性和本钱弱增性行业限入,稳定性行业限出〕投资管制;〔鼓励企业投资但又防止过度竞争、重复投资,还有对投资品的最优组合进行管制,以保证投资效率和效益〕质量管制。价格管制和进入管制是最根本的管制内容。30.4.2.2有关政府经济性管制的主要理论1、公共利益理论〔PublicInterestTheory〕:由美国的弗朗西斯.亚当斯和布兰代斯法官提出,他们认为,政府管制的目的是防止被管制的企业对价格进行垄断或者对消费者和劳工滥用权力,政府可以代表公众对市场作出一定理性计算,这一管制符合帕累托最优原那么,不仅经济上富有成效,且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完善。即使政府管制的范围不断扩大,但该理论几乎可以用来解释所有政府管制问题。2、管制俘获理论〔RegulatoryCaptureTheory〕:该理论与公共利益理论相反,认为确立政府管制的立法机关或政府管制机构仅仅代表某一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而非一般公众。“俘获〞或促使政府管制的,使被管治对象本身或其他可能从该管制中获益的人。它一般是利益集团“寻租〞的结果。3、组织与制度理论〔OrganizationandInstitutionTheory〕:该理论从研究行政机关开展的本身来解释政府管制,认为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追求社会公正和公共福利,因此,仅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管制问题是不够的。行政机构作为宪法和成文法所建构的框架内制度体制,它的行政惯例、官僚文化、职业培训以及机构体系对于行政机关的管制决策也具有决定性影响。从行政机关理性化角度看,其正确决策的时机比立法、司法机关还要大。31.4、公共选择理论〔PublicChoiceTheory〕:该理论的目的在于用尽可能适宜的政治市场运转理论来补充物质资料或商业效劳的生产和交换理论。该理论就是把政府管制政策的形成看作是一个类似于市场交易的过程,需要管制的人〔如消费者〕与被管制的人〔如制造商〕经过讨价还价达成了协议。此过程还涉及选民、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法院、专家等政治力量参与选择评判。但是被管制者由于经济实力的强大可能会影响到管制决策。5、综合管制理论〔IntegrativeRegulationTheory〕:该理论试图综合吸收借鉴上述理论,认为政府管制是一个涉及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全体,并相互作用得十分复杂的整治过程。政治的影响〔立法〕、政策的选择〔行政〕、法律的限制〔司法〕构成综合政府管制理论的三个变量,三变量之间关系不同,政府管制方法随之差异。只有同时满足三个变量,政府管制才合理、合法、执行有效。32.4.2.3政府管制失灵和放松管制1、政府管制的失灵政府管制的固有缺陷:对于一些自然垄断部门的政府垄断经营,导致缺乏竞争性,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政府的价格管制及可能降低产品或效劳质量,又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本钱;〔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于政府及其成员也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因此政府管制导致政府规模恶性膨胀、寻租活动发生,浪费社会稀缺资源,降低社会福利,与其管制初衷背离。政府管制缺陷导致政府管制失灵,主要表现:价格管制以平均本钱定价的结果,导致对企业的正向鼓励失败,企业对提高效率、降低本钱、改善效劳不感兴趣。进入管制目的本是为防止消灭性的过度竞争,但在实施中往往成为限制正常竞争、保护垄断着既得利益的制度安排。33.2、放松管制20世纪70年代席卷欧美、声势浩大的放松管制运动:由美国开始,日本等国继之。其趋势〔含义〕是:一是完全撤销对被管制产业的各种价格、进入、投资、效劳等方面的限制,使企业处于完全自由的竞争状态;二是局部地取消管制,有些限制性规定被取消,有些继续保存;或者将原来严格、繁琐、苛刻的条款变得较为宽松、开明。对原来政府管制的改进——采取鼓励性管制〔IncentiveRegulation〕:就是针对原有的进入、价格管制不利于企业降低本钱、提高效率的弊端,像被管制企业引进更多的竞争性鼓励,促进企业内部小绿化的一种管制方式。其主要做法有特许权投标制、价格上限管制、时滞管制等。对政府管制的反思:由于市场失灵,政府需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调控,也要从微观角度进行直接干预,但是政府的微观干预既有本钱也会失灵。因此,政府管制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有一个最优问题。政府是否需要采取管制措施,最好按照本钱——收益〔直接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34.3、管制开展进程一、大工业时代的管制更替管制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可以被称为“古典管制主义鼎盛〞阶段,如英国维多利亚都泽王朝的“工匠法〞等。从其形式来看,英国的行业管制有三种形式:议会制定的法规、王室公告和严格规定的特许权以及皇家法院的命令。从其内容看,对进口货物实施关税或禁运,禁止输出工具和熟练的手工艺人,鼓励原料进口或在国内生产原料,对产品质量的监督,以及给开展新工业者以补贴

