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导航信号采集回放仪校准规范_第1页
GNSS导航信号采集回放仪校准规范_第2页
GNSS导航信号采集回放仪校准规范_第3页
GNSS导航信号采集回放仪校准规范_第4页
GNSS导航信号采集回放仪校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JF1922—20211GNSS导航信号采集回放仪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采集、回放GPS、BDS、GLONASS和Galileo卫星导航信号的GNSS导航信号采集回放仪(以下简称采集回放仪)的校准。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GB/T19391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术语及定义3.1回放载噪比偏差playbackcarriernoiseratiooffset导航接收机接收导航模拟器信号解算的载噪比,与同一导航接收机接收采集回放同一场景导航信号解算的载噪比之差。3.2回放定位偏差playbackpositionoffset导航接收机接收导航模拟器信号解算的定位偏差,与同一导航接收机接收采集回放同一场景导航信号解算的定位偏差之差。3.3回放定位精密度偏差playbackpositionprecisionoffset导航接收机接收导航模拟器信号解算的定位精密度,与同一导航接收机接收采集回放同一场景导航信号解算的定位精密度之差。3.4载噪比一致性consistencyofcarriertonoiseratio导航接收机接收导航模拟器信号和接收采集回放仪回放同一场景卫星导航信号,前后两次解算的载噪比的一致程度,用回放载噪比偏差表示。3.5定位一致性consistencyofposition导航接收机接收导航模拟器的信号和接收采集回放仪回放同一场景卫星导航信号,前后两次解算的定位偏差及定位精密度的一致程度,用回放定位偏差和回放定位精密度偏差表示。4概述采集回放仪能够采集真实环境下的卫星导航信号,并将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存储、回放,主要用于GNSS导航终端的测试。其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滤波放大、下变频、模数转换、中央处理器、存储单元、数模转换、上变频、滤波衰减等单元构成。JJF1922—20212图1GNSS信号采集回放仪原理图5计量特性5.1采集信号功率范围-110dBm~-50dBm。5.23dB采集带宽10MHz~80MHz。5.3带内杂散优于-30dBc。5.4回放信号频率相对频率偏差:优于±1×10-7。5.5回放信号功率功率范围:-110dBm~-30dBm;最大允许误差:±2dB。5.6相位噪声(-100~-65)dBc/Hz(频偏100Hz);(-110~-70)dBc/Hz(频偏1kHz);(-120~-80)dBc/Hz(频偏10kHz);(-130~-85)dBc/Hz(频偏100kHz);(-140~-90)dBc/Hz(频偏1MHz)。5.7内部晶振频率相对频率偏差:优于±1×10-7;1s频率稳定度:优于5×10-8。5.8载噪比一致性回放载噪比偏差:≤1dB。5.9定位一致性回放定位偏差:≤2m;回放定位精密度偏差(2σ):≤2m。注:以上技术指标不做合格性判定,仅提供参考。6校准条件6.1环境条件3供电电源:电压(220±22)V,频率(50±1)Hz;环境温度:(20±5)℃范围内任一点,温度变化最大允许误差:±2℃;相对湿度:≤80%;周围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和机械振动。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6.2.1信号发生器频率:1GHz~3GHz,最大允许误差:±1×10-8;功率范围:-120dBm~-30dBm,最大允许误差:±2dB;-30dBm~0dBm,最大允许误差:±0.5dB;相位噪声:优于被测采集回放仪10dB。6.2.2频谱分析仪频率:10MHz~8GHz;功率范围:-120dBm~-30dBm,最大允许误差:±3dB;-30dBm~10dBm,最大允许误差:±1dB。6.2.3测量接收机频率:10MHz~8GHz;功率范围:-120dBm~-30dBm,最大允许误差:±2dB;-30dBm~0dBm,最大允许误差:±0.5dB。6.2.4相噪分析仪频率:1GHz~3GHz;频偏:1Hz~1MHz;本底相位噪声:优于被测采集回放仪10dB。6.2.5GNSS导航模拟器支持模拟GNSS卫星导航信号;功率:输出范围(-140~-50)dBm(带内功率);最大允许误差:±2dB;伪距分辨力:≤0.05m。6.2.6参考GNSS导航接收机支持接收GNSS卫星导航信号,可单频点定位解算;定位偏差:2m;定位精密度(2σ):2m;重复性(模拟测试):载噪比≤0.2dB,定位偏差≤0.5m,定位精密度≤0.5m。6.2.7频标比对器频率:1MHz、5MHz、10MHz;1s比对不确定度:优于1×10-11。6.2.8参考频率标准频率:1MHz、5MHz、10MHz;相对频率偏差:优于±1×10-10。6.2.9低噪声放大器JJF1922—20214频率:1.1GHz~1.7GHz;增益:20dB~40dB;附加相位噪声:优于被测采集回放仪10dB。6.2.10功分器频率:1GHz~3GHz;驻波比:≤1.5dB。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7.1校准项目功能检查及校准项目见表1。表1功能检查及校准项目表序号校准项目名称条款1外观及功能检查7.2.12采集信号输入功率范围7.2.233dB采集带宽7.2.34带内杂散7.2.45回放信号频率7.2.56回放信号功率电平7.2.67回放信号相位噪声7.2.78内部晶振频率7.2.89载噪比一致性7.2.910定位一致性7.2.107.2校准方法7.2.1外观及功能检查7.2.1.1外观检查被校采集回放仪外观应完好无损,无影响正常工作的机械损伤,其开关、按键、旋钮应正常,显示屏能正常显示。被校仪器通电后,应能正常工作,并按规定时间进行预热。7.2.1.2功能检查采集回放支持的导航信号:图2采集回放频点连接图a)仪器连接如图2所示,在导航模拟器与采集回放仪之间串联低噪放,隔离采集回放仪采集端直流馈电,同时与实际采集导航信号时天线中低噪放条件一致。JJF1922—20215b)导航模拟器仿真采集回放仪支持的导航信号,静止场景,可见卫星数不少于10颗,关闭所有误差来源,信号功率设置为-120dBm,采集回放仪采集10min。