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汉中市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陕西省汉中市部分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省文昌(19°N,110°E)发射场发射升空,5月18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下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文昌发射天和核心舱的优势是()A.便于进行跟踪观测B.有利于节省燃料C.可充分利用太阳能D.有利于保障火箭安全2.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后()A.成为地球的卫星B.成为太空中独立的行星C.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D.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3.从发射升空到完成在轨测试验证的时段内,酒泉发射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A.先变小后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C.不断变小D.不断变大〖答案〗1.B2.A3.D〖解析〗【1题详析】与其它三个发射基地相比文昌纬度低,地球自转速度大,可以获得较大的初速度,发射天和核心舱的优势是节省燃料和成本,B正确;海南文昌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晴天比其他三大航天发射基地少,进行跟踪观测方面优势不大,A错;航天发射的能量与太阳能关系不大,C错;从国防安全的角度考虑,位于内地酒泉、西昌、太原发射基地更有利于保障火箭安全,D错。故本题选B。【2题详析】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后,将按预定轨道绕地球运行工作,成为地球的卫星,A正确,B错;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不属于地球同步航天器,其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不相同,C错;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同,所以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D错。故本题选A。【3题详析】从发射升空到完成在轨测试验证的时段内,即从4月29日-5月18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北移动,酒泉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不断减小,所以酒泉发射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大,D正确,ABC错。故本题选D。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图示其余四地中,与③地角速度相同的地点有()A.1个B.2个C.3个D.4个5.当⑤地地方时为12时时,②地的地方时最接近()A.3时B.9时C.15时D.21时〖答案〗4.C5.A〖解析〗【4题详析】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除南北两级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该图为俯视图,中间①代表极点,除了①,其他3点均与③的角速度相同,C对。故选C。【5题详析】读图可知②地经度大约为135°E,与⑤地经差约225°,时差为约15时。当⑤地(90°W)地方时为12时时,②(135°E)的地方时为:12时+15时=27时,即次日3时。A对,故选A。下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及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推测外核为液态的主要依据是()A.横波不能通过B.纵波速度加快C.深井钻探观测D.超声波探测7.火山喷发的岩浆最可能来自()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外核〖答案〗6.A7.B〖解析〗【6题详析】由于地震波的特点是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由图可知,地震波由地幔进入外核时,横波消失,横波不能通过,说明外核为液态,A正确;地震波由地幔进人外核时,纵波速度下降,B错;外核距离地表远,日前人类不能通过深井钻探观测,C错;人类探测地球内部主要依据地震波速变化,而不是超声波,D错。故本题选A。【7题详析】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特殊圈层-软流层,该层由塑性物质组成,在温度、压力增加时,可能呈熔融状态,一般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火山喷发的岩浆最可能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B选项正确,ACD错。所以本题选B。下图为某区城水循环模式图,甲、乙分别代表海洋和陆地,图中数字代表水循环单位量,假设该区域水循环总量为100个单位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依据水的动态平衡原理,推测X的数值为()A.99B.63C.56D.259.甲处参与的所有水循环类型是()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C.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 D.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10.下列关于水循环a、b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a环节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②a环节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③b环节参与地表形态的塑造④b环节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8.B9.C10.A〖解析〗【8题详析】依据水的动态平衡原理,陆地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与地表径流量之和,可知地表径流b=37-19=18,根据整个海洋的降水量加上入海径流量与海面水蒸发量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可知X=81-18=63,B对。故选B。【9题详析】由图文材料可知甲为海洋,参与了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C对。故选C。【10题详析】a环节为水汽输送,主要靠大气输送,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①对;a环节代表的是水汽输送,而不是地表径流,②错;b环节为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塑造地表形态,③对,④错;A.①③对。故选A。探索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游洄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与乙地相比,小黄鱼选择丁地作为越冬场的优势是()A.饵料丰富B.水温较高C.水质清洁D.海水较深12.推测小黄鱼在产卵场产卵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丙→乙→甲D.丙→甲→乙13.影响小黄鱼在不同产卵场先后产卵的直接因素是()A.太阳直射点移动B.受沿岸洋流影响C.水温的纬度差异D.饵料空间变化〖答案〗11.B12.C13.C〖解析〗【11题详析】乙海域靠近大陆,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使藻类大量繁殖,乙海域较丁饵料更丰富,A错;丁海域受陆地影响较小,且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适合小黄鱼越冬,B对;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水质清洁、水深对小黄鱼越冬影响较小,C、D错;故选B。【12题详析】根据材料“产卵游洄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由于冬半年甲、乙、丙受寒流及其太阳高度角小的影响,水温较低。