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古诗词诵读《 书愤》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陆游书愤情境导入:假如你身在《经典传唱人》的现场,并参与到评分环节,你会给这一首《书愤》多少分?(满分10分)/n/m/detail/mv/index.html?vid=i00304kk4ha书愤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节奏(2)重读(3)情感这首诗的基调是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诵读诗歌

初读:吟咏成韵

.朗读指导“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

“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知人论世书愤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写作背景书愤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把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虏北去,北宋灭亡。五月,幸免于难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赵构就是宋高宗。但可悲的是,赵构虽为皇帝,却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领,他惧怕与金朝打仗。绍兴八年(1138年)三月,宋高宗任命秦桧为右相。秦桧于绍兴九年正月不顾一切,同金朝订立和议,向金称臣纳贡。宋高宗所求的只是制止金军的进一步南侵,能保住半壁江山,做金的属国也就心满意足了。“书”:“愤”:题解书愤思考:

(1)所“书”何事?(2)所抒何“愤”?(3)如何“书愤”?动词,书写,抒发。愤懑、悲愤。“书愤”者,抒发胸中悲愤之情也。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年轻的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那沦陷于金人的中原国土,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如山之高。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书”何事?

首联“书”年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曾有高大的战船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洲渡口;也曾有披着铠甲的战马在秋风中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颔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集中回忆描写宋军在瓜洲渡、大散关两地英雄抗金的战斗情景。“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两两相合,构成开阔、壮观的战斗场面。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护自己的国土。此联全用名词,意象两两相合,简洁有致,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颔联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书”何事?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我曾自比长城,立志扫除边患,到头来却愿望落空,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颈联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书”何事?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名显于世,千百年以来谁能与诸葛亮不相上下呢!“书”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尾联译读全诗,思考诗人所“书”何事?书愤

小结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

合作探究一:全诗来看作者所“书”何事?首联全诗中不着一个“愤”字,你能不能体悟诗题中“书愤”究竟因何事而“愤”?(找诗中字眼回答)所“愤”之一:世事艰所“愤”之二:空自许所“愤”之三:鬓先斑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体味诗眼,解读诗歌,把握主旨。所“愤”之一:世事艰“愤”报国无门联系时代背景,“世事艰”暗示了什么?艰者,难也。“世事”也即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报国不仅无功,而且有罪,竟至死罪,这难度似乎难于上青天了。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道出了多少心酸与坎坷。所“愤”之二:空自许“愤”壮志难酬这里运用了一个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塞上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所“愤”之三:鬓先斑“愤”年华空老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髮先斑,皓首皤皤!两相比照,何等悲怆?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我有心,天不予,能不愤乎?所“愤”之四:谁堪伯仲间“愤”收复无望这里又用了一个典故,用意何在?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谁堪伯仲间”,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合作探究二:全诗来看作者因何事而“愤”?1.忧愤国家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2.忧愤朝政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3.忧愤自己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愤”的根源,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时代的悲剧

英雄的悲愤书愤

鉴赏手法作者如何书愤?1、直抒胸臆。“世事艰”直接道出抗金救国道出辛酸与坎坷,暗指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2、用典。一是通过南朝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表达自己此时大志落空,壮志未酬的感慨;二是通过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典故,既追慕先贤业绩,又表明自己的爱国之情至死不移,还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3、对比。一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比,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被排挤不能继续抗战,恢复中原的愿望无法实现;二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是用诸葛亮慷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书愤

鉴赏手法作者如何书愤?4、借古讽今。尾联高度赞扬诸葛亮,实则对南宋朝廷偏安于江南、偷安一时的讽刺,抒发了诗人极大的愤慨。5、白描。纯意象的组合。(楼船、铁马)紧张的战争氛围(夜雪、秋风)恶劣的战争环境(瓜洲渡、大散关)险要的军事据点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形象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6、比喻。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陆游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沉雄浑厚,感慨苍茫,真有英雄暮年之叹。被称为是陆游“一生爱国热情的艺术概括”。结语拓展:品读《书愤》,感悟陆游的爱国情怀书愤其二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其三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衰迟罢试戎衣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