。这些管制的实质是在保障特权利益的根底上,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反映了重商主义的广泛干预性质。斯密在?国富论?第五章讨论了政府对公共产品干预的必要性,应保护领土的完整、维护司法公正、提供一定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机关的运行以及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等方面。约翰·穆勒

更深入地讨论了政府的积极干预作用。他区分了政府的必要职能和其最优化职能。因此说古典经济学家根本上为政府的微观干预奠定了理论根底。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对市场失灵的讨论那么为政府的微观干预提供必要的理论前提,成为早期管制理论经典的代表。实践中,早期的公用事业部门的无一例外地都采取了国家干预,即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但到了19世纪末,英国公用事业部门开始创造性地引入了市场竞争方式,以促使公用品效率改进。特别是在水供给中采用了投标权拍卖方式,以事前竞争代替事后垄断,根本上符合现代管制改革的逻辑。35.二、现代管制确立和扩张

现代管制活动最早出现在美国1887年对铁路业的管制。其标志性的事件是最高法院对铁路业管制的裁决,它为自然垄断的管制奠定了法律根底。自那时起,以美国为代表各西方国家在近百年的经验性实践中大体上都经历了管制—放松管制—管制改革三个阶段。三、以私有化为导向的放松管制

20世纪70年代以后,管制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技术变革促使传统的自然垄断部门的产业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企业内规模经济的产业可以通过企业之间的分工和专业化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产业的开展,网络经济成为该类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另一方面,实践和理论都广泛地存在对现有管制方式的批判,如政府决策能力的疑心、管制方式的低效率以及管制体制的代价等,因此,以美国AT&T拆分案为契机,立法机构

