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内部版货币金融学_第1页
2023内部版货币金融学_第2页
2023内部版货币金融学_第3页
2023内部版货币金融学_第4页
2023内部版货币金融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内部版货币金融学整理

米什金-货市金融学

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计算

第二章金融体系概览

1.名词解释

逆向选择: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逐出市场;

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总是趋向于做出有利于自生而不利于别人

的选择。

金融恐慌:由于资金提供者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稳定性产生怀疑,

因而将资金从稳定和不稳定的机构中抽回,导致大量金融机构倒闭。

2.金融市场的基本经济功能:

将资金从那些由于支出小于收入而积蓄多余资金的人手中转移至由于

支出大于收入而缺乏资金的人手中。(直接,间接融资)

3.金融市场的结构:

债权股权市场;一级二级市场;交易所、场外市场OTC;

货币市场:小于一年,短期国库券,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银行承兑

汇票,

回购协议,联邦基金等。

资本市场:大于一年,股票,公司债券,抵押贷款,美国政府证券,商

业贷款等。

4.金融市场国际化:

外国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并以发行国货币计价的债券。

欧洲债券:在外国市场上发行,但并非以发行国货币来计价的债券。

欧洲货币:存放在本国之外的银行的外国货币。最重要的是欧洲美元。

欧洲美元:存放在美国以外的外国银行或美国银行国外分支机构的美元。

5.金融中介功能(间接融资):

1)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流动性服务。

2)分担风险,减少投资者风险。

3)缓解由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6.金融中介类型:

1)存款机构:银行,信用社。

2)契约性储蓄机构:保险,养、退休基金。

3)投资中介机构:财务公司,共同基金,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投行。

6.金融体系的监管

帮助投资者获取更多信息,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全性。

1986《Q》废除。(Q:美联储有权利设置银行存款利率上限)

第三章什么是货币

1.货币的功能

交易媒介,记账单位,价值贮藏(流动性:资产转化为交易媒介的成本

和速度)

2.货市计量

Ml=通货+旅行者支票+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

M2=Ml+小额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

市场共同基金份额

第四章理解利率

1.四种信用市场工具

1)普通贷款:到期支付本金与利息,如商业贷款。

2)固定支付贷款:即分期偿还贷款,如分期贷款与抵押贷款。

3)息票债券:每年支付定额利息,到期支付本金。

4)贴现发行债券:即零息债券,低于面值出售,到期按面值偿付。

2.计算到期收益率揭示: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比。

第五章利率行为

1.资产需求理论(决定资产需求的因素)

财富规模(正相关),相对其他可替代资产的回报率(正),相..风险

(负),相•.流动性(正)

2.可贷资金理论:根据债券市场供求均衡分析利率水平的决定。

3.债券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需求曲线Bd向下倾斜,供给曲线Bs向上倾斜,市场均衡Bd=Bs。

Bd移动:财富(同),预期利率(反),预期通胀(反),相对风险

(反),相对流动性(同)

Bs移动:投资盈利性(同),预期通胀(同),政府赤字(同)

费雪效应:预期通胀上升引起利率上升。

(实际利率下降,借款成本下降,Bs右移;债券预期收益下降,Bd

左移)

经济周期扩展:Bs右移大于Bd右移。因此债券价格降,利率升。

资产市场分析方法:利用资产存量而非流量来确定资产价格的方法。

4.流动性偏好理论(货币供求)

假设:资产只有货币与债券,忽略不动产预期回报对r影响,货币回报

率为零。

推导:Bs+Ms=Bd+Md—Bs-Bd=Md-Ms,因此M均衡意味着B

均衡。

Md:货币零回报率,当利率上升,债券回报率上升,持币机会成本上

升,需求下降。

Md移动:收入(同向),价格水平(同)。

Ms:给定的外生变量,垂直直线。

Ms移动:货币供给(同向)。

5.弗里德曼蹦出来了

批评利率与货币供给负相关的结论,放宽了假设,探讨Ms上升是否能

是利率下降。

1)收入效应: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随收入水平上升而上升。

2)价格效应: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随价格水平上升而上升。

3)通胀预期效应: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随预期通胀上升而上升。

4)流动性效应:承认流动性偏好,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

6.四种效应使利率如何变化的三种情况:P-113

1)流动性效应大于其他效应

则Ms上升导致利率下降。

见右图

2)流动性小于其他效应,且预期通胀调整缓慢

则取决于决策者关注长期或是短期效果。

见右图

3)流动性小于其他效应,且预期通胀调整迅速

则Ms上升会导致利率上升。

见右图

实证证据表面Ms上升导致利率先下降后上升,并超过最初水平。

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认为由于收入,预期回报率,风险或流动性引起

需求变化;或是由投资机会的吸引力,借款的真实成本或政府预算引起

供给变化,利率也会发生变化。

货币供求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由于收入或价格水平改变引起货币需

求变化;或是货币供给变化时,利率也会随之变化。

第六章利率的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1.利率的风险结构(到期期限相同的债券利率之间的关系)

三个因素可以解释利率的风险结构,违约风险,流动性,所得税政策。

1)违约风险,如右图:

违约风险上升,企业债券需求下降,相应国债需求上升。

新平衡点利率之差即风险溢价。即,到期期限相同情况,

有违约风险的债券与无违约风险的债券的利率差。

具有违约风险的证券风险溢价总为正,

且风险溢价随违约风险增加而上升。

(评级低于BBB或Baa为垃圾债券)

2)流动性:类似违约风险。

3)所得税因素:市政债券利息免税而国债需要缴税,因此国债利率高

于市政债券。

2.利率的期限结构(风险,流动性,税收特征等相同)

回答收益率曲线的三种类型,向上倾斜,平坦,向下倾斜(翻转的)。

回答三个经验事实:1)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利率随时间同向波动。

2)若短期利率较低,收益率曲线很可能向上倾斜;反之向下。

3)收益率曲线几乎总是向上倾斜的。

主要理论:预期理论,分割市场理论,流动性溢价理论

1)预期理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其有效期内人们所预期的短期利率的

平均值。

假设:投资者对不同到期期限的证券无特别偏好(证券完全替代,即回

报率相等)。

推导得,n阶段债券利率满足

解释了利率的期限结构在不同时期变动(由收益率曲线三种类型表示)

的原因。

可以解释事实1,与事实2;