因丙产卵场纬度较低,水温较高,小黄鱼先从丁越冬场到丙产卵场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北行;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乙水温变暖,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北行;到达甲产卵场,甲的水温已经变暖,小黄鱼在甲产卵场产卵。所以小黄鱼在产卵场产卵依次经过丙、乙、甲。C对。故选C。【13题详析】太阳直射点移动会导致太阳辐射变化,从而影响水温,所以太阳直射点移动是影响小黄鱼在不同产卵场先后产卵的根本原因,A错;读图可知沿岸洋流是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的寒流,寒流流经海域温度会降低,小黄鱼产卵场需水温温暖,B错;结合材料“产卵游洄一般随水温变暖”和上题小黄鱼在产卵场产卵的先后顺序(丙→乙→甲)可知,影响小黄鱼在不同产卵场先后产卵的直接因素是水温由低纬向高纬变低,纬度差异导致水温差异,C对;小黄鱼产卵游洄是为了保证鱼卵和幼鱼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发育,而幼鱼对饵料需求少,D错。故选C。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此时乙地()A.逆温现象明显B.气温下降快C.可能有阴雨天气D.台风活动频繁15.气象台预报冷锋经过一日后甲地有大雾,其主要依据是()A.受暖气团控制,水汽充足B.受冷气团控制,对流显著C.冷锋过境后,风力较大D.气温下降,利于水汽凝结〖答案〗14.C15.D〖解析〗【14题详析】图文材料没有信息显示乙地逆温现象明显,A错;读图可知,乙地受低压中心控制,盛行上升气流,说明气温较高,B错;乙地受低压中心控制,低压中心气流上升,气流上升过程中距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容易成云致雨,C对,读图可知该低压(气旋)位于温带地区,而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且中心气压一般要低于975百帕才能形成台风,D错;故选C。【15题详析】雾的产生需降温,利于水汽凝结,冷锋经过一日后甲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成雾,A错,D对;冷锋过境后,甲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地面气温低,对流弱,B错,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且风力较大有利于雾的消散,C错。故选D。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图示甲、乙、丙、丁四点气压值排序为()A.甲>乙>丁>丙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D.乙>甲>丙>丁17.此时,图中M处最终吹()A.正北风B.正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答案〗16.C17.A〖解析〗【16题详析】根据所学可知,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相同;同一竖直面上,地面的气压大于其高空的气压;等压面向下凸是低压,等压面向上凸是高压。由图示等压面可以看出,在近地面,甲地等压面向下凸是低压,乙地等压面向上凸是高压,甲气压小于乙;丁等压面在甲的上空,地面上的气压大于其高空气压,可判断,甲处气压高于丁处,在高空,丙地等压面向下凸是低压,丁地等压面向上凸是高压,丁处气压高于丙处,所以四地气压值正确的是乙>甲>丁>丙。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题详析】M地位于高空,丁是高压,丙是低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由丁吹向丙,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会向右偏,高空风偏转90度角,由图示方向标可判.断,M地吹正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北京雨燕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越冬。为研究和保护北京雨燕,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8~2019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北京雨燕迁徙过程中,在乙、丙之间没有经过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19.北京雨燕沿秋季迁徙路线到达丁地时,影响丁地的主要气压带和风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东南信风C.赤道低气压带D.西风带〖答案〗18.D19.C〖解析〗【18题详析】读图可知:北京雨燕迁徙过程中,经过乙所在的区域为中亚,中亚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C不合题意;继续向丙区域迁徙,经过沙特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A不合题意;到达丙之前经过了非洲的热带草原,为热带草原气候,B不合题意,在乙、丙之间没有经过地中海气候,D符合题意,故选D。【19题详析】北半球冬季时雨燕飞到南半球丁地越冬,所以越冬期间南半球是夏季。据图可知,丁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当到达丁地时热带草原区一片翠绿,结合热带草原气候成因: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受信风控制,较干燥,C对。故选择C。雅丹原意为陡壁的小丘,现在泛指干早地区的一种常见的垄脊和沟槽相间分布的地貌。下图为小明在罗布泊旅游时拍摄的雅丹地貌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形成该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化作用C.风力堆积D.流水侵蚀21.推测该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为()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答案〗20.A21.B〖解析〗【20题详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形成雅丹地貌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A正确。【21题详析】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雅丹地貌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是东北-西南走向;宽浅沟槽、背鳍形垄脊是风力侵蚀的结果,其走向应该和主导风向一致。迎风坡一侧由于风力侵蚀,坡度陡,读图可知,这些地貌东北面坡度,推测该地区的主要盛行风向东北风,B正确。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岩石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岩溶发育,生成了若干洞穴。下列左图为万寿岩遗址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万寿岩的岩石属于图示中的()A.甲B.乙C.丙D.丁23.下列诗句描述的地貌景观中,与万寿岩遗址中洞穴的成因相同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C.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答案〗22.A23.B〖解析〗【22题详析】由材料可知,万寿岩遗址中的岩石是石灰岩,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沉积岩。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看箭头的指向判定岩石的类型,三进一出是岩浆,丁是岩浆;三出一进是岩浆岩,丙是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生成乙,乙是变质岩;最后确定甲是沉积岩。综上可知,万寿岩的岩石属于图示中的的甲,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题详析】由材料可知,万寿岩遗址中的洞穴是石灰岩长期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描述的地貌景观是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属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其成因与万寿岩遗址中洞穴的成因相同,B正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描述的地貌景观是泰山,泰山属于断块山,其成因是地壳断裂上升,A错误;“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描述的地貌景观是青藏高原,其成因主要为褶皱断裂和抬升,C错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的地貌景观是庐山,庐山属于断块山,其成因是地壳断裂上升,D错误。