首先为这些产业公布放松管制法案,为私有化提供了法律准备。在这次私有化浪潮中,管制

机构放松了许多竞争领域的进入限制,包括汽车、运输、金融等行业,也包括一些不完全竞争领域,如电信、有线电视、电力、城市供水等公共事业部门。

36.四、引入竞争的管制改革

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私有化浪潮开始衰退,私有化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经济的衰退,但它并没有根本地解决这些产业利润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内在矛盾。在这种条件下,美国以及其他西方管制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了管制改革。一方面,标准和缩小管制的范围和权限,重组管制职能。在许多自然垄断的公共产品领域采取了投标权竞争、不对称管制方式,鼓励进入。其次,从限制性进入的经济性管制转向社会性管制。改变原有以资格审查、数量限制、许可证等限制性进入的方式,放宽了管制的经济进入范围。但大大加强了质量、环境、最低效劳水平等社会性管制。另一方面,在管制方式上也进行了较大的改变。改变了以往将管制和竞争相对立的思想,逐步建立了竞争性的管制框架。强调管制和竞争关系的相互依赖性,管制的机制设计主要是为建立更有竞争力的环境,而不是替代竞争。37.4.2.4我国政府的经济性管制1、我国政府经济性管制的主要内容对公用事业的管制〔电力、供水、燃气、热力、公交、地铁等〕;对邮电、播送事业的管制;对交通运输产业的管制;对金融的管制;对建筑业的管制;对盐业的管制;对烟草业的管制;对价格的一般性管制;对不正当竞争的管制38.2、我国政府管制制度的效果及问题分析垄断权力滥用进入管制过严对竞争性行业的管制不到位竞争不正当3、关于我国政府管制改革的思考实行政企分开的管制体制按照经济原理制定管制价格以有效竞争为导向制定政府管制策略39.4.3政府审批制度4.3.1行政审批制度的含义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于市场进入管制,主要采取行政审批的形式。行政审批:是政府行政机关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法准予其从事某项事物或活动的行政行为。例如:要创办企业,就要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登记申请,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核准登记,发给营业执照,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行政机关的审批、许可、批准、登记、核准、特许、同意、推荐、认可、认定、确认、证明和出身等外部行政行为都可视为行政审批。行政审批主要包括处理申请类审批、确定义务类审批、行政处分和监督类审批。行政审批制度,包括行政审批的设定权限、设定范围、实施机关、实施程序、监督和审批责任等内容。40.4.3.2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现状及问题1.案例:某地一位农民想办一个养鸡场,前前后后盖了270多个公章,跑了两年多,等手续办下来,市场行情已经发生了变化;一名外商打算在某地投资,一年多过去了工程仍在审批过程中,看好的投资收益成了“黄花菜〞,外商在当地的招商会上失声痛哭……政府不要去做那些市场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好的事情,政府只需做市场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如果政府硬要越俎代庖去做市场可以做的事情,那只能收到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的效果;相反,如果对于那些市场做不到做不好而社会必需的事情,政府又不去提供效劳,那就是政府的失职。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在开展经济方面应该越来越多地发挥间接的效劳和保证作用。2.存在的主要问题:1、行政审批为腐败行为和权力“寻租〞提供了土壤。2、审批行为不标准,形成制度垄断。3、审批太多,时间过长,造成政府缺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开展,我国原有行政审批制度的弊端日渐突出,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开展。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标准行政审批行为已刻不容缓,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声。41.4.3.3我国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从1998年开始,全国许多地方相继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2001年9月,国务院对全面推进这项改革作出部署,成立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监察部设立办公室,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目前的改革表达在:1.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2.行政审批工程大幅削减,行政审批行为日趋标准清理审批工程,实施严格审核——国务院审改办先后四次组织国务院各部门对审批工程进行清理。2001年底,国务院审改办全面清理国务院部门审批工程,初步摸清审批工程底数。2002年7月,针对少数部门清理工程不彻底,存在漏报、错报问题,国务院审改办要求各部门“回头看〞,认真复核上报审批工程的初步处理意见。2003年8月,国务院审改办再次全面清理国务院部门审批工程。2007年4月,针对近年来审批工程发生的新变化,国务院审改办对国务院部门审批工程进行了新一轮清理。在摸清部门审批工程底数的根底上,国务院审改办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实施了严格审核。对复杂疑难工程,组织专家学者、相关单位和管理相对人进行多角度论证;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工程,组织座谈讨论,并发函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对部门之间有分歧的工程,反复听取意见,加强沟通协调。42.精简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国务院68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和单位原来共有审批工程3605项。2002年10月、2003年2月和2004年5月,国务院分三批共取消和调整1795项审批工程;对涉及9部法律的11项审批工程提出了取消和调整的建议,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上述9部法律的修正案。至此,国务院部门共取消和调整审批工程1806项,占总数的50.1%。创新管理方式,加强后续监管——对取消审批后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解决事项,如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建设工程承包、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等,各地区各部门采取招标、拍卖等市场运作方式;对可以由企业自主决定的事项,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实现对企业的间接监督管理。对应由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取代个案审批的事项,各地区各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标准;对转为日常监管的事项,采取事中检查、事后稽查处分等方法,加大监管力度;对不再实施审批,转由行业组织或社会中介组织自律管理的事项,积极稳妥做好移交工作。加强监督制约,标准审批行为——2005年9月,监察部、国务院审改办召开“运用网络技术强化行政监管交流会〞,2006年7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国务院信息办、国务院审改办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工作的通知?,对深圳、苏州等地的经验予以推广,有力推动了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充分发挥了其在监督和标准审批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43.3.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设效劳型政府———沈阳网通公司的陈志刚是中心开业后的第一位预约申请人,他仅用了10分钟就在公安窗口领走了45份通行证。———重庆市行政审批工程总量“只减不增〞,规章以下的文件设置的行政审批工程一律无效。2006年,重庆市政府共取消、调整或停止实施行政审批工程312项,其中取消、停止实施了79项。———浙江省先后开展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级行政审批事项从3251项缩减到630项,在“十五〞末还开展了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清理和审核,拟保存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64项。———与此同时,以方便群众办事、杜绝暗箱操作、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的“一站式〞“一条龙〞审批效劳大厅,在全国各地应运而生,人民群众办事更加方便,行政效率明显提高。———山西省太原市工商局负责同志说:“过去企业办营业执照,有的恨不得在局机关附近租房子等待,3天见不着人的事常有。好不容易见到了人,又得排长队,科员受理、科长初审、局长批复,一圈下来,不知道要过去多少天。现在不同了,一切为申请人着想,只要符合条件,营业执照几天便可拿到。〞———2007年4月12日,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行政审批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广东集中办理检验检疫行政审批工程的“一个窗口〞模式正式运作。