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择题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择题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择题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择题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选择题测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学年第一学期历史选择题适应性训练(四)时间:30分钟总分:100分(每题2.5分)1.宋太祖时期,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同;财政大权从宰相职权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掌管,三司使的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这些举措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B.有利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C.导致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分散D.加强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作用2.北宋使用地方行政体制分离制,在每一高层政区建立多个机构,高层行政组织的数目数倍于高层政区数,中央的行政幅度剧增。以北宋熙宁以后为例,全国共二十三转运使路,每路有漕、宪、仓三个机构,高层行政组织数超七十个。这一制度设计主要目的是A.稳定国家行政成本B.提高中枢决策效率C.强化君主专制权力D.分化地方行政权力3.《宋史》记载:“祖宗(指宋太祖赵匡胤)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所以维持军政,万世不易之法。”这一制度的实行意在A.整顿军队加强地方军事力量B.澄清吏治削弱宰相行政权力C.分权设职防止武将权力膨胀D.崇文抑武提高文官社会地位4.宋太祖、太宗两朝建立了新官制,并没有全部取消旧官制,长期保留唐、五代遗留下来的许多官位职称。中央三省六部二十四司,大都不管本司事务,只是领取高薪、享有崇高政治地位而已。这种现象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B.体现了崇文抑武的国策C.促进了科举制的完善D.助推了冗官冗费的出现5.苏辙在《栾城三集》中指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作者在此强调了王安石变法A.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B.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C.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D.涉及面广百姓莫安其居6.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并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为将。王安石实行的军事改革A.改变宋军编制,实现强军目的 B.减少军费开支,提高军队战斗力C.配合财政改革,革除军制弊端 D.整顿官僚机构,措施完全失当7.北宋时期,宋真宗重用王钦若、丁谓等人,东封西祀,大营宫观。在此背景下,位居宰相的王旦以“祖宗之法”为旗帜,对抗真宗等人越轨的政治行为。由此可见,北宋的祖宗之法A.导致了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B.有利于稳定政治格局C.为北宋的积贫积弱埋下隐患D.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8.宋太祖说:“可以利百代者,惟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一遇凶岁……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禁兵……”“每募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则少一贼”。这一举措的消极影响是A.诱发了灾民起义B.助长了懒惰的世风C.加剧了藩镇割据D.削弱了禁军战斗力9.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欲召王安石到中央政府来工作,“安石屡引疾乞分司”(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任职者,称为分司)一而再,再而三请病假;神宗提拔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司马光多次推辞,最后神宗“诏以告置光怀中,光不得己乃受”。可见北宋时期A.士人普遍孤傲清高B.君主权威日益下C.政治环境相对宽松D.群臣结党制约皇权10.据学者研究,图1、图2分别为北宋和南宋政治地理结构图。据此推断,南宋政治地理结构的变化图1北宋政治地理结构图2南宋政治地理结构A.简化了地方行政层级B.改变北攻南守的形势C.有效防范了武将专权D.有利于维系偏安政权11.1075年,宋代将领王韶收复熙(甘肃临洮)、河(甘肃临夏)、洮(甘肃临潭)、叠(甘肃迭部)、宕(甘肃宕昌)等六州后,招募蕃部弓箭手“营田”,规定“人给地一顷,蕃官两顷”。近洮河处适宜种植水稻,宋王朝遂发淮南、两浙、江南、荆湖、成都等路府“谙晓耕种稻田”的囚犯三百余人,前往熙河地区指导蕃民种稻。这些做法A.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B.