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验收评价(一)发酵工程_第1页
章末验收评价(一)发酵工程_第2页
章末验收评价(一)发酵工程_第3页
章末验收评价(一)发酵工程_第4页
章末验收评价(一)发酵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验收评价(一)发酵工程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第1~15小题每题2分,第16~20小题每题3分,共45分)1.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B.泡菜坛内的白膜是由产膜酵母大量繁殖形成的C.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D.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酸解析:选D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腌制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泡菜坛内的白膜是产膜酵母大量繁殖形成的,A、B正确;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作果酒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C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制作果醋利用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乙酸,D错误。2.下列关于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液的pH都会降低B.在变酸的果酒发酵液表面形成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C.果酒的发酵装置可用来制备果醋,但要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D.果酒中通入无菌氮气有利于醋酸菌将乙醇转变乙醛,进而生成乙酸解析:选D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发酵液的pH有所降低,在果醋的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乙酸为酸性,pH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A正确;果酒制作过程中,如果接触到空气,醋酸菌就会增殖并将乙醇转变为乙酸,进而在果酒表面形成一层菌膜,因此在变酸的果酒发酵液表面形成的菌膜可能是醋酸菌,B正确;酒精发酵时将温度控制在18~30℃,果醋发酵时的适宜温度是30~35℃,果酒的发酵装置可以用来制备果醋,但要控制不同的发酵条件,C正确;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在果酒中通入无菌空气或氧气有利于醋酸菌将乙醇转变乙醛,进而生成乙酸,D错误。3.《唐书》记载:“葡萄酒,西域有之……及破高昌……京中始识其味。”《吐鲁番出土文书》记载了古代高昌所谓“踏浆”之法,也就是破碎葡萄果粒的方法,与今日一些酒厂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古代酿制葡萄酒利用了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B.“踏浆”法有利于酵母菌与葡萄汁液混合均匀C.葡萄酒酿制利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D.在葡萄酒酿制的整个过程中需要严格保证无氧环境解析:选D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所以古代酿制葡萄酒利用的是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A正确;“踏浆”法使葡萄破碎,葡萄皮上的酵母菌可以更好的与葡萄汁液混合接触,酵母菌可以快速发酵加速葡萄酒的生成,B正确;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其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酿酒工序繁多,而酵母菌在缺氧时才发酵产生酒精,所以只需发酵过程保证无氧环境即可,D错误。4.发酵工程的正确操作过程是 ()①接种与发酵②培养基的配制③灭菌④产品的分离与提纯⑤菌种的选育⑥扩大培养A.①③④⑤②⑥ B.⑤②③⑥①④C.②⑤③①⑥④ D.⑥⑤②④③①解析:选B发酵工程一般步骤包括⑤菌种的选育,②培养基的配制,③灭菌,⑥扩大培养,①接种和发酵,④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即B正确。5.若在固体培养基上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细菌,看到的培养结果不可能是 ()解析:选D由题图可知,A、B、C项所示该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是一个个分布较为均匀的单个菌落,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细菌得到的结果;D项所示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不是均匀的单菌落,是用平板划线法培养细菌得到的结果。6.在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实验操作中,无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可能造成污染的措施是 ()A.实验操作者双手用70%酒精消毒B.试管高压蒸汽灭菌时加脱脂棉花C.在超净台上完成操作D.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解析:选B实验操作者双手用70%酒精消毒,可防止实验者操作时引起杂菌污染,A不符合题意;试管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前要加棉花堵塞,但不能用脱脂棉花,因脱脂棉易吸水,容易引起杂菌污染,B符合题意;在超净台上完成操作,可防止杂菌污染,C不符合题意;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可保证接种时不会引起杂菌污染,D不符合题意。7.《齐民要术》记载了一种称为“动酒酢(‘酢’同‘醋’)法”的酿醋工艺:“大率酒一斗,用水三斗,合瓮盛,置日中曝之。七日后当臭,衣(指菌膜)生,勿得怪也,但停置,勿移动,挠搅之。数十日,醋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方法的原理是醋酸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酒精转化为乙酸B.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C.“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原酒中的酵母菌大量繁殖形成的D.“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解析:选C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A正确;加水的目的是对酒进行稀释,避免酒精浓度过高杀死醋酸菌,B正确;“衣”位于变酸的酒表面,是由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C错误;“挠搅”有利于酒精与醋酸菌充分接触,还可以增加溶液中的溶解氧,D正确。8.