44.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就是要通过具体确定在特定事项上的不规那么和适度原那么来确保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根本权利的实现。审批制度作为管制手段,其改革的根本方向是放松经济性和社会性管制,同时强化对某些需要加强管制的空白领域和薄弱领域的管制。1、行政审批改革的原那么合法原那么;合理原那么;本钱效益分析原那么。另外还应坚持责任、程序、监督原那么。2、当前我国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的难点政府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还停留在方案经济阶段;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缺乏整体思路;中央国家机关目前尚未正式出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影响地方各级政府机关改革;重审批、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保存收费审批工程,裁减免费工程,甚至出现反弹现象;法律法规不完善,使行政审批改革找不到适当法律依据。3、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根本思路行政审批事项和范围要有法律规定;审批制度改革要注重市场规那么;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要适应WTO的规那么和要求;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制度创新的力度。45.案例:宏观调控未来政策走向与七大着力点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为此,要着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扩张,努力缓解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的矛盾,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从宏观调控政策的操作角度看,要稳定、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措施,财政政策要加大对结构调整支持力度,货币政策要稳中适度从紧,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加快社会开展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开展。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值得关注。1、加快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步伐,发行人民币特别债券吸纳货币流动性。综合运用金融、财税等手段,引导和调控资金流动,努力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要拓宽外汇使用和资本流出渠道,适当加快人民币对欧元等货币的升值步伐,争取使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幅度适当加大,加快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的实质性运作,发行人民币特别债券吸纳货币流动性,加快推进QDII开展。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尝试人民币境外融资。扩大国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机构范围,严格控制短期外债规模,控制短期外债的结汇。2、尽快改变银行存款实际负收益状态,提高投资的资金本钱。自7月21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稳中适度从紧〞已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取向: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减少银行体系流动性;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合理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进一步抑制信贷过快增长。为缓解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的状况,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和价格走势的跟踪监测,尽快改变银行存款实际负收益状态,提高投资的资金本钱。进一步提高存贷款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3、推动资本市场稳定开展,引导社会资金更多支持科技创新。应提倡增加上市公司分红。对红利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和印花税等政策,要统筹考虑改革方案,使长期持股者能够真正分享经济成长的红利,让短期投机税收加重,以降低换手率,抑制投机风气,鼓励长期投资。针对当前国内资金充裕的状况,应抓住市场人气较旺的时机,加快具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步伐,同时鼓励原来在境外市场上市的国内资质良好的企业回到国内市场发行股票,为证券市场进一步扩容,化解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抓紧时间,加快创业板推出的进程,为企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融资渠道。积极开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使其成为企业创业的融资场所。积极开展面向科技型企业的债券市场,为优质中小企业开拓融资渠道。4、引导投资资金投向急需开展的薄弱环节。把开展的积极性、充裕的资金、珍贵的资源更多地引导到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上来。控制新开工工程,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切实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设工程的供地和贷款,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投资调控要堵疏结合,在社会资金宽松的客观形势下,引导资金流向铁路、公路、港口、城市轨道交通、节能减排、新能源、新农村等薄弱环节的建设工程。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加快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对房地产投资,应继续严格执行限制建设大户型的政策,多建设适合中低收入居民需要的小户型住宅。46.续:5、加大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的政策力度。控制对外贸易顺差过快增长。实施调整局部产品的出口退税和出口关税政策,完善扩大进口的支持政策,积极增加进口。根据国内经济社会开展需要,重点要多进口国内需要的资源类产品,鼓励一般贸易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进一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取消或下调局部低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加工贸易企业准入门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6、节能减排要狠抓措施落实,务求实效。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依靠优化结构、科技进步、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强化法制和全民参与,力争节能减排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严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和问责制,发挥科技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推进重点节能工程、重点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积极运用价格手段和财税、金融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异电价和水价政策,健全排污收费制度,抓紧出台燃油税。同时,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设立国家节能专项资金,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工程建设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实施节能产品政府强制性采购政策,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装置和技术设备。7、加大国家在社会保障和救济方面的支出。坚持以人为本,抓住经济平稳增长和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有利时机,中央和地方都要加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关系经济长远开展的投入,让经济开展成果更多表到达改善民生上。自2006年年底以来,食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应该加大社会保障和救济方面的支出,加大对低收入居民补贴的力度,使他们的生活水平不因食品价格上涨而出现下降。〔上海证券报:范剑平2007年8月6日〕47.案例:从经济性管制到社会性管制汽车行业管理还缺什么政府越位和政府缺位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我认为政府的行业管理职能要进行根本性的理念变化。〞冯飞博士开门见山地谈出了自己的主张。怎么变化呢?冯飞博士的观点是:从经济性管制向社会性管制转变。