c)采集回放仪回放记录的导航信号,信号幅度在接收机输入范围内,导航接收机应能接收解算相应频点的导航信号,定位偏差小于50m。7.2.2采集信号输入功率范围a)仪器连接如图2所示。b)导航模拟器仿真采集回放仪支持的导航信号,静止场景,可见卫星数不少于10颗,关闭所有误差来源,调节模拟器的输出功率,使模拟器输出功率减去低噪放增益后的带内功率为采集回放仪的最大输入功率Pinmax,采集回放仪采集10min。c)采集回放仪回放记录的导航信号,信号幅度在接收机范围内,导航接收机接收导航信号,解算的定位偏差小于5m。d)调节模拟器的输出功率,使模拟器输出功率减去低噪放增益后的带内功率为采集回放仪的最小输入功率Pinmin,采集回放仪采集10min,重复步骤c)。e)选择不同通道导航信号频点,重复步骤b)~d)。7.2.33dB采集带宽图3采集带宽校准连接图a)仪器连接如图3所示,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参考频率同源,在信号发生器与采集回放仪之间串联隔直器。b)采集回放仪设置为任一通道采集功能(单频点或多频点),采集带宽fbw,采集比特位适当(推荐4bit)。c)采集回放仪通道中心频率为f0(导航频点或说明书规定的频率值),信号发生器设置为正弦波单次扫频功能,扫频步进50kHz,步进时间20ms,扫频起始频率为f0-fbw-5MHz,终止频率为f0+fbw+5MHz,信号幅度设为-50dBm。采集回放仪开始采集,信号发生器启动扫频信号,扫频完成后停止采集,保存采集文件。d)频谱分析仪扫频范围与信号发生器一致,参考电平高于回放电平10dB,分辨力带宽、视频带宽自动,显示设为最大保持功能。设置回放功率电平为最大,回放采集的扫频信号,频谱分析仪记录完整波形曲线。用光标读取f0处功率电平P0,在波形曲线上用相对光标分别读取f0左右两侧功率下降3dB时的频率fL、fR,按公式(1)计算采集带宽:fbw=fR-fL(1)式中:fbw—采集带宽,MHz;fL—中心频率左侧功率下降3dB处频率值,MHz;JJF1922—20216fR—中心频率右侧功率下降3dB处频率值,MHz。e)改变采集带宽,重复(b)~(d)。如采集回放仪没给出具体中心频率和采集带宽值,设置扫频信号起始频率和终止频率,使扫频范围大于采集导航信号包含的最大频率范围,测量实际采集带宽值。7.2.4带内杂散a)仪器连接如图3所示。-50dBm(或采集回放仪支持的信号幅度范围内较大值)。c)采集回放仪设置采集带宽大于导航信号带宽,量化比特位为最大值,采集信号发生器信号5min。d)将采集回放仪回放信号功率设为最大值,用频谱分析仪测量回放信号峰值功率L1与被测导航信号带宽内的杂波最大功率值Lz,按公式(2)计算带内杂散:A=Lz-L1(2)式中:A—带内杂散,dBc;L1—回放信号峰值功率,dBm;Lz—带内杂波最大功率,dBm。e)选择不同通道导航信号频点,重复步骤b)~d)。7.2.5回放信号频率图4回放信号频率校准连接图a)仪器连接如图4所示。b)信号发生器频率设置为采集回放仪可以采集的任一频点f0,幅度设为-50dBm(或采集回放仪支持的信号幅度范围内较大值),采集回放仪比特位和采集带宽设为适当值(推荐4bit,30MHz带宽),采集回放仪采集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5min。c)采集回放仪回放信号,用测量接收机(或频谱分析仪,span设为10kHz)读取信号频率值f1,可按公式(3)计算回放信号相对频率偏差:y=式中:y—回放信号相对频率偏差;f1—回放信号频率实际值,GHz;f0—频点频率标称值,GHz。f1-f0f0(3)JJF1922—20217d)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其他频点,重复(b)~(c)。7.2.6回放信号功率电平a)仪器连接如图4所示。b)重复7.2.5步骤b)或直接使用7.2.5采集文件。c)采集回放仪设置衰减为0,幅度为最大值,用经过功率校准的测量接收机(或频谱分析仪)读取最大回放功率电平Poutmax。d)改变采集回放仪输出幅度,测量其他功率电平。e)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其他频点,重复b)~d)。7.2.7回放信号相位噪声图5回放信号相位噪声校准连接图a)仪器连接如图5所示。b)重复7.2.5步骤b)或直接使用7.2.5采集文件。c)设置采集回放仪输出幅度,使相噪分析仪输入电平大于-10dBm,相噪分析仪测量回放信号相位噪声。d)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频率为其他频点,重复b)~c)。7.2.8内部晶振频率图6内部晶振频率校准连接图a)仪器连接如图6所示。b)设置频标比对器采样时间10s,测量采集回放仪晶振相对频率偏差δfn,设置采样时间1s,测量晶振1s频率稳定度σ。7.2.9载噪比一致性图7载噪比一致性测试信号采集连接图a)仪器连接如图7所示。b)导航模拟器仿真采集回放仪和导航接收机同时支持的频点信号,静态场景,可见卫星数不少于10颗,信号幅度-130dBm。采集回放仪比特位和采集带宽设为适当值(推荐4bit,30MHz带宽),导航接收机清空内部星历文件。启动模拟器仿真,采集回放仪采集存储导航信号,导航接收机定位后存储记录30min数据R0,停止记录导JJF1922—20218航接收机数据,停止采集回放仪采集信号。c)按图8连接仪器。图8载噪比一致性测试信号回放连接图d)采集回放仪对同一台导航接收机回放存储的场景文件,导航接收机清空内部星历文件,调节采集回放仪衰减值,使导航接收机增益补偿AGC与步骤b)一致,导航接收机定位后存储记录30min数据R1,停止记录导航接收机数据,停止采集回放仪回放信号。e)导航接收机解算R0的一个频点中单颗卫星载噪比均值为CNR0,R1同一频点同 一卫星载噪比均值为CNR1,按公式(4)计算回放载噪比偏差:ΔCNR=ΔCNR=CNR0-CNR1(4)ΔCNR—载噪比一致性偏差,dB;CNR0—接收机测量模拟器信号单颗星的载噪比均值,dB; CNR1—接收机测量采集回放信号单颗星的载噪比均值,dB。7.2.10定位一致性a)仪器连接如图7所示。b)按7.2.9中b)、c)操作或使用7.2.9采集文件。c)按图8连接仪器。d)采集回放仪回放信号给导航接收机,计算定位偏差δp0、δp1和定位精密度σp0、σp1,按公式(5)计算回放定位偏差,按公式(6)计算回放定位精密度偏差:Δδ=δp0-δp1(5)Δσ=|σp0-σp1|(6)式中:Δδ—回放定位偏差,m;δp0—接收机测量模拟器信号定位偏差,m;δp1—接收机测量采集回放信号定位偏差,m;Δσ—回放定位精密度偏差,m;σp0—接收机测量模拟器信号定位精密度(2σ),m;σp1—接收机测量采集回放信号定位精密度(2σ),m。注:可参考7.2.10一致性评判方法,评估速度、加速度等其他指标。8校准结果表达校准后,出具校准证书。