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与疾病复习题_第1页
基因与疾病复习题_第2页
基因与疾病复习题_第3页
基因与疾病复习题_第4页
基因与疾病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万群老师名词解释〔及英文〕

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一对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的一对基因。核型(karyotype):一个细胞内全套染色体的形态特点及其数目。系谱(pedigree):对某遗传病患者家族各成员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再以特定的符号和格式绘制成反映家族各成员相互关系和发病情况的图解.

有丝分裂(mitosis):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四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减数分裂(meiosis):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延长突变(elongationmutation):因碱基置换或移码突变,使原来的终止密码子变成某个AA的密码子,而使肽链合成延续下去,直到下一个终止密码子出现,又称为终止密码突变。

纯合子(homozygote):如果一对等位基因完全相同,如AA或aa,称为纯合子杂合子(heterozygote):如果彼此不同,如Aa,那么称为杂合子Barr小体:由于女性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处于失活状态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深染块状物,称之为x染色质,或x小体、性染色质、Barr小体等。携带者(carrier):携带有致病基因但未发病的杂合子。填空题:1.掌握染色体命名方法及正常人类染色体核型表示方法染色体命名方法:对于染色体显带方法,按照ISCN(1995年)的命名体制,一般从染色体着丝粒开始沿染色体的臂向远端开始标记区和带。命名某个区带顺序:①染色体号;②臂的符号(p〔短〕或q〔长〕);③区号;④位于该区内的带号;⑤带号后以小数点分隔出亚带号。例如10p24.2表示:10号染色体短臂2区4带2亚带。应该掌握书写和阅读这种格式的本领。染色体核型的表示方法是:先列出染色体总数,接着是逗号,然后是男性(XY)或女性(XX)的表示方式及染色体组成,之间用逗号分开。表2—2列举了常见的几种核型表示法2.系谱图绘制中常用的符号临床上判断单基因病的遗传方式常用系谱分析法。系谱(pedigree)或称家图是指对某遗传病患者家族各成员的发病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再以特定的符号和格式绘制成反映家族各成员相互关系和发病情况的图解。系谱图绘制中常用的符号见图3—1。3减数分裂中遗传信息的两次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后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减一中后期中,父源和母源的染色体随机组合问答题:1.基因突变对个体的影响〔后果〕有那些?〔1〕有利突变突变给个体的生育或生存带来一定好处。〔2〕中性突变突变对个体不产生可发觉的效应。〔3〕遗传多态现象指的是突变对个体虽无危害,但是引起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这种差异可表达在DNA、mRNA、蛋白质、染色体等不同水平,分别称为DNA多态性、转录本多态性、蛋白质多态性和染色体多态性等。可以此作为基因定位、个人身份鉴定、药物反响性、疾病易感性、器官移植等的重要依据.〔4〕导致遗传病突变通常导致蛋白质无功能,又称零突变(nullmutation)。截至2002年4月止,已明确超过1200个基因的突变可导致疾病效应〔5〕致死突变突变导致死胎、流产或死产

2.人体的细胞分裂的种类?其如何保证遗传稳定性及生物多样性?种类: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最终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各自含有与亲代细胞完全一样的染色体组成。细胞在一系列严风格控机制的控制下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同时保证遗传信息传递的精确性。当信号传导系统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常常导致细胞生长失控,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即所谓的癌基因;当控制细胞关卡的基因发生突变时,不能抑制细胞的生长,也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发生了两次交换:一次是前期I中联会后的交换;另一次是后期I中,父源和母源的染色体随机组合后,移向两极,使子代细胞含有重组后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这使得生殖细胞的遗传信息并非拷贝单一亲代,从而保证了生物多样性.3.在人生长时期中卵子发生与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时间差异?试以已学知识解释“高龄孕妇易生育遗传病患儿〞这一说法。