下列对发酵工程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细胞蛋白就是从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的蛋白质B.用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工程菌并进行扩大培养C.根据工程菌所需的营养精确地配制出合成培养基并进行严格地灭菌处理D.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唯一措施是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解析:选B单细胞蛋白就是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A错误;用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性状优良的工程菌并进行扩大培养,B正确;根据工程菌所需的营养精确地配制出天然培养基并进行严格地灭菌处理,C错误;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改变微生物遗传特性、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条件等,D错误。9.发酵工程在现代生物工程中地位越来越重要。下列有关发酵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首先要对发酵设备和培养基严格灭菌B.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过程C.在发酵过程中不需要向装置中再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D.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解氧等发酵条件解析:选C为防止杂菌污染,发酵时首先要对发酵设备和培养基严格灭菌,A正确;为了解发酵过程,要随时取样,检测培养液的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等,B正确;在发酵过程中需要向装置中再添加必需的营养组分,C错误;为保证发酵过程顺利、正常的进行,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解氧等发酵条件,D正确。10.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工程生产用的菌种是对自然界分离的菌种进行定向改造后获得的B.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从微生物菌体细胞中提取出来的C.利用发酵工程可以生产微生物肥料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如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等D.利用发酵工程生产微生物的代谢物可以用蒸馏、过滤、沉淀等方法提取解析:选C发酵工程生产用的菌种可以从自然界中筛选出来,也可以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获得,A错误;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蛋白质含量高的微生物菌体,B错误;发酵工程在农牧业上的应用有生产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饲料等,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株生长,C正确;微生物代谢物的提取,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D错误。11.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操作,叙述正确的是 ()A.制备培养基时,灭菌后需调节pHB.选择高压蒸汽灭菌条件时,需考虑灭菌的材料和数量C.在超净台操作时需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D.配制培养基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解析:选B制备培养基时,先调节pH再灭菌,A错误;选择高压蒸汽灭菌条件时,需考虑灭菌的材料和数量,一般情况下可在1kg/cm2压力(121℃)下灭菌15min,如果培养基中有葡萄糖,则要用500g/cm2压力(9012.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后需要将试管口通过火焰,蘸取菌种后需要马上塞上棉塞C.培养皿盖打开后将蘸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D.待接种环冷却后再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解析:选D平板划线过程中,接种环在每次划线之前和之后均需要灼烧灭菌,A错误;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通过火焰灭菌后再塞上棉塞,B错误;将蘸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在培养基表面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第一次划线末端开始作第二次划线。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次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次的划线与第一次的划线相连,C错误;接种环在每次划线之前和之后均需要灼烧灭菌,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D正确。13.下列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灭菌锅内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且物品的摆放不能过挤B.关闭电源后,打开排气阀,待压力表指针降为0后,打开灭菌锅锅盖C.接通电源加热后,先打开排气阀,以排尽灭菌锅内的冷空气D.待灭菌锅内的温度降至60℃解析:选B灭菌锅内要加入适量的蒸馏水,避免沸水与物品接触,且物品的摆放不能过挤,以利于蒸汽与物品充分接触,A正确;关闭电源后,应使其自然降温,待压力表指针降为0后,打开灭菌锅锅盖,B错误;接通电源加热后,先打开排气阀,以排尽灭菌锅内的冷空气,否则锅内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C正确;待灭菌锅内的温度降至60℃14.下列关于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培养基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C.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合成培养基,营养全面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解析:选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基质,A正确;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有的还需要生长因子等特殊的营养物质,B错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天然培养基,营养全面,C错误;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但不一定是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D错误。15.