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上反映,校准证书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a)标题,如“校准证书”;JJF1922—20219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h)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对被校样品的抽样程序进行说明;i)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j)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k)校准环境的描述;l)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m)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n)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o)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p)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校准原始记录格式见附录A,校准证书内页格式见附录B、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见附录C。9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为1年,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JJF1922—202110附录A校准原始记录格式GNSS信号采集回放仪校准原始记录证书编号:被校仪器信息:委托单位名称委托单位地址委托仪器名称生产单位规格型号仪器编号标准设备信息:标准器名称型号编号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或不确定度证书编号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说明:技术依据: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校准地点:备注:校准日期:校准人员:核验人员:11原始记录表A.1采集回放支持的导航信号导航系统GPSBDSGLONASSGalileo确认导航信号表A.2采集信号输入功率范围频点采集功率下限dBm采集功率上限dBm不确定度表A.33dB采集带宽频点带宽设置值/MHz幅度下降3dB频率值fL/MHz幅度下降3dB频率值fR/MHz带宽实测值MHz不确定度MHz表A.4带内杂散频点峰值功率dBm带内杂波最大功率dBm实测值dBc不确定度表A.5回放信号频率频点频率标称值/GHz频率实测值/GHz相对频率误差不确定度表A.6回放信号功率频点标称值/dBm实测值/dBm不确定度12表A.7回放信号相位噪声频点频偏/kHz相位噪声/dBc/Hz不确定度表A.8内部晶振频率标称值/MHz相对频率偏差不确定度1s频率稳定度表A.9载噪比一致性频点卫星接收机测量模拟器信号载噪比dB接收机测量回放信号载噪比dB回放载噪比偏差/dB不确定度dB表A.10定位一致性指标接收机测量模拟器信号定位结果m接收机测量回放信号定位结果/m回放偏差m不确定度m定位偏差定位精密度13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证书编号××××××—××××校准机构授权说明:校准环境条件及地点:温度℃地点相对湿度%其他校准所依据的技术文件(代号、名称):校准所使用的主要测量标准:名称测量范围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检定/校准证书编号证书有效期至注:1××××仅对加盖“××××校准专用章”的完整证书负责。2本证书的校准结果仅对所校准的对象有效。3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印证书。第×页共×页14表B.1采集回放频点导航系统GPSBDSGLONASSGalileo确认频点表B.2采集信号输入功率范围频点最大输入功率dBm最小输入功率dBm不确定度表B.33dB采集带宽频点带宽标称值/MHz带宽实际值/MHz不确定度/MHz表B.4带内杂散频点实测值/dBc不确定度表B.5回放信号频率频点频率标称值/GHz频率实测值/GHz回放信号相对频率误差不确定度表B.6回放信号功率频点功率标称值/dBm功率实测值/dBm不确定度15表B.7回放信号相位噪声频点频偏/kHz相位噪声/dBc/Hz不确定度表B.8内部晶振频率标称值/MHz相对频率偏差不确定度1s频率稳定度表B.9载噪比一致性频点卫星回放载噪比偏差/dB不确定度/dB表B.10定位一致性指标回放偏差/m不确定度/m定位偏差定位精密度JJF1922—202116附录C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C.13dB采集带宽校准不确定评定C.1.1测量模型3dB采集带宽可表示为:式中:fbw=fR-fLfbw—采集带宽,MHz;fL—中心频率左侧功率下降3dB处频率值,MHz;fR—中心频率右侧功率下降3dB处频率值,MHz。C.1.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频谱分析仪MARK测频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扫频步进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C.1.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1.3.1频谱分析仪引入的不确定度根据测量时设置频谱分析仪的分辨力带宽,以测量30MHz采集带宽为例,MARK分辨力为0.3MHz,按B类评定,为均匀分布,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1=0.173MHzC.1.3.2扫频步进引入的不确定度扫频步进为50kHz=0.05MHz,视其为均匀分布,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2z=0.014MHzC.1.3.3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重复测量GPSL1频点(带宽30MHz为例)采集信号10次,测量结果见表C.1。