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泰山中学2023级高一上学期十月份月考语文试题命题:鞠恒瑞审核:李景林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3.答题卡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如何建设乡村文化。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二是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蔑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乡村。由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每一类文化的存在空间、呈现形态都不尽相同。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源请家威杏MXSJ663程之中。三是乡村生活。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体。失去了乡村生活,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成为“展品”和记忆。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在理解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只有农民最理解乡村文化与自身生产、生活的关系。任何排斥农民主体地位,试图越俎代庖,把本来的主人变成看客的做法,都必然失败。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如倡导德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均是来自基层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丰富的农业文化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存在于乡村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农家院落及其特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村落形态、村落公共空间,乡村的劳动与消费方式、节日与交往习俗,以及乡村的家庭、家族、邻里、亲缘关系等,都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和延续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乡村文化建设只有从保护村落开始,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出现建设性破坏。(摘编自朱启臻《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材料二: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关于乡村文化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清晰地认识乡村文化的三个问题是提高乡村文化建设有效性的重要条件。B.乡村文化由农耕文化、乡村手艺、乡村景观文化、乡村节日与习俗组成,缺一不可。C.乡村文化存在于乡村空间形态中,其功能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感化或教育。D.乡村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只能是农民,他们最能理解乡村文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其首要任务是弄清乡村文化的类别、内涵等。B.现在的和谐、共享、低碳理念,与农耕文明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一脉相承。C.作者运用史禄国先生所述的例子,证明了中国人不管条件如何也要坚持种地的固执。D.土地是种地人赖以生存的资本,但它的不可流动性,也会使之成为种地人的束缚。3.下列行为不能完全视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A.十二里屯收集村民旧房改造剩下的砖瓦、老式门窗等材料建设“乡村记忆馆”。B.小油坊村改造村居环境,打造特色乡村,创建国学小镇,吸引众多远近游客。C.城关镇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大面积在老城、新城圈地划块,建单元楼。D.李圈村党员群众修缮革命旧址,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述思路。【答案】1.A2.D3.C4.首先,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指出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继而围绕中心论点,从乡村文化的种类、载体和建设原则三方面加以论述,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缺一不可”错误,材料一“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说的是乡村文化的分类。C.“乡村文化存在于乡村空间形态中,其功能是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感化或教育”错,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感化或教育的是村落空间;D.“只能是”错误,材料一“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强调农民与乡村文化的密切关系,但不等于说乡村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只能是农民。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前提”错,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而不是前提;B.“一脉相承”错误,原文材料一是说“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C.“固执”错误,是与泥土不可分割的情感,是“乡土性”。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C.“强力推进”“大面积在老城、新城圈地划块,建单元楼”不符合坚持民主原则和保护村落原则,不能完全视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有效举措。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五段,呈总分式结构,第一段是总说,其余四段是分说。第一段,“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开篇亮明观点,指出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第二段“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二是乡村手艺”“三是乡村景观文化”“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第三段“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在乡村”,第四、五段“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分别从乡村文化的种类、载体和建设原则角度加以论述,思路清晰,观点鲜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安陌上无穷树(节选)李修文病房里的岳老师,还有那个七岁的小病号,在住进同一间病房之前,两人互不相识。我只知道: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但是由于那所小学已经关闭多年,岳老师事实上好多年都没当老师了;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自此便在父母的带领下,踏遍了河山,到处求医问药。于他来说,医院就是学校,而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变作老师和学生。除了在这家医院,几年下来,我已经几度和岳老师在别的医院相遇,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虽说从前她只是语文老师,但在这里她却什么都教,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为了教好小病号,她甚至要妹妹每次看她时都带来了一堆书来。中午时分,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之中神采奕奕的时刻——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出许多问题来考小病号。古诗词、加减乘除、英语单词……什么都考。最后,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照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毕竟生性顽劣,只要病情稍好,就在病房里奔来跑去,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便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两句古诗,上句是“长安陌上无穷树”,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她罚他背三百遍。很奇怪,无论小病号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好像在他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试的时候,死活都背不出来。到最后,连他自己都愤怒了。他愤怒地问岳老师:“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说起来,前前后后,我目睹过岳老师的两次哭泣,而这两场泪水其实都是为小病号流的。