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课件-水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课件-水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课件-水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课件-水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课件-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自然地理复习专题--水水相关核心高考考点专题(一)一.水循环类的题型——三个箭头法即为降水、下渗、径流,这也是解此类题型的突破口,具体涉及延伸考题有(一)区分水循环环节的技巧一般情况下,海陆间循环主要有四个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输送),海上内循环和陆地内循环主要有两个环节(蒸发、降水)。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都可能发生水汽输送,只不过海洋上空向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是最主要的输送方向,径流输送在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都存在。分析环节时要分清空间区域和箭头方向,一般箭头向上为蒸发,箭头向下为降水。(二)水循环的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2)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3)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4)影响全球气候和生态。(5)塑造地表形态1.水库某地被称为“水塔”、“固体水库”的原因(5个)如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东非高原被称为非洲水塔,祁连山被称为固体水库降水丰富(气候、迎风坡)地势高,冲山顶自下河流形成自流多冰川,淡水储量大海拔高温度低,有利于冰雪储存数量多夏季冰雪融水量大,提供充足水源二.沼泽湖泊水库雪线专题2、雪线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1)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相关。全球雪线高度分布的总趋势是两极最低,向低纬度逐渐升高。同一山体,一般阳坡,日照强,气温高,雪线高于阴坡。(2)降水量。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相关。同一山体,一般迎风坡雪线低于背风坡雪线;海洋性冰川雪线低于大陆性冰川。(3)地表起伏影响。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1)湿地(沼泽)形成原因(5个)

蒸发:纬度高温度低蒸发弱

下渗:冻土广布,下渗弱

河流:河网密集

地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凌汛:有凌汛现象(2)湿地(湖泊)的环境效益(4个)

提供水源

调节气候改善热岛效应

动植物栖息地生物多样性

城市防洪排涝3、湿地

(1)咸水湖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自然原因: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加剧蒸发;人为原因:①过度地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②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治理措施:①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4.湖泊影响湖泊缩小的因素(5个)气候干旱,降水少径流注入少高温大风蒸发强地质断层下渗人为用水,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湖泊面积缩小的影响(5个)气候变干,温差增大对下游径流调节作用下降水旱灾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盐碱化扩大地下水位下降

