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_第1页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_第2页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_第3页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_第4页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物质及其变化引入,转而关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凸显本学科的研究角度和特点,从千变万化的现象中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概念教学——介绍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而对于概念的形成可以现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再通过实验探究明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却别,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为了深入研究物质的变化,必须了解物质的性质,通过交流讨论和典型物质的变化过程来说明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别。另外本节课也给学生初步渗透了“”的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二、学情分析在学习化学之前,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具体事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例如,知道水能结冰,能变为水蒸气,钢铁能生锈等具体的变化。对于物质某些方面的性质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如在八年级物理课上学习了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知识。这些是学生的知识基础。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还没有原子、分子的科学概念,此时的教学还不能强求学生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所以教学只能在宏观层面进行,因此学生判断物质发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仅仅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因而判断产生的物质是否是新物质,是学习上的难点。另外,本节课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实验,对如何观察实验,如何分析实验现象,如何确定实验目的等一无所知。因此,需要教师进行耐心指导,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教学。三、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对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质变化,能作出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判断。3.能够初步区分物质的哪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4.学习观察化学变化的方法,培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的科学态度。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2.能正确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难点:判断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五、教学过程【讲解】通过绪言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化学学科的神奇,同时我们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创设情境】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是至关重要的,这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课件展示】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自然界的水也随着季节的变换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农民伯伯手中的小麦可以在土地中生根发芽,获得新一轮的丰收,也可以变成我们餐桌上的各种美食。【讨论】说一说你身边的物质发生的变化。【课件展示】水结冰、水沸腾、铁钉生锈、铁钉弯曲、葡萄酿酒、橙子榨汁、烟花燃放、蜡烛燃烧。(可以板书展示学生的例子、也可以用课件中的例子)【讨论】这些变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何分类?说明分类依据。【讲解】水结冰、水沸腾、铁钉弯曲、橙子榨汁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物质本身没有改变,它们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而铁钉生锈、葡萄酿酒、烟花燃放、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物质本身发生了改变,从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物质,它们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板书】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总结】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水结冰、水沸腾、铁钉弯曲、橙子榨汁;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铁钉生锈、葡萄酿酒、烟花燃放、蜡烛燃烧。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讨论】能否判断你刚才的举例,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说明原因。【过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面我们再通过实验探究一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探究】化学知识大多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鉴于目前同学们还没有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所以我们借助视频资料来学习,同学们在观看视频时要注意观察:实验的操作过程;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等有无改变;以及变化过程中有无特殊的现象发生。并把现象记录下来。【实验11】(1)《水的沸腾》【实验现象】放到管口前,玻璃片是干燥的,之后,玻璃片上出现大量无色液滴。【讲解】加热时试管中的水沸腾,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就是水蒸气,水蒸气逸出在试管口遇到干冷的玻璃片液化成液态的水。物质本身没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实验11】(2)《胆矾的研碎》【实验现象】蓝色块状胆矾研磨后变成了粉末状。【讲解】蓝色块状胆矾,也称硫酸铜晶体,经检验,这种蓝色粉末仍然是胆矾,只是胆矾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物质本身没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实验11】(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现象】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产生了一些难溶于水的蓝色固体。【讲解】我们将液体中产生的难溶性固体称之为沉淀。胆矾能溶于水形成硫酸铜溶液,但是这种蓝色固体难溶于水,它们的性质并不相同,所以不是同种物质。物质本身发生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实验11】(4)《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石灰石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碳酸钙)【实验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无色气泡,将气体导入澄清石灰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讲解】一种固体和一种无色液体混合产生了无色气体,这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就是二氧化碳,这个变化也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总结】经过实验探究再次验证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讨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发生时的现象相同吗?【总结】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有颜色改变、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且化学变化中常伴随能量的变化,表现为发光、吸热、放热等。物理变化一般是物质的外观、状态、大小等发生改变。【思考】只要有发光放热现象,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吗?电灯泡通电后也发光放热,这是一个什么变化?【学生实验】请同学们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点燃蜡烛时发生的现象,并将现象记录下来。【回答现象】【总结】蜡烛刚开始点燃的时候很亮,但慢慢地又变暗了,隔了一段时间又重新亮了起来。【讨论】原因是什么?【解释】刚刚点燃蜡烛的时候,烛芯上的石蜡会先熔化,然后气化,我们能看到火焰且比较亮。但这时下面的石蜡没有熔化,更没有气化。所以,等到烛芯上的石蜡燃烧完以后,气化的石蜡减少了,光线便暗了下来。隔一段时间后,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又使石蜡熔化,再慢慢气化,那些气化的气体在烛芯上燃烧,我们又能观察到蜡烛变亮了。【总结】点燃蜡烛过程中,石蜡会先熔化、气化,发生物理变化;气化的石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常常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发生物理变化。【交流讨论】下列这些物质的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课件展示】①玻璃破碎,②橙子发霉,③铁水铸锅,④木炭燃烧,⑤轮胎爆炸,⑥火药爆炸,⑦木条折断。(物理变化:①③⑤⑦;描述化学性质的是:②④⑥。且说明爆炸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过渡】为什么物质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呢?这都是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物质的性质。【板书】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交流讨论】三星堆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历史,黄金面具光亮如初,铜器表面却锈迹斑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总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水可以随着外界条件改变而以液态、气态或固态的形式存在,但水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其化学性质不变;而金属铝和铁虽然都是银白色的固体,但铝却比铁耐腐蚀,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性质同物质的变化一样,分为两类,分别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总结】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木炭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具有可燃性。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沸点、密度、导电、传热等。【思考与谈论】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哪些是指物理性质,哪些是指化学性质?为什么?(1)木炭能燃烧。(2)木炭是黑色的固体。(3)氧气能通过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氧。(4)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5)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6)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7)金刚石的硬度很高。(8)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描述物理性质的是:2、3、5、7;描述化学性质的是:1、4、6、8)【思考与讨论】物质的性质是固定不变的呢?【结论】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因此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要注明条件。如:常压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沸点是100℃,而在海拔为2000米的高原地区,水的沸点大约为90℃。【实验12】观察下面的实验,并归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演示实验】二氧化碳与氧气的性质(注意闻气体气味的操作方式)【讨论与总结】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气体名称氧气二氧化碳物理性质颜色(标准状况)无色无色物态(标准状况)气态气态气味无味无味化学性质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的变化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是否支持燃烧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