按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表C.1重复性测量结果序号测量值fbwi/MHz130.26230.45330.64430.23JJF1922—202117表C.1(续)序号测量值fbwi/MHz530.16630.21730.55830.38930.491030.11fbw30.54u3=sn(fbw)=i(fi-1fbw)2=0.18MHzC.1.3.4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见表C.2)表C.2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不确定度来源分布包含因子不确定度分量/MHz频谱分析仪MARK分辨力u1均匀 30.173扫频步进u2均匀 30.014测量重复性u30.18C.1.4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相关性估计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无相关性。C.1.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因各不确定度分量彼此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C.1.6扩展不确定度uc=u+u+u≈0.25MHz取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U=kuc≈0.50MHz3dB采集带宽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50MHz(k=2)C.2U=kuc≈0.50MHzC.2.1测量模型式中:A—式中:A—带内杂散,dBc;L1—回放信号峰值功率,dBm;18Lz—带内杂波最大功率,dBm。C.2.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于4个方面:频谱分析仪引入的不确定度、频谱分析仪垂直刻度保真度引入的不确定度、失配引入的不确定度、连接线缆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C.2.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2.3.1频谱分析仪功率电平不准确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频谱分析仪绝对功率电平最大允许误差为±0.2dBm,为均匀分布,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1=0.2dBm3=0.12dBmC.2.3.2频谱分析仪显示刻度线性度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按频谱分析仪的技术说明书,在对数模式下误差为±0.35dB,视其为均匀分布,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2=0.20dBC.2.3.3失配引入的不确定度频谱分析仪失配引入的不确定度为0.3dB,服从反正弦分布,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3=0.21dBC.2.3.4连接线缆引入的不确定度连接线缆引入的误差约为±0.2dB,服从均匀分布,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4=0.12dBC.2.3.5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重复测量GPSL1频点回放信号10次,带内杂散的测量值如表C.3所示,按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表C.3重复性测量结果序号测量值Ai/dBc(f≤10kHz)1-50.42-50.33-50.24-50.319表C.3(续)序号测量值Ai/dBc(f≤10kHz)5-50.46-50.47-50.38-50.29-50.310-50.3A-50.31u5=sn(A)=i(-i-1)2=0.073dBC.2.3.6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见表C.4)表C.4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不确定度来源分布包含因子不确定度分量/dB频谱分析仪功率电平u1均匀 30.12频谱分析仪显示刻度保真度u2均匀 30.20失配u3反正弦 20.21连接线缆u4均匀 30.12测量重复性u50.073C.2.4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相关性估计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无相关性。C.2.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因各不确定度分量彼此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C.2.6扩展不确定度uc=u+u+u+u+uC.2.6扩展不确定度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带内杂散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0.6dB带内杂散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0.6dB(k=2)。C.3频率校准不确定度评定C.3.1测量模型回放信号频率可表示为:F=fx20式中:F—被测采集回放仪回放频率;fx—读取的测量接收机频率值。C.3.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2个方面:参考频率标准引入的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C.3.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3.3.1参考频率标准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技术说明书给出的准确度为2×10-11,度分量为:u1C.3.3.