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
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果蝇的红眼对白眼显性,有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人为地将相同数量的纯合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亲本)
培养在同一环境中,若交配只发生在同一世代的雌雄个体之间且是随机的,同时不考虑突变因素,那么,下列有关叙
述中正确的是
A.亲本中红眼基因频率和白眼基因频率相同
B.F2的雌果蝇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同
C.白眼雌果蝇最先出现在F3,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F2和F3的雄果蝇都能产生3种基因型的配子
2.下列有关糖类、脂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二糖和多糖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B.脂质分子中氢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氧的含量更多
C.蛋白质和磷脂是构成一切生物都必不可少的物质
D.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
3.科学家发现,当神经元兴奋时神经细胞上的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囊泡上的
突触结合蛋白是游离Ca2+的受体,Ca2+和突触结合蛋白结合后,使囊泡融合蛋白与突触前膜上某种物质结合形成稳定
的结构,这样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使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神经末梢
乙戢胆碱-
(泥奋性通质)
A.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过程主要由①提供能量
B.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囊泡和突触前膜的融合位置
C.②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并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刺激突触前神经元,会使③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4.某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见图。下列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
A.将浓度乙溶液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不可能好于Y
B.图中实验结果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可能为Y<X<Z
D.本实验中,因变量是生根数和根长度
5.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A.浙江省嘉兴市的人口数量B.池塘中一立方米内鱼的数量
C.一个蜂巢中所有工蜂数量D.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7.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但不能疏花疏果
B.使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使其无需发芽就能产生所需的a-淀粉酶
C.喷洒脱落酸不能调节细胞基因组表达,但可抑制细胞分裂
D.探索IBA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通过预实验减少实验误差
8.(10分)原油中含有大量有害的、致癌的多环芳烧。土壤中有些细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崎为碳源,在培养基
中形成分解圈。为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并投入除污,某小组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A.应选择被原油污染的土壤取样B.配制以多环芳煌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
C.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上D.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
二、非选择题
9.(10分)纤维素是植物秸秆的主要成分,可利用纤维素酶将其降解为葡萄糖,再利用葡萄糖生成酒精。回答下列问
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酵母菌来自,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利用
__________来检验。
(3)科研人员将纯化的酵母菌与海藻酸钠制成凝胶珠是利用法固定酵母菌细胞提高其利用率。一般来说,
细胞更适合此法固定化,而酶更适合采用和法固定化,这是因为。
10.(14分)我国是生产稻米最多的国家,增加水稻的产量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下图为研究人员探
索Immol/LNaHSCh溶液对乳熟期温室水稻净光合速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请分析回答:
。
耳
)
榔
幽
如
求
奥
(1)当光照强度为20()nmol・m-2.sT时,水稻叶肉细胞中产生[H]的部位有.
(2)由图可知,NaHSCh溶液对水稻呼吸作用(填“有”或“无”)影响;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o
(3)研究人员推测,Immol/LNaHSCh溶液可能增加了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如何用实验证明此可能性,请写出实验
思路:<>
H.(14分)下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图乙中的I和n分别表示人工湿地上行池中养殖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图
丙表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内的能量流动简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丙
(1)湿地植物属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上行池与下行池中的湿地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
的结构。
(2)图乙中,在________点时,鲤鱼的数量达到K值。生态学上调查鲤鱼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
(3)图丙中,属于消费者的是o
(4)流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丙中统计的外,还有中能量,按图丙所示能量计算,在第二、三
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5)部分湿地植物可分泌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吸引鸟类捕食害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
________________有作用。
12.酷鱼(又名三文鱼)幼体在淡水河里生活L5年后,再进入海水中生活2-4年育肥,成熟后,它们会溯河涧游到自己
的出生地繁育后代。
(1)鞋鱼进入海洋后大量捕食鱼虾等小动物,肉质由白变红,这与其体内虾青素含量的上升有关。虾青素是由藻类等
浮游植物合成的,沿着_________进入鞋鱼体内,它使鞋鱼具有充足的体力完成涧游。
(2)鞋鱼逆流涧游途中,有时需要跳起露出水面,才能跃上台阶,而熊经常等待在台阶上。熊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
分是,它这种特殊的捕食技巧,是在_________的作用下,朝着特定方向进行形成的。
(3)每年有40万条鞋鱼回到艾尔华河上游产卵,19世纪初期,美国在河流中下游建立艾尔华大坝和葛莱恩斯峡谷大
坝,请分析这会对鞋鱼产生什么影响?o
(4)科学家对河中的鞋鱼分布进行了调查,为了减轻对鞋鱼的影响,并未采用传统的法进行种群数量调查,
而是采用了环境DNA(eDNA)技术。该技术从环境中提取DNA片段,结合PCR技术来检测目标生物,是一种新型生
物资源调查手段,具体操作如下:
①水样中提取的eDNA可能来自水中动植物死亡后的组织细胞及各种排泄物,以及水中的。首先根据鞋鱼的
特有基因设计,然后进行PCR,根据最后获得的DNA产量估计该取样点的鞋鱼种群密度。
②eDNA技术具有高灵敏、低成本、无损伤、快捷方便等优点,应用前景广泛,但不能用于。
A.物种多样性的研究B.某种鱼类的食性分析
C.濒危物种的调查D.准确判断物种的实时存在情况
(5)美国政府最终于10年前,拆除了这两座大坝。当时有两种拆除方案:
方案一:在一个月内,完全拆除大坝,以尽快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
方案二:在三年内,分阶段拆除、逐渐恢复河流并冲走大坝下积累的淤泥。
请选择你认为合理的方案,并阐述理由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D
【解析】
分析题意:假设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亲本纯合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白眼雄果蝇基
因型为XaY,E中雌果蝇基因型为XAX“,雄果蝇基因型为XAY。
【详解】
A、亲本中纯合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相同数量,Y染色体上无白眼基因,故红眼基因频率大于白眼基因频率,A