无法解释事实3,因为根据预期理论,典型的收益率曲线听该是平坦的。

2)分割市场理论:将不同到期期限的债券市场看做完全独立和相互分

割的。

假设:不同到期期限债券完全无法替代,每种债券利率与其他期限债券

无关。

原因在于投资人对某种期限债券有强烈偏好

可以解释事实3,因为一般长期债券相对需求较少,因此价格低利率高。

3)流动性溢价理论:长期债券利率等于两项之和。

第一项是长期债券期限内预期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第二项是随债券供求变动而变动的流动性溢价(即期限溢价)o

假设:不同到期期限债券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非完全替代。投资者倾

向于短期。

表达式:

其中流动性溢价总是为正,并随债券到期期限n延长而上升。(图)

4)期限优先理论:间接修正预期理论。

假设:投资者对某期限债券有偏好,更愿意投资该种期限债券(期限优

先)。

只有当预期回报率足够高的时候,才愿意购买其他期限债券。

一般更偏好短期债券。

4.”买入并持有"多元化的股票组合,可以获得平均收益且节省佣金。

5.假定公司债券利率是10%,若税率是25%,预期相同的市政债券所

支付的利率是多少?

答:10%x75%=7.5%市政债券具有抵税效应。

第七章股票市场,理性预期理论与有效市场假定

1.一个基本的融资原则:投资的价值可以用整个生命周期内产生的全

部现金流的现值来衡量。

2.戈登增长模型:一种股票估值模型,假设股利增长率不变,且低于股

票投资的要求回报率。

3.适应性预期:预期仅基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通胀预期为过去通胀平

均值。

4.理性预期:预期与利用所有可得信息做出的最优预测相一致(不可能

完全精确)。

含义:某一变量的运动方式发生变化,相应预期形成方式也要随之改变。

预期的预测误差均值为零且事先无法预知。

规范表述:

5.非理性预期原因:

1)人们了解所有可得信息,但不愿意将自己的预期变成最好估计。

2)人们不了解某些信息,因此对未来的最好估计不准确。

6.有效市场假定

基于假设:金融市场中证券价格反映了所有可得信息。

表述:市场中现价水平应当使根据所有可得信息对证券回报率的最优预

测等于均衡回报率。

或者说,有效市场中所有未被利用的盈利机会都会被消除。

第八章金融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1.名词解释

规模经济:每单位投资的交易成本随着交易规模的增加而降低。

范围经济:将一种资源使用与不同产品和服务,可以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免费搭车:不付费的人却享受其他人付费的信息所导致的问题。

担保债务:有抵押品或者第三人为借款人提供担保为条件的债务。

激励相容:任何委托人希望代理人所采取的行动,都只能通过使其效用

最大化来实现。

将借款人与贷款人的动机统一起来。

2.金融中介降低交易成本的途径:规模经济,专门技术。

3.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交易之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来自那些

积极寻求贷款的人。

道德风险是交易之后发生的,借款人从事了违背贷款人意愿的活动,增

加了违约风险。

4.什么是“次品车问题”?解决方法?

1)相对于买方来说,卖方对产品质量更了解,由于买方难以区分优劣,

只愿意以反映平均质量的价格购买,而愿意以此价格出售的均是劣质产

品,最终导致没有人愿意购买产品。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类似,分别对

应企业证券质量与债券违约风险。

以上可以解释,为什么可流通债券和股权证券不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

2)逆向选择的解决方法:

1.信息的私人生产和销售,存在免费搭车问题,无法完全解决。

2.政府监管,生产信息帮助投资者识别好坏公司,以及鼓励公司披露

真实信息。

3.金融中介,运用专门技术成功减少信息不对称。

以上可以解释,金融市场是经济中受到最严格监管的部门之一。

间接融资比直接融资多,银行是企业外部融资主要来源。

5.为什么公司越大越成熟,越能在证券市场上募到资金?

公司规模越大,市场上关于其活动的信息就越多,因此投资者更易鉴别

公司优劣。

由于投资者对信誉好的公司不太担心道德风险问题,他们就愿意直接投

资债券。

6.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如何解决?(股权合约中)

问题定义:由于代理人目标与委托人不一致,加上存在信息不对称,代

理人行为有可能

偏离委托人目标,而委托人难以监督约束,从而出现代理人损害委托人

利益。

主要原因: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

解决办法:1)信息的生产与监管,从事一种特殊类型的信息生产来监

督公司活动。

2)政府监管,要求公司遵循标准会计准则,并通过法律对违规行为予

以惩戒。

3)金融中介,在面对道德风险时,有能力避免搭车问题,化解道德风

险。

4)债务合约,依靠债务合约而非股权合约,可以降低监督成本。

7.什么是利益冲突?有哪些类型?如何解决?

1)利益冲突是道德风险的一种类型,当一个人或机构有多种目标时,

这些目标之间会出现利益冲突。当金融机构提供多种服务时,就很容易

出现利益冲突。这些服务之间潜在的竞争会导致个人或企业隐藏或谎报

信息。

2)投资银行的承销与研究服务:当投行同时为证券发行公司与证券投

资者提供服务时,两种客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因此产生的服务之间就

会存在利益冲突。当承销的潜在收益超过销售的佣金时,投行会有强烈

的动机改变提供给投资者的信息以有利于公司证券的发行。

3)钓鱼行为:投行在价格被低估的的股票IPO时,将其份额分销给其

他公司管理人员,以换取与该公司的合作机会。是一种特殊的报酬形式,

诱使高管为投行服务。

4)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与咨询服务:审计部门为了争取咨询业务,可能

会扭曲自己的判断和意见,另外,审计部门不愿意对咨询部门同事所设

计的信息体系与财务计划提出批评。

5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与咨询服务:倾向于提高评级以吸引业务,

咨询类似会计事务所。

6)解决利益冲突的法案

2002年《萨班斯-奥克利斯法案》,强化监督,切断审计与非审计咨询

业务。

2002年全球性法律和解协议,切断投行研究与承销,禁止钓鱼。

第九章金融危机与次贷风波

1.名词解释

债务紧缩:物价水平意料外大幅下跌,加剧债务负担的过程。

去杠杆化:贷款损失导致银行净值减少,被迫收缩贷款。

新兴市场经济体:处于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刚刚开放了与国际市场商

品服务和资本流动。

抵押支持证券:以抵押贷款为担保的标准化证券。

发起分销模式:一种商业模式,由分散的个体发起抵押贷款之后,抵押

贷款作为

证券的标的资产被分销给投资者。

次级抵押贷款:想信用记录较差的人发放的抵押贷款。

李生危机:银行危机+货币危机。

2.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体系出现大动荡,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的逆向