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服从矩形分布,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1.2×10-11重复测量GPSL1频点回放信号10次,测量结果见表C.5。按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表C.5重复性测量结果序号测量值Fi/GHz11.57542000621.57542000631.57542000541.57542000651.57542000661.57542000671.57542000581.57542000591.575420006101.575420006F1.575420006u2=sn(F)=i(i-1)2测量重复性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为u2=4.8×10-1021C.3.3.3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见表C.6)表C.6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不确定度来源分布包含因子不确定度分量参考频率标准u1均匀 31.2×10-11测量重复性u24.8×10-10C.3.4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相关性估计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无相关性。C.3.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因各不确定度分量彼此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C.3.6扩展不确定度uc=u+uC.3.6扩展不确定度频率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10-9(k=2)。取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c频率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1×10-9(k=2)。C.4功率校准的不确定度评定C.4.1测量模型式中:P式中:P—回放功率;Wx—测量接收机测得功率值。C.4.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于3个方面:测量接收机功率自校准用功率传感器引入的不确定度、测量接收机引入的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C.4.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4.3.1功率传感器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根据功率传感器NRP-Z21的技术指标可知,在温度范围20℃~25℃内,传感器的绝对不确定度在0.047dB~0.128dB之间,取最大值作为功率传感器的不确定度,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1=0.074dBC.4.3.2测量接收机测量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测量接收机线性度为±0.01dB±0.005dB每10dB,按60dB计算,测量接收机线性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2=0.023dBC.4.3.3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22重复测量GPSL1频点回放信号10次,测量结果见表C.7。按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表C.7重复性测量结果序号测量值Pi/dBm1-31.822-31.743-31.664-31.795-31.846-31.677-31.758-31.779-31.8410-31.79P-31.77 u3=sn(P)=(i-1)2=0.064dBC.4.3.4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见表C.8)表C.8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不确定度来源分布包含因子不确定度分量/dB功率传感器u1均匀 30.074测量接收机误差u2均匀 30.023测量重复性u30.064C.4.4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相关性估计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无相关性。C.4.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因各不确定度分量彼此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C.4.6扩展不确定度uc=u+u+u≈0.10dB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U=kuc=0.2dB功率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kuc=0.2dBC.5相位噪声校准的不确定度评定23C.5.1测量模型l(f)=lm(f)式中l(f)=lm(f)l(f)—采集回放仪回放信号的相位噪声,dBc/Hz;lm(f)—相位噪声分析仪显示的相位噪声值,dBc/Hz。C.5.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于3个方面:相位噪声分析仪引入的不确定度、读数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C.5.