稳固了西南边疆的秩序C.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12.宋神宗时期,司马光曾上奏称:“下等、单丁,女户及品官、僧道,本来无役,今使之一概输钱,则是赋敛愈重……富室差得自宽,而贫者困穷日甚”司马光此言意在A.建议宋神宗改革赋税制度B.维护社会下层的根本利益C.谴责政府的横征暴敛行为D.批评王安石变法违背初衷13.南宋户部曾就榷场设置解释说:“为和议已定,恐南北客人私自交易,引惹生事。”据此并结合如图判断,南宋最初设置榷场的主要目的是A.稳定国内和平局势B.推动双方经济互通有无C.活跃边疆地区经济D.维持宋金边境友好局面14.有学者认为,宋代统治集团的特点是:一、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成为地主阶级的主体;二、官僚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呈现不稳定状态;三、官户享有的减免赋役的特权较唐代品官要少。这实质上说明,宋代官僚集团A.逐步出现机会和身份平等的趋势 B.制度构建注重制衡与效率C.地位剧烈变动不利于政权的稳定 D.政治事务处理高度程式化15.辽国统治者认为“君四方者,多二帝(即炎黄二帝)子孙……考之宇文周之《书》,辽本炎帝之后”夏主元昊认为党项族与汉族都是五帝的后代。金熙宗曾“亲祭孔子庙,北面再拜”这些认识或举措旨在A.强化其政权的正统性合法性B.认同华夏民族共同体的观念C.维护“华夷之辨”的传统观念D.推动游牧民族的封建化进程16.少数民族政权辽、金的统治者分别创制并实施“南、北面官”和“猛安谋克”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的共性主要在于A.全面汉化B.胡汉交融C.民族自治D.因俗而治17.下表为金朝的三次政治制度改革。改革统治者部分内容第一次金太祖和金太宗将部落联盟机关改造为勃极烈制度,国家重大事情都要召开勃极烈会议来解决。第二次金熙宗废除了勃极烈制度,在中央设立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三省要职多由宗亲担任。第三次海陵王废除中书、门下省,确立尚书一省为皇帝控制下的唯一最高辅政机构。上述改革A.满足了大一统政权的需要B.促使金朝完成了封建化进程C.有利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说明三省制具有很强适应性18.下图所示为辽朝的国家体制示意图。由此可知,辽朝的国家体制A.促进了蕃汉一体化治理B.不利于强化君主政治权威C.体现了崇文抑武的政策D.源于农牧复合的经济形态19.《金史》记载:“及来流、鸭水、铁骊鳌古之民皆附,东京既平,山西继定,内收辽、汉之降卒,外籍部族之健士,尝用辽人讹里野以北部百三十户为一谋克,汉人王六儿以诸州汉人六十五户为一谋克,王伯龙及高从祐等并领所部为一猛安。”可见,金朝的猛安谋克制A.吸收了契丹人和汉族人 B.推动了女真族统一全国C.保证了在军事斗争中的胜利 D.以契丹人和汉族人为主20.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 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 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21.元朝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时代,《辽》《宋》《金》史由多民族史学家共同编修;儒家经典著作译为蒙文出版。蒙古、契丹、女真人中涌现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传播。这些史实说明,元朝A.推动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进程B.开创运用少数民族文字编修史籍先例C.儒家学说开始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D.促进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日趋国际化22.元朝,各行省重大事务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作出决定,但地方也可对处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自行裁量,并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A.不利于地方政治稳定B.容易造成国家的分裂C.避免政府决策失误的出现D.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23.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的传统做法,“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其主要意图是A.防止地方据险割据B.整合资源发展经济C.加强边疆地区管理D.完善基层行政组织24.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终,这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元朝成功治理边疆的经验有①发动西征,设立四大汗国②在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③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④对于吐蕃地区,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5.宋代瓷器较前代更加丰富,有碗、盘、碟、洗、盏、托、瓶、壶、罐、钵、尊、盆、渣斗、炉、枕等。工匠们利用粗细、横直、长短、弯曲不同的外部轮廓线,组合成不同形体,它们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这反映出宋代瓷器A.