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探究》7700字_第1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探究》7700字_第2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探究》7700字_第3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探究》7700字_第4页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探究》77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模式探究目录TOC\o"1-3"\h\u85第1章绪论 1100301.1研究背景 1100101.2研究意义 1234521.3研究现状 2113161.3.1国外研究现状 239061.3.2国内研究现状 2189521.4基本概念 316901.4.1慢性心力衰竭的概念 3371.4.2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 3255841.4.3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 327839第2章研究对象及方法 513932.1研究对象 5294192.2研究方法 5207302.2.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571142.2.2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5171692.2.3观察指标 5210002.2.4统计学处理 6747第3章数据结果分析 7210833.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729313.2正常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及影响 7166093.3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及影响 814760第4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 947524.1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9211994.2应用自我管理模式 9130854.3给予积极的心理状态 926952第5章总结 1121238参考文献 12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学术上将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定性为由多种并发症所引起的心脏类疾病,属于终末阶段,持续性强是其典型特征,复发几率大,死亡率高。医治的基本手段是查找病灶及诱因,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促使症状有所减轻,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承受力,让患者的生活水平得以显著改善,有效避免心室重塑,最大限度的降低心衰发生的可能及由此引发的死亡风险。据临床研究证实,康复运动可增加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耐力,降低心肌缺血,降低病死率。2013年加拿大心脏病学会更新的心衰管理指南中指出:强烈推荐所有纽约心脏病学会评定为心功能Ⅰ-Ⅲ级的患者均应接受心脏康复训练,以提高生活质量和体能。那么了解康复运动时心肌的代谢情况,有助于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运动风险评估。医学上主要是根据心肌耗氧量(取决于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因而医学上通常用“心率×收缩压”(即二量乘积)来作为指标参考)来对患者的心肌代谢水平进行有效评估。此方法方便简单,又比心率控制法或血压监测法更为准确可靠。1.2研究意义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患者原本正常的心脏受到多种并发症的影响而导致心肌收缩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心脏处的血液淤堵无法正常排出,给心脏造成严重的负荷。这种病症大多出现于老年群体中,不管是复发率还是死亡率都高于其他人群,是心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护理的快速发展,其模式也随之转变,舒适护理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且被证实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内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不只是会导致患者的正常机体功能无法发挥作用,同时后续的并发风险也较高,导致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及生活水平严重降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科学合理的护理手段对于缓解病情作用明显,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提高患者的幸福生活指数。基于此,重视并强化对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不管是出于对患者的心理辅导还是病情治疗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1.3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ProfMarcAPfefferMDa等人(2019)研究了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或更低、因既往不耐受而未接受或是正在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以及LVEF高于40%的患者。目的是找出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是否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研究结果表明:坎地沙坦一般耐受性良好,显著减少心血管死亡和因心力衰竭住院的人数。射血分数或基线治疗没有改变这些影响[1]。FKoehler和SWinkler等人(2019)旨在确定由医生主导的远程医疗管理(RTM)与常规护理相比,是否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HF)住院患者的死亡率[2]。CCJosep和LMitja等人(2018)认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受损,是治疗干预的重要目标。铁稳态受损可能是心力衰竭患者身体状况不佳的原因之一。将459例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和铁缺乏症(伴或不伴贫血)患者分为流式细胞术和安慰剂(2:1)。在基线和治疗4周、12周和24周后,使用通用EQ-5D问卷和疾病特异性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对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CHF缺铁患者的shrqol水平明显降低。静脉注射FCM显著改善了4周后和整个剩下的研究期间的HRQoL。FCM的积极作用与贫血状态无关[3]。1.3.2国内研究现状张伟(2018)着重围绕运动康复之于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实践论证,随机抽选了74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作为观察组,进行运动康复的同时结合药物治疗;一组作为对照组,仅仅采用传统的药物疗法,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成效、运动康复对中医临床症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慢性心力衰竭通过运动康复方案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4]。郝晓晚(2018)探讨了科学化的护理干预之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病情的意义所在,随机抽选了89名此类患者作为研究典型来深化对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在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了适当的护理干预,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将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汇总并以表格的形式加以呈现,构建了能够凸显护理干预效果的生活质量测评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科学化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能够起到正向作用,较之于常规治疗手段差异明显(P〈0.05),表明实验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采用一定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复发和死亡的概率[5]。孙欣和周荣等人(2019)分析认为,医生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引入放松式呼吸训练能够有效缓解其焦躁情绪,促使患者能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高患者的休息质量。对随机抽选的160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分析,并将其划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手段,并进行后期的实时跟进;一组为观察组,在保留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适当的放松式呼吸训练,对比两组在半年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后一组患者的焦躁、抑郁或其他负面情绪在经过了药物和放松式呼吸训练后得以明显改善,且睡眠质量也会相对更高(P<0.05)。