从土壤中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将土壤用无菌水稀释,制备稀释度为10-3~10-7的土壤稀释液B.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C.用加入醋酸洋红指示剂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分解尿素的菌D.从周围出现红色环带的菌落中挑取能够分泌脲酶的菌株解析:选C将土壤用无菌水稀释,然后经过系列稀释,制备稀释度10-3~10-7的土壤稀释液,A正确;将不同浓度的土壤稀释液涂布于不同平板上,B正确;用加入酚红指示剂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醋酸洋红是用于染色体染色的指示剂,C错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分解尿素时产生氨气,氨气能使酚红指示剂显红色,从周围出现红色环带的菌落中挑取能够分泌脲酶的菌株,D正确。16.将没有吃完的西瓜盖上保鲜膜后放入冰箱,是很多人日常储藏西瓜的办法。有人认为盖上保鲜膜储藏的西瓜中细菌种类和数目反而比没用保鲜膜的多。某生物研究小组针对上述说法进行探究,他们将盖保鲜膜保存了三天的西瓜的瓜瓤制备成浸出液,再将浸出液接种到培养基平板上进行观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培养基可不加碳源是因为接种的浸出液中含糖B.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平板划线法进行接种C.只需要设置未接种瓜瓤浸出液的空白平板作对照D.培养一段时间后应统计培养基上菌落的种类和数量解析:选D浸出液虽然含有糖类,但接种是取少量的浸出液,因此培养基上糖含量少,则培养基中要加入碳源,A错误;欲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因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能使单菌落分离,便于计数,而平板划线法不易分离出单个菌落,B错误;探究盖上保鲜膜储藏的西瓜中细菌的种类和数目是否比没用保鲜膜的多,除了需要设置未接种瓜瓤浸出液的空白平板作对照外,还需要设置接种没盖保鲜膜的瓜瓤浸出液的平板作对照,C错误;由题意可推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菌落的种类和数量,所以培养一段时间后应统计培养基上菌落的种类和数量,D正确。17.营养缺陷型菌株是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发突变失去合成某种生长因子的能力,只能在补充了相应的生长因子的基本培养基中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菌株。某研究小组对酵母菌用紫外线照射后将其接种到甲培养皿的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将甲培养皿的菌落影印接种(不改变菌落位置)到乙、丙两培养皿的培养基中,进一步培养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接种到甲培养皿采用的是平板划线法B.甲、丙两培养皿中的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C.甲培养皿中菌落数有可能比接种的酵母菌数少D.甲、乙、丙三个培养皿都可能存在营养缺陷型菌落解析:选C分析题图可知甲培养皿的菌落均匀分布,接种方法应为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甲、丙培养基菌落数目多,包括野生型酵母菌菌株和某种营养缺陷型酵母菌菌株,乙培养皿菌株是某种营养缺陷型酵母菌菌株,乙培养皿的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甲和丙是加入了生长因子的培养基,B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接种到甲培养皿的酵母菌可能还有其他营养缺陷型,且有些菌落不一定由一个酵母菌形成,所以,甲培养皿中菌落数有可能比接种的酵母菌数少,C正确;乙培养皿中的培养基是基本培养基,形成的菌落只可能是野生型菌落,D错误。18.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下列有关操作及物质的检测,错误的是()A.果酒制作实验中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3滴3mol/L的硫酸溶液,振荡混匀,最后加入3滴重铬酸钾B.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用一组不接种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培养C.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可初步鉴定该细菌能分解尿素D.鉴定纤维素分解菌时,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染色液,出现透明圈的菌落是纤维素分解菌菌落解析:选D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3mol/L的硫酸3滴,混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若观察到橙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则说明有酒精产生,A正确;在微生物培养中,检验培养基是否被污染的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与接种培养物的培养基一起放在恒温箱中培养,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或接种无菌水的培养基中没有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制作合格,即没有被污染,B正确;检验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是否分离出了分解尿素的细菌,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指示剂变红,则说明分离成功,C正确;在用刚果红染色过程中,若将微生物培养在事先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上,则出现透明圈的菌落不一定为所需菌种,也可能是能分解刚果红的微生物,D错误。19.高温淀粉酶在大规模工业生产中有很大的实用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1所示。将得到的菌悬液转接于同时含有葡萄糖和淀粉作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得到若干菌落后用碘液作显色处理,得到如图2所示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②合称为稀释涂布平板法B.甲、乙试管中的液体均为选择培养基C.Ⅱ号培养基上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D.图2中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菌种解析:选B根据题图分析可知Ⅰ号培养基上菌落分布均匀,因此①②过程为稀释涂布平板法,A正确;甲、乙试管中的液体是用于样品稀释,应为无菌水,B错误;由Ⅱ号培养基上的划线区域可知,从Ⅰ号培养基上挑选的菌落进行接种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C正确;淀粉与碘液反应呈蓝色,但如果淀粉分解菌中的淀粉酶将淀粉水解后就不能呈蓝色,因此周围不显蓝色的菌落含有所需菌种,D正确。20.