精子的发生过程在青春期后连续进行。卵子发生中,所有的初级卵母细胞形成于胎儿期的卵巢中,直到青春期前一直停留在减数分裂前期I。每个月经周期排卵时才完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I,受精后再完成减数分裂Ⅱ。由于停留在减数分裂前期I的初级卵母细胞可长达45年之久(因个体生育期而异),因此卵子较精子更易发生基因突变,这是高龄孕妇易生育遗传病患儿的重要原因。基因与疾病复习题张老师〔2023〕名词解释〔掌握每个名词的英文名称〕:核内复制endoreduplication:核内复制是指在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是复制一次,而是复制两次,而细胞只分裂了一次,核内有丝分裂endomitosis: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正常复制一次,但至分裂中期时,核膜未破裂、消失,也无纺锤体形成,亦无后期、末期及胞质分裂,结果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形成了四倍体。非整倍体aneuploid: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的增加或减少,形成非整倍体缺失deletion,del:是指生物的染色体上缺失了一段。会由热、辐射线、病毒感染、化学因子、转移子或重组脢发生错误引起。插入insertion:当一条染色体上同时出现两个断裂点后,两断裂点之间的片段插入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另一个断裂点上。倒位inversion:染色体内部某区段上下颠倒后再重接的过程易位translocation,t: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称为易位环状染色体ringchromosome,r:染色体假设断裂发生于染色体的二个末端,那么断裂下来的两个断片彼此可以粘合成无着丝粒碎片,而带着丝粒的局部可通过两断端的粘合形成环状染色体。等臂染色体isochromosome,i:是指染色体的两臂在基因的种类、数量和排列方面为对称的相同的染色体。脆性X综合症fragileXsyndrome:把Xq27处有脆性位点的X染色体称为脆性X染色体〔fragileX,fraX〕由其所致的疾病称为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多基因遗传PolygenicInheritance:是由多个基因的累加效应引起的遗传性状,一般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疾病称多基因遗传病(简称多基因病)或多因素遗传病。等显性co-dominant:指某种性状或疾病的遗传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间没有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共显性的;微效基因minorgene:在多基因性状中,每一对控制基因的作用是微小的,故称为微效基因累加效应additiveeffect:假设干对基因作用积累之后,可以形成一个明显的表型效应,称为累加效应主基因majorgene:微效基因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是等同的,可能存在一些起主要作用的所谓主基因〔majorgene〕,也就是说各个基因的奉献率是不相同的。单基因遗传病monogenicinheritance:突变的基因通过改变多肽链的质和量,使得蛋白质发生缺陷,由此引起遗传病。如果疾病的发生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即为单基因遗传病分子病moleculardisease: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分子结构和数量的异常,从而引起机体结构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问答题:一.染色体畸变数目异常与结构异常的类型。数目异常:整倍体改变,非整倍体改变,嵌合体。结构异常:缺失,插入,倒位,易位,重复,环状染色体,双着丝粒染色体八简述21三体综合症的核型及遗传学发病机制。核型:游离型:47,XX〔XY〕,+21。〔典型的21-三体,占本病的92.5%,几乎都是新发生的突变〕。易位型:46,XX〔XY〕,-14,+t〔14q21q〕。〔约占本病的5%,最常见的是D/G易位,14q/21q〕嵌合型:46,XX〔XY〕/47,XX〔XY〕,+21。(约占2.5%,这类患者病症与异常细胞群比例有关,异常细胞群5%以下,病症较轻或正常)遗传学发病机制:1〕减数分裂不别离母95%〔辐射,甲状腺疾病,传染性肝炎〕2〕卵裂过程中不别离〔mitosis〕——嵌合体3〕双亲之一是平衡易位携带者,核型为:45,XX〔XY〕,-14,-21,+t〔14q;21q〕。4〕高龄孕妇危险率增高,20岁,1/2000,30岁,1/300,40岁,1/100,45岁,1/50。二.简述分子病的分类1.