选择使得金融市场无法将资金从储蓄者融通给具有生产性投资机会的

居民和企业时,金融危机就发生了,经济活动进一步萎缩。

3.对贷款投资和经济活动的影响

1)资产市场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股市下跌,物价意外下跌,本币意

外贬值,资产减值。

2)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恶化:资本大幅收缩,贷款减少,放慢经济活

动。

3)银行业危机:资负表恶化诱发破产,传染发生银行业恐慌,贷款供

给减少,利率升高。

4)不确定性增加:由上述原因导致,引发逆向选择,投资收缩,经济

萎靡。

5)利率上升:贷款成本上升,逆向选择;现金流量减少,加剧逆向选

择道德风险,经济收缩。

6)政府财政失衡:违约风险增加,强迫机构购买导致资产负债恶化,

贷款收缩;

投资者抽离资金,本币贬值,外汇危机。

4.以往美国金融危机的过程

阶段一:金融创新的不当管理,产生信用繁荣,引起过度冒险,引发去

杠杆化。

即导致贷款损失增加,净值减少,银行被迫收缩贷款。

同时资产价格泡沫积聚和崩溃,利率上升,不确定性增加。

结果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经济活动下滑。

阶段二:银行业恐慌导致银行数目减少,导致信息损失,恶化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问题。

若能通过破产进程区分出健康公司,缓解不确定性,危机得以治理。

阶段三:若经济倒退引起价格急速下降,复苏进程将会受到阻碍,引起

债务萎缩。

企业负担家中,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进一步加重,经济活动长期萎缩,大

萧条。

5.次贷危机:2007-2008年

原因:金融创新管理不当,房地产市场泡沫崩溃。

1)抵押市场上的金融创新:次级抵押贷款,可选优质抵押贷款。

信用不佳的人获取抵押贷款,并将一揽子小额贷款打包成标准化债务证

券(证券化)。

加之金融工程对复杂新型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开发。

2)国外资本流入,次级抵押市场发展,房地产价格飙升,资产泡沫形

成。

3)次级抵押市场的发起-分销模式出现代理问题。

由于缺乏监管,发起人(即投资者代理人)不关心借款人的偿付能力。

4)信息问题暴露,由于金融工程产品过于复杂,破坏信息,加剧信息

不对称。

5)房地产市场泡沫崩溃,价格开始下跌,抵押贷款违约率急升,抵押

支持债券市场崩溃。

危机向全球蔓延,欧洲先杯具。

6)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各金融机构启动去杠杆化,卖出资产,限制

贷款。

逆选道风加重,阻碍经济发展,失业率上升。

6.新兴市场经济体金融危机发展过程

阶段一:路径一,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管理不当,恶化了银行资产负债表。

路径二,严重的财政失衡,国债价格暴跌,银行资本净值缩水,银行体

系被削弱。

阶段二:银行资负表恶化,财政失衡,外加本币遭投机性冲击,引发货

币危机,本币贬值。

阶段三:债务负担增加,净值缩水,高通胀,不确定性增加,经济收缩,

全面金融危机。

其中,银行资产负债表恶化如何引发货币危机?

政府两难,过度提高利率则摧毁脆弱的银行,如果不提高则无法维持币

值稳定。

从而引发投机性冲击,大量抛售货币,央行外汇储备被消耗完。

由于央行没有资源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只能放任币值下跌。

7.论述: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将何去何从?采取什么办法防范金融危

机?

1)强化对抵押经纪人的监管,防止其鼓励借款人承担自身无力支付的

债务。

2)减少次级抵押产品,因为对于不具备尖端金融知识的借款人来说过

于复杂。

3)强化对薪酬的监管,对抵押相关的分销链上薪酬予以限制。

4)提高银行资本金要求,以弥补其风险的上升。

5)增加对政府发起的私企监管,限制他们的风险敞口。

6)强化对限制金融机构冒险行为的监管。

7)增加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才是高他们对投资者提供的信息准确性。

8)增加对衍生品的监管,特别是信用违约互换。

(也要意识到过度监管会阻碍金融创新。)

第十章银行业与金融机构的管理

1.名词解释

资产转换:银行通过出售一系列特征的负债,再用所筹资金购买不同特

征的资产以获利。

信用配给:借款者愿意按照公布的利率甚至更高的利率来支付利息,贷

款者也拒绝贷款。

两种方式:贷款者拒绝任何贷款,或者将贷款规模限制在低于借款者的

要求。

贷款专业化:(贷款专门化)指银行专门对当地企业或者某特定行业发

放贷款。

2.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1)流动性管理:一旦银行发生存款外流,确保银行有足够的现金用于

支付储户。

足够的准备金使存款外流不一定引起资产负债表其他项目的调整。

准备金缺口:1.同业拆借市场(联邦基金市场)向其他银行或企业借

款。

2.出售证券

3.向美联储(央行)贴现贷款。

4.收回贷款,或出售给其他银行

2)资产管理:银行需同时确保贷款和证券的高回报率,低风险,同时

又保证足够流动性。

实现途径:1.寻找既愿意支付高利率,又不会对贷款违约的冤大头。

2.购买高回报率和低风险证券。

3.通过多样化资产组合降f氐风险。

4.保证流动性,避免存款外流引发的成本。

3)负债管理:银行需要以低成本获取资金,以增加利润。

4)资本充足性管理:管理人员需确须确定银行应有资本规模,并获取

所需资本。

原因:防范银行倒闭,资本规模影响股东回报,监管当局对最低资本的

要求。

提高资本相对资产比例:L增发普通股。

2.降低股^增加留存盈利。

3.卖出贷款或证券,降低银行资产。

给定回报率情况下,降低资本会提高ROE,股东在安全性与回报之间

权衡。

3.信用风险管理

定义:由贷款违约可能性引发的风险。

解决:1)甄别和监督:贷款前收集借款人信息;贷款专业化;限制性

条款的监督和执行。

2)长期客户联系:减少甄别监督成本,提高信息质量,借款人也有动

机减少道德风险。

3)贷款承诺:一定时期内承诺提供给定金额内的贷款,有助于建立长

期客户联系。

4瓶押品和补偿余额:补偿余额即贷款时要求账户中保有的最低余额。

5)信用配给:见名词解释。

4.利率风险管理

定义:由利率变动引起的收益变动风险。

缺口分析:缺口指利率敏感型资产与负债之差,直接测度银行利润对利

率变化的敏感性。

若利率敏感型负债>利率敏感型资产,利率与银行利润成反比。

久期分析:考察银行总资产与负债的市场价值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

证券市值百分比变动«—利率变动百分比x久期

5.表外业务

定义:不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业务,但的确影响银行利润。

内容:贷款出售:(二次参与贷款)将贷款现金流的部分或全部出售,

从而从资负表中剥离。

向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收取费用,交易活动与风险管理工具。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1.名词解释