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要教小病号更多,甚至,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也更多。她自己的骨病本就不轻,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让他喝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他的父母已经决定,要转院去北京。听到这个消息后的差不多一个星期里,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辗转难眠。深夜,她悄悄离开病房,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跟我说过,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这一晚,不知何故,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时,我不由得哽咽了:无论如何,这一场人世,终究值得一过——蜡烛点亮了,惊恐和更加惊恐的人聚拢了。聚也好散也罢,都只是一副名相,一场开端。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被开除工作时是生计的弃儿,在离婚登记处是婚姻的弃儿,终年蛰居病房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弃儿,迟早相见,再迟早分散。但是,就在聚散之间,是反抗将我们连接在一起。在贫困里,认真听窗外的风声;在孤独中,干脆自己给自己造一座非要坐穿的牢房;这都叫作反抗。在反抗中,我们变得可笑、无稽甚至令人憎恶,但这就是人人都不能推卸的命。但是,有一件事情足以告慰自己:你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剩下,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反抗的痕迹。在这世上走过一遭,唯有反抗二字,才能匹配最后时刻的尊严。夜快要结束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我没有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她迟早会醒来——稍晚一点,会起风,大风撞击窗户,她会醒来;再晚一点,骨病会发作,疼痛使她惊叫一声,再抽搐着醒来。醒来即是命运。这命运也包含着突然地离别。九点钟,小病号跟着父母离开了。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可是,那本教材,虽说只差一点点就要编完,终究还是没编完。岳老师将它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一开始,她全然没有注意,只是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突然,她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声。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她,人们全都陷于沉默之中,听凭她哭下去。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摘编自李修文《山河袈裟》,有删改)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首先出现在小病号的答问中,直至小病号离别时背出下句再次出现,串联起整个故事,使叙述集中而清晰。B.文中小病号背不出诗句,除了生性顽劣不愿学习,还因为年纪尚小并不能理解诗句中的离愁别绪和深层含义。C.文中写岳老师哭泣时,“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这一动作描写突显出岳老师的斯文怯懦。D.文中写了岳老师与小病号的分别,更含蓄的书写了人生更为极致的另一种分别,即生死离别。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到最后才出现诗句的后半句“唯有垂杨管别离”,是作者设置悬念吸引读者。B.岳老师苍白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显现出她以自己的方式“反抗”命运,令人尊敬。C.文章表现了主人公的坚强和反抗不幸命运的态度,哀而不伤,显现了人性之美。D.文章的语言风格是温润节制而富有哲理的,于细节处蕴藏着强烈情感触动人心。7.岳老师的两次哭泣所蕴含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8.“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垂杨。”文章结尾意味深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5.C6.A7.①第一次哭泣更多的是为小病号如此年幼就将因为病痛而“活不了几年了”感到伤心,更为小病号不懂得“反抗”命运而感到痛心;

②第二次哭泣则是岳老师因为与小病号的离别而伤感,更因为离别时小病号终于读懂了诗句,也开始懂得“反抗”命运而感到欣慰。8.①文末“唯一的垂柳”运用经典意象,表明惜别和慰藉之意,引诗句入文,与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巧妙对应,上下诗句一出一对,可谓贯穿全文的线索,托垂柳以写情,倍增离情别绪,意境悠远。

②“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表明文章离别的结局,为全文营造诗意的氛围。离别时小病号终于读懂了诗句,也开始懂得“反抗”命运,正是岳老师心中最大的安慰。

③“似乎人人都知道”延伸话题,深化主旨。文章以“我”的视角来讲述与思考岳老师与小病号的交往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善与美,也突显出本文深刻的主题:面对不期而遇的苦难与命运,人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去反抗,这才能匹配生命的尊严。【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斯文怯懦”错误。是深切的痛心。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是作者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错误。并不是设置悬念,是正常的情节推进。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情感的能力。由“他愤怒地问岳老师:‘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这天中午,小病号愤怒地问完,岳老师借口去打开水,到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她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靠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可知,第一次哭泣更多的是为小病号如此年幼就将因为病痛而“活不了几年了”感到伤心,更为小病号不懂得“反抗”命运而感到痛心;由“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没有人上前劝说她,人们全都陷于沉默之中,听凭她哭下去。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可知,第二次哭泣则是岳老师因为与小病号的离别而伤感,更因为离别时小病号终于读懂了诗句,也开始懂得“反抗”命运而感到欣慰。【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的能力。由“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长安陌上无穷树”可知,文末“唯一的垂柳”运用经典意象,表明惜别和慰藉之意,引诗句入文,与标题“长安陌上无穷树”巧妙对应,上下诗句一出一对,可谓贯穿全文的线索,托垂柳以写情,倍增离情别绪,意境悠远。由“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可知,表明文章离别的结局,为全文营造诗意的氛围。离别时小病号终于读懂了诗句,也开始懂得“反抗”命运,正是岳老师心中最大的安慰。由“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几年下来,我已经几度和岳老师在别的医院相遇,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以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每一天,只要两个人一输完液,一刻也不能等,她马上就开始给小病号上课”可知,岳老师以自己的方式“反抗”命运,令人尊敬;“似乎人人都知道”延伸话题,深化主旨。文章以“我”的视角来讲述与思考岳老师与小病号的交往经历,表现了主人公的坚强和反抗不幸命运的态度,哀而不伤,显现了人性之美,也突显出本文深刻的主题:面对不期而遇的苦难与命运,人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去反抗,这才能匹配生命的尊严。二、文言文阅读(48分)(一)基础知识及基本能力(本题共10小题,26分)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的意思是“(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所以“惑”的意思是“糊涂”。故选D。【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或师焉,或不焉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士大夫之族C.其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吾尝跂而望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本题,A项,①焉:句末语气词。②焉:句末语气词;B项,①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之:代词,这;C项,①其:副词,表揣测,大概。②其:代词,代指书;D项,①而:连词,表修饰。②而:连词,表承接。故选A。11.