血红蛋白病(运输性蛋白病〕2.血浆蛋白病〔如凝血及抗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血友病〕3.受体蛋白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4.膜转运蛋白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胱氨酸尿症〕5.胶原蛋白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6.免疫蛋白缺陷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7.蛋白质构象病三简述血红蛋白基因的发育演化过程〔1〕胚胎早期先合成ζ和ε→HbGowerⅠ同时或稍后合成α和γ→GowerⅡ、Portland⑵12周时ζ和ε逐渐消失,γ链迅速增加,β开始合成,HbF为主。⑶妊娠末期和出生不久,γ链迅速降低,β链迅速增加,HbA为主。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说明镰形红细胞贫血、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发生的机制及特点。镰形红细胞贫血:β珠蛋白基因缺陷〔突变〕:第6位密码子由正常的GAG突变为GTG〔A→T〕,使其编码的β珠蛋白N端第6位氨基酸由正常的谷氨酸变成了缬氨酸〔β6谷→缬〕。主要表现:异常HbS溶解度下降,使红细胞镰变;镰变红细胞引起血粘性增加,易使微细血管栓塞,造成组织缺氧,甚至坏死,产生肌肉骨骼痛、腹痛等痛性危象;同时镰状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时,不易变形通过,挤压时易破裂,导致溶血性贫血。α地中海贫血:由于16P13上的a珠蛋白基因缺陷〔突变或缺失〕导致a珠蛋白链的合成局部或全部缺失。β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突变:β链完全不能合成〔β0地贫〕,局部β链合成〔β+地贫〕五.以下各病发病机制分别是什么?血友病:凝血因子Ⅷ基因突变→抗血友病球蛋白〔AHG〕缺乏→凝血功能障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DLR基因缺陷→LDL受体缺如或异常→血浆胆固醇增多→过量胆固醇沉积于细胞形成黄色瘤和粥样斑块,最终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不能合成络氨酸,多巴减少,大脑中多巴胺神经生理功能降低;苯丙氨酸积聚过多,苯丙酮酸增加,苯乳酸和苯乙酸增加;两者都会影响大脑发育导致严重智力低下,引起惊厥、肌张力增高等眼皮肤白化病:Ⅰ型由于酪氨酸酶〔TYR〕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酶活性缺乏→不能合成黑色素→白化病症。Ⅱ型酪氨酸酶阳性;致病基因〔P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5q11.2-q12;编码838个氨基酸的P蛋白。P蛋白可能参与黑色素体的生物合成与转运,具体生物学功能还不完全清楚。Ⅰ型半乳糖血症:半乳糖-1-磷酸尿苷转移酶缺陷。糖原贮积病Ⅰ型: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突变,不能合成该酶,葡萄糖减少,6-磷酸葡萄糖增多,合成糖原增多。六.多基因遗传病遗传因素的特点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畸形,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发病率有种族(或民族)差异,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增高,但不如AR显著,患者双亲、同胞、子女亲缘系数相同,发病风险相同。随着亲属级别降低,发病风险迅速下降七.二型糖尿病发病的遗传学机制?〔一〕胰岛素基因:目前发现胰岛素基因突变型根本上都是由于点突变所致。〔二〕胰岛素受体基因:当胰岛素受体发生遗传性缺陷时,常发生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三〕葡萄糖激酶基因: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基因的改变以及该酶的活性下降〔四〕糖原合成酶基因:保持体内血糖平衡的一条通路是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非氧化性摄取,即向糖原合成转化,糖原合成酶〔glycogensynthase,GSY〕在此起重要作用。如果该通路的损害,可引起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抵抗〔五〕线粒体tRNA基因基因与疾病复习题〔刘誉教授局部〕一.遗传性代谢病名词解释:遗传性代谢病〔inheritedmetabolicdisease〕: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的结构或数量异常,从而影响相关的物质代谢而致病。获得性代谢病〔acquiredmetabolicdisease〕是由于后天因素的作用而引起的物质代谢混乱或障碍,可分为内分泌代谢病、营养性代谢病和其它获得性代谢病,其中以内分泌代谢病较为常见。