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教案及反思任时间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终止。回顾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谨记于下,权作阅历教训的总结。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关怀!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1
《水的组建》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学校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学问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争论了水与工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同学了解了水污染造成或产生的严峻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当对水作进一步熟悉,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建,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建。教材的编排还注意了新旧学问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学问。通过试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①学问目标:a、使同学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试验,使同学熟悉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建,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同学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力量目标:a、培育同学的观看探究力量;b、培育同学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力量。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试验对同学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训练,培育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关于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加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试验和依据试验现象分析确定组建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学问说明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同学供应丰富、生动、直观的试验,激发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白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呈现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呈现一杯水,培育同学从观看中发觉问题,同学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试验现象,探究水的组建,进行微观说明(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呈现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建这个重要学问点。因此,作好演示试验尤其关键(呈现试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试验,试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试验,使试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同学主动依据试验进行探究。同学通过试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同学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简单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建,水属于化合物,重点学问得以解决。
(呈现课件)分析了水的组建后,接着呈现电解水的微观说明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争论中发觉,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观看录相:关于水资源及其污染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学问与力量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同学都得到充分进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呈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育同学观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力量:重点改进了演示试验,利用实物投影将试验投在屏幕上,将试验加以放大,试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试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呈现在每一个同学眼前,使试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同学通过试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建,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同学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呈现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建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同学制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引导同学通过观看试验、思索、分析,最终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说明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当突破。同学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造成或产生乐学心情,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学问,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加同学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熟悉,课上选择一段“关于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加了同学的环保意识。
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制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育探究力量,进展智力,老师、计算机、同学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同学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动身;(2)学习者通过观看、假设、试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说明;(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沟通,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说明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2
《酸的通性》
一、教材分析
《酸的通性》是在同学学习稀硫酸、稀盐酸后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同学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同学今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育同学从诸事物的共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熟悉事物的力量,使同学在增长学问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育同学的比较、归纳力量。
依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㈠学问目标:
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通性(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了解金属活动性挨次(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及其意义。
㈡力量目标:
1、使同学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熟悉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2、培育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㈢情意目标:
1、使同学初步熟悉一般规律有其局限性。
二、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老师主导、同学主体”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纳问题和演示试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争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2、通过提问、思索、谈论(争论)、讲解、练习等教学手段,引导同学动口、动脑,引导同学分析、争论、释疑,从而培育同学的分析、说明一些简洁问题的力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是特殊的熟悉过程,只有让同学乐观主动地参加教学,才能如期履行教学目标。因此,教学过程是同学认知过程和情意活动的有机结合。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设计:
㈠总体思路:
⑴导入→⑵回忆已学学问→⑶归纳酸的通性→⑷分析变化的本质→⑸酸的通性的本质→⑹酸的涵义→⑺巩固练习及迁移(编有酸与金属未能发生反应的题目)→⑻质疑→⑼金属与酸反应→⑽金属活动性挨次→⑾本质→⑿巩固迁移
1、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设计思想
本课的总体设计思想是依据基于现代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和记忆基本模式构建的。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学习过程可描述如下:
信息加工理论的内部过程学习过程(学习大事)
①接受器接受刺激①引起留意,确保刺激被接受
②通过感觉登记器登记信息②告知学习目标,建立适当的预期
③选择性知觉信息,以便在STM中储存③提示从LTM中提取从前学习的内容
④通过复述在STM中保持信息④以富有特色的方式呈现材料,确保选择性知觉
⑤为在LTM中保存对信息进行意义号码⑤以适当的语义号码指导学习
⑥将LTM中的信息提取到STM中⑥引出反应,包括反应生成
⑦反应生成并进入效应器⑦供应学习结果的反馈
⑧学习结果学习者的环境中⑧评估作业,包括供应学习结果反馈机会
⑨通过执行策略对过程实行把握⑨支配多种练习以关怀将来的提取和迁移
依据本课实际——教学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挨次)、难点(金属活动性挨次)支配两次上述的学习过程(学习大事)以此达到课堂教学重点突出。即⑴—⑺为第一次学习过程,重点落实酸的通性;⑺—⑿为第二次学习过程,重点突破金属活动性挨次。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3
《环境爱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支配在第一册课本学问学完后讲授。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消逝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消逝频率较高,但学问点较分散。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关于环境学问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学问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意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同学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熟悉,使学问更加全面、系统。
老师在认真争论 、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同学选择。这样做可使全体同学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学问内容可进展、适用班级可扩大。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爱护学问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学问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同学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同学可在此基础上连续探究、扩展争论 。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学问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说,学校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熟悉,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肯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同学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肯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把握的学问零散,对学问缺乏整体熟悉,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力量。因为同学的学习任务重,无时间参加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舞同学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维护校内环境卫生等。针对同学合作意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争论 、收集资料文件资料、整理资料文件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育同学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沟通、沟通等社会实践力量。
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老师可依据具体状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同学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同学的乐观性,使他们主动参加,在活动中受到训练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
三、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⒈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缘由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学问。
⒉熟悉环境爱护的重要性,增加环境爱护意识。使同学明白走可连续进展的道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力量目标:
⒈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力量,科研意识,思维力量和表达力量等。
⒉培育同学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沟通、沟通等社会实践力量。
⒊学会资料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培育同学从中猎取有效信息的力量,培育同学将学问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力量。
4.将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同学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加同学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念。
德育目标:
通过准确熟悉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美化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熟悉到事物具有两面性,使同学熟悉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爱护家园,乐观投身环保,树立仆人翁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观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与防治,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
难点:课前资料文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网页的制作。
课时支配:1课时
五、学法的确定
各小组依据选定的活动内容,主要从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关于文字、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文件资料。在活动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文件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学问,但这些学问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学问、资料文件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老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老师呈现、组织和传递学问的过程,同学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汲取老师传授的学问。当前的训练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同学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不断转化和修正老师所供应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向义的方式来建构新学问,由于同学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力量会有所不同,需要老师赐予肯定的关怀。
依据这一训练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纳:“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中,师与生的关系是公平的。具体指在老师的指导和支配下,将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查争论 、收集资料文件资料、整理资料文件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也就是说本节课中老师的“教”,主要是在课外,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留给了同学才华呈现的机会,增加同学学习的乐观性和自信念。
七、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引入课题
通过五幅画面的对比,提出问题:四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有何不同?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什么缘由造成的?由同学思索回答,引出环境污染这个课题。
2.同学争论回答
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造成这些污染的缘由是什么?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我们自身应当如何去做?