下列选择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金就砺则利②虽有槁暴③传道受业解惑也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⑤知明而行无过⑥或师焉,或不焉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生非异也A.①③⑥⑧ B.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 D.③⑤⑥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用法以及理解能力。①没有通假字;句意: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②有,通“又”;暴,通“曝”,晒干;句意: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③受,通“授”,教授;句意:(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④没有通假字;句意: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⑤知,通“智”,智慧;句意:智慧明达与行动没有过错。⑥“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句意: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⑦没有通假字;句意: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⑧生,通“性”,资质、禀赋。句意: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②③⑤⑥⑧均含通假字。故选D。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古之学者必有师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吾从而师之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小学而大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金:古义,金属,此处指金属做的刀剑;今义,金子。句意:金属做的刀剑在磨刀石上磨就变锋利。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句意:古代的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B.江海:古今同义,指江河大海。句意: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童子:古今同义,小孩。句意: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C.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识渊博。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从而:古义,是两个词,跟从并且;今义,是一个表示结果、目的的连词。句意:我跟从他并且把他当作老师。D.爪牙:古义,指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帮凶。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是一个名词,指学制的初级阶段。句意: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遗漏了。故选B。13.下面关于句式的归纳正确的是()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③马之千里者④白雪纷纷何所似?⑤如鸣佩环⑥甚矣,汝之不惠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C.①④不同⑤⑥相同 D.①⑤相同②⑥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懂得句子停顿,不理解疑惑。③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千里马。句意:日行千里的马。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白雪纷纷所似何?句意: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⑤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如佩环鸣。句意: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⑥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句意:你太不聪明了啊。①④不同⑤⑥相同。故选C。1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此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A.名词作动词,学习。句意: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B.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C.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辱。句意: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D.形容词做名词,圣人。句意: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故选B。1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作《师说》以贻之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下圣人也远矣D.小学而大遗/人非生而知之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介词,跟、向/介词,对于。句意: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他。句意:(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C.均为代词,他们。句意:他们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他们的才能远低于圣人。D.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句意: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放弃。/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故选C。16.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唐代的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刘禹锡是这次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坚持摈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B.“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曾巩,以及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C.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说”是一种说明文的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情。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性恶论”,荀子认为可以通过学习、教化来改变人性之“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A.“刘禹锡”错误,应该是柳宗元。B.“唐代的……曾巩”错误,曾巩是宋代的。C.“‘说’是一种说明文文体”错误,“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故选D。17.小文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你认为哪句话送给他最合适?()A.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B.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此题问的是“小强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你认为哪句话送给他最合适”,“在学习上得过且过”,说明学习不认真,因此要选出能对小强起到劝说和指导作用的句子。A.出自韩愈《师说》,是指所听到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术各有研究方向。不合语境。B.出自韩愈《师说》,意为圣人之所以圣明,愚人之所以愚昧,大概都是由于不拜师学习的原因吧?这里用“愚人”一词不合适,且小明也并非不拜师学习,不合语境。C.出自《荀子劝学》,意思是劣马拉着车走十天,也会超过千里马跳跃一次的距离,强调坚持的重要性。“驽马”的说法不得体,不合语境,D.出自《中庸第二十章》中关于治学的名句,意思是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综台来看,D项符合要求。故选D。18.课内文言文翻译(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答案】(1)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非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2)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钝。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会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吧?