大分子代谢病:又称沉积症,由于分子量大或溶解度小,这些分子主要在某些组织器官中蓄积而影响器官的正常功能或导致病变。如糖原病、粘多糖病等,其特点是在较大婴儿或儿童期起病,病程多为慢性、进行性。Garrod假说:物质代谢中的一系列反响由不同的酶催化,假设某种酶异常或缺乏,将造成正常的代谢产物减少及上游的中间产物堆积,或代谢途径转向,甚至生成有害的旁路代谢产物而损害细胞的功能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由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缺乏所致。由于LDL受体基因缺陷,具有正常功能的LDL受体数量很低甚至缺乏,受体介导的LDL进入细胞的机制受损,LDL在血浆中堆积而导致血浆胆固醇代谢障碍。易感基因Susceptibilitygenes:是在适宜的环境刺激下能够编码遗传性疾病或获得疾病易感性的基因自毁容貌综合征〔lesch-nyhansyndrome〕:是由于遗传性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所引起。节俭基因型假说Thriftygenehypothesis:在假说中认定节俭基因是使人类在一段进食期间尽量储藏能量,以备饥饿期间消耗,而在饥荒年代又能够尽可能减少能量消耗的基因。加速器假说:加速器假说以体重增加为关键诱因,并提出加速器的三个根本元素:细胞组成性分泌、胰岛素抵抗、自身免疫反响。这些因素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引起细胞凋亡。溶酶体贮积症(1ysosomalstoragedisorders,LSDs):是由于溶酶体内的酶(主要是酸性水解酶)、激活蛋白、转运蛋白及溶酶体蛋白加工校正酶的缺乏,引起溶酶体功能缺陷,代谢物不能被有效地消化,因而在组织中贮积所导致的代谢病。思考题:一、为什么同一种代谢病可有多种不同的表现特征?这些差异主要受那些因素影响?代谢病的致病因素可以是代谢通路中的某个功能蛋白或酶的缺陷,也可以是内分泌腺或与物质代谢密切相关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为什么说多基因遗传性代谢病不具孟德尔遗传特点?如何理解多基因遗传性代谢病的家族聚集性?多个基因突变,无明确的表型,发病率及程度变化大,受多种因素影响。家族聚集现象:①这类病有家族聚集现象,但患者同胞中的发病率远低于1/2~1/4,且患者的双亲和子代的发病率与同胞相同。因此,不符合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

②遗传度在60%以上的多基因病中,病人的第一级亲属〔指有1/2的基因相同的亲属,如双亲与子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即为一级亲属〕的发病率接近于群体发病率的平方根。例如唇裂,人群发病率为1.7/1000,其遗传度76%,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4%,近于0.0017的平方根。

③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发病风险率明显下降。又如唇裂在一级亲属中发病率为4%,二级亲属〔叔、伯、舅、姨〕中约0.7%,三级亲属〔堂兄弟姐妹、姑、姨表兄弟姐妹等〕仅为0.3%。

④亲属发病率与家族中已有的患者人数和患者病变的程度有关,家族病例数越多,病变越严重,亲属发病率就越高。

⑤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所生子女的发病率高50~100%。

⑥易受环境因素影响。三、遗传性代谢病的分子机制有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代谢物质转运缺陷、代谢物质反响通路缺陷和代谢调节缺陷。代谢物质转运缺陷导致该物质的代谢障碍,甚至在细胞内大量贮积而引起贮积症。包括:1.不能正常地转运进出细胞;2.不能正常地转运进出细胞器。代谢物质反响通路缺陷:物质代谢中的一系列反响由不同的酶催化,假设某种酶异常或缺乏,将造成正常的代谢产物减少及上游的中间产物堆积,或代谢途径转向,甚至生成有害的旁路代谢产物而损害细胞的功能物质代谢调节包括神经、激素、代谢物以及代谢产物的调节。这些调节因素可以直接改变酶的活性,如代谢产物的反响调节和酶的化学修饰等,也可以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而改变细胞内酶的含量,如一些激素的调节作用。四、糖尿病分几型?请写出各型的定义。1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5-10%,为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缺乏,或胰岛素分泌缺乏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特异性糖尿病:是一些病因比拟明确或继发性糖尿病,如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异常。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五.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可造成那些后果?