同学回顾已学过的学问,结合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文件资料猎取的学问各抒己见,争论得出每小组自己的观点。
⒊老师归纳、总结、讲解
老师在同学的争论过程要留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争论性发言终止后,对同学这次活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然后按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温室效应→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绿色化学的挨次对同学查阅的学问、争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确定同学的成果,设法调动同学的乐观性,使他们主动参加,在活动中受到训练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鼓舞同学乐观参加身边的环境爱护活动,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⒋布置作业
(1)必做题:A、每个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文件资料找出一个关于环境污染的典型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B、每个同学找出三到五个关于环境问题的题目,并做出相应的答案。
(2)探究题:今日我们争论 了关于环境污染的学问,还有许多方面我们没有涉及到,请通过各种途径,观看身边的现象,以“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或“环境现状分析”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其中探究题为学有余力的同学而预备,可以在课外爱好小组中沟通,或在黑板报中登载,旨在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和培育同学观看事物的力量。
八、板书设计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4
《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重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培育关注环境、喜爱自然的情感。
4.初步学习科学试验的方法,通过“磷的燃测定空气的含量,有意向识引导同学进行观看、记并初步学习分析试验现象。
教学重难点
同学自主设计试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教学工具
集气瓶、燃烧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于人类是如此重要,我们做一个深呼吸,那么我们便吸人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又是如此亲近和熟识,但是有谁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吗?没有。那么本节我们就是要通过试验证明空气的在,还要探究空气的组建成分。
[提问]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洁的试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的确存在吗?(组织同学争论,然后老师提问。)
生1: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人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集气瓶内的水无法上升到顶端,说明集瓶内的确存在空气。
生2:吹气球,发觉气球鼓起了,说明有空气了。
生3: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生4:夏天电风国转动,一阵风扑面而来,说明空气在流淌。(同学们争先恐后回答,老师作总结。)
[提问]以上事实说明白空气的确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组织同学争论,然后老师总结。)
生1:第一单元中“探究蜡烛的燃烧”试验说明白空气中含有氧气。
生2:第一单元中通过对吸人气体的探究试验说明白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生3:食盐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潮湿了;早晨的露珠;冷藏的饮料放置空气中外壁出“汗”等现象,说朗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从生活阅历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提问]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
二、探究活动
师:下面呢,我竹j将分组试验,请同学们设计一个试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所含氧气的体积分数。(提示:可以自己自主设计试验,参考课本试验2-1。)
师:我观看各小组设计试验,大部分用-蜡烛燃烧”进行试验探究,但是你们得出的试验结果与科学家的结论是否全都?不全都。为什么?想一想,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分析:蜡十氧气≠二氧化碳十水,二氧化碳是气体,占据了肯定的体积,所以结果会偏小,小于1/5。同时引导同学改用在空气中能够燃烧,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质的可燃物)
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可燃物——红磷,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一一五氧化二磷。科学家就是利用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试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老师边介绍边演示新教材[试验2一】],同学观看、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三、归纳总结
师:从[试验2--1]中得出以下结论:
1.红磷十空气皇鉴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肯定高度后,未能连续上升这一现象推断);
4.氮气未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推断);
5.试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老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同时讲清三个概念:物理性质、纯洁物和混合物。‘
四、课堂练习’
师:下面我们做几道练习。
[投影]
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试验争论:
(1)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未能支持燃烧?
