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7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7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7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7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27张)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古诗词诵读作品梳理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其二)梁甫行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知识链接《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花weì佳美、珍贵的树繁盛花给予,馈赠香气满送达历时很久重点赏析(1)炼字“盈”字将人和花密切融合,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执花在手痴痴久立的无可奈何。(2)表现手法①前六句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第七句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②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重点赏析(3)形象塑造了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4)意象“奇树”的花香气特别浓郁,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5)情感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的无可奈何、自我宽慰,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诗歌赏析始终暗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方面,花事的兴盛,显示了人物的孤独和痛苦;另一方面,还隐藏着更深的一层意思,那就是:花事虽盛,可是风吹雨打,很快就会败落,那正是主人公一生遭遇的象征。用花比喻女主人公的青春不长,红颜易老。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从前面六句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本来是极力赞扬的。可是写到这里,突然又说“此物何足贵”,未免使人有点惊疑。其实,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是说花的可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深切的怀念之情。第一至四句描绘了春天庭院中妇女折花送给丈夫的场景。这种场景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的意境,引人遐想。第五、六句紧承前两句来写,描绘出了花的珍贵,暗示了人物的神情。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相思怀念。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作品主旨表达了女主人公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之情。龟虽寿曹

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神龟虽寿,犹有竟①时;腾蛇②乘雾,终为土灰。老骥③伏枥④,志在千里;烈士⑤暮年,壮心不已。盈缩⑥之期,不但在天;养怡⑦之福,可得永年⑧。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重点注释竟:终结,这里指死去。腾蛇:传说中一种能腾云驾雾的神蛇。骥:骏马,好马。枥:马槽。烈士:有气节有壮志的人盈缩: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养怡:指调养身心,保持心情愉快。怡,愉快。永年:长寿。重点赏析(1))修辞手法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2)情感①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体现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②“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呼应开头,体现辩证思维,即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但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作品主旨这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体现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显示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赠从弟(其二)刘

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作者简介刘桢(?—217),字公干,山东东平宁阳人。三国时魏名士,博学有才,“建安七子”之一,与魏文帝友善。刘桢的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三首为其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亭亭①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②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③,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④?松柏有本性。重点注释亭亭:挺拔的样子。一何:多么。 惨凄:凛冽、严酷。罹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重点赏析(1))炼字①“亭亭”表示松的傲岸姿态;“瑟瑟”模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以“谷中风”映衬“山上松”,突出青松的傲骨。②两个“一何”,前者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后者突出松枝的雄健挺拔。(2)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让“山上松”和“谷中风”展开较量,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又用“一何”加以咏叹,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接着以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在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3)修辞手法尾联以设问作结。诗人从“亭亭”“端正”的外表透视到松柏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作品主旨这是一首咏物诗,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表现了诗人坚贞的品格和对堂弟的劝勉之意。梁甫行曹

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是曹操的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八方各异气①,千里殊②风雨。剧③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④象禽兽,行止依林阻⑤。柴门何萧条,狐兔翔⑥我宇⑦。重点注释异气:气候不同。殊:不同。剧:艰难。妻子:妻子儿女。林阻:山林险阻之地。翔:自在地行走。宇:房屋。诗歌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有感而作。三国乱世,人民有家不能居,只好逃到荒山野岭,与野兽为伍。诗的开篇,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施惠于民;中间四句,不假雕饰,如实记录了百姓流离失所的困境;最后两句,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承接前面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感慨,深化了主题。重点赏析(1)表现手法①衬托。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衬托出海边人民生活环境的恶劣及他们内心的恐惧与凄楚。②白描。中间四句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