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1)养地制度的地位耕作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的内容,即种植制度(croppingsystem)与养地制度(systemofsoilmanagement),养地制度是耕作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持续稳定高产的基础。(2)养地制度的概念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养地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体系,它包括农田建设、农田培肥、农田保护等方面,其中心目的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不是一季、不是一年,不是一种作物、不是一种种植方式)。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3)养地发展历史①在农业发展的初期,作物生长主要靠的是土壤自然肥力,一旦自然肥力下降,就弃荒或休闲,故土地生产力很低。②随着牲畜的饲养和豆科作物的种植,添加了一部分入工养地与生物养地的因素,作物生产力有所提高。③18、19世纪以后,随着化学肥料的发现与应用,再加上灌溉面积的扩大,土地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耕作制度也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④今后,我国入均耕地日益减少,集约高产的耕作制度对土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地与养地的紧密结合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4)人类活动在养地中的两面性①破坏地力,恶性循环不合理的干预,不尊重自然与经济规律,结果是造成农田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森林消失、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土地生产能力下降。②提高地力,良性循环科学的增加投入,结果是形成比原来自然生态系统还要更高级的入工生态环境,土地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这就是用地与养地同步发展的良性演进后果。为此,从理论上要强调用地与养地的结合,生产与生态的结合,自然生态与入工的结合。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第一节耕地土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耕地现状
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根据国家统计部门的数字,从1957-1986年累计减少耕地4073万hm2,除开荒造地2513万hm2,29年间净减少1560万hm2,平均每年减少53.8万hm2。而在此期间人口却急剧增加,净增4亿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也因此减少到了0.092hm2,约有1/3的省份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到了667m2以下。近年来又实行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耕地面积减少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每年减少量仍在30万hm2以上,土地的连年大量减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2.耕地减少的原因①农业用地内部调整,如把大块农田改为果园或改挖为鱼塘等,大多数年份由于农业内部用地调整减少的农田面积约占总农田面积减少量一半;②城市建设、乡镇企业和农民建房及开发区建设占地严重;③工矿用地面积增加,受开发热的影响,许多地方乱开采乱占地,使耕地遭到破坏;④交通用地增加,如高速公路建设及其他道路修建占地等。应当指出,非农业用地一般具有不可恢复性,耕地一旦改为它用,很难再复原为农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二、农田土壤存在的问题(一)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面积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水土流失面积150万km2,目前已增加到183万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5;我国每年因水土流失侵蚀掉的土壤总量达到50亿t,大约占全世界土壤流失量的1/5。耕地水土流失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该区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其总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西南地区其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占50%以上;第三是东北地区,水土流失耕地面积占40%以上。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2.水土流失危害在土壤被大量侵蚀的同时,水分得不到涵养,生态条件不断恶化。我国每年土壤养分流失的数量大约相当于同期化肥的生产量,养分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且,农田被切害得支离破碎,或被淤积掩埋,使农田招致致命的破坏。水土流失还造成河道淤塞,道路和水利设施等建筑物被毁,引发多种生态环境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二)土地沙化 我国沙化土地面积约为33.4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5%O还有具有沙漠化潜在危险的土地160.7万km2。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因素外,人为造成的草原植被破坏是土地沙漠化的直接原因。因此,沙漠化以农牧交错带最为严重。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的新疆沙漠化面积最大,约占其总土地面积的1/4;而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部分地区沙漠化面积增加迅速,目前整个西北地区沙漠化面积以约每年10万km2的速度扩展,其扩展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蔓延。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三)土壤次生盐渍盐碱化 我国盐渍化(碱化)耕地面积已从1976年的706万hm2增加到了1992年的763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6%。土地次生盐渍(碱)化的原因:
1.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田面积扩大,这一地区用于灌溉的水量有限,但蒸发量大,盐分向上移动大于下向淋洗的数量;
2.灌溉不合理,过量灌溉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也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借助毛管作用能够上升至地表,水分被蒸发掉后盐分留在了土壤中,导致表层土壤盐分积聚;
3.近十多年来水利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老化,排灌不畅,地下水位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4.农田耕作、土壤培肥不合理,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劣化,肥力下降导致土壤盐碱危害加重。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四)耕地土壤贫瘠化耕地土壤贫瘠化是指耕地在利用过程中,投入到耕地中的养分物质数量不足以弥补同期由于作物收获、水土流失等原因造成的从耕地中移走的养分物质数量,从而导致土壤肥力和土地生产力下降的现象。
1.土壤有机质作为土壤肥力的基础物质,在协调水、肥、气、热各肥力因子之间关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含量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土壤肥力的高低,决定着土地的生产力水平。然而,燃料短缺,人们将秸杆等物质大量地用做燃料而导致向农田有机物质投入减少,土壤培肥变得很困难。
2.施入农田的肥料品种单一,表现出氮肥多、磷肥少、钾肥不足,导致作物对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如何素等的耗竭。
3.由土壤侵蚀引起肥沃的表土流失,也是导致土壤肥力水平下降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贫困地区。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五)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不仅对农作物及农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污染物通过食物链最终进入人体,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造成农田土壤污染的原因主要有:
1.工业和乡镇企业排放的各类废弃物;
2.农用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
3.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的不适当堆放等;
4.污水灌溉;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一、农田建设目的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力。
1.农田综合生产力:
是指农田种植农作物获得持续高产稳产的能力。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2.具有综合生产力农田应具备的条件(1)多宜性、多用性;多样生产力(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水旱适宜)(2)土层深厚,土地平整,基础肥力高;肥力状况好(厚、平、肥)(3)自我调节能力强,抗逆性好。稳定生产力表现(自我协调力、养分平衡、有机质平衡、结构良好、水旱适应,抗劣性)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二、高产稳产农田建设的基本要求
1.高产稳产田目标:(1)旱涝保收(2)水旱两用(3)土肥泥活(4)环境良好(5)高产稳产农田建设要“以治水、改土、防护为中心、实行山、水、田、林、路、渠、电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高产稳产农田的要求是一个整体,各地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条件不同,生产水平、管理水平也不一样,这些要求应有各自的建设重点和具体的标准要求。而且,农田建设不能是一劳永逸的,要经常、持久地坚持下去。如:南方旱涝保收农田的一般标准:连续3日降雨200-250mm不受涝,连晴70-90天无雨不受旱。北方吨粮田的需求是:
1.土地平整,土层深厚;
2.能灌能排;
3.无障碍性因素;
4.农田田块整齐,配套设施完善。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二、农田水利建设与土地规划
1.重要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是农田基本建设的核心,也是改变当地生产面貌的一项关键措施。
2.水利规划的原则考虑农业结构调整和种植业内部调整,考虑防洪、除涝、灌溉、降渍工程的合理配置和布局,考虑乡村道路、农田林网、水产养殖及村镇建设等需要。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3.水利规划的步骤