杠杆比率:银行资本/银行资产

监管套利:银行按照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金要求来安排其资产,所承担

的风险却加大了。

监管宽容:监管者尽量不行使导致破产银行被逐出行业的权利。

盯市记账法:(公允价值记账法)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股价基于他们在

市场中的售价。

2.金融监管的9种基本类型

1)政府安全网:防止银行恐慌,存款保险制度,最后贷款人。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处理破产银行:偿付法,收购与接管法(常

用)。

引发的问题:1.道德风险:储户不会因银行风险而提款,导致银行有

动力冒更大风险。

2.逆向选择:有可能产生不利结果的人往往是最积极利用保险的人。

储户没有动力监督银行,骗子更加容易逃脱制裁。

3.银行太大不能倒闭:监管者不愿意让大银行倒闭,增加银行冒险可

4.金融并购:一是导致金融机构规模扩张,加剧"太大不能倒闭”。

二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服务企业并购,则安全网需要扩展范围。

2)对持有资产的限制:限制普通股等风险资产的持有,同时鼓励银行

提高多元化程度。

3)资本金要求:有两种,一种是以杠杆比率为基础,要求银行杠杆比

率必须高于5%。

《巴塞尔协议》以风险为基础,要求银行持有资本最少占风险加权资产

8%o

4)即时整改行动:当银行陷入困境,要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尽早干预,

并采取更强力措施。

根据银行资本分为5个类别,对第三类要求即时整改,第五类必须关闭。

5)金融监管:(即谨慎监管)监督金融机构的经营者,和评估金融机

构经营质量。

注册:对新机构计划书的审查可以防止不符合要求的人来掌管金融机构。

检查:监督金融机构遵守资本金要求,服从对持有资产限制,抑制道德

风险。

骆驼评级(CAMELSrating):Capitaladequacy资本充足率;

Assetquality资产质量;Management管理;

Earnings盈利;Liquidity流动性;

Sensitivitytomarketrisk对市场风险敏感度。

6)风险管理评估:监管者更加关注评价银行控制风险的管理程序的健

全性。

重要的是压力测试与计算在险价值VaR。

7)信息披露要求:监管者要求银行服从标准会计准则和披露一系列信

息。

8)消费者保护:一系列法案.•

9)对竞争的限制:竞争导致的盈利能力的削弱会迫使金融机构为维持

现有利润而冒险。

1.对分支机构的限制,减少银行间的竞争,法案已废除。

2.减少非银行机构通过从事银行业务与银行进行竞争,法案又被废除。

3.妨碍有效监管的因素

1)为了追求利润,金融机构有动机寻找漏洞来规避现有规定,监管者

不断面临新挑战。

2)对银行的监管难以做到恰到好处,不能有效地防止过多的风险。

3)监管人员可能受到政治压力而不能正常进行监管工作。

4.20世纪80年代储贷协会与银行业危机

1)金融创新降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盈利能力,迫使其发放高风险贷款。

2)存款保险的存在加剧了银行道德风险。

3)金融创新产生了能扩大经营风险飞新金融工具。

4)监管的放松与宽容。

5.世界范围的银行业危机

金融自由化或金融创新,以及薄弱的银行监管体系与政府安全网。

第十二章银行业:结构与竞争

1.名词解释

影子银行体系:该体系中,银行贷款被通过证券市场的放贷所代替。

脱媒:即"非中介化",指资金的融通支付等活动更多直接通过证券市

场进行,

从而降低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传统中介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性。

2.金融创新的原因

1)适应需求变化的创新:利率波动性。促进了能降低利率风险的金融

工具的诞生。

可变利率抵押贷款,和金融衍生工具。

2)适应供给变化的创新:信息技术。降低交易成本,投资者更易获取

信息。

银行信用卡和借记卡,电子银行业务,垃圾债券,商业票据市场,

证券化(将不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房贷转化为可流通证券)o

3)规避现存管制的金融创新: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账户。

3.米国商业银行的结构

1)对分支机构的限制:美国商业银行数目众多的原因之一,《麦克法

登法案》《道格拉斯•.》

对此的反应:银行持股公司,自动提款机。

2)银行并购与全国范围的银行业:《格里-尼尔州际银行业务与分支机

构效率法案》1994

促进银行并购,废除上述两法案,为最终建立真正的全国性银行体系奠

定了基础。

关于银行合并与全国性银行的评价:

优点:1.消除银行地域限制会促进竞争,提升整体银行效率。

2.大银行可以利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优势,提高效率。

3.贷款组合多样化可以降低银行业危机的可能性。

缺点:可能减少对小企业的贷款。银行迅速向新市场扩张可能会增加风

险。

4.国际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因素

1)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公司需要海外银行业务。

2)美国银行积极从事全球投资银行业务。

3)美国银行积极从事欧洲美元市场。

第十三章中央银行与联邦储备体系

1.名词解释

名义锚:锁定物价水平以实现物价稳定的目标名义变量,可以限制时间

不一致问题。

时间不一致问题:货币政策制定者对短期目标的追求在长期产生不利的

后果。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一致的失业率,此事劳动市场供求均衡。

目标/工具独立性:中央银行设定货币政策目标/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自

由度。

政治经济周期:货币政策在选举之前扩张,选举之后收缩的状况。

2.中央银行目标:主要:物价稳定(长期条件下)。

其他:高就业,经济增长,金融市场稳定,利率稳定,外汇市场稳定。

3.美联储独立性的讨论

支持:1)削弱独立性会使其更多地受制于政治活动,导致货币政策有

通胀倾向。

2)独立美联储可以追求长期目标,而不必为解决一些短期问题而导致

政治经济周期。

3)货币政策的制定专业性很强,不能交给政治家。

反对:1)将货币政策交予不必对任何人负责的精英集团是不民主的。

2)独立性会鼓励其追求自身利益而非公共利益,并非总能成功运用其

自主权。

4.独立性较大的:美,德;较小:意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赋予欧洲|中央银行极大独立性。