故选B。下图示意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图中三类草原水分状况各不相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从草原Ⅰ向阔叶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坡度B.热量变化C.水分差异D.人类活动25.该山坡植被由阔叶林至针叶林的变化体现了()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答案〗24.C25.C〖解析〗【24题详析】地形坡度并不会影响草原向阔叶林的变化,A错;随海拔增高,热量递减,从草原Ⅰ、阔叶林所处海拔高度理论上应该是森林向草原变化,但实际上是草原Ⅰ向阔叶林变化,说明热量不是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B错;大兴安岭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分界线处,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阔叶林所处位置海拔较高,对夏季风抬升作用显著,降水多;草原Ⅰ所处位置海拔较低,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较少,水分条件差。水分差异导致草原Ⅰ向阔叶林变化,C对;草原Ⅰ、阔叶林所处位置坡度大,受人类活动影响小,D错。故选C。【25题详析】根据材料“大兴安岭中段东坡自山顶到山麓洪积扇的植被垂直分布”可知,同一坡向的山坡,植被由阔叶林至针叶林的变化,是由于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不同,体现了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C对,A、B、D错。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图示太阳大气层中,甲为____,乙为____,丙为____;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2)若其他条件不变,地球大气层变厚,则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将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原因是____。(3)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答案〗(1)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黑子(2)减少大气层变厚,太阳辐射到达地表需要经过更长的路程;同时受到大气层的削弱作用更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更少。(3)影响地球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引发磁场扰动,产生磁暴现象;高能粒子流和高层大气碰撞,产生极光;引起天气和气候等出现极端变化。〖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的大气层由内而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故甲为日冕层,乙为色球层,丙为光球层。太阳黑子为光球层表面出现的一些暗黑斑点,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小问2详析】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经过大气层时,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指当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从而削弱了太阳辐射。若其他条件不变,地球大气层变厚,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路程会变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会变强,则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将减少。【小问3详析】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活动影响地球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高能带电粒子流和高纬大气碰撞,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天气和气候,产生极端天气变化,导致自然灾害等。27.下图为2020年5月某地区气压(单位:Pa)分布状况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1)图示甲、乙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2)图中锋面系统经过丙地时,当地的天气状况为____;该天气系统的降水位置主要分布在____。(3)丁地天气系统为____,在它的影响下,该地天气状况是____。〖答案〗(1)甲地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2)连续性降水锋前(3)反气旋(高压)晴朗天气〖解析〗【小问1详析】图中甲、乙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甲地,由图可知,甲地等压线比乙地更密集,说明甲地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所以风力大。【小问2详析】图中丙地将出现暖锋过境,由于暖锋锋后等压线较为稀疏,故风力较小,推进速度较慢,丙地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由于暖锋是暖气团沿冷气团主动爬升形成的天气系统,所以降水位置主要分布在锋前。【小问3详析】图中丁地等压线闭合,且中心气压值高于四周,故丁地天气系统为高压(反气旋),在其影响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难于形成降水,以晴朗天气为主。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海水常年较稳定沿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叫作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城高的洋流叫暖流,反之叫寒流。洋流对海上航行、海洋生物、沿岸气候以及海洋污染都有一定的影响。下图为世界某海城洋流分布图。(1)判断①②洋流的性质,并分别说明其对沿岸气候的影响。(2)说明当船舶航行至甲海域时,可能面临的主要威胁。(3)简述③洋流对原油泄漏海域的影响。〖答案〗(1)①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②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2)洋流从高纬度地区带来冰山,威胁海上船舶航行安全:寒暖流交汇,多形成海雾,对船舶航行不利。(3)洋流的流动会使墨西哥湾石油泄漏海域海水净化速度加快;同时,泄漏的石油被洋流带到其他海域,从而扩大了污染范围。〖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洋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应为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②洋流由低纬流向高纬,应为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小问2详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为寒暖流交汇处,在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海雾,阻挡视线,影响船舶航行安全;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寒流,会将北极地区的冰山带入低纬巷道,影响航运安全。【小问3详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洋流位于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