(1)先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作物全年需水量以及畜牧、水产、乡镇工矿企业、群众生活用水等进行周密匡算,初拟水利规划;(2)再根据当地的财力、人力、物力情况,经过详细勘查,提出分期实施的工程项目,包括蓄水、引水、提水、排水及田间灌排渠系的规划和建设。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4.不同类型地区水利建设规划(1)平原水网地区实行旱、涝、渍、碱综合治理,建立和健全相互联通、交织成网的排水系统。(2)低渍圩(wei)区在巩固防洪堤前提下,治水改土,主攻涝渍,搞好灌溉。按照“四分开,三控制”的要求,即内外分开、灌排分开、高低分开、水旱分开,控制内河水位、控制地下水位、控制土壤适宜含水量。实行高筑圩、双配套(闸、站配套),两改造(改造老河网、改造低产田),建设新水系,逐步实行挡得住,排得快,降得下,灌得好。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3)丘陵山区洪旱兼治,蓄泄兼筹,保持水土,建塘筑库,库塘相连,长藤结瓜,余缺调度。(4)北方地区千方百计增加蓄水,扩大灌溉面积,平原井灌地区,要合理布井,同时做好农田灌水排水系统,合理采水,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演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治理水土流失,修筑梯田,拦蓄雨水,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千方百计增加蓄水,适当发展井灌。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三、改造低产田,建设高产田
土壤改良是一项提高农田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能同时满足农作物对水、肥、气、热的需要,使农作物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1.建设高产田(1)高产农田的一般表现:地面平整保水、保土、保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养分丰富沟渠路林配套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2)高产水田基本性状:①良好的土体结构,水、肥、气、热诸因素协调②养分含量丰富,供肥保肥性能好③质地适中,结构性好,渗漏量适当④土壤环境适宜,旱涝保收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3)高产旱地的基本性状:1.耕作层深厚,土壤熟化度高2.土质疏松,土体构造良好3.养分充足,土壤肥力高4.土壤酸碱度适宜,不含毒质5.环境良好,旱涝保收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2.改造中低产田低产农田一般是有严重土壤障碍因素,使土壤性状不良,影响农作物产量提高的一类农田,一般产量要比当地平均产量低20-50%,甚至更多。不良土壤性状主要包括:土壤渍水潜育或缺水干旱、耕层浅薄、土质过粘或过沙、土性过酸或过碱、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含有毒物质。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低产土壤的改良的一般经验:
::要查清低产土壤的类别和病根,统一规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行综合治理。低产地区一般经济比较贫困,或是交通不便,条件较差,或是地势低洼等。改造低产田要治山、治水、治田结合,农、林、牧结合,农工商结合,发展农村经济,增强力量;
::在具体措施上要做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密切配合起来;
::加强领导,进行多部门的协作,这是做好低产田改良的保证。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第三节农田土壤培肥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肥力是土壤的基本特性。在生产实践中,往往是水分和养分等土地因素限制光能的转化利用。即或是地力较高,如果只用不养或用多养少,也会逐渐变低。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一、农田物质循环与养分平衡
(一)农田物质循环是开放型的
农田物质循环的研究涉及到土壤、肥料、降水、作物等许多因素,必须把作物、土壤条件与措施联合起来。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1.输入包括:
1)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
2)降水;
3)土壤矿质分解;
4)生物固氮;
5)根系和残茬归还;
6)尘埃的沉降;
7)灌溉;
8)播种与幼苗移栽。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2.输出包括:
1)植物收获物对养分元素的移出;
2)土壤的淋失;
3)土壤的冲刷;
4)挥发;
5)土壤固定。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3.输入输出结果(1)如果连年输出大于输入,也就会越种地越瘦;(2)若能通过各种途径将收获物带走的归还给土壤,使输入大于输出,那么地就越种越肥;(3)若输出等于输入,地力则呈相对稳定状态。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4.农田物质循环与平衡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独特的循环途径,因此,必须弄清养分转移路线和循环途径,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和扩大营养物质的循环,才能保证土壤能力的提高和技术高产。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大气7000亿吨岩石2亿亿吨海洋357亿吨植被1万亿吨固定300亿吨燃烧60亿吨人类释放200亿吨农田20亿吨1000亿吨植物腐烂170亿吨碳平衡=75亿吨(150)总量无限直接进入食物链气相循环快、均匀、充足大气二氧化碳年增1ppm。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农田应保持碳和有机质消长平衡华北每亩农田玉米消耗30公斤,小麦消耗15公斤碳需投入150-170公斤秸秆,还田50%可保持平衡全球应保持二氧化碳和有机质合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开矿、燃烧、生物生理消耗=植被固定、碳酸盐沉积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碳素不平衡对农业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干旱加剧淹没城市种植面积向高纬度扩展季节延长生长加快光合作用加强增产。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大气38000亿吨地壳14万亿吨海水200亿吨海洋生物9亿吨海底40000亿吨生物7.7亿吨生物固氮5400万吨反硝化燃烧8300万吨人工固氮5500万吨大气火山780万吨总量无限生物小循环为主半气相型进入食物链需耗能生物固氮、闪电和宇宙射线、工业固氮生物小循环有口耗散就是耗能过量投入污染环境。