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第7单元新高考讲座1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外交经济建设和科技教育_第1页
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第7单元新高考讲座1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外交经济建设和科技教育_第2页
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第7单元新高考讲座1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外交经济建设和科技教育_第3页
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第7单元新高考讲座1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外交经济建设和科技教育_第4页
新高考通史版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部分第7单元新高考讲座1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外交经济建设和科技教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1.命题点:不同时期中共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影响下表中1927年至1928年、1949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变化的共同因素是()党员总数(万人)工人党员比列(%)农民党员比例(%)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前5.850.818.71928年6月13.010.976.61949年底448.82.559.61956年1250.48.852.4A.工农联盟的发展壮大B.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C.中国共产党工作中心的转移D.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尝试解答]________C[根据材料可知,与1927年中共五大召开前相比,1928年6月,工人党员比例迅速下降,农民党员比例迅速上升,该现象与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有关;与1949年底相比,1956年,工人党员比例有所上升,农民党员比例有所下降,这与此时党的工作中心已经由农村转向城市有关,故C项正确。]2.命题点:新中国的外交关系(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下列不同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示意图中,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建交状况的是()ABCD[尝试解答]________B[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加强了中国同亚非拉国家和欧洲国家的外交联系,因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开始增多,故B项正确,A项错误;中美关系缓和后,中国与美洲国家的外交联系才得以加强,故C、D两项错误。]3.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020·浙江新高考等级考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徽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尝试解答]________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齿轮和麦稻穗分别代表着工人和农民,进而推断出这标志着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故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尚未全面展开,故A项错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在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后,故B项错误;材料突出新事物的象征意义,而不是旧制度被推翻,故C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计量史学以表格形式将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比例的变化加以呈现,要求分析判断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原因第2题图示呈现以图示的形式,展示不同年代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目统计,命题方式灵活,延伸了思考空间,对审题提出了更高要求第3题创设情境新中国国徽图案中的齿轮和麦稻穗的象征转换思维齿轮象征工人阶级,麦稻穗象征农民阶级,寓意“工农联盟”4.命题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尝试解答]________C[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调整了生产关系,于是出现了材料中的变化,故C项正确。]5.命题点: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建设(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1956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表彰了4700余名“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和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的全国先进生产者。这反映了当时()A.“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人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C.三大改造胜利结束 D.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尝试解答]________B[1956年是“一五”计划期间,根据“提前完成并达到优等质量五年计划指标”可知,我国“一五”计划出现了提前完成的情况,说明了当时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高涨,故选B项;A项是表面现象,不能反映本质内容,排除;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才宣告完成,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提前完成“一五”计划,没有体现科技的突破,排除D项。]题号命题特点第4题创设情境由河北定县农业机械的使用情景结合1952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进行分析,还原历史情境第5题创设情境1956年,全国生产者代表大会,隆重表彰众多先进生产者核心价值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劳动精神和家国情怀意识[全国卷·命题点研析借鉴]1.命题点:中共八大对当时国家工作任务的分析(2018·全国卷Ⅲ)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尝试解答]________C[根据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材料中法制建设的提出说明法制建设与我国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相适应,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加强法制建设,并未说明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故A项错误;新政权的组建工作是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任务,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我国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是在改革开放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2.命题点: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的发展(2016·全国卷Ⅰ)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尝试解答]________B[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较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转向反对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借此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于是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上升的情况,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政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故C项错误。]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紧扣热点中共八大关于“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律”有关论述,契合当今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第2题经济“搭台”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重变化政治“唱戏”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的原理与史实的联系3.命题点: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建设(2018·全国卷Ⅱ)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尝试解答]________B[题中漫画反映了妇女的地位及作用,其不仅是家庭主妇,量布做衣服,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可以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体现了女性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故B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排除;当时城乡差别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故排除D项。]4.命题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建设(2018·全国卷Ⅰ)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尝试解答]________D[题中漫画反映的是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入深山开采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故D项正确;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后,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故排除A项;“开始”说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题号命题特点第3题、第4题情景鲜活均以漫画作为命题材料,人物形象生动,信息更直观热度不减均考查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一五”计划价值观念第3题是突出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第4题是以积极的态度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5.命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教育发展的特点(2019·全国卷Ⅰ)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尝试解答]________D[“1954年”处于“一五”计划期间,当时中国借鉴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材料中现象正是当时中国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的反映,故选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前沿仍有很大差距,并且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不等于我国科研已和国际前沿接轨,故A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虽学习苏联,但并非国人全面反思苏联经验,故C项错误。]6.命题点: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2017·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尝试解答]________C[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判断出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故A项错误;材料只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未提及其与生产劳动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高考制度恢复与高等教育普及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7.命题点:现代中国的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2017·全国卷Ⅲ)如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尝试解答]________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开展扫盲教育,因此出现了婆媳二人冒着严寒去补习班的场景。该作品明显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教育这一社会现实,故C项正确。]题号命题特点第5题转换思维试题形式上是考查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的原因,实际上是考查“一五”计划工业化的建设问题第6题隐含热点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第7题独特视角以艺术作品为载体创设情境,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的新气象,即农民对知识的渴望鲜活素材图片材料,更加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和时代气息[经典题·考能提升仿真练]1.(2020·安徽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国共产党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这反映出()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C[由材料“第一次……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第二次……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可知,《共同纲领》名称的变化体现出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故选C项;新中国政党制度的成熟是在1956年,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前中国革命的性质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排除B项;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2.(2021·河北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1957年的工业产值计划中,生产资料工业占38%,消费资料工业占62%。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生产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仍然要高于消费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要求1962年生产资料工业和消费资料工业各占50%左右。据此可知,“一五”“二五”期间的经济建设计划()A.存在着冒进倾向 B.深受苏联政府影响C.注重工业结构调整 D.着重轻工业的发展B[根据“生产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仍然要高于消费资料工业的增长速度”可知,在“一五”“二五”计划期间的经济建设计划中,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始终高于消费资料工业的发展速度,生产资料工业属于重工业,说明当时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受苏联经济发展特点的影响,故选B项,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存在冒进倾向,排除A项;“一五”“二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计划注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并非是进行工业结构调整,排除C项。]3.下面是中国1949—1952年工业产值中各类经济类型的变化表。表格信息表明当时中国()年份合计全民所有制工业集体所有制工业公私合营工业私营工业个体工业绝对额(亿元)1949140.236.80.72.268.332.21950191.262.51.54.172.850.31951263.590.83.48.0101.260.11952343.3142.611.213.7105.270.6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B.工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C.公有制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B[根据表格可知,1949—1952年所有类型工业产值都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B项;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1956年,排除A项;根据表格可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比例高于公有制经济,排除C项;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是在1953年的“一五”计划,排除D项。]4.(2021·重庆选择性考试适应性测试)下面是1959-1963年中国财政收支表,体现了当时的财政收支变化情况。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1959-1963年中国财政收支表年份总收入(亿元)总支出(亿元)收支差额(亿元)1959487.12543.17-56.051960572.29643.68-71.391961356.06356.09-0.031962313.55294.8818.671963342.25332.0510.20A.“一五”计划的实施B.苏联加大了对华援助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D.“八字方针”的有效实行D[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至1961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困难时期,故整体上处于财政赤字局面,1962年我国开始国民经济调整,推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有所好转,故财政收支大体持平,故D项符合题意;“一五”计划实施于1953-1956年,排除A项;20世纪60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