〔1〕胰岛素受体的生物合成下降,导致受体数量减少;〔2〕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下降,导致受体与胰岛素结合数目减少;〔3〕受体的胞内局部酪氨酸激酶活性降低,导致下游信号传递减弱;〔4〕受体降解加速;〔5〕受体的再利用障碍。六、年轻起病成人型糖尿病〔MODY〕有何特征?具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和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年龄较早,一般在25岁以前,病症出现缓慢,不肥胖,无酮症,亦无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响,患者通常不需注射胰岛素。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癌基因定义和类型,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的异同性。癌基因是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的基因,具有潜在的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特性。癌基因可分为病毒癌基因〔v-onc〕和细胞癌基因〔c-onc〕,前者包括DNA肿瘤病毒的转化基因和RNA肿瘤病毒的癌基因,而细胞癌基因又称为原癌基因。病毒癌基因能使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形成肿瘤,而正常的细胞癌基因无此能力。相似性:结构同源性,与促进细胞的生长增殖有关。相异性:A〕在功能方面:病毒癌基因能使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而细胞癌基因那么需要激活后才能导致细胞转化,进而形成肿瘤,故细胞癌基因又称为原癌基因;B〕在结构方面:I、病毒癌基因通常丧失其两端的某些序列;II、病毒癌基因没有内含子;III、病毒癌基因与同源的原癌基因的外显子序列有差异,后者极为保守;IV、病毒癌基因常出现碱基取代或缺失等突变。抑癌基因的定义、抑癌基因的产物类型,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特性的比拟。抑癌基因:是存在于正常细胞内的可抑制细胞生长并具有抑癌作用的基因,也称肿瘤抑制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s,或抗癌基因,antioncogenes〕。抑癌基因产物主要是:跨膜受体、细胞质调节因子或结构蛋白、转录因子和转录调节因子、细胞周期因子、DNA损伤修复因子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细胞周期控制中的不同作用。原癌基因在细胞周期控制中的作用A〕原癌基因属进化上保守的基因,其正常表达编码的蛋白对正常哺乳动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有重要作用。原癌基因可突变或重排,能被逆转录病毒转导而变为病毒癌基因,从而从细胞基因组的c-onc变为逆转病毒基因组的v-onc。B〕不同的原癌基因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细胞的生长增殖。如原癌基因PRAD1的产物是cyclinD1,通过磷酸化激活cdk,促进细胞的增殖;原癌基因c-myc那么能诱导cyclinD1的表达而促进细胞的增殖;原癌基因v-erbB、v-erbB2、v-src可促进Ras结合GTP而活化,再激活Raf、MAPKK、MAPK而促进细胞从G1进入S期。抑癌基因在细胞周期控制中的作用关于抑癌基因如何起作用所知甚少,总体上是对细胞生长起着控制作用,是一类生长控制基因或负调控基因,假设功能丧失那么失去负调控,细胞只能接受正调控信号,导致癌症发生。A〕抑癌基因Rb:称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抑癌基因〞〔Rb〕,是第一个被别离到的抑癌基因,产物是P105-RB。B〕抑癌基因P53:位于17号染色体上,其产物是一个53KD蛋白质,T1/2约为10分钟。作用机制是:I、抑制cyclinA的表达〔约60%的肿瘤有P53的突变或缺失〕;II、阻碍DNA聚合酶与DNA复制起始复合物的结合而抑制DNA复制;III、激活一些抑制细胞分裂的基因而间接抑制细胞的增殖;抑癌基因Rb,P53,P16的抑癌作用机理。Rb〔P105-RB〕结合E2F蛋白而到达抑癌作用;P53同上;Rb基因: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状态调节细胞的生长,Rb蛋白的去磷酸化是其活性状态,P16蛋白与cyclinD竞争与Cdk4结合,从而抑制Cdk4的活性,减少Cdk4对Rb的磷酸化,有利于后者对转录因子的抑制癌基因激活与肿瘤的发生关系,肿瘤发生的三阶段学说,启动因子和促癌因子的比拟。一、原癌基因恶性激活的机制包括:原癌基因点突变、原癌基因获得外源启动子、原癌基因甲基化降低、原癌基因拷贝数增加、基因易位或重排激活癌基因。1、原癌基因点突变: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可引起基因的点突变。如H-ras基因点突变导致P21的第12位GlyVal,造成细胞的恶性转化。2、原癌基因获得外源启动子:如病毒的DNA序列整合到c-myc的5’端成为该基因的启动子,导致c-myc的表达异常增加而促进细胞的转化。