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生物小循环含氮盐——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含氮盐地质大循环大气——生物固氮、闪电和宇宙射线、工业固氮——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燃烧、反硝化、氨化——大气。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大气15万亿吨岩石2520亿亿吨海洋132亿亿吨陆地3亿亿吨蒸发71万亿吨降水412万亿吨降水108万亿吨径流37万亿吨蒸发449万亿吨气相型循环大气中水循环快总量无限、实际量仅百万分之0.5降水后非气相型主要为环境因素大部分运输能量,调节环境,小部分光合作用所同化区域不平衡季节不平衡水利是农业命脉,耗水量剧增。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耕作学第六章养地中国水资源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耕作学第六章养地世界水资源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土壤固定150亿吨海洋357亿吨生物26亿吨开采5000万吨土壤活性15亿吨10万吨流失1400万吨矿藏198亿吨沉积1390万吨典型沉积型循环单向流动土壤固定和水土流失储量有限全球总量840万亿吨生物小循环为主生物有机质和食物链为主土壤库多,活性低,流动慢持续性受威胁。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浮游植物0.04刚毛藻0.08螺类0.26鱼1.24燕鸥3.42河鸥18.5鹭鸶26.4银鸥75.5ppm,150万倍海水中0.00005ppm有毒物质一旦进入生态系统,参与物质循环,沿着食物链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不断富集、浓缩。食物链富集作用又称生物学放大作用。人类与动物在食物链中处在最高营养级狂猫症水俣病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二、不同种植制度下农田物质平衡动向(一)地力在自然植被下的变化1.撂荒地上碳、氮的变化(英国洛桑试验站,1950)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2.在自然情况下,肥力状态在变好(1)自然植被覆盖度大,覆盖时间长,风雨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小;(2)自然植被就地生,就地死,营养物质闭合循环,即没有人为的投入能量和物质,也没有取走任何产品。(3)在气候、地形、水分等条件有利的地方,土壤中的养分可以保持循环,并处于缓慢扩大的状态,年复一年不断增多的植物残体将促使土壤中有机物质及养分元素得到积累,良好的土壤结构亦得以保持和发展。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二)荒地开垦后的养分动态荒地开垦以后,一般规律是土壤有机质和养分迅速下降。(1)栽培作物形成有机质中,有70-90%以收获物及产品形态移出田外,而以残茬、落叶和根的形式遗留在农田中的数量不多。(2)种植中耕作物土壤有机物损失最多,麦类作物消耗的有机质少,而栽培牧草则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三)常耕地有机质养分动态
1.特点有机质分解较慢,有些已开垦千百年的常耕地土壤有机质已达到稳定状态,肥力状况决定于投入与移出的平衡状况。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C、N、P、K在不同人工投入取出情况下的平衡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2.一般规律(1)多出少入是耗地之因,而多入少出则为养地之本,产量越高,氮、磷、钾移出越多,但可归还的有机质源也越多;(2)沉淀元素磷、钾一般是负平衡(不入时);(3)氮一般是负平衡,但种豆科作物时则有正有负;(4)碳多数情况下是正,但完全不入时则以负平衡居多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四)多熟制下的养分动态多熟种植产量增加,从土壤中移走的物质增多。
1.若耕种培肥措施失当,便会使生态系统和土壤的能量和物质平衡遭到破坏,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失调,导致肥力下降。
2.多熟高产本身留给土壤的作物根茬以及可能直接产接归还土壤的有机物也相应增多,同时多熟制往往有较充足的水分养分补给良好和耕作管理,使土壤的环境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水肥气热诸肥力因素不断得到调节。因此,只要在措施上保持整个农田生态系统和土壤的能量和物质平衡,加强肥水养气热诸肥力因素的合理调节,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是能够提高的。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有机质归还量与平衡状况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耕作学第六章养地一熟二熟养分与有机质平衡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三、土壤培肥的途径(一)生物养地生物养地的主要作用:固氮;增加土壤有机质,为土壤中的生物提供能源;分解有机态养料;保持水土;松土耕地;生物排除盐碱等。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二)化学养地化肥施用水平与产量水平密切相关,粮食增产额中约有50%靠的是化肥。在增产的同时,化肥还直接保持土壤中的N、P、K、Ca等的平衡,还可间接促进碳循环。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三)有机与无机结合有机肥料(包括秸杆还田)是一种全肥,它的某些作用是化肥难以替代的。
1.有机肥与秸杆中磷钾返还比例大
2.有机肥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3.有机肥料还可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培肥地力,使施用的化肥效果更高
4.提倡有机肥与化肥合理配合施用,是制订施肥方案的一个重要原则。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耕作学第六章养地化肥与厩肥对谷类作物产量的影响图1894-19061907-19221923-19481949-1972化肥厩肥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第四节农田保护