银杏叶酒具有浓郁的天然银杏叶风味,其总黄酮醇苷及萜类内酯等有效成分含量高,能有效调节血脂、降低血压。银杏叶酒的酿制流程:洗净、烘干、碾碎银杏叶→加入白腐真菌和纤维素酶发酵,加速降解→与大米粉混合搅拌、30℃恒温发酵→笼蒸后快速降温至30~35℃→加入小曲和红曲发酵,制成银杏叶酒坯→加入银杏叶和大米恒温发酵,蒸馏制成银杏叶酒。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银杏叶洗净的目的是洗去灰尘,碾碎可有效加速其降解过程B.笼蒸的目的是进行严格消毒和利于原料发酵分解,快速降温可减少杂菌污染C.第二、三次发酵使用的菌种相同,但环境条件、目的和产物不同D.制酒坯时应保持半封闭环境,目的是让菌种在有氧条件下快速繁殖解析:选C银杏叶洗净可以除去灰尘,碾碎可使叶内的物质释放,加速降解,A正确;笼蒸的目的是进行消毒,消灭上一步的菌种,利于原料发酵分解,快速降温可减少杂菌污染,B正确;第二、三次发酵使用的菌种不相同,第二次使用的是小曲和红曲,第三次使用的是酵母菌,C错误;保持半封闭环境,既能为菌种提供氧气,又能减少杂菌进入,让菌种在有氧条件下快速繁殖,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21.(8分)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中甲过程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其细胞结构中________(填“含有”或“不含”)线粒体。甲过程发酵温度控制在18~30℃,经过10~12d,样液中是否含有酒精,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该物质和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______色。乙过程发酵的最适温度是________。(2)腐乳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发酵食品,它易于消化吸收,原因主要是其含有丰富的________、小分子肽、____________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解析:(1)参与果酒制作(图中甲过程)的微生物主要是酵母菌,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结构中含有线粒体。甲过程为酒精发酵,温度控制在18℃~30℃,经过10~12d,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试剂来检验样液中是否含有酒精,其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和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乙过程为醋酸菌的发酵过程,其发酵的最适温度范围是30~35℃答案:(1)酵母菌含有酸性重铬酸钾灰绿30~35℃(2)氨基酸甘油毛霉22.(12分)尿素是一种重要的氮肥,但是不能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只有被土壤中的细菌分解成氨后才能被植物利用。某实验小组要完成课题“从土壤中分离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适宜在酸碱度为______________的潮湿土壤中生长,因此土壤取样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2)在该实验中,配制培养基需要以________为唯一氮源,该培养基中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添加葡萄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验证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需要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即可说明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3)在接种前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处理,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________、适于计数的平板。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若测定放线菌数量,则需要采用与此不一样的稀释倍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进行实验时,甲同学从对应106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200个菌落,但是其他同学在同样稀释度下只筛选出大约90个菌落,若甲同学的结果有问题,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解析:(1)细菌适宜在酸碱度为中性或弱碱性的潮湿土壤中生长,因此土壤取样时要选择合适的地点。(2)在该实验中,配制培养基需要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该培养基中需要添加葡萄糖为分解尿素的细菌提供碳源,原因是尿素分解菌为异养微生物,不能利用无机碳源,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碳源。若要验证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需要设置基础培养基作为对照,即设置接种相同样品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当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明显多于该培养基上的菌落时,即可说明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3)在接种前需要对样品进行稀释处理,以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适于计数的平板。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数量,一般选用稀释104、105、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若测定放线菌数量,则需要采用与此不一样的稀释倍数,原因是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是不同的,分离不同的微生物需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倍数。(4)在进行实验时,甲同学从对应106倍稀释的培养基中筛选出大约200个菌落,但是其他同学在同样稀释度下只筛选出大约90个菌落,若甲同学的结果有问题,则可能的原因是培养基被杂菌污染或培养基中混入了其他含氮物质,使得培养基上不止尿素分解菌这一种微生物。答案:(1)中性或微碱性(2)尿素需要尿素分解菌为异养生物,葡萄糖可为其提供碳源接种相同样品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明显多于该培养基上的菌落(3)30~300土壤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是不同的(4)培养基被杂菌污染或培养基中混入了其他含氮物质23.(10分)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菌,它们能产生纤维素酶,因此人们常常是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来获取纤维素酶。