3、原癌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DNA分子的甲基化能抑制基因的转录,原癌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可增加原癌基因的转录活性,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如结肠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细胞中的c-ras甲基化程度明显降低。4、原癌基因拷贝数增加:原癌基因拷贝数增加造成原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增加,同样可引起肿瘤的发生。如c-myc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HL60细胞中大量扩增。5、基因易位或重排激活癌基因:如Burkitt淋巴瘤中有多种染色体易位情况发生,其中位于8号染色体的c-myc移位到14号染色体上〔8;14〕,与一个高活性启动子相连而被激活。肿瘤发生学说:认为肿瘤的发生经历三个阶段,即“启动〞、“促进〞、“演进〞阶段。A〕启动阶段〔initiatingstage〕:在启动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发生癌前期改变,表现为细胞的DNA结构或功能发生变化,但细胞的表型正常。B〕促癌阶段〔promotingstage〕:在启动因子和促癌因子共同作用下,细胞发生表型改变,变成癌细胞表型。C〕演进阶段〔progressingstage〕:恶变的细胞进行自主的分裂繁殖,形成肿瘤病灶或灶连灶〔fociwithfoci〕,具有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启动因子和促癌因子的比拟启动因子 促癌因子1、具致癌作用,属致癌剂 无直接致癌作用,是 辅助致癌剂2、无明显剂量阈值 有一定的剂量阈值3、须用于促癌剂之前 须用于致癌剂之后4、作用不可逆,可积累 作用可逆,无积累5、有时应用一次即可 一般需屡次应用6、多引起细胞DNA突变 不引起细胞DNA突变7、与DNA等大分子共价结合 多为非共价结合肿瘤发生中的多基因协同假说。1、多基因协同假说:认为细胞的癌变是多步骤、多重打击的复杂过程,其中至少有两个以上与癌相关基因的异常变化才能导致癌变。2、核内癌基因产物最易与胞浆癌基因产物发生协同作用。如核内转录调控蛋白Myc与胞浆膜结合蛋白Ras发生协同作用而导致细胞的转化。3、抑癌基因与癌基因的同时变异。如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同时存在,导致细胞的癌变。宇老师名词解释:〔有英文的须掌握英文单词〕1.脆性X染色体:脆性X染色体是指在Xq27~Xq28带之间的染色体呈细丝样,导致其相连的末端呈随体样结构,此部位易发生断裂――脆性部位〔fragilesite〕2.半合子hemizygote:对于x连锁基因而言,因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交叉遗传(crisscrossinheritance):父亲x染色体上的基因只能传给女儿,男性x连锁致病基因只能从母亲获得。X染色体失活:女性两条X染色体在胚胎发育早期,随机失活了其中的一条。5.遗传异质性:有些疾病临床病症相似或相同,但由不同的基因突变所引起。基因多效性:一个基因可以决定或影响多个性状的现象。思考题:**1.以下疾病多见于的遗传学病因是什么?〔注意其特点〕G6PD缺乏: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病,基因定位Xq28〔1980年〕男性半合子发病,女性杂合子具有不同表现度,其细胞内带有一对G6PD等位基因,〔野生型+突变型〕,由于X染色体随机失活使得此女性局部细胞群带有活性的野生型等位基因,另一局部细胞群带有活性的突变型等位基因,成为镶嵌体。两群细胞的比例决定是否发病。但其带有的致病基因将传给后代。可解释临床表型正常的父母,生育了缺陷子女的原因。血友病:(1)甲型血友病:又叫真性血友病、凝血Ⅷ因子缺乏症,其致病基因定位于Xq28。编码基因突变导致该凝血因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凝血功能障碍性遗传病。主要临床特点:①凝血时间延长;②儿童常常因摔跤后关节腔瘀血肿胀首诊,或针刺出血难止就诊;③也可伴发胃肠道、肾、肺等内脏出血。血友病B又叫Ⅸ因子缺乏症和Christmas病,其致病基因定位于Xq27.1~Xq27.2。病症和治疗与血友病A根本相似。为凝血因子Ⅸ编码基因突变,导致该凝血因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凝血功能障碍性遗传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男性活婴的发病率约为l/30000。甲、乙型为X连锁隐性遗传,丙型常染隐性遗传huntington舞蹈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成年期发作〕,由于编码〔huntington,Htt〕蛋白的基因的编码区CAG〔Gln〕三联重复序列的动态突变,出现多聚Gln〔氨基端17位开始〕。主要临床特点:①不经控制地出现面部运动、手舞足蹈,呈间歇性发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