盐湖的形成条件(1)淡水补给量少:降水→气候干旱,降水量稀少,湖水补给量少;冰川融水→(冰川消退)冰川融水补给量减少;径流汇入→无径流汇入或少径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少;人为→工农业、人口用水量、水库截留等,导致入湖淡水减少。(2)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气候变暖等,导致蒸发量增大。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风力强劲,加剧蒸发。(3)蒸发量大于淡水补给量。(4)为内流湖,无径流排出盐分;盐分不断累积,最终形成盐湖。备注:(可能有)早期为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以海水为主的湖水;(可能有)地势低于海平面,与海洋水连接,海水渗入5.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①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②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③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④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1、河流水系特征=性质+流向+流程长短+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形状+水文特征2、河流水文特征=径流量+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补给形式和汛期+流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水能资源+航运价值3、河流的开发=水能+农业(林、畜牧、渔业养殖、种植业)+工矿业+航运+旅游4、河流的治是=上游+中游+下游5、河流类选择题在选择题中的秒杀类结论性常识(1)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速快、含沙量大、水能资源丰富、以侵蚀作用为主。(2)河流下游地势起伏小、流速慢、含沙量小、航运价值大、以沉积作用为主。(3)河流沉积地貌:冲积扇(出山口处)、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出海口处)(4)三角洲地貌=侵蚀+沉积+顶托水相关核心高考考点专题(二)一.河流速记秒杀法6、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1)雨水:我国及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量大小及季节变化因各地气候类型而异。(2)冰雪融水: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①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指温带、寒带地区冬季的积雪在春季融化后带来的流量。如我国东北地区河流的“春汛”现象。②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主要指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燥,河流主要靠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流量随气温变化。(3)地下水:地下水与河流是互补关系。洪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4)湖泊(水库):与河流也是互补关系。有削减河流洪峰、补充枯水期水量的作用。(5)植被:植被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水量的作用。特别是河流源头和上游山区的水源林。(6)人类活动:河流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都会影响到下游的流量。7.影响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就大;反之,含沙量就小。而内流河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除了植被情况外,地质构造,地层构成以及大型湖泊、沼泽的分布也都会影响河流的含沙量。(1)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差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2)土质。土质松则含沙量高,反正则低。(3)降雨强度。降雨强度大则含沙量高,反之则低。(4)地势。地势落差大则含沙量高,地势平缓则含沙量低。(5)地形。平原地区一般含沙量低,山地,丘陵区则相对高。(6)河流含沙量高低的具体影响因素要结合具体河流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地质构造(地质活动强烈、岩石破碎等)、地层构成(黄土高原黄土易受侵蚀)、湖泊沼泽(河流流经这些地方泥沙易沉积,下游含沙量小)等。8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原因(2个)上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下游落差小流速慢,沉积作用强,泥沙淤积多9地上河的影响(3个)河床高,无法获得地下水补给,出现断流无支流注入,河流流量小,小于河流上游易发生洪涝灾害10地上河的治理措施(3个)上游:治理水土流失(根本措施)中游:修建大坝水库,阻拦泥沙下游:加固防洪水坝,挖沙二.水文特征专题比较不同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或差异。该类设问答题思路一般为:依据位置确定↓不同河段所在地区的补给类型推断↓流经地区的降水、蒸发、下渗、用水多少、植被覆盖程度等状况推断↓河流的水文特征变化趋势高考地理常见特殊现象——水文1、凌汛:河道冰凌阻塞、解冻或冰雪融化而引起的江河涨水现象。黄河凌汛即在黄河河段上发生的凌汛。主要发生河段:宁夏河段中卫到石嘴山,河南郑州到山东滨州原因:(1)河段必须有结冰期(2)河流的流向必须是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2、若尔盖泥炭型沼泽:泥炭沼泽的形成需具备三个条件:气候、地理、构造。气候要适于植物的生长,地理要有水体,构造沼泽要持续缓慢沉降。生长在沼泽中的植物的枯植败叶必须没入水中,隔绝空气,才能防止氧化分解,在还原条件下发生生物化学反应,产生腐植酸等泥炭物质。如果没有水体沼泽条件,植物遗体会分解,不可能成为泥炭。象东北大森林就不能形成泥炭。构造因素:植物的遗体堆积在水中,迟早会使水体变浅,最后植物遗体暴露于空气中风化,不能成为泥炭。所以,泥炭沼泽在较长的时间尺度内是不断沉降的,其沉降的速度与植物遗体堆积的速度相同时,泥炭层堆积越来越厚,当沼泽的沉降速度大于植物遗体的堆积速度时,植物会被水淹死,泥炭化作用终止。沼泽基底沉降速度小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时,植物的遗体分解,同样泥炭化作用停止。所以泥炭层的堆积厚度在没有大的气候环境的变化影响时,主要受控于植物遗体堆积速度与沼泽基度沉降速度相同的时间长度。1、渔场区位——四地一指向温带海区、浅海大陆架、洋流、河口处,一指向:丰富的饵料、营养物质和盐类)2、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1)深度:沿海大陆架海域,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阳光充足,生物光合作用强;氧气充足,为海洋生物提供好的生存环境。因此渔业资源丰富。(2)温度带:温带海区水温适宜,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3)洋流: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渔业资源丰富。如世界四大渔场的形成。(4)河流:河流入海时从陆上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例如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就得益于长江。水相关核心高考考点专题(三)

3.盐度和洋流小专题: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4.涉及到海水盐度的题型秒杀技巧——四看法(1)看纬度——蒸发量和降水量(2)看海拔——结冰和融冰(3)看洋流——暖高寒低(4)看河流——淡化5、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1)气候:不同纬度位置的气候状况不同,则蒸发量与降水量不同。全球的海水盐度分布规律为——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高低纬度递减。(2)洋流:同一纬度,有暖流流经时则盐度偏高,有寒流流经时则盐度偏低。(3)河流:同一纬度,沿岸有淡水河流注入时,海水盐度偏低;同一河流不同季节对沿岸海水盐度的影响也不一样,雨季河流流量大,海水盐度偏低;旱季相反。(4)距海远近:同一纬度,距海岸近的海水盐度偏低,距海岸较远的海水盐度偏高。(5)结冰或融冰:高纬海区结冰时盐度偏高,融冰时盐度偏低。(6)海区封闭性:海区较封闭,与外海海水交流少,盐度走极端。6、影响潮汐能的因素(等同海岸多大浪、大潮)(4个)地形:临海,海岸线曲折可储存大量海水,河口呈喇叭口形,海水涌向陆地力量大大风:盛行风风力强,潮水力量大落差:潮汐落差大,动能大顶托:河流流量大,河水对海水顶托作用强7、盐场区位=含盐量、水质+地形+天气情况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8.海洋资源小专题: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