生产工序较复杂 B.主要服务于下层民众C.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 D.商品化程度较高26.庄绰在《鸡肋编》中记载:“(南宋)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初,麦一斛至万二千钱,农获其利,倍于种稻,而佃户输租,只有秋课,而种麦之利,独归客户。于是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这一变化反映了A.人口南迁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破坏B.我国传统的农业格局基本上被打破C.有利于江南形成稳定的稻麦轮作制D.南方农业经济的种植结构严重失衡27.以诗证史是史学研究的方法之一。下表中宋人诗句与其可以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对应正确的是诗句诗句历史现象A碧豆密争桑荫底,绿荷杂出稻花中土地利用率提高B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斗升求市人赋税征收货币化C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雇佣劳动普遍化D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人身控制的减弱A.AB.BC.CD.D28.宋代茶树的栽培地区越来越广,淮南、两浙、荆湖、福建及四川诸路,茶园十分普遍。仅两浙、荆湖、福建地区输送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一千四五百万斤。棉花的种植,在福建、广东一带逐渐盛行。养蚕和种桑、麻的地区比以前也有扩大。这说明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C.经济重心最终南移D.江南的生产力不断提高29.如表是宋代书院分布情况表。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是宋代书院分布情况(单位:个)地区河北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数量3411292017A.中原人口南渡B.经济重心南移C.政府大力提倡文治D.南北分卷制度实行30.据学者考证,苏轼长子为中书舍人石昌言孙女婿,次子娶了欧阳修孙女,幼子娶翰林学士范镇孙女;苏辙的长子娶翰林学士梁颢的曾孙女,另有两子分别娶龙图阁直学士黄实之二女。由此可见,宋代A.宗法血缘维系权力垄断B.官僚结党营私现象突出C.婚嫁男女身份趋于平等D.婚姻择偶注重功利名誉31.下图为元代运河岁运数(单位:石)。图中信息反映出,元代A.国内贸易发展迅速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丝绸之路的畅通D.重视修建水利工程32.宋代理学家发挥《中庸》的“天命之谓性”说,确证人人生来就有善的德性,善的德性根源于天,神圣而又庄严,需要人用一生来护持和坚守。人对自身善性的修养是责任,亦是权利。这表明宋代理学A.主张消除人的欲望B.注重塑造人的品德C.强调人要敬畏自然D.意在维护个人权利33.下图所示为某学者对元代科技文献学科分布的统计(单位篇)这可用于说明,元代注:图中的“数学”不包括天文历象推演和占卜类的数学著作A.重视实用技术传播B.科技进入总结阶段C.科技著作助力海外探险D.战争需要推动科学研究34.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有这样一段评论:“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下列能体现“宋其三变”的是①门第观念淡化②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③贱民阶层消失④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5.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用川、滇茶叶交易西藏马匹、药材的一条商贸之路。宋代在成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各置榷场和买马司;元代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据此可知,茶马交易A.政府发挥主导与管理作用B.强化对边疆地区的垂直管理C.对重农抑商政策产生冲击D.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经济交流36.宋代在州、府及军的治所基本都设置了都商税务或者都税务。除了州、府的附郭县以外,县治一般都设有税务或税场。在县以下的“小都市”、小聚落中,很多也设有税务或税场。这些务、场设有监官。这些举措A.说明商税成为第一税源 B.表明商人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C.反映出坊市制度被打破 D.意图规范商业活动和保证税收37.宋代小商小贩们散布街头,叫卖、吆喝是他们主要的口头广告形式。当时“廛市有摇小鼓而售戏面具者”,“摇小鼓”是在叫卖吆喝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特色音响广告,借助一定的器具,形成一定的音乐认知,成为特定的引向具体商品的替身。这反映出宋代A.商业助推词曲革新B.城市经济形态正转型C.商业文化获得发展D.传统音乐走向世俗化38.宋代大量出现研究自然万物的谐录,如《墨谱》《云林石谱》《茶录》《酒谱》《笋谱》《菌谱》《笋谱》《菌谱》《蟹谱》《昆虫草木略》等。还有著名的《梦溪笔谈》,这本著作记载了当时宋杂治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堪称“北宋百科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