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5.3.1相位噪声分析仪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相位噪声分析仪在傅里叶频率f=10kHz时最大误差为±2dBc/Hz,视其为均匀分布,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1=1.15dBC.5.3.2读数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根据经验,读数误差最大贡献为±0.5dBc/Hz,视其为均匀分布,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2=0.29dBC.5.3.3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重复测量GPSL1频点回放单载波信号10次,选择傅里叶频率f=10kHz的相位噪声为分析点,相位噪声测量值如表C.9所示,按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表C.9重复性测量结果序号测量值li/(dBc/Hz)(f≤10kHz)1-85.42-84.93-84.84-85.35-85.46-84.87-84.78-85.49-85.310-84.7l-85.1JJF1922—202124u3=sn(l)=ii-1)2=0.31dBC.5.3.4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见表C.10)表C.10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不确定度来源分布包含因子不确定度分量/dB相位噪声分析仪u1均匀 31.15读数误差u2均匀 30.29测量重复性u30.31C.5.4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相关性估计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无相关性。C.5.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因各不确定度分量彼此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C.5.6扩展不确定度uc=u+u+u=1.26dB包含因子k=2,扩展不确定度为:C.6内部晶振相对频率偏差不确定度C.6.1测量模型相位噪声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2C.6内部晶振相对频率偏差不确定度C.6.1测量模型y(τ)式中:y(τ)—被测采集回放仪内部晶振相对频率偏差;fx—被测采集回放仪内部晶振输出频率,MHz。C.6.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测量不确定度来源于5个方面:参考标准频率源的频率不准确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参考标准频率源的频率不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连接线缆引入的不确定度、频标比对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和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C.6.3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C.6.3.1参考标准频率源不准确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参考标准频率源准确度为1×10-12,视其为均匀分布,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1=2×10-12 3=1.15×10-12C.6.3.2参考标准频率源不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参考标准频率源的稳定度(τ=100s)为3.8×10-13,视其为均匀分布,按B类评JJF1922—202125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2=3.8×10-1323=1.1×10-13C.6.3.3连接线缆引入的不确定度连接线缆引起的不确定度约为1×10-14,服从均匀分布,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3=1×10-1423=2.9×10-15C.6.3.4频标比对器引入的不确定度频标比对器引起的不确定度约为1×10-14/(100s),服从均匀分布,按B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u4=1×10-1423=2.9×10-15C.6.3.5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重复测量采集回放仪内部晶振相对频率偏差10次,测量值如表C.11所示,按A类评定,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为:表C.11重复性测量结果序号测量值yi(τ)/(×10-7)11.1221.2231.2741.2451.2261.1171.1981.0791.23101.13-y(τ)1.18u5=sn[y(τ)]=i[yi()-1(τ)]2=6.7×10-9C.6.3.6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见表C.12)JJF1922—202126表C.12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不确定度来源分布包含因子不确定度分量参考频标准确性u1均匀 31.15×10-12参考频标稳定性u2均匀 31.1×10-13连接线缆u3均匀 32.9×10-15频标比对器u4均匀 32.9×10-15测量重复性u56.7×10-9C.6.4不确定度分量之间相关性估计各不确定度分量之间无相关性。C.6.5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因各不确定度分量彼此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C.6.6扩展不确定度uc=u+u+u+u+u≈6.7×10-9内部晶振相对频率偏差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1×10-8(k=2)。C.7载噪比一致性不确定度评定C.7.1内部晶振相对频率偏差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1×10-8(k=2)。C.7载噪比一致性不确定度评定C.7.1测量模型式中:ΔN—回放载噪比偏差;N0、N1—接收机测量载噪比。C.7.2测量不确定度来源ΔN=N0-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