第十四章货币供给过程

1.参与者:中央银行,银行(存款机构),储户。

2.美联储资负表:资产——政府证券,贴现贷款

负债——流通中现金C,准备金R—高能货币

3.控制基础货币(以资负表的变化表示)

1)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购买对准备金的影响取决于债券出售方将

销售所得货币

以现金还是存款形式持有。但对基础货币影响相同(等量规模)。

结论:公开市场操作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比准备金更为确定。

2)贴现贷款:不能完全控制,还要取决于商业银行借款与否及借款规

模(被动)。

3)浮款:美联储支票清算过程中银行准备金暂时的增加额。

4)美联储的财政存款。

美联储控制基础货币能力概述:MB=非借入基础货币MBn+借入准

备金BR

对应公开市场操作(完全控制),与贴现贷款(不完全控制)

4.多倍存款制造

1)简化模型:当所有超额准备金消耗完之后,存款制造过程才停止。

rxD=RR=R-D=1"xR其中1/r即为简单的存款乘数。

批判:现金没有多倍存款扩张能力,则若部分款项用于现金持有,则影

响扩张能力。

忽略一种情况,即银行没有将全部超额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

2)货币乘数m推导

假定:现金比率c=C/D,超额准备金比率e=ER/D,在均衡状态下

不变。

准备金总额R=RR+ER=rxD+ER

基础货币MB=R+C=rxD+ER+C令C=cxD,ER=exD

MB=(r+e+c)xD

货币供给M=D+C=(l+c)xD

得到货币乘数(一般e非常小)

其中美联储决定,银行决定,储户决定

reco

第十五章货市政策工具

1.准备金市场的供求

需求曲线:需求量等于RR+ER,其中ER的持有成本即是机会成本。

当联邦基金利率大于准备金利率时,随着联邦利率下降,机会成本下降,

准备金需求增加。当.・低于••时,银行无限增加持有的ER规模。

供给曲线:供给氛围两部分,非借入准备金NBR与借入准备金BR。

只要贴现率高于,银行不会向美联储借款,供给量等于NBR,曲线垂

直。

当低于,银行乐意向美联储贷款并以更高利率贷出,曲线水平。

2.美联储08年开始对准备金付息,为神马?

1)降低存款的有效税率,从而增加经济运行效率。

2)改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3)解决资产负债表能量问题。

3.公开市场操作类型

两种类型:1.旨在改变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规模的能动性公开性市场操

作。

2.旨在抵消影响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其他因素变动的防御性公开市场

操作。

*财政存款增加导致准备金减少时,美联储要暂时增加准备金,可以使

用回购协议。

*浮款增加导致准备金增加时,要暂时减少准备金,可以使用再买回交

易(即反回购协议)。

4.贴现政策类型

三种类型:1.一级信贷,又称常备贷款便利,短期,隔夜,向财务健

全的银行发放。

2.二级信贷,给陷入困境的银行,惩罚性的高利率。

3.季节性信贷。

5.货币政策工具的变动如何影响联邦基金利率

1)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取决于市场最初均衡的位置,两种情况见下图

结论:公开市场购买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下跌,公开市场出售相反。

准备金利率是联邦基金利率的下限。

2)贴现贷款:(通过贴现窗口)贴现率一般远大于目标联邦基金率,

因此大部分贴现利率变动不会影响联邦基金率。

3)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任何给定利率水平上准备金需

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右移,联邦基金率上升;反之下降。

6.三种货币政策工具评价

1)公开市场操作(最重要):1.是美联储主动进行的。

2.操作灵活精确。

3.很容易对冲。

4.可以立即进行,没有管理时滞。

2沔贴现政策:最重要的优点是可以利用它进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

但是由于是被动生效的,美联储无法完全控制。

3)法定准备金:提高准备金率会立刻引发ER不足的银行的流动性问

题。

不断变动法定准备金率还会加大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

值得肯定之处不多,一般很少采用。

7.欧洲的中央银行

1)盯住的利率指标被称为目标融资率。

2)公开市场操作:主要再融资操作+较长期限再融资操作。

3)贴现率为边际贷款利率,通过边际贷款便利提供贷款。

4)逆向操作,相当于美联储的防御性公开市场操作。

第十六章货市政策操作:战略与战术

1.名词解析

宏观审慎监管:可以影响信贷市场总体状况的监管政策。

中介指标:指既能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左右,又能与政策目标紧密相关,

能有效传导

货币政策的中间变量。

国际政策协调:狭义指各国在制定国内政策过程中,通过磋商对宏观经

济政策进行共同设置。

广义指在国际范围内能对各国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的行为。

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即自然失业率,既不造成通胀也不造成通缩的

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2.不同货币政策战略

货币优点缺点施行国

政策家

战略

以货1.几乎能立刻获得央行是否实现1.作用的发挥依赖于1970s

币为指标的信息。货币总量与目标变量之美国

指标2.有助限制政策制定者陷入时间间可靠的联系。日本

不一致陷阱。德国

以通1.不依赖稳定的货币-通货膨胀1.信号时滞,不易控新西兰

胀为关系。制。加拿大

指标2.易于理解,高度透明,强调定2.规则过于僵化。英国

期与公众交流。3.增加产出波动可能

3.增强央行责信度,降低陷入时性。

间..陷阱的可能。4.可能的产出与就业

4.减少通胀冲击的影响。率的低增长。

隐含即美联储"直接行动"1.缺少透明度。美国

的名1.不依赖稳定的货币-通货膨胀2.十分依赖央行负责

义锚关系。人的偏好,能力和可信

2.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度。

3.一定程度上违背了

民主原则,责信度不高。

以汇1.汇率指标的名义锚将国际贸易1.随资本流动,缺乏独

率为商品的通胀率与核心国的通胀率立性,无法利用货政应

指标向挂钩,利于控制通胀。对突发事件。

2.提供货币政策自动规则,减少2.易于收到投机性冲

时间不一致问题。击。

3.简单明了,易于理解。3.汇率信号的丢失,削

弱决策人对外负责能

力。

3.战术:选择货币政策手段

政策手段:即操作手段,指对央行工具做出反应,并且反映货币政策状

态(松紧)的变量。

包括准备金总量,利率(短期,例如iff),汇率。

中介指标:货币总量(Ml,M2),利率(短期长期)。

六大目标:物价稳定,高就业,经济增长,金融市场稳定,利率稳定,

外汇市场稳定。

1)为什么选择总量指标就意味着放弃对利率的控制?

