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著导读《西游记》【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西游记》,长篇小说,作者是(朝)(名字),是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的事件。《大唐西域记》和《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现在的《西游记》是根据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2.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七回写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写的前世今生、魏征斩龙、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写。3.孙悟空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又唤。大闹天宫后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后皈依佛门,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4.猪八戒原名,观音菩萨给猪八戒取的法号是,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被封为。二、选择题1.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围绕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很多降妖除魔的故事。B.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了王后娘娘。C.《西游记》中唐僧虽佛法高深,却没有谋生能力。且多次不听取悟空的劝告,相信猪八戒的谗言,从而导致自己常常被妖怪捉去。D.“三调芭蕉扇”中,“第二调”是孙悟空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从而在铁扇公主那里借到一把假扇子。【解析】“第一调”是孙悟空变成小虫钻到铁扇公主肚子里,从而在铁扇公主那里借到一把假扇子。2.在孙悟空与红孩儿的争斗中,孙悟空请来了()才把红孩儿制服。A.文殊菩萨 B.太上老君C.观音菩萨 D.如来佛祖3.关于《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回中,妖精为了吃唐僧肉变成村姑、老妇人、老公公,全被孙悟空识破打死。B.八戒见女子俊俏就凡心大动,体现他贪恋女色。八戒一听有吃的,就满心欢喜,说明他好吃懒做。可见猪八戒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C.唐僧以慈悲为怀,却不辨人妖。他亲眼看见孙悟空“恣意行凶”,一连伤了三条人命,违反戒律,便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D.本章情节设置合理巧妙,师徒四人西行取经,孙悟空去化斋使得妖精有机可乘,妖精抓住唐僧的弱点,大胆地变成人形靠近师徒一行人。这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解析】猪八戒虽好吃懒做,贪财好色,但他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他顾全大局,吃苦耐劳,愿意干孙悟空、沙僧不愿干的活;他尊重师父,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他心胸宽广,被孙悟空称为“呆子”“夯货”或被孙悟空捉弄了也不生气;猪八戒也有一颗善良的心,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这些都是他身上的闪光点。三、简答题1.《西游记》中许多富于喜剧性的故事情节常常发生在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说说你是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的。2.《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塑造得最为成功、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武艺高强,神通广大,除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本领之外,孙悟空还有哪些神通之术?请你列举两个,并说出这些本领是他如何得来的。3.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并简述理由。【提升训练】一、请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列任务。1.《西游记》中,孙悟空曾两度拜师。请阅读下面的连环画,填写表格。第一次拜师一日,群猴喜宴之间,猴王忽然落泪,原来想到将来一旦老死,还要受阎王管束。众猴听此,各个悲伤。猴王决定下山远游,寻访佛、仙、神圣三者,学一个长生不老,常躲过阎君之难。猴王漂洋过海,来到西牛贺洲地界。之后,寻至灵台方寸山,进入斜月三星洞,叩拜祖师。祖师问过其来历,便赐其姓名孙悟空。悟空打破祖师盘中之谜,祖师甚喜其聪慧,便将长生口诀教给了悟空。过了三年,祖师见悟空心诚,为防三灾利害,便把七十二变的口诀教给他了。后又将“筋斗云”口诀教给了他,说道:“一筋斗可翻十万八千里。”众人无不羡慕悟空有造化。第二次拜师观音菩萨路过五行山,大圣求道:“我在此压了五百余年,万望菩萨救我老孙一救。”菩萨道:“待我到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护他取经,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大圣道:“愿去!愿去!”唐僧西天取经,路遇猛虎长蛇,幸得猎户刘伯钦相救护送,至五行山,只听山脚下叫喊如雷道:“我师父来也!”伯钦道:“山下压着一个神猴,不怕寒暑,不吃饮食,冻饿不死。这叫必定是他。”便与唐僧牵马下山来看。大圣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观音菩萨点化我,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唐僧闻言,满心欢喜,揭了压帖儿。救得大圣。又听他原有个法名叫孙悟空,便又给他起了个诨名。第一次拜师第二次拜师师父①唐僧得名悟空②拜师缘由③救出五行山,护送唐僧取经收获④封为斗战胜佛2.从以下三句话中,你能看出孙悟空对唐僧的前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A.“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聒恶我,我回去便了!”(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B.“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C.“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纵是弟子不善,也当将功折罪,不该这般逐我……”(第五十七回《真行者落伽山诉苦假猴王水帘洞誊文》)二、《西游记》故事情节曲折,读来令人兴趣盎然,七年级(1)班的同学对西游人物进行了一番探究。1.小东读到孙悟空的两次落泪,颇有感触,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单。“西游英雄之我见”回目名称落泪之处落泪原因我的探究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①,感到委屈、悲伤。《西游记》中人物刻画得相当成功,尤其是孙悟空。根据《西游记》的阅读体验和这两回的内容,我对孙悟空的形象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③。外道迷真性元神助本心叹罢,那珠泪如雨。孙悟空被银角大王移来的三座大山压得七窍喷血,②。2.请在下表的横线上选择合适的选项,使外貌特征和人物相符。人物特点外貌特征猪八戒善良憨厚、知错就改、搬弄是非①沙僧任劳任怨、正直无私、缺乏主见②A.那阵狂风过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B.你看他——凛凛威颜多雅秀,佛衣可体如裁就。晖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朗朗明珠上下排,层层金线穿前后。兜罗四面锦沿边,万样稀奇铺绮绣。八宝妆花缚钮丝,金环束领攀绒扣。C.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解析】A.“黑脸短毛,长喙大耳”是猪八戒的典型特征;B.从“佛衣可体如裁就。晖光艳艳满乾坤,结彩纷纷凝宇宙”可以辨别这个人物是唐僧;C.“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是沙和尚的典型特征。3.下面是某论坛上一网友对《西游记》人物的评价诗:“唐三藏,懦夫一个;行者孙,野猴一只;猪八戒,蠢猪一头;沙和尚,忍者一位。”请你从“唐僧”“孙悟空”“沙和尚”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结合名著中的情节进行反驳。示例:猪八戒云栈洞大战悟空,对唐僧、悟空的话言听计从,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何为蠢猪?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回目摘录卡片】第九十五回假合真形擒玉兔真阴归正会灵元第九十六回寇员外喜待高僧唐长老不贪富惠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磨蜇圣显幽魂救本原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功成行满见真如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一百回径回东土五圣成真【精彩片段摘录】老鼋驮着他们,波踏浪,行经多半日,将次天晚,好近东岸,忽然问曰:“老师父,我向年曾央到西方见我佛如来,与我问声归着之事,还有多少年寿,果曾问否?”原来那长老自到西天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步上灵山,专心拜佛及参诸佛菩萨圣僧等众,意念只在取经,他事一毫不理,所以不曾问得老鼋年寿,无言可答,却又不敢欺打诳语,沉吟半晌,不曾答应。老鼋即知不曾替问,他就将身一幌,唿喇的淬下水去,把他四众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