错误;
B、Fi雌雄随机交配,F2的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XAXa,表现型均为红眼,B错误;
C、白眼雌果蝇最先出现在F3,这是基因分离以及雌雄受精的结果,C错误;
D、F2和F3的雄果蝇基因型均为X,'Y、XaY,能产生XA、X\Y3种基因型的配子,D正确。
故选D。
2、D
【解析】
1、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
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
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
2、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有较多的H,因此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
释放的能量多。
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各自基本的组成单位形成的多聚体
【详解】
A、生活中常见的二糖有麦芽糖、蔗糖、乳糖,其中蔗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构成,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
一分子半乳糖组成,因此,组成二糖的单体不都是葡萄糖,A错误;
B、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这也是脂肪作为储能物质的原因之一,B错误;
C、磷脂是构成细胞内生物膜的重要物质,但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对于此类生物磷脂并不是必不可少的物质,C
错误;
D、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D正确。
故选D。
3、C
【解析】
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
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详解】
A、乙酰胆碱和受体的结合不需要能量,A错误;
B、神经元内的基因和其他细胞的基因相同,所以决定囊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位置的基因并不是突触前膜所在神经元特
有的基因,B错误;
C、②是突触前膜,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促进递质的释放,并在此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C正
确;
D、若突触前膜上的Ca2+通道被抑制,Ca2+不能内流,使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阻碍了兴奋的传递,不能使突触后
膜③的电位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需要考生掌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结合题干中“Ca2+”的作用进行解答。
4、A
【解析】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分析图
解可知,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Y时生根数和生根长度
最多最长,然后生根数和长度又逐渐下降。
【详解】
A、浓度为Z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最高,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其作用效果可能好于Y,A错误;
B、图示随着生长素类似物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平均根长度也逐渐增多,浓度Z时,生长素类似物对
生根数与生根长度低于对照组,即具有抑制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
C、由于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故浓度X、Y、Z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一定为X<Y<Z,也可能
为Y<X<Z,C正确;
D、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和生根长度,D正确。
故选A。
5、A
【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个体的数量,是种群结构最基本的参数。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个体数量越
多,种群密度越高。
【详解】
A、一定区域面积如浙江省嘉兴市的人口数量可表示种群密度,A正确;
B、鱼的种类有很多,一立方米内的鱼包含多种鱼,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
C、种群密度应是单位面积或体积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数量,而一个蜂巢中所有工蜂只是蜂群中的部分个体,C错
误;
D、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与年龄组成无关,D错误。
故选A。
6、D
【解析】
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
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
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
【详解】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A错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
的发病率=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2x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x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B错误;X染色体显性
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的平方+2x该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x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C错误;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实例,掌握各种遗传病的特点,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
项。
7、B
【解析】
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有促进杆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含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
眠,促进萌发等作用。
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
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森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
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详解】
A、喷施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A错误;
B、使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使其无需发芽就能产生所需的a-淀粉酶,因为赤霉素是通过诱导a-淀粉酶的产生进而
促进萌发的,B正确;
C、喷洒脱落酸能调节细胞基因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分裂,C错误;
D、探索IBA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通过预实验减少人力和财力的浪费,D错误。
故选B。
8、C
【解析】
筛选分离目的微生物的一般步骤是:样品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选择培养基是指通过培
养混合的微生物,仅得到或筛选出所需要的微生物,其他不需要的种类在这种培养基上是不能生存的.筛选分离能够
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煌为碳源的细菌需要以原油(多环芳烧)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
线法接种分离。
【详解】
筛选能够利用多环芳烧为碳源的菌种,则在被原油污染的土壤中应该含有,所以配置来源于被原油污染的土壤稀释液,
A正确;配置选择性培养基,该培养基与通用培养基成分的主要区别是以原油(多环芳烧)为唯一碳源,B正确;在
无菌环境下,将土壤稀释液接种到选择培养上,将土壤稀释液灭菌后会杀死原有菌种,C错误;题干有个信息“有些细
菌可以利用原油中的多环芳点为碳源,在培养基中形成分解圈”,所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形成分解圈的即为所需菌种,
D正确。
【点睛】
注意:选择培养基的用途和配制,必须结合所培养微生物的特性,使所配制的培养基能让所需的微生物快速生长繁殖,
而对不需要的微生物要有淘汰作用,如在培养基使用特定唯一碳源、唯一氮源或加入特定抑制剂物质等。
二、非选择题
9、Ci酶、Cx酶、葡萄糖甘酶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重倍酸钾包埋化学结合法物理吸
