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_第1页
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_第2页
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_第3页
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_第4页
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眼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眶部肿瘤,包括眼球,视神经与眶的各种肿瘤。2.眼肌疾病,如格氏眼病等。3.血管性病变,包括眶内静脉曲张、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4.外伤5.非金属性眼内和眶内异物。6.眶内炎症包括炎性假瘤与眶内感染【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査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査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閱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嘱病人检査中双眼平视前方或闭眼,使眼球保持不动。(2)成像中心:眶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采集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②成像范围:扫描范围上F包括眶上、下壁,前后包括眼睑至眶尖。③推荐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适宜的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WI、T=>WL冠状面T3WI或沿检査侧视神经走向设定斜状面必要吋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成像序列。如脂肪抑制技术等。④成像野(FOV):18-25cm。也可根据眼眶大小及病变范围设定扫描范围。⑤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⑥成像层厚:2〜5mm。⑦矩阵1128X256或256X512等。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可加扫T1WI-FS序列。常规做横断面、斜状面及冠状面T1WI(2)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二、鼻及鼻旁窦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等。2.鼻咽部肉芽肿性病变。3.鼻窦肿瘤、囊肿、鼻窦炎症、息肉及黏膜增厚、窦内积液、积脓等。【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査体位:病人取头先进,仰卧在检査床上,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做咽部扫描时,嘱病人检査中避免吞咽动作。(2)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②成像范围:扫描范围包括额窦平面至上齿槽平面,前后从上额窦前壁至鼻咽腔后部。③推荐成像序列:采用常规SE序列或快速序列,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扫描T1WI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成像序列。④ 成像野(F0V):18〜25cm。可根据临床检査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成像野。⑤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⑥成像层厚:3〜5mm。⑦矩阵:128X256或256X512等。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2)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三、耳、颞骨部磁共振检査技术【适应证】1.听神经瘤,尤其是局限于内听道的小肿瘤。2.颈静脉球体瘤。3.耳、颞骨部同时累及颅底和颅内的病变。4.乳突胆脂瘤。5.耳部和颞部的其他良恶性肿瘤。6.颞骨骨折及中耳炎等。【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査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査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②成像范围:二侧颞骨部。③推荐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冠状面T1WL如磁共振内耳膜迷路成像,一般采用长T2WI或3DSISS序列。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成像序列,血管神经交互压迫一般采用3DTOF序列。④ 成像野(FOV)J20-25cm。可根据临床检査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成像野。⑤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⑥成像层厚:2〜5mm。⑦矩阵:128X256或256X512等。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程序相同,常规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IWI。(2)磁共振往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程序相同,常规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四、颞颌关节磁共振检査技术【适应证】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等颞颌关节疾病。【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査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査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头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选用7〜8mm环形表面线圈一对,一次固定,左右对比成像。体位同颅脑磁共振技术。将环形TMJ线圈中心对准外耳孔前1〜2mm处之颞颌关节,线圈尽量贴近TMJ。移动床面位置,开定位灯,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②成像范围:两侧颞颌关节。③推荐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为冠状面和矢状面T,WI和T1WI成像。矢状面单层多时相动态成像。④成像野(FOV):180〜200mm。可根据临床检査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成像野。⑤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⑥成像层厚:2〜4mm。⑦矩阵:256X256等。(4))TMJ单层多时像(SSMP)扫描及电影显示:使用矢状斜位扫描,每个颞颌关节设定一个采集包,扫描层数均设定为1层。颞颌关节处于不同的咬合位置时进行多次重复扫描。先将动态扫描设置成手动控制状态,并使扫描仪处于手动扫描待命状态。先嘱病人闭口、咬牙,按手动扫描键做第~次扫描,再将辅助张口器放人病人口中,让病人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根据辅助张口器的梯级,使牙齿处于不同的咬合位置,每变化一个咬合位置重复一次扫描,直至最大位置。2.图像后处理同一层面的TMJ在运动的不同时相的图像,用快速连续显示的方法,即可成为连续的运动画面一TMJ电影。五、鼻咽部磁共振检査技术【适应证】1.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等。2.鼻咽部肉芽肿性病变。3.鼻窦肿瘤、囊肿、息肉及黏膜增厚、窦内积液、积脓等。【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査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査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鼻根部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开定位灯,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头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②成像范围:应包括第1〜2颈椎到蝶窦。③推荐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TW1。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推荐成像序列。④成像野(FOV):18~23cm。可根据临床检査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成像野,⑤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⑥成像层厚:3〜5mm。⑦矩阵J28X256或256X512等。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L(2)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1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六、喉及甲状腺磁共振检査技术【适应证】1.各种良性、恶性肿瘤。2.囊肿性病变。3.淋巴结肿大。4.甲状腺肿大等。【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査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査床上,取头先进,颈部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并嘱病人扫描中避免吞咽动作。(2)成像中心:线圈横轴中心对准甲状软骨,移动床面位置,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用快速定位扫描序列采集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定位图像。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②成像范围,包括整个甲状腺及喉部。③推荐成像序列:常规使用SE序列或快速序列,做横断面TiWhT.WL矢状面TiWI,必要时可以根据病情辅以其他序列。④成像野(FOV):15〜25cm。可根据临床检査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成像野。⑤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⑥成像层厚:3〜8mm。⑦矩阵J28X256或256X512等。2.增强扫描(1)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WI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2)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I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七、面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各种面部良性、恶性肿瘤。2.各种面部的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畸形、血栓形成等。3.面部肉芽肿性病变。4.面部淋巴结肿大。【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査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査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2)成像中心:线圈横轴中心对准鼻根部,移动床面位置,开定位灯,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推荐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②成像范围:根据病变部位。③推荐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做横断面T)WI.T2WI,冠状面T1WL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推荐成像序列。④成像野(FOV:20〜25cm。可根据临床检査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成像野。⑤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⑥成像层厚:3〜5mm。⑦矩阵=128X256或256X512等。2.增强扫描(1)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増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WI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2)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l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1WI。八、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颈部的良恶性肿瘤,包括咽旁、颈动脉间隙等部的肿瘤。2.颈部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畸形、血栓形成等。3.颈部的囊肿性病变。4.颈部的肉芽性病变。5.颈部的淋巴结肿大。【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査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査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甜。(2)成像中心:线圈横轴中心对准甲状软骨,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推荐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②成像范围:根据病变部位大小而定。③推荐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做1\双1和TzWh矢状面也可以使用体线圈检査臂丛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