【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本题考查的都是课内的句子,第一句关键点:假,借助;致,到达;水,动词,游水;绝,横渡。第二句关键点:是故,所以;之所以,……的原因;其……乎,大概……吧?。点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二)课内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击空明兮溯流光流光:江面浮动的月光B.舳舻千里舳舻: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C.哀吾生之须臾须臾:一瞬间,片刻D.托遗响于悲风悲风:悲凉的箫声20.对文中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我国古代传统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法,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斗牛,斗宿和牛宿。我国古代将黄道附近的星空分为二十八宿,东南西北各七宿。C.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曹操的名,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D.周郎,即周瑜,称周瑜为“周郎”,在这里既是因为周瑜年轻,也有对周瑜的赞美之意。21.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游赤壁的情景,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这段文字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B.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一曲洞箫,凄切婉转,隐喻了客人怅惘、失意的胸怀。C.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从客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其中包含着一种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当时思想的一个方面。D.在第四段中,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如“清风明月”;该取的就取,如“非吾之所有”。22.文章末段有何作用?【答案】19.D20.C21.D22.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体现出充分的哲学思考后真正的超越。【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悲风:悲凉的秋风。句意: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孟德’是曹操的名”错误,“孟德”是曹操的字。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不该取的不取,如‘清风明月’;该取的就取,如‘非吾之所有’”错误,由原文“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可知,应该是:不该取的不取,如“非吾之所有”;该取的就取,如“清风明月”。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最后一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一方面照应开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另一方面,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出充分的哲学思考后真正的超越。参考译文:赤壁赋苏轼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于是举杯邀客人同饮,吟咏《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我们听任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多么辽阔呀,像是凌空乘风飞去,不知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呀,好像变成了神仙,飞离尘世,登上仙境。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江面浮动的月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苏先生我不禁容色改变,整理了衣裳端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水环绕,一片苍翠,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一下子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客人听了之后,高兴地笑了,洗净杯子,重新斟酒。菜肴果品已吃完了,杯盘杂乱地放着。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中,不知不觉东方已经亮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3)《师说》中把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点明作者的态度和最终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5)韩愈《师说》中说明自己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扬李蟠能行古人从师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吾尝跂而望矣②.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③.上食埃土④.下饮黄泉⑤.小学而大遗⑥.吾未见其明也⑦.吾尝终日而思矣⑧.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⑨.余嘉其能行古道⑩.作师说以贻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跂、博、遗、臾、嘉、贻。三、语言运用题(1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匀。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②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闻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清香甜脆的小白梨,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再配上为拜月用的,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与黄的红的鸡冠花,可就使人顾不得只去享口福,而是已经辨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③那些水果,无论是在店里或摊子上,___①___,果皮上的白霜一点也没蹭掉,而都被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况且,___②__!他们精心的把摊子摆好,而后用清脆的嗓音唱出有腔调的“果赞”:“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歌声在香气中颤动,给苹果葡萄的静丽配上音乐,使人们的脚步放慢,听着看着嗅着北平之秋的美丽。24.文中第①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A.比拟、比喻、夸张 B.比拟、比喻、排比C对偶、借代、排比 D.对偶、借代、夸张25.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4.B25.①.都摆列的那么好②.他们还会唱呢【解析】【2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这一句中就综合运用了排比和比拟(拟人)的手法。“那么……”句式整齐一致,构成排比;“含着笑”模仿人的情态,是比拟手法;“披着各色的霞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此段没有夸张、借代、对偶修辞,排除ACD。故选B。【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前面可知,这句话应是围绕前面的“水果”来说的,结合后面“有的摆成放着香气的立体的图案画,使人感到那些果贩都是些艺术家,他们会使美的东西更美一些”可知,这里应是说这些水果摆放非常好看。②“况且”之前是说果贩们在摆放水果方面的技巧,后面是写果贩们唱有腔调的“果赞”,由此可知,此处应是说“他们还会唱呢”。(二)26.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请参考示例,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对所给内容进行批注。示例:读书批注卡作者:苏轼内容: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仔细研读,深入思考,才能品出其意蕴。读书批注卡作者:张潮内容: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答案】(示例1)读书既要常看,也要讲究阅读方法,更要学以致用。(示例2)这段话,将读书之道阐述得深刻而透彻,可谓精辟!【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主要考查批注,题干提示“批注可以写心得、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结合所给语句内容分析。“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将读书之道阐述得深刻而透彻。想要很多书,很容易,关键是会不会看,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