(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肯定高度后,还连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未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2.在标准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熔点,为一209.9℃,沸点为95.8℃。从红磷在氮气中未能连续燃烧的事实,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许多试验事实都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活泼。
(老师组织评讲习题,提出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l源,使同学意识到必需防止空气不受污染,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l
五、学问扩展
师:同学们,当你闲逛在湖畔边、森林中,阵阵凉风吹过,芳香扑鼻,沁人心脾,多么新颖的空气呵!但是你们知道.这新颖的空气需要人类的爱惜、爱护与珍惜。才能保持新颖!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工业的进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空气污染现象?(组织小组争论,然后提问。)
生1:摩托车、汽车的增多,致使的尾气排放增多,污染空气。
生2:前几天报道某乡镇鞋厂发生火灾,橡胶烧排放到空气中的烟雾。
生3:臭氧层被破坏也会污染空气。.
师:同学们依据各自的生活阅历,从各方面回答了空气被污染的种种现象,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图2-8中“大气污染”,总结一下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那么我们应当做些什么?(组织小组争论,然后老师总结o)
[总结]
1.被污染的空气会:(1)严峻损害人体健康;(2)影响农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2.我们应当做到:
(1)加大空气质量监测,改善四周环境状况;
(2)使用清洁能源,乐观植树、造林、种草等,以爱护大气。
六、作业布置
1.习题1~6
2.阅读教材第31页“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初三化学总复习教案5
空气与氧气
主要考点:
1.常识: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
①空气的污染成分:粉尘及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②空气污染的来源: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燃烧、工厂的废气及其机动车的尾气(主要是一氧化碳)
③空气污染的防治:转变燃烧方式,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
2.了解:空气的成分,氧气的性质及主要用途,氧气的工业制法
①空气成分争论 的科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制得了氧气),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的组建)
②空气组建争论 的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③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杂质0.03%
留意:空气中各成分的主要性质及用途(如氮气、惰性气体)
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主要体现在较强的氧化性,及助燃性
a.与金属发生反应
2Mg+O2点燃==2MgO(留意石棉网的使用)现象:发出刺眼的白光,生成一种白色的粉末状固体;
3Fe+2O2点燃==Fe3O4(留意瓶底留有少量的沙或者水)现象: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Cu+2O2加热==2CuO(留意并不是点燃,未能燃烧)现象:红色的铜变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2H2+O2点燃==2H2O(淡蓝色火焰,在干冷烧杯内壁消逝水珠)
b.与非金属发生反应
C+O2点燃==CO2在空气中燃烧连续红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2点燃==SO2在空气中造成或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造成或产生光明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P+5O2点燃==2P2O5放出大量的白烟
c.与化合物发生反应
2CO+O2点燃==2CO2(蓝色的火焰);CH4+2O2点燃==2H2O+CO2(光明的蓝色火焰)
C2H5OH+3O2点燃==2CO2+3H2O;2CH3OH+3O2点燃==4H2O+2CO2
⑤氧气的主要用途:支持燃烧,供应呼吸(气焊、气割、炼钢、液氧炸弹、呼吸等)
⑥氧气的工业制法:分别液态空气法。利用空气中氮气的沸点比氧气的沸点低,使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留下的就是液态氧气。
3.把握:氧气的试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料:氯酸钾(KClO3,白色)和二氧化锰(MnO2,黑色),或高锰酸钾(KMnO4,紫红色固体)
②反应条件:加热
③反应原理:2KClO32KCl+O2↑;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④发生装置: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试管,单孔塞,导管
⑤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排水集气法(氧气难溶于水)
⑥反应步骤:a.依据要求安装反应仪器;
b.检验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c.装入反应物质,留意,反应物质为粉末状的,应当用药匙或者纸槽;
d.首先预热,然后对准固体下方固定加热;
e.假如用排水法收集,当导管均匀放出气泡的时候开头收集气体;
f.用排水法收集时,反应终止应当首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否则会使水倒流至试管中,可能使试管裂开)
g.待反应仪器冷却后,进行拆洗。
⑦留意事项:
a.假如反应物品为高锰酸钾时,发生装置中导管口部还需要塞上少量棉花,避开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b.试管应略微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底部裂开),导管应略微深化试管;
c.假如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留意要用磨口玻璃片,并且导管口应当尽量伸入集气瓶底部。
(空气)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试验现象:①红磷(未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生成,②同时钟罩内水面渐渐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缘由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建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
(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泊和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③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退对水源的污染,爱护和改善水质,需实行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③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电解水试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建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未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造成或产生氧气,负极造成或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试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加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春耕主题课程设计
- 2024年度钢制桥架购销合同版B版
- 感恩教育课程设计
- 旅游的网页课程设计
- 托班关于星星的课程设计
- 2024年度停薪留职员工权益维护与职业再就业合同范本3篇
- 企业女职工特殊工作合同
- KTV连锁加盟经营合同
- 2024版grc构件生产、安装、售后支持一体化服务合同9篇
- 2024版海鲜烧烤餐厅员工劳动合同3篇
- 配网规划建设汇报
- 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课件模板
-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天津六年级英语期末模拟卷1
- 餐饮行业智能点餐与外卖系统开发方案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 物业经理转正述职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企业信息管理》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团课培训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共青团入团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工程项目管理-001-国开机考复习资料
- 2022年全国应急普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库-共4部分-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