钉住NBR的情况下,由于存款意外波动,需求曲线移动,导致联邦基

金利率波动。

类似地,钉住iff的情况下,由于需求曲线波动,导致NBR的波动,如

下图。

供求分析结论是,利率和准备金总量指标是不兼容的,央行只能二选其

0

2)选择政策手段的标准:可测量性,可控性,对目标有可预计的影响

(最重要)。

4.战术:泰勒规则

联邦基金利率指标=通胀率+均衡实际联邦基金利率+通货膨胀

缺口+产出缺口

均衡实际联邦基金利率:长期内和充分就业相一致的利率。

通胀缺口:当前通货膨胀率减去目标通货膨胀率。

产出缺口实际GDP与潜在充分就业水平下GDP估计值的百分率偏差。

1)泰勒定理:货币当局提高名义利率幅度应当超出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的幅度。

2)不能机械使用泰勒规则的原因

1.货币政策有很长的时滞。

2.没人知道真是的经济模型是什么样的。

3.经济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泰勒规则的系数不可能一成不变。

4.次贷危机要求货币政策作出调整,不应使用一成不变的自动制定机

制。

3)例题:假定均衡的实际iff与适当的通胀目标均为2%,缺口权重均

是0.5,

通胀率为3%,产出缺口是1%,计算iff指标(6%)。

5.央行应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反应:次贷危机的教训

1)资产价格泡沫:1.信贷驱动型:(相对容易确认)机理:信贷繁荣

推高资产价格。

一方面抵押品价值增加导致更容易的借款,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资本价值增加导致放贷能力增加。

结果是贷款扩张,资产需求增加,继续推高资产价格。

2.单纯由非理性繁荣驱动的泡沫:来自过分乐观的预期,与信贷无关。

危险性小但几乎无法确认。

2)货币政策是否应该试图刺破资产价格泡沫?一否

1.加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可能导致泡沫突然破裂,

加剧破坏力。

2.某时期泡沫可能只出现在部分资产中。货币政策可能影响所有资产

价格,过于生硬。

3.刺破泡沫的货币政策会危及整体经济。高利率会导致经济放缓等,

引发巨额成本。

利率+,投资-,产出-,失业+,通胀-,经济放缓。

3)正确做法:央行和其他机构实施的金融监管通常应该具备有效运作

的宏观审慎监管,

防止信贷繁荣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包括充分信息披露,资本金要求,即

时整改

行动,密切监管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程序和合规行为。

监管重点防止"反馈回路(信贷驱动,资本金要求应逆周期,繁荣

上调,

衰退下调。还应保证信贷标准足够高。

第十七章外汇市场

1.名词解释

一价定律:自由贸易下,商品无论产地无论在何处出售,除去运输费用

外价格相同。

购买力平价理论PPP:任何两种货币的汇率变动都应当反映两国物价水

平的变化。

(前提是一价定律)其一是绝对购买力平价,指两国价格水平的比率。

其二是相对购买力平价,指两国价格变动的比率。

货币中性:从长期看,货币供给一次性的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的

上升。

因此实际货币供给和利率等其他所有经济变量均保持不变。

汇率超调:货币供给增加引起的短期汇率贬值程度大于长期汇率贬值程

度的现象。

资本流动性:外国人可以很容易地购买美国资产,美国人也可以很容易

地购买外国资产。

有效汇率指数: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汇率。

配额:对可以进口的外国商品的数量或金额进行直接限制。

2.短期汇率

需求供给分析

3.长期汇率

1)为什么购买力平价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汇率?

首先尸PP基于假设是两国所有商品完全同质且运输成本与贸易壁垒很

低,

但一价定律未必适用于所有商品,某些商品价格变动未必影响汇率。

另外,PPP没有考虑到并非所有商品和服务都可以跨境交易,此类商品

完全不影响汇率。

2)影响长期汇率的因素

四个主要因素L相对物价水平:上升则减少产品需求,货币趋于贬值。

2.贸易壁垒:关税tariffs和配额quotas,增加需求,货币升值。

3.对国内和国外商品的偏好:出口需求增加导致货币增值,进口相反。

4.生产能力:提高则说明相对价格降低,需求增加,货币升值。

补充因素:1.国内利率:增加则本币资产升值,本币资产需求增加,

本币升值。

2.国外利率:增加则外币资产升值,本币资产需求减少,本币贬值。

总结:考虑因素变动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变化,若需求增加则需求曲线右

移本币升值。

4.几个案例

1)国内利率变动(主要因素):由费雪方程,名义利率=实际+预

期通胀,利率变动有两个

可能的来源,分析可得,若利率上升是由于实际利率上升,则货币升值,

若是由于预期通胀的上升,则货币贬值。

2)货币供给变化:导致物价水平长期内上升,降低未来汇率预期,减

少需求,货币贬值。

此时会出现汇率超调现象,短期内下降,长期内部分回升。

3)次贷危机:前期,由于国利率下跌,美元资产预期回报率下跌,需

求减少,贬值。

后期,外国利率开始下跌,以及安全资产即美国国债需求增加,均导致

美元资产

需求增加,从而美元升值。

5.利息平价条件

外汇市场均衡的一种条件,即用同种货币衡量的任何两种货币存款有相

同的预期收益率。

国内利率=外国利率-本币预期升值率,

第十八章国际金融体系

1.名词解释

法定贬值:固定汇率制下,当一国货币被高估,央行阻止货币贬值行为

会减少国际储备,

如果最终耗尽国际储备,就无法阻止贬值,汇率平价要重新确定在一个

较低

的水平上。相反,央行不愿意持有更多储备,则法定升值。

国际收支危机: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一国或地区出现严重国际收支逆差,

并对该国的对外

支付能力发生重大影响。

有管理/肮脏浮动:指一国政府围为维持其汇率相对稳定,在外汇市场

进行有目的的干预,

以使市场汇率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浮动。

2.外汇干预

定义:央行为了影响汇率而定期参与国际金融交易。分为冲销性和非冲

销性。

非冲销性外汇干预:央行买卖本国货币以影响本国货币的干预活动。

出售本国资产购买外币资产,货币供给扩张,本币贬值。

冲销性外汇干预:同时进行冲销性公开市场操作以使基础货币保持不变

的外汇干预。

不影响货币供给,因此不会直接影响汇率或者预期。

3.国际收支平衡表

定义:记录已过和外国之间资金移动的簿记系统。

经常账户:记录经常性生产的商品与服务交易中发生的资金移动。

资本账户:记录资本交易中的资金移动。

官方储备交易余额:即政府国际储备净变动,等于资本账户+经常账

户。

操作方式:所有包含外国对本国支付的交易都记在“收入",表面是贷

方。

所有包含本国对外国支付的交易都记在"支出",表明是借方。

经常项目顺差表示本国增加对外国财富的要求权,逆差相反。

4.国际金融体系的汇率制度

1)金本位制度:固定汇率制度,货币课按照固定比率直接兑换为黄金。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二战战胜国在新罕布什尔州达成协定中建