一、农田保护的重要性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土壤的消失与更新速度相同,土壤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而农业生产在广大面积上以农田取代了森林、草原以后,则改变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常常引起土壤的风蚀和水蚀,土壤的消失可能比更新要快,致使优越的自然环境随着植物被的变化而破坏。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据美国农业部估计,由于土壤锓蚀,美国1.67×108ha农田平均每公顷流失16.8t,超过了允许流失的限额。在自然情况下,形成25.4mm表层土壤,需历时300-1000年,甚至还更长,土壤的消失是最难以挽回的。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坡地土壤在一般情况下大气降雨落至地表后,其中一部分渗入土体,大部分沿余坡径流,特别在降雨强度较大与覆被率极低的情况下,地表径流的出现尤为迅速。不同坡地上的水土流失与坡度成正比,坡度愈大,水土流失也愈大。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由于水土流失,坡地土壤水分状况恶化,干旱就成为坡地低产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坡地农田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控制“三跑”,增强“三保”(即保水、保土、保肥能力),从而使坡地土壤的有效肥力不断提高。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二、保护性作物种植(一)保护性作物布局
农作物按它们的水土保持效能分为三大类:
1.中耕作物如玉米、高粱、棉花、马铃薯、烟草等,行株距离较大,植株对地面的覆盖度小,经常中耕松土,连年种植常促使土壤结构破坏,导致径流量和冲刷量加大,而引起土壤侵蚀。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2.密植作物如小麦、大麦、莜麦、谷子、糜子、大豆、花生等禾谷类和豆类作物,保持水土的作用较好。
3.二年生与多年生牧草如草木榍、苜蓿、沙打旺、小冠花等,覆盖面积大,时间长,能缓冲雨滴冲击地面,根系能穿插挤压土壤,形成团聚体,有大量有机质还田,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水土保持作用最大。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在种植制度中栽培密植作物,多年生牧草等有利于水土保持,在作物布局中,应尽可能避免防侵蚀能力差的中耕作物长期连作。在可能条件下,最好把防侵蚀作用强的牧草同一年生作物结合起来。在一个山区坡地上,为了保持水土,一般是坡上部造林,中下部种植果树,坡底种植一年生作物。
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二)间作、混作和套作间混套作可以增加地面覆盖度,延长覆盖时间,减轻水土流失,是山区丘陵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实行粮、经、菜、肥间作轮作,建立起林草农复合层片生物结构,增加植被覆盖,利用植物防风固沙,改善田间小气候,稳定近地面大气层水热动态,是风沙区农田保护的根本措施。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
(三)带状种植
带状种植就是条带种植,是沿着坡地等高线划分成若干条带,在各条带上交互和轮流种植密生作物与蔬生作物或牧草。带状种植在空间上是带状间作,在时间上是草田轮作。保护性作物覆盖着地面,能防止雨水对地面带的冲击,减缓径流,拦截泥沙,阻疏生作物带冲下来的水土,防止土壤侵蚀。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三、保护性土壤耕作(一)等高耕作法在坡耕地上,耕作播种沿等高线进行,所形成的等高小垄与作物作为减缓水向下流动的障碍物,可以减少径流,减小水蚀,增加土壤水分,起到保土保水的作用,在缓坡上应用效果显著。美国早期许多研究资料表明,等高耕作比顺坡上下耕作水蚀减少25-76%。(二)沟垄耕作法就是通过耕作在地面上形成较大的沟和垄,能更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的一类耕作法。它一般也是按等高线进行,适于在较大坡度的耕地采用。此法需深耕起垄,顺沟种植,深播浅盖,播后镇压。通过中耕破垄、倒壕、换垄,能拦淤泥,蓄水保墒,加深耕层,改良土壤。耕作学第六章养地耕作学第六章养地概述和方法(三)残茬覆盖耕作法在地表保留足够数量的作物残茬或秸杆,以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小学学校工作总结参考模板(三篇)
- 2024年学校总务工作计划范本(二篇)
- 2024年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总结参考(二篇)
- 2024年年度销售工作计划模版(二篇)
- 2024年小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范本(四篇)
- 2024年学校消毒通风制度样本(二篇)
- 2024年卫生室管理制度样本(五篇)
- 2024年员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范例(二篇)
- 2024年工商部门工作计划范本(五篇)
- 【《N公司员工培训问题与完善策略(含问卷)》9500字(论文)】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Module 4 Unit 8 A trip to Hong Kong.(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六年级上册
- 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 湖北机场集团限公司2024年春季校园招聘【35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秋季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 202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详细解读课件
- 2023年中级会计实务试题及答案大全
- T-CPQS C010-2024 鉴赏收藏用潮流玩偶及类似用途产品
- 罗兰贝格-正泰集团品牌战略项目-品牌战略设计与高阶落地建议报告-20180627a
- 2024砍伐树木合同书
- 2024成都中考数学二轮重点专题研究 实数的相关概念(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