附细胞体积大,而酶分子小;体积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解析】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
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酵母菌酒精发酵时,一般在一般将温度控制在
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
2.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技术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或细胞固定在一定空间内的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
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酶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固定化细胞优点是
成本更低,操作更容易,可以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
【详解】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i酶、Cx酶、葡萄糖昔酶。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所用的酵母菌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产物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与重
铭酸钾反应呈灰绿色,以此来检验酒精的产生。
(3)科研人员将纯化的酵母菌利用包埋法固定,以提高其利用率,具体做法是将活化的酵母菌与海藻酸钠混合,然后
以一定速度注入到CaCL溶液中制成凝胶珠。一般来说,细胞更适合此法固定,因为细胞体积大,难以被吸附或结合;
而酶分子小,体积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因此酶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
【点睛】
熟知酒精发酵的操作流程及其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固定化酶技术及其优势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0、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薄膜)、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无不同光照条件下,lmmol/L的NaHSCh溶液均能
提高水稻光合速率提取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分离实验组(Immol/LNaHSCh溶液处理)和对照组水稻绿叶中的色素,
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解析】
题图分析:图中表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水稻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
度的增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在增加,超过某一光照强度后,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基本不变。此外还说明在不同光照强
度下NaHSCh比对照组的净光合速率要高。
【详解】
(1)当光照强度为20011mo卜m-^T时,水稻叶肉细胞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又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产生[H]的场
所有叶绿体(基粒或类囊体薄膜)、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2)在光照为0时,两条曲线重合,说明NaHSCh溶液对水稻呼吸作用没有影响,从图中看出不同光照条件下,Immol/L
的NaHSCh溶液均能提高水稻光合速率。
(3)Immol/LNaHSCh溶液可能增加了叶片内叶绿素的含量,可以提取和分离色素进行鉴定,实验思路:提取色素并
用纸层析法分离实验组(lmmol/LNaHSCh溶液处理)和对照组水稻绿叶中的色素,比较叶绿素色素带的宽度。
【点睛】
本题以水稻为实验材料,综合考查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相关的知识,分析图中曲线找到自变量和因变量得
出实验的结论。
11、生产者水平c标志重捕法D、C污水有机物18%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
统的稳定
【解析】
分析图甲: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对
污水进行净化。
分析图乙:I和H分别表示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在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鲤鱼的数量达到最大。
分析图丙:图丙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A表示生产者,
B表示分解者,C表示次级消费者,D表示初级消费者。
【详解】
(1)湿地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
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即上行池与下行池中的湿地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
构。
(2)图乙中,在c点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鲤鱼的数量达到K值。鲤鱼体积较大,运动范围广,所以生态学上调
查鲤鱼种群数量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3)图丙中,属于消费者的是D、C,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
(4)流经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图丙中统计的外,还有污水有机物中能量,按图丙所示能量计算,在第二、
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7x105/(1.5x106)=18%。
(5)部分湿地植物可分泌一类特殊的化合物,吸引鸟类捕食害虫,这一现象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调节生物的
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有作用。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识记生
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功能及实例;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过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能正确分析题图,
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食物链消费者自然选择鞋鱼不能涧游产卵,导致其种群密度急剧下降标志重捕微生物引
物D方案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限,短期快速拆除大坝,会导致上、下游水量急剧改变,大坝下堆
积的淤泥大量流到下游,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解析】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方
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地位
式
非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和
光、热、水、土,气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成分能量
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
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丰田管理5S模式
- 中班统计图课件
- 白城实验高级中学2025年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数学答案
- 企业新员工安全生产培训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1 手电筒电路的连接与测试
- 夺命高校管理会计总结
- 公司管理层费用报销培训
- 用微课学 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 CS6)课件 项目二任务一-任务五 去除文字水印-色彩平衡
- 幼儿园组织文化管理
- ERAS在剖宫产培训
- 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2025年度代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代理服务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2030年中国松茸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产品销售双方保密协议范本
- 2025版新冠肺炎护理:全方位护理要点解读
- 超高龄患者ERCP的麻醉管理
- 植保员培训课件
- 《光电对抗原理与应用》课件第6章
- 《断路器动作时间测试系统设计》13000字(论文)
- 内蒙古中东部旱地谷子栽培技术规程(DB15-T 638-2013)
- 项目施工-三级动火许可证(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