这也由此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应用确实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患者的抑郁情绪得以减轻,睡眠质量得以显著改善[6]。1.4基本概念1.4.1慢性心力衰竭的概念慢性心力衰弱(CHF)简称为心衰,主要是源于多种并发症引发的心肌损伤或者肌无力,导致心脏内的血液供应无法实现与机体运作的协调一致。心脏衰竭是各种心脏类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终末阶段,心脏结构及功能的改变不只会造成慢性心力衰竭,同时也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反应,二者在临床医疗上往往相伴随。1.4.2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及诱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心力衰竭的诱因也越趋复杂。对cn-hf的登记进行深入分析后得出,当前学术上已知的引发心力衰竭的诱因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脏瓣膜病以及心肌病这五种。其中冠心病在临床诊疗中最为常见,高血压的出现频率其次。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弗雷明翰就对随机抽选的5143名实验者进行了心脏病诱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是心衰最常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是另一项基于nhanes调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也是心衰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被认为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造成肺部感染的根源在于药物冲突或使用不当,诸如负性肌力药物、水和钠潴留等药物没有合理使用,造成血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心脏的自我调解功能无法得以正常运作。其他可能引发心力衰竭的因素还有劳累过度、缺血或是药物治疗没有及时跟进等,因而强化对此类患者的健康教育是有必要的,以此来逐步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警醒意识。1.4.3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Ⅰ级,体力活动量并无特定限制,患者在日常的工作、生活或娱乐过程中不会感受到疲累、心悸、呼吸困难或是心绞痛。心功能Ⅱ级,体力活动量受到轻微限制,不活动时症状不显,但在日常的工作、生活或娱乐过程中偶尔会感受到疲累、心悸、呼吸困难或是心绞痛。心功能Ⅲ级,体力活动量受限明显,常规性的活动也很容易引发疲累、心悸、呼吸困难或是心绞痛。心功能Ⅳ级,肌无力症状已经凸显,心脏功能已经无法支撑患者实施任何带有体力性质的活动,即使在休息状态症状也不会减轻,一旦实施体力活动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出现死亡风险。第2章研究对象及方法2.1研究对象选择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二零二一年六月一日到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一日收录的心力衰竭患者68例,将其划分为数字均等的两组,一组用于护理干预,一组用于实验对照。对于患者的选择均是严格按照《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有关规定来予以执行。此次实验分析主要是在排除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并发症因素的情况下,且两组的人员结构不管是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就诊过程及心脏功能等方面所呈现的外在特征并无明显不同(P>0.05)。2.2研究方法2.2.1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护理分析有资料表明,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全面及时的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急慢性并发症的出现,提高其生活质量,减少其经济负担,合理应用医疗资源,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2.2.2给予观察组患者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患者认知,护理人员通过讲座、聊天等形式向患者讲解慢性心衰的病因、诱因、临床病理改变的治疗方法,纠正患者对此类病情的错误认识。其次,护士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来了解其真实想法,有助于提高诊疗的针对性,帮助医生和患者早日了解诱因,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面貌,促使患者能够始终保持乐观自信的良好心态;对于所负责的病患,护士应了解,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使患者得到最大的关怀和支持。第三应用自我管理模式,对患者的行为干预,帮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维护。2.2.3观察指标(1)治疗依从性评估、合规性:严格按照规定的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特定的标准予以执行;依从性差:患者能够配合医生的各项指令,对于非传统式的治疗模式也能接受;依从性主要体现在患者对于医生的不信任,不要打断或处理。(2)生活质量指数根据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心脏衰竭(英文)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构而定,调查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患者机体功能、医患关系、心理关系、社会关系及独立性五个层面,根据患者和医生的信息反馈来记性综合评分,分值越高意味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越高,总分设定为100,以三个月为限来深入剖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治疗护理病人。2.2.4统计学处理针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主要是引用了SPSS22.0软件,对比不同因素作用下测量结果的差异或标准差(x±S),并与t进行对比检验,计算得出的速率用(%)表示,与对照组进行数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数据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此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第3章数据结果分析比较两组在生活质量护理干预前的综合评分,发现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说明此次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采用一定的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总生活质量,除却个人信仰值之外,其他维度的作用成效都十分明显(t=2.868,P<0.05);发现适当的护理干预作用于生活质量的程度较之于对照组更为明显(t=2.14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3.1两组干预前后QOL评分比较分组别时间躯体功能心理状态医患关系独立性社会关系个人信仰总生活质量干预组(n=34)干预前35.87±7.41538.72±4.2662.37±4.7142.77±5.1439.93±3.7237.16±5.6823.54±3.24干预后88.36±7.12▲*66.83±6.83▲*81.84±6.48▲*88.87±6.09▲*66.85±7.45▲*52.27±6.86▲70.18±3.26▲*对照组(n=34)干预前36.33±3.4637.98±4.4365.27±7.4540.97±4.1341.87±6.9835.47±5.5732.28±2.16干预后62.27±7.4556.72±5.9772.96±8.2550.29±8.4153.09±7.4952.93±7.5656.73±4.71▲与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3.1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干预组护理后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19,P<0.05),详见表2。表3.2两组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比较例(%)组别完全依从不良依从不依从治疗依从性干预组(n=34)30(88.24)*4(11.76)*0*34(100)*对照组(n=34)19(55.88)8(23.53)7(20.59)27(79.41)X2值3.1622.1752.3123.319P值<0.05<0.05<0.05<0.053.2正常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及影响研究表明,恶化的体征会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反复住院、超强的经济负荷会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品质。当前,诸多临床诊治案例无不表明护理干预的重要性,缓解患者病情的同时提高其生活质量,就必须强化对慢性心脏衰竭诊疗的护理干预,最大限度的降低此类病情的复发率及死亡风险,同时也能让患者的身心得以舒缓。