冯飞表示,从我国政府目前对行业的管理看,一方面是管得太多,实行的是经济性管制,尤其是对汽车这样的竞争性行业,政府的行政行为代替了企业的市场行为,对企业干预太多,存在着政府越位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是有些方面管得太少,又存在着政府的缺位问题。

什么是社会性管制?冯飞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政府要发挥职能作用的主要方面。

一是汽车产业大量使用带来的油品紧张问题。政府从国家利益、公众利益考虑,要在这方面加紧协调和研究。根据预测,到2021年,国内汽车用油占全社会用油的比例,可能会高达57%左右,到达4亿5千万吨,而国内最多产量才为2亿吨。这样,一半以上的油品资源要靠从国外引进,进口的依存度达50%~60%以上。这就带来能源和平安方面的问题。

48.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应从长期开展着眼,从群众汽车消费的导入期开始就转变观念,鼓励使用小排量、低污染汽车,鼓励企业生产更高排放标准的汽车产品,使用经济杠杆,调节市场需求,如鼓励较高的燃油税等等,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解决这个矛盾。

二是环保的问题。汽车快速开展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据估计,2021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可到达1亿4千万辆,对环境的使用目前已经出现透支。而小康社会不仅是要实现经济上的小康,还要有良好的环境,应该把环境小康的指标参加到小康社会的指标中去。

此外,还有平安问题等。这些都是靠市场外界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靠政府实行社会性管制才能解决,如燃油经济性、燃油效率标准等。有些开展自主品牌的企业却被投资方面的规定给限制住了

冯飞认为,从汽车行业来看,需要尽快出台型式认证制度。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环保、节能和平安的角度,对产品进行型式认证;另一方面是保证汽车生产的一致性,使样车和在线车质量不会相差很大。虽然没有具体提到新的?汽车产业开展政策?出台后,对汽车产业开展可能带来的影响,但冯飞谈到了汽车业准入门槛的问题。他说,靠投资额来限制进入汽车业,恐怕不符合现代汽车业的根本特点。现在投资的概念,跟过去投资额的概念是很不一样的。“有的企业,投几亿元就到达了年产几万辆的规模,这样的企业不该支持么?低本钱就意味着低投资,我们一些开展自主品牌和自主产权的企业,却因为低本钱,就被产业政策投资方面的规定给限制住了。这与国家鼓励开展民族汽车产业的目标是相悖的。〞

49.冯飞说,应把社会性管制尽早建立起来。如果要提高汽车业的门槛,也应该是通过社会性管制来约束,而不是经济性管制。只要企业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不管投资多少,都应该允许进入。有了社会性的政策法规保障,才会使汽车产业形成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良好的运行机制。

合理的管理方式,可以使行业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机制

冯飞举例说:“日本对汽车产业的管理制度主要是Top

Runner,意思就是在同类中选最好的作为标准,从而到达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的效果。这使日本企业纷纷追求创新,形成了全行业的创新风气。〞

“现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想改变国内汽车散乱和落后的格局,但管理方式似乎不太对头。因为受两个方面的约束:一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二是实行的是强制化经济性管制,所以目前还很难到达合理的产业结构。〞