立的固定汇率体系。

1.创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

2.成立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总部瑞士日内瓦,演变成WTO。

3.规定美元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以美元-黄金为基础的可调整固定

汇率制。

4.可以迫使国际储备下降的逆差国贬值其货币,或实行紧缩性政策,

但是IMF无法迫使顺差国升值货币,或实行宽松政策。

固定汇率制度运作机制:汇率供求分析,当本国货币被低估,央行必须

出售本国

货币以保持固定汇率(需求曲线左移),结果是国际储备增加。

3)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大部分汇率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动,但

央行不愿意放弃干预。

4)欧洲货币体系:各成员国之间汇率波动不得超过固定汇率的一个窄

幅。

5.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问题

1)中国现在拥有大量的美国资产,回报率低。

2)人民币被低估,外国威胁将设贸易壁垒。

3)中国购买美元导致中国基础货币及货币供给增加,导致通胀上升。

央行表示不再固定人民币和美元汇率,而是保持人民币同一揽子货币之

间价值的稳定。

6.资本管制

1)对资本流出管制的缺点

1.实证分析表明,危机期间对资本流出的管制几乎无效,私人部门可

以灵活规避管制。

2.实施管制之后,资本外逃可能性增加,因为对政府的信任感减弱了。

3.可能导致腐败,本国居民试图转移资金时,官员有机会助其另谋门

路,获取报酬。

4.可能麻痹政府,使其认为无需采取措施改革金融体系以对应危机,

丧失了改善的机会。

2)对资本流入管制的优缺点

优点:投机性资本无法进入,那么它们就不会突然撤出,造成危机。

缺点:1.可能阻止用于生产性投资资金的进入。

2.随时间推移,家庭或企业会设法规避管制,引起结构扭曲和资源配

置失当。

3.可能导致腐败。

7.IMF的职责

1)成立于1945年,总部华盛顿。

2)最初目的是向BWS逆差成员国提供贷款,以维持固定汇率。

3)BWS崩溃后,继续提供数据收集和技术支持,重点是发挥最后贷款

人的作用。

但也会产生道德风险,可能恶化金融危机。

8.以汇率为指标的货币政策

1)除非以下两种情况,否则汇率指标不可能是工业化国家最好策略

1.国内货币和政治机构无法做出良好决策。

2.汇率指标可以带来其他重大的,与货币政策无关的利益。

2)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局,美元化。

货币局(一种汇率制度,香港,阿根廷)

定义:本国货币完全由外国货币支持。货币发行机构随时以固定汇率实

现兑换。

优点:1.货币供给只有当外国货币在央行呗兑换成本币时才会扩张。

2.货币局包括了央行更坚定维持固定汇率的承诺,可能有效快速降低

通胀,

以及减少投机性冲击货币的成功率。

缺点:1.丧失独立货币政策。

2.经济受来自核心国突发时间冲击的风险增加。

3.丧失最后贷款人功能。

美元化:将一种稳定的货币如美元,作为一国货币,而完全放弃自己的

货币。

优点:完全避免了对本国货币进行投机性冲击的可能性,因为压根就木

有本国货币。

缺点:除了货币局的123,还丧失铸币税。

9.经济学家为何对经常账户的巨额逆差忧心忡忡?

1)说明外国人对本国出口需求远远小于居民的进口需求,导致未来美

元贬值。

(贬值过程最好是渐进的,否则可能毁灭金融市场,打击经济)

2)外国人对本国资产要求权正在增加,这些要求权在未来得到偿付。

10.小国若将本国货币与大国挂钩

由于其货币供给变动完全取决于大国货币供给变动,故小国丧失对货币

政策的控制,当大国紧缩货币,预期通胀下降,大国升值小国贬值,此

时小国只能出售大国货币,导致国际储备下降。

第十九章货市需求

1.欧文费雪的货币数量论

费雪考察货币总量M与最终产品与劳务总支出PXY之间的联系,以货

币流通速度V连接。

V指一年中1单位货币用来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平均次数即货币周转率。

精确定义为:V=PXY/M,推导出交易方程式MXV=PXYO

交易方程式:仅仅是一个恒等式,说明货币数量乘以该年被使用次数必

定等于名义收入。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很稳定,将交易方程式转变成货币数量

论。

货币数量论:名义收入仅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当货币数量变动,

名义收入等幅变动。

因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完全弹性,于是总产出Y总是维持在

充分就业

水平上,因此短期内可以认为方程中Y很稳定。

结论:提供对物价水平变动的一种解释,物价水平变动仅仅源于货币数

量变动。

货币需求数量论:交易方程式两边同除以V,货币市场均衡时,人们持

有货币等于货币需求,

得到(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方程),表明货币需求仅仅是收入的函数,

利率不影响货币需求。(因为费雪相信人们持有货币仅仅是为了交易)。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摒弃古典学派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常量的观点,强调利率重要性,假定

货币需求有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遵循古典理论传统,认为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

2)预防动机:认为存在预防意料之外的需求,取决于未来交易规模,

与收入成正比。

3)投机动机:认为持有货币还因为货币是财富储藏手段,假设资产分

为货币和债券,且每个

经济个体均认为利率会趋向某个正常值,若目前利率低于该值,预期利

率上升

债券会跌价,因此更愿意持有货币。故货币需求与利率水平成反比。

综合三种动机:假定人们要持有一定数量实际货币余额,即用实际值表

示的货币数量。

流动性偏好函数:,推导

即收入水平既定情况下,利率上升激励人们减少持有实际货币余额,

货币周转率即流通速度上升,因此V非常量。

3.弗里德曼的线代货币数量论

利用资产需求理论,货币需求应为个体拥有资源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

的预期回报率的函数。

并将资产归类为三种:债券,股票(普通股),商品。

也认为人们持有一定量实际货币余额:

其中为永久性收入,即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现值,或预期平均长期收入。

为货币预期回报率,为债券预期回报率,为股票预期回报率,为预期通

胀。

4.弗里德曼与凯恩斯理论简单比较

货币有哪些替代性资产?——K债券,F很多。

货币与商品是否互为替代品?——K不是,F是这样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是否敏感?——K敏感,F不敏感。

长期内货币需求函数是否稳定?——K不稳定,F稳定。

第二十章IS-LM模型

L总产出的确定

产出需求:,均衡时产出的供给Y等于产出的需求

消费函数:,即消费支出=自主性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x可支

配收入

投资支出:固定投资+存货投资,一般视为已知量。

凯恩斯45。线图:考察总产出如何决定,纵坐标是产出需求,横坐标是

产出供给。

彳导至(J

2.总产出和利率水平的决定:耍流氓模型

LM左侧,IS上的点:货币市场超额供给,买债券,升值,利率下降,

投资增加,产出增加。

IS右侧,LM上的点:产品市场超额供给,产出减少,货币需求减少,

利率降低。

第二十一章IS-LM模型中的货币财政政策

1.导致£曲线位移的因素

自主性消费支出,政府支出,税收,与利率无关的投资与净出口。

2.导致LM曲线位移的因素

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从货币市场均衡图角度分析给定总产出下利率的

变动。如下图:

3.政策有效性比较

完全挤出: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的支出,被利率上升导致的投资及净出

口减少完全抵消,

无法使产出增加。此时LM曲线是垂直的。

一般性结论:货币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相对于财政政策就越

有效。

以货币供应量还是利率作为货市政策指标?

LM曲线更稳定时,货币供应量指标更可取,此时产出波动被控制住更

小范围;

IS曲线更稳定时,利率指标更可取,此时LM不稳定的唯一后果是货币

供应量不稳定性

增强,而总产出水平却稳定保持在理想水平。

4.长期耍流氓模型

总产出的自然率水平:自然失业率所对应的产出水平,此时物价水平无

上升/下降趋势。

长期货币中性:在长期中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等幅上涨,实

际货币余额及利率等

其他所有经济变量保持不变。

长期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效果如下图:

货币政策:长期货币中性。

财政政策:即使LM不是垂直,长期中同样出现完全挤出。

结论:尽管两类政策短期内可以影响总产出水平,长期无效。

5.耍流氓模型与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反映产品与货币市场均衡时,物价水平与总产出数量之间

的关系。

推导过程:不同物价下的LM曲线与同一IS交点,对应不同总产出,

连成线。

即物价上升,实际余额下降,LM左移,产出下降。见下图

使总需求曲线位移:假定物价水平不变,任何引起LM曲线位移的因素

引起AD同向移动。

第二十二章总需求与总供给分析

1.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的四个组成部分:消费支出,计划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净出口。

表达式:

推导机制:价格下降,实际货币余额上升,利率下降:1.计划投资增

加,总需求增加。

2.汇率贬值,净出口增加,AD增加。

从交易方程MV=PY也可以推导出,给定货币供给下,物价水平与总需

求反向变动。

凯将悲观与乐观情绪的更迭称为浮躁情绪,认为这是影响AD与经济周

期波动的重要原因。

推动AD位移因素:货币供给M,G,T,NX,消费者乐观情绪C,企

业乐观情绪I;

除税收外,正变动一律导致AD右移;

这些影响通常被称为需求冲击。

2.总供给曲线

长期:穿过总产出的自然率水平的一条垂直线。

短期:工资和价格粘性,即工资和价格随经济情况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

由于长期合同,短期内企业成本不变,物价水平上升使利润升高,故

AS向上倾斜。

推动AS位移因素:主要是影响生产成本的变量即,

劳动市场供求状态:当Y高于自然率水平,经济形势好,劳动力紧张,

工资上涨

推动生成成本上涨,AS曲线左移。

通胀预期:通胀预期增加导致工资上涨,推动AS左移。

工人增加实际工资要求:同上。

其他与工资无关且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如能源成本,同上。

3.AD-AS分析中的均衡

1)短期均衡:常见叉叉形。

2)长期均衡:参考长期AS分析,起初Y偏离,导致短期AS移动,最

终回到。

自我纠错机制:无论总产出始于什么水平,经济体最终都能使总产出回

到自然率水平。

对于货币政策制定者来说,重要的是了解机制发挥作用的时间长短。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工资缺乏弹性,调整十分缓慢,无法迅速恢复至自

然失业率水平。

政府有必要采取经济政策积极干预,推动经济重新回到充分就业水平。

货币主义者:认为工资水平具有足够的弹性,工资和物价的调整相当迅

速,没必要干预。

主张使用规则,即基础货币按一个不变的比率增加。

3)总需求冲击引起的均衡点调整

AD右移,由于Y高于自然率水平,

AS左移,Y回到自然率水平。见右图

虽AD右移最初导致物价水平上升并产出增加,

但最终的长期影响只是物价水平上升。

4)总供给冲击引起的均衡点调整

AS左移,由于Y低于自然率水平,

AS右移,回到初始位置。见右图

假设总需求曲线保持不变,

AS移动最终结果是P,Y什么都不变。

4.LRAS的位移

1)真实周期理论:AS(实际)冲击确实会对总产出的自然率水平产生

影响。

有关偏好与技术水平冲击是短期内经济周期波动的驱动力量,因为这些

冲击会在短期内造成自然率水平大幅波动,而货币政策等原因并不是造

成产出波动的重要原因,因此政府为消除高失业而进行的积极干预是没

有必要的。

2)后遗效应:指过去的高失业率造成的对充分就业状态的偏离。

当总需求减少使AD左移时,失业率升高,此时自然失业率水平会高于

充分就业水平,原因是工人失去信心放弃找工作,或雇主不愿意雇佣。

结果是自然失业率在实际失业率居高后升高,从而Yn降至充分就业水

平之下。此时自我纠正机制只能使之回到自然失业率水平,而不是充分

就业,必须依靠扩张性经济政策。

第二十三章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1.实证分析评估

结构模型简化模型

定建立一个模型,解释一个变量通过什直接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

义么途径影响另一个变量,揭示前者对系,从而揭示前者对后者是否

后者是否有影响有影响

优1.独立评估每一传导机制,更多的实没有限定货币对经济活动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