慢性心力衰竭(CHF)主要是由多种心脏类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综合效应,一般常见于老年群体。此类病情的治疗耗费时间长,复发率高,给患者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这让很多患者产生了消极情绪,对疾病持温和态度。他们容易产生焦虑、沮丧和其他消极情绪。特别是在长期的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部分患者因为多种因素而导致治疗中断,进而产生了消极情绪,加之对治疗产生一定的依从性,诊疗效果并不显著,而病情的反复发作无疑会加重心脏负荷,患者的生活质量很难得以改善。基于此,强化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让患者更加配合,同时也能促使患者的机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得以改善,此次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3.3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及影响结果显示,两个组在经过三个月的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治疗后,就患者的依从性而言,采用护理干预的实验组较之于对照组成效更为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更为明显。由此我们可得出适当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缓解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均能起到助推作用。归根究底在于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躁情绪,纠正患者对此类病情的错误认知,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配合医生指令进行药物治疗,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不仅如此,医生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缓解医患纠纷,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消除社会心理应激刺激,逐步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减轻症状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第4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4.1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诸多案例无不表明,采用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手段来强化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提升治疗依从性、保证后期治疗得以稳步推进的必要手段。这就对护士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做好诊疗前的健康教育,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洞察力。通过不定期的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讲座来进行专业知识普及,引导患者找准病情诱因及外在表现,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病情的正确认识。在患者出院后,护士除了需要对后续注意事项予以提示和指导外,同时也当定期进行信息跟进,确保患者能够始终遵照医生指令按时按量的用药并进行病情监测。4.2应用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主要是患者对自身行为的一种约束,有助于保持患者的身心健康。其本质是患者从思想、行为、情感及环境等层面进行的管理,实际上也是患者应对各类策略或认知的能力体现,内容含括了自我护理维护。托贝分析指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实际上是对疾病的有效控制,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身体状态决定了其治疗的周期性,加之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诸如呼吸困难或是疲累,这些需要患者能够结合心理状态来予以调控,确保病情能够始终保持稳定。将自我管理应用于心理护理已经成为时代趋势,这对于缓解患者的身心压力、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良好的自理行为可以控制心力衰竭症状,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降低再住院率,提高生活质量。4.3给予积极的心理状态以往的常规护理方法只能满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基本需求。知信行模式将健康教育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养成习惯三个环节进行护理干预,激发患者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自信和生活质量。知识就是知识,信念就是信念,行动就是健康教育中的知识、信念和行动,三者之间属于典型的因果关系。为保障护理干预能够取得实质性成效,患者就必须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治疗药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行为是最终目的,信念是支撑行为的内在动力,而知识则是激发患者信念的基础。只有让患者从思想上认同并坚信,才能从思想上来勇敢的面对各类负面情绪。在本组研究中,它集中体现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上。一旦患者内心产生了焦躁或其他影响治疗进度的负面情绪,则需要深入剖析其诱因并及时解决。诸如患者在治疗中对于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怀疑,或是出现了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等症状,进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还需要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给予正确的行为指引,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又如:患者有自卑情绪,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或认为自己的疾病给家人朋友造成了生活经济压力,在这时候要更多的排解患者的自卑情绪,给患者与患者家属朋友找更多的交流机会;再如:长期疾病困扰让患者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可行的条件下,安排患者接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确保患者能够在情绪低迷或敏感的阶段,能够获得心理帮助。上述方法,有助于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漫长的治疗恢复期内,拥有好的心理状态环境,进而自觉、主观地解决、处理一些生活问题,提高关于自身治疗、生活、社交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治疗效果与水平。第5章总结当前国内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护理模式研究尚不完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造成更为沉重的精神和身体负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是将患者身体健康作为行为导向,却忽视了心理健康之于诊疗的必要性。此种情形下,国内的很多学者开始将研究的方向放在健康教育的新进展层面,统筹兼顾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同步提升。基于此,本文深化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舒缓患者焦躁情绪意义重大。参考文献[1]APMAP,BPKS,CCBG,etal.Effectsofcandesartanonmortalityandmorbidityi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theCHARM-Overallprogramme.[J].Lancet(London,England),2019,362(9386):759-66.[2]KoehlerF,WinklerS,SchieberM,etal.Impactofremotetelemedicalmanagementonmortalityandhospitalizationsinambulatory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thetelemedicalinterventionalmonitoringinheartfailurestudy.[J].Circulation,2019,123(17):1873-80.[3]JosepCC,MitjaL,DKenneth,etal.Theeffectofintravenousferriccarboxymaltoseon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inpatientswithchronicheartfailureandirondeficiency:asubanalysisoftheFAIR-HFstudy[J].Europeanheartjournal,2018,34(1):30-8.[4]张伟.运动康复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8,027(001):141-142.[5]郝晓晚.实施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