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迎和广场地震学设计_第1页
呼和浩特市迎和广场地震学设计_第2页
呼和浩特市迎和广场地震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和浩特市迎和广场地震学设计

1下分层建筑平面图迎和广场项目位于呼和浩特锡林北路东侧,原内蒙古邮局宿舍庭院,南侧为昭陵大学校,北邻胡铁路局办公室。东侧是一个集商业和办公室于一体的大型公共建筑。地上23层(5层裙子),地下2层,第一和第五楼层商业裙子,总结面98.9米,裙子高度27.8米,建筑面积66915米。地下2层为双层立体停车库,地下1层~地上5层为商业、机房和餐饮,6层~23层为办公区,建筑效果图如图1所示,建筑剖面图如图2所示。该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防类别为丙类(6层~23层)和乙类(地下1层~地上5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2结构体系与计算的分析2.1地下主副板结构平面布置本工程标准层(6层~23层)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其结构平面布置如图3所示。为有效减小主楼偏心收进给裙房带来的扭转效应,并结合楼梯和电梯间的布置,在地下2层~地上5层主楼的四角位置设置4个角筒,其结构平面布置如图4所示。本工程首层~5层平面尺寸为54m×56.25m,主楼平面尺寸为27m×56.25m,其主楼收进尺寸为裙房水平尺寸的50%,超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规定,且本工程为偏心收进,地震作用下容易引起较大的扭转效应。2.2综合计算与分析2.2.1场地震响应分析本工程结构总高度98.9m,根据《呼和浩特市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呼政发8号文)的规定:坚硬、中硬场地上80m以上的高层建筑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场地设计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取为:式中:Amax为场地地面地震动峰值加速度;β(T)为设计地震动加速度放大系数反应谱;αmax为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工程场地地表水平向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其反应谱参数见表1。多遇地震安评谱与规范谱的比较结果如图5所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在短周期部分安评谱大于规范谱,在长周期部分安评谱小于规范谱。图6为本结构分别在多遇地震安评谱和规范谱作用下各层剪力分布,X向和Y向各层剪力安评谱均大于规范谱,故本工程采用安评谱进行设计计算。2.2.2结构体系化效应为准确把握结构的地震反应,本工程采用SATWE和PMSAP两种分析软件进行反应谱分析,反应谱采用安评谱,主要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比较两种软件计算结果可知,SATWE和PMSAP计算结果非常接近,且均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要求。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在首层~5层主楼布置了4个角筒,有效地减小了偏心收进带来的扭转效应,底部五层裙房Y向的楼层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位移的比值最大值为1.27,扭转效应得到较好控制。楼层抗侧刚度比、抗剪承载力及层间位移角分布如图7~10所示。由图7和图8可知:X向和Y向楼层抗侧刚度比值均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的不小于0.9的限值,楼层抗剪承载力随层数增加逐渐减小,其比值满足规范不宜小于0.8的规定,9层和14层处抗剪承载力发生变化,是由于此两层处混凝土柱截面发生改变所致。分析图9和图10可知,在体型收进处(6层)楼层抗侧刚度和层间位移角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变化程度较小。通过合理布置4个角筒,调整角筒的抗侧刚度,减小了由于竖向体型偏心收进带来的层刚度变化的程度,从而减小了由于偏心收进引起的不利影响,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本工程采取以下抗震措施增加体型收进部位结构的耗能能力:1)体型收进上下各两层塔楼周边竖向构件抗震等级提高一级,由一级提高为特一级;2)加强底部楼层偏心收进处下部2层周边竖向构件的构造配筋;3)偏心收进处楼板板厚取为150mm,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方向配筋率不小于0.25%。2.3预应力梁挠度的测定本工程裙房首层~5层结构向外悬挑5.7m,如图11所示。此悬挑梁若采用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很难满足规范对于裂缝和挠度要求,故本工程大跨度悬挑梁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筋采用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直径15.2mm,极限强度标准值1860MPa,夹片式锚具,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fptk。考虑预应力损失和预应力反拱,计算预应力梁的裂缝和挠度。以北侧第一道悬臂主梁为例,截面尺寸为600×1000,悬挑长度为5.7m,考虑荷载长期作用的影响,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挠度值为45mm,大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的限值l0/300=5700×2/300=38mm;预应力混凝土梁考虑预应力反拱后的挠度值为35mm,最大裂缝宽度0.07mm,施加预应力后,减小了裂缝宽度和挠度,预应力悬挑梁较好的满足了规范的要求。3主楼地基结构模型主楼与裙房高度的差异引起基底反力相差悬殊,主楼区域最大,其次是裙房区域,纯地下室区域最小。本工程采用梁板式筏板基础,根据荷载的大小将基础划分为3个区域,如图12基础分区图所示,阴影区为主楼区域,主楼四周向外延伸一跨为A区;裙房区域向纯地下室区延伸一跨为B区;其余区域为C区。A区地梁高2.5m,筏板厚度1.2m;B区地梁高1.6m,筏板厚度0.8m;C区地梁高1.6m,筏板厚度0.6m。为满足主楼下筏板的整体挠度及主楼与相邻裙房框架柱、纯地下室框架柱之间差异沉降的要求,主楼及相关范围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进行地基处理,桩身直径400mm,核心筒及四个角筒下桩间距为1.2m,主楼下其余区域桩间距1.4m,桩长20m,桩端持力层为(7)层粉质黏土。B区和C区为天然地基,天然地基持力层为(5)层砾砂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为300kPa。为增加地下室结构刚度和整体性,使基底反力分布相对均匀,在4个角筒与地下室外墙之间设置4道混凝土墙(深梁),通过应用有限元计算软件Plaxis3D(2012版),并考虑地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本工程的地基变形进行数值分析。其中梁、柱采用3节点线单元模拟,此单元具有轴向和弯曲刚度;基础底板、楼板和墙用板单元模拟;地下室外墙与土体接触部分,通过指定面位移来保证地基基础沉降的准确计算,计算模型见图13。基础沉降计算结果如图14所示,核心筒下最大沉降量计算值为47.16mm,总沉降变形量的计算值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规定的200mm;且差异沉降量的计算值小于规范规定的0.1%L,主楼下筏板整体挠度值不大于规范规定的0.05%。4小体型收进(1)竖向体型偏心收进的高层建筑,可以通过对抗侧力构件的合理布置,使竖向抗侧刚度变化趋于平缓,减小体型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