回答下列问题:(1)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___________→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菌落。所用的培养基是以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若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则培养基中以该菌落为中心的周围会出现___________。(2)对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倒置培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纤维素分解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培养时观察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测定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计数,这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般比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得到的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解析:(1)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菌落。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应该使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时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如果有纤维素分解菌存在,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则培养基中以该菌落为中心的周围会出现透明圈。(2)为了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造成培养基污染,接种后的培养基需要倒置培养。(3)纤维素分解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很可能是菌液浓度过高(或土壤溶液稀释不够),接种时无法将细菌分散开来。(4)由于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计数时将活菌和死菌都计数在内,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计数活菌,所以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细菌数通常会比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数目偏大。答案:(1)梯度稀释纤维素透明圈(2)防止皿盖上凝结的水珠滴落在培养基上造成培养基污染(3)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菌液的浓度过高(或土壤溶液稀释不够)(4)偏大24.(12分)奶牛的瘤胃中有大量的尿素分解菌。现有科学小组利用屠宰场提取的奶牛瘤胃内容物,对其进行分离计数,过程如下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除以________作为唯一氮源外,还需加入的营养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制成培养基灭菌后备用。(2)将5g内容物加入________mL无菌水制成滤液,并继续进行________稀释。取不同浓度稀释液各0.1mL,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到培养基上,需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稀释倍数为105的三个培养基中,菌落数分别是156、174、183,则每克内容物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____________个。(3)在饲料中添加尿素后,奶牛小肠总蛋白质增加60%~85%,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制备培养基需要为微生物提供必需的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该实验要分离奶牛瘤胃中的尿素分解菌,在配制培养基时,需加入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还需加入碳源、水和无机盐。(2)第四支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5,则第一支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1,可推断第一次加入的无菌水为45mL,制成滤液后继续进行梯度稀释。在瘤胃中生存的尿素分解菌为厌氧型,所以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倍数为105的三个培养基中,菌落数分别是156、174、183,平均值为171,即5g内容物的菌体数目为171×105=1.71×107(个),那么每克内容物中尿素分解菌的数目为3.42×106个。(3)在饲料中添加尿素后,奶牛小肠总蛋白质增加60%~85%,添加尿素增加了瘤胃中微生物的氮源,其被微生物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质,因此蛋白质增多。答案:(1)尿素碳源、水和无机盐(2)45系列浓度梯度瘤胃中的尿素分解菌为厌氧型3.42×106(3)增加了瘤胃中微生物的氮源,被微生物利用合成微生物蛋白质25.(13分)某研究小组分离提纯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时,选取了从自然界中采集到的葡萄,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瓶中进行培养。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需控制培养液的浓度,浓度过高则会导致另需加入一定剂量的青霉素等抗生素,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培养液进行灭菌时,切断高压蒸汽灭菌锅热源后,须待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时,才能打开放气阀以释放锅内余气,最后开启锅盖取出培养液。(2)该研究小组成功分离出某品种的酵母菌后,用等量菌液分别接种于3个盛有等量液体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并分别置于转速为150r/min、200r/min、250r/min的摇床上培养,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摇床转速为250r/min的酵母菌种群密度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是采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得到的结果,其中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得到的是曲线________,下列判断依据正确的有____________(填编号)。①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计数活的酵母细胞,死细胞无法形成菌落②采用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