他说,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这就提出了新的问题:是靠政府替代市场?还是靠政府的力量完善市场机制?比方汽车投资,目前很多工程有地方政府的背景,这正是市场经济不完善的表现。市场重复投资本来是个好事,因为有重复才会有竞争,但现在很多是行政性重复建设。政府应该对这些重复建设区分开是行政行为还是市场行为,不能“一刀切〞。总之,从经济性管制转变到社会性管理,不是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有关部门深入研究。〔中国汽车报:2004年2月17日〕记者冯淑娟对国务院开展研究中心冯飞博士的采访50.作业简述宏观调控的中心内容。试述我国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简述政府经济性管制的根本内容。什么是管制失灵?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结合实际谈谈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51.第5章政府管理经济的政策重点问题:财政政策的涵义、特点、功能及其选择货币政策的涵义、特点、功能及其选择产业政策的涵义、特点、功能及其选择收入分配政策的涵义、特点及其选择52.世界金融危机的到来近期,美国政府接管“两房〞和美国国际集团、五大投行发生巨变,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倒闭,美联银行出现危机等一系列事件,说明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化为金融危机。危机迅速向欧洲甚至全球蔓延,富通集团、德国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英国布拉福德—宾利银行、冰岛整个金融体系等陷入危机。尽管美国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2021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各主要央行向市场注入巨额流动性,欧洲各国也相继宣布对私人存款提高担保额度或提供无限担保,但信贷紧缩并未缓解,全球各主要股市仍震荡走低,国际汇市也出现宽幅振荡,显示投资者信心依然缺乏。53.美国及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将对世界和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1929年大萧条恐怕是人类关于商业活动的全部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历史事件了,而就在3/4个世纪之后,美国似乎又陷入了这样一个泥沼,不过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比那个时候更糟。一夜之间,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变成了哀鸿遍野的屠宰场。贝尔斯登、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美林、美国国际集团,金融巨头一个接一个地倒下,曾经笑傲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已经只剩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还在苦苦支撑。

9月17日,3月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至0.03%的低点——美国国债收益率上一次出现如此低位还是在1941年1月伦敦遭到大规模空袭的时候。9月18日,美联储和全球各大央行达成一致,决定将其向货币市场的注资总额提高至2470亿美元;9月19日,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又宣布方案向国会提出一项价值8000亿美元的金融市场拯救提案。54.一、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当前金融危机是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从这场危机中,世界应吸取两大深刻教训:第一,不能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却创造一个更大的问题。金融危机之所以开展到目前阶段,与美国政府没有很好处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有关:当时泡沫破裂美国经济就应该陷入衰退,但那次衰退很短。为什么那么短?因为美联储用降息来刺激房地产经济,由此造成美国房地产市场一度高度繁荣,“代价是房地产泡沫是更大的泡沫,泡沫破灭以后就更难解决〞。随着2006年年初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愈演愈烈成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第二,要关注金融创新的隐患。美国金融衍生品越搞越复杂,监管又没跟上,这就给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认为,金融创新是必要的,也是不能禁止的,但是创新后,应该了解这些创新产品的好处和存在的弊端,在监管上要跟上,不能只看到好处而疏忽了必要的监管。〞他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直接冲击相对较小,因为中国金融机构购置的美国次贷产品不多。但间接影响不应无视,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势必减少美国的需求,而这会冲击到中国对美出口。但相对来说,由于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而一些高收入国家对美国出口那么以高档消费品为主,因此美国经济放缓对后者的冲击要更大一些。55.二、阎学通:中国应吸取教训藏富于民,减税有必要。这次危机最大的好处可能会使得政府不再把钱放到外面去买东西升值来增加国库里它所谓的可操纵的现钞,而是考虑怎么让老百姓的资源能增长。三、转嫁危机,警惕美国盯上中国

“中国的银行开展相比照较顺利的原因是,中国在5年多以前实施了金融体制改革。穆迪公司分析师利奥·瓦克斯表示,这一改革的成果使得中国的银行在近半年到一年里,即使在全球震荡和国内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

——俄罗斯?专家?周刊〔9月8日〕江涌觉得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达在中国对美出口严重萎缩,还有中资金融机构的债权损失。总体来说,与美国经济关系越深的部门,影响得越厉害,受伤越深。加工业受到的影响最为厉害。他特别提到要防止美国向中国转嫁危机,盯上中国。“中国的公司治理体系、金融创新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仿效美国,现在也要进行检讨。〞社科院金融开展室主任易宪容呼吁,当前美国金融市场的形势前景未卜,不确定性很大。因此,我们应密切关注,更不可轻易让国内金融机构进入,搞所谓抄底。56.四、谢百忠认为:中国仍将是世界金融海啸中的平安港。并建议:

1、坚持降息与降低准备金率,力争较快时间将准备金率降回到10~12%;现在16%依然太高,是世界各大国中最高的。尽快取消贷款额度。〔去年提了七次,这次也降个七次吧。〕2、加强对铁路、桥梁、高速公路、水库、机场、学校的建设,实行21世纪中国式的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支付的投资,大力开展国债,企业债金融债市场。3、对房地产市场全面解禁,取消各种调控时期的高税收。取消5年后交易不收税政策,改为1年。日本当年房地产12年后跌到原价的80%,导致经济冷了12年。台湾房地产跌35%,三年后止跌,经济很快上升。坚决吸取日本、香港房地产大跌时的严重教训。〔北京人一定要引起高度注意〕。4、不应对各国作出不必要的“承诺〞。这和97年时“人民币贬值〞完全不同。美国对出售武器想到中国大陆的核心利益吗?只要稳住中国经济,就是支持世界经济。5、立即停止人民币升值。千方百计开展对非洲、南美洲等出口,力保住美欧市场。6、劳动合同法。出台更进一步规港细那么,降低企业本钱。7、不考虑任何外国公司至中国A股市场上市。停止、全面放慢新股发行。8、寻找解决大小非问题症结的各方可以接受的方案。千方百计地维护证券市场。57.五、陈志武:随着经济衰退的到来,油价和资源价格都已下降,甚至会继续降一些,通胀压力在迅速减轻。因此,欧洲国家接下来会下调利率,刺激经济增长。那样,中国向欧洲的出口贸易可以得到补救。另外,能源和资源价格因经济衰退的压力而下降之后,对中国经济又是件好事,这又帮了中国经济。次贷危机的发生和开展恰恰发生在中国过去30年的经济增长模式走到尽头的时候,亦即,过去靠投资拉动增长、靠出口为快速增长的工业产能提供出路,到去年,即使没有次贷危机,这种增长模式也差不多走到尽头,WTO“红利〞已经被用完,出口市场难以继续扩大,在这种时候又碰上次贷危机,这两者加到一起,大大改变了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必要性,转型已经是没有选择,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强化国内需求增长的能力,让中国经济今后能靠国内民间消费带动。否那么,中国经济和社会会面比照较大的挑战,如果说次贷危机是美国自1930年代至今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的话,那么,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也是近20年最大的一次。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两年需要“财政刺激〞。过去在亚洲金融危机等时期,国家一贯采用通过增加根底设施和工业工程投资来刺激经济,那种通过国家投资来驱动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过去起到过积极的效果,因为以前的根底设施差、工业根底需要快速开展。但是,到今天,工业产能严重过剩,出口增长也越来越难,因此,由政府增加投资带动经济的做法已经不能再用了,现在更应该通过减税、退税刺激民间消费来带动经济增长,也就是说,现在用“财政刺激〞经济的方法是通过减税把更多收入留在企业和老百姓手中、通过退税把钱送回到中低等收入家庭,以此增加民间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也推动经济转型。58.六、余永定认为:从短期来看,我国很难通过减持美元资产来躲避美元贬值以及美元资产违约率上升的风险,因为这将有可能导致尚未减持美元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

郭田勇认为,基于金融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增速下滑和信心动摇,中国宏观调控部门应该采取措施,继续出台提升出口企业经营者信心的措施。

张明表示,在劳动力与信贷本钱、出口退税政策方面,政府都应该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在货币政策方面可考虑扩大对出口企业的信贷额度。出口退税应该成为一项中性政策,而非用于刺激或遏制贸易增长的政策工具,因此,可以考虑将出口退税率提高到出口企业实际承担的国内增值税负担的水平。

巴克莱资本中国研究主管彭文生认为,中国政府应该加大根底设施投资,以及对农业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同时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以确保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庄健认为,除了采取更加灵活的货币政策以外,中国应该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刺激内需,拉动消费,保持国内经济相对平稳较快的开展速度。59.在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涉及全球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面临着国际国内的诸多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开展已成当前重要任务。中国政府8日打出“降率免税〞货币财政组合拳,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暂时免征存款利息税。

专家认为,这一系列政策都是出于防止经济下滑的考虑,意在促进投资,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2021年10月10日

,?中国证券报?:放松货币政策需结合财政政策:针对央行宣布降息,以及国务院决定免征利息所得税,华商基金认为,此举说明为应对这场全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